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滿額折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未來城市:數字時代的城市競爭力重塑(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關於智能城市,沒有一個完美的模板,不同的城市根據不同的發展稟賦,有不同的路徑與選擇,終需要實現制度變革與技術創新的協同發展。2019年,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云正式提出“weCity未來城市”,旨在通過靈活的運營架構和開放的數字平臺,以彈性服務與韌性治理實現未來城市的更多可能。

本書從WeCity未來城市的提出背景出發,回溯城巿發展的本源,剖析了當前智能城市的動態演進過程,重新評估人、服務、空間在未來城市中的價值。但WeCity未來城市本身就處於一個持續的動態進化過程中。2021年,騰訊基於“市民即用戶”“連接即服務”“數字即空間”“城市即平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面向新空間、新治理、新服務的要求,提出wWeCity未來城市的升級思路:通過“厚底座”“輕應用”“富場景”“深連接”四大核心能力支撐,讓城市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更“車輕”。

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劇變的趨勢下,展望城市的未來與未來的城市,“城市就像夢境,是希望與畏懼建成的”,這恰恰是正在降臨的現實:我們不僅擁有用數字技術打造“有溫度的城市”的夢想與能力,同時,也正在遭遇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戈。我們須保有敬畏之心,繼續探索未來城市。

作者簡介

WeCity未來城市

WeCity未來城市是騰訊助力智能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由騰訊研究院和騰訊云在2019年共同提出。近年來,騰訊研究院依托騰訊內外領先的前沿技術與豐富的落地實踐,搭建了WeCity檔案、WeCity專家觀察、weCity×前沿探索等系列研究集群,旨在聯接各方智能為數字政府、城市治理、城市科技等領域提供前沿洞察和方案探討,用科技重新定義產城關係、人居環境。

名人/編輯推薦

WeCity 未來城市不只是從城市技術變革出發的城市建設、管理與運營的新解決路徑,更是數字時代城市決策、治理與服務新的思考起點。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化趨勢下的城市發展新大陸正在浮出水面,更多的未知與更大的未來等待我們去發掘與探尋。

城市作為一種處於歷史進程中的文明產物,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智能時代共經歷了四次連接方式的重大改變。在農業時代,河流是連接城市的重要通道,人們沿著河流遊牧、耕作、貿易和生活,水成為重要的資源與生產動力。在工業時代,蒸汽機與電力將城市帶入新的文明階段,鐵路則成為城市相互連接的重要紐帶,電成為生產力代表,圍繞電的服務和產品不斷涌現。在信息時代,在河流、鐵路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連接通道——互聯網。網絡帶寬直接影響連接效率和生產力。在智能時代,物聯網成為連接城市物與物的重要基礎設施,“云”和數據則成為繼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人才儲備之後新的發展條件,成為決定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征。

到2050 年,中國將新增城市人口2.55 億,如此海量人口需要十余個像上海這樣規模的城市來容納,超大城市的資源承載力和運行保障的能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搶占新一輪城市競爭的優勢位置,一場以“未來城市”為名的科技實驗在全球各大城市上演。三星在韓國松島建設的智能城市、Sidewalk Labs 的加拿大多倫多濱水區智能城市、豐田在富士山下開建的Woven City,以及中國的雄安新區,無不是面向未來城市的一次技術與制度的智能歷險。這是一場冰火兩重天的競跑:有的已經因為缺乏人本主義關懷而早早夭折,有的由於缺乏數據采集與共享機制而被迫擱淺,而有的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前進方式日漸清晰。智能城市建設的外部環境也在快速變化,城市群、都市圈快速發展,城市的行政管理邊界逐步模糊與弱化,城市的市民權利逐漸被可實現跨區域供給的城市服務平臺的用戶權利所替代;隨著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等要求的提出,如何踐行“科技向善”理念,運用信息技術縮小貧困差距、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弱勢群體生活條件等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城市發展處於新的轉折點,地理區位優勢正不斷受到“數字區位”優勢的衝擊和挑戰,這也是“網紅城市”的邏輯。

未來,城市建設重心將從管理視角轉向用戶視角,注重用戶體驗與獲得感的城市將率先獲得發展先機;城市治理將由現實空間向數字空間延伸,城市交通、環境、管網等實體空間的智能化升級,需要與網絡空間治理密切配合;城市服務正在吸取社交化紅利,來自強關係與弱關係社交平臺的推薦將改變城市服務的供給模式與供給關係;城市基礎設施兼具平臺屬性與媒體屬性,路燈桿、電話亭、公共座椅等經過數字化改造將被賦予新的價值與能量。

城市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邁向數字中國、智能社會的必然路徑,對於我國實現 “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能城市建設”(2016)到“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2019),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2020)到“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我國城市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與路徑越來越清晰,對技術、制度、組織等在城市科技革命中的角色與價值的認知日漸深刻。思考和研究未來城市的發展,不只是面向未來的探索與展望,同時也包含面向歷史的回溯與反思。

從“十四五”規劃綱要來看,宜居、創新、智能、綠色、人文、韌性成為現代化城市的特徵,而以人為中心則貫穿始終。WeCity 未來城市是“以人為中心”、兼顧治理和增長的城市發展模式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創新選擇,在2019 年提出伊始,我們就認為數字時代下的城市發展,遠不僅限於將技術應用於城市,而是數字科技全面融入城市發展血液的一種質變:市民即用戶、連接即服務、數字即空間、城市即平臺,人、空間與技術水乳交融,數實共生。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WeCity 已經在上海、武漢、長沙、廣州、江門、宿州等多個大中小型城市逐步落地,助力各類城市共同探索以人的福祉為依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為對智能城市的重新審視與城市數字化轉型進階之道,WeCity 未來城市首先實現了城市數字化發展從“巨系統”到“微服務”的價值轉移,以“海量微服務 綜合移動入口”的微服務集群為主要特徵,打造以數字技術為基因的城市“微生態”,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願景。其次,WeCity 未來城市實現了城市決策、指揮和處置從“局部智能”到“整體智能”的交互升級。人、空間、服務因數字技術而有了全新的交互方式,我們進入公共服務平臺辦事將不再是一個服務動作,而是一份多區域、多部門、多平臺數據共享與計算,對個人身份、信用、需求綜合研判後的民生服務解決方案。再次,WeCity 未來城市推動了城市問題研判與處置從“進行時”到“未來時”的競速發展。WeCity面向的是“未來城市”,而不僅僅是解決當下的“城市病”,即服務於不斷演進的城市。一方面需要為城市提供更為堅實、開放且富有彈性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未來做密集的迭代式創新,支持在真實的城市場景裡試錯和迭代,終融為城市競爭力。

WeCity 未來城市不只是從城市技術變革出發的城市建設、管理與運營的新解決路徑,更是數字時代城市決策、治理與服務新的思考起點。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化趨勢下的城市發展新大陸正在浮出水面,更多的未知與更大的未來等待我們去發掘與探尋。

目次

第1章 城市發展與科技革命

第1節 數字技術與城市發展 / 003

第2節 數據賦能的城市競爭力重塑 / 007

第3節 疫情危機加速城市數字治理創新 / 012

第4節 科技向善與未來城市發展路徑選擇 / 016

 

第2章 智能城市的發展歷程與全球實踐

第1節 智能城市的發展歷程:從技術走向人本 / 023

第2節 從亞洲到歐美:世界智能城市的道與術 / 028

 

第3章 WeCity 未來城市的價值坐標

第1節 未來城市:人、服務與空間再定義 / 065

第2節 WeCity 未來城市價值觀 / 079

 

第4章 WeCity 未來城市的進化與生長

第1節 新空間:數實共生、三端融通 / 104

第2節 新治理:跨區流動、一網統管 / 110

第3節 新服務:高效下沉、一網通辦 / 113

第4節 WeCity 視野下的智能城市進化路徑 / 119

 

第5章 WeCity 未來城市的能力與場景

第1節 升級:四大能力支持城市持續敏捷進化 / 127

第2節 激活:數據驅動城市服務升級與治理變革 / 135

第3節 降耗:數據支撐運營創新實現降本增效 / 154

第4節 彌合:削弱階層壁壘,縮短數字鴻溝 / 169

第5節 創造:流程與體驗變革創新數字價值 / 183

 

第6章 未來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之路

第1節 從淺層集成到深度再造 / 198

第2節 從連接流程到連接時空 / 201

第3節 從自上而下到全面參與 / 204

書摘/試閱

《數字技術與城市發展》

從蒸汽機、電力到互聯網,技術發展對城市的影響不只是改變城市的流動方式、照明模式與交流模式。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鐵路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城市在貿易、物流以及生產生活方面的進步。電力的發明與應用從家用電燈、城市路燈開始,一直到催生城市生活電氣化時代的到來,電冰箱、電風扇、空調等電器設備進入城市生活的客廳,給城市的消費模式、服務模式等帶來了巨大影響。互聯網的誕生從開始的連接信息到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顯然已經越來越突破互聯網發展之初對“數字化生存”的想象。互聯網不只是改變了城市運行的基礎設施,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直播平臺、遊戲平臺等在城市中的崛起,物流、人流、資金流、數據流在城市運行過程中的交織,意味著數字技術支撐的平臺、數據和算法正在重塑城市的生存方式。我們不僅看到個別邊緣城市在互聯網直播間的流量驅動下被重新喚醒和激發價值,也看到有城市因為錯失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良機而被拋下時代的列車,進而逐漸失去工業時代的榮光。

2018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智能城市:數字技術打造宜居家園》報告指出,技術為城市發展模式帶來的變革,包括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和互動模式、動態實時的全局信息和響應能力、新經濟與新產業的崛起等。從以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為代表的“鐵公基”,到以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升級與重塑使城市發展正在面臨底層邏輯的刷新。截至2021年3月底,我國已累計建成超81.9萬個5G基站,高於2020年底的71.8 萬個5G基站。a根據 ABI Research 近的一項研究,預計到 2025年,中國5G用戶將達到7.39億。這一數字將占全球5G市場份額的近40%。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776.4億元人民幣,且由於疫情防控,以信息申報、掃碼通行、視頻會議等為主的SaaS需求陡增。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發布的《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將達到246億,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80.1億。Markets and Markets 預測,到2023年全球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6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8%。中國數字孿生城市投資活躍,預計到2023年,本地新型智能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中國城市信息模型(CIM)相關投標項目從2018年的2項快速增長至2020年的19項,僅城市信息模型公開招投標項目規模已經超過8億元。a技術驅動的城市發展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由技術創新、投資以及商業模式變革所帶來的城市內部的產業結構、服務體驗、治理秩序的變革也成為全球各大城市日漸關注的焦點。

《武漢:數字抗疫的“碼能量”》

武漢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版圖中一直扮演著“中部崛起”的領軍角色,在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色。從武漢智能城市的發展特徵來看,有兩個重要時間節點值得關注。一是2015年,武漢作為省會城市開始啟動互聯網生態培育,並逐漸呈現出目前看到的數字經濟“第二總部”面貌,集聚了互聯網“第二總部”企業多達80多家,並被國內多個城市借鑒與效仿。這為武漢逐漸形成內生的智能城市創新生態提供了人才基礎與發展環境。二是2020年,武漢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暴發的“震中”,這在客觀上加速了武漢智能城市建設的步伐,推動了數字治理創新模式率先落地應用。這也使武漢在智能城市發展模式探索方面創造了區別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外的“中部模式”。

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後,武漢智能城市建設已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發展需求與城市稟賦的“1 4 6 3”模式,即一個城市基礎數據歸集服務、四大中樞系統、六個智能應用及三大支撐體系。其中, “1”為“一個城市基礎數據歸集服務”,通過整合匯聚武漢市各類感知數據、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等,推進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實現從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服務到應用的全流程貫通;“4”為“四個支撐中樞”,即以城市數據資源融合共享為主線,打造感知、聯結、計算、運用四位一體的大數據中樞、人工智能中樞、區塊鏈中樞與應用中樞;“6” 為“六大智能應用”,即聚焦政務服務、城市運行、政府辦公、民生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開發建設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府辦公“一網協同”、民生服務“一碼互聯”、企業服務“一站直通”、社會治理“一網共治”等六大智能應用;“3” 為“三大標準管理體系”,建成運維管理、安全保障與標準規範體系,根據武漢實際需要,從業務、數據、安全、運維等維度打造一套完整、統一的規範體系。其中,以“武漢戰疫”小程序為載體,以健康碼應用為切入點的“一碼互聯”,成為武漢推動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標志性案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