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世界詩歌:窗櫺上的一隻麻雀(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30255008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陳永國
出版日:2023/02/23
裝訂/頁數:平裝/327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閱讀世界詩歌系本人教學和研究的結果。大學生、研究生及所有愛好文學者均可閱讀。書中對國內外百余部文學杰作根據不同主題和體裁予以評介和欣賞。
作者簡介
陳永國,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出版專著5部,譯著30余部,學術論文60余篇。1978年——2001年,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2002年至今,清華大學外文系任教。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注重世界文學中之詩歌精要之講解:閱讀詩歌注重世界詩歌史的發展,選擇經典詩歌以解讀和欣賞。所論作品均為經典,範圍廣,內容新。
序
I
自 序
我寫此書,目的有二。一為在大學生中推廣文學閱讀,以迎
合當下中國大學通力踐行的大學通識教育。二為在普通讀者中普
及世界詩歌,以迎合當下中國民眾努力提升的文學閱讀水平。而
二者和合而為的終極目的,則在於審美與道德教育之融合,在於
通過對世界詩歌部分名篇之閱讀而達到性情陶冶,進而實現“道
德情操將我作成詩”(愛默生語)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通識”者,即不同領域/學科之間通用之知識與價值觀。
而通識教育無非指通才教育。在中國,“通才”“通人”“全人”
的說法自古有之。所謂“通識”,就是“君子多識”(《易經》)、
“博覽古今”(《論衡》)以及“通智”(《淮南子》)。“通人”須讀
書千篇萬卷,胸懷百家之言,知古今之事,曉自然人文之理,慎
思明辨,通權達變,博學篤行。此種教育,重在“育”、主以
“讀”,雖早在“聖賢時代”就在古希臘以“自由教育”(liberal
II
education)之形式出現,但直到19世紀初才用於大學教育,是為
“文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美國博德學院的A.S. Parkard
於1829年首次提出);而在中國,將其作為一個教育理念應用於
現代大學講堂則是20世紀末的事了(且始於中國的臺灣地區和
香港地區諸大學)。
從理念上,通識教育主指“人文學”(human sciences)教
育,不僅是傳統上所劃分的“人文學科”,即文史哲,而應指
與人相關的一切科學,簡單說,即人的科學,或關於人的科
學,其主旨在於挖掘“人文精神”。而關於人的科學,又與“文
學即人學”之說法相通。在文學諸多體裁中,詩歌以其語言
和思想情感之凝練而居首位,是為儒學推行“六教”獨以“詩
教”為首之原因。“不學詩,無以言。”以詩化民,使之敦厚而不
至於愚,使之深達於詩之義理而止於“中聲”。詩能發揮“化性
起偽”的作用,能融精神和禮義為一體,進而達到較高的道德
境界。於是,通識教育主文學閱讀,而文學閱讀主詩歌閱讀,便
順理成章,並與“人文精神”之培育融為一體了。
然詩之“凝練”,謂之難讀也。中國詩歌喜比興,將物比物,
借物發端,雖讀來朗朗上口,卻因意涵深遠,未必盡懂。西方詩
歌亦然,雖白話自由,亦有悖論、隱喻、提喻、格調、反諷、含
混及詩人之態度等細微末節,非細讀者難領其要義。古今中外之
詩,論體裁、主題、風格、流派等,浩如煙海,非專業研究而不
能究其詳,亦非此一般普及之書所能涵蓋,故不為本書所涉及。
此書所選物件,雖然盡顯選者之所好,卻也經過深思而慮及
代表性,盡在對古來中西詩歌之精粹做一提綱挈領之導讀,既為
初讀者提供路徑與方向,亦為閱歷深厚者提供深研之思考。所選
25項,第2、第3項非為個體詩人所作,余者皆史上留名,為古
今詩壇之精英,而今人之中,諾獎得主者亦眾,謂之詩壇之名門
望族實不為過。而精英者,卻也未全錄,如文藝復興之文學“三
杰”中,只選彼特拉克,皆因彼氏詩之抒情性符合本書趣味;或
如英國文學“三杰”中之彌爾頓,因其詩之宗教性濃,且義奧深遠,
而只能待以未來入選之機。
就時代分期而言,薩福和彼特拉克代表古典時期,而後者又
與莎士比亞之十四行詩有跨時空之傳承,其情之深,其意之重,
盡顯文藝復興之詩風。惠特尼、克魯茲和狄金森(以及薩福)雖
屬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卻同屬女性,都以其細膩的觀察、深切
的思慮,以自身或孤獨或艱辛或無奈的生活經歷,在男性掌控的
社會裡開辟出女性詩歌的一片天地。而生活在動蕩時期的鄧恩和
松尾芭蕉則動中求靜,在玄奧的宗教信仰中以奇思妙喻和行旅情
思,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宗教詩人的別樣情懷。這種情懷在下一個
世紀裡深深浸透於英美浪漫派對自然、對世界和對人本身的沉思
之中,在夜鶯、云雀乃至信天翁的飛翔中寄托生的哀思和死的清
夢,即使西風,也是狂野的精靈。比較而言,英國浪漫派雖然缺
乏美國浪漫主義詩人惠特曼的豪放,卻也與惠特曼一樣,既歌
唱靈魂,又讚美肉體,既深受革命之鼓舞,又為凌空飄下的一片
孤葉而悲痛。這悲痛在普希金的心裡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時辰,電
閃雷鳴,洪水泛濫,眼見撕心裂肺的馬蹄聲衝垮了帝國的永恒
之夢。
迦利布和波德萊爾是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與20世紀現代主
義詩歌之間的橋梁。迦利布追求的“不和諧音”正是從“情感的
自然流露”的偏離,而用以肯定自身價值的一種否定形式,正如
波德萊爾詩中的善與惡、憂鬱與理想、夢幻與現實代表著人的兩
股衝動,一股向著上帝,一股向著惡魔。既然上帝遠離我們,那
就讓惡在“沉而不浮,郁而不薄”的幽邃境界中顯出“花”的芬
芳吧!這種“刺人的、不和諧的”音調在20世紀的現代主義詩
歌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達裡奧的“希望之歌”中,我們聽到
詩人在自己心靈的幽暗裡向天空發出的呼喊;在洛卡的“死亡之
舞”中,我們看到“泥的浪濤”在“無睡眠”的荒原上一直推向
“雪地的邊緣”,這裡跳動的是文明的瘋狂之舞,是叢林和城市的
交匯。如果說這兩位西班牙詩人都以自己的詩心控訴美國霸權的
暴戾,那麼,以“存在之詩”揭示存在之本質的美國詩人史蒂文
斯也同樣把美國的現代生活視為“荒原” ,把紐約看作但丁筆下
的地獄,是“絕望的全景圖”。
義大利詩人蒙塔萊和加勒比詩人沃爾科特都是諾獎得主,他
們一個喜歡“青草蔓蕪的道路”“路邊淺淺的污水坑”和未及脫
離大地的“檸檬的馨香”,一個傾心於熱帶植物的潟湖和海灣,
大海的急流和浪濤,以及在大地的皺褶裡漂流的幸運的旅行。兩
位詩人先後卒於1981年和2017年,前者以一種極小主義的詩歌
批判20世紀的現實生活,後者則以加勒比海的壯美反襯從20世
紀後半葉至今的“饑荒像鐮刀一樣嘆息”的全球化。然而,無論
是以隱逸的私下語言,還是以來自遙遠非洲的呼喚,他們的共同
訴求都是讀者的“仔細閱讀”。
概言之,此書主要為讀者提供引介。讀之方法,全賴讀者自
身詩歌之閱歷和領悟,不一而足。如能通過閱讀此書而對某一詩
人發生興趣,或對某一流派乃至詩歌總體發生興趣,進而促發人
文情懷,提高審美趣味,則作者之幸甚,出版者之幸甚,樂趣與
修為盡在其中矣。
此書從萌生理念,到付諸筆端,再到成書,幾經刪改,數歷
修正,可謂十年磨成一劍。此期間清華大學出版社對筆者極盡寬
容,責編王如月女士更是竭盡心力,為此書辛勤付出。筆者在此
誠致謝意,感恩之心實難言表。
目次
目 錄
薩福
Sappho
1
愛情與忠貞之歌
Songs of Love and Loyalty
15
雅歌
Song of Songs
27
羅摩衍那
Rāmāya.a
35
阿摩羅百詠
Hundred Songs of Amoru
45
VII
弗朗奇斯科·彼特拉克
Francesco Petrarca
55
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65
伊莎貝拉·惠特尼
Esabella Whitney
79
胡安娜·德·拉·克魯茲
Juane de la Cruz
95
約翰·鄧恩
John Donne
105
松尾芭蕉
Matsuo Basho
119
VIII
威廉·華茲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
135
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49
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161
約翰·濟慈
John Keats
173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89
米爾扎·阿薩杜拉·汗·迦利布
Mirza Asadullah Khan Ghalib
199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213
沃爾特·惠特曼
Walt Whitman
227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241
魯文·達裡奧
Ruben Dario
255
費德裡克·加西亞·洛卡
Federico Garcia Lorca
269
華萊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289
尤金尼奧·蒙塔萊
Eugenio Montale
303
德裡克·沃爾科特
Derek Walcott
317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