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亞瑟.本森的「大人物」研究:蘇格拉底、米開朗基羅、華盛頓、李文斯頓、戈登將軍……他們沒有冠冕,卻連君主也搶著學!
滿額折

亞瑟.本森的「大人物」研究:蘇格拉底、米開朗基羅、華盛頓、李文斯頓、戈登將軍……他們沒有冠冕,卻連君主也搶著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3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偶爾想讀讀聖賢書,卻又對艱深思想望之卻步嗎?
名人傳記的數量過於龐雜,該如何從中擇優汰劣?

本書由伊頓公學校長和劍橋大學院長聯合編撰,
受到英國各院校廣泛好評,令莘莘學子手不釋卷!

堅強果決、勇往直前、是非分明、虛懷若谷……
透過多個領域的代表人物,傳達14種高貴的性格特質

▎蘇格拉底:人類本身才是我們最應該研究的對象
【對萬物抱持質疑,哪怕因此惹禍上身】
「我找到一位享譽盛名的智者,他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才剛開始和他攀談,我便覺得他並不聰明,可是別人都認為他很聰明,而且他仍然自認比旁人聰明,於是我試圖向他解釋其中原委,結果招來他和在場聽到談話的幾個人的憎恨。」
【樂於承認自己的無知,聆聽五花八門的答案】
蘇格拉底把哲學研究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引導人們研究人類心智的各種現象,而不是那些有限的自然哲學知識。無論是在集市還是競技場,只要是人流聚集的公共場所,他都願意與人探討一些簡單直白的問題,任何人都有權自如應答,他再拋出問題……討論就如此進行下去,直到對方承認自己完全沒辦法回答一個如此簡單的問題。他讓眾人思考習以為常的問題,從而產生全新的見解與認知。

▎米開朗基羅:不需要任何色彩,便能盡顯畫面的主題
【任性中帶點幽默,憑藉專業擊退無知的局外人】
有一天早上,米開朗基羅正在工作,而前來視察的一名教廷官員在旁邊開始自以為是地指指點點。米開朗基羅埋頭描繪著畫面右下角地獄之火中的人物。官員一轉身,他就在那裡畫了一個很像官員的人物。

【擇善固執的藝術家脾氣,連教皇都要禮讓三分】
恢弘的畫作需要日復一日地仰面勞作,不停地把膠畫顏料塗在穹頂上。米開朗基羅經常受到各種干擾。教皇總想查看一下工作的進展,然而藝術家的脾氣卻針鋒相對。他說,「您若打開那些帷幔,我馬上離開羅馬。」教皇只好尊重他的意願,聽之任之。教皇第一次看到畫作時,對整體灰暗的色調很不滿意;他更喜歡金碧輝煌的效果,至少畫中的人物應該放出金光。「教皇陛下,」米開朗基羅回答,「這些人都是普通人,他們才不會穿金戴銀呢。」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任職伊頓公學時所著。礙於有限的課堂時間,教師往往難以確保授課內容比例協調,同時滿足每位學生的求知欲。而人物傳記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捕獲讀者的注意力,但不免又有內容過於複雜、語言晦澀難懂等問題,為此作者多方面收集資料整理成冊,盼能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在和樂的氣氛中增廣見聞。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症,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

赫伯特.泰特海姆(Herbert Tatham,1861~1909),英國教育家、作家、伊頓公學校長,英國公學教材委員會成員。出生於米德爾塞克斯郡帕丁頓,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代表作:《雪中的足印》(Footprints in the Snow)、《叢林駿馬》(The House in the Wood)、《曼菲爾德的三個心願》(Manfred's Three Wishes)等。

譯者簡介
張宏佳,專職翻譯。
陳海涓,專職翻譯。

前言

本書所收錄的人物傳記適合15歲到18歲的男孩子(即我任教的英國公學的學生)閱讀使用。據說很多男孩喜歡看有一定真實性的文學作品,可是課堂上所呈現的內容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實際上,課堂時間很有限,所以在介紹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蹟時,教師如果沒有事先進行精心設計,很難保證不同內容之間的比例是否協調。但是教師經常需要在課堂上運用口頭講授和現場提問的方式配合教學,如果發現學生對某一篇傳記產生了興趣,那麼其具體的解釋和資訊補充應該有便利的獲取來源,這樣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許多教師一定都有這樣的體會,人物傳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並維持住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其他文學形式所不具備的。可是知名的傳記作品通常內容過於龐雜,語言表述和思想境界又過於高深,根本不適合普通學生誦讀,所以我們在編輯這些傳記的出發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是如何有利於學習者,而非講授人的感受。教師往往對自己的課程熱情洋溢、津津樂道,卻容易忽視這一重要的出發點。

對於專職牧師和信教的教師而言,我們希望他們也能利用這些資料幫助年輕人。我們也相應地盡量規避資料中有爭議的或者涉及教派分歧的內容。

我們在課堂上已經全部採用過這些內容,其實際效果也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檢驗。換句話說,那些無法調動學生興趣的一些相似內容都得到了剔除和捨棄。

正如前面所言,這裡的多篇傳記內容只是編輯整理的部分。我們必須要感謝史丹利所著的《阿諾德生平》、瓊斯小姐的《聖鮑榮茂的一生和時代》和《亨利.馬丁》;同時還要感謝考特.莫里森先生的《聖伯爾納鐸生平》、柯頓博士和泰爾曼先生合著的《衛斯理生平》、托馬斯.休斯先生的《利文斯頓》、巴特勒上校的《戈登》、斯托巴特先生的《伊斯蘭教》,以及未經發表的古爾本博士關於蘇格拉底的講座資料;一併感謝柯利弗德先生的《達米盎神父》;還要透過朗曼公司的諸位特別鳴謝《芬乃倫生平》的作者,他極其熱心地准許我們使用了精彩原著中那些信函和檔案,它們的英文翻譯都非常精妙。

我們也必須向貢獻三篇內容的伊頓學院的勒克斯莫爾先生和格林威治基督城的貝內斯牧師大人致謝。

A. C. 本森
H. F. W. 泰特海姆

1892年5月於伊頓學院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雅典人蘇格拉底
第二章 穆罕默德
第三章 格萊福的聖伯爾納鐸
第四章 吉羅拉莫.薩佛納羅拉
第五章 米開朗基羅
第六章 嘉祿.鮑榮茂
第七章 法蘭索瓦.德.芬乃倫
第八章 約翰.衛斯理
第九章 喬治.華盛頓
第十章 亨利.馬丁
第十一章 阿諾德博士
第十二章 李文斯頓
第十三章 戈登將軍
第十四章 哈羅德達米盎神父

書摘/試閱

雅典人蘇格拉底
SOCRATES THE ATHENIAN

聖徒保羅在希臘雅典見到了「未識之神」的祭壇。在向瑪律斯山的民眾講道之時,他宣稱自己崇拜的天神是他們以前所不認識的,而且創造宇宙天地的神祇並不住在於人們搭建的寺廟神殿裡,因為「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第17章26、27節)」。蘇格拉底便是這些眾多追隨者的一員。

蘇格拉底生於西元前469年,或者說出生在希臘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當時的希臘聯軍在馬拉松和溫泉關(Thermopylae)擊退了進犯的波斯大軍,雅典的實力也到達了頂點;其間的伯羅奔尼薩戰爭使得希臘四分五裂,雅典城邦遭受到失敗和屈辱。那個時代屬於大詩人艾斯奇勒斯和索福克里斯,屬於政治家伯里克里斯(Pericles)和雕刻大師菲迪亞斯(Phidias),也屬於軍事統帥米太亞德(Miltiades)、西門(Cimon)以及布拉西達斯(Brasidas);當時希臘的國力和文明程度發展到了最高峰,接著開始走向衰落。劇烈的國運興衰是亙古未見的,那時希臘人的文學藝術、政治思想和愛國精神如花朵般精彩綻放,然後又慘澹衰敗,其過程同樣也是史無前例。雕刻師索福羅尼斯克斯(Sophroniscus)的兒子蘇格拉底登上了歷史舞臺,儘管表面上更像一齣喜劇,但他注定要扮演悲劇角色。

這位大哲學家的相貌一點也不出眾。朋友們甚至用文字對蘇格拉底醜陋容貌進行挖苦和嘲笑,把他比作森林之神西勒努斯(Silenus)。街邊店鋪裡就有西勒努斯的頭像出售,打開後人們能看到裡面的一尊小神像。按照亞西比德的說法,蘇格拉底的粗陋軀殼內隱藏著非凡的靈魂。蘇格拉底的毛髮濃密,嘴唇肥厚,雙眼像螃蟹一樣凸出,鼻子又扁又寬。他的體魄異常強健,能承受得住最嚴苛的軍事訓練和酷暑嚴寒。即使參加冬天的作戰行動,蘇格拉底也都打著赤腳行進,穿著同樣的夏裝。他在飲食上十分節制,也有記載說他在節慶之時的酒量超過任何到場的賓客,但卻從不會喝醉。

如果蘇格拉底身邊的朋友所言不虛,他的脾氣很好;可是其他人則表示他是天生的火爆脾氣,只事輕易不發作而已。他在家裡一定承受過別人未曾經歷過的考驗,因為妻子贊西佩(Xanthippe)是出了名的悍婦,他不得不經常借用全部哲學思想來克制怒火,不讓自己發狂。

儘管蘇格拉底生活在多事之秋,卻極少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可是一旦應招為國效力,無論是當士兵還是平民,他都能英勇無畏地完成任務。在圍攻波提迪亞(Potidaea)時,他參加了整個冬季戰役,戰鬥中英勇救援年輕的朋友亞西比德,並把受獎機會讓給了朋友。在德利恩(Delium)戰役(與斯巴達交戰)的潰敗過程中,蘇格拉底再一次救了一名國人的性命,把色諾芬從戰場上背到了安全的地方。當時亞西比德在為蘇格拉底斷後,藉機報了朋友的救命之恩。蘇格拉底沒有接受亞西比德的馬匹,而是昂首闊步地撤退,瞪著一雙螃蟹眼打量著四周,嚇得敵軍無人前去襲擾。

這些功績為蘇格拉底贏得了勇士的美名,而僅有兩次在「國民大會」上的高調舉動同樣顯示了他的勇氣和愛國精神。更重要的是,阿吉紐西(Arginusae)戰役獲勝後,八位將軍因為無視傷亡和損失的失職行為受到審判,這造成了巨大反響。有人跳出法律框架,提出無需聽取他們的辯護就可以審判案件,結果是開脫了將軍們的罪過,只是對其進行了聲討。陪審團當中只有蘇格拉底始終堅決反對非法程序,但是人們不理睬他的抗議,堅持進行審判。

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蘇格拉底特有的教育家和哲學家的才能。色諾芬的回憶錄有過直接的描述,柏拉圖的對話中也有更為生動的展現。我們無法得知蘇格拉底何時放棄子承父業的想法,但可以大概知曉他義無反顧地把大半生時間投入到了教育事業和哲學研究當中。我們可以想像,蘇格拉底經常現身集市和競技場等人群集聚之地,公開演講辯論,與人探討各種問題。他訪遍城內的各界名流。有一群所謂的門徒經常追隨其左右,把他奉為導師和主人。

公開傳播知識最終帶給了蘇格拉底麻煩。雖然他招收了一些弟子,結交了不少朋友,但也樹敵頗多。阿里斯托芬一定是根據人們對蘇格拉底的普遍印象,結合對他獨特個性的了解,在戲劇《雲》中把他當做詭辯家的獨特原型進行刻劃,只有那樣才更加公平合理。據說蘇格拉底本人曾看過《雲》的演出,非但不生氣,而且跳到座位上告訴觀眾,臺上的演員演的就是他本人。

蘇格拉底明顯有別於當時的其他傳道者。他堅信自己身負神聖的使命。那是上天透過神蹟,透過一種先知般的超自然聲音向他下達的使命,就是人們所謂的「蘇格拉底的天賦或魔性」。他對審判者說,「小時候我就能聽到一種聲音,它所指引的方向並不明確,卻能制約我的欲望,讓我遠離政治」。奇怪的是上天給他的指令總是禁止性的,從來不會鼓動他去做什麼事情。蘇格拉底本人倒不覺得怪異,而是經常調侃自己的天賦。朋友們都認為很了不起,可是敵對者們卻視之為危險的信號,也是大不敬的異端。

人們經常討論蘇格拉底得到的神啟到底是什麼。有人認為那只是蘇格拉底對人類良知所用的代名詞;有人覺得他瘋了,竟然編造出奇怪的天外之音,只不過是其內心的真實流露而已。無論如何,現如今的我們根本無法做出明確的解答。

此外,蘇格拉底也從朋友凱勒豐(Chaerephon)得到的德爾斐神諭中受到啟發。阿里斯托芬曾在《雲》劇中同樣嘲諷了凱勒豐,將其描繪成陰暗猥瑣的學者,他的想法大多荒唐無用,比如測量跳蚤能跳多遠。神諭說世上無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可是蘇格拉底清楚自己的無知,認為自己絕對沒有過人的智慧和知識,所以神諭的回答令他感到困惑和苦惱。後來他決定進行驗證,開始尋訪那些有名的智者。他在法庭辯護時說,「我覺得只要能找到一個比我更高明的智者,我就可以和天神辯駁一番了。所以我找到一位享譽盛名的智者,他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剛剛開始和他攀談,我便覺得他並不聰明,可是別人都認為他很聰明,而且他仍然自認比旁人聰明,於是我試圖向他解釋其中原委,結果是招來他和在場聽到談話的幾個人的憎恨。我只好離開他,邊走邊安慰自己,『好吧,雖然我們二人都算不上高明,但是我還是比他強,因為他是一無所知,卻自認無所不知;而我不知道也不認為自己是智者。』」這就是蘇格拉底的探究結果,無論是政治家、哲學家、詩人還是演員,都對自己的才智非常自負,同樣暴露出十足的無知。他由此開始認可那條神諭的準確性。

儘管讓別人很不舒服,也會惹禍上身,可是蘇格拉底透過這種方式確立了教育家和哲學家的地位。在國內的教育家當中,他顯得特立獨行,與其他的哲學家和學者們的做法截然不同。假如有兩類人都可以稱為教育家的話,我們有必要比較一下他們的差異。

我們應該先回顧一下古人如何了解世界本質的。首先,不要忘記當時的人們對外部世界和世間萬物的了解極其有限;第二,他們認為可以很輕易地破解任何謎團;第三,包括思想在內的一切事物都在發生極其快速的變換,所以人類被迫得出輕率的結論,不然的話就會落後。現在,我們對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四個問題自問:「它是什麼?」「它由什麼構成?」「是誰造出來的?」「它能做什麼用?」其中第二個問題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質,嬰兒把玩具放進嘴裡就是在試著回答這一問題。因此,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差不多解決了自然科學的各方面問題,他們研究了與地球和宇宙密切相關的基本問題,透過觀察後得出了一些結論。其中的一項結果是認為宇宙由水構成,有些人則認為是空氣,還有人認為是火。他們的確在努力解答世界本源問題,但在蘇格拉底看來,他們的結論明顯是矛盾的,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極其粗淺混亂。他認為上述那些答案根本無法得到驗證,更堅信人們不可能找到簡單的終極答案。實際上,沒有事實根據的解答根本不可信,無論何時也找不到這樣的答案。所以他定下了一條原則,「人類本身才是我們最應該研究的對象」。

蘇格拉底很難被定義為詭辯家式的學者。人們歸納出如下的差異之處:

第一,那些人教學是為了獲得報酬;而蘇格拉底則是免費傳播知識。

第二,他們教授的「文化」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基於常規雅典道德體系的膚淺的教育;而蘇格拉底強調的是現實的德行,立足於是非原則的基本知識。

第三,那些人自以為無所不知;蘇格拉底很清楚他只是知識的傳播者,但無法保證知識的準確性。和先哲們相比,他更接近詭辯家的身分,所以他的形象才會成為《雲》劇中的人物。

蘇格拉底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是我們接下來必須要探討的重點。

因為對自然哲學感到失望,同時受到德爾斐神諭的啟發,更是在內心的感召下,蘇格拉底首先把哲學研究轉向倫理思考,探究人性的善惡與是非。他認為一旦把自然科學知識的作用局限在滿足日常生活之需,在不知曉人性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勇於僭越各種神聖事務,有些人甚至會妄想呼風喚雨,或者僅僅因為閒來無事便研究學問,以滿足其好奇心,這種情況豈不荒唐。據說蘇格拉底的全部哲學思想圍繞著三大原則:第一,研究人本身是根本;第二,認為人類對自己了然於胸的想法恰好說明了人類的無知;第三,為了修習德行,人類必須分析自己的信念並為所有行動找到正確方向,這樣才能對自身有正確認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