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滿額折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既是對魯迅的研究,也是對抗戰文學的研究,是魯迅本人及借助魯迅威望由社會各界撰寫的抗戰主題的文章精選。分生前著作、活動宣言和先生去世後各界的紀念文章三個部分。魯迅先生是左翼文壇的旗幟,也是特別欣賞的革命作家。由於全面抗戰始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而魯迅去世於1936年,故一般文學史不涉及魯迅抗戰的內容,甚至不斷有人說魯迅“親日”。本書對專業學習者研究者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史料寶庫,對魯迅先生作為左翼文壇領袖的歷史地位是一種保護,值《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7周年之際,更為當下以人民為中心的主流文壇提供了一個歷史標桿,具有相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簡介

劉加民,男,山東籍,編審,研究員。現供職中國文聯,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特約觀察員,曾任《中學生》《民藝》等知名雜志主編、社長。現居北京。

房玉剛: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供職中華全國供銷社。

名人/編輯推薦

2022年是毛*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抗戰勝利77周年,本書對“魯迅與抗戰”這一命題在學術界和大眾面前做了生動展示。書中精編了魯迅先生與抗戰主題有關的文章、活動宣言以及魯迅去世後的紀念文章,是“戰鬥的檄文”的首次全面集成,為魯迅研究與抗戰研究打開了新的角度,做了進一步的推薦。抗戰是全民族的事情,提出“魯迅的抗戰”,首先是因為魯迅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代表整個民族的,他的看法是對民族的看法,其次是因為魯迅生前即撰有很多與抗戰有關的文章。對於抗戰文學而言,魯迅是核心作家,對於魯迅的寫作而言,抗戰文學又是其寫作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從中可見,魯迅先生作為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對我國的民族解放戰爭和抗戰文藝運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盡管他沒有親身參與抗戰,但他始終以他的文字響應著現實和時代,以筆為矛,深刻又力地參與了祖國的抗戰事業。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也是魯迅逝世85周年,劉加民編選《魯迅的抗戰——魯迅先生抗戰文選》,是非常及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前,劉加民發表的《魯迅的抗戰》一文,對“魯迅與抗戰”這一命題有深入分析,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本書編選了魯迅與抗戰有關的文章,具有史料價值,對魯迅與抗戰研究做進一步推進,這對魯迅研究和抗戰文學研究都有很大的貢獻。

劉加民這本書選取“魯迅與抗戰”這一角度,不是標新立異,更不是嘩眾取寵。這個角度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我認為它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抗戰是全民族的事情。抗戰不是一個人的抗戰,是民族的抗戰,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仁人志士,每一個有愛國之心的人,都對抗戰表達出自己的一腔熱血,表達出自己正義的聲音,魯迅也是如此。之所以可以說“魯迅的抗戰”,是因為魯迅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代表整個民族的,他的看法是對民族的看法。

魯迅與日本的關係其實是很深的,他在日本留學七年,對日本的國民性很了解,對日本的文化、歷史都有很深刻的體會。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魯迅寫了這樣一段話:“在這排日聲中,我敢堅決的向中國的青年進一個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們效法之處的。”1935年的時候,魯迅講:“即使排斥了日本的全部,它那認真的精神這味藥,還是不得不買的。”這時候,日本對中國侵略的種種惡行魯迅不可能置若罔聞,不可能置身事外。但魯迅在這個時候仍然講出這個話,這說明魯迅的立場是客觀的。準確地講,魯迅這些話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為了我們民族強大、不受別人欺負所說的。

社會上對魯迅的這些言論有一種簡單的誤解,認為魯迅幾次出言肯定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國民性,是在維護日本,是在美化日本,這些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對魯迅的誤讀!他這段話不是在為日本人說話,而是為了自己的民族、站在愛國的立場說話,是在兩國國民性的對比中,啟示中國自己要強大起來。在他的視野中,從來都是將中華民族的發展放在首位的,之所以肯定日本國民性的長處,無非是為了促使中國國民性向好處發展。魯迅對日本文化有再多的欣賞,對日本有再多的了解,在民族大義面前從來都沒有含糊過,在原則面前從來都沒有退讓過。

魯迅的抗戰體現了一種民族大義,一種良知,一種正義之聲,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加民提到魯迅靈柩上覆蓋“民族魂”三個大字,魯迅的民族精神體現在他對民族的愛,體現在他為民族思考,為民族發聲。

第二,魯迅寫了很多與抗戰有關的文章。曾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1936年10月19日,魯迅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前夜逝世,此時距離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魯迅雖然沒有經歷過全面抗戰時期,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來,魯迅寫作了很多關於“抗戰”的文章,論述自己對於抗戰的看法和理解,對我國的民族解放戰爭和抗戰文藝運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換句話說,魯迅先生雖然沒有親身參與抗戰,但他始終以他的文字參與祖國的抗戰事業。

魯迅認為文學上的戰爭是十分必要的。1930年3月2日中國左聯成立大會上,魯迅發表《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強調革命文學家必須貼近無產階級,必須清楚革命斗爭的實際情形,要聯合起來建立統一戰線,為工農大眾而寫作。這篇演說成為左聯的發展綱領,指導左聯在此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發揮重要的文化作用。

魯迅作為一名中國人,他的愛國之心不亞於其他任何國人,作為一位左翼作家,他始終為左聯綱領中闡釋的理想不斷奮斗著,領導了文學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設。1934年10月周揚發表《“國防文學”》一文,介紹了蘇聯的一個創作流派,即“國防文學”,試圖在民族危亡之際將“國防文學”作為拯救中國的特殊武器,除漢奸以外的一切作家都應以“國防”為創作主題。對於“國防文學”這一口號,魯迅並不認同,對所謂的“國防文學”作品也不以為然。1936年6月1日,魯迅、馮雪峰等商定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此後,“兩個口號”的論爭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熱議與辯論。同年,魯迅發表《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答徐懋庸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等文章,強調無產階級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左翼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和右翼的“國防文學”這兩個口號可以在“抗日”的旗幟下共存,文藝家在抗日問題上的聯合是無條件的。

魯迅參與抗戰的另一種方式,是積極推介年輕作家的抗日作品。作為當時中國文壇的領軍人物,魯迅挖掘了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如蕭紅蕭軍二人,就得益於魯迅的大力提拔。1935年,在魯迅的幫助下,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和蕭紅的《生死場》得以發表。魯迅十分欣賞蕭紅的《生死場》,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他稱讚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對於抗戰文學而言,魯迅作為核心作家,是不得不談的。談及魯迅,抗戰文學作為他寫作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不得不談的。因此,《魯迅的抗戰》既是對魯迅的研究,也是對抗戰文學的研究,劉加民從“魯迅的抗戰”切入,為魯迅研究和抗戰文學研究打開了新的角度。

劉加民是北師大畢業的文學碩士,也是我屆的碩士研究生。他學習刻苦勤勉,為人正直坦誠,對學術問題和社會問題都有一種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思考。他這些年一直從事文化工作,做出了很多成就,在他的文化工作和成就中,我依然能看到他文學的功底。加民在深耕文化事業的同時不忘文學初心,《魯迅的抗戰》就是一次很好的證明,這本書既體現出了他敏銳的文學眼光,也讓我看到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對魯迅的敬仰。我相信,這份對文學質樸的情感一定會陪伴著他,也會支持著他繼續行走在文學與文化的道路上。

目次

序 / 1

 

生前著作

(1931 年—1936 年)

 

一九三一年

答文藝新聞社問 / 2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 3

沉滓的泛起 / 11

新的“女將” / 14

宣傳與做戲 / 15

答中學生雜志社問 / 16

“日本研究”之外 / 17

好東西歌 / 18

“友邦驚詫”論 / 19

 

一九三二年

“智識勞動者”萬歲 / 21

“言詞爭執”歌 / 22

“非所計也” / 24

中華民國的新“堂 • 吉訶德”們 / 25

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 / 28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 28

贈蓬子 / 29

林克多《蘇聯聞見錄》序 / 29

我們不再受騙了 / 32

致臺靜農 / 34

一二八戰後作 / 36

今春的兩種感想 / 37

所聞 / 39

 

一九三三年

逃的辯護 / 40

觀斗 / 42

贈畫師 / 43

二十二年元旦 / 44

論“赴難”和“逃難” / 44

學生和玉佛 / 47

崇實 / 48

航空救國三願 / 50

戰略關係 / 51

對於戰爭的祈禱 / 53

止哭文學 / 55

文人無文 / 57

伸冤 / 59

迎頭經 / 61

出賣靈魂的秘訣 / 63

推背圖 / 65

中國人的生命圈 / 67

“以夷制夷” / 68

大觀園的人才 / 70

文章與題目 / 72

真假堂吉訶德 / 74

天上地下 / 77

保留 / 79

再談保留 / 81

魯迅的抗戰

“有名無實”的反駁 / 83

不求甚解 / 84

悼楊銓 / 86

題三義塔 / 86

華德保粹優劣論 / 87

華德焚書異同論 / 89

無題﹙禹域多飛將﹚ / 91

沙 / 92

中國的奇想 / 93

新秋雜識(一) / 95

新秋雜識(二) / 96

意和解釋 / 98

九 • 一八 / 100

黃禍 / 104

 

一九三四年

答國際文學社問 / 106

偶感 / 107

致楊霽云 / 109

 

一九三五年

致蕭軍、蕭紅 / 110

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 / 112

致曹靖華 / 114

蕭紅作《生死場》序 / 115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 117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 118

 

一九三六年

我要騙人 / 125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128

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 131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 132

活動宣言

告國際無產階級及勞動民眾的文化組織書 / 146

告無產階級作家革命作家及一切愛好文藝的青年 / 150

上海文化界發告世界書 / 155

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 156

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 158

 

紀念文章

(1936 年後)

論魯迅 / 162

魯迅提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 上海各雜志將一致商討 / 164

關於《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 165

文藝上的兩個口號與實做 / 167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為追悼魯迅

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 / 169

致許廣平女士的唁電 / 171

為追悼與紀念魯迅先生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與南京國民黨

政府電 / 171

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致許廣平女士電 / 172

我們的祭品 / 173

魯迅先生生前救亡主張 / 173

悼魯迅先生 / 175

魯迅——民族革命的偉大斗士 / 176

我們應該怎樣紀念魯迅先生 / 178

魯迅的抗戰

魯迅先生的戰績和思想 / 180

我們後的談話 / 193

魯迅先生的精神 / 195

吊豫才 / 195

懷魯迅 / 196

追悼我們民族的巨人魯迅(節選) / 197

我們的哀悼 / 199

我們的哀悼 / 201

魯迅先生逝世哀感 / 202

悼魯迅 / 204

不滅的光輝 / 206

悼一個民族解放運動的戰士 / 208

哭魯迅先生 / 209

誄詞 / 210

關於魯迅先生 / 211

學習魯迅先生的精神 / 212

噩耗 / 214

在大的悲哀裡 / 215

戰士的葬儀 / 216

憶魯迅先生(節選) / 219

聞魯迅先生死耗 / 220

悼魯迅先生 / 222

從打叭兒狗到反 × / 224

十月的殯儀 / 227

悼魯迅先生 / 229

巴黎僑胞同聲追悼偉大民族作家 / 231

研究和學習魯迅 / 234

悲痛的告別 / 237

十月十五日 / 240

紀念中國偉大作家魯迅晚會 / 243

怎樣紀念魯迅先生 / 244

魯迅先生與中國文壇 / 246

魯迅先生在歷史上的地位 / 247

魯迅先生在文壇上的斗爭 / 249

魯迅訪問記 / 250

紀念魯迅先生 / 252

把魯迅先生的戰跡獻給日本人民 / 253

魯迅作品的時代性 / 254

關於魯迅在文學上的地位 / 257

我們從魯迅先生學取些什麼 / 258

紀念魯迅先生 / 262

學習魯迅的精神 / 263

關於魯迅精神的二三基點 / 265

《魯迅先生紀念集》 / 267

魯迅先生大病時的重要意見 / 269

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魯迅逝世周年紀念宣傳大綱 / 271

魯迅先生逝世周年紀念 / 273

深的懷念 / 274

魯迅並沒有死 / 275

紀念魯迅與抗日戰爭 / 276

一種誤會 / 280

學習魯迅精神 文藝家大團結 / 282

我們失掉了一面民族的鏡子 / 283

我對於魯迅之認識 / 285

魯迅藝術文學院創立緣起 / 286

魯迅論——在“陜北”紀念大會上演辭 / 287

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 / 289

“……有背於中國人現在為人的道德” / 290

韌性萬歲 / 291

學習魯迅主義 / 292

周恩來同志為魯迅逝世二周年紀念題詞 / 295

持久抗戰中紀念魯迅 / 295

守成與發展 / 296

魯迅翁逝世二周年 / 297

以實踐“魯迅精神”來紀念魯迅先生 / 299

魯迅逝世二周年紀念會(節選) / 301

學習魯迅先生 / 303

魯迅先生的一生 / 305

紀念魯迅 / 306

魯迅逝世二周年紀念 / 308

魯迅先生二周年祭 / 309

一個偉大的民主主義現實主義者的路 / 311

延安紀念魯迅逝世二周年 / 319

嘉陵江畔 祭魯迅 / 321

發刊詞 / 323

《魯迅風》與魯迅 / 324

遊擊戰的雜感 / 325

編後記 / 327

中國氣派與中國作風 / 328

魯迅先生紀念會上中共領袖陳紹禹同志演詞(節選) / 331

《文藝》魯迅紀念座談會記錄 / 332

紀念魯迅先生的意義 / 336

新民主主義論(節選) / 338

魯迅與中國民族及文學上的魯迅主義(節選) / 340

魯迅的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節選) / 345

讀《華蓋集》偶記 / 348

《關於魯迅雜想》(節選) / 349

走向魯迅 / 350

偉大的平凡 / 351

一個檢閱 / 352

行都文化界紀念魯迅六十誕辰 / 353

抗戰文學與《阿 Q 正傳》 / 356

擴大和深化魯迅研究的工作 / 360

怎樣認識魯迅先生的偉大(節選) / 361

紀念魯迅 / 362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363

為反帝反封建而斗爭的魯迅先生(節選) / 364

魯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紀念大會志 / 365

作為思想家的魯迅 / 368

魯迅先生逝世四周年延安各界紀念大會宣言 / 370

怎樣走魯迅先生的路 / 371

延安各界舉行大會紀念魯迅逝世五周年 / 373

我們需要雜文 / 374

魯迅式雜文的時代意義(節選) / 376

理論創作與現實 / 376

魯迅先生精神不死遺著風行於淪陷區 / 378

革命要有韌性 / 379

因紀念想起 / 381

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陪都文化界集會紀念 / 382

周恩來同志出席致詞 / 384

魯迅先生與文學上的民主主義 / 386

論雜文之路 / 389

新文藝理論的建設者——魯迅(節選) / 390

魯迅逝世十周年祭在上海 / 401

怎樣紀念魯迅先生 / 402

為人民大眾服務 為民主和平奮斗 魯迅精神不死! / 403

在魯迅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 / 405

魯迅逝世十周年紀念 / 406

文聯北大聯合座談 / 408

記魯迅十年祭和東北文協的誕生 / 409

 

附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摘編 / 412

後記:編者的話 / 415

書摘/試閱

後記:編者的話

 

關於抗日戰爭的開始時間,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說法:一個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一個是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

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表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2005年9月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017年,教育BU修改全國大中小學歷史教材,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從此,抗日戰爭始自1931年的說法逐漸深入人心。

筆者2015年9月2日發表於《光明日報》的短文《魯迅的抗戰》採用了抗戰始自1931年的說法。這樣,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魯迅先生,就有5年時間“親歷”抗戰。這個“發現”的意義非同尋常。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早已家喻戶曉,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文化戰士的魯迅,在外敵入侵、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又做了些什麼呢?答案就在那些白紙黑字當中,那些在硝煙戰火中艱難生存的進步報刊當中。這些時評、講話、宣言、日記等清晰地為我們還原出了魯迅先生在狼煙四起的戰爭年代以血作墨、以筆為槍,奮起抗爭、奔波呼號的身影。他是進步文壇的核心人物,他的靈柩上覆蓋的“民族魂”三個大字是當時文化界的共同心聲,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依然是進步文壇凝心聚力、團結御敵的旗幟。

鑒於此,本書所編選的文章都是圍繞“抗戰”主題而來,分“生前作品”(1931年~1936年)和“紀念文章”(1936年~1946年)上、下兩部分。為了在紀念魯迅先生去世80周年和誕辰135周年系列活動中獻上作為普通讀者的一份敬仰,我們不揣冒昧,倉促上陣,也顧不上向各位魯迅研究專家請教,直接將這本《魯迅的抗戰》呈現給讀者。我們堅信,魯迅的價值早已超越了他作為一個文壇領袖的本來意義,逐步衍生出他作為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無可置疑的文化偶像,毛澤東同志所言“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確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書稿2016年就完成了,尋找出版機會頗費周折。魯迅研究領域也是風風雨雨,波詭云譎。從否定魯迅開始進而否定左翼文藝,否定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新文藝,甚至挑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大有人在。

2022年5月23日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2022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7周年的紀念日,這本書終於得以正式出版了。

這正是一份獻給左翼文藝的絕佳禮物,也是對魯迅先生好的緬懷和學習。

 

劉加民

2021年10月19日初稿,2022年8月19日修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