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元曲傲骨張養浩:受皇帝七聘而不出,為官著述傳頌千古,筆墨之間揮灑一身凜然正氣
滿額折

元曲傲骨張養浩:受皇帝七聘而不出,為官著述傳頌千古,筆墨之間揮灑一身凜然正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79277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奮筆疾書三部《忠告》,東傳日本後成為江戶幕府必讀經典;
一度遠離官海的齷齪虛偽,將滿腔抱負寄託於散曲作品中,
最後卻為使飢民吃一口粥飯,在賑災過程中溘然長逝……

蒙古人建立元朝後,為鞏固政權,在境內實施了種族制度,
元代皇帝並不重視科舉,漢人儒生若想為官可謂難上加難,
可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張養浩不僅任官,還是中央要職!

▎〈白雲樓賦〉價值千金,意外踏入險惡仕途
張養浩自幼勤奮苦讀、聰穎過人,但真正令他聲名大噪的,是至元二十五年遊歷珍珠泉、登臨白雲樓時所作的〈白雲樓賦〉。
傳說舜帝南巡病重之時,娥皇、女英堅持前往南方探視丈夫,臨行前所落淚水如同珍珠一般滾落,並化為一窪清泉。而白雲樓就在此處,這是元朝統一全國前夕,任山東行尚書省事兼兵馬大元帥、濟南知府的張榮府第中的一座樓閣。該樓雄偉寬敞,站在樓上極目遠眺,北可觀明湖碧波、黃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擁、群山青翠。俯察泉城景物,更是歷歷在目。
雖身為有功之臣,但隨著元朝政府削奪漢族「世侯」勢力,張榮的子孫先後遷居外地。留在濟南的豪華府第「張舍人園子」此時已是人氣不再。張養浩登臨白雲樓時,心生感慨,借景抒情,遂作〈白雲樓賦〉:

吁其高哉!茲樓之有如此兮。括萬象於宏敞,飛四阿於鴻冥。初疑陽侯海底鞭出一老蜃,噴雲噀霧,扶輿五色凝結而成形;又疑大鵬九萬失羊角,踞茲勝境而不去兮,翼截華鵲之煙雨,背摩霄漢之日星。
……
惜余才疏生晚後機會,不及奮筆為擬燕然銘。雄心霸氣、龍韜虎略見無復,空聞燕鵲鳴幽扃。當時風景今盡易,唯有風光山色無年齡。朱簾香歇桂花老,金鋪色暗苔痕青。長歌慷慨吊陳跡,風動彷彿來英靈。忽然暮色自遠而至兮,斷霞斜照互明滅,詩成欲掃雲間屏。貪徵興廢玩餘景,須臾不覺一輪古月升東溟。

既描寫了白雲樓的雄偉氣勢,還抒發了張養浩建功立業的鴻鵠之志與生不逢時的遺憾之情。此賦的流傳,使年僅十九歲的張養浩文名大振,譽滿士林。時任山東按察使的焦遂欣賞張養浩的才華,舉薦他出任東平學正。張養浩從此踏入仕途。

▎一片閒雲無所拘繫, 不與小人同流合汙
我愛雲莊好,夕煙樹半腰。亭高無近矚,歲樂有新謠。農糞初開地,童梁已壞橋。眼前皆事業,何必立人朝。
我愛雲莊好,柴門俗客稀。行田蟲撲帽,坐樹蟻緣衣。雲水一銅鏡,霜林萬錦機。東崗陂故在,辭聘未全非。
我愛雲莊好,絕無聲利塵。林篁清耳目,編簡肅心神。種放非樵客,焦先豈野人。此心幸無屈,烏用更求伸。
……
耿直的性格導致張養浩的仕途十分不順遂,屢屢遭受小人陷害,不斷經歷免官、復職的過程,幾度上書勸諫也徒勞無功,終於,對官場爾虞我詐感到厭煩無比的張養浩選擇了辭官退隱,開始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生活,之後,皇帝雖曾七次請求張養浩出仕,但後者皆以一身傲骨拒絕!

〔本書特色〕
張養浩是元代散曲作家,曾任中央要職,因直言敢諫遭權貴所忌,遂棄官隱居,屢召不赴。天曆二年關中大旱,張復任陝西行臺中丞,協助朝廷賑災,最後勞瘁而死。其散曲多書寫田園生活,部分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本書詳述張養浩的生平、仕途、交友與著述,看看這位正氣凜然的文人如何擺脫種族制度的桎梏,留給後世濃墨一筆。

作者簡介

張熙惟,歷史學碩士,歷史系、文化產業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及學術專長為中國古代史宋元明清史、齊魯文化史、中國文化史。參編和主編有《齊魯文化通史》(宋元卷)、《山東通史》(宋元卷)、《濟南通史》(宋元卷)、《中國運河文化史》、《山東文化通覽》、《賈思勰與齊民要術》、《張養浩研究資料彙編》以及中華名門望族研究系列《張氏望族》、《張氏家族》、《陳氏家族》等作,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目次

第一章 年少勤學才名顯
少遊千佛神交大舜
積學善文名滿鄉里
篤志好學聆聽教誨
遊歷名勝增廣見聞
〈白雲樓賦〉價值千金

第二章 大都求仕為政勤
年輕俊彥得舉薦
禮部貢職「能臣」譽
履職中臺「真臺掾」
上書中丞露鋒芒
中書省府稱「三俊」
吏職考滿擢縣尹

第三章 主政堂邑惠民生
賦詩著文明心志
「四知」題匾為鞭策
悉心尋訪祛弊端
為民興利惠民生
整頓治安解民憂
律己當嚴待人恕

第四章 直言敢諫真諍臣
身履諫職進諍言
西臺上疏照丹心
不避斧鉞言時政

第五章 主持科舉攬人才
復官任職中書省
居位經筵進諍言
為國選材秉公心
「徵舶泉南」不辱使命
再膺差遣監糴興和
汲引後進獎掖後學

第六章 以誠交友相唱和
亦師亦友得提攜
志同道合共甘苦
共同志趣結友情
生死離別情誼長

第七章 詩文徜徉雲莊居
一片閒雲無拘繫
急流勇退歸故里
故園歸臥遂初心
「其樂無涯」雲莊情
送往迎來書丹青

第八章 邀朋攜友濟南遊
賞泉唱吟詠奇觀
泛湖高歌碧波情
匯波樓臺抒胸懷
登高能賦壯心志

第九章 七聘不出傳美名
榮華休戀歸去來兮
朝生政變再辭聘

第十章 關中賑災卒任上
聞命訣母亟西去
流民盈途嘆今古
賑濟災荒夜繼日
鞠躬盡瘁卒任上

第十一章 《為政忠告》歷世傳
流傳於世與彙編刻印
基本內容與主題思想
居官指南與為政教科書

書摘/試閱

第四章 直言敢諫真諍臣

水唯曲折海能通,指事直言未必功。
嘗愛左師開趙後,雍容宮殿滿春風。

張養浩於至治初年辭官歸居濟南後,在雲莊家中讀史時有感而發,付諸筆端,遂賦成「詠史詩」四十餘首,借史詠懷,以明心志。這首詩是此組詠史詩之一,題為〈左師觸龍〉。

觸龍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政治家。據《戰國策.趙策》記載,西元前二六五年趙國君主趙惠文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孝成王繼位。當時孝成王只有十四歲,由趙太后掌實權。就在趙國政權更替之時,秦國趁機發兵大舉攻趙,連拔三城,趙國形勢危急,趙國朝中有人提出只有聯齊抗秦,才是救趙上策。於是趙國派使臣求救於齊,齊國則提出以趙太后的幼子長安君為人質作為出兵救援的條件。趙太后因溺愛兒子執意不肯,大臣們屢言強諫,趙太后就是不答應,形成僵局。這時左師觸龍入宮面見太后,他因勢利導,用聊天的方式告訴趙太后, 家長對子女真正的愛,應是為他們的長遠利益著想,讓其經受鍛鍊,為國立功。趙太后最終醒悟,欣然同意派長安君出質於齊,遂得齊國援助,這才解了秦兵之圍。張養浩此詩盛讚觸龍的善於進諫,也肯定趙太后的納諫胸懷。但意在言外,此詩卻是針對現實而發。張養浩希望元朝君臣也能像歷代先賢那樣,勇於納諫,積極進諫,期待清明政治如春風雨露,灑滿天下。

在張養浩前後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中,先後擔任過御史臺令史、監察御史、陜西行臺御史中丞等監察之職。他勇於直言進諫、疾惡如仇、知無不言、言無顧忌的擔當品格,深得時人稱賞。

身履諫職進諍言

大德十一年(西元一三〇七年)正月,在位十三年的元成宗在大都皇宮玉德殿去世,享年四十二歲。成宗本來有個獨生子名德壽,卻無奈在被立為皇太子後不到半年就病死了。德壽德壽,壽既不永,何從言德。朝廷重臣以成宗死後無嗣,擁立成宗的姪子海山即位於上都,做了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後的第三任皇帝,是為武宗,改元「至大」,海山的同母胞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被冊立為「皇太子」。

皇弟被立為「皇太子」,是元朝實行的特殊皇位繼承制度。海山即位後,愛育黎拔力八達受皇太子之寶,約定兄終弟及,叔姪相傳。

這年秋天,先出任堂邑縣尹,繼又權理博平縣事的張養浩被徵召入京,被任命為東宮官員宮師府文學,但還沒上任就又改任為司經。由於一是重返京城為官,二是所任職務是宮師府司經,主要是伴侍「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讀讀書、寫寫文章,張養浩的心情自然是放鬆灑脫的。但他的好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到這年年底,他就改任御史臺監察御史,開始其諫職生涯。

武宗前後在位不足四年,朝廷政治基本上是成宗時期的延續,面臨的是一個貌似強大安定、實則弊端叢生的政治局面。由於成宗在位時秉承元世祖時期的「成憲」,以「持盈守成」為基本國策,為政強調寬宥「唯和」,垂拱而治,致使官僚機構急速膨脹,冗員冗費嚴重,行政效率低下,貪汙腐敗等各種弊端日漸突顯。同時元王朝的金融體系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市場上流通的至元鈔大幅貶值,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影響著政府的財政收入。

對此,張養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初任御史臺令史時,就以敬業勤奮、公正無私的品格獲得平章政事兼御史中丞不忽木的賞識,稱讚他為「真臺掾」。如今身膺「批龍鱗、犯雷霆」的監察御史之職,張養浩更感責任重大。

此時與張養浩同時受命擔任監察御史的,還有河中人郭思貞。郭思貞字干卿,是由中書右司員外郎調任御史臺的。在此之前,張養浩雖與郭思貞早就認識,有過接觸,但相互了解並不多。隨著同臺為官,共事憲府,兩人交往日深,彼此默契,互相勸勉,盡心履職。

但鑑於此時政治環境險惡,每當有政事要奏諫時,兩人還是預先就所奏之事充分討論,共商利弊。兩人為政處事各有所長:張養浩公正無私,勇於仗義執言;郭思貞則心思縝密,謀劃深遠。於是兩人凡有合作進諫,皆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案可稽。對重大事項,兩人聯銜奏明,共同擔責,都能引起朝廷重視。每當得罪權臣貴要,或冒犯皇帝,使兩人身處險境時,兩人互為聲援,進而化危為安、化險為夷。

西臺上疏照丹心

武宗自少生活在漠北地區,草原情節尤為深厚。他即皇帝位後,繼續原有的「兩都巡幸」制度,每年早早就移駕上都,在上都臨朝聽政。張養浩身為御史臺官員,常奉旨隨伴。在赴上都途經龍門(禹門口,位於今山西河津西北,為黃河晉陜峽谷的南端出口,以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故名)時,張養浩為龍門一帶波瀾壯闊、氣勢雄渾的景象所打動,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過龍門〉的長詩。詩句中「山水何地無,雄渾獨朔郡(名山勝水無處不有,然而只有北方的山水才能給人雄偉、渾厚的感覺)。吾元此開基,德澤被餘潤(元王朝在這一地區開創帝王基業,澤被後世諸代)。我來自神京,一路翠無盡(我從大都而來,沿途景色翠綠無比,令人陶醉)。大峰儼宸居,小峰翼趨進(高大的山峰儼然朝廷的宮殿雄偉莊嚴,而那些小山像群臣朝君似的翼趨而進)」表達了他對國家奇偉山河的讚嘆之情,情感真切,寫景如生,極富感染力。張養浩此後再經過此地的時候,又以豪放的筆調、質樸的語言,寫下了〈龍門〉一詩:

四野天門錦翠屏,愛山直欲挾山行。
人生何必麒麟閣,大字龍門記姓名。

詩作既讚揚了大禹造福萬代的不朽功德,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武宗在位施政,加倍發揮了成宗時期的「溥從寬大」、「唯和唯新」的基本國策,而他的奢侈揮霍、揮金如土卻遠超成宗時期。為了爭取蒙古貴族的支持,武宗對諸王勛戚濫賜封賞,加官晉爵,經他御筆賜官的前後就有近千人。忽必烈時期非嫡系子孫從不封一字王,而武宗晉封蒙古貴族一字王位者卻多達十五、六人,甚至將駙馬也封為一字王。稱國公、司徒、丞相者,更是相望於朝。連宮廷優伶舞伎、和尚道士也身授中樞政要職銜。加之興建佛寺、治理運河、修建宮殿等,導致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國庫空竭,入不敷出。但錢從何來?武宗遂步元世祖後塵,採取重立尚書省理財的老套,企望以尚書省職掌財政,擺脫困境。大德十一年(西元一三〇七年)九月,武宗下詔議立尚書省經理財用,卻因御史臺官員持異議甚力,未能實行。

這期間,張養浩以匡時濟世、大義凜然、責無旁貸的浩然正氣,寫下了〈西臺上王者無私疏〉的奏章,不怕冒瀆皇帝威嚴,毅然奏明朝廷。他以「名爵賞罰,天下之公器」的明確態度,反對朝廷「賞罰無度」、「耗竭公儲」。他認為,朝廷應堅持賞無所私、罰無所私的執政原則,來治國理政。唯有至公無私,方能彰顯朝廷聖明,垂拱無為而天下大治。同時他與臺內諸臣一道,站在反對設立尚書省理財的鬥爭前列。

隨著國家財政狀況的日益惡化,各地物價急速上漲,物重鈔輕,鈔法大壞,通貨膨脹日益嚴峻,中書省臣一次次驚呼「廪藏空虛」。為擺脫日益嚴重的財政危局,武宗遂不顧眾臣反對,於至大二年(西元一三〇九年)八月特批設立尚書省,鑄尚書省印,由尚書省自己任命官屬,進行財政改革。

執掌尚書省事的「言利之臣」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一班人實施的所謂「理財」新政,其實也沒有什麼新的花樣,只是透過大量印製貨幣以增加國庫收入而已。這年九月,脫虎脫等人變更鈔法,罷廢至元鈔,新造「至大銀鈔」頒行全國。還在京城及山東等六大行省設立名為「泉貨監」的專門機構,以管理金融事宜,鑄造此前從未使用過的銅錢「大元通寶」和「至大通寶」,通行於市,下令與「歷代銅錢相參通用」。此舉不僅使銀鈔大為貶值,而且直接導致金融市場體系加速崩壞,財政赤字創元朝建立以來新紀錄,被人譏諷為「叮叮噹噹,怎一個亂字了得」。

除依靠大量印製錢幣來增加收入外,尚書省還新定課稅法,向民眾徵收各色苛捐雜稅,企圖透過增加稅收來解決財政困境。為增加稅收收入,朝廷還下令以徵稅多少作為考核稅務官員政績、評定等級的標準,規定稅科增收九分者為「最」,不到三分者列為「殿」,分別予以上酬、中酬、下酬的待遇。這種以新增課稅、鼓勵多收稅的辦法來化解財政危機,無異於飲鴆止渴。對此,張養浩再次上書朝廷,直斥尚書省的做法是「變法亂政,將禍天下」。

至大二年(西元一三〇九年)冬天,按照世祖時期確立的制度,皇帝應親率朝臣在大都城南舉行南郊大祀,以祭奠昊天上帝和后土地祇諸神。然而武宗卻以身體有病為由,沒有親自主持大典,而是派一位大臣代理主持祭祀儀式。孰料,在典禮進行中,剛剛還晴朗溫和的天氣卻驟變,狂風大作,強風裹著嚴寒轉瞬而至,在場的人沒有防備,竟有年老體弱者因此被凍死。在今天看來,這種極端天氣應該是一股強勁寒流不期而至,但當時卻被人解釋為天象示警,老天爺發怒懲戒眾生。張養浩當場對執政大臣說:「代祀非人,故天示之變。」他的話引起了宰臣們的極大不滿。

因為御史臺官員極力反對設立尚書省,又不斷抨擊尚書省一班人變亂鈔法、增課斂財等「理財」新政,使執掌尚書省大政的權臣脫虎脫等人把御史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向武宗進讒言,要把選用御史臺官員的人事權交給尚書省。

得知此消息後,張養浩上書朝廷,堅決反對由尚書省來執掌御史臺的用人之權。他舉例說,朝廷設置縣尉之職,是令其職掌一縣治安、捕捉盜賊的,縱使任用的人不稱職,但也絕不可能讓盜賊來決定縣尉人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