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思想史:從中世紀到啟蒙運動(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21755251
替代書名: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羅蘭‧斯特龍伯格
譯者:劉北成;趙國新
出版日:2023/06/27
裝訂/頁數:精裝/279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在本卷中,作者依循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和譜系,回顧了從中世紀後期到啟蒙運動的西方現代思潮:
中世紀是巫術與魔法的時代,也是現代科學和哲學誕生的時代,其後期出現了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復興,這一次復興為隨後的一切發展奠定基礎並創造條件。
17世紀是個“天才世紀”,從開普勒、伽利略到笛卡兒、牛頓,西方世界走入科學和理性,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分裂開來。科學革命塑造了這個世紀,並波及政治領域,思想轉向啟蒙。
18世紀是啟蒙的世紀,人們將認識世界的重心從自然轉移到人世。啟蒙運動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浪漫主義和懷疑主義並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概念迸發出持久的影響力。而接下來的法國大革命迎來啟蒙思想的實踐高潮……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趙國新攜手打造經典全譯本,精准再現原文的宏大思想圖景。
作者簡介
劉北成,清華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
趙國新,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從中世紀的偉大遺產到啟蒙運動的不朽烙印,在群雄逐鹿的思想戰場中,回溯現代世界的精神源流。
1. 西方思想史扛鼎之作。風行半個多世紀的思想史經典作品,上下兩卷隆重推出。
自問世以來屢屢再版,數十年來風行歐美高校、深受好評。中文新版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西方現代思想史:從中世紀到啟蒙運動》講述自中世紀後期思想復興到啟蒙運動這一時期,西方現代思想的精神資源積累與萌芽;下卷《西方現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以法國大革命為現代思想的轉折點,勾勒1789年以來現代世界的思想巨變。
2.再現西方現代思想的精神資源積累與萌芽
通過對中世紀的思想文化遺產、17世紀的思想轉向、啟蒙運動的脈絡等主題的精準把握,清晰呈現中世紀以來思想的繼承、革新與發展,挖掘各個時代思潮與社會背景之間的博弈與互動,爬梳出一條清晰的思想源流。
3. 依循思想發展的脈絡和譜系,勾勒思想家們的完整思維圖景
這一時期思想發生了激烈碰撞和大解放。科學突飛猛進,文學、藝術也在科學的環擁下蓬勃發展,開啟西方世界走向現代之路。將這一時期湧現的重要思想家置於所處的時代和背景之中,描畫他們的思想建成路徑,深入探究這些劃時代的奠基者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4.為現代世界中的全球公民提供精神回溯的圖景
帶領讀者理解現代世界的精神起源,為我們探索當下的時代議題提供思想資源。從跨越各個知識領域邊界的互動案例中,把握時代精神的整體。
5.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趙國新攜手打造經典全譯本,精準再現原書的宏大思想圖景。
目次
目錄
中文版序
導論
第1 章偉大的傳統及其衰落
理性主義和人文主義的遺產
中世紀思想及其崩潰
從中世紀到現代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現代政治思想的開端
巴洛克時代
第2 章17 世紀的科學與思想革命
中世紀的科學
哥白尼革命
開普勒和伽利略
科學革命的繼續
新的世界觀
弗蘭西斯·培根
勒內·笛卡兒
17世紀的其他哲學家
牛頓革命
第3 章17 世紀的政治思想革命
中世紀遺產
絕對主義和主權國家
清教徒革命
哈林頓和霍布斯
光榮革命與洛克
第4 章17 世紀末:轉向啟蒙
路易十四時代
正統論與批判
復辟時期的英國
洛克的《人類理解論》
萊布尼茨
第5 章啟蒙運動:自然神論者和“哲學家”
自然神論
伏爾泰和孟德斯鳩
狄德羅和百科全書
晚年伏爾泰
盧梭
社會契約
第6 章啟蒙運動:懷疑主義者和“科學家”
英國的懷疑主義
大衛·休謨
社會科學在啟蒙運動中誕生
經濟學
歷史編纂
其他社會科學
啟蒙運動的擴散
啟蒙運動的局限
啟蒙運動的結束
書摘/試閱
中世紀曾一度遭到誤解和貶低,現在則凸顯出來,被視為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復興時期。這一次的複興為隨後的一切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創造了條件。到13世紀為止,大學已經成型;主要通過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歐洲人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古代科學、數學和哲學。在13世紀,更多的知識流入歐洲,這些知識通常都包含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註釋本中。它們是東方長時間消化希臘思想的成果。當時影響最大的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現在我們看得很清楚,這其中不僅有亞里士多德主義,還有新柏拉圖主義。這兩種因素有時被解釋者混合在一起,有時被各自展現出來。這裡不可能講清楚中世紀哲學的複雜故事。應該指出,巴黎大學和牛津大學是13世紀的大型知識活動場所。正如群山中凸起的巔峰,托馬斯·阿奎那在這些知識舞台中兀然突起。
托馬斯主義乃是歐洲思想的一次大膽飛躍,使亞里士多德的自然主義哲學有可能為基督教所用。亞里士多德是一個科學家和哲學家,他的思想體係無所不包,但沒有任何強加於人的“信仰”因素;因為在他看來,人們所觀察、思考、接受的東西沒有一樣是不能經受嚴格分析的。後世科學家發現,亞里士多德說錯的地方往往比說對的地方多,但是他之所以出錯絕不是因為他拒絕科學探討。他一直被教會所懷疑。阿奎那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據理力爭,終於使人們接受了這樣的看法:基督徒無需害怕亞里士多德和理性,理性與信仰從根本上說是和諧一致的。
亞里士多德建構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似乎融古代思想精華於一體。幾乎在所有的領域裡他都是偉大的神喻代言人。科學史研究者克龍比(ACCrombie)說他是“那種跨越中世紀科學的悲劇性人物”,長久佔據著舞台中心,直至最後被他自己所鍛造的武器所打倒。除了物理科學外,這個說法也適用於其他領域,如政治學、生物學、美學,當然還有形而上學或純粹的真理論和認識論。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亞里士多德曾長盛不衰,但是後來伽利略發起攻擊,17世紀的偉大科學家也加入戰鬥,導致亞里士多德在一系列問題上——天體的位置和結構、運動理論、自由落體理論、重力理論、真空理論、液壓理論——節節敗退。他的靜止世界觀在許多基本方面一直統治著自然科學,到19世紀達爾文才推翻它;他的四元素說一直是化學公理,18世紀的化學革命才顛覆了它。在形而上學領域裡,亞里士多德宇宙觀強調的是,萬物皆有追求的目的,每種物體皆是形式與物質的結合,所有的物體構成一個“偉大的存在之鍊”,通向上帝。上帝矗立在那裡。他是事物的終極原因,但是他並沒有創造宇宙萬物,也不可能關心宇宙萬物。這種觀念滲透進人們的世界觀,直到17世紀的哲學革命(科學革命的伴生物)才遭到挑戰。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雖然被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所厭惡,並喪失了在中世紀所擁有的那種威望,但不可能被徹底拋棄。他的詩學也同樣如此。他的政治學也成為中世紀的思想背景,成為17世紀反叛的目標。
“偉大的存在之鍊”
古典時代的人認為,一切形式的生命,無論是高等的還是低等的,都有一個等級排列。“偉大的存在之鍊”就是對這種排列的貼切比喻。
有關亞里士多德體系的細節,我們留待各個思想領域發生反叛之時再來詳述。有一點需要重申,儘管亞里士多德的方法有種種錯誤,但是他的方法基本上是科學的、理性的。在許多重要問題上(上帝的性質、天命、靈魂的性質、世界的創生),他的結論與基督教並非一致。但是亞里士多德的體係與我們今天的觀念相去甚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它是陌生的,甚至是非理性的。除了諸如地球不動這種事實性錯誤,那種目的論(事物都有所追求)的解釋對於我們有什麼用呢?或者說,他賦予無生命物體以生命特徵的做法現在還有什麼價值?本質和偶然、潛能和行動、形式和質料都是亞里士多德哲學的關鍵術語。它們今天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它們都屬於中世紀經院學派的術語。但是,我們應該記住,正是這個遭到蔑視的學派教會西方人有條理地思考、分類、批判和觀察。如果說13世紀阿奎那對兩個體系的調和沒有能夠長久地流傳下去,那麼真正流傳下來的是他對廣大知識領域的解放,使它們成為純粹理性或者說哲學的對象。由此,科學、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都可以作為獨立的學科來探討,不再聽命於宗教的正統要求或聖經權威。
13世紀末,神學與哲學、信仰與理性的托馬斯主義結合開始破裂,但不是勢如水火,而是友好分離,各走各的路。兩個領域開始明顯區分。它們的道路有可能交叉,有可能衝突,但是通常不存在一方控製或主宰另一方的問題。理性思想已經獲得自由,踏上漫長的征程。
奧卡姆(1285—1349年)
中世紀學者,堅信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了著名的“奧卡姆的剃刀”原理,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14世紀和15世紀是兩個十分大膽的世紀。這是一個轉變時期,西方的基本製度發生深刻變化:教皇權力衰落,現代世俗國家嶄露頭角。奧卡姆大概是那個時代最敏銳的思想者。他的思想顯露了那個時代的勇氣。例如,13世紀的那種理性與信仰的結合已經不復存在。奧卡姆指出,以上帝的存在為出發點的宗教真理根本不能接受理性的驗證,而只能用信仰來接受。司各脫司各脫(John Duns Scotus, 1266—1308年),蘇格蘭神學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如此認為。正如戈登·萊夫(Gordon Leff)所描述的,“就徹底的摧毀力而言”,奧卡姆在歐洲思想史上可能是無與倫比的,他在許多方面都是驚人地超前而具有現代性。他和他的偉大對手方濟各會教士鄧·司各脫促成了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終結,雖然他們還在使用其方法。他們的結論往往在根本上是懷疑主義的,從而關閉了通向舊式“理性”的大門,而打開了其他的大門。他們根本不試圖理性地思考上帝、事物的本質或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所喜歡探討的那些抽象概念。對於奧卡姆來說,那些不過是文字遊戲。我們所能認識的只是直接經驗;只有我們所經驗到的事物的現象特徵才是真實的。奧卡姆代表了人們的興趣從形而上學到科學、從抽像一般到具體特殊的轉變。他的一些信徒對現代科學做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這些人包括奧雷姆、比里當、薩克森的艾伯特。——原註
人們通常把這些後期經院哲學家視為思想史上的轉折點。過分雕琢的經院研究方法反而使“精微博士” 鄧·司各脫受到責難,從而被視為一個衰敗的信號,或許也標誌著用懷疑主義探索形而上學真理的終結。大衛·諾爾斯(David Knowles)寫道:隨著奧卡姆去世(1350年),“一種偉大的思想結構、一種古代哲學觀念逐漸消失,在經歷了純哲學黯然失色的兩個世紀後,讓位給現代世界的新世界觀和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在奧卡姆去世和伽利略誕生之間的兩個世紀裡,在“純哲學”領域之外,一系列劃時代的運動席捲了歐洲:這就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宗教神秘主義、新教改革運動。說到現代思想的奠基者,誰也不會遺漏伊拉斯莫、路德和加爾文,儘管他們在某些方面遠非現代。16世紀初期震撼歐洲的反叛不僅僅屬於思想史,而是屬於整個歷史。這是西方文明史上的經典一幕,只有羅馬帝國的衰亡和法國大革命可與之相提並論。當然,這同時也是一場思想運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