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1920年1月,名為“高尚實驗”的禁酒令在美國生效。然而,在《第十八修正案》被廢除前的13年裡,它永遠改變
了美國的面貌。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討禁止銷售和製造酒精飲料背後的成因、推動變革的個人和組織,以及那些反對變革的人。我
們將發現1920年美國禁酒時發生了什麼,從被稱為“地下酒吧”的非法飲酒場所的誕生,到非法生產和走私酒精現象的泛濫,以及人們如何竭盡所能滿足他們對酒精的渴望……
“螢火蟲”系列歷史讀物網羅中外歷史發展長河的各個時期,用海量的精美圖片、豐富的一手資料、扣人心弦的歷史故事、業內專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題專欄和輕鬆幽默的文風,帶你領略人類歷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螢火蟲”系列圖書將為你點亮紛繁複雜的知識,輕鬆、愉快地捕捉歷史的精彩瞬間!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英國未來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英國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擁有80個品牌,包含上百種圖書、音像、手機應用(APP)等產品,內容涉及遊戲、電影、攝影、音樂、藝術設計、科普、前沿科技、戶外運動等,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設有分部。
譯者簡介:
劉英俠,女,大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層黨建。曾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30余項,主編參編著作及教材十余部。
名人/編輯推薦
揭秘禁酒令改變美國的真相
序
揭秘禁酒令永遠改變美國的真相
1920年1月,名為“高尚實驗”的禁酒令在美國生效。然而,在《第十八修正案》被廢除前的13年裡,禁酒令永遠改變了美國的面貌。在《禁酒令》一書中,我們將探討禁止銷售和製造酒精飲料背後的成因、推動變革的個人和組織,以及那些反對變革的人。我們將發現1920年美國禁酒時發生了什麼,從被稱為“地下酒吧”的非法飲酒場所的誕生,到非法生產和走私酒精現象的泛濫,以及人們如何竭盡所能地滿足他們對酒精的渴望。禁酒令的另一個主要後果是黑社會犯罪活動激增。在本書的精彩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禁酒令是如何改變美國犯罪面貌,導致艾爾·卡彭和“幸運”盧西亞諾等臭名昭著的黑幫崛起的,我們也將看到禁酒探員埃利奧特·內斯和他的“鐵面無私”團隊的真實故事,以及肩負重任的人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推行禁酒令並與犯罪團伙作戰。幹杯!
目次
禁酒令
禁酒和酗酒的時間軸
禁酒之路
殖民時代的飲酒
禁酒小試
反對禁酒令的人
新兵與酒
通往禁酒的崎嶇之路
美國頒布禁酒令
滴滴香醇,意猶未盡
稀少的生產線
地下酒吧現象
禁酒令、走私與朗姆酒私釀者
聚會繼續進行
真正的大西洋帝國
犯罪與禁酒令
禁酒令與美國犯罪的變臉
禁酒與暴徒
頭號公敵艾爾·卡彭
從謀殺到屠殺
埃利奧特·內斯的沉浮人生
後的命令
為了喝酒的斗爭
把酒桶滾出來
為禁酒令舉杯
如果……禁酒令繼續,會怎樣?
高尚實驗
禁酒令揮之不去的陰影
書摘/試閱
通往禁酒的崎嶇之路
《第十八修正案》的批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禁酒倡導者反對酒精運動的結果
牧師比利·森迪站在一所擁擠的房子前,怒吼道:“酒類交易永遠是我的敵人。我已經,而且將繼續竭盡全力同那該死的、骯臟的、腐朽的事業做斗爭。”
這位魅力四射的傳教士是為美國的禁酒運動熱心奔走的宗教領袖中著名的一位。他著名的一個布道題為“喝酒,或者坐上水車”,他對眾人說,“……威士忌和啤酒應當處於合適的位置,那就是地獄”。對於森迪這樣的禁酒派來說,沒有妥協的余地。酒是魔鬼,應該被判處死刑,他們對酒類生產、銷售和消費的無情打擊,終導致美國批準了憲法《第十八修正案》,此前,他們已經對這一可怕的惡行進行了150多年的宣傳。
然而,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宗教並不是將禁酒運動推向美國政壇前沿的強大力量。社會改革者一直指出醉酒的有害影響。他們說,酗酒正在摧毀一個個家庭,它導致病弱和疾病、暴力、虐待及家庭破裂,這對國家經濟造成了壓力,因為辛勤工作的納稅人需要為監獄的建設及因酒後犯罪而被監禁的囚犯的生活買單。
實業家支持禁酒,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把工資花在買酒上的工人,在經歷了一個周末狂飲之後,周一上午不能上班,從而導致生產力下降。
此外,爭取婦女選舉權運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人士也與禁酒運動達成共識。
誠然,美國人喜歡這種飲料。歐洲殖民者帶來了酒,他們延續了飲啤酒、葡萄酒、威士忌和烈性酒的傳統。飲酒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1790年,正常的美國成年人每年喝5.8加侖的酒。到1810年,這個平均值已經上升到7.1加侖。1830年,15歲以上的美國人每天要喝90瓶酒精含量80%的烈性酒,也就是大約4杯純酒精。在正常的工作日裡,上午11點和下午4點,鐘聲會響起,提醒工人們把辛苦的工作放在一邊,喝烈性酒。一個普通家庭中常常有幾桶蘋果酒或啤酒,供家庭成員和客人隨時飲用。酒類消費無關任何社會或經濟阻礙,富人和自給自足的農民一樣熱衷於飲酒。
從適度飲酒到全面禁酒,禁酒運動一直運用嚴格的統計數據支持其禁酒的主張。紐約州禁酒協會在19世紀30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簡易讀物,其明確宣稱:“羅切斯特的塞繆爾·奇普曼先生親自拜訪了紐約州的每一所監獄和貧民院,在得到本人簽名同意後(有一兩個例外),從官員那裡獲得了1833年這些監獄和貧民院裡的人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縣辦事員費用的精確說明。”
該出版物寫道,“一言以蔽之,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除了釀酒商和朗姆酒銷售商,幾乎沒有犯罪,沒有貧困,也沒有稅收。”在奇普曼訪問紐約時,有24169人被監禁或關在貧民院裡。酒精是其中18312人目前狀況的元兇。紐約州各縣為解決相關費用征收的稅款總計超過87.5萬美元。這本書的結論是,估計全美有143709人因酗酒而處於某種困境中,超過30萬美國人是“酒鬼”。
據信,從1870年到1900年,在歐洲移民擁入美國浪潮的推動下,全國的酒館數量從10萬家增加到30萬家,這些酒館專門為男性服務。這一現象與困擾這個國家的社會弊病緊密相關。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禁酒運動的聲音變得更加響亮,這預示著禁酒令即將登場。美國禁酒運動的宗教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大覺醒,這是一場19世紀中葉美國西進定居和擴張期間,由新教福音牧師推動、席卷山脈和草原的宗教狂熱浪潮。許多美國人的社會良知被激發出來,人們參與到社會改革的行動中,這些改革的重點是廢除奴隸制和禁酒等。查爾斯·格蘭迪森·芬尼和萊曼·比徹等傳教士告誡參與野營布道會a的人們不要喝酒,他們的布道出版物在全國各城市發行。美國禁酒協會成立於1826年,在12年內其會員人數穩步增加到120多萬。內戰結束後,隨著奴隸制的終結,禁酒運動引起了更大的關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