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紅樓夢》是對整個中國古代文化的回顧、總結、濃縮和藝術的表現,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紅樓夢》是讀不盡,也是讀不厭的。本書融合多學科多角度,從曹雪芹生平到《紅樓夢》的創作與版本,從賈寶玉、王熙鳳等具體人物到《紅樓夢》的心理、語言藝術,劉勇強、張慶善、苗懷明等十一位紅學學者,十一堂《紅樓夢》大師課,帶領讀者重讀《紅樓夢》,不流於俗套,不脫離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
孫 遜,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潘建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葉 朗,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李鵬飛,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張慶善,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
苗懷明,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顧春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敦煌研究員
劉勇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曹立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維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胡文彬,紅學家
【主編簡介】
葉朗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顧春芳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戲劇學、電影學。主要學術著作有《戲劇學導論》《呈現與闡釋》《意象生成》《她的舞臺》《戲劇交響》等,著有傳記《我心歸處是敦煌》《契訶夫的玫瑰》,兒童文學《敦煌靈犬》,詩集《四月的沉醉》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一塊歷經悲歡離合、興衰際遇的石頭
一座可謂無所不包、真假莫辨的園林
一場名家薈萃、釋夢解味的精神旅行
大師云集,名家薈萃,劉勇強、張慶善、苗懷明等11位知名學者的《紅樓夢》大師課;11堂課,講透《紅樓夢》藝術的方方面面。
書中收錄30余幅精美《紅樓夢》插畫,圖文並茂,帶領讀者踏上一場紙上探尋《紅樓夢》之旅。
精講代表中國文化與藝術審美形態的經典作品,吸收人類文化與文明優秀成果和中華美育思想精髓,引領讀者閱讀、欣賞、感悟和享受中華藝術之美。
序
主編序
葉 朗 顧春芳
我們的時代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座談會上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話。恩格斯說,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的這句話對我們當今的人才培養非常有啟發。我們談人才,一般只重視知識的灌輸、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不注重引導青少年去尋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恩格斯談人才,首先是說“思維能力”,接著說“熱情和性格”,然後是“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這就對我們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也使我們的眼光從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來。
21世紀的人才培養,要注重精神、性格、胸襟、涵養等方面的要求。我們需要的人才,應該有著高尚的人格、完滿的人性、審美的心胸、良好的修養,是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的人才,不僅具有高層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具有廣闊的眼界和胸襟,致力於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致力於追求人生的神聖價值。
美育是靈性的教育,不是技能的教育。康德認為審美可以把人從各種現實的功利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席勒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思想,他進一步認為只有“審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完全的人”。法蘭克福學派把藝術的救贖與反對“異化”、反對“單向度的人”以及人對自我解放的追求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海德格爾更是倡導人要回到具體的生活世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回到一種“本真狀態”,達到“澄明之境”,從而領悟萬物一體的智能。
一個真正有審美意識的人,一個偉大的詩人,都是真摯的人,審美意識使他們成為尚、正直、道德、自由的人。個人自由的實質,就是如何一步一步超越外在束縛、提升精神境界的問題。如果每個人的精神境界都逐步得到了提高,整個社會的自由度也必將得到提升。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更美好的世界,“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可見,個人境界的提高,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關涉整個社會的發展。
美育是給人希望和意義的教育。美育不只是教人知識,更是要教人生活,體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升人在審美中超越有限把握整體的能力,涵養高尚的心靈和行為,培養超凡脫俗的精神氣質。這既是審美的培育,也是德性的培育。唯有美的感悟,才能變換人的心地,變換心地才能變換氣格,變換氣格才能提升境界。從這個角度來說,美育和人文藝術教育對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華美育精神把塑造“心靈美”放在首位。美育的內涵,應該超出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傳授,它的目標是引發心靈的自由和創造,引發心靈的凈化和升華,養成和諧的人格和完滿的人性。這就是孔子說的“詩可以興”。“興”,按照王夫之的闡釋,就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勃發,就是靈魂的覺醒,就是對人的精神從總體上產生一種感發、激勵和升華的作用,使人成為一個有志氣、有見識、有作為的人,一個心胸廣闊、朝氣蓬勃的人,從而上升到豪杰、聖賢的境界。心靈美、精神美,本質上是一種愛,是對生命的愛,對人生的愛,對父母師長的愛,對花鳥草木的愛,對祖國山河、人類文化、宇宙萬物的愛。這種愛,造就了精神的崇高。
美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它通過審美的和藝術的方式引領青少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為青少年的人生打下一個美好的底子。美育應該立足於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植根於中華文化和人類文化的豐富土壤。美育應該突出經典教育,在教學中注重介紹文化經典和藝術大師。弗·梅林在《馬克思傳》中引用拉法格的話說,馬克思“始終是古希臘作家的忠實的讀者,而他恨不得把當時的那些教唆工人去反對古典文化的卑鄙小人揮鞭趕出學術的殿堂”。我們要傳承馬克思主義
創始人的思想傳統,使我們的青少年閱讀經典、熟悉經典、欣賞經典、熱愛經典。經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經典的地位不可動搖。
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我們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美育的功能重新定義了21世紀人才的內涵。隨著電子工業、信息技術、傳媒娛樂、生物工程、文化產業等新經濟形態的迅猛發展,需要源源不斷地為新的產業輸送心智活潑、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才。世界範圍內,凡是需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領域,均需要提高人的文化修養和美學修養。愛因斯坦曾指出,科學的發現往往不是依靠邏輯,而是依靠直覺和想象力。這種直覺和想象力就來源於審美的性靈中合乎自然的心理秩序和合乎造化的宇宙體悟。個人境界的提高不僅僅是個人和社會的問題,也關涉整個國民素質的發展以及國家的未來。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目標是推動美育的改革與提升,以心靈教育、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為核心,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提升人生的境界。
這套大學美育課程和配套讀物的建設前後歷時七年,傾注了許多一流學者的心血,突出了心靈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突出了中華文化教育,突出了藝術經典教育,突出了美育的實踐性、創造性、體驗性,突出了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標,融匯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我們倡導開放性、沉浸式和實踐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了進一步推動東西部學校教育資源的公平,這套叢書的內容采取同步共享優質在線課堂資源的方式,在互聯網平臺共享美育的實踐和成果。希望這套叢書可以為青少年提供充盈的精神滋養,培養他們的精神品格、道德修養、思想境界、審美水平和創造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目次
章 曹雪芹的生平和《紅樓夢》的創作 / 孫 遜
第二章 《紅樓夢》的成書、版本與流傳 / 潘建國
第三章 《紅樓夢》的意蘊 / 葉 朗
第四章 今古未有之一人—賈寶玉 / 李鵬飛
第五章 王熙鳳形象鑒賞 / 張慶善
第六章 《紅樓夢》中的丫鬟 / 苗懷明
第七章 《紅樓夢》與戲曲傳奇 / 顧春芳
第八章 《紅樓夢》的心理描寫 / 劉勇強
第九章 《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 曹立波
第十章 紅學的貢獻 / 陳維昭
第十一章 走向世界的《紅樓夢》 / 胡文彬
書摘/試閱
第四章 今古未有之一人——賈寶玉
李鵬飛/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1. 大家眼中的賈寶玉
《紅樓夢》裡寫到了很多人物。根據著名紅學家徐恭時先生的統計,《紅樓夢》裡描寫的男性人物有495人,女性人物有480人,其中有名有姓、有具體稱謂的有732人。不少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好,特別成功,成為超越真實人物的永久性藝術典型,這也可以說是《紅樓夢》這部小說的一個杰出的藝術成就。
在過去一百多年的《紅樓夢》研究裡,《紅樓夢》的人物研究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其中有一些代表性的論著,比如王昆侖的《紅樓夢人物論》、蔣和森的《紅樓夢論稿》、李希凡的《紅樓夢人物論》,這些都是研究《紅樓夢》人物的專著。周汝昌的《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和王蒙的《紅樓啟示錄》中的部分章節,也在談論《紅樓夢》裡的人物。吳組緗等先生的一些論文,也對《紅樓夢》人物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他們的研究,都無一例外地涉及賈寶玉這個重要的人物,讓我們認識到這個人物形象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我這裡對賈寶玉的討論,吸取了前輩學者的很多觀點,同時也提出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學者說賈寶玉是《紅樓夢》的精神和靈魂,是小說複雜的人物關係網絡和故事情節結構的樞紐。這個看法已經成為紅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魯迅先生早在《中國小說史略》裡談到《紅樓夢》的時候,說過一句很精辟的話:“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由此看來,我們要理解《紅樓夢》,首先就要理解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意義。而要理解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意義,我們又要先理解這個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命運。
關於賈寶玉的性格,小說通過很多人物之口進行過不少直接評價。重要和著名的,就是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說起寶玉銜玉而生這樣的一件軼聞趣事,賈雨村聽了之後就笑著說賈寶玉:“果然奇異。只怕這個人來歷不小。”緊接著,賈雨村就發表了一番著名的“正邪兩賦論”。
故其氣亦必賦人,發泄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賈雨村舉出了一系列所謂“正邪兩賦之人”。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點,周汝昌先生把這個共同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薄利名,鄙流俗,重性情,愛藝術,不務正業,落拓不羈,敢觸名教,佯狂避世。正是這些特徵構成了“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的獨特品格。曹雪芹賦予寶玉“癡狂”“呆傻”“意淫”“天分高明,性情穎慧”“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這樣的性格特徵,正是屬於“乖僻邪謬不近人情”這樣的範疇裡的。周汝昌先生認為我們或許可以把這樣的一類人稱為“詩人型”或者“藝術家型”。這種人,以詩人之眼來觀看世界人生,以詩人之心來感受悲歡憂樂,以詩人之筆來表現和抒寫其所見所感。這種人感受能力極敏銳,領悟能力又極高強,他們多情善感,觸事移神,也比通常人承擔著十倍百倍的喜悅和痛苦。
從賈寶玉這個人物身上所具備的這樣一種超時空的性格共性來看,周汝昌先生的這個概括我覺得是非常精辟的。曹雪芹在塑造這樣一個人物的時候,他既意識到了歷史上所有與此同類者的共同性格特點,對他們的共性進行了高度的抽象,上升到了哲學思考的層次,同時他也生動細膩地描寫了這樣一個共性在賈寶玉這一特定的時代產兒身上的各種具體表現。
2. 賈寶玉的天性
我們可以說,在任何現實的或者文學的人物形象身上,他們的性格裡都具有天賦的成分。歐麗娟教授把這個“正邪兩賦論”追溯到中國古代以“氣論”為中心的先天稟賦觀。我們看到曹雪芹塑造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是融入了他對傳統的人物天性觀念的一種理解和思考。小說對寶玉的某些性格特點的表現,也應該是從天性的這個角度來進行理解的,比如小說的第三十五回寫到傅試家的兩個婆子議論賈寶玉時說的一段話。傅試家裡有個妹妹叫傅秋芳,他想把傅秋芳配給賈寶玉。這兩個婆子來看寶玉,離開怡紅院的時候,她們在路上說了下面這段話。
我前一回來,聽見他家裡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的有些呆氣。大雨淋的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罷”。你說可笑不可笑?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裡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的。
這是婆子議論寶玉的話,當然這番話,也是聽到賈府裡其他人私下裡議論寶玉的這個話。
我們再來看第五十八回裡寫寶玉大病初愈後,到大觀園裡散步、遊玩。小說裡寫他從沁芳橋一帶堤上走過來,看到一株大杏樹。這個時候正好是春天,杏花都已經全落了,長出了稠密的綠葉,上面已經結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寶玉心想,自己才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了!不覺倒“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因此就仰望杏子而不舍。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邢岫煙已經擇配了夫婿一事,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賈寶玉是有這個少女崇拜情結的,他心裡害怕的就是少女嫁為人妻,從他心目中的珠寶變成魚的眼睛。他很惋惜邢岫煙,覺得她配了這個夫婿,不用過兩年,便也要像杏花、杏樹一樣,“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再過幾日,杏樹的果實也落了,葉子也掉了,枝頭變得空落落的。再過幾年,邢岫煙滿頭的黑發會變成銀絲,美麗的容顏也變得枯槁了。因此寶玉不免傷心,只管對杏流淚嘆息。正悲嘆的時候,忽有一個雀兒飛來,落於枝上亂啼。寶玉又發了呆性,心下想道:
這雀兒必定是杏花正開時他曾來過,今見無花空有子葉,故也亂啼。這聲韻必是啼哭之聲,可恨公冶長不在眼前,不能問他。
公冶長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裡的一位,他能夠聽懂鳥鳴叫的意思。寶玉聽到雀兒在那兒啼鳴,心裡就想,可恨公冶長不在眼前,不能問他這個雀兒的啼鳴是什麼意思。
從這樣一段描寫裡,以及上面所說到的傅試家的兩個婆子的議論裡,我們可以看出賈寶玉的一些性格特徵,他是有一種天真敏感的,而且是有主客觀似乎還沒有完全分離的一種心性和一種思維特點。這完全是稚子與兒童的行為特點,符合小朋友的思維特徵。小朋友在只有幾歲的時候,會跟手中的玩具說話;還有像貓、狗這些小動物,小朋友也可以跟它們說話。寶玉這個時候已經長大成人,都已經開始要談婚論嫁了,但是他仍然是童心未泯,保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富於想象力,很善於體察人情和物情,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客觀事物,保有這樣一種情思。賈寶玉不僅特別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感受他人的痛苦和悲傷,甚至還能夠移情於燕子、鳥雀、魚兒,還有星星、月亮這些動物以及無生命的事物,把它們當成有情之物來和它們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藝術家天性。在一般世俗成年人的身上,我們是不大可能看到這樣的特點的。
這個也讓我們想起宋朝的張載,在他著名的《西銘》裡寫到過“民胞物與論”(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思想。這種性格特徵,我們認為是一種天賦,一種情性。這種天賦的情性,超越了時代、階級、身份,是很多文學家、藝術家身上的一種共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