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建構過程(簡體書)
滿額折

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建構過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5 元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8739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揭開科學黑箱的幕布”

科學家如何工作?他們如何“發現”科學事實?為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法國著名科學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以及英國社會學家史蒂夫·伍爾加深入到美國的一個神經內分泌學實驗室並與那裡的教授共度兩年時光,對科學家進行觀察,看他們如何選擇課題和申請基金,如何從事研究和發表論文,如何評級評獎等等。作者以自然主義的方式研究科學,特別探討了科學的社會制約因素,觸及人性、社會、理性和知識這些更大的問題,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科學事實的建構做了獨到的詮釋。本書是科學社會學也是國外社會學研究的前沿領域SSK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科學哲學家、科學社會學家。其著作包括《科學在行動:怎樣在社會中跟隨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學帶入民主》等,在科學的文化與社會研究領域、科學哲學領域,乃至對整個後現代主義思潮,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史蒂夫·伍爾加(Steve Woolgar),英國社會學家,在科學研究、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和科學技術研究(STS)領域具有重要影響,著有《知識與反身性》《工作中的機器》等。

名人/編輯推薦

學術大師拉圖爾揭開“科學黑箱幕布”

★世界知名哲學家、社會學家拉圖爾的代表作
★著名科學家索爾克作序
★前沿領域科學知識社會學(SSK)的經典之作
★前沿領域科學技術研究(STS)的奠基之作

目次

致謝 001
序言 001

章 瓦解秩序 001
觀察者與科學家 008 
社會與科學之別:科學家的一種資源 010
社會與科學之別:觀察者的兩難困境 013
科學的“人類學” 018
建構秩序 026
材料與方法 032
組織論點 034

第二章 走入實驗室的人類學家 037
文學銘文 041
實驗室文化 051
文檔與事實 071
結論 089

第三章 如何建構一則事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因子(TRF/H)一例 103
不同語境中的TRF(H) 107
子專業:TRF(H)的分離與表征 113
戰略的選擇 117
通過新投資排除競爭對手 122
新客體(object)的建構 129
TRF的肽性 135
縮小可能範圍 150
TRF進入其他網絡 158

第四章 事實建構的微觀過程 161
對話中的事實建構與拆解 166 
“思維過程”的社
會學分析 183
事實與假象 191

第五章 信用循環 203
信用:回報與可信性 207
戰略、位置與生涯軌跡 231

第六章 自失序創造秩序 257
創造一個實驗室:本作論證要點 260
秩序源於無序 269
一個取代舊虛構的新虛構? 280

注釋 287
參考文獻 304
第二版後記 313
附加參考文獻 332

書摘/試閱

(節選自索爾克1979年為本書所作的序言。索爾克,著名科學家,脊髓灰質炎疫苗發明者,知名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正是本書作者參與觀察的“科學部落”。)
一般來說,科學家都反感非科學人士對科學說三道四。外行人寫科學批評,跟不寫小說、不作詩歌的人寫文學批評不是一回事。只有受過科學教育的記者寫的報道,或是科學家本人寫的親身經歷,才能稱得上是科學批評。至於科學論研究與科學哲學,則大多深奧難懂,或只論述眾人皆知的歷史事件與年代久遠的案例軼事,不討論實驗臺上的日常工作與科學家在研究中的交流互動。而且,這些新聞性的或社會學式的描述有時像是只為證明科學家也是人。
一些社會階層對科學家可謂愛恨交織,既有人對科學研究抱有極高期待,也有人反思科學研究的成本與風險,然而他們無一例外,全都忽視了科學工作本身的內容與過程。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在“科學政策”的名義下研究科學活動,往往只關心出版物的數量與科學工作的可重復性。這些研究具備一定價值,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例如這類研究大多是為了控制生產力與創造性,使用的統計工具也簡陋粗糙,不過的問題是它們不關心科學思想與科學活動的實質內容。因此對科學家來說,外人怎麼看待科學事業並不重要,他們更關心同道中人的想法。
不過,本書與一般的業外評論略有不同。它基於一位法國年輕哲學家在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為期兩年的研究,由這位哲學家與另一位英國社會學家合作撰寫。作為實驗室的一員,我盡管不是初邀請他們的人,也歡迎他們到來,想看看借此機會,他們能否用自己深思熟慮的方法彌補既往科學論研究的一些不足。
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採用了一種人類學方法研究科學“文化”,也就是成為實驗室的一員,近距離觀察科學工作精細的日常過程,不過在“深入”實驗室的同時,他還要保持自己局外觀察者的身份。他觀察科學家做什麼,想什麼,怎麼想,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拉圖爾從觀察結果中提煉出獨創的、科學家基本沒聽過的概念與術語,把信息轉譯成人類學的通用代碼,編寫進屬於他自己的程序。拉圖爾試著像科學家一樣,後者冷靜地盯著細胞、激素或化學反應,目不轉睛,他則同樣沉著專注地盯著科學家們,但科學家還不適應被人這樣居高臨下地觀察,因此感到不安。
本書沒有流言八卦、暗指影射與尷尬故事,也沒有其他研究與評論中常見的心理學化現象。兩位作者使用真實有效的實驗室科學實例,證實了他們口中科學的“社會建構”。這本身就構成一項成就……
我想說的後一點是,本書搭建起了連通科學(家)與社會其他部分的橋梁,因此也值得科學家們一讀。“橋梁”這個評價不太準確,兩位作者估計也不會接受,畢竟他們心中的目標要遠大得多。他們主要的觀點之一:科學,乃是其他諸多社會行動的結果,所謂的“科學世界在這邊,社會世界在另一邊”並不成立,“人類事務”與他們口中的“科學生產”是一回事。他們認為自己的貢獻,就是揭示出“人的面向”如何在“事實生產”的後階段被剔除了出去。我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心存疑慮,另外我自己的研究也有很多細節與兩位作者構造的思維圖示有出入,但二位力圖說明科學、人文兩種“文化”實際是一種,這點一直對我有所啟發。
不管兩位作者的觀點會激起何種反對意見,也不管書中具體細節將引發什麼爭論,現在我都確信,應該有更多的研究像這樣直接觀察職業科學家,這一方面是為了社會的效益,一方面也為了科學家群體的利益,而且科學家們也應該鼓勵支持這樣的研究。總的來說,科學讓人們滿懷希望,也讓人們惶恐不安,一直以來外人與科學家的關係都激情四射,一會兒熱情以待,一會兒陷入恐慌,一切都在轉瞬之間突如其來。如果能幫助公眾了解科學知識如何生產,明白它不比其他行業的產品來得更為非同凡響,同樣也能夠被人理解,人們就不會要求科學家去做他們力所不及的事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對科學家心存恐懼。如此這般,不僅科學家的社會位置能得到澄清,公眾也能更清楚地理解什麼是科學、科學追求、科學知識創造的實質。身為科學家,盡管我們投身科學,以畢生之力拓展知識,彰顯理性,點亮世界,然而人們常常覺得我們在變魔法,認為某個科學家或所有科學家的工作都神神秘秘,我們偶爾也會因此灰心喪氣。
即使不讚同本書的具體細節,讀到某些內容或許還稍感不適,甚至是痛苦,但我還是認為,拉圖爾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我們需要破除圍繞科學活動的神秘想象。我確信在未來,很多研究所和實驗室都會邀請哲學家或社會學家進入其中。對我來說,布魯諾•拉圖爾來我們研究所是樁趣事。首先,他能在此開展研究,這也使我次關注到這類研究;其次,有趣的地方在於他能看到自己和自己的方法如何被研究所這段經歷影響、改變。要是這本科學評論能再引發討論與批評,不僅兩位作者(以及其他興趣與背景類似的學者)能給科學家遞上一面鏡子,幫他們認識自己,更多的公眾也能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角度理解科學追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9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