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71010362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美)格雷戈里‧S.保羅
出版日:2021/11/01
裝訂/頁數:精裝/353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二版
商品簡介
暢銷書《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深得業余愛好者和專業古生物學家的喜愛。第二版增加修訂了近百種恐龍和200幅插圖,這些發現和研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對恐龍世界的了解。
本書由著名的恐龍專家格雷戈裡·保羅撰寫和說明,這本令人驚嘆的精美圖書包括所有主要恐龍類的詳細物種描述以及近700幅彩色和黑白圖,描繪了從小型羽毛類到鯨魚大小的超級蜥腳類恐龍的全部恐龍。經過大量修訂的導論部分深入探討了非鳥類恐龍的滅絕、鳥類的起源以及恐龍古生物學的歷史,您將體驗時光倒流,回到那個恐龍在地球上漫遊的時代。
作者簡介
格雷戈裡·S.保羅(Gregory Paul) 學者,藝術家。他是包括《侏羅紀公園》在內的諸多電影和紀錄片的首席恐龍復原師,復原了中生代生物的“新形象”。保羅著有《掠食恐龍的世界》《科學美國人圖書之恐龍篇》《飛龍在天》等。他的作品同樣在《科學美國人》《自然》《紐約時報》等諸多出版物中發表。
譯者介紹:
邢立達,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家。高中時期創建中國大陸個恐龍網站。2016年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為當年受媒體關注的科學發現之一。2017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2020年獲美國沉積地質學協會頒發的詹姆斯·李·威爾遜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創作與翻譯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如《邢立達恐龍手記》《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中國恐龍博物館》《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是世界上好的恐龍藝術家之一,為如何科學復原史前動物樹立了一個標桿。本書描述了恐龍的解剖學、生理學、運動、繁殖和生長,以及鳥類的起源和非鳥類恐龍的滅絕。
第二版進行了廣泛的修訂和擴展,涵蓋近 750 種恐龍,包括許多新發現的恐龍,提供有關著名的雷龍和暴龍的驚人新視角。全書包含近 700 幅彩色和黑白圖表,包括恐龍復原圖、生態場景圖、頭骨圖、骨架圖、肌肉圖,還有古分布地圖和演化時間線表等。
本書還獲得以下榮譽:
2011年度Choice雜志“學術著作”之一
2009年科學類圖書館文獻之一
美國科學出版協會 2010年學術卓越獎科學類提名獎
目次
目錄
前言
致謝
簡介
恐龍的發現與研究史
恐龍是什麼?
恐龍時代
恐龍的演化
恐龍滅絕
當恐龍消失後
生物學
行為
種群和物種目錄
恐龍
獸腳類恐龍
蜥腳形類恐龍
鳥臀類恐龍
擴展閱讀
索引:恐龍分類
地層
書摘/試閱
前言
如果我僅二十歲左右,是一位嶄露頭角的古生物學家和藝術家,恰在此時,一位神秘的時空旅行者將這本書遞給我,我一定會驚喜不已!因為這本書揭示了一個全新的恐龍世界,一個我從未意識到的恐龍世界,一個充滿全新理念的恐龍世界。
此刻,我完全沉醉在鐮刀龍類(therizinosaurs)的神奇世界裡,我仿佛看到了長著奇異羽毛的意外北票龍(Beipiaosaurus inexpectus)、像雙翼機一樣的馳龍類(dromaeosaurids),扛著巨大肩棘的巨棘龍(Gigantspinosaurus)、脖子上豎著兩排鬃毛狀長骨棘的阿馬加龍(Amargasaurus)、前肢短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面孔酷似斗牛犬的食肉牛龍(Carnotaurus,它眼睛上方還有眉角!)以及那袖珍的毛茸茸的天宇龍(Tianyulong)和庫琳達奔龍(Kulindadromeus)、尾巴長有一撮剛毛的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和蝙蝠一樣長著皮膜翅膀的擅攀鳥龍類(scansoriopterygids)、號稱“夢幻大角怪” 的尖角龍類(centrosaurine)和角龍類(chasmosaurine)。不僅如此,書中還告訴你,三角龍(Triceratops)的皮膚很古怪,恐手龍的遺骸一直以來都只有巨大的臂骨,這讓它們倍顯神秘。但新發現的頭骨和其他骨骼沒有讓人失望,現在我們終於憑借這些發現復原出了恐手龍的頭後骨骼,這是何其激動人心的壯舉!另外,誰能想到,我們如今竟然可以知道恐龍的羽毛究竟是什麼顏色?而一些“舊” 的恐龍如今又被賦予新的名字,其中就包括了我的愛——布氏長頸巨龍(Giraffatitan brancai)。而且沉寂已久的雷龍也卷土重來!
那些和恐龍相關的地層看起來熟悉而又奇特:湯達鳩組(Tendaguru)、莫裡遜組(Morrison)、納摩蓋吐組(Nemegt)、大鮞狀巖組(Great Oolite)、地獄溪組(Hell Creek)以及蘭斯組(Lance)。再加上近幾年特別火爆的,至少是我耳熟能詳的,則有義縣組(Yixian)、提亞熱組(Tiouraren)、恐龍公園組(Dinosaur Park)、阿納克萊托組(Anacleto)、方巖組(Fangyan)、波特阻絡組(Portezuelo)以及梅法拉諾組(Maevarano)。大量新恐龍的發現與命名,說明恐龍的研究正一日千裡,其發展之快遠超以往任何時期,而且現今的研究往往會採用高科技手段,標志著我們邁入了新的世紀。人們對恐龍的看法在20世紀70年代裡就已經開始轉變,大家發現恐龍並不是典型的爬行動物,它們更接近形態和功能可與哺乳動物比肩的鳥類。現在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個觀點。人們長久以來都認為恐龍是生活在熱帶沼澤地區,但現在我們發現一些恐龍竟生活在極地!那裡的冬天陰冷黑暗,這意味著低能耗的爬行動物根本無法生存。可以試著想象一下,一只小恐龍抖了抖毛茸茸的身體,身上的積雪紛紛落下;在它身旁則是一只長著鱗狀皮膚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冰雪在這只蜥腳類恐龍的身上慢慢消融。這些恐龍有著與鳥類相似的複雜的有氧呼吸系統,擁有高壓的四腔室心臟,產生的熱量可以防止身體被凍傷。
現在距本書版的發行不過6年,就在這寥寥幾年裡又有大量恐龍得到命名,而且數量高達過去190年中研究成果的15%。創作本書的第二版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滿足,因為它是驅使我為長期目標而奮斗的理由。它列舉了幾乎所有有效的恐龍物種及其骨骼材料,為研究恐龍生活構建起了充實的數據庫。科學家們對這些統治了地球長達1.5億年的神秘動物進行了近兩個世紀的研究,這本書就是這些成果的匯總。現在,就讓我們好好享受這段奇妙的時空旅行吧!
作者的所有論文和其他作品都可在他開辦的古生物學網站www.gspauldino.com上查閱。
恐龍時代大冒險
假如時空旅行已經成為現實,又有這本《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在手,你就可以準備好回到中生代去看看恐龍世界。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探險呢?這裡,我們忽略了一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阻止這次冒險,比如不同時期外來疾病的交叉污染,還有經典的時間悖論都會困擾時間旅行。如果時空旅行者回到恐龍時代並做出一些改變演化進程的事,導致人類沒能演化出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還有一個潛在的困難,氧氣含量可能達不到現代水平,另外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溫室效應嚴重(這可能會毒害那些沒做足準備的動物),特別是如果探險的目的地是三疊紀和侏羅紀。探險隊員一定要適應環境。即使如此,至少在特殊場合還是需要輔助供氧。如果氧氣水平遠低於現代標準,那麼人類的運動和活動將會受到制約,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工作就會更加困難。另一個問題可能
是大多數恐龍的棲息地持續高溫。高緯度地區溫度可能會有所下降,至少持續黑暗的冬季以及高山地區溫度不會那麼高。假設探險地是一個典型的中生代棲息地,那裡生活著巨大的恐龍,那麼面臨的問題就是探險隊員的人身安全。中生代探險的官方協議將會特別強調安全問題,以保證將人員傷亡降至。現代非洲探險需要配備一個攜帶步槍的導遊,避免遊客不在車裡時會受到大型貓科動物、非洲水牛、犀牛或大象的攻擊;在老虎出沒的地方也需要類似的武器,那些地區往往有很多灰熊,另外包括北極熊的棲息地——北極。肉食性恐龍對人類的潛在威脅肯定高於犀牛和大象,這些恐龍輕易就可以撲倒一個正氣喘吁吁逃命的成人。獸腳類恐龍可能不會把人類作為獵物,但也有可能會以人類為食,必須考慮這種可能性。除了不希望殺害當地物種外,步槍甚至是自動速射武器,可能根本無法放倒一只5噸重的異特龍類或暴龍,而隨身攜帶更重的武器又不夠現實。危險不僅僅來自肉食動物。一群鯨魚大小的蜥腳類恐龍的踩踏同樣會造成嚴重後果,而且它們的大尾巴十分危險,特別是如果它們受到人類的驚嚇或者其他威脅,或是它們正四處逃竄的時候,對人類的傷害可能會很大。蜥腳類恐龍肯定會比大象更危險,後者高水平的智商令它們可以更好地處理與人類有關的狀況。角龍甚至不如犀牛聰明,它們如同超大體型的豬,可能成為另一個主要危險。因此,徒步旅行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棲息地的阻撓,包括大型獸腳類恐龍、蜥腳類恐龍和甲龍類的聚集地。探險隊成員必須乘坐夠大夠結實的交通工具,以免受到恐龍的襲擊。想要離開車輛的話,那就必須先由飛行工具確保四周安全,例如無人機。在空地上簡單地搭建帳篷並不可行。營地周圍必須具備防護設施,比如籬笆、圍墻或溝壑,這些能夠抵御巨大的肉食性動物以及一群驚慌失措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在沒有大型恐龍的地方,這種嚴格的防御設施就不是必需的了。即便如此,中等大小的恐龍仍會構成嚴重威脅。例如,長著鐮刀爪的馳龍類的一次攻擊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還可能受到一群像野豬一樣的原角龍類的攻擊。必須配備防御性武器。如果探險協議要求對動物群的傷害小化,那大多數時候就要待在車裡。白堊紀棲息地內的另一個危險來自巨型鱷類,如果有人疏忽大意靠近水源或跳入水中,那麼大鱷無疑會搶食並吞掉活生生的人類。不管怎樣,去恐龍時代大冒險要面臨很多困難,而且這些困難是面對現生動物時無法遇到的。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
假設恐龍因K/P影響而滅絕,又假如沒有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而且非鳥恐龍存活至新生代。這種情況下,陸生動物的演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雖然永遠只是推測,恐龍時代可能會繼續下去——中生代仍將持續——而哺乳動物的新生代就此夭折。如果是那樣的話,3000萬年前的北美西部很可能到處都是巨型恐龍的身影,而不是犀牛狀的雷獸(Titanotheres)。蜥腳類恐龍的延續應該會抑制茂密森林的生長。但開花植物會繼續發展並提供一系列新的食物來源,包括長勢良好的水果,植食性恐龍為了發展會逐漸適應這些食物。哺乳動物是否繼續保持矮小的體型,還是開始和恐龍競爭大體型生態位?這一問題還不確定。
晚白堊世,複雜的有袋類和有胎盤類動物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已經能和恐龍展開一場激烈的競賽。向南移動的南極洲終到達南極,並形成巨大的冰原,成為地球的巨大空調機。與此同時,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到一起,封堵了曾經波瀾壯闊的古地中海,並隆升起數英裡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幫助這顆偉大的行星在過去的2000萬年裡逐漸冷卻下來,盡管太陽的輻射熱在不斷增加,但終還是迎來了冰河時代。這將逼迫植食性恐龍去不斷延伸的熱帶的稀樹草原、幹草原以及在涼爽氣候下興起的高平原草原覓食。在體溫方面,恐龍應該已經能夠適應低溫,但充滿活力的哺乳動物也可能已經可以利用不斷降低的溫度獲取優勢。也許奇特的大型哺乳動物會形成一種恐龍-哺乳動物的混合群落,前者還可能包括一些大型鳥類。哺乳動物可能會比非鳥恐龍更適合生活在海洋裡。
在侏羅白堊之交,似鳥恐龍的大腦變得比爬行動物更大、更複雜,但仍未超過低等鳥類,而且在白堊紀,它們體型變大、變複雜的趨勢並不明顯,與新生代哺乳動物驚人的神經能力增長類似。我們只能懷疑恐龍若不滅絕,是否能經受得住自己大腦的膨脹。體型龐大、大腦發達的哺乳動物的演化可能也會迫使恐龍思維能力的提升。或許更加聰明的哺乳動物會打敗心智依然較低的恐龍。假如恐龍沒有滅絕,可能就不會有人類出現,但也可能會出現其他形式的高度智能、語言發達,並且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中小型的,兩足的,似鳥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演化出抓握爪,可能會做類似的事。樹棲的獸腳類恐龍擁有立體視覺,可能演化成以水果為食,也許會和演化成人類的日益智能的靈長類演化軌跡平行。真正的靈長類動物可能已經出現,在大恐龍的頭上完成演化,
某一天就成為了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兩足陸地哺乳動物。另一方面,智能超常的人類的出現可能只是僥幸,這不會在另一個世界裡重演。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