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滿額折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斯巴達重步兵的沒落,與經濟形式、社會結構有什麼關係?
羅馬公民軍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帝國分裂危機?
大航海時代,海盜變成國家海軍,背後是怎樣的社會經濟需求?
冷熱兵器交鋒之初,槍砲比不過刀箭,是因為怎樣的技術困境無法突破?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大轉折都伴隨戰火,可以說,一部人類歷史同樣也是一部軍事史。
要研究歷史,就不可能不了解軍事,不了解戰爭。

本書從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古羅馬一直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在全球歷史的發展長河中,用戰略、戰術、軍制、兵種、裝備等軍事因素為紐帶,以重大戰役、歷史人物為載體,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領域在幾千年間的變化,探索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
人類的歷史猶如漫漫長河,浩蕩中摻雜著跌宕起伏,既有燦爛文明與繁榮文化蘊含其中,也避不開因人性而產生的暴虐戰爭和血腥征服。戰爭一方面引發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深刻形塑了世界史的格局。一部充滿著血與淚、光與火的軍事史,既是人類社會的編年史,也是波瀾壯闊的世界史。
讓我們跟著書籍內容一起來回顧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分析這些戰役的來龍去脈,進而描繪出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
本書內容分為六大章節,前五個章節是按照由古至今的時間軸,講述了各個時代意義深遠的重大戰役,如古希臘時代的馬拉松之戰、溫泉關之戰、特洛伊戰爭,古羅馬時代的納伊蘇斯戰役、尼西比斯之戰、斯特拉斯堡戰役等,中世紀的大傭兵團、白色軍團、敕令騎士等,大航海時代的費舍爾斬刀、第二次英荷戰爭、德雷貝爾潛水艇等,工業化時代的步兵兵種、瑞典騎兵的V字橫隊、普魯士騎兵等。第六章節「讀史不能沒有對比和提問」則是透過古今中外歷史對比的方式,提出問題,進而做出設想和解答。
總體而言,本書不做流水帳式的史料講述,而是立足軍事技術的細節,以多面向的軍事史視角去探究歷史上的爭議性話題,講解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戰役是如何塑造今日之世界的。

◎從軍事視角剖析世界史,角度新奇
不再廣泛談論世界史,而是將視線聚焦,從軍事角度回看世界3000年來的發展,挑選從古希臘時代到工業時代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軍事話題,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考察歷史。

◎只有深入了解軍事,才能真正了解歷史
「一分鐘能決定戰鬥的勝負,一小時能決定戰局的勝負,一天則能決定帝國的命運。」從古希臘時代到工業時代,乃至如今,世界歷史發展背後的暗線其實都是軍事。歷史的發展往往離不開軍事因素的塑造,只有深入了解軍事,才能真正理解歷史。

◎不做空泛講述,大量歷史細節
本書蒐羅了史書著作、出土文獻、學者論著、國外歷史著作……等豐富的史料,從專業視角對其進行拆解、分析,在兵種、裝備、軍制、戰術、戰略等角度深挖,並將其和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相聯繫。內容豐富生動,充滿細節,深入淺出,是了解軍事史、世界史的最佳入門書籍。





★透過軍事看歷史,探察世界3000年變化,以獨特的軍事視角剖析世界史
★藉由回顧世界著名戰役、分析來龍去脈,進而由軍事角度勾勒出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
★以軍事講歷史,用你沒留意過的軍事面向,解讀59個「伴隨戰火」而產生的人類歷史大轉折事件

作者簡介

冷兵器研究所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全網超過500萬名粉絲的專業軍事歷史自媒體,深耕古代軍事與歷史,曾榮獲2017年微博最具潛力歷史大V等諸多榮譽。出版作品有《軍事裡的中國史》、《戰爭歷史》、《中國古代實戰冰企圖鑑》、《透過鏡頭看歷史》、《信史》等圖書。

目次

目錄

古希臘時代 ∣ 地中海的第一道光輝
馬拉松之戰:絕對劣勢也能翻盤 _003
溫泉關之戰:虛構的斯巴達悲歌 _010
斯巴達為什麼在古希臘軍隊的內卷中由盛轉衰? _015
希臘輕步兵:邊緣兵種決定戰爭成敗 _021
撇開特洛伊木馬計,古希臘人如何攻克一座城池 _027
鐮刀戰車:古典世界的重型坦克 _032
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大帝的勝利祕訣 _039
馬其頓的崛起與戰爭的藝術 _044
征服印度,亞歷山大最後的勝利 _052

古羅馬時代 ∣ 帝國何以成為帝國
公民軍制:自備兵器上戰場的羅馬人 _061
羅馬共和時代,人們如何攻下一座城池 _065
重步兵為主的羅馬軍團,首選武器竟是短劍 _070
日爾曼人對戰羅馬:沒訓練、沒裝備也能以弱勝強 _076
冷兵器時代,正規軍對戰烏合之眾有多大優勢? _082
為什麼漢朝與羅馬都要引入外族騎兵 _089
納伊蘇斯戰役:花花公子拯救帝國 _093
尼西比斯之戰:羅馬人啃不下的硬骨頭 _098
斯特拉斯堡戰役:大捷!傷亡1比30,卻顯露帝國敗象 _101

中世紀 ∣ 冷兵器的黃金期
中世紀騎士都喜歡的鎖子甲,為何沒在中國普及? _111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會員 _115
擅長步兵作戰的歐洲人,為何在中世紀變成騎兵專精? _119
被忽視的中世紀弓箭手 _125
富庶又強大的阿拉伯怎麼會敗給十字軍? _128
當一個中世紀雇傭兵是什麼樣的體驗? _132
大傭兵團:團如其名,兵可敵國 _136
白色軍團:從自由傭兵到國家常備軍 _141
敕令騎士:近代騎兵的先驅 _145

大航海時代 ∣ 海軍的崛起
維京海盜如何作戰 _153
費舍爾斬刀:史上最成功的海盜刀 _157
西方大帆船進化史 _161
阿拉伯三角帆船:不靠指南針,稱霸地中海 _164
舢舨炮艇:風帆時代的主力軍 _168
英國「皇家海盜」:海上惡魔還是自由勇士 _172
第二次英荷戰爭:海上利益爭奪戰 _178
德雷貝爾潛水艇:400年前的水下戰機? _183
中國戰船輸在哪裡:風帆時代中西方水師對比 _187

工業時代 ∣ 冷熱兵器大對決
百花齊放的步兵兵種,為何近代只剩長矛兵和火槍兵? _193
刀槍不入的歐洲重騎兵因何消亡 _198
近代騎兵的勝利祕訣:看到敵人眼白再開火 _201
瑞典騎兵的V字橫隊:飛馳衝擊、白刃至上 _206
蘇格蘭高地勇士:如何用戰術重挫火槍 _211
刺刀:出現在熱武器時代的冷兵器 _216
普魯士騎兵:迎火器而上 _222
18世紀末的一場長弓復興夢 _227
槍騎兵:在熱武器時代迎回第二春 _232
19世紀初的最強炮兵 _242
在拿破崙時代用騎射打敗火槍 _247
巴什基爾弓騎兵:靠弓箭殺進巴黎 _253
第一場戰地記者的盛宴與「細紅線」的背後真相 _259

讀史不能沒有對比和提問
西歐的冶鐵鑄造技術真的落後中國2000年? _267
現代製造的刀劍回到過去能否大殺四方? _270
舌尖上定輸贏:人類戰爭史上,食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_274
不能遠征,文藝復興時代的後勤能力在倒退嗎? _282
同樣農耕,為何中國一直缺馬,歐洲卻以騎士聞名? _285
明清水師對陣西方風帆戰艦,能透過計謀獲勝嗎? _289
如果亞述帝國對戰西周(一):弓手部隊與甲士 _293
如果亞述帝國對戰西周(二):鐵器與青銅器 _296

書摘/試閱

馬拉松之戰:絕對劣勢也能翻盤

爆發於西元前490年的希波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自邁錫尼時代的特洛伊戰爭之後,歐洲視角下東方和西方的第二次較量,也是亞洲文明與歐洲文明的第一次全面衝突。這次大規模戰爭最後以波斯的慘敗和希臘的勝利宣告結束。
在這場較量中,希臘多次以弱勝強擊敗波斯人,尤其是馬拉松戰役。一般的說法是,希臘在人數居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擺出戰陣,結果大勝缺乏近戰能力的波斯步兵和騎兵,還創下192比6400的誇張戰損比。
這樣的描述不免讓人覺得波斯士兵戰力疲軟,然而實際上,馬拉松之戰的勝利希臘獲得得並不輕鬆,而波斯作為一個一統西亞的強悍帝國更不孱弱。正因如此,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才會真摯地讚美希臘的勝利者們,稱他們是「第一支看到波斯的服裝卻面無懼色,並且敢於向身著這種服裝的軍隊挑戰的希臘人」,而在此之前,希臘人「但凡聽說波斯人的名聲,都會膽戰心驚」。
我們能從希羅多德這種隱含激動情緒的讚美裡,側面感受到波斯強大的軍事力量。既然如此,馬拉松之戰為什麼還會走向如此結局?這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曲折?
在希波戰爭爆發前,希臘和波斯就有過頻繁的接觸,甚至是軍事對抗,但是這種對抗規模較小,雙方對於彼此軍隊的戰術打法並沒有太具體的印象,這就導致在全面衝突爆發後,他們才在戰場上第一次校驗己方應對策略的合理性。於是,軍隊的指揮者在作戰時便不可避免地犯下了一些在今天看來極為可笑的錯誤。馬拉松之戰中的一些細節就表明,波斯人對希臘的認識實在不足。


01
西元前7世紀以來,希臘發達的貿易路線重新開啟,其在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半島)、安納托力亞、愛琴海諸島的殖民地大規模增加,金屬武器的價格因此開始走低,逐漸平民化。有不斷發展的經濟做支撐,各城邦演化出了重步兵這一強力兵種。
不過,由於當時冶金技術的落後,輕薄且堅固的鎧甲並不存在,為了減少負重,希臘的重步兵所配備的護甲也只是分為胸甲、脛甲、頭盔三個部分。雖然敵人的弓箭不足以正面射穿這些甲胄,但士兵們身上大片的無護甲部分依舊脆弱,為了防備弓箭,他們還是需要手持盾牌。
波斯帝國軍隊的職業化程度比希臘諸國的更高,但這也意味著,其軍事裝備的成本需要帝國財政承擔。因此,即使是號稱「不死軍」的萬人兵團――王室禁衛軍,也只是一支以弓箭手為主的輕裝步兵部隊。電影《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裡那些頭戴面具、背插雙刀的古怪戰士,與歷史上的「不死軍」除了名字外,沒有一點相同之處。
波斯以十進位編制軍隊,一軍為1萬人,由10個千人營組成,再往下是百人連和十人隊。這1萬人中,只有每個十人隊的隊長可以手持2公尺左右的短槍和大盾,其餘士兵則完全依靠弓箭殺敵。而一塊出土的古波斯釉面磚雕上的內容顯示,這一時期,波斯士兵幾乎沒有穿戴盔甲的習慣,即使是那些負責保護身後弓箭手的十夫長也是如此。「不死軍」同樣不例外,只不過,為了彰顯尊貴的身分,這些戰士們會穿著長及腳踝的特製罩袍。
這樣的部隊裝配看起來不太合理,因為幾乎沒有近戰能力,但此前波斯皇帝大流士能夠依靠這支部隊平定叛亂,建立統一帝國,就說明其戰鬥力並不孱弱。
步兵之外,在戰場上一起出現的還有波斯騎兵。
和希臘不一樣,波斯帝國是一個擁有大量騎兵的國家,騎兵和步兵相互配合,共同作戰。這些波斯騎兵同樣依靠遠端武器發動攻擊,再加上其天然的速度優勢,波斯軍可以快速行進至敵軍的兩翼,並從側後方襲擾敵軍陣營中無盾牌防護的位置。受到這種攻擊,敵軍往往會陷入混亂,最後在三面夾擊中崩潰。
面對希臘軍,戰力強悍的波斯軍隊原本應該擁有很大的優勢,然而事實卻正相反:在馬拉松之戰中,波斯軍的優勢根本施展不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