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什麼是幽默?
能讓人發笑就叫幽默?
黃色笑話、黑色幽默算哪種幽默?
幽默何時會是不道德的?
被不道德的幽默逗樂是不道德的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深度理解幽默的本質與價值。
幽默通常被視為人類獨有的情緒,
但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幽默?
為什麼同一個笑話,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很難笑?
如果幽默確實是人類特有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幽默」?
本書以各種笑話、戲劇為例,
探討多種關於幽默的主要理論,
包括靠嘲笑他人來展現幽默的優越論;
與原本認知有所落差而讓人發笑的不一致論;
釋放因社會約束而產生的壓抑和滿足慾望的釋放論等等,
分析這種情緒狀態的發生條件,闡明幽默的本質,
一窺各種笑話、情境喜劇等幽默形式之所以能引人發笑的祕密。
本書更從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討論幽默與情緒及認知之間的關係,
幽默之於個人及整個社會有那些利益與價值,
以及在抒解壓力、緩和緊張氣氛、拉近人際距離與針砭時事等功能背後,
幽默可能引發的各種道德問題與潛在的邪惡。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能讓人發笑就叫幽默?
黃色笑話、黑色幽默算哪種幽默?
幽默何時會是不道德的?
被不道德的幽默逗樂是不道德的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深度理解幽默的本質與價值。
幽默通常被視為人類獨有的情緒,
但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幽默?
為什麼同一個笑話,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很難笑?
如果幽默確實是人類特有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幽默」?
本書以各種笑話、戲劇為例,
探討多種關於幽默的主要理論,
包括靠嘲笑他人來展現幽默的優越論;
與原本認知有所落差而讓人發笑的不一致論;
釋放因社會約束而產生的壓抑和滿足慾望的釋放論等等,
分析這種情緒狀態的發生條件,闡明幽默的本質,
一窺各種笑話、情境喜劇等幽默形式之所以能引人發笑的祕密。
本書更從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討論幽默與情緒及認知之間的關係,
幽默之於個人及整個社會有那些利益與價值,
以及在抒解壓力、緩和緊張氣氛、拉近人際距離與針砭時事等功能背後,
幽默可能引發的各種道德問題與潛在的邪惡。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諾爾•卡羅
Noël Carroll
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人文學領域梅隆榮譽學者(Andrew W. Mellon Professor),在電影理論、文學哲學、視覺藝術哲學及社會文化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卓越,著有多部著作與數百篇與人文和文化相關的文章,在喜劇主題上亦有廣泛寫作。
【譯者簡介】
于念平
政大哲學碩士畢,研究以身體現象學論述「附身」。現為獨立研究者,領域涉及傳統歐陸哲學、現象學、當代思想,並從事電影與藝術評論。
諾爾•卡羅
Noël Carroll
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人文學領域梅隆榮譽學者(Andrew W. Mellon Professor),在電影理論、文學哲學、視覺藝術哲學及社會文化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卓越,著有多部著作與數百篇與人文和文化相關的文章,在喜劇主題上亦有廣泛寫作。
【譯者簡介】
于念平
政大哲學碩士畢,研究以身體現象學論述「附身」。現為獨立研究者,領域涉及傳統歐陸哲學、現象學、當代思想,並從事電影與藝術評論。
序
前言
這是一本關於幽默的書―關於其本質與價值。在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思想家們針對幽默的思辯更已經超過兩千年。可想而知,這個主題吸引了大量的文獻寫作。本書旨在為您提供一個簡單的入口,來進入這些對話。
第一章聚焦在幽默的本質。我們重新檢視關於幽默的幾個主要論述,藉由它們之間的對比,來凸顯幽默現象中的重要面向。最終,本章節主要將注意力花在「不一致論」(Incongruity Theory),因為大多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不一致論及其後繼理論的論述最為有力。
我們透過定義幽默所欲觸發的心理狀態,也就是「喜劇娛樂」(comic amusement),試圖理解幽默的本質。現在大家普遍不這麼認同定義導向的研究,但要揭露並闡明被隱藏的特質,這個方法最有成效,所以我會堅持這樣的嘗試,即使我們的定義太狹隘,還是能夠有效地進一步發現幽默現象的不同面向。
同時我相信,即使不一致論並不完全充足,但它能為未來的喜劇研究帶來啟發。在研究喜劇敘事等虛構幽默的樣本時,不一致論可以引導我們去注意幽默變量的類型;如此,以不一致論作為啟發點,可以為更多更好的後繼理論鋪路。
然而,我著重不一致論不只是為了理論家,也是為了好奇的讀者們。因為不一致論提供了非常容易套用的方法,讓我們一窺日常中如笑話、喜劇旁白、卡通、情境喜劇等幽默形式的秘密。綜觀書中的不一致論範例,結合理論本身,我們便可開門見山、直搗黃龍,理解所聽所聞之幽默笑點,並且「收割」關鍵線索,創作自己的幽默信手捻來。在這方面,不一致論有著廣大的實用價值。
第二章檢視幽默與情緒和認知的關聯。首先,我探究喜劇娛樂是否為一種情緒。這乍看之下是個艱深的切入點,不過,近幾十年來,關於情緒的分析有了可觀的進展,於是,藉由考量喜劇娛樂是否為一種情緒,便能有效運用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心智領域的洞見,看看喜劇娛樂在哪些方面符合理論模型。透過這個框架,我們不僅順利地開始檢視幽默當中認知與情感的維度,更進一步討論幽默的重要性――其如何為至關重要的人性服務。
第三章則關注幽默與價值的關係,尤其在其社會功能的面向。幽默以及隨之而來的喜劇娛樂,在社群建構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以是社會常規的傳佈者與執行者。但是幽默的社會功能也引發了某些道德問題,包括:幽默何時會是不道德的?被不道德的幽默給逗笑算不算不道德?有道德瑕疵的幽默就比較不有趣嗎? 這些問題在我們的時代尤其迫切,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論調氾濫,而許多當代的笑話似乎正以無限飆升的速度感,挑戰政治正確的界限。
這是一本關於幽默的書―關於其本質與價值。在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思想家們針對幽默的思辯更已經超過兩千年。可想而知,這個主題吸引了大量的文獻寫作。本書旨在為您提供一個簡單的入口,來進入這些對話。
第一章聚焦在幽默的本質。我們重新檢視關於幽默的幾個主要論述,藉由它們之間的對比,來凸顯幽默現象中的重要面向。最終,本章節主要將注意力花在「不一致論」(Incongruity Theory),因為大多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不一致論及其後繼理論的論述最為有力。
我們透過定義幽默所欲觸發的心理狀態,也就是「喜劇娛樂」(comic amusement),試圖理解幽默的本質。現在大家普遍不這麼認同定義導向的研究,但要揭露並闡明被隱藏的特質,這個方法最有成效,所以我會堅持這樣的嘗試,即使我們的定義太狹隘,還是能夠有效地進一步發現幽默現象的不同面向。
同時我相信,即使不一致論並不完全充足,但它能為未來的喜劇研究帶來啟發。在研究喜劇敘事等虛構幽默的樣本時,不一致論可以引導我們去注意幽默變量的類型;如此,以不一致論作為啟發點,可以為更多更好的後繼理論鋪路。
然而,我著重不一致論不只是為了理論家,也是為了好奇的讀者們。因為不一致論提供了非常容易套用的方法,讓我們一窺日常中如笑話、喜劇旁白、卡通、情境喜劇等幽默形式的秘密。綜觀書中的不一致論範例,結合理論本身,我們便可開門見山、直搗黃龍,理解所聽所聞之幽默笑點,並且「收割」關鍵線索,創作自己的幽默信手捻來。在這方面,不一致論有著廣大的實用價值。
第二章檢視幽默與情緒和認知的關聯。首先,我探究喜劇娛樂是否為一種情緒。這乍看之下是個艱深的切入點,不過,近幾十年來,關於情緒的分析有了可觀的進展,於是,藉由考量喜劇娛樂是否為一種情緒,便能有效運用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心智領域的洞見,看看喜劇娛樂在哪些方面符合理論模型。透過這個框架,我們不僅順利地開始檢視幽默當中認知與情感的維度,更進一步討論幽默的重要性――其如何為至關重要的人性服務。
第三章則關注幽默與價值的關係,尤其在其社會功能的面向。幽默以及隨之而來的喜劇娛樂,在社群建構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以是社會常規的傳佈者與執行者。但是幽默的社會功能也引發了某些道德問題,包括:幽默何時會是不道德的?被不道德的幽默給逗笑算不算不道德?有道德瑕疵的幽默就比較不有趣嗎? 這些問題在我們的時代尤其迫切,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論調氾濫,而許多當代的笑話似乎正以無限飆升的速度感,挑戰政治正確的界限。
目次
前言
第一章:幽默的本質
第二章:幽默、情緒與認知
第三章:幽默與價值
致謝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第一章:幽默的本質
第二章:幽默、情緒與認知
第三章:幽默與價值
致謝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一個叫做派特的都柏林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酒吧,點了三杯尊美醇愛爾蘭威士忌。他把三杯一口氣乾了,立刻再追了三杯,如此這般重複。最後酒保終於問他為什麼總是一次點三杯。派特說,他喜歡假裝在跟他的兩個兄弟一起喝酒,他們此刻身在遠方,哥哥在高威,弟弟在雪梨。
派特很快就變成酒吧的常客,每當他踏進門,酒保就會在桌上擺好三杯威士忌。但是某一天,派特靠在吧台旁說:「今天兩杯就好。」「請節哀順變。」酒保說。「節什麼哀?」派特問。「你只點了兩杯, 這不代表其中一個兄弟去世了嗎?」「才不是,少點的那杯是我的,我正在戒酒。」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好笑,那你就處在我們稱為「喜劇娛樂」的狀態裡,在此狀態下,喜劇娛樂之對象就是幽默。意思是,喜劇娛樂會將我們導向如前述笑話所示範的「幽默」。
對我們來說,「喜劇娛樂」是一種情緒狀態。關於這個論點,我們會在下一章節試圖闡明,至於現在,請先暫時假設喜劇娛樂是種情緒狀態,就像恐懼與憤怒,並容我們演示這樣的假設如何推進討論。
情緒是在符合特定適切性條件的情況下,對特定對象下的判斷,並且造成正在經歷情緒的主體之特定現象以及/或是心理狀態。我的恐懼指向一個特定對象:睡袋裡的狼蛛,該生物滿足「危險」的條件,於是,我給予牠負面的判斷, 而牠讓我背脊發涼。同樣地,喜劇娛樂也是種對特定對象所產生的情緒。如前述笑話符合了某些特定條件(待後章節討論),使得情緒之判斷歸結在享受與輕鬆的經驗,而此經驗本身又與大腦邊緣系統中犒賞網路的啟動有關聯性。而我們一般將這些提升喜劇娛樂的東西稱為幽默,這就是我們上一段所說的,幽默是喜劇娛樂的對象。
「幽默(humour)」這個字是源自拉丁文的「humor」,意思為液體或流體,包括體液。古代醫者認為人體健康有賴於四種液體的平衡:血液、痰、黑色膽汁與黃色膽汁。當這些體液失去平衡時,有些性格特質會變得明顯,例如,血液過多時會使人樂觀或充滿希望。如此,「幽默」就與脾性偏離常態聯想在一起,這種人被當作怪人,到了十六世紀,他們更被認為滑稽可笑,於是成為最適合喜劇演員模仿的對象,導致「幽默」演變成「滑稽之人」的專屬行為。(有趣的是,「瘋愚」(zaniness)一字在詞源學上也經歷了類似的命運。它一開始是滑稽模仿的標籤,最後成為了一種人格特質。)
無論如何,幽默是人類生活的普遍特徵,在工作或休閒場域、在私人或公眾事物皆隨處可見。有時我們自己創造幽默,也常付錢讓別人逗我們笑,包括劇作家、小說家、電影工作者、脫口秀演員、小丑等。根據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等人的說法,幽默為人類獨有,在別的物種找不到這個特質;不過也有科學家宣稱,某些學過手語的黑猩猩會用手語說雙關笑話,而且樂在其中。即使幽默不是人類的獨特發明,它似乎也是人類社會中近乎普遍的組成元素,長久以來都是個長青話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雄心勃勃、評論人類生活每個面向的思想家而言,更是如此。
柏拉圖在《菲力帕斯篇》(Philebus)當中斷言,因幽默而起的笑聲,其指向的對象是惡,特別是無自我意識之惡。換言之,我們笑那些無法做到蘇格拉底所謂「知己」(Know thyself)的人,還有那些轉而自我欺騙的人,想像自己比實際上更聰明、更強壯、更高大或更勇敢。於是,對柏拉圖來說,喜感當中包含了惡意的元素。
柏拉圖也在《理想國》(Republic)中,表達了對幽默的不信任。他擔心幽默會引發荷馬說的「無法抑制的笑聲」,想當然爾,柏拉圖對任何缺乏理性自我控制的事物都抱持懷疑態度。基於這個原因,他反對理想國的監護階級進行歡笑的養成,並敦促他們切勿暴露於神祇與英雄任何型態的笑聲。如同他的老師柏拉圖,亞理斯多德將幽默定義為一種辱罵型態。在《詩學》(Poetics)中,他推斷喜劇源自於謾罵,可能像是非裔美國人對嗆文化的古希臘版本,例如:「吐槽」(Roast)、「羞辱遊戲」(Dozen)、和「問候老母」(Yo’Momma,例:Yo,你媽胖到需要註冊兩組郵遞區號)。亞理斯多德認為,在他的時代,劇場喜劇傾向把人刻畫得比實際更壞。
不過,與柏拉圖不同,亞理斯多德仍在品德生活保留了幽默的位置,畢竟品德活動確實需要嬉鬧娛樂來平衡生活。在《尼各馬科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他向講求品味的機智者建議,要在過度滑稽的小丑和毫無幽默感的老粗之間,採取中庸之道;亞里斯多德進一步告誡,有德之人的歡笑須得婉轉得宜,因為他認同柏拉圖的論點:歡笑可能會導向失控。於是他警告有德之人,要當心滑稽的危險:當心會不顧場合、不擇手段,且無力抵抗想要引發笑聲的誘惑,這樣的人很難被視為可靠的公民。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和斯多葛學派(the Stoics)也對幽默抱持不信任的態度,他們和柏拉圖一樣讚賞情緒上的自我控制。即使耶穌本身重視歡笑,但是像聖安博(Ambrose)和耶柔米(Jerome)等教會神父,仍承襲了斯多葛學派,對歡笑的抱有質疑。
正如以上提到的先賢所示,幽默是許多著名思想家曾探討的議題。而且不只是前述的人,還有笛卡爾(Descartes)、帕斯卡(Pascal)、霍布斯(Hobbes)、康德(Kant)、黑格爾(Hegel)、赫茲利特(Hazlitt)、叔本華(Schopenhauer)、齊克果(Kierkegaard)、佛洛依德(Freud)、柏格森(Bergson)、庫斯勒(Koestler)等。許多不斷重複出現的幽默理論化途徑,皆是源自他們的寫作,所以要接近幽默本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從目前可得的幽默理論下手,調查其強項與弱點。
派特很快就變成酒吧的常客,每當他踏進門,酒保就會在桌上擺好三杯威士忌。但是某一天,派特靠在吧台旁說:「今天兩杯就好。」「請節哀順變。」酒保說。「節什麼哀?」派特問。「你只點了兩杯, 這不代表其中一個兄弟去世了嗎?」「才不是,少點的那杯是我的,我正在戒酒。」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好笑,那你就處在我們稱為「喜劇娛樂」的狀態裡,在此狀態下,喜劇娛樂之對象就是幽默。意思是,喜劇娛樂會將我們導向如前述笑話所示範的「幽默」。
對我們來說,「喜劇娛樂」是一種情緒狀態。關於這個論點,我們會在下一章節試圖闡明,至於現在,請先暫時假設喜劇娛樂是種情緒狀態,就像恐懼與憤怒,並容我們演示這樣的假設如何推進討論。
情緒是在符合特定適切性條件的情況下,對特定對象下的判斷,並且造成正在經歷情緒的主體之特定現象以及/或是心理狀態。我的恐懼指向一個特定對象:睡袋裡的狼蛛,該生物滿足「危險」的條件,於是,我給予牠負面的判斷, 而牠讓我背脊發涼。同樣地,喜劇娛樂也是種對特定對象所產生的情緒。如前述笑話符合了某些特定條件(待後章節討論),使得情緒之判斷歸結在享受與輕鬆的經驗,而此經驗本身又與大腦邊緣系統中犒賞網路的啟動有關聯性。而我們一般將這些提升喜劇娛樂的東西稱為幽默,這就是我們上一段所說的,幽默是喜劇娛樂的對象。
「幽默(humour)」這個字是源自拉丁文的「humor」,意思為液體或流體,包括體液。古代醫者認為人體健康有賴於四種液體的平衡:血液、痰、黑色膽汁與黃色膽汁。當這些體液失去平衡時,有些性格特質會變得明顯,例如,血液過多時會使人樂觀或充滿希望。如此,「幽默」就與脾性偏離常態聯想在一起,這種人被當作怪人,到了十六世紀,他們更被認為滑稽可笑,於是成為最適合喜劇演員模仿的對象,導致「幽默」演變成「滑稽之人」的專屬行為。(有趣的是,「瘋愚」(zaniness)一字在詞源學上也經歷了類似的命運。它一開始是滑稽模仿的標籤,最後成為了一種人格特質。)
無論如何,幽默是人類生活的普遍特徵,在工作或休閒場域、在私人或公眾事物皆隨處可見。有時我們自己創造幽默,也常付錢讓別人逗我們笑,包括劇作家、小說家、電影工作者、脫口秀演員、小丑等。根據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等人的說法,幽默為人類獨有,在別的物種找不到這個特質;不過也有科學家宣稱,某些學過手語的黑猩猩會用手語說雙關笑話,而且樂在其中。即使幽默不是人類的獨特發明,它似乎也是人類社會中近乎普遍的組成元素,長久以來都是個長青話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雄心勃勃、評論人類生活每個面向的思想家而言,更是如此。
柏拉圖在《菲力帕斯篇》(Philebus)當中斷言,因幽默而起的笑聲,其指向的對象是惡,特別是無自我意識之惡。換言之,我們笑那些無法做到蘇格拉底所謂「知己」(Know thyself)的人,還有那些轉而自我欺騙的人,想像自己比實際上更聰明、更強壯、更高大或更勇敢。於是,對柏拉圖來說,喜感當中包含了惡意的元素。
柏拉圖也在《理想國》(Republic)中,表達了對幽默的不信任。他擔心幽默會引發荷馬說的「無法抑制的笑聲」,想當然爾,柏拉圖對任何缺乏理性自我控制的事物都抱持懷疑態度。基於這個原因,他反對理想國的監護階級進行歡笑的養成,並敦促他們切勿暴露於神祇與英雄任何型態的笑聲。如同他的老師柏拉圖,亞理斯多德將幽默定義為一種辱罵型態。在《詩學》(Poetics)中,他推斷喜劇源自於謾罵,可能像是非裔美國人對嗆文化的古希臘版本,例如:「吐槽」(Roast)、「羞辱遊戲」(Dozen)、和「問候老母」(Yo’Momma,例:Yo,你媽胖到需要註冊兩組郵遞區號)。亞理斯多德認為,在他的時代,劇場喜劇傾向把人刻畫得比實際更壞。
不過,與柏拉圖不同,亞理斯多德仍在品德生活保留了幽默的位置,畢竟品德活動確實需要嬉鬧娛樂來平衡生活。在《尼各馬科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他向講求品味的機智者建議,要在過度滑稽的小丑和毫無幽默感的老粗之間,採取中庸之道;亞里斯多德進一步告誡,有德之人的歡笑須得婉轉得宜,因為他認同柏拉圖的論點:歡笑可能會導向失控。於是他警告有德之人,要當心滑稽的危險:當心會不顧場合、不擇手段,且無力抵抗想要引發笑聲的誘惑,這樣的人很難被視為可靠的公民。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和斯多葛學派(the Stoics)也對幽默抱持不信任的態度,他們和柏拉圖一樣讚賞情緒上的自我控制。即使耶穌本身重視歡笑,但是像聖安博(Ambrose)和耶柔米(Jerome)等教會神父,仍承襲了斯多葛學派,對歡笑的抱有質疑。
正如以上提到的先賢所示,幽默是許多著名思想家曾探討的議題。而且不只是前述的人,還有笛卡爾(Descartes)、帕斯卡(Pascal)、霍布斯(Hobbes)、康德(Kant)、黑格爾(Hegel)、赫茲利特(Hazlitt)、叔本華(Schopenhauer)、齊克果(Kierkegaard)、佛洛依德(Freud)、柏格森(Bergson)、庫斯勒(Koestler)等。許多不斷重複出現的幽默理論化途徑,皆是源自他們的寫作,所以要接近幽默本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從目前可得的幽默理論下手,調查其強項與弱點。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