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導論(第五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ISBN13:978730030558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澳)歐文‧E.休斯
譯者:張成福等
出版日:2023/10/01
裝訂/頁數:平裝/263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公共管理導論》一書是澳大利亞學者歐文·E.休斯的代表作品,第五版仍然由我國知名公共管理學者張成福領銜譯介。本書是作者在對傳統公共行政模式與公共管理模式兩種典範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撰寫的一部著作,全書對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進行了介紹,為想要初步了解公共管理世界的讀者提供了一種概括性指南。本書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公共部門變革運動,闡述了這些變革的動力、階段、措施、問題流弊及發展趨勢,並指出,這些變革所確立的新型政府治理典範——公共管理典範,已經形成並替代傳統公共行政典範。本書強調,公共管理典範摒棄了傳統公共行政的僵化和教條,形塑了一種更具彈性、更加靈活的政府組織形態,引入了更為有效和多樣化的政府治理工具,因此,這一典範所包含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公共管理實踐中取得了切實的效果。
與上一版相比,本書第五版進一步強調公共服務的重要性,以及技術對公共事務治理的影響,新增了“服務提供”一章,將原“電子化政府”一章修訂更新為“用技術來管理”,並對其他章節進行了重新撰寫、修繕、刪並。
本書是公共管理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自2001年首次在我國翻譯出版以來,在國內公共管理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被許多高校列入公共管理學科考研、考博參考書目。全書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既可作為高校學生的公共管理基礎性、入門性讀物,同時也是其他讀者特別是公務員深入了解全球政府改革浪潮、提升公共管理理論素養的理想參考書。
作者簡介
歐文·E.休斯(Owen E. Hughes),澳大利亞知名政治學家和公共行政學家,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澳大利亞政治等。在加入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之前,休斯教授長期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任教,曾擔任該校管理系系主任,並被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學、喬治城大學和我國的中國人民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公共管理導論》一書為其代表作,該書的出版確立了他在公共管理領域著名學者的地位。他還著有《澳大利亞政治》《政府間關係與公共政策》等,都頗具影響。
主要譯者簡介
張成福,本書主要譯者,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政府管理與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行政管理學》第一首席專家,第六、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治理與改革、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法治政府建設、公共危機管理等。主編大型翻譯叢書“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出版譯著逾百種),在公共管理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暢銷多年的公共管理經典著作
名家名譯:歐文·E.休斯代表作品,中國人民大學張成福教授領銜譯介
經典著作:暢銷20余年,被國內眾多高校選為公共管理考研考博參考書
影響深遠:自2001年以來,在中國公共管理學界和政府部門產生了深遠影響
序
《公共管理導論(第五版)》前言
歐文·E.休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公共部門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人認為,我們那時見證的是曾經有著悠久歷史的、屬於20世紀初重大變革的傳統公共行政模式被公共管理所替代。公共行政的進程、程序和理論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快速變化,因此公共管理者經常被政治領導人視為阻礙和反應遲鈍的人。變革開始後,很明顯,許多舊方法不是通用的,甚至可以被其他形式的管理所取代。這一變化時期代表著從20世紀大部分時間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公共行政模式向公共管理的範式轉變。
關於什麼是公共管理,它與公共行政有什麼不同的問題眾說紛紜。這兩種模式的根本區別在於,公共行政意味著聽從指示,而公共管理意味著控制或接管。公共管理者要取得成果,而且,還要親自負責。從這一變化來看,其他的很多事情都會隨之而來。
本書在1994年的第一版中,認為當時出現了一種新的政府組織方式,且該模式將會漸漸取代舊的官僚制模式。到了2003年乃至2012年,許多改革措施不僅產生了實際效果,而且在公眾的記憶中,曾經的公共行政原則已經與公共行政實踐漸行漸遠。或許,人們對傳統公共行政模式還保留著一些歷史興趣,但其對實踐的指導功能業已褪色。公共管理的發展日新月異,而非一成不變。
本次第五版將“服務提供”作為新的一章列入,並對第四版的電子化政府一章進行了實質性修訂,章題改為“用技術來管理”。同時,本次還對所有其他章節做了實質性修訂,如“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管理”不再作為單獨的一章。因為將一些國家視為發達國家,而將另一些國家視為發展中國家,這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本基於理論的著作中已不再適用。此外,書中提到的一些專家著作也可以隨時查閱。
第1章仍然以“一個變革的時代”為題,因為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公共部門變革到目前為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第2章闡述了政府的角色,包括一些關於政府職能邊界的理論,以及在過去兩個多世紀裡這些理論是如何變化的。第3~6章闡述了關於公共管理(傳統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以及治理)的主要理論觀點。這些觀點每一種都聲稱與其他觀點不同且保有其追隨者。這種方法的巴爾幹化可能讓人在理解公共部門如何運作時感到困惑,即使它們之間存在 “可滲透的邊界”(Pollitt,2016)。
第7~9章更多地側重於公共管理人員與機構外部的互動——問責、利害關係人和企業的某些方面。問責是理解公共管理和行政的一個令人煩惱但又必不可少的方面。對外部的關注是公共管理模式與公共行政模式的主要區別之一。現在,公共管理者必須比以前更多地與外部人員互動,必須與利益集團合作、與承包商合作、與企業合作,這都是正常的。
第10~14章是關於組織中的管理——戰略管理、人事管理和領導力、服務提供、用技術來管理以及財政和績效管理,並進一步明確地探討這些問題分別在傳統公共行政模式和公共管理模式下是如何運行和組織的。重大的變革在以下幾方面確然發生:財政體制已然發生了轉變;人事管理開始廣泛地借鑒和採用私營部門的管理實踐,而非假定傳統行政是最佳的管理途徑。以上種種都表明公共管理已經遠遠而卓越地超越了傳統公共行政。
最後,第15章再次談到公共管理的路徑,特別探討了公共管理中的典範。該章闡述了什麼是典範,並討論了一些可被視為典範的公共部門管理辦法。該章還囊括了對前面提出的觀點的闡述,即被稱為“新公共管理”的改革運動(通常簡稱為NPM)並不是典範,對理解公共部門的變革沒有幫助。不同國家有許多改革和路徑,從來沒有一個單一的普遍改革運動。現在除了批評者,對其他人而言,新公共管理要麼已經成為過去,要麼從未存在過。
第15章還簡要探討了民粹主義或專制政權或政黨,特別是那些不相信科學或事實的政權或政黨可能對公共部門構成的生存威脅。現在還很難看出這種情況會如何發展,但我們自20世紀初以來所擁有的以科學和事實為基礎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仍有可能不會持續下去。
在這裡我有很多人要感謝。首先,我要感謝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出版商,最初是史蒂文·肯尼迪(Steven Kennedy),現在是勞埃德·朗曼(Lloyd Langman)。通過本書的早期版本,我認識了許多在各種程度上幫助過我的人。在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領域,這些人包括(排名不分先後):彼得·德利昂(Peter deLeon)、琳達·德利昂(Linda deLeon)、克裡斯托夫·理乍得(Christoph Reichard)、尼爾·卡特(Neil Carter)、戈登·克拉克(Gordon Clark)、費雷爾·黑迪(Ferrell Heady)、史蒂芬·奧斯本(Stephen Osborne)、埃裡克漢斯·克利吉(ErikHans Klijn)、伊格納西奧·克裡多(Ignacio Criado)、楊開峰、董克用、張成福、李冰、約翰·奧爾福德(John Alford)、瓊·哈特利(Jean Hartley)、約翰·貝寧頓(John Benington)、約翰·布萊森(John Bryson)和珍妮·奧弗林(Janine O. Flynn),莫納什大學的前同事包括戴爾德麗·奧尼爾(Deirdre O'Neill)、琳達·麥圭爾(Linda McGuire)、羅布·布魯克斯(Rob Brooks)、戴維·沃森(David Watson)、克裡斯·尼蘭(Chris Nyland)和朱利安·泰歇(Julian Teicher),以及前院長吉爾·帕爾默(Gill Palmer)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我還必須提到格雷姆·霍奇(Graeme Hodge)和布裡安·赫德(Brian Head)以及公共管理國際研究會(IRSPM)的其他成員。同時也要感謝波琳·斯坦頓(Pauline Stanton)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管理學院對我的歡迎,我在該大學擔任了五年的教導主任。我還必須提到科林·雷尼(Colin Reaney)和卡·達爾(Karee Dahl),本書的第一版就是在他們法國的居所中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我要感謝凱西·伍德沃德(Cathy Woodward)和我們的三個女兒凱特琳(Caitlin)、蘇菲(Sophie)和露西(Lucy),她們現在分別是21歲、18歲和14歲。
目次
第1章 一個變革的時代
1.1 引言
1.2 從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
1.3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公共管理
1.4 公共部門改革的必要性
1.5 一個有趣的時代
1.6 結論
第2章 政府的角色
2.1 引言
2.2 公共部門的必要性
2.3 作為公共政策基礎的市場失靈
2.4 政府工具
2.5 政府干預的各個階段
2.6 政府的規模
2.7 結論
第3章 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
3.1 引言
3.2 早期的行政
3.3 19世紀的改革
3.4 韋伯的官僚制理論
3.5 威爾遜與政治控制
3.6 泰勒與公共行政
3.7 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3.8 結論
第4章 公共管理
4.1 引言
4.2 管理的內涵
4.3 管理方法的產生
4.4 管理的理論基礎
4.5 公共部門改革
4.6 新公共管理
4.7 一場全球性運動?
4.8 對管理改革的批判
4.9 結論
第5章 公共政策
5.1 引言
5.2 公共政策、行政和管理
5.3 政策分析
5.4 政策過程模型
5.5 經濟性公共政策
5.6 政治性公共政策
5.7 基於證據的政策
5.8 政策執行
5.9 政策分析的局限性
5.10 結論
第6章 治理
6.1 引言
6.2 治理的內涵
6.3 政府與治理
6.4 傳統公共管理中的治理:貝維爾與羅茲
6.5 公司治理
6.6 作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6.7 治理與網絡
6.8 嚴格治理與寬松治理
6.9 治理的有效性
6.10 結論
第7章 問責
7.1 引言
7.2 問責的概念
7.3 私營部門中的問責
7.4 政治問責
7.5 官僚問責
7.6 管理問責
7.7 腐敗的問題
7.8 管理的改革與問責
7.9 結論
第8章 利害關係人和外部環境
8.1 引言
8.2 外部關注的必要性
8.3 傳統模式下的外部關係
8.4 作為一種管理職能的外部關係
8.5 利益集團與政策社群
8.6 網絡
8.7 協作與合作生產
8.8 問責問題
8.9 對於利益集團的依賴
8.10 結論
第9章 管制、外包和公共企業
9.1 引言
9.2 管制
9.3 簽約外包
9.4 公共企業:作為生產者的政府
9.5 關於民營化的爭論
9.6 結論
第10章 戰略管理
10.1 引言
10.2 戰略
10.3 私營部門的戰略
10.4 公共部門的戰略
10.5 戰略計劃模式
10.6 戰略管理
10.7 公共價值與戰略
10.8 戰略的問題
10.9 結論
第11章 人事管理和領導力
11.1 引言
11.2 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
11.3 人力資源管理
11.4 領導力
11.5 帶來變革
11.6 結論
第12章 服務提供
12.1 引言
12.2 政府服務
12.3 傳統的服務提供
12.4 服務轉型
12.5 公共服務主導邏輯
12.6 服務原則
12.7 私人服務還是公共服務?
12.8 服務問題
12.9 結論
第13章 用技術來管理
13.1 引言
13.2 技術和傳統行政模式
13.3 向電子化政府過渡
13.4 從電子化政府到數字治理
13.5 數字治理的問題
13.6 結論
第14章 財政和績效管理
14.1 引言
14.2 政府預算
14.3 傳統的財政管理
14.4 績效管理
14.5 財政和績效管理的一些問題
14.6 結論
第15章 結論:公共管理典範
15.1 引言
15.2 公共管理的典範
15.3 傳統公共行政模式
15.4 新公共管理的問題
15.5 公共管理
15.6 治理
15.7 公共價值
15.8 作為一門實務性學科的公共管理
15.9 被圍攻中的公共管理部門
15.10 結論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