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臺南文學史(共五冊)
滿額折

臺南文學史(共五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0 元
優惠價
9028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針對臺南文學關於自鄭轄時期開始的古典文學、日治時期現代文學、戰後現當代文學、臺語文學、現代戲劇、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原住民、口傳等,分別從時代與文類作深入探討研究與撰寫,以彰顯臺南400年於臺灣文學地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陳昌明,現任成功大學榮譽教授、教育部顧問。曾任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成功大學特聘教授 、語言中心主任、博物館館長、臺灣文學館副館長、捷克查理士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專 長 為現當代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文學理論。

作者簡介|
陳家煌,1974年生於臺中豐原。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學術專長為古典詩學。著有《白居易詩人自覺研究》、《白居易品味研究》等專書,選注《孫元衡集》、《李望洋集》等。

施懿琳,彰化鹿港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曾任成功大學中文系與臺文系教授。研究主題為臺灣古典文學、詩學與臺灣區域文學。著有《從沈光文到賴和》、《跨語、釘根、漂泊》;編有《全臺詩》1~75冊(合編)。

薛建蓉,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高雄人。右手拿鍋鏟、左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散文與漢文小說,立志在教學上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寫作,更重要的是讓從古至今有趣臺灣文學書寫者累積起來的點滴,能夠讓更多學子知道。

許倍榕,臺南長短樹人,臺灣文學博士,現為文字接案工作者,凡餐桌上可做的事都接。

鳳氣至純平,誤打誤撞來府城,攻讀臺灣文學博士。現為高學歷臨時工:教書、翻譯、研究、撰稿兼奶爸,終生追究的課題是「對日本人而言,臺灣是什麼?」。著有《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臺灣歷史像》(南天,2020年)。

廖淑芳,清大中文系博士。成功大學臺文系副教授。著有《鬼魅、文學敘事與在地性》、《天使與橋者──七等生小說中的友誼》、《臺灣文學史長編17:探索的年代──戰後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及其發展》(與包雅文合著)等。

蘇敏逸,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呂美親,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科博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主編《台語現代小說選》、共編《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高中臺語》教科書、出版臺語詩集《落雨彼日》、編譯《漂泊的民族 王育德選集》等。

秦嘉嫄,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博士。目前教學方向除了現當代劇場史及劇本分析,亦致力結合表演藝術新興研究主題以及地方劇場史,如觀眾參與、行動科技、日常環境劇場、及展演全球化。

洪文瓊,高雄路竹人。曾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第二任秘書長、《兒童日報》創報總編輯。1994年以兒童文學專長應聘臺東師院(臺東大學前身)語教系,主授兒童文學、書刊編輯學。著有《台灣兒童文學史》、《台灣圖畫書發展史》等。

趙慶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熱愛汪星人。夢想行腳世界。對於文學中的族群、性別、身分認同、記憶書寫等課題最感興趣。

林培雅,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民間文學、臺灣民俗文化、臺灣民間信仰、臺灣無形文化資產。長期從事臺灣民間文化田野調查與研究,其中民間文學以臺南地區著力最深。

【主編序】溯文化根源陳昌明╱ 《臺南文學史》編纂主編(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四十多年前就讀成功大學,當時臺南對我是純然陌生的都市,只知小吃豐富,古蹟林立。因為師友的帶領,才慢慢辨識這個城市的紋理,深刻感受此城市歷史文化的魅力。大二開始,拜訪過葉石濤、黃天橫、趙雲、蘇雪林、紀剛、林宗源等人,初識前輩文人風采。又跟張良澤老師、張恆豪、張德本、許素蘭、陳國城(舞鶴)在筆鄉書屋校看《前衛》雜誌;因緣際會下與班上同學帶李喬、洪醒夫尋訪玉井?吧哖故地,都開啟我對臺南文學與歷史的認識。三十多年前回成大任教,幫文化中心籌畫臺南市作家作品集,後來擔任臺灣文學館副館長,更有機會蒐集前輩作家作品,接觸更多當代作家。其中與楊熾昌多次聚餐,呂興昌、陳萬益、林瑞明、葉笛以及南臺灣作家經常性的聚會,優游臺南作家之中,算是對臺南文學的初步認識。而開始編纂文學史,才是對臺南文學的深度感受。
臺南是文化古都、全臺首學,文化教育開發甚早,可謂人文薈萃,俊才輩出。不管在文學創作或文化活動上都成果斐然,其中文人創作甚多,留下傑出佳篇,形成臺南文學。所謂「臺南文學」乃指籍隸臺南或曾居臺南,或以臺南的人、地、事、物、景等為題材所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包括口傳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以至戰後現當代文學。在府城建城四百年出版一部臺南文學史,是文化界眾所期盼之事。過去雖有學者撰寫相關著作,如彭瑞金教授的《臺南文學小百科》、龔顯宗教授《臺南縣文學史(上)》,及日本大東和重教授《台南文学の地層を掘る》等著作,都貢獻卓著,但因為篇幅無法呈現前後相承的完整性。因此有意藉此機會,召集志同道合的學術伙伴,共同來承擔這次《臺南文學史》的編纂工作,希望在文類與歷史的傳承上有較深入的探討。
臺南自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築安平築熱蘭遮城開始,至2024 年將屆滿400 年,所以明年將有系列慶典活動,也會透過「博覽會」形式,探討臺南城市發展與文化構築等相關議題。三年前時任文化局的葉澤山局長,為籌畫臺南400 年相關活動,委請我編纂臺南文學史,當時我正想退休而婉拒。他轉而與成大蘇慧貞校長洽談,蘇校長對我說,不論我是否退休,成功大學作為位居臺南的頂尖大學,似乎責無旁貸,希望我能接任。
於是請我召集學者,古典文學委請施懿琳、陳家煌主筆,日治時期古典散文、日文現代文學、漢文現代文學由薛建蓉、鳳氣至純平、許倍榕主筆,戰後現代文學由廖淑芳、蘇敏逸主筆,現代戲劇由秦嘉嫄主筆,臺語文學由呂美親主筆,口傳文學由趙慶華主筆,次年又加入兒童文學,由洪文瓊教授主筆,然口傳文學因趙慶華工作繁忙,由林培雅老師接手,林老師重新改寫神話傳說與與增加民間文學,成為新的面貌。每位教授都在忙碌的研究工作中,願意撥出時間擔任此辛苦工作,熱情讓人感動。
撰作之初,困擾最大的是體例建構與寫作的方式,所以一開始的籌備會,由幾位教授們討論彼此的分工,臺南文學史撰寫體例則由我初擬,原則上將臺南文學史分成幾個領域,即上述的口傳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日文文學、日治時期漢文學、現當代文學、戲劇、臺語文學等方面,後來在執行九個月後,因為臺南作家作品集發表會上,兒童文學作家陳玉珠提出,臺南文學史應加入兒童文學,次年才委請洪文瓊教授加入團隊。至於各領域敘述則以時間軸為主,章節由各領域撰寫老師安排,每一章節前有一文學演變的總敘述,透過時間軸繫人(作者)、繫事(重要文學事件)。時間的標示,以西元紀年後附年號,作者首次出現標生卒年,其他引文或附註形式細節,也都透過體例說明,我們都知道每位寫作者有自己的寫作習慣,但在要求較淺顯易讀的情況下,希望能有其嚴謹性。然而分工整合的部分最難處理,我們一開始採分類各自書寫方式,但又怕有些跨時代與跨文類作者會有重複的問題,經過顧問會議,邀請陳萬益、彭瑞金、龔顯宗三位教授提供經驗,文學史以時間軸為主,部分寫作在時代與文類上進行協作。到第二年末我們又進行了一輪體例的修訂,由於有個別寫作的差異,文類上又進行了拆解,為了尊重撰寫老師各自的特性,乃成為今日的面貌。
府城建城400 年,臺南文學當然不只400年,臺灣作為矗立海上千萬年的美麗島嶼,原始初民在六千多年前已活躍於這塊土地上,然而原住民透過口說相承,缺乏文字記載,早期的文學殊難查考。本文學史提到臺南西拉雅口傳文學,涉及新港社、目加溜灣社、麻豆社、蕭壟社等平鋪族群,乃根據1628 年荷蘭牧師喬治 甘迪留斯(Georgius Candidius)《臺灣島略說》的記載。清朝陳第《東番記》、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僅提供少數原住民口傳文學與傳說。對原住民較大規模的調查要等到日治時期,我們今日所見如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番傳說集》,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原語にょゐ臺灣高砂族傳說集》,都是日治時期調查的重要文獻。更早的資料難以索求,我們只能透過想像,那個林野開闊,百萬野鹿奔騰於嘉南平原上,茫昧缺乏紀載的時代。
所以臺南文學史雖涉及原住民口傳文學,實際主軸卻從漢人的傳統文學開始,雖非故意呼應府城建城400 年,無意中卻不謀而合。古典文學從明鄭、清領至日治,沈光文設帳講學始,我們會看到許多府城膾炙人口的掌故,以及精采多元的佳篇。施懿琳與陳家煌兩位教授長期從事相關研究,提供我們宏觀的視野,古臺南的生活景貌,仕紳往來,盡收眼底。於是我們會接觸到如沈光文、朱術桂、陳永華、鄭成功、鄭經、郁永河、孫元衡、黃叔璥、陳輝、章甫、施瓊芳、劉家謀、許南英、施士洁、蔡國琳、蔡碧吟、羅秀惠、楊宜綠、連橫、黃欣等知名文人。我們今日遊府城時,聽到耆老談到赤崁樓、孔廟、五條港、米街、關帝廳、大舞臺、新町⋯⋯這些老地名,或者進入小巷,與荷蘭、明鄭、清領、日治等各個時代的歷史痕跡相會面,透過臺南文學史的映照,會有更深層的認識。所以至赤崁樓,會讓人懷想施瓊芳、施士洁父子兩進士故居,至水仙宮則可遙想章甫的〈水仙宮志〉。總之,這些古典文人作品處處可與府城生活相輝映。
至日治時期,漢詩文與現代文學的承轉,也對應到政治演變所引發文學社群的質變。從古典文學進入現代文學的寫作,也有新舊文學交替的問題,最明顯的如古典文學跨越日治時期,有著新舊文學各自爭鋒,加上日語的書寫,形成複雜的多樣面貌,所以在寫作上除了古典詩,又加入漢文小說、散文,以及漢語現代文學、日語現代文學的分類。這些新舊文學交錯時代,有許多作者跨越新舊文類寫作,如黃欣、王開運、洪坤益、許丙丁等。其中楊宜綠作為傳統古典詩人,他的兒子楊熾昌在日治時期成立「風車詩社」,標榜法國象徵詩派,是臺灣最早的超現實主義書寫者,父子兩人正代表古典至現代的轉型。而現代文學的風潮是隨著現代文明與現代生活產生的作品,相映於臺灣當時與現實政治抗爭的年代,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的成立,關懷故土與生活的居民,隱然與殖民主義相對抗,楊逵、鹽分地帶文學群、以至葉石濤,都有此種精神的延續。當然,臺南也有仕紳文人風花雪月的一面,詠嘆景物、居食、藝文之美的篇章,別有風光。
臺南現代文學的發展非常精采,類型多元且人才薈萃。書寫過程以時序先後撰寫,後來又將文類區分開來,曾經多次修訂改版,負責戰後現代文學的廖淑芳與蘇敏逸老師又都重視文本閱讀,改版過程頗為辛苦。但也讓我們從新巡禮了葉石濤、楊逵、吳新榮、郭水潭、許丙丁、姜貴、紀剛、蘇雪林、周梅春、林宗源、許達然、楊青矗、葉笛、呂興昌、林瑞明、林佛兒、白萩、羊子喬、桑品載、黃武忠、蔡德本、黃勁連、袁瓊瓊、蘇偉貞、舞鶴、蔡素芬、趙雲、王家誠、張德本、陳耀昌、陳正雄、鹿耳門漁夫、張瀛太、賴香吟、鴻鴻、利玉芳、顏艾琳、孫維民、張耀仁、伊格言、邱致清、施俊州、黃崇凱、楊富閔等作者。臺南文學史有許多過去文學史較少碰觸的分類,前文已提及,譬如將日治時期漢語古典小說、散文與現代文學分開,又獨立書寫日文現代文學,幸好近年相關研究已較成熟,建蓉與倍榕兩位老師幫忙彙整。日文部分則請日本來臺研究臺灣文學的鳳氣至純平老師幫忙,也得以順利進行。戲劇與兒童文學在傳統文學史頗受忽略,這部文學史則將此兩文類委請秦嘉嫄與洪文瓊老師撰寫,以示重視。
而臺語文學的編著,是臺南文學史不可或缺的一環,全國各地雖有臺語文作家,但沒有能像臺南這樣的質量與重量,雜誌、作品、人才輩出,委請移居於臺南,在臺灣師範大學從事相關研究與教學的呂美親教授撰寫,是熱情又適當的人選。
臺南作為全國開發最早的古都,文化的展現豐富多元,許多文人風貌,歷史掌故口耳相傳,或經文字記載下來,成為今日我們認識己身文化、認識臺灣土地的憑據。這部臺南文學史相當龐大,是追溯文化臺南的重要著作,能夠完成殊為不易。然臺南文學史今雖有紙本出版,未來更重視可讓讀者在網路查索,而且出版後若有遺漏需增補,或錯誤需修訂,希望可在網路版本繼續進行。文學史的撰寫不可能完美,但我希望臺南文學史是一部可以滾動修正,讓讀者愈來愈喜歡的文學史。

目次

【第一卷 古典文學篇】
上篇
〈十七世紀中期至十九世紀末(1651~1895)的臺南古典文學〉
第一章 鄭轄時期的臺南文學
第二章 清治時期的臺南文學
第三章 臺南文學書寫主題

中篇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1895~1945)的臺南古典文學〉
第一章 日治時期臺南古典文學作家及其作品
第二章 日治下臺南古典文學社群
第三章 臺南文學書寫主題


【第二卷 古典文學與日治現代文學篇】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臺南古典散文的書寫主題
第五章 日治時期臺南古典小說書寫主題

下篇
〈二十世紀中期至今(1945 ~)的臺南古典文學〉
第一章 戰後臺南古典詩壇與詩社
第二章 戰後臺南古典詩人與寫作主題

日治時期現代文學篇
〈上篇 漢語現代文學〉
第一章 「現代文學」的出現
第二章 社會運動脈絡下的文化活動與文學
第三章 文學本格化時期的漢語現代文學
第四章 從文學到民俗研究
第五章 臺南人的島外文化活動

〈下篇 日語現代文學〉
第一章 日治初期至中期的日語文學
第二章 一九三○年代臺灣人的日語文學
第三章 一九三○年代日本人的日語文學——岸東人與《臺灣日報》「學藝欄」
第四章 戰爭時期的臺南日語文學――文學與臺灣史、臺南史
第五章 戰後臺南的日語文學


【第三卷 戰後現代文學篇】
〈現代小說〉
第一章 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的臺南小說家
第二章 一九八○年代至解嚴前後的臺南小說家
第三章 解嚴後到二十一世紀前的臺南小說家
第四章 活躍於二十一世紀後的臺南小說家

〈現代散文〉
第一章 戰後初期至一九七○年代的散文
第二章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的散文
第三章 二十一世紀以降的散文

〈現代詩〉
第一章 戰後初期至一九七○年代的現代詩
第二章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的現代詩
第三章 二十一世紀以降的現代詩


【第四卷 臺語文學篇】
第一章 臺語現代文學的發軔——府城與白話字
第二章 臺語現代文學的發展——日治時期新文學運動中的臺南作家
第三章 戰後初期醞釀自臺南的臺語文學
第四章 解嚴前後的臺語文字化與文學化論述
第五章 一九九○年代至二○○○年前後的文學活動與作家作品
第六章 二十一世紀迄今的臺語文學概況


【第五卷 現代戲劇、兒童文學、神話傳說與民間文學篇】
〈現代戲劇篇〉
第一章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末(1691 ~ 1895)
第二章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1895 ~ 1945)
第三章 二十世紀中期至晚期(1945 ~ 1990)
第四章 二十世紀末至今(1990 ~)

〈兒童文學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臺南兒童文學之光
第三章 臺南兒文屬性與發展歷史分期
第四章 日治時期(1895 ~ 1945)
第五章 臺南縣市分治前期(1946 ~ 1970):邊陲沉潛期
第六章 臺南縣市分治中期(1971 ~ 1986):自力崛起期
第七章 臺南縣市分治後期(1987 ~ 2010):兒童文學與地方文化結合期
第八章 臺南縣市併都期(2011 ~ 2022):e- 化淬鍊全民期
第九章 臺南兒文作家群像剪影
第十章 展望、尾聲謝語
參考書目
附錄一:戰後臺南兒文發展五歷史分期大事年表
附錄二:南瀛、府城、臺南文學獎兒童文學類組得獎者名錄暨其獲獎作品資料
附錄三:《小麻雀》、《小黑琵》兒童文學創作專輯教師組徵文類別匯總表
附錄四:榮獲全國性兒文創作獎臺南兒文作家暨其獲獎別匯總表

〈神話傳說與民間文學卷〉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西拉雅族民間文學
第三章 漢人民間文學

書摘/試閱

古典文學篇前言╱施懿琳

十七世紀由於西方航海勢力的崛起,臺灣的重要性開始受到矚目,於是逐漸浮現於世界舞臺。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在此競逐海上勢力,使得原本素樸的海島,翻開了複雜的歷史扉頁。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統轄了以臺南為中心的臺灣西海岸,1626 年西班牙也在北臺灣建立統治政權,一直到 1642 年始被荷蘭人驅離。1661 年鄭成功擊退荷蘭人,在臺灣建立第一個漢人領導政權,自此將漢文化引入臺灣。
從漢文化的角度來說,臺灣文學史上發展時間最長,累積文學成果最多的首推古典文學。古典文學中,又以臺南為最早發展的地區。本卷即從「古典文學」的角度,探討十七至二十世紀臺南地區的文學發展。這裡的「臺南」指的是現在的「大臺南市」,即 2010 年 12 月 25 日,舊臺南縣與臺南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之後的臺南市。以之為主軸,對應不同階段的行政區域。《臺南文學史.古典文學卷》依時間先後,分三階段敘述:

【上篇】十七世紀中期至十九世紀末(1651~1895)的臺南古典文學

十七世紀中期至十九世紀末(1651 ∼ 1895)等同於鄭氏政權與滿清王朝統治臺灣時期。這階段的臺南古典文學史,分三章探討:鄭氏及其前的臺南文學、清領時期的臺南文學及鄭清時期臺南文學的主題書寫。前二章以鄭氏時期及清領時期為分章依據,分節探討臺南文人生平及作品,聚焦於不同階段文學的流變及代表性文學家的敘述。第三章則專就鄭、清兩代臺南地區文人的主題書寫進行論述。
第一章主要分成三小節,分別論述沈光文、鄭成功與鄭經與跟隨鄭氏來臺的遺民文人群。沈光文在荷治時期即來臺灣,主要的文學活動在鄭、清兩代。由於他是最早來臺的漢文人,為臺灣的地理歷史物產做了許多見證與書寫,影響後世深遠,夙有「海東文獻初祖」之稱,因此,在臺南古典文學史的開篇,將沈光文列為首位文人,敘述他於荷、鄭時期及清領時期的文學活動、作品及成就。鄭氏統治臺灣僅 23 年,留存的作家作品甚少,討論不易。撰者儘量從有限的資料裡,還原當時的文學樣貌。
第二章敘述清領臺灣 213 年間的臺南文學作家及作品,大致依清帝統治時期分成四節:康雍時期的臺南文學、乾嘉時期的臺南文學、道咸時期的臺南文學及同光時期的臺南文學。康雍時期的臺南文學活動,大多以來臺宦遊文人群體為主。此時,臺灣初納入清帝國版圖,機構草創未完備,諸羅縣及鳳山縣官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在臺灣縣辦公。因此臺灣府的所在地──臺南的文學活動,幾乎就是當時全臺灣的文學活動。宦遊文人來臺大多擔任地方官及學官,獎掖文教、備載舊史事典及描述臺灣異地風情,成為其文學創作主題。乾嘉時期,本土文人開始浮現,其觀看臺灣及創作態度稍異於來臺的宦遊文人。在文學活動和作家作品的敘述上,依次擷取其成就及特色,並略述宦遊文人及本土文人寫作的殊異性。
第三章依主題呈現臺南文學的流變,比如討論方志藝文志收錄的作品,展現了修志者的文學品味及評價。其次亦討論了本土文人社會寫實和八景詩之類的文學流變。最後則敘述非臺南出身的本地文人,前來臺南的印象及相關書寫。臺南在臺北府尚未設置之前,一直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教育、宗教、文學及文化中心,地位無可取代。在宦遊及本土文人共同努力下,編織出二百餘年豐碩而多元視角的文學成果。

【中篇】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1895~1945)的臺南古典文學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1895 ∼ 1945),對應的是日本殖民時代。這階段由於政權的轉移,臺灣古典文學的撰寫者以本土文人為主體,少數日本漢詩人亦加入其中,透過共同的「漢字」書寫,以詩、以文描寫這個政局變動,生活空間產生巨大差異的時代。世變下,當地的科舉士子、名望家族,成為日本當局積極拉攏的對象。年長有威望者(如蔡國琳、趙鍾麒)擔任基層公職,協助日人調查、安撫地方,參加揚文會,接受當局頒贈的紳章。稍年輕者(如謝汝銓)除傳統漢文教育外,也嘗試接受新式教育,開展更寬廣的視野。這樣的態勢,一直到日本統治前後出生的第二世代(本文稱「衍生世代」,詳後),雖然也到私塾學習漢詩文,但是其正式接受的大多是現代化的教育,其生命經驗、知識養成、觀察社會的視角、文學書寫都與前世代有著不同。尤其經歷過一九二○∼一九三○年代新舊文學論戰與一九三○年代臺灣話文運動衝擊,這一群跨越新舊文學一代的文學表現方式,與前世代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本篇第一章介紹日治時期府城及其周邊的臺南文人作家之生平及作品。首先探討府城文人群及其衍生世代的生平及作品;其次,依地緣關係,介紹「南瀛文人群」包括日治時期的新化郡(鹽水、柳營、新化、善化)、北門郡(北門、將軍、七股)、曾文郡(麻豆、佳里)等區域的詩人及其作品,最後則探討日本在臺南的漢文人及其作品。第二章介紹日治時期漢文人所組織的詩社團體。這階段臺南地區有兩個軸心,帶動了當地的詩歌風氣:一是以「南社」為主體的「府城詩人群」;另一個則是以「白鷗吟社」為主體的「北門郡詩人群」。因審美觀、生活環境、生命經驗的差異,各自形成不同的書寫風景。這兩大詩人集團,雖各有特色,卻非迥然對立。
透過詩人的遷移流動,師生、同門、姻親等人際網絡的連結,以及詩社的聯吟、報章雜誌的發表刊載⋯⋯串聯起彼此的關係。第三章探討日治時期臺南古典詩的書寫主題,分別從地理景觀、歲時節慶、飲食物產幾個角度呈現臺南漢詩人的書寫內容。首先從古蹟建築、庭園酒館以及山海書寫三個角度觀察地理景觀,其次,透過幾位擅長記錄庶民生活習尚的詩人之雜詠組詩,多方面地呈現臺南地區的節慶民俗與飲食物產之特色。第四章探討日治時期臺南古典散文的書寫主題。首先探討相關背景,分析日治時期報刊雜誌與古典文學的關聯,並考察臺南出版報紙與雜誌之現象。接著點出數位擅長書寫古典散文的名家,而後探討臺南古典散文的主題特色,觀察特定文人的創作理念與寫作風格,及其對當時臺南文壇的影響。第五章探討漢文小說家:洪鐵濤、趙鍾麒、趙雅福、許丙丁、鄭坤五、譚瑞貞之作,內容以描述社會言情、鬼魅敘事、歷史考究、現代性對話為主。此外,亦涉及新興的電影小說、翻譯小說,內容豐富而具趣味。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臺南文人最嫻熟的文體當屬古典詩,一方面能夠貼近文人的日常生活、內心世界,一方面凸顯時代的遞嬗、空間的變異,豐富了臺南古典文學的內容。古典散文作品則能以較長的篇幅、淺白平易的文字,凸顯政治社會問題,進入二十世紀之後,加入性別視野、現代性知識觀察、空間移動,在在呈顯作者的閱讀視野及生命經驗的變化。
至於小說的書寫,則呈現新舊並置的現象,一方面有中國章回小說的續衍,《西遊補》、《續聊齋》等神魔、鬼怪小說,仍舊吸引了大量的讀者群。續衍書寫之時,作家往往又增添許多時代與在地特色,如許丙丁的《小封神》以典雅的臺灣話文書寫,將臺南當地的神明納入小說,透過諷刺幽默的筆法,寫出地方故事與神仙世界的愛恨糾纏,別具趣味。另外,趙鍾麒、趙雅福父子的「史遺」,以虛實相參的方式,記錄臺灣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亦頗見精采。

【下篇】二十世紀中期至今(1945 ~)的臺南古典文學

戰後,臺南地區古典文學依然以詩為大宗,散文與小說已趨式微。一批擅長古典詩歌的文人群,跟隨國民政府退守臺灣,與日治以來臺灣舊有的詩人社群互相交流,在一九五○、一九六○年代再度展現古典詩蓬勃的生機。本篇第一章首先探討戰後臺南古典詩壇與詩社。由於時局變動、老成凋零,臺南詩社有的停止運作,有的重新整頓之後,再度出發。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 1951 年合併府城各詩社之後創立的「延平詩社」,為舊臺南市的詩界領導核心。至於舊臺南縣,則以百年間經過六次改組,於1962 年重整成立的「鯤瀛詩社」為代表。亦有一些戰後新創的詩社,以微小的力量,默默為延續傳統文化而努力。藉由「延平詩社」、「鯤瀛詩社」為雙主軸,推動大臺南地區古典詩社改革、舉行聯合詩會、結合宗教組織、將作品刊登於報紙詩刊、結合教學活動⋯⋯致力於古典詩學命脈的延續。第二章探討戰後臺南古典詩人與詩。舊臺南市比較活躍的詩社成員有:早期「南社」的吳子宏、高懷清、白劍瀾、葉占梅、王鵬程、謝汝川、林海樓、洪子衡、楊乃胡,以及戰後積極加入「延平詩社」的李秉璜、黃少卿、黃天爵、吳榮富等,維持一定的創作力。舊臺南縣方面,幾位重量級的詩人王大俊、林泮、王炳南先後辭世,創作力依然豐沛的有:李步雲、吳萱草、鄭國湞、陳嘯、黃生宜、施獻忠、陳昌言、陳明三等,尤其是吳萱草、李步雲、黃生宜三位前輩詩人,更帶動了臺南縣新生力軍的創作能量,使得年輕一代的接棒者如吳新榮、陳進雄、吳素娥、吳登神,在古典詩壇展現優異的成果。這階段由於中華民國退守臺灣,少數外省籍詩人,如程蘅、陸宗炎、朱遐昌等落腳在臺南縣市,亦納入本章討論。戰後臺南古典詩多以擊缽、課題、徵詩為主,閒詠詩數量偏少。本章從詩社的集體創作,略述戰後至今臺南地區古典詩社群所關懷的議題,包括:時序遷流下的王城記憶、鄉鎮聚落的農漁景觀、人際關係的密切連結、宗教與民俗、文化傳承,為戰後大臺南地區的古典詩書寫,添增了豐富的內涵,灌注了蓬勃的活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