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遺產,也是對抗戰歷史的珍貴貢獻
歷史紀錄,抗日戰爭時期的政治、社會、文化風貌
激變時期,抗戰年代,文學巨匠鄒韜奮筆下的珍貴見證
▎見證抗日戰爭激變的日記
本書是一本珍貴的歷史紀錄,記錄了中國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的三至四個月內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和轉變。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中劃時代的激變時期,本書的內容提供了當時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的珍貴見證,展現了鄒韜奮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切。
▎抗戰中的政治、社會和人性
本書深入探討了抗戰期間的政治局勢,包括上海抗戰的重要性、政治準備和責任分配等問題。同時,鄒韜奮的日記還觸及了抗戰對人民生活和人性的影響,包括難民、失業工友、熟練工人等群體在抗戰中所經歷的艱辛,以及他們的堅韌和奮鬥。
▎抗戰的堅持與團結
《激變》呼籲國人在困難時刻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持抗戰,並團結一致。這本書突顯了人民在抗戰中的堅持和決心,並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它也反映出抗戰期間的緊迫氛圍和全國團結的表現。
▎抗戰歷史的寶貴遺產
鄒韜奮的日記為後人提供了一扇窺探抗戰歷史的窗口,它記錄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也為我們提供了對抗戰時期的深刻理解。這本書對於歷史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都具有重要價值,它是一份寶貴的抗戰歷史遺產,也是對人民堅韌不拔的敬意。
【本書特色】
鄒韜奮的日記記載了一個國家和人民在極度危機中的生存、抵抗和奮鬥,是對抗戰歷史的珍貴見證。無論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尋找靈感和鼓舞的人,這本書都將帶領你深入了解那個充滿激變的時代,並啟發你對堅持、團結和希望的新思考。
歷史紀錄,抗日戰爭時期的政治、社會、文化風貌
激變時期,抗戰年代,文學巨匠鄒韜奮筆下的珍貴見證
▎見證抗日戰爭激變的日記
本書是一本珍貴的歷史紀錄,記錄了中國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的三至四個月內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和轉變。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中劃時代的激變時期,本書的內容提供了當時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的珍貴見證,展現了鄒韜奮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切。
▎抗戰中的政治、社會和人性
本書深入探討了抗戰期間的政治局勢,包括上海抗戰的重要性、政治準備和責任分配等問題。同時,鄒韜奮的日記還觸及了抗戰對人民生活和人性的影響,包括難民、失業工友、熟練工人等群體在抗戰中所經歷的艱辛,以及他們的堅韌和奮鬥。
▎抗戰的堅持與團結
《激變》呼籲國人在困難時刻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持抗戰,並團結一致。這本書突顯了人民在抗戰中的堅持和決心,並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它也反映出抗戰期間的緊迫氛圍和全國團結的表現。
▎抗戰歷史的寶貴遺產
鄒韜奮的日記為後人提供了一扇窺探抗戰歷史的窗口,它記錄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也為我們提供了對抗戰時期的深刻理解。這本書對於歷史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都具有重要價值,它是一份寶貴的抗戰歷史遺產,也是對人民堅韌不拔的敬意。
【本書特色】
鄒韜奮的日記記載了一個國家和人民在極度危機中的生存、抵抗和奮鬥,是對抗戰歷史的珍貴見證。無論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尋找靈感和鼓舞的人,這本書都將帶領你深入了解那個充滿激變的時代,並啟發你對堅持、團結和希望的新思考。
作者簡介
鄒韜奮(西元1895~1944年),原名恩潤,筆名谷僧、韜奮,取「韜光養晦」和「奮鬥」之意,新聞記者、出版家。著有《韜奮文集》、《經歷》、《小言論》三集、《萍蹤憶語》、《抗戰以來》、《患難餘生記》。
序
記在《激變》前面
這本書裡的資料,是「八一三」全面抗戰發動之後的三四個月內,作者在《抗戰》三日刊,《救亡日報》,及《申報》上所發表的文字。這三四個月在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激變的時期,這本書裡的資料就是這激變時期的一種反映,而且在這裡面所觸及的許多問題,在今日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所以把它彙集起來,就把它叫做《激變》吧。
關於本書採自《抗戰》三日刊的文字,是自該刊在上海創刊起至該刊在上海無法再出版時止,所以就《抗戰》三日刊言,也自成一段落,這集子也可作為這一段落的一個小小紀念。
韜奮 記於漢口。
廿七,六,廿八。
這本書裡的資料,是「八一三」全面抗戰發動之後的三四個月內,作者在《抗戰》三日刊,《救亡日報》,及《申報》上所發表的文字。這三四個月在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激變的時期,這本書裡的資料就是這激變時期的一種反映,而且在這裡面所觸及的許多問題,在今日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所以把它彙集起來,就把它叫做《激變》吧。
關於本書採自《抗戰》三日刊的文字,是自該刊在上海創刊起至該刊在上海無法再出版時止,所以就《抗戰》三日刊言,也自成一段落,這集子也可作為這一段落的一個小小紀念。
韜奮 記於漢口。
廿七,六,廿八。
目次
怎樣紀念中山先生
對滬戰的認識
敵的夢想
意國反對譴責日本
九一八的慘痛教訓
求勝和堅持
專著
中國當盡量運用自己的優點
文化工作與國民動員
蘇聯革命廿周紀念
緊急時期的斷然處置
讀國府移都宣言
全國應注意的重要關頭
堅持抗戰與積極辦法
隨筆
抗戰與建國
一串串的問題
緊張中的建設
防家賊與民眾運動
實業家對國防建設的意見
訪問美國記者談話記
信箱
不滿於平凡的生活
互助與依靠
關於精誠團結的憂慮
一個偏僻的鄉村
以保衛祖國為唯一中心
救亡的道路
救亡工作與脫離環境
艱苦的過程
磨擦
裁員
妥協與漢奸
不斷的努力
抗戰與主張
感情與理智
對滬戰的認識
敵的夢想
意國反對譴責日本
九一八的慘痛教訓
求勝和堅持
專著
中國當盡量運用自己的優點
文化工作與國民動員
蘇聯革命廿周紀念
緊急時期的斷然處置
讀國府移都宣言
全國應注意的重要關頭
堅持抗戰與積極辦法
隨筆
抗戰與建國
一串串的問題
緊張中的建設
防家賊與民眾運動
實業家對國防建設的意見
訪問美國記者談話記
信箱
不滿於平凡的生活
互助與依靠
關於精誠團結的憂慮
一個偏僻的鄉村
以保衛祖國為唯一中心
救亡的道路
救亡工作與脫離環境
艱苦的過程
磨擦
裁員
妥協與漢奸
不斷的努力
抗戰與主張
感情與理智
書摘/試閱
上海抗戰的重要意義
日帝國主義在上海的挑釁侵略,已經引起了我們英勇奮發的抗戰,這抗戰的最重要的意義,是在事實上表現中國的確能夠抵抗侵略。
日帝國主義始終夢想其所謂「大陸政策」,固有他們的一貫的侵略政策,但是不戰而取東北,小戰而取華北,也無疑地增強了他們的氣焰,增加了他們對於滅亡中國的幻想。同時在中國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中國有抵抗侵略的能力,認為中國不戰不是,戰也不是!這一部分人的動機如何,姑置不論,在實際上卻替侵略者和漢奸們張目!現在上海中國陸空軍的頑強抵抗,已在事實上給與這些幻想和謬想以重大的打擊了;在積極方面,更鞏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力。這和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是很顯然的。
可是我們不要忘卻上海的抗戰只是全面抗戰的一個部分,察綏的自衛和平津的反攻,和上海抗戰的最後勝利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應注意整個自衛戰的推進。
政治準備的補救
北方南口的捷音和南方上海的勝利,都給與全國人民以莫大的興奮。我們一方面固要認識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雖必然地是屬於我們的,在持久戰的過程中卻須準備艱苦的奮鬥,就是吃了敗仗也還是要奮勇邁進,百折不回;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盡力保障軍事的勝利。關於如何保障軍事勝利的這一點,我們深刻地感覺到政治準備太落後於軍事的行動,實有迅速補救的必要。例如後方民眾的整個的徹底組織和工作計劃,都要有通盤籌劃的打算和切實的執行。雜亂無章地「逃難」,也是沒有組織和計劃的一種表現;否則如在軍事策略上有移動民眾於內地的必要,命令一下,民眾便可作有系統的移動,好像莫斯科堅壁清野來對付拿破崙一樣。
政治準備必須和軍事行動打成一片,才能保障軍事的勝利。這是我們所要急起直追,力求補救的。
誰的責任
文化界救亡協會於八月十六日招待各國駐滬新聞記者,各友邦記者對中國的自衛戰都仗義執言,尤其是英國作家Lock-hart說得更透澈:「前天大世界的不幸事件,中國絕對不須解釋和道歉,因為假使日本不侵略中國,派軍艦和兵到中國,這炸彈絕不會誤落在上海!」
這是第三者很公平的客觀的話。上海的不安全,應由侵略者負責;要使上海安全,必須使日本的軍艦離開黃浦,日本的軍隊離開上海土地。
救濟難民與國防經濟
上海的抗戰爆發以後,突然顯現一個困難的問題,那便是數十萬「難民」的洶湧,弄得大家手忙腳亂!上海現在由熱心團體和同鄉會等等設立了幾十處的救濟所,忙於辦「給餐」,忙於設法「遣送回籍」,為救濟所所容納不下的便在馬路旁過露天的慘苦生活,流為乞丐,最近連馬路旁都不能立足,被人視為「無業遊民」而加以驅逐了。中國既下決心作長期抗戰,在抗戰過程中,如聽任這種現象在各處擴大起來,不但消耗國力,同時還要妨礙軍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
其實這件事本就該在「政治準備」(見上期本刊社評)裡面早定下有計劃的處置,不應到火燃眉頭的時候才感到「突然」的。
我們認為這巨量的「難民」都是抗戰期中的國防經濟建設的可貴的勞動力;倘只有消極的處置,仍不免消耗物力和人力,於抗戰仍然是很大的損傷。根本的辦法應該和後方各區域的(如雲南,四川,貴州,兩湖,兩廣等)國防經濟建設聯絡起來,在「戰時狀態」的加速度的國防經濟建設的整個計劃之下,把這巨量的勞動力運用起來,分配於重工業,輕工業,以及農業生產等等部門。這樣由消極的救濟而一變為積極的生產,便由消耗物力人力而一變為增長物力人力,便由妨礙長期抗戰而一變為輔助長期抗戰,這許多被人認為「無業遊民」也一變而成為衛護國家的干城了!
這種根本的辦法,不但是救濟難民的迫切需要,而且原來就是長期抗戰計劃中應有的實施。我們知道政府對於國防經濟建設已在積極努力,但是似乎還不免散漫,缺少整個的聯絡,尤其是對於抗戰的緊張狀況相適應。我們希望政府對這件事加以深切的注意,集中各方可資利用的力量,急謀迅速的進行。
上海設停戰區問題
英國正式建議在上海設停戰區,據說要點為:(一)互相同意中日雙方海陸空軍共同退出上海四周的地帶;(二)向日本擔保僑民的安全,並向中國擔保日方不利用公共租界為根據地,而保護日僑之責,則由租界內各國軍隊共同擔任。這在英國為著他們的在華二萬五千萬鎊的投資利益,當然有他們的立場。但是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卻需根據我們的全國抗戰整個局面。有益於我們抗戰的整個局面的,我們當然可加考慮,有害於我們抗戰的整個局面的,我們應該毅然拒絕。我們所注意的不僅是上海一隅的問題,是整箇中國抗戰救亡的問題。
日帝國主義的主力戰,始終在華北,現在它在上海勢窮力蹙,屢吃敗仗,我們已分散了他的兵力;在實際上也就是等於協助我軍在華北的抗戰和反攻。在華北敵軍未驅出以前,我們在南口的抗戰是不應該放鬆的。我們在當前所集中火力摧毀的是日帝國主義的侵略,對租界的安全是無意損害的;但是我們不能縱任敵軍增強華北的侵略,我們不能放棄浴血抗戰所占領的區域。只須日軍退出上海,上海的安全是不成問題的。
青年和民眾的工作問題
最近記者和好多朋友所深刻感觸的有一件事,那便是有無數青年,無數民眾,要想在這緊急的時期裡替國家做一些工作,但是卻得不到工作做,不知道怎樣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國家,感到苦悶萬分,無法解決。
就一方面看,這是最可欣慰的一種現象,因為於此可見無數青年無數民眾愛國意識的普遍,為國家努力的心情的熱烈。這是中華民族必然能夠復興的心理上的基礎。
但是就另一方面看,怎樣消除無數青年無數民眾的苦悶,怎樣具體地解決這個問題,卻是一件值得大家努力籌謀的非常嚴重的事情。
這個大間題,當然不是任何個人的力量所能解決。記者因此特為調查民眾團體對於這件事的情形。依調查所得,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及其他二三團體所登記的投效人名,已有一萬人之多!據他們經驗之談,一方面感於工作的不夠分配,一方面也感於適用的人材之不易得。有好些人熱情有餘,而能力不足,缺乏技術上的訓練(這當然是就一般說,其中也有一部分已被動員而尚能適用的,不過比較的少數罷了)。
記者一方面仍對抗敵後援會建議,聯絡黨政機關,及各救亡團體,重新審查前後方的實際需要,在可能範圍內盡量動員自願投效的人們,一方面仍覺得根本的辦法還是要注意國防建設的整個計劃(講到自願投效的一點,在這裡想附帶提及一件事:據龐京周醫師說,現在華北後方傷兵醫院需要醫生八十人,每人生活費每月五十元至一百元,現在上海醫生肯去的只有十八人,倘有醫生願為國犧牲的,請速與紅十字會醫院龐醫生接洽)。
國防建設與總動員
在這抗戰的緊急時期,當然以軍事為中心,國民的總動員當然要以保障軍事勝利為中心目標。但是所謂總動員固然不是人人都赴前線參戰,也不限於顯然和軍事有直接關聯的事情,凡是鞏固後方,增加生產,加速訓練的一切工作,尤需要有通盤籌劃的具體布置,動員大多數人來參加。尤其因為中國對日本的侵略要作持久戰,這種鞏固後方,增加生產,加速訓練的一切工作特別重要。記者最近在南京時,曾和盧作孚、杜重遠兩先生對此事作多次的討論。他們兩位是實業家,對經濟方面特別注重,指出這個部門可動員幾百萬人,那個部門可動員幾千萬人(主要的為重工業,農業生產,及交通建設等),這樣才真是大動員。記者所做的是偏於文化的工作,認為和這個動員大量生產同時並行的,還要注意到動員大量知識分子來推廣組織和訓練的工作。上段所提到的有許多青年所受的訓練不夠,這不是青年本身之咎,因為他們本來是在受訓練的時期。倘有整個的訓練計劃,青年們在這整個的計劃之下受緊張的加速的訓練,以備補充前後方的需要,也就是他們對於國家的工作。
我們希望中央黨政當局聯合農工商業專家,迅速決定這樣的計劃,在比較後方的各省迅速實行起來。
日帝國主義在上海的挑釁侵略,已經引起了我們英勇奮發的抗戰,這抗戰的最重要的意義,是在事實上表現中國的確能夠抵抗侵略。
日帝國主義始終夢想其所謂「大陸政策」,固有他們的一貫的侵略政策,但是不戰而取東北,小戰而取華北,也無疑地增強了他們的氣焰,增加了他們對於滅亡中國的幻想。同時在中國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中國有抵抗侵略的能力,認為中國不戰不是,戰也不是!這一部分人的動機如何,姑置不論,在實際上卻替侵略者和漢奸們張目!現在上海中國陸空軍的頑強抵抗,已在事實上給與這些幻想和謬想以重大的打擊了;在積極方面,更鞏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力。這和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是很顯然的。
可是我們不要忘卻上海的抗戰只是全面抗戰的一個部分,察綏的自衛和平津的反攻,和上海抗戰的最後勝利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應注意整個自衛戰的推進。
政治準備的補救
北方南口的捷音和南方上海的勝利,都給與全國人民以莫大的興奮。我們一方面固要認識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雖必然地是屬於我們的,在持久戰的過程中卻須準備艱苦的奮鬥,就是吃了敗仗也還是要奮勇邁進,百折不回;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盡力保障軍事的勝利。關於如何保障軍事勝利的這一點,我們深刻地感覺到政治準備太落後於軍事的行動,實有迅速補救的必要。例如後方民眾的整個的徹底組織和工作計劃,都要有通盤籌劃的打算和切實的執行。雜亂無章地「逃難」,也是沒有組織和計劃的一種表現;否則如在軍事策略上有移動民眾於內地的必要,命令一下,民眾便可作有系統的移動,好像莫斯科堅壁清野來對付拿破崙一樣。
政治準備必須和軍事行動打成一片,才能保障軍事的勝利。這是我們所要急起直追,力求補救的。
誰的責任
文化界救亡協會於八月十六日招待各國駐滬新聞記者,各友邦記者對中國的自衛戰都仗義執言,尤其是英國作家Lock-hart說得更透澈:「前天大世界的不幸事件,中國絕對不須解釋和道歉,因為假使日本不侵略中國,派軍艦和兵到中國,這炸彈絕不會誤落在上海!」
這是第三者很公平的客觀的話。上海的不安全,應由侵略者負責;要使上海安全,必須使日本的軍艦離開黃浦,日本的軍隊離開上海土地。
救濟難民與國防經濟
上海的抗戰爆發以後,突然顯現一個困難的問題,那便是數十萬「難民」的洶湧,弄得大家手忙腳亂!上海現在由熱心團體和同鄉會等等設立了幾十處的救濟所,忙於辦「給餐」,忙於設法「遣送回籍」,為救濟所所容納不下的便在馬路旁過露天的慘苦生活,流為乞丐,最近連馬路旁都不能立足,被人視為「無業遊民」而加以驅逐了。中國既下決心作長期抗戰,在抗戰過程中,如聽任這種現象在各處擴大起來,不但消耗國力,同時還要妨礙軍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
其實這件事本就該在「政治準備」(見上期本刊社評)裡面早定下有計劃的處置,不應到火燃眉頭的時候才感到「突然」的。
我們認為這巨量的「難民」都是抗戰期中的國防經濟建設的可貴的勞動力;倘只有消極的處置,仍不免消耗物力和人力,於抗戰仍然是很大的損傷。根本的辦法應該和後方各區域的(如雲南,四川,貴州,兩湖,兩廣等)國防經濟建設聯絡起來,在「戰時狀態」的加速度的國防經濟建設的整個計劃之下,把這巨量的勞動力運用起來,分配於重工業,輕工業,以及農業生產等等部門。這樣由消極的救濟而一變為積極的生產,便由消耗物力人力而一變為增長物力人力,便由妨礙長期抗戰而一變為輔助長期抗戰,這許多被人認為「無業遊民」也一變而成為衛護國家的干城了!
這種根本的辦法,不但是救濟難民的迫切需要,而且原來就是長期抗戰計劃中應有的實施。我們知道政府對於國防經濟建設已在積極努力,但是似乎還不免散漫,缺少整個的聯絡,尤其是對於抗戰的緊張狀況相適應。我們希望政府對這件事加以深切的注意,集中各方可資利用的力量,急謀迅速的進行。
上海設停戰區問題
英國正式建議在上海設停戰區,據說要點為:(一)互相同意中日雙方海陸空軍共同退出上海四周的地帶;(二)向日本擔保僑民的安全,並向中國擔保日方不利用公共租界為根據地,而保護日僑之責,則由租界內各國軍隊共同擔任。這在英國為著他們的在華二萬五千萬鎊的投資利益,當然有他們的立場。但是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卻需根據我們的全國抗戰整個局面。有益於我們抗戰的整個局面的,我們當然可加考慮,有害於我們抗戰的整個局面的,我們應該毅然拒絕。我們所注意的不僅是上海一隅的問題,是整箇中國抗戰救亡的問題。
日帝國主義的主力戰,始終在華北,現在它在上海勢窮力蹙,屢吃敗仗,我們已分散了他的兵力;在實際上也就是等於協助我軍在華北的抗戰和反攻。在華北敵軍未驅出以前,我們在南口的抗戰是不應該放鬆的。我們在當前所集中火力摧毀的是日帝國主義的侵略,對租界的安全是無意損害的;但是我們不能縱任敵軍增強華北的侵略,我們不能放棄浴血抗戰所占領的區域。只須日軍退出上海,上海的安全是不成問題的。
青年和民眾的工作問題
最近記者和好多朋友所深刻感觸的有一件事,那便是有無數青年,無數民眾,要想在這緊急的時期裡替國家做一些工作,但是卻得不到工作做,不知道怎樣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國家,感到苦悶萬分,無法解決。
就一方面看,這是最可欣慰的一種現象,因為於此可見無數青年無數民眾愛國意識的普遍,為國家努力的心情的熱烈。這是中華民族必然能夠復興的心理上的基礎。
但是就另一方面看,怎樣消除無數青年無數民眾的苦悶,怎樣具體地解決這個問題,卻是一件值得大家努力籌謀的非常嚴重的事情。
這個大間題,當然不是任何個人的力量所能解決。記者因此特為調查民眾團體對於這件事的情形。依調查所得,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及其他二三團體所登記的投效人名,已有一萬人之多!據他們經驗之談,一方面感於工作的不夠分配,一方面也感於適用的人材之不易得。有好些人熱情有餘,而能力不足,缺乏技術上的訓練(這當然是就一般說,其中也有一部分已被動員而尚能適用的,不過比較的少數罷了)。
記者一方面仍對抗敵後援會建議,聯絡黨政機關,及各救亡團體,重新審查前後方的實際需要,在可能範圍內盡量動員自願投效的人們,一方面仍覺得根本的辦法還是要注意國防建設的整個計劃(講到自願投效的一點,在這裡想附帶提及一件事:據龐京周醫師說,現在華北後方傷兵醫院需要醫生八十人,每人生活費每月五十元至一百元,現在上海醫生肯去的只有十八人,倘有醫生願為國犧牲的,請速與紅十字會醫院龐醫生接洽)。
國防建設與總動員
在這抗戰的緊急時期,當然以軍事為中心,國民的總動員當然要以保障軍事勝利為中心目標。但是所謂總動員固然不是人人都赴前線參戰,也不限於顯然和軍事有直接關聯的事情,凡是鞏固後方,增加生產,加速訓練的一切工作,尤需要有通盤籌劃的具體布置,動員大多數人來參加。尤其因為中國對日本的侵略要作持久戰,這種鞏固後方,增加生產,加速訓練的一切工作特別重要。記者最近在南京時,曾和盧作孚、杜重遠兩先生對此事作多次的討論。他們兩位是實業家,對經濟方面特別注重,指出這個部門可動員幾百萬人,那個部門可動員幾千萬人(主要的為重工業,農業生產,及交通建設等),這樣才真是大動員。記者所做的是偏於文化的工作,認為和這個動員大量生產同時並行的,還要注意到動員大量知識分子來推廣組織和訓練的工作。上段所提到的有許多青年所受的訓練不夠,這不是青年本身之咎,因為他們本來是在受訓練的時期。倘有整個的訓練計劃,青年們在這整個的計劃之下受緊張的加速的訓練,以備補充前後方的需要,也就是他們對於國家的工作。
我們希望中央黨政當局聯合農工商業專家,迅速決定這樣的計劃,在比較後方的各省迅速實行起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