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用課例告訴你(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大夏書系•教師專業發展
ISBN13:9787576040517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靜靜
出版日:2023/11/28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學習共同體倡導教師過一種以研究為核心的生活。本書立足于核心素養時代的課堂生態重構,積極倡導教師成為課例研究者。全書闡釋了學習共同體視野下的課例研究轉型突破,介紹了課例講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並提供了課例研究與分析的多學科案例。透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如何通過設計挑戰性問題實現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更可以看到課例研究如何應用於日常教學,從而幫助自己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和“學習的專家”,以課例研究帶動課堂的漸進性變革,逐漸形成新的學校生態。
作者簡介
陳靜靜,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復旦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後,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佐藤學研究室訪問學者,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培計劃綜合改革項目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深度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區域教育生態。在《教育發展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跟隨佐藤學做教育:學習共同體的願景與行動》《教師實踐性知識論》《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榮獲第六屆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2021年)。出版譯著《教師的挑戰》《教師花傳書》《新時代的教師》。主持、參與教育部、上海市重點課題項目10項,曾兩次獲得全國教育科研成果獎、多次獲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獎。
名人/編輯推薦
學習共同體追求安全、潤澤的課堂,致力於建構讓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教育生態。為此,教師需要從“教”的專家成為“學習的專家”。本書既有對學習共同體中深度學習課堂和課例研究方法的全面解讀,又通過對學習共同體中多學科案例的深度解讀,全面呈現了教師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實現深度學習,如何應用課例研究方法,幫助自己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和“學習的專家”。
本書所選均為學習共同體改革中的經典課例,除了呈現課例的基本面貌,還對相關課例進行了深度解讀,以幫助讀者看到課例的構思和設計過程,以及研究者如何觀察和分析這些課例,更便於一線教師領會和運用,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本書所選均為學習共同體改革中的經典課例,除了呈現課例的基本面貌,還對相關課例進行了深度解讀,以幫助讀者看到課例的構思和設計過程,以及研究者如何觀察和分析這些課例,更便於一線教師領會和運用,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序
序言
課例研究是實地研究中的一種質性方法。改革開放後,我國教育界就掀起了課例研究的熱潮。由於這種方法與學習共同體本土化改革的內在契合,掌握和運用這種研究方法,成為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及骨幹成員專業發展和研究啟動的一種急需,於是催生了《學習共同體:用課例告訴你》這部著作的問世。
陳靜靜博士是一位既有學歷又有學力的教育研究者。從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畢業後,她毅然決然地走出學術象牙塔,一頭紮進中小學教育的沃土之中。她觀察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高達3000多節,分析學生學習觀察記錄5000餘份。並且,她勇敢地站上中小學講臺,以身示範語文、數學、英語等多節公開課,現場激發起一些總是處於被動地位的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令一線教師心悅誠服。與此同時,她還進入了復旦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美國路易安娜州立大學等教育機構深造,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真正走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她將學生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學校、家庭與社會各種因素的相互制約和影響有機融為一體,助力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和創造能力的形成。通過在全國幾百所中小學的實踐,她靜悄悄地改變著課堂生態環境、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自己。而教師自身的改變和專業成長才是學習共同體改革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反復通讀全書,可以發現陳靜靜博士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具有深入淺出、操作性強的特色。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理論創新為追求
陳靜靜博士闡釋:學習共同體的課例研究,立足於特定的實踐情境,意圖解決真實的教育問題,並針對挖掘出來的“論題”與“難題”進行深入探索,以發展和創造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具體而言,這種研究鼓勵所有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觀察、記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外顯行為,客觀分析學生外在行為產生的內在心理成因,揭示真實學習的發生機制和深度學習的演進歷程。這反映出這部書的寫作建立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之上。
2.“課例研究”結構嚴謹
進行課例研究涉及五種要素的相互支撐與制約。(1)課堂觀察:旨在收集課堂中發生的事件及其細節,這種觀察是進行課例研究的準備和基本前提。(2)收集完整證據鏈:以學生為對象,收集學習案例,形成對學習的完整分析證據鏈,並據此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狀態和學習發展的邏輯,以反思原有的教學框架。(3)關鍵事件研究:在完成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將研究聚焦、指向在完整而連續的學習歷程中對學習本身有重大闡釋和表徵作用的事件,特別著重於引起學習發生重大變化的事件。(4)重構課堂:從呈現教師“教的歷程”轉向學生“學的歷程”。在學生的學習邏輯無法順利呼應到學科邏輯之時,教師要以學習歷程反思教育立場,以學習邏輯來引領學科邏輯,重構學習設計,改變課堂生態。(5)成果表達:對於教師們來說,做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改進和創新實踐。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用行動去改變現狀,突破自我,最終用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實發現”,記錄問題解決的過程,影響和激勵他人,呈現普通教師蛻變為教育專家的研究歷程和成果。
3.“課例選擇”真實、典型
這本著作中選擇的課例,都是在複雜的多因素影響的問題情境之中真實發生的教育情境,引導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分析和解決真實問題上。不同學科的課例都能代表學生個體和群體發展所呈現的歷史性與現實性、順序性與階段性、相似性與差異性、外顯性與潛在性等某一方面的顯著特徵,以豐富教師學習研究時的感受和體驗。同時,讓老師們聯想到這些真實問題和典型性所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觀點,涉及的相關數據、政策和法規,充分展示出課例研究的資源性,對提高普通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至關重要。
4.“課例分析”精准、深刻
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學習的重要證據是課例分析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涵蓋學生認知,包括具體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和思考習慣等。情感包括對學科的情感、對師生關係或者學習同伴的情感變化等。行為,如表情、動作、語言等多方面的轉變,這種分析是一種深層次的探究,可以發現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解決過程、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它成為教師把握學生學習的困境和需求、有效改進教學和個別指導學生的重要依據。
陳靜靜博士用自身的行動告訴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每一位立足于平凡崗位的教師,只要肯於轉變自己的身份,重新做回學生,善於學習和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投入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各樣真實教育問題的課例研究中,就會擺脫惰性干擾,規避職業倦怠,對教育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更快地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楊 曉
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2年8月6日于大連
課例研究是實地研究中的一種質性方法。改革開放後,我國教育界就掀起了課例研究的熱潮。由於這種方法與學習共同體本土化改革的內在契合,掌握和運用這種研究方法,成為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及骨幹成員專業發展和研究啟動的一種急需,於是催生了《學習共同體:用課例告訴你》這部著作的問世。
陳靜靜博士是一位既有學歷又有學力的教育研究者。從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畢業後,她毅然決然地走出學術象牙塔,一頭紮進中小學教育的沃土之中。她觀察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高達3000多節,分析學生學習觀察記錄5000餘份。並且,她勇敢地站上中小學講臺,以身示範語文、數學、英語等多節公開課,現場激發起一些總是處於被動地位的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令一線教師心悅誠服。與此同時,她還進入了復旦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美國路易安娜州立大學等教育機構深造,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真正走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她將學生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學校、家庭與社會各種因素的相互制約和影響有機融為一體,助力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和創造能力的形成。通過在全國幾百所中小學的實踐,她靜悄悄地改變著課堂生態環境、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自己。而教師自身的改變和專業成長才是學習共同體改革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反復通讀全書,可以發現陳靜靜博士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具有深入淺出、操作性強的特色。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理論創新為追求
陳靜靜博士闡釋:學習共同體的課例研究,立足於特定的實踐情境,意圖解決真實的教育問題,並針對挖掘出來的“論題”與“難題”進行深入探索,以發展和創造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具體而言,這種研究鼓勵所有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觀察、記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外顯行為,客觀分析學生外在行為產生的內在心理成因,揭示真實學習的發生機制和深度學習的演進歷程。這反映出這部書的寫作建立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之上。
2.“課例研究”結構嚴謹
進行課例研究涉及五種要素的相互支撐與制約。(1)課堂觀察:旨在收集課堂中發生的事件及其細節,這種觀察是進行課例研究的準備和基本前提。(2)收集完整證據鏈:以學生為對象,收集學習案例,形成對學習的完整分析證據鏈,並據此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狀態和學習發展的邏輯,以反思原有的教學框架。(3)關鍵事件研究:在完成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將研究聚焦、指向在完整而連續的學習歷程中對學習本身有重大闡釋和表徵作用的事件,特別著重於引起學習發生重大變化的事件。(4)重構課堂:從呈現教師“教的歷程”轉向學生“學的歷程”。在學生的學習邏輯無法順利呼應到學科邏輯之時,教師要以學習歷程反思教育立場,以學習邏輯來引領學科邏輯,重構學習設計,改變課堂生態。(5)成果表達:對於教師們來說,做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改進和創新實踐。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用行動去改變現狀,突破自我,最終用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實發現”,記錄問題解決的過程,影響和激勵他人,呈現普通教師蛻變為教育專家的研究歷程和成果。
3.“課例選擇”真實、典型
這本著作中選擇的課例,都是在複雜的多因素影響的問題情境之中真實發生的教育情境,引導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分析和解決真實問題上。不同學科的課例都能代表學生個體和群體發展所呈現的歷史性與現實性、順序性與階段性、相似性與差異性、外顯性與潛在性等某一方面的顯著特徵,以豐富教師學習研究時的感受和體驗。同時,讓老師們聯想到這些真實問題和典型性所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觀點,涉及的相關數據、政策和法規,充分展示出課例研究的資源性,對提高普通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至關重要。
4.“課例分析”精准、深刻
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學習的重要證據是課例分析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涵蓋學生認知,包括具體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和思考習慣等。情感包括對學科的情感、對師生關係或者學習同伴的情感變化等。行為,如表情、動作、語言等多方面的轉變,這種分析是一種深層次的探究,可以發現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解決過程、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它成為教師把握學生學習的困境和需求、有效改進教學和個別指導學生的重要依據。
陳靜靜博士用自身的行動告訴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每一位立足于平凡崗位的教師,只要肯於轉變自己的身份,重新做回學生,善於學習和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投入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各樣真實教育問題的課例研究中,就會擺脫惰性干擾,規避職業倦怠,對教育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更快地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楊 曉
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2年8月6日于大連
目次
目 錄
序 言 / 1
第一章 核心素養時代深度學習的課堂生態重構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轉型 / 3
深度學習發生的條件與機制 / 9
指向深度學習的課堂生態重構
——學習共同體 / 17
第二章 教師成為課例研究者
學習共同體視野下的課例研究轉型突破 / 33
課例研究的成果表達:將日常教學實踐變成研究成果 / 49
課例研究的重點: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 60
從課例研究中找到挑戰性問題設計的密碼 / 77
第三章 語文課例研究與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學習設計 / 87
弱勢學生何以“逆襲”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堂觀察和分析 / 94
從學習設計到真實課堂:教師的自我挑戰與持續修煉 / 107
“師生共創”的挑戰性問題:讓我看到了不同尋常的《老王》 / 120
高中語文課堂基於挑戰性問題的學習設計 / 129
深度學習發生的課堂風景
——鄭豔紅老師執教《變形記》 / 139
第四章 數學課例研究與分析
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持續探索
——初中數學《函數的概念》的學習設計 / 147
學習共同體課何以讓學生學得“爽”
——王曉葉《函數的概念》課堂觀察與分析 / 156
我的“安靜、潤澤”的課堂
——《扇形面積:割補法求特殊形狀面積》課例分析 / 164
立足數學學科本質表達與交流的課堂實踐
——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模擬課 / 182
第五章 多學科課例研究與分析
犯罪現場調查系列課程之《誰動了Q老師的蛋糕》 / 195
協同學習是怎樣發生的
——《誰動了Q老師的蛋糕》課堂觀察與分析 / 202
以大概念為導向的逆向設計在地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以《行星地球》為例 / 210
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學習共同體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為例 / 225
第六章 構建學習共同體:以系統化課例研究漸進式改變課堂生態
在真實的課堂中摸索出可行的路 / 237
學習共同體的未來:必將走向命運共同體 / 243
序 言 / 1
第一章 核心素養時代深度學習的課堂生態重構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轉型 / 3
深度學習發生的條件與機制 / 9
指向深度學習的課堂生態重構
——學習共同體 / 17
第二章 教師成為課例研究者
學習共同體視野下的課例研究轉型突破 / 33
課例研究的成果表達:將日常教學實踐變成研究成果 / 49
課例研究的重點: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 60
從課例研究中找到挑戰性問題設計的密碼 / 77
第三章 語文課例研究與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學習設計 / 87
弱勢學生何以“逆襲”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堂觀察和分析 / 94
從學習設計到真實課堂:教師的自我挑戰與持續修煉 / 107
“師生共創”的挑戰性問題:讓我看到了不同尋常的《老王》 / 120
高中語文課堂基於挑戰性問題的學習設計 / 129
深度學習發生的課堂風景
——鄭豔紅老師執教《變形記》 / 139
第四章 數學課例研究與分析
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持續探索
——初中數學《函數的概念》的學習設計 / 147
學習共同體課何以讓學生學得“爽”
——王曉葉《函數的概念》課堂觀察與分析 / 156
我的“安靜、潤澤”的課堂
——《扇形面積:割補法求特殊形狀面積》課例分析 / 164
立足數學學科本質表達與交流的課堂實踐
——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模擬課 / 182
第五章 多學科課例研究與分析
犯罪現場調查系列課程之《誰動了Q老師的蛋糕》 / 195
協同學習是怎樣發生的
——《誰動了Q老師的蛋糕》課堂觀察與分析 / 202
以大概念為導向的逆向設計在地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以《行星地球》為例 / 210
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學習共同體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為例 / 225
第六章 構建學習共同體:以系統化課例研究漸進式改變課堂生態
在真實的課堂中摸索出可行的路 / 237
學習共同體的未來:必將走向命運共同體 / 24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