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的地球(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00172154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作者:(比)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勒夫; (愛爾蘭)歐文‧加夫尼; (印度)賈亞蒂‧戈什
譯者:周晉峰等
出版日:2023/09/01
裝訂/頁數:精裝/232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現行的主流經濟模式正在破壞社會的穩定,導致這個星球的發展失衡。改變,刻不容緩!為了促進有效的變革,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和挪威商學院聯合發起“眾生的地球”(Earth for All)倡議。這個倡議建立在1972年《增長的極限》和“行星邊界”框架的基礎之上,是由世界領先的經濟學家、科學家、思想家、政策領袖、活動家和許多其他人組成的充滿活力且不斷擴大的網絡。該倡議專注於重新思考資本主義,超越GDP,在“人類世”創造一個安全、可靠和繁榮的未來。
作者簡介
[比利時]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勒夫(Sandrine Dixson-Declève),國際和歐洲氣候、能源、可持續發展、可持續金融、複雜系統的思想領袖,羅馬俱樂部聯合主席,擁有30多年的歐洲和國際政策、商業領導和戰略經驗,特別關注歐盟和國際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綠色增長、傳統和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以及可持續金融。
[愛爾蘭]歐文·加夫尼(Owen Gaffney),全球可持續發展分析師、作家,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媒體負責人。近20年來,他一直從事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和學術交流工作。
[印度]賈亞蒂·戈什(Jayati Ghosh),曾在新德裡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教授經濟學30余年,現為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教授。她撰寫、編輯了20本書和200多篇學術文章。
[挪威]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世界頂尖氣候戰略學者、挪威商學院名譽教授。他致力於研究未來問題,尤其是與可持續性、氣候、能源和系統動態有關的問題。
[瑞典]約翰·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科學家,水資源領域的領先科學家。他領導了人類發展的“行星邊界”框架的開發。
[挪威]佩爾·埃斯彭·斯托克內斯(Per Espen Stoknes),經濟學家、心理學家,挪威商學院綠色增長中心的主任,一直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歐盟以及美洲和亞洲的組織和商業領袖密切合作。
譯者簡介
周晉峰,北京大學中美聯合培養博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羅馬俱樂部執委,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副主席。曾任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十屆中華職教社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王豁,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保護地委員會委員。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綠色消費。
李利紅,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現任職於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國際部。譯有《多動症:你應該知道的140個問題》《心理治療師的動機》等。
名人/編輯推薦
1972年出版的《增長的極限》揭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現實:人口和工業增長正在不斷地將人類推向一個懸崖。如今,全世界都意識到,我們已經來到了這個懸崖邊:地球已經跨越了幾個臨界閾值,而普遍存在的不平等還在嚴重破壞著社會穩定。
本書是一劑將人類從絕望中解救出來的良方,也是一份通向美好未來的路線圖。本書中,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與經濟學家組成的領先研究團隊借助強大尖端的計算機模型,探索了能夠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大福祉的政策,提出了在一代人的時間內需要實現的五個非凡變革,從而使全人類能夠在“行星邊界”內繁榮發展。
目次
推薦序1從《增長的極限》到《眾生的地球》 諸大建
推薦序2人類的覺醒:從《增長的極限》到《眾生的地球》 張孝德
譯序行動的力量:未來、碳平等與非凡的變革 周晉峰
原版序1克裡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原版序2伊麗莎白·瓦圖蒂
第一章 眾生的地球——在一個健康的星球上實現全球公平的五個非凡變革
從兩個邁向2050年的場景中得到的啟示
未來場景簡史
從《增長的極限》到“行星邊界”說
“眾生的地球”倡議
人民支持經濟系統的變革
第二章 探索兩個場景——是“碎步遲行式”,還是“闊步快進式”
1980年至2020年簡要回顧
場景一:“碎步遲行式”場景
場景二:“闊步快進式”場景
我們共同創造哪個場景
第三章 向貧困訣別
當前問題是什麼
扭轉貧困:應對挑戰
實施解決方案所面臨的障礙
結論:貧困的轉變
第四章 不平等變革——分享紅利
經濟不平等的問題
邁向更平等社會的巨大飛躍
克服障礙,走向平等
結論
第五章 賦權變革——實現性別平等
人口問題
扭轉局面:教育、收入和養老金
教育轉型
經濟獨立和領導能力
有保障的養老金和有尊嚴的老齡化
結論
第六章 糧食變革——使糧食系統對人類和地球更健康
消耗地球的生物圈
障礙
結論
第七章 能源變革——讓一切電氣化
挑戰
“不要抬頭看”
Earth4All模型分析中的能源變革
障礙
結論
第八章 從“贏家通吃”的資本主義到Earth4All經濟體
一個新的經濟操作系統
收租資本主義的興起
重新思考人類世的共同財富
傳統的經濟棋盤
改繪棋盤
短期主義:通向寄生金融系統
實現系統改變
如何解決系統故障
結論
第九章 行動號召
未來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團結八方之音
附錄:關於Earth4All模型
模型的用途
模型的歷史
主要組成模塊
模型因果循環圖
模型的創新點
Earth4All遊戲
注釋
本書貢獻者
書摘/試閱
推薦序 從《增長的極限》到《眾生的地球》
(諸大建,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綠色前沿譯叢”和“綠色發展譯叢”主編)
在《增長的極限》出版50周年之際,蘭德斯教授與他的夢之隊攜手研究寫成《眾生的地球》,以多種語言在世界上出版。讀到此書有快感,在此談一些興之所至的感受和想法。
一、紀念《增長的極限》50周年最有意義的事情
《增長的極限》稱得上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最有思想影響的一本書,用《眾生的地球》紀念《增長的極限》出版50周年是最有意義的事情。2022年,我自己的一些學術活動、寫作和講演就是圍繞這方面的話題展開的。
《增長的極限》出版以來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個修訂版。我的書架上有所有版本的中譯本,寫作和準備講演時經常拿出來翻閱。前三版由德內拉主持。2000年我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支持下主持翻譯了“綠色前沿譯叢”的十幾本書,就特別納入了1992年出版的《超越極限》。2001年德內拉去世後,蘭德斯承擔起主筆者的角色,2012年出版了《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2022年又出版了眼前《眾生的地球》一書。撰寫者除了老將蘭德斯,還有提出地球“行星邊界”說的約翰·羅克斯特倫等思想精英,稱得上是在新時代研究這個問題的“夢之隊”。
2018年蘭德斯和約翰·羅克斯特倫、斯托克內斯等人為羅馬俱樂部寫過一個報告《轉化是可行的——如何在地球行星邊界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看得出現在的《眾生的地球》在這份報告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系統化的思考。核心內容是討論如何在地球行星邊界內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社會福利指數同時降低社會張力指數。《眾生的地球》認為抓住五個重要的杠桿點,可以實現從現有範式向新的範式的重大轉型,在一代人的時間裡改變當前的人類發展窘境。
最近十年中我與蘭德斯有過幾次接觸。2012年我曾經給他的《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中譯本寫過《從〈增長的極限〉到〈2052的中國與世界〉》的評論,邀請他來同濟大學做過報告。他承擔過上海2050年的戰略研究,我們一起吃飯時討論過發展如何超越GDP。到首爾參加國際地方可持續發展組織發起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會議,我們住在同一個酒店,交談時他說他看好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我關注蘭德斯的學術活動和思想進展,感覺他這個“沙場老將”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是越戰越勇。他自己也曾詼諧地說,現在充滿幹勁,覺得政府的退休年齡政策應該進一步延後才行。
二、《眾生的地球》重在討論如何超越地球生物物理極限
從一開始,《增長的極限》就有破舊立新兩方面的向往。破舊,是要指出地球存在生物物理極限,強調要無止境地擴大經濟增長的物質規模是不可能的;立新,是要建設性地開發作為替代的新發展模式,討論有極限的經濟社會發展應該怎麼樣。在《增長的極限》及其思想演變的50年進程中,如果說以前比較多的是揭示經濟增長存在物理極限,那麼現在越來越著重強調如何在地球極限內實現經濟社會繁榮。
《眾生的地球》提到了2009年以來有利於接受《增長的極限》思想的三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2009年和2015年,約翰·羅克斯特倫等人提出了地球“行星邊界”的概念,發現地球行星存在9個生態邊界,其中包括生物多樣性、二氧化碳排放在內的4個邊界已經被人類的經濟增長所突破。二是2012年和2014年,格雷厄姆·特納把1970~2000年的真實世界數據與《增長的極限》中的場景做對照,證明經濟增長與物質消耗的情況與《增長的極限》估計的指數增長情況相一致,指出增長經濟學家討論的物質消耗倒U形曲線的情況並沒有出現。三是凱特·拉沃斯於2012年在裡約會議上提出了甜甜圈經濟學的概念。2017年出版的《甜甜圈經濟學》把地球行星邊界9個生態邊界與經濟社會的12個邊界結合起來,強調了在地球物理極限內的經濟社會發展應該是什麼。
《眾生的地球》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起來,討論未來30年如何用一代人的時間實現發展模式的轉型。全書內容有內在的緊密聯繫。第一部分(1~2章)是關於“為什麼”,指出全球未來有兩種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需要闊步快進模式。第二部分(3~7章)是關於“是什麼”,討論“闊步快進”模式需要推進的5個方面攻堅戰,涉及貧困、公平、女性、糧食、能源等領域。第三部分(8~9章)是關於“怎麼做”,指出現在的資本主義體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需要建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治理新機制。
三、未來發展的兩種場景
從《增長的極限》到《眾生的地球》,極限範式的研究特徵是場景分析,即設想不同的場景下人類社會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與以往各個版本的分析總是有兩個以上的多場景分析不同,《眾生的地球》從對比研究出發,這一次只強調了兩種場景,即一切照舊的“碎步遲行式”(TooLittleToLate)場景和可持續發展轉換的“闊步快進式”(GiantLeap)場景。兩種場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思維和發展方式。前者是無極限的外推思維,本書分析了按照一切照舊的發展模式會給人類未來帶來什麼樣的負面結果;後者是有極限的回溯思維,本書用回溯思維論證了如何用地球極限倒逼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倒U形的轉折。全書用兩個綜合性的指數分析了兩種發展場景的差異。一個是正向的社會福利指數,表示經濟社會福祉的增加。另一個是負向的社會張力指數,表示人們對發展狀況的緊張和不滿意。
通常,1950年被認為是“人類世”的開始。威爾·史蒂芬研究了1750到2000年經濟社會的趨勢和地球系統的趨勢,證明兩大方面各12種現象從1950年以來指數增長出現了大加速。以往的研究數據證明1980年到2020年的40年,人類社會發展上述兩個指數之間的關係是倒掛的。社會福利指數是倒U形的下降,2010年左右達到峰值1.1,然後開始波動下降,2020年的值是0.8;社會緊張指數是正U形的上升,2000年達到最低值1.1,然後開始持續上升,2020年的值是1.3。
《眾生的地球》重點討論能否在2020~2050年用一代人的時間實現倒U形轉折。展望未來30年,一切照舊的場景是兩個綜合指數之間的差距將擴大。其中,社會福利指數將進一步下降,2050年以後在0.3上下波動,遠遠低於現在的水平。社會張力指數到2050年達到最大值1.7,然後到2100年保持到1.4左右,仍然比現在的情況差。兩個指數的差值最大達到1.4左右。“闊步快進式”場景有可能使得社會福利指數高於社會張力指數,2075後出現穩定的正向關係。其中,2030年社會福利指數達到階段性高點的1.3,然後以正U形的形式震蕩向上到2100年達到1.9。社會張力指數在2020年達到高點1.3,然後在這個點波動穩定。蘭德斯將這個轉型與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社會奇跡做比較,說如果能夠這樣做,那麼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奇跡可能會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還要大,前者使8億人擺脫了貧困,後者是要讓全球80億人受益。
四、實行轉型的五個行動
與以前各種《增長的極限》版本做比較,《眾生的地球》大大強化了有關實現場景的路線圖和行動領域的研究。實際上,蘭德斯從2012年出版《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以來,就在持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眾生的地球》對5大行動領域提出了相應的判斷指標和要達到的目標,提出了從路徑依賴到非線性變革的循序漸進的金字塔型對策舉措。
有關到2050年5個領域要達到的目標。一是在貧困領域,低收入國家要採用新的經濟模式,關鍵政策指標是低收入國家的GDP每年至少要增長5%,直到人均GDP超過每人每年15000美元;二是在平等領域,改變令人震驚的收入不平等問題,關鍵政策指標是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國民收入不超過40%;三是在賦予婦女權力即人口領域(婦女沒有權力導致了人口增長),改變性別權力不平衡的問題,投資於所有人的教育和健康,關鍵政策目標是在2050年以前將全球人口穩定在90億以下;四是在能源領域,從化石能源轉化為可再生能源,關鍵政策指標是溫室氣體每10年減一半(即平均每年減少7.2%),到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五是在糧食領域,糧食系統要成為可再生型和對氣候和自然都友好,關鍵政策目標是在不擴大農業用地的情況下為所有人提供健康的糧食(糧食消費與農業用地增長脫鉤)。
《眾生的地球》分析領域變革的理論基礎是系統分析中的杠桿解概念。這是德內拉在最初的幾個版本中一以貫之的思想方法,是極限範式與眾不同的元研究方法。德內拉在《增長的極限》中將杠桿點描述為“複雜系統中的某處,在其施加一個小的改變可以在整個系統中導致顯著的變化”。通俗地講,這是發展研究中的“二八”思維。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的問題雖然錯綜複雜,但是用杠桿解的做法可以找到影響80%問題的關鍵20%。1950年以來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全球大加速是症狀,根本的原因是無止境地追求GDP增長,《增長的極限》就是要針對GDP提出轉變發展模式的杠桿解。按照可持續發展研究的PSR模型(壓力—狀態—反應),針對狀態的治理方案是治標的,針對壓力的治理方案才是治本的。
在這個問題上,極限範式的思維方法明顯區別於兩種發展研究的思路。一種是還原主義,分門別類的研究問題,以為解決了各自為陣的問題之後就等於解決了所有問題。其實問題之間的關係存在著相關性,有的關係是正向的,有的關係是負向的,如提高GDP需要消耗資源和能源。另一種是複雜主義,把問題搞得很複雜,卻沒有化繁為簡的綱舉目張方法。事實上,當下的聯合國SDGs就面臨著這樣的挑戰,因為提出的17個領域169個子目標在結構上是松散的。從2015年以來,一半時間快過去,雖然局部領域的情況有改進,但是總體上的情況離開在地球行星邊界內實現可持續發展還很遠。《眾生的地球》就是要針對這樣的困境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行動。
五、眾生地球的治理框架
用“目標—資本—治理”三層次組成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分析《眾生的地球》,我覺得該書的思想和結構是非常清楚的。一是在目標層次上強調,“眾生的地球”倡議是要關注行星邊界內的全人類的長遠福祉,是80億地球人的社會福祉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福祉。二是在資本層次上,強調貧困、公平、女性、糧食、能源5大杠桿性領域的轉型,每個領域都要對應地從相關的舊範式轉向新範式。三是在治理層次上,針對當前的基於涓滴效應的資本主義的治理模型提出了新的基於“眾生的地球”的可持續發展的治理模型。
有關發展的治理模型通常需要分析5個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及其相互關係,即政府、金融部門、生產者或企業、消費者或市民、頂端的財富擁有者。在資本主義的涓滴效應模型中,財富受重力作用,最終流向了兩個主要群體,即金融部門和頂端的財富擁有者,如房地產、礦產、知識產權的壟斷者等。
“眾生的地球”治理模型是要改變這樣的結構,使得消費者和市民成為主要的受益者。對金融部門、頂端財富擁有者、生產者都要加強監管,對他們使用公共財產征收費用。治理模型中的重要變革是建立公民基金。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恩斯的《資本主義3.0》,阿拉斯加的石油公共基金是這方面的現實事例。如果收租資本主義是通過榨取公共資產而擴大私人資產的過程,那麼“眾生的地球”模型應該是保障公共資產而造福全體人民的過程。公共基金要求對所有使用公共資產的人進行收費,特別是要對最大程度使用自然資產的金融部門、頂端財富擁有者和企業征收費用,形成源源不斷的公民基金之後給全體人民分紅。阿拉斯加的案例是阿拉斯加的長期居住者每年可以獲得石油基金的資產分紅。《眾生的地球》要求建立範圍更大的公民基金,不僅包括自然性的公共資產如土地、礦產、氣候等生態支撐系統,而且包括生產性的公共資產如機器、道路、互聯網等,以及社會性的公共資產如知識、法律、數據庫等。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