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滿額折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小麥戰爭:穀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要了解各個帝國的興衰史,我們必須循著河流沿岸、港口之間以及橫跨海城的糧食貿易路線進行探尋。歷史學家斯科特·雷諾茲·尼爾森(ScottReynoldsNelson)在《小麥戰爭》中揭示了:通過努力控制這些路線,可改變世界強國之間的力量均勢。

19世紀初,俄羅斯帝國通過烏克蘭境內的敖德薩港口向歐洲大部分地區供應食物。但在美國內戰之後,成噸的美國小麥開始涌入大西洋,食品價格暴跌。這些廉價的外國糧食推動了德國和義大利的崛起、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革命爆發的關鍵因素之一。

作者從公元前一萬年娓娓道來,講述了谷物重塑世界霸權的歷程,透過歷史檔案,重現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烏克蘭與俄羅斯帝國如何因谷物的運輸與供給興盛,又如何因為美國廉價的小麥與全球化貿易遭遇挑戰。

作者簡介

斯科特·雷諾茲·尼爾森(ScottReynoldsNelson)

喬治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古根海姆獎研究員。已著有五本書。其中《鋼鐵之軀》(SteelDrivin’Man)獲得了美國社會史摩爾·柯蒂獎(Merie Curti Prize for American Social History)和國家藝術創作獎(National Award for Arts Writing)。作者憑借《小麥戰爭》的寫作計劃獲得了古根海姆獎學金。

名人/編輯推薦

1.一部精彩的微觀歷史。通過單一商品的視角來審視歷史,揭示新的真相。作者用小麥串聯世界史,跨越百年,橫跨大西洋。講述了小麥的供應和價格如何影響重大歷史事件、帝國興衰、騷亂和革命、銀行崩潰。

2.將不同的歷史線索結合,讓人深入了解俄羅斯當前入侵烏克蘭的動機。俄烏戰爭的持續,小麥將再次影響世界經濟。

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隨著全球氣候環境、糧食貿易形勢、供求格局的變化,我國糧食安全的外部風險不斷增加。本書通過講述小麥的歷史,強調糧食是發展、生存、政治、經濟、戰爭、和平和全球化的關鍵要素。

4.《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書評》《經濟學人》等多家媒體推薦,亞馬遜高分圖書。

5.作者為2019年古根海姆獎獲得者。致力於研究19世紀世界歷史多年。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黑色之路”

公元前10000—前800年

第二章 君士坦丁堡之門

公元前800—1758年

第三章 重農主義的擴張

1760—1844年

第四章 致病疫霉的傳播與自由貿易的誕生

1845—1852年

第五章 資本主義與奴隸制

1853—1863年

第六章 “美洲谷神”

1861—1865年

第七章 繁榮階段

1866年

第八章 怎麼辦

1866—1871年

第九章糧食大危機

1873—1883年

第十章 歐洲糧食的力量

1815—1887年

第十一章俄羅斯帝國與歐洲

1882—1909年

第十二章東方快車行動之軍

1910—1914年

第十三章麵包引發的一場世界大戰

1914—1917年

第十四章糧食即權力

1916—1924年

結束語

附錄

致謝

尾注

索引

書摘/試閱

推薦序

糧食即權力

——至今尚未結束的歷史主旋律

正當俄烏衝突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時候,人們試圖尋求其深刻和複雜的歷史原因,這本斯科特·雷諾茲·尼爾森為著者的《小麥戰爭: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提供了寬廣的歷史圖景和精準的線索。

那麼,何謂寬廣的歷史圖景呢?作者在該書“引言”中這樣寫道:烏克蘭的土壤可能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人們稱這裡的土壤為黑鈣土,這是一種深色的、透氣性良好的土壤,蠕蟲和細菌可以在這類土壤裡茁壯成長。沙皇凱瑟琳二世極為清晰地認識到:只有擁有烏克蘭黑土地,才能擁有小麥和麵包,成就俄羅斯帝國。1768年,沙皇凱瑟琳二世派遣了超過10萬的俄軍,穿越平原、跨國黑海占領了該地區。於是,奧德薩自此成為出口糧食的新興城市,谷物從這裡運往倫敦和歐洲其他城市。

但是,進入19世紀60年代,因為美國的廉價小麥開始涌入歐洲市場,俄羅斯帝國對歐洲谷物供給和價格的近乎壟斷地位基本終結。“俄羅斯帝國繁榮戛然而止。”

在上述歷史事實的背後,幾乎同時發生了俄國結束“農奴制”,美國經過南北戰爭結束了“奴隸制”。其中,“在廢除奴隸制和打破南方不平等關係的內戰中,美國經歷了殘酷的考驗,也徹底改變了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在生產上,美國直接與敖德薩競爭。在對糧食貿易的管理中,美國官員引入了‘共和黨’模式:期貨市場,加上私營股份制的競爭性州際鐵路(可通往沿海地區)協作合作”。俄國和美國在谷物,主要是小麥供給的競爭,徹底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地緣政治。最重要的歷史結果是:“1868—1872年,歐洲糧價下降了近50%,海上貨運的費用也隨之下降”。不僅如此,“在歐洲,廉價的美國糧食養活了城市和農村的工人階級”,“工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城市和國家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進一步分析,“廉價的麵包將工人吸引到了消費積累型城市,城市居民積累資本並將積蓄存入銀行,進一步推動了帝國中心的繁榮”。這也是1860—1890年的“黃金時代”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可以這樣認為,因為美國的低價谷物進口,工人階級生活成本降低,且跨越了所謂的“李嘉圖悖論”,歐洲工業革命的獲得最終成功。

為了改變美國在谷物競爭中的“後發優勢”,自19世紀80年代,俄國仿效美國的糧食信貸體系,並開始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糧食擴展計劃”,“向烏克蘭東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帶、烏拉爾山脈(Urals)以東以及滿洲裡擴張”,包括耗資10億盧布的遠東鐵路和深水港建設。1905年日俄戰爭的本質是雙方為了爭奪東北亞的谷物生產基地和港口。俄羅斯戰敗。“到了1914年,俄羅斯帝國擔心奧斯曼帝國會叫停其在黑海的糧食運輸,這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之一,而這場戰爭只不過是為了爭奪別國的‘麵包’”。也就是說,“糧食幾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每個階段都是關鍵”。

至於本書提供的最準確的歷史線索是:俄國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沙皇退位,是因為聖彼得堡實施食物配給制引發的軍隊嘩變。至11月,布爾什維克獲得政權。“布爾什維克成功的主要功臣不是機槍”,糧食是關鍵因素。“工人用盧布、銀子、甚至是制成品,從經營面粉廠的農村、城鎮換取一袋袋面粉”,加之“和平、土地和麵包”的口號,支持了蘇維埃的權威和自主性。但是,在1918—1922年,列寧領導的蘇聯依然無法擺脫饑荒、內戰和騷亂。其中數百萬人死於饑荒。列寧和他的團隊最終通過戰時經濟體制和嚴酷戰爭鎮壓,再建小麥、交通、鐵路、銀行的鏈條,最終度過經濟危機。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同時,烏克蘭擺脫俄國,成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簽署了“麵包與和平”協議。但是,當時的烏克蘭並沒有避免德國入侵的命運。

簡言之,谷物、小麥和麵包決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布爾什維克革命的過程和最終結果。

在本書中,有一位貫穿所有歷史拐點的歷史人物,他的名字是帕爾烏斯(Parvus),1867年生於俄國,1924年去世。帕爾烏斯先後參加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參與俄國1905年革命,擔任地下的聖彼得堡蘇維埃主席,也是奧斯曼帝國和普魯士帝國外交顧問,土耳其建國功臣。與托洛斯基共同提出“不斷革命”理論。在帕爾烏斯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在1917年,他說服了德國政府將5千萬至2億馬克從德國流向布爾什維克,安排“一列乘坐革命分子的密封火車送往聖彼得堡”,組織和發動了改天換地的十月革命。作者認為,帕爾烏斯在思想領域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視的。他在1895年首先創造性地提出“農業危機”概念,詮釋歷史上的帝國成與敗都可以歸結於糧食貿易的興衰。從19世紀中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麥田是俄國和美國最大的資產”。100年之後的2020年,帕爾烏斯成為《革命的惡魔》(DemonofRevolution)的原型人物,重新得到人們的關注。1898年,俄國革命家和馬克思主義者在撰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時候,帕爾烏斯尚未成氣候。現在看,充滿多面性的帕爾烏斯不僅影響了俄國十月革命,推動俄羅斯帝國瓦解,而且成為改變20世紀俄國歷史演變軌跡和歐洲版圖的歷史人物。

人類社會不斷演變,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數字社會和智能社會,經濟結構不斷改變,農業對GDP的貢獻比重不斷下降。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糧食地位的徹底改變和衰落。只要這個世界還是碳基人類主導,這個亙古不變的規則就還會繼續下去:“酵母菌生於糧食,養於糧食。人們種植糧食,收割糧食,選出麥粒和酵母菌混合製作糧食,從而養活自己。”

在本書的“結束語”中,作者告訴讀者:帕爾烏斯有一個孫女是俄羅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她的代表作是1964年發表的《泰嘉頓的末日》(TheLastDayoftheTugotrous),講的是機器人和人類圍繞糧食的爭鬥故事,“最終,糧食得到解放。所有的工人通過吃甜甜圈慶祝機器人霸權的垮臺”。看來,帕爾烏斯的後人還是延續了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基因。

本書的第十四章題目是:“糧食即權力”,也是對全書核心思想的總結和提煉。作者認識到,盡管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和1873年的大恐慌存在很多深層和表面的差別,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在金融危機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並可能繼續誘發社會危機。歷史一再提供這樣的案例。“例如,糧食價格的飆升,導致大部分依靠糧食進口的阿拉伯國家不再對城市麵包價格進行補貼。隨後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發生‘麵包騷亂’,利比亞、突尼斯和敘利亞政府很快被推翻。”

寫到這裡,重新回到俄烏衝突之下的烏克蘭的糧食生產。有關資料顯示:在俄烏衝突將滿一年前後,烏克蘭一度有超過2000萬噸糧食滯留在敖德薩等港口無法出口,導致歐洲和其他地區糧食價格指數上升。現在看,繼續俄烏衝突和加劇國際糧食風險不可分割,集中表現在俄烏衝突的各個方面圍繞黑海糧食協議的博弈。

這本《小麥戰爭: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的英文書名是“OceansofGrain:HowAmericanWheatRemadetheWorld”。顯然,中文書名和英文書名存在著差異,前者更希望讀者看到小麥如何構建了全球不可分割的歷史,後者更希望讀者關注海洋和谷物的關係,特別是美國谷物對歷史的重大作用。這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到了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主導經濟和社會運行的時代,糧食依然是權力,依然是尚未結束的歷史主旋律。

朱嘉明

2023年10月17日

於廣州商學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