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演化之跡,從《物種起源》看達爾文的思想演進:家族×自傳×信仰×回憶,從巨著誕生到演化論傳播,19世紀最偉大的革命者
滿額折

演化之跡,從《物種起源》看達爾文的思想演進:家族×自傳×信仰×回憶,從巨著誕生到演化論傳播,19世紀最偉大的革命者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79277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達爾文如何信仰起演化論?何時起相信物種是會演變?
如何猜想出物種演進的方式?又是何時開始相信自然選擇學說?
《達爾文傳》將為讀者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在博物學上,就算你稱不上所有世紀的最偉大的革命者,至少你是本世紀的最偉大的革命者。」──H.C.沃森給達爾文的信

我作為一個致力於科學的人,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功,我認為都是依靠我的科學情結以及多種精神稟賦與客觀條件取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對科學的熱愛,是我深思各種問題的無限耐心,是我觀察與蒐集現象的勤奮,外加我不錯的創新精神與常識感。我所擁有的能力不過如此,卻能在某些方面對科學家的觀念影響到如此深遠的程度,這實在令人吃驚。──〈達爾文自傳〉

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1831年開始,他踏上小獵犬號所進行的旅程,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為他後續寫下《物種起源》立下深刻基礎,更深深影響了他的科學生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思索,他於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生物演化論,由於與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相互牴觸,在當時引起各界學者廣大關注,人們爭相閱讀、誤讀,並且引發熱烈擁護與強烈反對的討論聲浪。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物種起源》在十九世紀完全掀起了生物科學界的一場革命。

這本書為達爾文之子法蘭西斯.達爾文所編的《達爾文生平與書信》選錄,書中詳細描述達爾文家族,收錄了《達爾文自傳》、法蘭西斯對父親的回憶,也針對達爾文的宗教信仰作了觀察。除此之外,更運用書信的形式,為讀者描摹出《物種起源》的基礎、發展、寫作、出版、評論與批評,以及演化論的傳播。我們得以認識這位科學家對科學工作的熱愛、勤奮和嚴謹態度,也能讀到他與家人相處充滿溫暖的一面。而當新學說面臨外界強烈反彈和引發自我懷疑時,他堅信科學事實與科學專業,最終讓生物學理論往前邁進一大步,成就了這部科學經典的歷史地位。

本書特色:本書收錄達爾文與科學家的眾多往來書信,讓《物種起源》的寫作與出版的過程十分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無論是生物學領域的讀者,還是對於想要了解這本堪稱生物學史上轉捩點的作品的讀者,都具有吸引力。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達爾文爵士(Sir Francis Darwin,西元1848~1925),英國植物學家,1882年當選皇家學會會士,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之子。

秦浚哲,專職譯者。

前言
這本書是《達爾文生平與書信》(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的一個選粹,我編選此書的目的在於盡可能地保留原作中私人性較重的一些東西。為了這個目的,我刪掉了大量純粹科學性質的書信,或者用寥寥數語簡述之。在我父親生命的某些階段,科學研究的元素與私人性元素並行不悖,它們遵循著各自的趣味規律一同起起落落。因此《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的寫作與出版的過程,無論對於和我父親一樣對人種演進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對於強烈想要了解這本堪稱生物學史上轉捩點的作品的博物學家,同樣具有吸引力。所以,有關這一部分的故事的可查閱的細節,簡直太多了。
我以一個大概的年代順序來組織我的素材,不過父親研究工作的特點及多樣性,讓我無法嚴格依據時間順序來敘述。他習慣於幾乎同時展開好幾個課題的研究。他一邊進行著理性的、需要組織大量論據的寫作,一邊將科學實驗當做寫作間歇的休息、工作的變化。而且,他的很多研究課題都是被廢棄了好幾年後才又重新拾起的。所以,從對父親的工作的這種拼接般的編年敘述中,理清每一項課題的來龍去脈,將十分困難。本書的目錄將表明我是如何盡力去避免這個結果的。比如,讀者將會發現第八章之後有一個斷裂,故事之所以從1854年退回1831年,是為了接下來的故事能得以連貫敘述。同樣,父親晚年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植物學研究,也被置於第十六章和十七章,分開論述。
我在第四章試圖描繪父親的工作方式。可以說,在父親生命的最後八年中,我幾乎成了他的助手,因此我有機會對他的習慣與方法了解一二。
感謝卡梅倫先生的熱忱,他允許我將卡梅倫夫人晚年所得的父親的照片印製成卷首插畫。同樣感謝《世紀雜誌》的出版者,他們很有禮貌地授予我在第四章題頭使用他們的一幅插圖的權利。
法蘭西斯.達爾文
1892年8月於劍橋大學

對我自己而言,我發現除了探尋真理,我不適合做任何事情……因為我被造化賦予了熱烈求索、耐心懷疑、熱衷思考、不妄下斷言、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細心處理材料和理性歸納的才華。作為一個既不會被新鮮事物左右又不會尊崇守舊的人,我討厭每一種欺世盜名。因此,我認為我的秉性與真理之間有一種親切的連繫。
──培根《論自然-序言》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達爾文家族
第二章 達爾文自傳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四章 回憶我的父親
第五章 《物種起源》的基礎
第六章 《物種起源》的發展
第七章 《物種起源》的寫作
第八章 《物種起源》的出版
第九章 《物種起源》的評論與批評—支持與攻擊
第十章 演化論的傳播
第十一章 尾聲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達爾文家族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是羅伯特.達爾文(Robert Darwin)醫生的二兒子。1809年2月12日,他出生在什魯斯伯里(Shrewsbury)。達爾文醫生的父親是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他有時被稱為詩人,但更多是作為一個內科醫生和博物學家為人所知。查爾斯.達爾文的母親名叫蘇珊娜.韋奇伍德(Susannah Wedgwood),她是喬瑟厄.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的女兒。韋奇伍德是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有名的陶工,他來自伊特魯里亞(Etruria)。
如果允許進行下述思考的話,那麼我們盡可以大膽地猜測,查爾斯.達爾文甜美的氣質是從韋奇伍德那邊繼承來的,而其獨特的稟賦則來自達爾文的祖父。
羅伯特.達爾文的個性氣質令人尊敬。他從不炫耀自己的科學家身分,也不想到處傳播自己的學識。儘管他是個成功的內科醫生,但他更多是被直覺以及日常觀察經驗而非自己的學科的高深知識所引導。他最主要的精神特質是敏銳的觀察能力,他對於識人經驗頗深,「即便他對一個人只看上兩眼,他就能讀出此人的性格甚至內心所想」。所以,不只患病的人找他,陷於家庭的爭吵與悲傷中的人也來找他,這一點就不足為奇了。事實的確如此,他那慷慨的同情心一點也不弱於他的醫術,這使他能對很多人的生活產生影響力。他的性格敏感而活潑,哪怕對於他所接觸到的人的很小細節,他也深感新鮮有趣。他喜歡社交,熱衷娛樂,在他與很多朋友的廣泛交往之下,什魯斯伯里的生活一定很熱鬧──這與他兒子後來在唐恩(Downe)的家庭大為不同。
我們有一張他妻子蘇珊娜的肖像畫,她臉上的甜美與歡快令人印象深刻,她長得和她父親的肖像畫有些相似,正如梅塔亞德夫人所說。她的臉上寫滿了慷慨與同情。她於1817年7月15日去世,三十二年後,在1848年的11月13日,她的丈夫也去世了。達爾文醫生結婚前在聖喬治山(Monte San Giorgio)住了兩三年,婚後他搬到了新月鎮,他的大女兒瑪麗安就出生在那裡。最後他定居在「蒙特」,此地是什魯斯伯里的一部分,被當地人稱作弗蘭克韋爾,他的第二個孩子就在此地誕生。這幢房子是達爾文醫生在1800年左右蓋的,它現在是史賓賽.菲力浦先生的財產,有些細部已經損毀了。「它是一座圓形的磚房,體積龐大,普普通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漂亮的花房,它與起居室相通。」
房子的地理位置十分宜人,它在一座陡峭的河岸頂部,下面就是賽弗恩河。一條小路橫貫梯形堤岸的首尾,現在還被稱作「醫生小路」。小路上有一棵西班牙慄樹,它的樹枝彎折,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與自身平行。當查爾斯.達爾文還是小男孩時,他很喜歡這棵樹,樹上有他和他妹妹凱薩琳的分別專屬座位。
醫生在他的花園裡做得很開心,他種了觀賞性樹木和不少灌木,其中栽種的果樹最為成功。我認為他的所有興趣裡,也就這點與博物學沾邊。
查爾斯.達爾文對自己父親的回憶,總是充滿了強烈的熱愛與尊敬。任何與他父親有關的記憶,他總是特別清晰,他還經常提起父親,且總以某些話語開頭,比如「在我認識的所有人中,我爸爸是最聰明的」之類。他對他父親的觀點的記憶清晰度令人吃驚,甚至在面對很多病例時,他都能引上他父親的一些格言或提示。他父親對醫生的不信任已成了一項原則,所以他父親能對達爾文醫生的醫學天賦以及治療方法抱有無限信任,更是令人驚訝了。
他對他父親的敬仰無邊無際,很是感人。他原本希望自己能以冷靜的心態判斷世上一切事物,然而他爸爸說的每一句話,他接受得近乎暗示的真理。他的女兒利奇菲爾德還記得他說過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不要因為是他們爸爸講的就一律接受,除非它們是自我成立的真理──這與他對自己父親的信仰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實在令人吃驚。
1869年,查爾斯.達爾文造訪了什魯斯伯里一次。父親對老宅子的愛,在當時陪他同往的女兒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住在蒙特的房客領他們參觀了整個宅院,房客一路熱情招待,但總是弄錯細節。當他們正要離開時,查爾斯.達爾文面帶感傷地說道:「如果我能一個人在花房裡待上五分鐘,那麼我很清楚,我能看見我爸爸坐在輪椅上,栩栩如生在我眼前。」
我一直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這次造訪經歷恰為證明,那就是有關他父親的記憶中他最愛的一段,乃是他父親的老年時期。利奇菲爾德夫人寫過一段很能表明他對他父親的感情的文字。在她的文字裡,達爾文以一種最溫柔的尊敬語氣說道:「我覺得在我小時候,父親對我有點不公平。不過後來,感謝上蒼,我覺得我成了他最首要的熱愛對象。」她很清晰地記得達爾文做出這種幻想時的面部表情,就好像他自己在回顧父子之間的所有經歷,這種回憶給他帶來了深深的平靜與感激之情。
達爾文醫生有六個孩子,現在已經全部不在世了。他們是:瑪麗安妮(Marianne Darwin),嫁給亨利.派克(Henry Parker)醫生;卡洛琳(Caroline Darwin),嫁給喬瑟厄.韋奇伍德三世(Josiah Wedgwood III);伊拉斯莫斯.奧維(Erasmus Alvey Darwin);蘇珊(Susan Darwin),未婚即去世;查爾斯(Charles Darwin);凱薩琳(Emily Catherine Darwin),嫁給查理.蘭頓( Charles Langton)。
其中最大的孩子是伊拉斯莫斯,出生於1804年,77歲去世,終生未婚。他的名字並不為大眾所知,也許能在卡萊爾的回憶錄裡找到隻言片語的描寫。他的表妹茱莉亞.韋奇伍德寫過一篇有關他性格的更為真實也更有感情的文章,刊登在1881年9月3日的《觀察家報》(The Observer)上。
查爾斯.達爾文對他哥哥伊拉斯莫斯的感情中有一種同情,似乎他只是在回憶他哥哥生命的孤獨一面,以及他哥哥天性中感人的耐心與甜美。提起他哥哥時,他總是叫他「可憐的老拉斯」,或者「親愛的可憐的老拉斯」。我認為他們從前在什魯斯伯里的工具室中一起研究化學的日子,是他非常珍惜的美好記憶。其實伊拉斯莫斯比查爾斯.達爾文大四歲,所以他們同在劍橋的日子並不長,不過他們之前在愛丁堡時同住一室,在達爾文結束遠航後,他又在大莫爾伯勒街的伊拉斯莫斯家住了一段時間。伊拉斯莫斯.達爾文晚年曾來過唐恩,至少在他弟弟家度過了一個夏日假期。不過他的狀況漸漸表明,他的身體不行了,他不能離開倫敦,所以只能由查爾斯.達爾文偶爾來到他哥哥在安妮皇后街的住處,待上幾個星期,算是兄弟見一面。
查爾斯.達爾文所屬的家族背景的簡要描述,或許能為接下來的自傳一章的讀者提供一個充分引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