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特權與懲罰:美國司法的陰影(簡體書)
滿額折

特權與懲罰:美國司法的陰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2 元
定價
:NT$ 432 元
優惠價
87376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向我們揭示了刑事庭審中種族、階層與犯罪的特殊關係:正義也有貴賤之分,辯護律師對特權階層的訴求趨之若鶩,對窮人與有色人種的工薪階層的正義則不屑一顧。
近幾十年來,美國受到逮捕、審判和監禁的人口數量激增。形形色色的被告人來自不同的種族與階層,然而他們受到的懲罰竟然也大相徑庭。本書審視了種族不平等與階層差異對辯護律師與委托人的關係的滲透影響,揭示了平等公正在刑事法庭內外蕩然無存的悲慘狀況。
馬修·克萊爾通過旁聽刑事聽證、與被告人、辯護律師、法官、警察和緩刑考驗官訪談等形式對波士頓法院展開了系統性的實地考察,最終寫就了這本令人眼界大開的著作。在本書中,作者揭露了不平等的特權如何在刑事審判中施加影響:當居於不利地位的被告人嘗試了解其合法權利並為自己辯護時,律師和法官卻往往強迫他們保持沉默,進而施以刑罰。然而對於那些享有特權的被告人而言,他們會更加信任自己的律師,委任其代行權利,也會服從法官的命令,並因此獲得從寬的處罰。作者克萊爾通過本書告訴我們,對於窮人和有色人種工薪階層而言,他們要想行使權利只會起到反作用,僅僅依賴有效辯護並不能實現正義。
總而言之,本書行文妙筆生花、論證氣勢磅礴,其不僅引領著大眾開始關注被告人與辯護律師之間辯護關係缺乏公正的現狀,而且提出了糾正這些問題的必要改革措施。

作者簡介

馬修·克萊爾(Matthew Clair),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及法學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哲學博士(PhD)。研究興趣為刑事司法制度、法律職業及司法不平等現象。曾在《犯罪學》《法律與社會評論》《波士頓評論》等知名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曾獲2022年度美國犯罪學會露絲·肖勒·卡文杰出青年學者獎,斯坦福大學最高教學獎——沃爾特·J·戈雷斯卓越教學獎。 郭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博士後,研究興趣為刑事訴訟法學,譯有《無罪之罰——美國司法的不公正》《告密——美國司法黑洞》。

名人/編輯推薦

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陳柏峰教授作序推薦
同樣的犯罪,為何結局大不相同?
不同的階層,為何被差異對待?
弱勢群體應該如何抗爭司法不公?
令人信服的觀察采訪、扎實有力的調研數據
妙筆生花的行文風格、發人深省的原因剖析
真實側寫美國法庭審判的另一面

中文版序
看見美國司法光環背後的陰影
陳柏峰[陳柏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國家治理學院院長、教授,第九屆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
刑事訴訟學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刑事訴訟的歷史就是辯護權擴充的歷史”,而談及辯護權,影響最深的莫過於美國聯邦憲法第六修正案中列舉的辯護權:“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有權……取得律師幫助為其辯護。”美國是世界上刑事辯護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之一,其關於辯護權的憲法條款及眾多知名經典判例為刑事訴訟立法和研究都提供了不少靈感。毫無疑問,美國聯邦憲法為其刑事辯護制度戴上了一個耀眼的光環。有了這個光環的籠罩,美國的刑事辯護制度“看起來很美”。但本書的作者告訴人們,當你走近它,就會發現耀眼光環背後有著一大片不為人知的陰影:同樣的犯罪,結局大不相同;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種族,在司法實踐中常常被差異對待;而面對刑事司法的不平等,弱勢群體的抗爭,可能再生產不平等。
美國聯邦憲法雖然賦予每一位被告人平等的辯護權,但當這一權利從紙面走向實踐時,不同階層、不同種族的被告人真正享有的辯護權顯然是不平等的。雖然法律在增進平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是也放任或忽視了很多不平等的現象。法律將人、物和事件歸於一定的類別,並按照某種標準予以調整,但並不能自動解除某些群體在社會中所遭遇的歧視性、壓制性待遇。就辯護權而言,人們往往容易看到法律文本上的莊嚴宣告和判例中大法官們的旁征博引,卻難以看到司法實踐中被告人在法庭內外面臨的種種困境。雖然法律平等地賦予每個被告人以“光環”,但只有部分被告人能享受這一“光環”,很多被告人難以走出不平等的陰影。
看見司法的光環很容易,看見光環背後的陰影卻很難。這是因為,司法的光環就會以白紙黑字的方式出現在官方的文件和宣示裡,往往還附有詳細的數據來點綴成就。司法的陰影卻藏匿於未能見諸文字的實踐中,若非親身體悟或躬身實踐觀察,實在難以發現。本書的研究提供了看到司法陰影的可行路徑。
為了探尋被告人與律師在刑事辯護中的互動關係,馬修·克萊爾博士自2015年至2019年以田野調查的方式展開了五年的法律社會學研究。他花費了100余小時旁聽刑事審判,又以實習生身份擔任公設辯護律師助理參加了120小時刑事庭審,旁聽及經受訪者講述的案件總量達150起。他還對63位被告人、111名司法官員及法律工作者展開了訪談,所有的田野筆記去蕪存菁後匯聚成了這本書。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其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詳細記述在了附錄中,慷慨展示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大量實證數據。正是這樣扎實的田野調查,才讓作者發現美國辯護制度光環背後的陰影:憲法賦予每一位被告人享有辯護權,但不能保證每一位被告人都獲得公正審判。正義也有貴賤之分,美國司法對優勢階層的訴求趨之若鶩,對窮人與有色人種的工薪階層的正義則不屑一顧。優勢階層因順從而能享受到優待,弱勢群體則可能因質疑和抗爭而遭受懲罰。
就學術研究而言,觀察法治實踐、建構法治理論、提出改革建議是法學研究者的使命,中西學者概莫能外。不過,由於學科特性和學術訓練的原因,法學研究容易局限於法律文本和法律適用,即使觀察實踐也容易從法律疑難案例著手,從新聞素材中尋找靈感,從官方宣示材料收集數據材料,很難真正走出書齋,深入觀察體悟法治實踐。顯然,無論是法律疑難案件,還是官方宣示或新聞素材,都可能失真,描述的事實可能與真正的司法實踐相去甚遠。試圖通過它們來理解法治實踐,意圖窺一斑而知全豹,但實際效果可能是管中窺豹。因此,通過上述方式建構理論、提出建議,就難免脫離實際。故此,不少研究美國法治的學術成果,只看得見美國司法的光環,卻看不見陰影。
如何走近真實的司法實踐,本書提供了很好的示範。走近司法實踐,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制度和程序的規範研究之中,而應深入觀察法律的運行過程。法律運行過程是法律運行所要經過的程序或流程,從這些程序或流程切入,可以掌握法律運行的細節,這些細節勾連了各種相關因素和現象。通過觀察法律運行的過程,就可能從微觀、質性層面理解法治的運行樣態,理解各種相關的法律現象,探討各種因素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對法律運行過程的經驗研究,就是要從過程環節去觀察法律運行,關注法律現象背後的諸種因素,從整體視野去理解法律現象,剖析法律運行的規律,做到真正理解法治實踐。在此方面,本書是一項成功的刑事訴訟的法社會學研究,為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種方法可能性。
本書譯者是我校青年教師郭航,這是他從教以來翻譯的第三本譯著。我在今年夏天通讀了本書初稿,並就其中的個別詞匯翻譯與其探討。相信本書的出版能為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視角,也能為理解美國的刑事法律運行帶來新的啟示。
特此作序。
2023年12月於文治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7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