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犯錯的,可能是上帝?
藍霄經典作品20週年紀念珍藏版
島田莊司2009「亞洲本格聯盟」出版選書
臺灣第一本翻譯至日本的長篇推理小說
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專文推薦
「藍霄先生,當年,您也有份!」
推理小說家藍霄,收到一封詭異的讀者來信。
讀者表示,他只是在咖啡館和朋友喝著咖啡,卻在上個廁所回來之後,整個世界就天翻地覆──沒有人記得他,彷彿他不曾存在過。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寄信給藍霄,自白是七年前某宗姦殺案的凶手,並寫下這幾句話……
幾天後,警方找上了藍霄。因為他們發現一具身首異處的屍體,在死者遺物中也找到指名給藍霄的信。死者究竟是誰?為何會有這封信?
這一次,藍霄不再只是記錄事件的旁觀者。
藍霄經典作品20週年紀念珍藏版
島田莊司2009「亞洲本格聯盟」出版選書
臺灣第一本翻譯至日本的長篇推理小說
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專文推薦
「藍霄先生,當年,您也有份!」
推理小說家藍霄,收到一封詭異的讀者來信。
讀者表示,他只是在咖啡館和朋友喝著咖啡,卻在上個廁所回來之後,整個世界就天翻地覆──沒有人記得他,彷彿他不曾存在過。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寄信給藍霄,自白是七年前某宗姦殺案的凶手,並寫下這幾句話……
幾天後,警方找上了藍霄。因為他們發現一具身首異處的屍體,在死者遺物中也找到指名給藍霄的信。死者究竟是誰?為何會有這封信?
這一次,藍霄不再只是記錄事件的旁觀者。
作者簡介
藍霄
1967年生,婦產科醫師,國內知名的不孕症治療專家。高中時,受到松本清張《砂之器》的啟蒙,開始閱讀推理小說並走上創作之路,在《推理》雜誌上的投稿屢獲好評。醫學院時,以土屋隆夫《不安的初啼》為契機,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成為執業方向。由於工作關係一直想當覆面作家,但自認在網路時代有相當困難。因為喜歡推理小說,所以多年後又走上台前。
台灣推理俱樂部(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身)四位發起人之一,並曾創立全台灣最大的推理資訊網站「blue的推理文學醫學院」,是早期推理迷重要集散地,不僅本身擁有充沛的創作能量,也致力於提攜後進,是台灣近代推理相當重要的催生者,曾出版《錯置體》、《光與影》、《天人菊殺人事件》,2022年再度執筆創作,接連出版《東方慢車謀殺案》、《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
2024年重新出版經典作品《錯置體》20周年紀念版,本書亦曾於2009年以「島田莊司選 亞洲本格聯盟」系列在日本出版,是日本第一本翻譯出版的臺灣長篇推理小說。
1967年生,婦產科醫師,國內知名的不孕症治療專家。高中時,受到松本清張《砂之器》的啟蒙,開始閱讀推理小說並走上創作之路,在《推理》雜誌上的投稿屢獲好評。醫學院時,以土屋隆夫《不安的初啼》為契機,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成為執業方向。由於工作關係一直想當覆面作家,但自認在網路時代有相當困難。因為喜歡推理小說,所以多年後又走上台前。
台灣推理俱樂部(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身)四位發起人之一,並曾創立全台灣最大的推理資訊網站「blue的推理文學醫學院」,是早期推理迷重要集散地,不僅本身擁有充沛的創作能量,也致力於提攜後進,是台灣近代推理相當重要的催生者,曾出版《錯置體》、《光與影》、《天人菊殺人事件》,2022年再度執筆創作,接連出版《東方慢車謀殺案》、《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
2024年重新出版經典作品《錯置體》20周年紀念版,本書亦曾於2009年以「島田莊司選 亞洲本格聯盟」系列在日本出版,是日本第一本翻譯出版的臺灣長篇推理小說。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好評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陳國偉
日本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香港推理作家 譚劍
香港小說家 劉綺華
小說家 邱常婷
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理想很遠
文字工作者 小云
IG說書人 偏食書癡仔仔
醫師作家 陳豐偉
名家一致推崇
《錯置體》可以說是台灣推理小說史上的劃時代之作,無論是充滿魅力的重層詭譎謎團、多元形式的敘事實驗、高度科學性的推理解謎、以及最終出人意表的真相表述,打破了本格推理的種種界限,展現出《錯置體》的前衛性以及世界性,也為21世紀的台灣本土推理,開啟了全新的書寫路線與可能。
──陳國偉(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藍霄老師的作品讓人欲罷不能。作者以後設的手法,讓故事陷入重重迷霧,推理小說家同樣是疑犯,令人耳目一新。七年前一宗貌似姦殺的案件,延伸出七年後一宗又一宗的凶殺案,人的惡意、無法彌補的缺陷一一披露。一向以華麗謎團見稱的本格推理小說,竟同時探討人性的黑暗,實在難能可貴。
──劉綺華(香港小說家)
非常喜歡藍霄老師開頭引人入勝的寫法,中間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與幽默文筆,建構了細密嚴謹的謎團與手法。結尾的揭露則深具代表性,與現在的諸多社會議題緊密相合。我想,此刻正是回望二十年前的《錯置體》絕佳時機。
──邱常婷(小說家)
本格推理好像往往離不開凶手、死者、動機,並以偵探揭發真相指證壞人為大義;而「犯罪」和「犯錯」之間的隙間,則成了社會派主張的深層命題。《錯置體》舉出一個尖銳得跨越時代的設定:若犯案動機是生而為人的脆弱、加害者與生俱來就是受害者,犯錯的人,可能是上帝。
──理想很遠(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閱讀推理小說對我來說,除了享受懸疑離奇的故事與精心設計的謎團、關注作者想要傳達的議題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追求解謎那一瞬間,發覺自己徹底被騙的驚愕感了。這部作品在二十年前便已成功辦到,更不簡單的是,即使再次重讀,仍能感受到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絲毫不顯過時的魅力。
──小云(文字工作者)
充滿懸疑感的敘述營造出詭譎又魔幻的氛圍,尋找真相的過程能滿足本格推理迷的喜好,當你以為心中的猜測開始接近核心的時候,卻又被新的線索給混淆,最終的結果讓人驚訝,同時完美地闡述了書名《錯置體》的含義,多重的詮釋方式令人讚嘆。
──偏食書癡仔仔(IG說書人)
讀過藍霄推理小說的讀者就知道,當秦博士出現,做了一些訪談與調查後,這時,先把書閤上,回想一下秦博士說了什麼,謎底就悄悄接近了。
開局離奇的信件,對應最後悲傷的錯置體。死亡,是許多人心底黯淡的期待。
──陳豐偉(醫師作家)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陳國偉
日本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香港推理作家 譚劍
香港小說家 劉綺華
小說家 邱常婷
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理想很遠
文字工作者 小云
IG說書人 偏食書癡仔仔
醫師作家 陳豐偉
名家一致推崇
《錯置體》可以說是台灣推理小說史上的劃時代之作,無論是充滿魅力的重層詭譎謎團、多元形式的敘事實驗、高度科學性的推理解謎、以及最終出人意表的真相表述,打破了本格推理的種種界限,展現出《錯置體》的前衛性以及世界性,也為21世紀的台灣本土推理,開啟了全新的書寫路線與可能。
──陳國偉(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藍霄老師的作品讓人欲罷不能。作者以後設的手法,讓故事陷入重重迷霧,推理小說家同樣是疑犯,令人耳目一新。七年前一宗貌似姦殺的案件,延伸出七年後一宗又一宗的凶殺案,人的惡意、無法彌補的缺陷一一披露。一向以華麗謎團見稱的本格推理小說,竟同時探討人性的黑暗,實在難能可貴。
──劉綺華(香港小說家)
非常喜歡藍霄老師開頭引人入勝的寫法,中間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與幽默文筆,建構了細密嚴謹的謎團與手法。結尾的揭露則深具代表性,與現在的諸多社會議題緊密相合。我想,此刻正是回望二十年前的《錯置體》絕佳時機。
──邱常婷(小說家)
本格推理好像往往離不開凶手、死者、動機,並以偵探揭發真相指證壞人為大義;而「犯罪」和「犯錯」之間的隙間,則成了社會派主張的深層命題。《錯置體》舉出一個尖銳得跨越時代的設定:若犯案動機是生而為人的脆弱、加害者與生俱來就是受害者,犯錯的人,可能是上帝。
──理想很遠(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閱讀推理小說對我來說,除了享受懸疑離奇的故事與精心設計的謎團、關注作者想要傳達的議題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追求解謎那一瞬間,發覺自己徹底被騙的驚愕感了。這部作品在二十年前便已成功辦到,更不簡單的是,即使再次重讀,仍能感受到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絲毫不顯過時的魅力。
──小云(文字工作者)
充滿懸疑感的敘述營造出詭譎又魔幻的氛圍,尋找真相的過程能滿足本格推理迷的喜好,當你以為心中的猜測開始接近核心的時候,卻又被新的線索給混淆,最終的結果讓人驚訝,同時完美地闡述了書名《錯置體》的含義,多重的詮釋方式令人讚嘆。
──偏食書癡仔仔(IG說書人)
讀過藍霄推理小說的讀者就知道,當秦博士出現,做了一些訪談與調查後,這時,先把書閤上,回想一下秦博士說了什麼,謎底就悄悄接近了。
開局離奇的信件,對應最後悲傷的錯置體。死亡,是許多人心底黯淡的期待。
──陳豐偉(醫師作家)
序
作者序
熱情奔放的那一年
藍霄
二○○○年左右,我是醫學中心年輕的主治醫師,工作之餘,就是閱讀推理小說,或是與朋友談論推理小說的趣味。
網路打破了人際的藩籬,那時台灣正進入一個推理小說翻譯出版的蓬勃階段,這個蓬勃持續到現在,依然繽紛,這樣的繽紛,也看到各種形式內容的華文推理的小說紛呈。
《錯置體》有機會重新改版面世,不知不覺中,這本小說出版已經二十年了。
在SARS風暴來臨的二○○三那一年,對於台灣醫療公衛體系是莫大的衝擊夢魘,我也在風暴的中心,心靈的寄託還是閱讀推理小說。
二○○四年,是風暴歇息復甦的一年,我動念寫《錯置體》。那是自我創作動力熱情奔放的一年。
《錯置體》是一個很特殊的寫作經驗。
推理小說的創作,我想每個作者不太一樣,有人會構思章節才落筆,有人是大綱先行,骨肉後至……
我寫《錯置體》,就是一個發想的啟動,一路寫完,每寫完一章,就交給出版社的責編,是一種很特別的默契,是想像力的奔馳,思路的串連,形式的自然。
印象中落筆到完成,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寫得很順暢,回顧來看,應該是日本本格解謎推理小說閱讀帶來的影響,也影響了當時寫作推理小說的走向。後來,有機會變成日本講談社「島田莊司選 亞洲本格聯盟」系列(島田荘司選 アジア本格リーグ)的首作,這是在寫《錯置體》的當刻,沒有預期到的榮幸。
佳多山大地在《通往謀殺與愉悅之路:一網打盡古今東西經典推理名作,學校修不到的推理小說通識課》,有趣地把《錯置體》與通識課開場白威廉.艾利希的《幻影女子》的副標當作呼應之作。
我還記得在往返鳥松工作醫院到旗山支援偏鄉院所間的十號快速道路,邊聽著歌手王菲的歌聲,腦袋靈感湧現的篇章。
這種寫作熱情的驅動,我覺得在我年紀變長之後,似乎已經找不到那年那時那種奔放的感覺,現在寫東西,多了審慎,多了思考,有點人生老成味的矜持。
兩年前,我開始再度拾筆寫〈血濃於水〉(收錄於《東方慢車謀殺案》),如同這些年來的醞釀扭捏,不同的是〈血濃於水〉也是一週寫完,後來三篇新的短篇小說落筆到寫完,也都沒有花多少時間。
隱隱約約,前面那種熱情奔放的感覺,似乎在筆觸的牽引之下找了回來。
重新寫作推理小說的前一年,也正好面臨新冠肺炎肆虐的年代,某種巧合呼應當年的創作情境。
《錯置體》改版前夕,我重新看了這本小說,其實對於當年的內容描寫自我驚豔,當年的奔放,可能就已經是完整的作品了,即便如此,這次改版,還是有做潤飾與輕微的章節更動。
感謝,當年的大塊出版編輯林毓瑜小姐與現在的博識出版栞小姐。
當然,把我個人寫作推理小說熱情牽引出來的許鈺祥(冬陽)先生,感謝他之餘,希望我可以繼續寫出推理小說。
台灣的推理小說。
推薦序
故事的力量絕不會褪色
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二〇〇九年に日本の講談社から『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の一冊として刊行された本作が、こうして装いを新たに再び台湾で復刊されたことを、日本に紹介した訳者として嬉しく思う。本作『錯置體』は、長編作品として日本に紹介された、華文本格ミステリの嚆矢といえ、当時の紹介文には「台湾ミステリーの最前線をリードする、鬼才の異形の本格ミステリー」とあり、その扇情的な惹句の通り、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を大きく逸脱した野心的な作品である。
その作風は、怪奇と幻想と、そして推理が未分化のまま混沌としていた『宝石』『新青年』の探偵小説を彷彿とさせるとともに、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から大きく逸脱した試みは、いま読み返しても賛否両論を巻き起こすであろうと感じる。
物語は、語り手の藍霄が受け取った奇怪なメールによって幕をあげる。メールの差出人である王明億が訴えるその体験はまさに奇妙としかいいようがない。カフェで大学の同期たちと談笑しているさなか、彼がトイレから戻ってくると、周りの仲間全員が自分のことを忘れてしまっていたというのである。まるで席を立っていたほんの一瞬に、周りの世界はこともなく入れ替わってしまったとでもいうのか。まるで異次元に入り込んでしまったかのように――まさにホラーか、SFのような「幻想的な謎」は、読者の興味を惹きつけるに相応しい。
だが、ここで注目したいのは、そうした「幻想的な謎」そのものではなく、探偵である泰博士がこの謎を解き明かす端緒となる「気づき」であろう。彼は、この記述にある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に疑問を抱き、そこから犯人の残した足跡を辿って、真相ヘと近づいていく。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こそは、本格ミステリにおいて重要視されるべきものであるが、本作では、こうした本格ミステリの謎解きを成立させる構成要素そのものに疑義を呈しているのである。
こうした挑戦的な、そして実験的ともいえる本作の趣向は、作者の狙いなのか、どうか。本作の「第五章 秦博士的獨木橋」において、作者は、語り手である藍霄に、本格ミステリにおいて「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と語らせている。では、本作は、果たしてこの「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を満たした物語であろうか。おそらく読者の多くは、本作の「最後一行」で明らかにされるある決定的な真相については、複雑な感慨を抱かれるのではないか。ここには、読者をあっと驚かせる良質なカタルシスは存在しない。むしろこの感覚は戸惑いや疑念に近いのではないか。胸がざわつくような、後味の悪さ。果たしてここで語られているものは真相なのか、どうか。探偵の明快な謎解きによって、謎という混沌は平時の安寧へと収束するはずが、ここでも本作は、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からはまったく外れていることに読者は気がつくであろう。
また本作をフーダニットの謎解きの視点から見ても、この真相は「最後一行」と同様、読者はやや煮え切らない読後感を抱かれるのではないか。意外な犯人には違いない。だが本作におけるフーダニットは、決定的な一人の犯人を炙り出すものではない。ある属性を隠蔽する目的で犯人が仕掛けた誤導への異様なまでの執着は、逆に犯人の足跡となり、探偵が真相へと近づくきっかけをつくってしまっている。この点は、先に述べた、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に対する姿勢と共通する。すなわち、本格ミステリが遵守していた「お約束」を軽やかに裏切り、読者の心中に戸惑いや疑念を惹起させる仕掛けこそが、本作の狙いであり、それがまた本作の日本版では「異形」という言葉によって紹介されたった所以であろう。
さて、『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の一冊として、中国、韓国、インドなどの作品とともに日本で翻訳刊行された本作であるが、ここからは、この企画が生まれた経緯について語ってみたい。筆者がこの企画を提案した当時、自分の念頭にあったのは、一九八三年から一年をかけて刊行された集英社の『ラテンアメリカの文学』シリーズと、八〇年代から九〇年代前半に水声社から刊行された『アンデスの風』だった。海外の作品といえば欧米の作家のものしか読んだことのなかった筆者が、コルタサル(Julio Cortázar)、アドルフォ・ビオイ=カサーレス(Adolfo Bioy Casares)、サルバドール・エリソンド(Salvador Elizondo)といった、見知らぬ地の作家の、鮮烈にして異色なる物語を知るきっかけを与えてくれたのがこうした叢書であった。
八〇年代から九〇年代にかけて、日本の出版社にはまだ勢いがあり、未知の文学作品を広く紹介し得る余裕があった。『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が企画された当時においても、八〇年代から続く挑戦的な気概はまだ出版界に残されていたということであろう。もちろん、冷言や林斯諺といった作家による野心的な作品が台湾で相次いで刊行され、いよいよ台湾ミステリが世界へ飛翔し得る実力を発揮し始めた時期と重なっていたことも幸いし、『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はスタートした。果たしてこれが成功であったかどうか、――その点については未来の判断に委ねることにしよう。
ともあれ、いまや陳浩基の名前は、日本のミステリ読者の多くが知るところであり、彼の活躍の場である香港でいえば、冒業という恐るべき才能も生まれている。ミステリよりさらに幅広いジャンルにおいて活躍する薛西斯など、まだまだ日本に多く紹介される「べき」作家の作品は数あれど、日本の読者がそうした傑作群を読めるようになるかどうか――それは、物語の魅力や作家の実力とは関係なく、偏に日本の経済状況にかかっているといえる。日本における出版市場は縮小を続けており、データを見るにつけ、文化の興隆は経済に依存するという厳然たる事実に愕然とする(台湾はまた事情が違うであろうか)。
とはいえ、物語の力が色褪せることは決してない。
本作のように、過去作がこうして再び多くの読者の目にとまり、またそこから新たな物語が生み出されるであろうことを、筆者は願ってやまない。
***
本書曾於二〇〇九年入選日本講談社的「亞洲本格聯盟」系列,並發行日文版,今年臺灣即將推出新版,筆者很榮幸能有機會擔任舊版的譯者,將這本書介紹給日本的讀者們。《錯置體》這部作品是第一本進入日本市場的長篇華文本格派推理小說,當時的文案介紹它是「臺灣推理的領航者,鬼才作家獨樹一格的本格派推理小說」,而也正如這句引人注目的文案所云,這部野心之作大大跳脫本格派推理的既定模式。
作品有種詭譎神祕、超脫現實又結合推理的複雜風格,類似《寶石》、《新青年》的偵探小說,其大膽跳脫本格派推理既定模式的嘗試,如今再次讀來,仍然覺得評價恐怕很兩極吧。
小說是從故事敘述者藍霄收到一封奇怪的電子郵件揭開序幕。寄件人王明億在信中提到的遭遇只能以離奇來形容──他稱自己原本和大學同學們在咖啡店聊天,豈料他去了一趟洗手間回來,在場所有人竟忘了他是誰,彷彿他只離開座位一秒,整個世界就被人調了包,自己誤闖進異次元空間一樣──這種恐怖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的「非現實之謎」,正好適合挑起讀者的好奇心。
然而這裡應該注意的不是這類「非現實之謎」,而是偵探秦博士解謎的線索,亦即他的「發現」。他懷疑這段敘述內容是否嚴謹、縝密、正確,進而循著犯人留下的足跡逐步接近真相。「嚴謹、縝密、正確」正是本格派推理必須重視的部分,然在本作中,這類使本格派推理的解謎得以成立的構成要素,反而啟人疑竇。
本作這種挑釁的,也可說是實驗性質的意圖,是作者的用意嗎?在書中「第五章 秦博士的獨木橋」提到本格派推理時,作者安排敘述者藍霄說:「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那麼本書的故事究竟是否滿足「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呢?恐怕多數讀者對於在本書「最後一行」揭露的決定性真相,都懷抱著複雜的感慨吧?讀者在這裡感受不到驚喜也沒有得到心靈淨化,讀完反而有種更類似困惑與猜疑的鬱悶感。這裡說的是真相嗎?偵探節奏明快地解謎,照理說應該解決了混沌的謎團,恢復如常的平靜,但讀者應該會發現,本作在這部分仍然完全偏離本格派推理的既定模式。
此外,從破解「誰是凶手?」之謎的角度來看本作也會發現,真相就跟「最後一行」一樣,讀者的感想也有些模稜兩可。犯人的身分確實令人意外,但本作的「誰是凶手?」並沒有抽絲剝繭出最關鍵的那位犯人。犯人異常執著於自己為了隱藏某屬性而精心安排的誤導中,反而導致犯人留下足跡,也創造出偵探靠近真相的契機,這種設定符合前面提過的「嚴謹、縝密、正確」,換言之它輕巧地背離了本格派推理遵守的「套路」,在讀者心中埋下困惑與猜疑,這才是本作的目的,也是本作的日文版文案用「獨樹一格」來形容的原因。
回歸正題,筆者接下來想談談本作當初與中國、韓國、印度等地的作品一同翻譯成日文版,入選「亞洲本格聯盟」系列的來龍去脈。當時提出這個企劃時,我想到的是集英社從一九八三年起耗時一年出版的「拉丁美洲文學」系列,以及水聲社在八〇年代到九〇年代前半發行的《安第斯之風》。提到海外作品只讀過歐美作家作品的筆者我,就是透過這類叢書,才有機會接觸到胡利奧‧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阿根廷作家,代表作《跳房子》)、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Adolfo Bioy Casares,阿根廷作家,代表作《莫雷爾的發明》)、薩爾瓦多‧埃利松多(Salvador Elizondo,墨西哥作家,代表作《法拉伯夫》)這些陌生國度的作家強烈又獨特的作品。
日本的出版社在八〇年代到九〇年代中期仍然衝勁十足,有餘力廣泛介紹未知的文學作品給日本國內的讀者,在規劃「亞洲本格聯盟」企劃當時,出版界也仍殘留著從八〇年代承接而來的挑戰氣魄,當然更值得慶幸的是,這段時期臺灣正好也陸續出版冷言、林斯諺等作家野心勃勃的作品,臺灣的推理小說開始發揮飛向世界的實力,「亞洲本格聯盟」也於焉展開。結果究竟是成是敗,這點就交由未來去評斷。
總之,現在日本的推理小說讀者多半都聽過陳浩基的名字,而在他活躍的香港也出現了才華過人的冒業。另外還有薛西斯等跨足推理小說以外更大領域的作家。雖然還有許多作家的作品「應該」要介紹給日本讀者,但日本讀者能否接受這類傑出作品,事實上與故事本身的魅力或作家實力無關,而是與日本的經濟狀況有關。日本的出版市場持續萎縮,看看統計數字就會驚訝發現,文化的興盛實則仰賴經濟發展(臺灣或許又是不一樣的情況吧)。
話雖如此,但是故事的力量絕不會褪色。
筆者期待舊作品都能夠像本作這樣,有機會再度出現在諸位讀者面前,從而催生出嶄新的故事。
熱情奔放的那一年
藍霄
二○○○年左右,我是醫學中心年輕的主治醫師,工作之餘,就是閱讀推理小說,或是與朋友談論推理小說的趣味。
網路打破了人際的藩籬,那時台灣正進入一個推理小說翻譯出版的蓬勃階段,這個蓬勃持續到現在,依然繽紛,這樣的繽紛,也看到各種形式內容的華文推理的小說紛呈。
《錯置體》有機會重新改版面世,不知不覺中,這本小說出版已經二十年了。
在SARS風暴來臨的二○○三那一年,對於台灣醫療公衛體系是莫大的衝擊夢魘,我也在風暴的中心,心靈的寄託還是閱讀推理小說。
二○○四年,是風暴歇息復甦的一年,我動念寫《錯置體》。那是自我創作動力熱情奔放的一年。
《錯置體》是一個很特殊的寫作經驗。
推理小說的創作,我想每個作者不太一樣,有人會構思章節才落筆,有人是大綱先行,骨肉後至……
我寫《錯置體》,就是一個發想的啟動,一路寫完,每寫完一章,就交給出版社的責編,是一種很特別的默契,是想像力的奔馳,思路的串連,形式的自然。
印象中落筆到完成,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寫得很順暢,回顧來看,應該是日本本格解謎推理小說閱讀帶來的影響,也影響了當時寫作推理小說的走向。後來,有機會變成日本講談社「島田莊司選 亞洲本格聯盟」系列(島田荘司選 アジア本格リーグ)的首作,這是在寫《錯置體》的當刻,沒有預期到的榮幸。
佳多山大地在《通往謀殺與愉悅之路:一網打盡古今東西經典推理名作,學校修不到的推理小說通識課》,有趣地把《錯置體》與通識課開場白威廉.艾利希的《幻影女子》的副標當作呼應之作。
我還記得在往返鳥松工作醫院到旗山支援偏鄉院所間的十號快速道路,邊聽著歌手王菲的歌聲,腦袋靈感湧現的篇章。
這種寫作熱情的驅動,我覺得在我年紀變長之後,似乎已經找不到那年那時那種奔放的感覺,現在寫東西,多了審慎,多了思考,有點人生老成味的矜持。
兩年前,我開始再度拾筆寫〈血濃於水〉(收錄於《東方慢車謀殺案》),如同這些年來的醞釀扭捏,不同的是〈血濃於水〉也是一週寫完,後來三篇新的短篇小說落筆到寫完,也都沒有花多少時間。
隱隱約約,前面那種熱情奔放的感覺,似乎在筆觸的牽引之下找了回來。
重新寫作推理小說的前一年,也正好面臨新冠肺炎肆虐的年代,某種巧合呼應當年的創作情境。
《錯置體》改版前夕,我重新看了這本小說,其實對於當年的內容描寫自我驚豔,當年的奔放,可能就已經是完整的作品了,即便如此,這次改版,還是有做潤飾與輕微的章節更動。
感謝,當年的大塊出版編輯林毓瑜小姐與現在的博識出版栞小姐。
當然,把我個人寫作推理小說熱情牽引出來的許鈺祥(冬陽)先生,感謝他之餘,希望我可以繼續寫出推理小說。
台灣的推理小說。
推薦序
故事的力量絕不會褪色
推理評論家 玉田誠
二〇〇九年に日本の講談社から『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の一冊として刊行された本作が、こうして装いを新たに再び台湾で復刊されたことを、日本に紹介した訳者として嬉しく思う。本作『錯置體』は、長編作品として日本に紹介された、華文本格ミステリの嚆矢といえ、当時の紹介文には「台湾ミステリーの最前線をリードする、鬼才の異形の本格ミステリー」とあり、その扇情的な惹句の通り、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を大きく逸脱した野心的な作品である。
その作風は、怪奇と幻想と、そして推理が未分化のまま混沌としていた『宝石』『新青年』の探偵小説を彷彿とさせるとともに、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から大きく逸脱した試みは、いま読み返しても賛否両論を巻き起こすであろうと感じる。
物語は、語り手の藍霄が受け取った奇怪なメールによって幕をあげる。メールの差出人である王明億が訴えるその体験はまさに奇妙としかいいようがない。カフェで大学の同期たちと談笑しているさなか、彼がトイレから戻ってくると、周りの仲間全員が自分のことを忘れてしまっていたというのである。まるで席を立っていたほんの一瞬に、周りの世界はこともなく入れ替わってしまったとでもいうのか。まるで異次元に入り込んでしまったかのように――まさにホラーか、SFのような「幻想的な謎」は、読者の興味を惹きつけるに相応しい。
だが、ここで注目したいのは、そうした「幻想的な謎」そのものではなく、探偵である泰博士がこの謎を解き明かす端緒となる「気づき」であろう。彼は、この記述にある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に疑問を抱き、そこから犯人の残した足跡を辿って、真相ヘと近づいていく。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こそは、本格ミステリにおいて重要視されるべきものであるが、本作では、こうした本格ミステリの謎解きを成立させる構成要素そのものに疑義を呈しているのである。
こうした挑戦的な、そして実験的ともいえる本作の趣向は、作者の狙いなのか、どうか。本作の「第五章 秦博士的獨木橋」において、作者は、語り手である藍霄に、本格ミステリにおいて「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と語らせている。では、本作は、果たしてこの「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を満たした物語であろうか。おそらく読者の多くは、本作の「最後一行」で明らかにされるある決定的な真相については、複雑な感慨を抱かれるのではないか。ここには、読者をあっと驚かせる良質なカタルシスは存在しない。むしろこの感覚は戸惑いや疑念に近いのではないか。胸がざわつくような、後味の悪さ。果たしてここで語られているものは真相なのか、どうか。探偵の明快な謎解きによって、謎という混沌は平時の安寧へと収束するはずが、ここでも本作は、本格ミステリの定石からはまったく外れていることに読者は気がつくであろう。
また本作をフーダニットの謎解きの視点から見ても、この真相は「最後一行」と同様、読者はやや煮え切らない読後感を抱かれるのではないか。意外な犯人には違いない。だが本作におけるフーダニットは、決定的な一人の犯人を炙り出すものではない。ある属性を隠蔽する目的で犯人が仕掛けた誤導への異様なまでの執着は、逆に犯人の足跡となり、探偵が真相へと近づくきっかけをつくってしまっている。この点は、先に述べた、厳密さ、緻密さ、正確さに対する姿勢と共通する。すなわち、本格ミステリが遵守していた「お約束」を軽やかに裏切り、読者の心中に戸惑いや疑念を惹起させる仕掛けこそが、本作の狙いであり、それがまた本作の日本版では「異形」という言葉によって紹介されたった所以であろう。
さて、『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の一冊として、中国、韓国、インドなどの作品とともに日本で翻訳刊行された本作であるが、ここからは、この企画が生まれた経緯について語ってみたい。筆者がこの企画を提案した当時、自分の念頭にあったのは、一九八三年から一年をかけて刊行された集英社の『ラテンアメリカの文学』シリーズと、八〇年代から九〇年代前半に水声社から刊行された『アンデスの風』だった。海外の作品といえば欧米の作家のものしか読んだことのなかった筆者が、コルタサル(Julio Cortázar)、アドルフォ・ビオイ=カサーレス(Adolfo Bioy Casares)、サルバドール・エリソンド(Salvador Elizondo)といった、見知らぬ地の作家の、鮮烈にして異色なる物語を知るきっかけを与えてくれたのがこうした叢書であった。
八〇年代から九〇年代にかけて、日本の出版社にはまだ勢いがあり、未知の文学作品を広く紹介し得る余裕があった。『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が企画された当時においても、八〇年代から続く挑戦的な気概はまだ出版界に残されていたということであろう。もちろん、冷言や林斯諺といった作家による野心的な作品が台湾で相次いで刊行され、いよいよ台湾ミステリが世界へ飛翔し得る実力を発揮し始めた時期と重なっていたことも幸いし、『アジア本格リーグ』はスタートした。果たしてこれが成功であったかどうか、――その点については未来の判断に委ねることにしよう。
ともあれ、いまや陳浩基の名前は、日本のミステリ読者の多くが知るところであり、彼の活躍の場である香港でいえば、冒業という恐るべき才能も生まれている。ミステリよりさらに幅広いジャンルにおいて活躍する薛西斯など、まだまだ日本に多く紹介される「べき」作家の作品は数あれど、日本の読者がそうした傑作群を読めるようになるかどうか――それは、物語の魅力や作家の実力とは関係なく、偏に日本の経済状況にかかっているといえる。日本における出版市場は縮小を続けており、データを見るにつけ、文化の興隆は経済に依存するという厳然たる事実に愕然とする(台湾はまた事情が違うであろうか)。
とはいえ、物語の力が色褪せることは決してない。
本作のように、過去作がこうして再び多くの読者の目にとまり、またそこから新たな物語が生み出されるであろうことを、筆者は願ってやまない。
***
本書曾於二〇〇九年入選日本講談社的「亞洲本格聯盟」系列,並發行日文版,今年臺灣即將推出新版,筆者很榮幸能有機會擔任舊版的譯者,將這本書介紹給日本的讀者們。《錯置體》這部作品是第一本進入日本市場的長篇華文本格派推理小說,當時的文案介紹它是「臺灣推理的領航者,鬼才作家獨樹一格的本格派推理小說」,而也正如這句引人注目的文案所云,這部野心之作大大跳脫本格派推理的既定模式。
作品有種詭譎神祕、超脫現實又結合推理的複雜風格,類似《寶石》、《新青年》的偵探小說,其大膽跳脫本格派推理既定模式的嘗試,如今再次讀來,仍然覺得評價恐怕很兩極吧。
小說是從故事敘述者藍霄收到一封奇怪的電子郵件揭開序幕。寄件人王明億在信中提到的遭遇只能以離奇來形容──他稱自己原本和大學同學們在咖啡店聊天,豈料他去了一趟洗手間回來,在場所有人竟忘了他是誰,彷彿他只離開座位一秒,整個世界就被人調了包,自己誤闖進異次元空間一樣──這種恐怖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的「非現實之謎」,正好適合挑起讀者的好奇心。
然而這裡應該注意的不是這類「非現實之謎」,而是偵探秦博士解謎的線索,亦即他的「發現」。他懷疑這段敘述內容是否嚴謹、縝密、正確,進而循著犯人留下的足跡逐步接近真相。「嚴謹、縝密、正確」正是本格派推理必須重視的部分,然在本作中,這類使本格派推理的解謎得以成立的構成要素,反而啟人疑竇。
本作這種挑釁的,也可說是實驗性質的意圖,是作者的用意嗎?在書中「第五章 秦博士的獨木橋」提到本格派推理時,作者安排敘述者藍霄說:「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那麼本書的故事究竟是否滿足「最理想的解謎是在全書的最後一行,這樣才能得到最強的意外性」呢?恐怕多數讀者對於在本書「最後一行」揭露的決定性真相,都懷抱著複雜的感慨吧?讀者在這裡感受不到驚喜也沒有得到心靈淨化,讀完反而有種更類似困惑與猜疑的鬱悶感。這裡說的是真相嗎?偵探節奏明快地解謎,照理說應該解決了混沌的謎團,恢復如常的平靜,但讀者應該會發現,本作在這部分仍然完全偏離本格派推理的既定模式。
此外,從破解「誰是凶手?」之謎的角度來看本作也會發現,真相就跟「最後一行」一樣,讀者的感想也有些模稜兩可。犯人的身分確實令人意外,但本作的「誰是凶手?」並沒有抽絲剝繭出最關鍵的那位犯人。犯人異常執著於自己為了隱藏某屬性而精心安排的誤導中,反而導致犯人留下足跡,也創造出偵探靠近真相的契機,這種設定符合前面提過的「嚴謹、縝密、正確」,換言之它輕巧地背離了本格派推理遵守的「套路」,在讀者心中埋下困惑與猜疑,這才是本作的目的,也是本作的日文版文案用「獨樹一格」來形容的原因。
回歸正題,筆者接下來想談談本作當初與中國、韓國、印度等地的作品一同翻譯成日文版,入選「亞洲本格聯盟」系列的來龍去脈。當時提出這個企劃時,我想到的是集英社從一九八三年起耗時一年出版的「拉丁美洲文學」系列,以及水聲社在八〇年代到九〇年代前半發行的《安第斯之風》。提到海外作品只讀過歐美作家作品的筆者我,就是透過這類叢書,才有機會接觸到胡利奧‧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阿根廷作家,代表作《跳房子》)、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Adolfo Bioy Casares,阿根廷作家,代表作《莫雷爾的發明》)、薩爾瓦多‧埃利松多(Salvador Elizondo,墨西哥作家,代表作《法拉伯夫》)這些陌生國度的作家強烈又獨特的作品。
日本的出版社在八〇年代到九〇年代中期仍然衝勁十足,有餘力廣泛介紹未知的文學作品給日本國內的讀者,在規劃「亞洲本格聯盟」企劃當時,出版界也仍殘留著從八〇年代承接而來的挑戰氣魄,當然更值得慶幸的是,這段時期臺灣正好也陸續出版冷言、林斯諺等作家野心勃勃的作品,臺灣的推理小說開始發揮飛向世界的實力,「亞洲本格聯盟」也於焉展開。結果究竟是成是敗,這點就交由未來去評斷。
總之,現在日本的推理小說讀者多半都聽過陳浩基的名字,而在他活躍的香港也出現了才華過人的冒業。另外還有薛西斯等跨足推理小說以外更大領域的作家。雖然還有許多作家的作品「應該」要介紹給日本讀者,但日本讀者能否接受這類傑出作品,事實上與故事本身的魅力或作家實力無關,而是與日本的經濟狀況有關。日本的出版市場持續萎縮,看看統計數字就會驚訝發現,文化的興盛實則仰賴經濟發展(臺灣或許又是不一樣的情況吧)。
話雖如此,但是故事的力量絕不會褪色。
筆者期待舊作品都能夠像本作這樣,有機會再度出現在諸位讀者面前,從而催生出嶄新的故事。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孟婆湯
藍霄先生您好:
相當冒昧地寫了這封信給您,首先向您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希望您能原諒我的唐突之舉。
其實我並沒有把握您能否看見這封信的內容,因為我曾在您的網站上看到您對於垃圾電子郵件與詐財電話的反感留言,我擔心您會把這封信當作垃圾郵件刪除處理掉,所以請原諒我索取讀取回條的自作主張。
為何要索取讀取回條,請容我後續再作說明。
當然,請您相信我,我以下所陳述的句句是實言,絕不是欺詐的詭計,更何況我相當明白,要拐騙欺瞞以寫作推理小說為副業的精神科醫師您,無異是自取其辱。
我寫這封信的目的其實很單純,說來或許您不相信,我只是在尋求一個可以聆聽我說話的對象。我知道醫師,特別是精神科醫師,原本就是最能扮演好聆聽角色的職業。
對每位病人而言,自己的主治醫師聆聽自己陳述的苦痛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病人自私的占有慾。
不管對不對,我同意這種看法,或許也可算是我個人的偏見吧。
不過,我並不希望您以醫師的身分來看這封信,我私心地在此盼望,您能以推理作家的身分來看我這封信。
為何會有如此偏執無理的要求?
因為,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病了?
說來您或許不相信,我是邊掉淚邊在鍵盤上打字,寄給您是電子郵件,如果是手寫信,您就可以從濡濕的信紙來體會我現在的悲傷無助。
因為這件事實在太詭異,太令人難以相信,直到寫信的此刻,我還懷疑我到底是不是尚處於夢境當中。如果能收到先生您的回條,我想我就可以稍微心安些,可以讓我暫時擺脫夢魘般虛浮的情緒。
您如果能耐住性子讀到這裡,如果我在您身邊,我一定會破涕為笑的,理由很簡單,我有把握先生對於之後我說明的事件,絕對有興趣會讀到文章的最後。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好像叫做王明億,年紀好像是三十歲出頭,好像曾經是K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的總醫師,好像住在三民區的建工路,好像還沒結婚,好像……
先生現在一定覺得很奇怪,我怎麼用了那麼多「好像」,沒錯,就是「好像」! 我突然間就像生活在充斥「好像」的世界中。
我並不是語無倫次,我剛剛又拉開褲襠確定了一下,沒錯,我是男的,很悲哀地,這是目前為止,我比較確定的一件事。
唯一的一件事。
我實在不知道,整件事情、整個世界到底是哪裡弄錯了?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是這樣的局面?
……
藍霄先生,不好意思,其實我剛剛又去痛哭了一會兒,我是讓自己情緒稍微平復後,再過來繼續寫這封信。
其實,您知道嗎?我曾看過您的門診,也就是說,我曾以一位病患的角色與先生有過接觸,您對病患親切的態度,後輩我相當佩服。不過,我想您可能也記不起我來,畢竟一個醫師每天要看診的病人那麼多。當時您給我的疾病診斷是:精神分裂症。
我並不怪您,儘管藍霄先生您很親切,但是短短幾分鐘的晤談,實在難以做出精準的診斷。我本身也有醫學背景,我也知道先生從晤談的資料來下這種診斷,其實已經可以算是相當正確了。
我並不是要在這裡質疑您的診斷,不過,就像我先前所提的,我希望您能將醫師的身分抽離出來,而以推理作家的心態來判斷我所說的話、來審視整個事件。
電子郵件的好處,就是可以詳細說明整個事件的始末,這絕對是門診短短時間晤談問診所不及之處。
事情發生以後,我想了很久,我知道整個事件,應該是出在一個環節的錯誤,我雖然……好像曾是風濕免疫科的醫師,不過,這段時間以來,我閱讀複習了不少精神科的書籍,我知道問題應該是出在記憶的部分。
我知道您對於解離症應該很熟悉,但是請原諒我在此班門弄斧,我還是想就這點與先生稍微討論一下──請您暫時不要追究我為何會突然冒出這個疾病名稱──我記得解離症簡單說來,好像是病人的意識、記憶、身分、或對環境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因而對生活造成困擾……
請您不要笑我,我對於精神科的知識,其實還是停留在醫學院的階段,我如果講錯了,還請您包涵。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解離症分為四大類,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解離性人格疾患與自我感消失症。
老實說,看到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分類與定義,我相當震驚。先生,您或許不知道我為何震驚? 因為您並不是我,只有最了解自己身體心理狀況的我,才會知道我根本不是什麼精神分裂症,整個問題是出在失憶症與迷遊症才對!
道理很簡單。
據我了解,最常見的解離症就是解離性失憶症。換句話說,解離症中,失憶是最常見的症狀。據說失憶症最常見的是對個人身分喪失記憶,但對一般資訊的記憶則是完整的,而且失憶往往發作得很突然,患者會無法回憶之前的生活或人格,「過去的記憶」會莫名其妙失去,特別是針對創傷性的生活事件。
至於解離性迷遊症,我看了精神科教科書上的說明,書上說患者常會離開原來的家庭或工作,旅行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建立另一個家庭或工作。當他們被尋獲後,他們已經有一個新的「自己」,但無法記起個人過去的姓名、家人、工作……
我搬弄了一些解離症的粗淺認識,先生您看到我的說明──不管您是否已經想起我那天與您在精神科門診問診說的話──不知您有何感想?您已經對於我接下來要講的東西,心裡有個底了嗎?
嘿,不管是失憶還是迷遊,這種老掉牙的情節,推理小說裡不是經常會出現嗎?身為推理作家的您,應該會感興趣吧。
但是,說是失憶症也好,迷遊症也罷,藍霄先生啊,您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嗎?我的字裡行間中,您還感受不到嗎?
我前面對於我個人的自我介紹,用了相當多的「好像」,但是您發現了嗎?我每個「好像」後面所接的個人資料可都是相當的明晰。
也就是說,我根本不符合「解離性失憶症」的定義。
因為我腦子裡面的記憶都很明確。
問題是出在全世界的其他人才都是「解離性失憶症」的患者,講白話一點:「我沒病,是世界上的其他人病了,除了我之外,其他的人都失憶了!」
我想您應該聽過孟婆湯的傳說吧。我還特地去查了一下《玉曆寶鈔》裡關於孟婆神的描述。
據說諸魂投胎轉世前,要忘記前世的記憶,會被派飲孟婆湯。
今天我所面臨的情況其實差不了多少,差別只在於,是不是不用投胎轉世,現實生活中只要喝下孟婆湯,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忘得一乾二淨?
我想不妨換個說法,孟婆湯其實就是「解離性失憶症」的致病方劑,不是嗎?
唉……我當然了解,現實裡根本不會有孟婆湯這種無稽的東西。
但是,現實又是什麼呢?對我而言,突然混亂的世界,就是現實嗎?
那麼,有誰可以告訴我喝杯「咖啡」……就僅僅喝杯「咖啡」,為何大家全忘了?
全忘了我!
§
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一個打死我,我也忘不了的日子。
天氣無雲、無風,氣溫既不冷也不熱,是個再尋常不過的一天,氣象報告也報導這是典型的南台灣冬天的好天氣。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週末,「喜福會」的六個人進行例行的同學聚會。
「喜福會」是我們K大醫學系八十四年班的小團體,成員是由畢業後繼續留在K醫院服務的同學所組成。這是從實習醫師階段就有的組織,發起人就是現職心臟內科的總醫師周國棟。
周國棟醫師與他的老婆,那位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喜歡作各式帽子裝扮的李妙意醫師,是「喜福會」的核心人物。周醫師以前在班上就是以熱心著稱的好好先生,而他與小兒科的李妙意醫師結婚後,兩人更是典型夫唱婦隨的例子。他們兩人算是十二月七日當天對我還算客氣的人,我到現在還是很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始終對我抱持相當的善意。
相反的,神經外科呂名成與骨科的傅東祺,根本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無法慢條斯理講道理的粗魯分子。對於事情的處理態度往往反映個人的修養與人格,他們從醫學院時代起就是這麼莽撞。
我好像在說同學的壞話……其實在寫信給您的這時,我已經不怪他們了,因為這種詭異的情況,怪他們實在有失厚道。
沒錯,藍霄先生您想的沒錯,那天下午在星咖啡,是發生了相當不愉快的衝突。
事情發生得相當莫名其妙。
我還是先講一下當天有哪六位。當天除了周國棟、李妙意、呂名成、傅東祺、呂名成的女朋友許純娟護理師以外,還有好像是叫做王明億的我。
流水帳般的點名,雖然很老套,但是我拜讀過藍霄先生的推理小說,我發現您相當強調這點,我也曾在您的網站看過您的留言:「推理小說登場人物描述不清楚,遑論其他」這種斬釘截鐵的論點。
先生,您知道嗎?我真想大喊……
大喊什麼?
「現實世界對於我,王明億存在的事實都搞不清楚,遑論其他。」
所以我想以相當謹慎的態度來描述當天的經過,就算失之瑣碎也請您不要介意,我只是想把當天的情況寫清楚,好請您來判斷,我的同學們當天是多麼荒謬可笑,全世界是多麼怪誕。
「喜福會」並不是只有我們六人,只是這天剛好有空可以前來聚會的,就是這些人。
聚會其實並沒有特別的目的,至於會到星咖啡也只是過去的習慣,總之,就是同學們聚聚,言不及義地聊一些醫院八卦和趣談而已。
勉強稱得上是這天聚會主題的,應該就是關於周國棟夫婦即將到來的結婚三周年慶祝party的籌備事宜。
我是與周國棟夫婦搭乘傅東祺的車子,在下午兩點左右,到達H百貨公司的停車場,我們每次到星咖啡聚會,都習慣把車子停在這裡,再步行到咖啡館。
呂名成因為前一晚開刀處理硬腦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到相當晚,所以他是在兩點四十分,才與女朋友許純娟聯袂出現。
我點了杯焦糖瑪其朵,周國棟是喝黑咖啡,李醫師因為懷孕的關係,所以點了泰舒茶,傅東祺點的是拿鐵咖啡,稍後過來的呂名成點的也是拿鐵咖啡,許純娟跟我點的一樣,也是焦糖瑪其朵。
周國棟夫婦還各點了一客濃情巧克力蛋糕,傅東祺沒有點甜點,喜歡甜食的我則點了新鮮草莓與巧克力蛋糕各一客,呂名成可能是中午沒吃飯的關係,除了幫許純娟點了新鮮草莓蛋糕之外,自己還點了美式濃湯酥堡與沙拉。
再一次請藍霄先生原諒我的瑣碎,我一一寫出大家的餐點,目的無他,就是要證明我的記憶無誤。
當天我們到底講了哪些話?一一去回溯哪個人講了哪些話,說實話是有點困難,不過,聊的內容是哪一方面,還是可以回想出大概。除了前面所講的結婚三周年party之外,不外是醫學、醫院、電影等等,如果藍霄先生有興趣有耐性,我當然可以再度如流水帳般寫下去,但是這種伊于胡底的記錄方式,我是相當擔心先生會失去聆聽的耐性,所以我就省略了。
事情是發生在大夥兒討論近期恐怖片話題之後。嗯,現在仔細回想起來,大夥兒的言行舉止並沒有特別異常之處,星咖啡也沒有什麼突然的改變,我的心跳、血壓和意識都相當清楚,心理狀況更不用說了。老實說,我這個星期心情相當愉快,因為我投稿到A級國際醫學期刊的論文被接受了,與女友的感情也十分穩定,整個生活步調悠閒得不得了,所以怪奇事件發生的當下,我真的覺得一切如常。
嘿,「一切如常」這四個字,如今寫來多令我覺得諷刺啊。
真的,那時對我而言,除了膀胱尿急的反應外,「一切如常」。
我離開同伴到同一樓層的洗手間小解,結果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發生了?寫起來真怪異,因為我真的不知道用「發生了」來形容當初的狀況是不是恰當?
小便,不就是拉開拉鍊,一瀉千里,抖抖身子,摁一下沖水開關,拉上拉鍊,回身到洗手檯洗洗手,烘烘手,順便整理一下服裝儀容,只要是男孩子,大家不都是這般再平常不過的程序嗎?
三、四分鐘的過程,沒有碰上其他耽擱的事情,沒有發生奇怪的聲音,沒有天旋地轉,沒有突如其來的亮光。
接下來,我不知道,除了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再度加入「喜福會」同學、同事們的話題之外,還有哪種行為,會比這樣還平常?
我端起咖啡,啜了一口,味道有點苦……
咖啡繞過舌根滑了下去,我動手拿起蛋糕,但是我並沒有咬下去。因為,我發覺其他人瞪大眼睛注視著我。
同樣的杯子,同樣的聚會,同樣的位子……
「嗯?」我發出疑問的聲音。
藍霄先生啊,您絕對想不到,我同伴們的回應。
「喂,你幹麼?」
「你是誰?」
「你怎麼這樣?你喝人家咖啡幹麼?」
「喂喂喂,你是誰?你怎麼這麼隨便!搞什麼啦?」
我看了杯子一眼,看了同學一眼,我愣住了。
「……」老實說,我一時抓不到頭緒,「怎麼了?」
「你是誰?」
「你為什麼坐在這裡?」
「先生,你幹麼啦,我們又不認識你,你怎麼那麼自動?」
我手中的杯子,這時放也不是,繼續喝也不是。
「你們……別鬧了……」我苦笑。
眼神,我想是同學的眼神,讓我心裡有點發毛,那不是開玩笑的眼神。
如果時間真能凍結,我想那是氣氛尷尬異常的瞬間。
「先生,你幹麼坐在我的位子,吃我的蛋糕,喝我的咖啡?」我發現不知何時,在我之後也離席的周國棟這時回來了,他站在我對面,指著我這麼說。
讀到這裡,我想對任何閱讀到這封電子信件的人而言,都會覺得這只是個生活小事件,費這麼大的氣力與篇幅描述它有何意義?
直覺上只是惡作劇。朋友間鬧著玩有什麼大不了?
先生,您若也是這樣想,那可是大大的謬誤了。
因為我剛開始也是不當一回事地繼續吃我的蛋糕。對於無聊的玩笑,何必認真呢?
但是,為何我的同學同事要突然開這種玩笑呢?如果我當初可以多考量到這一點,或許接下來的場面就不會這麼糟糕、這麼不可收拾。在同學間,其實我算是有點嚴肅的人,講話通常比較一本正經,就算講笑話,也會把場面弄得冷僵僵。
因為沒有想太多,所以,我還是沒將他們的反應當一回事,繼續喝我手中的咖啡,吃我的蛋糕。
寫到這裡,我還是得承認,這種態度真的很糟糕,假設,藍霄先生,假設您與女友在享受燭光晚餐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陌生流浪漢,自顧自拉張椅子坐在您們之間,伸手取食您們的餐點,享用您們的美酒,對您們的質疑毫不理睬,您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召來服務生?厲聲指責?還是一把推開他呢……?
我當然無從知道您的答案,不過,不管您如何回答,我現在都可以體會,因為我已能體會我同學們當時對我的不耐而產生不好的反應與舉動。
其實真的不能怪我,我沒想到,對他們而言,那根本不是開玩笑。有誰能想到,我就只是去上個廁所回來,我的同學們竟然突然「不認得我了」。
到目前為止,我雖然想不透,也不願相信這是事實。但是在寫信的此刻,我已經信心有點動搖。然而,萬一這真的是事實,我該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寫信給您是我目前覺得最理想的解決方式,藍霄先生,您會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因為落差、誤會、疑惑、不解、糾纏的怪異情況,您可以想像得到那後來的混亂嗎?
據趕來處理的警察說,我瘋了。
同學同事們說我是瘋子,服務生也說我是瘋子,現場看熱鬧的其他人,我猜他們可能也是一樣的看法。
對於混亂的局面,我當然支支吾吾無法抗辯。
我不是跟他們一起來的嗎?我可以一一點出他們的名字,我可以交代這天的整個細節經過,我可以說出醫院的事情,我可以回憶醫學院的瑣事……要我講什麼都可以,只要他們不要遺落我,忘記我。
不要開這種越來越讓我發慌的玩笑。
我知道後來我的情緒似乎真的失控了,因為我越講越毛,越講越心虛,因為不管我講什麼,我的同學伙伴們,幾乎通通否認了。
我認得他們,他們卻說不認識我,除此之外,他們還跟警方表示:「不知道這個人在胡說些什麼?」
藍霄先生啊!人開玩笑的時候,表情還是會透露出狡詐的隱藏情緒,不是嗎?但是,他們沒有。最讓我百思不解的還是他們的眼神。
那是陌生的眼神。
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他們突然都忘記了?我不是他們的好同學好同事「王明億」嗎?
怎麼大家都突然把我當成陌生人呢?
藍霄先生您好:
相當冒昧地寫了這封信給您,首先向您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希望您能原諒我的唐突之舉。
其實我並沒有把握您能否看見這封信的內容,因為我曾在您的網站上看到您對於垃圾電子郵件與詐財電話的反感留言,我擔心您會把這封信當作垃圾郵件刪除處理掉,所以請原諒我索取讀取回條的自作主張。
為何要索取讀取回條,請容我後續再作說明。
當然,請您相信我,我以下所陳述的句句是實言,絕不是欺詐的詭計,更何況我相當明白,要拐騙欺瞞以寫作推理小說為副業的精神科醫師您,無異是自取其辱。
我寫這封信的目的其實很單純,說來或許您不相信,我只是在尋求一個可以聆聽我說話的對象。我知道醫師,特別是精神科醫師,原本就是最能扮演好聆聽角色的職業。
對每位病人而言,自己的主治醫師聆聽自己陳述的苦痛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病人自私的占有慾。
不管對不對,我同意這種看法,或許也可算是我個人的偏見吧。
不過,我並不希望您以醫師的身分來看這封信,我私心地在此盼望,您能以推理作家的身分來看我這封信。
為何會有如此偏執無理的要求?
因為,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病了?
說來您或許不相信,我是邊掉淚邊在鍵盤上打字,寄給您是電子郵件,如果是手寫信,您就可以從濡濕的信紙來體會我現在的悲傷無助。
因為這件事實在太詭異,太令人難以相信,直到寫信的此刻,我還懷疑我到底是不是尚處於夢境當中。如果能收到先生您的回條,我想我就可以稍微心安些,可以讓我暫時擺脫夢魘般虛浮的情緒。
您如果能耐住性子讀到這裡,如果我在您身邊,我一定會破涕為笑的,理由很簡單,我有把握先生對於之後我說明的事件,絕對有興趣會讀到文章的最後。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好像叫做王明億,年紀好像是三十歲出頭,好像曾經是K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的總醫師,好像住在三民區的建工路,好像還沒結婚,好像……
先生現在一定覺得很奇怪,我怎麼用了那麼多「好像」,沒錯,就是「好像」! 我突然間就像生活在充斥「好像」的世界中。
我並不是語無倫次,我剛剛又拉開褲襠確定了一下,沒錯,我是男的,很悲哀地,這是目前為止,我比較確定的一件事。
唯一的一件事。
我實在不知道,整件事情、整個世界到底是哪裡弄錯了?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是這樣的局面?
……
藍霄先生,不好意思,其實我剛剛又去痛哭了一會兒,我是讓自己情緒稍微平復後,再過來繼續寫這封信。
其實,您知道嗎?我曾看過您的門診,也就是說,我曾以一位病患的角色與先生有過接觸,您對病患親切的態度,後輩我相當佩服。不過,我想您可能也記不起我來,畢竟一個醫師每天要看診的病人那麼多。當時您給我的疾病診斷是:精神分裂症。
我並不怪您,儘管藍霄先生您很親切,但是短短幾分鐘的晤談,實在難以做出精準的診斷。我本身也有醫學背景,我也知道先生從晤談的資料來下這種診斷,其實已經可以算是相當正確了。
我並不是要在這裡質疑您的診斷,不過,就像我先前所提的,我希望您能將醫師的身分抽離出來,而以推理作家的心態來判斷我所說的話、來審視整個事件。
電子郵件的好處,就是可以詳細說明整個事件的始末,這絕對是門診短短時間晤談問診所不及之處。
事情發生以後,我想了很久,我知道整個事件,應該是出在一個環節的錯誤,我雖然……好像曾是風濕免疫科的醫師,不過,這段時間以來,我閱讀複習了不少精神科的書籍,我知道問題應該是出在記憶的部分。
我知道您對於解離症應該很熟悉,但是請原諒我在此班門弄斧,我還是想就這點與先生稍微討論一下──請您暫時不要追究我為何會突然冒出這個疾病名稱──我記得解離症簡單說來,好像是病人的意識、記憶、身分、或對環境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因而對生活造成困擾……
請您不要笑我,我對於精神科的知識,其實還是停留在醫學院的階段,我如果講錯了,還請您包涵。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解離症分為四大類,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解離性人格疾患與自我感消失症。
老實說,看到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分類與定義,我相當震驚。先生,您或許不知道我為何震驚? 因為您並不是我,只有最了解自己身體心理狀況的我,才會知道我根本不是什麼精神分裂症,整個問題是出在失憶症與迷遊症才對!
道理很簡單。
據我了解,最常見的解離症就是解離性失憶症。換句話說,解離症中,失憶是最常見的症狀。據說失憶症最常見的是對個人身分喪失記憶,但對一般資訊的記憶則是完整的,而且失憶往往發作得很突然,患者會無法回憶之前的生活或人格,「過去的記憶」會莫名其妙失去,特別是針對創傷性的生活事件。
至於解離性迷遊症,我看了精神科教科書上的說明,書上說患者常會離開原來的家庭或工作,旅行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建立另一個家庭或工作。當他們被尋獲後,他們已經有一個新的「自己」,但無法記起個人過去的姓名、家人、工作……
我搬弄了一些解離症的粗淺認識,先生您看到我的說明──不管您是否已經想起我那天與您在精神科門診問診說的話──不知您有何感想?您已經對於我接下來要講的東西,心裡有個底了嗎?
嘿,不管是失憶還是迷遊,這種老掉牙的情節,推理小說裡不是經常會出現嗎?身為推理作家的您,應該會感興趣吧。
但是,說是失憶症也好,迷遊症也罷,藍霄先生啊,您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嗎?我的字裡行間中,您還感受不到嗎?
我前面對於我個人的自我介紹,用了相當多的「好像」,但是您發現了嗎?我每個「好像」後面所接的個人資料可都是相當的明晰。
也就是說,我根本不符合「解離性失憶症」的定義。
因為我腦子裡面的記憶都很明確。
問題是出在全世界的其他人才都是「解離性失憶症」的患者,講白話一點:「我沒病,是世界上的其他人病了,除了我之外,其他的人都失憶了!」
我想您應該聽過孟婆湯的傳說吧。我還特地去查了一下《玉曆寶鈔》裡關於孟婆神的描述。
據說諸魂投胎轉世前,要忘記前世的記憶,會被派飲孟婆湯。
今天我所面臨的情況其實差不了多少,差別只在於,是不是不用投胎轉世,現實生活中只要喝下孟婆湯,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忘得一乾二淨?
我想不妨換個說法,孟婆湯其實就是「解離性失憶症」的致病方劑,不是嗎?
唉……我當然了解,現實裡根本不會有孟婆湯這種無稽的東西。
但是,現實又是什麼呢?對我而言,突然混亂的世界,就是現實嗎?
那麼,有誰可以告訴我喝杯「咖啡」……就僅僅喝杯「咖啡」,為何大家全忘了?
全忘了我!
§
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一個打死我,我也忘不了的日子。
天氣無雲、無風,氣溫既不冷也不熱,是個再尋常不過的一天,氣象報告也報導這是典型的南台灣冬天的好天氣。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週末,「喜福會」的六個人進行例行的同學聚會。
「喜福會」是我們K大醫學系八十四年班的小團體,成員是由畢業後繼續留在K醫院服務的同學所組成。這是從實習醫師階段就有的組織,發起人就是現職心臟內科的總醫師周國棟。
周國棟醫師與他的老婆,那位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喜歡作各式帽子裝扮的李妙意醫師,是「喜福會」的核心人物。周醫師以前在班上就是以熱心著稱的好好先生,而他與小兒科的李妙意醫師結婚後,兩人更是典型夫唱婦隨的例子。他們兩人算是十二月七日當天對我還算客氣的人,我到現在還是很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始終對我抱持相當的善意。
相反的,神經外科呂名成與骨科的傅東祺,根本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無法慢條斯理講道理的粗魯分子。對於事情的處理態度往往反映個人的修養與人格,他們從醫學院時代起就是這麼莽撞。
我好像在說同學的壞話……其實在寫信給您的這時,我已經不怪他們了,因為這種詭異的情況,怪他們實在有失厚道。
沒錯,藍霄先生您想的沒錯,那天下午在星咖啡,是發生了相當不愉快的衝突。
事情發生得相當莫名其妙。
我還是先講一下當天有哪六位。當天除了周國棟、李妙意、呂名成、傅東祺、呂名成的女朋友許純娟護理師以外,還有好像是叫做王明億的我。
流水帳般的點名,雖然很老套,但是我拜讀過藍霄先生的推理小說,我發現您相當強調這點,我也曾在您的網站看過您的留言:「推理小說登場人物描述不清楚,遑論其他」這種斬釘截鐵的論點。
先生,您知道嗎?我真想大喊……
大喊什麼?
「現實世界對於我,王明億存在的事實都搞不清楚,遑論其他。」
所以我想以相當謹慎的態度來描述當天的經過,就算失之瑣碎也請您不要介意,我只是想把當天的情況寫清楚,好請您來判斷,我的同學們當天是多麼荒謬可笑,全世界是多麼怪誕。
「喜福會」並不是只有我們六人,只是這天剛好有空可以前來聚會的,就是這些人。
聚會其實並沒有特別的目的,至於會到星咖啡也只是過去的習慣,總之,就是同學們聚聚,言不及義地聊一些醫院八卦和趣談而已。
勉強稱得上是這天聚會主題的,應該就是關於周國棟夫婦即將到來的結婚三周年慶祝party的籌備事宜。
我是與周國棟夫婦搭乘傅東祺的車子,在下午兩點左右,到達H百貨公司的停車場,我們每次到星咖啡聚會,都習慣把車子停在這裡,再步行到咖啡館。
呂名成因為前一晚開刀處理硬腦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到相當晚,所以他是在兩點四十分,才與女朋友許純娟聯袂出現。
我點了杯焦糖瑪其朵,周國棟是喝黑咖啡,李醫師因為懷孕的關係,所以點了泰舒茶,傅東祺點的是拿鐵咖啡,稍後過來的呂名成點的也是拿鐵咖啡,許純娟跟我點的一樣,也是焦糖瑪其朵。
周國棟夫婦還各點了一客濃情巧克力蛋糕,傅東祺沒有點甜點,喜歡甜食的我則點了新鮮草莓與巧克力蛋糕各一客,呂名成可能是中午沒吃飯的關係,除了幫許純娟點了新鮮草莓蛋糕之外,自己還點了美式濃湯酥堡與沙拉。
再一次請藍霄先生原諒我的瑣碎,我一一寫出大家的餐點,目的無他,就是要證明我的記憶無誤。
當天我們到底講了哪些話?一一去回溯哪個人講了哪些話,說實話是有點困難,不過,聊的內容是哪一方面,還是可以回想出大概。除了前面所講的結婚三周年party之外,不外是醫學、醫院、電影等等,如果藍霄先生有興趣有耐性,我當然可以再度如流水帳般寫下去,但是這種伊于胡底的記錄方式,我是相當擔心先生會失去聆聽的耐性,所以我就省略了。
事情是發生在大夥兒討論近期恐怖片話題之後。嗯,現在仔細回想起來,大夥兒的言行舉止並沒有特別異常之處,星咖啡也沒有什麼突然的改變,我的心跳、血壓和意識都相當清楚,心理狀況更不用說了。老實說,我這個星期心情相當愉快,因為我投稿到A級國際醫學期刊的論文被接受了,與女友的感情也十分穩定,整個生活步調悠閒得不得了,所以怪奇事件發生的當下,我真的覺得一切如常。
嘿,「一切如常」這四個字,如今寫來多令我覺得諷刺啊。
真的,那時對我而言,除了膀胱尿急的反應外,「一切如常」。
我離開同伴到同一樓層的洗手間小解,結果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發生了?寫起來真怪異,因為我真的不知道用「發生了」來形容當初的狀況是不是恰當?
小便,不就是拉開拉鍊,一瀉千里,抖抖身子,摁一下沖水開關,拉上拉鍊,回身到洗手檯洗洗手,烘烘手,順便整理一下服裝儀容,只要是男孩子,大家不都是這般再平常不過的程序嗎?
三、四分鐘的過程,沒有碰上其他耽擱的事情,沒有發生奇怪的聲音,沒有天旋地轉,沒有突如其來的亮光。
接下來,我不知道,除了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再度加入「喜福會」同學、同事們的話題之外,還有哪種行為,會比這樣還平常?
我端起咖啡,啜了一口,味道有點苦……
咖啡繞過舌根滑了下去,我動手拿起蛋糕,但是我並沒有咬下去。因為,我發覺其他人瞪大眼睛注視著我。
同樣的杯子,同樣的聚會,同樣的位子……
「嗯?」我發出疑問的聲音。
藍霄先生啊,您絕對想不到,我同伴們的回應。
「喂,你幹麼?」
「你是誰?」
「你怎麼這樣?你喝人家咖啡幹麼?」
「喂喂喂,你是誰?你怎麼這麼隨便!搞什麼啦?」
我看了杯子一眼,看了同學一眼,我愣住了。
「……」老實說,我一時抓不到頭緒,「怎麼了?」
「你是誰?」
「你為什麼坐在這裡?」
「先生,你幹麼啦,我們又不認識你,你怎麼那麼自動?」
我手中的杯子,這時放也不是,繼續喝也不是。
「你們……別鬧了……」我苦笑。
眼神,我想是同學的眼神,讓我心裡有點發毛,那不是開玩笑的眼神。
如果時間真能凍結,我想那是氣氛尷尬異常的瞬間。
「先生,你幹麼坐在我的位子,吃我的蛋糕,喝我的咖啡?」我發現不知何時,在我之後也離席的周國棟這時回來了,他站在我對面,指著我這麼說。
讀到這裡,我想對任何閱讀到這封電子信件的人而言,都會覺得這只是個生活小事件,費這麼大的氣力與篇幅描述它有何意義?
直覺上只是惡作劇。朋友間鬧著玩有什麼大不了?
先生,您若也是這樣想,那可是大大的謬誤了。
因為我剛開始也是不當一回事地繼續吃我的蛋糕。對於無聊的玩笑,何必認真呢?
但是,為何我的同學同事要突然開這種玩笑呢?如果我當初可以多考量到這一點,或許接下來的場面就不會這麼糟糕、這麼不可收拾。在同學間,其實我算是有點嚴肅的人,講話通常比較一本正經,就算講笑話,也會把場面弄得冷僵僵。
因為沒有想太多,所以,我還是沒將他們的反應當一回事,繼續喝我手中的咖啡,吃我的蛋糕。
寫到這裡,我還是得承認,這種態度真的很糟糕,假設,藍霄先生,假設您與女友在享受燭光晚餐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陌生流浪漢,自顧自拉張椅子坐在您們之間,伸手取食您們的餐點,享用您們的美酒,對您們的質疑毫不理睬,您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召來服務生?厲聲指責?還是一把推開他呢……?
我當然無從知道您的答案,不過,不管您如何回答,我現在都可以體會,因為我已能體會我同學們當時對我的不耐而產生不好的反應與舉動。
其實真的不能怪我,我沒想到,對他們而言,那根本不是開玩笑。有誰能想到,我就只是去上個廁所回來,我的同學們竟然突然「不認得我了」。
到目前為止,我雖然想不透,也不願相信這是事實。但是在寫信的此刻,我已經信心有點動搖。然而,萬一這真的是事實,我該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寫信給您是我目前覺得最理想的解決方式,藍霄先生,您會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因為落差、誤會、疑惑、不解、糾纏的怪異情況,您可以想像得到那後來的混亂嗎?
據趕來處理的警察說,我瘋了。
同學同事們說我是瘋子,服務生也說我是瘋子,現場看熱鬧的其他人,我猜他們可能也是一樣的看法。
對於混亂的局面,我當然支支吾吾無法抗辯。
我不是跟他們一起來的嗎?我可以一一點出他們的名字,我可以交代這天的整個細節經過,我可以說出醫院的事情,我可以回憶醫學院的瑣事……要我講什麼都可以,只要他們不要遺落我,忘記我。
不要開這種越來越讓我發慌的玩笑。
我知道後來我的情緒似乎真的失控了,因為我越講越毛,越講越心虛,因為不管我講什麼,我的同學伙伴們,幾乎通通否認了。
我認得他們,他們卻說不認識我,除此之外,他們還跟警方表示:「不知道這個人在胡說些什麼?」
藍霄先生啊!人開玩笑的時候,表情還是會透露出狡詐的隱藏情緒,不是嗎?但是,他們沒有。最讓我百思不解的還是他們的眼神。
那是陌生的眼神。
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他們突然都忘記了?我不是他們的好同學好同事「王明億」嗎?
怎麼大家都突然把我當成陌生人呢?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