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亞倫.賈吉、紐約洋基,與追求卓越的賽季
商品資訊
系列名:flow
ISBN13:9786267445044
替代書名:62: Aaron Judge, the New York Yankees,and the Pursuit of Greatness
出版社:二十張
作者:布萊恩.霍克
譯者:王啟恩
出版日:2024/03/27
裝訂/頁數:平裝/360頁
規格:23cm*17cm*2.3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浪漫的豪賭之後,承載歷史重量的每一打席,
成就了後人反覆談論的史詩賽季,
洋基隊長——賈吉的時代,揭開序幕。
二○二○年之後,全球體育愛好者皆亞倫.賈吉迷。
☆ 2022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競逐,亞倫.賈吉(Aaron Judge)擊退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的賽季紀錄
☆ 破紀錄旅程、數據與歷史並行的文字實況!紐約洋基隊長—亞倫.賈吉載入史冊的歷程;資深洋基隊隨隊記者最貼近、第一手報導大聯盟史上最偉大的賽季之一。
☆ 權威Podcast節目「Hito大聯盟」主持人暨破紀錄賽事轉播者Adam(身為世仇紅襪迷的祝福)—翻譯
☆ 資深翻譯家暨老洋基迷陳榮彬教授——專文導讀
二○二二年十月四日,正規球季倒數第二場比賽,運動界見證了棒球史上最偉大的單季表現。洋基隊右外野手擊出的那發高仰角全壘打,永遠活在球迷心中。經過好幾個月摧殘美國聯盟的眾家投手之後,這位重砲手在史冊上留下了驚嘆號,將單季全壘打紀錄推向另一個人類極限。
————美國棒球界高度盛讚————
「沒有人比霍克更了解一切的內幕。這是值得珍藏的好書。」
——洋基傳奇球評 蘇西.沃德曼(Suzyn Waldman/二○二二年獲選為廣播名人堂成員)
&
「亞倫.賈吉的二○二二年球季轟出六十二發全壘打,是棒球史上重要的一年,百年難得一見。洋基隊隨隊記者布萊恩・霍克詳實記錄了這一切,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寫這本書。」
——比爾.麥登(Bill Madden/知名棒球作家、二○一○年美國棒球名人堂年度最佳棒球寫作、J.G. 泰勒・史賓克獎得主)
&
「這是亞倫.賈吉應得的,一部細細刻畫、內容豐富,挑戰歷史里程碑的故事。」
——泰勒.坎普納(Tyler Kepner/《紐約時報》棒球專欄作家、棒球作家)
&
「一部擁有豐富細節的作品,對於追逐偉大紀錄的深入觀察,
拋開成見,所有棒球迷都會愛上這本書。」
——湯姆.維杜奇(Tom Verducci/暢銷作家、FOX、MLB Network電視台分析師)
&
「我有榮幸在電視上轉播亞倫.賈吉的六十二轟中大多數的全壘打。
而霍克則是從球員休息室裡記錄了追逐歷史的點點滴滴。」
——麥可.凱(Michael Kay/紐約洋基轉播單位YES Network球賽主播)
&
「亞倫.賈吉打破單季全壘打紀錄,是我此生看過最強的打者成就。
這本書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蓋瑞.柯爾(Gerrit Cole/紐約洋基隊王牌投手、大聯盟投手最高榮譽賽揚獎得主)
&
「霍克觀察入微且分析深入,從各個角度完美記錄了亞倫.賈吉的故事。」
——馬帝.艾波(Marty Appel/紐約洋基隊歷史學家、棒球作家)
&
「豐富的細節引出精彩的觀點,不僅描述了賈吉成為明星的歷程,
更有他如何躋身洋基偉人之列。」
——肯.羅森索(Ken Rosenthal/《The Athletic》資深記者、FOX體育台資深記者)
貝比.魯斯(Babe Ruth)——羅傑.馬里斯(Roger Maris)——亞倫.賈吉(Aaron Judge)
他們都是大聯盟歷史上的世代級人物,三位重砲手都效力於紐約洋基隊。當代巨星賈吉超越兩位傳奇前輩的全壘打紀錄,在豐富而輝煌的洋基史冊中,三人的名字將永遠連結在一起。
身材魁梧的賈吉,是個性隨和有點靦腆的大男孩,從加州小鎮來到大蘋果,在紐約建立起名聲,成為歷史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打者之一。每當他擊出全壘打時,小白球彷彿裝了推進器,如感熱式飛彈,射往右外野的「法官區」。
即使在高科技的分析輔助之下,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發全壘打的美國聯盟紀錄,仍高懸不墜。賈吉在二○二二年球季前,婉拒了兩億一千三百五十萬的延長合約,面對新球季的挑戰,他相信自己能繳出絕佳表現。洋基隊資深隨隊記者霍克將讀者帶回賈吉神奇的二○二二年賽季,他以六十二支全壘打打破美聯單賽季本壘打紀錄。
本書一窺棒球歷史上最瘋狂、難忘的球季,作者納入一九六一年馬里斯追逐紀錄的要點,與賈吉的時代對照並行,透過棒球專家的洞見,釐清賈吉球季中遭遇的問題,並寫實採訪休息室裡球員們或管理階層的情緒,提供引人入勝的見解,讓統計數據有了溫暖與共感。書裡更超越棒球,深入了解慈愛的養父母如何將具有天賦的男孩培養成有思想、有原則的世界級運動員。
體育總能超越一切,讓人不分界線,渴望新紀錄誕生。亞倫.賈吉是世代球星,關於他的的訪問,從來不會提到自己,總是把功勞歸於團隊。他認為如果你覺得上場打球是為了自己,那目標就錯了。賈吉奉行團隊精神,這是為什麼他能成為紐約的看板球星——球技與品德兼備的新任洋基隊長。
成就了後人反覆談論的史詩賽季,
洋基隊長——賈吉的時代,揭開序幕。
二○二○年之後,全球體育愛好者皆亞倫.賈吉迷。
☆ 2022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競逐,亞倫.賈吉(Aaron Judge)擊退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的賽季紀錄
☆ 破紀錄旅程、數據與歷史並行的文字實況!紐約洋基隊長—亞倫.賈吉載入史冊的歷程;資深洋基隊隨隊記者最貼近、第一手報導大聯盟史上最偉大的賽季之一。
☆ 權威Podcast節目「Hito大聯盟」主持人暨破紀錄賽事轉播者Adam(身為世仇紅襪迷的祝福)—翻譯
☆ 資深翻譯家暨老洋基迷陳榮彬教授——專文導讀
二○二二年十月四日,正規球季倒數第二場比賽,運動界見證了棒球史上最偉大的單季表現。洋基隊右外野手擊出的那發高仰角全壘打,永遠活在球迷心中。經過好幾個月摧殘美國聯盟的眾家投手之後,這位重砲手在史冊上留下了驚嘆號,將單季全壘打紀錄推向另一個人類極限。
————美國棒球界高度盛讚————
「沒有人比霍克更了解一切的內幕。這是值得珍藏的好書。」
——洋基傳奇球評 蘇西.沃德曼(Suzyn Waldman/二○二二年獲選為廣播名人堂成員)
&
「亞倫.賈吉的二○二二年球季轟出六十二發全壘打,是棒球史上重要的一年,百年難得一見。洋基隊隨隊記者布萊恩・霍克詳實記錄了這一切,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寫這本書。」
——比爾.麥登(Bill Madden/知名棒球作家、二○一○年美國棒球名人堂年度最佳棒球寫作、J.G. 泰勒・史賓克獎得主)
&
「這是亞倫.賈吉應得的,一部細細刻畫、內容豐富,挑戰歷史里程碑的故事。」
——泰勒.坎普納(Tyler Kepner/《紐約時報》棒球專欄作家、棒球作家)
&
「一部擁有豐富細節的作品,對於追逐偉大紀錄的深入觀察,
拋開成見,所有棒球迷都會愛上這本書。」
——湯姆.維杜奇(Tom Verducci/暢銷作家、FOX、MLB Network電視台分析師)
&
「我有榮幸在電視上轉播亞倫.賈吉的六十二轟中大多數的全壘打。
而霍克則是從球員休息室裡記錄了追逐歷史的點點滴滴。」
——麥可.凱(Michael Kay/紐約洋基轉播單位YES Network球賽主播)
&
「亞倫.賈吉打破單季全壘打紀錄,是我此生看過最強的打者成就。
這本書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蓋瑞.柯爾(Gerrit Cole/紐約洋基隊王牌投手、大聯盟投手最高榮譽賽揚獎得主)
&
「霍克觀察入微且分析深入,從各個角度完美記錄了亞倫.賈吉的故事。」
——馬帝.艾波(Marty Appel/紐約洋基隊歷史學家、棒球作家)
&
「豐富的細節引出精彩的觀點,不僅描述了賈吉成為明星的歷程,
更有他如何躋身洋基偉人之列。」
——肯.羅森索(Ken Rosenthal/《The Athletic》資深記者、FOX體育台資深記者)
貝比.魯斯(Babe Ruth)——羅傑.馬里斯(Roger Maris)——亞倫.賈吉(Aaron Judge)
他們都是大聯盟歷史上的世代級人物,三位重砲手都效力於紐約洋基隊。當代巨星賈吉超越兩位傳奇前輩的全壘打紀錄,在豐富而輝煌的洋基史冊中,三人的名字將永遠連結在一起。
身材魁梧的賈吉,是個性隨和有點靦腆的大男孩,從加州小鎮來到大蘋果,在紐約建立起名聲,成為歷史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打者之一。每當他擊出全壘打時,小白球彷彿裝了推進器,如感熱式飛彈,射往右外野的「法官區」。
即使在高科技的分析輔助之下,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發全壘打的美國聯盟紀錄,仍高懸不墜。賈吉在二○二二年球季前,婉拒了兩億一千三百五十萬的延長合約,面對新球季的挑戰,他相信自己能繳出絕佳表現。洋基隊資深隨隊記者霍克將讀者帶回賈吉神奇的二○二二年賽季,他以六十二支全壘打打破美聯單賽季本壘打紀錄。
本書一窺棒球歷史上最瘋狂、難忘的球季,作者納入一九六一年馬里斯追逐紀錄的要點,與賈吉的時代對照並行,透過棒球專家的洞見,釐清賈吉球季中遭遇的問題,並寫實採訪休息室裡球員們或管理階層的情緒,提供引人入勝的見解,讓統計數據有了溫暖與共感。書裡更超越棒球,深入了解慈愛的養父母如何將具有天賦的男孩培養成有思想、有原則的世界級運動員。
體育總能超越一切,讓人不分界線,渴望新紀錄誕生。亞倫.賈吉是世代球星,關於他的的訪問,從來不會提到自己,總是把功勞歸於團隊。他認為如果你覺得上場打球是為了自己,那目標就錯了。賈吉奉行團隊精神,這是為什麼他能成為紐約的看板球星——球技與品德兼備的新任洋基隊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布萊恩.霍克 Bryan Hoch
在紐約棒球媒體圈已經耕耘超過二十年,他自二〇〇七年開始擔任大聯盟官網的紐約洋基隊隨隊記者。他出版或合寫過幾本書,包括了《The Baby Bombers》、《Mission 27》和《Bronx Zoom》。目前他和妻子寇妮(Connie)和兩個女兒佩妮(Penny)和梅迪(Maddie)居住在一起。
更多關於霍克的事情,可以到他的個人網站 Bryan-Hoch.com,或是在X (Twitter)或 Instagram追蹤@BryanHoch。
譯者簡介
王啟恩
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二十多年的紅襪迷。曾經一口氣跑遍大聯盟三十座球場。做過網站前端工程師和駐美體育記者。目前與體育主播李秉昇共同主持Podcast棒球節目《Hito大聯盟》,以及製作《台北市立棒球場》和《跑步不要聽》。在棒球季時,擔任大聯盟賽事球評和世界棒壘總會英文轉播主播。
共同著作:《看 MLB、NBA 學英語》、《不能輸的比賽:重新站上生命打擊區的潘忠韋》。翻譯作品:《不完美的墜落:羅伊.哈勒戴》、《天生就會跑2:終極訓練指南》。
布萊恩.霍克 Bryan Hoch
在紐約棒球媒體圈已經耕耘超過二十年,他自二〇〇七年開始擔任大聯盟官網的紐約洋基隊隨隊記者。他出版或合寫過幾本書,包括了《The Baby Bombers》、《Mission 27》和《Bronx Zoom》。目前他和妻子寇妮(Connie)和兩個女兒佩妮(Penny)和梅迪(Maddie)居住在一起。
更多關於霍克的事情,可以到他的個人網站 Bryan-Hoch.com,或是在X (Twitter)或 Instagram追蹤@BryanHoch。
譯者簡介
王啟恩
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二十多年的紅襪迷。曾經一口氣跑遍大聯盟三十座球場。做過網站前端工程師和駐美體育記者。目前與體育主播李秉昇共同主持Podcast棒球節目《Hito大聯盟》,以及製作《台北市立棒球場》和《跑步不要聽》。在棒球季時,擔任大聯盟賽事球評和世界棒壘總會英文轉播主播。
共同著作:《看 MLB、NBA 學英語》、《不能輸的比賽:重新站上生命打擊區的潘忠韋》。翻譯作品:《不完美的墜落:羅伊.哈勒戴》、《天生就會跑2:終極訓練指南》。
名人/編輯推薦
————美國棒球界高度盛讚————
「沒有人比霍克更了解一切的內幕。這是值得珍藏的好書。」
——洋基傳奇球評 蘇西.沃德曼(Suzyn Waldman/二○二二年獲選為廣播名人堂成員)
&
「亞倫.賈吉的二○二二年球季轟出六十二發全壘打,是棒球史上重要的一年,百年難得一見。洋基隊隨隊記者布萊恩・霍克詳實記錄了這一切,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寫這本書。」
——比爾.麥登(Bill Madden/知名棒球作家、二○一○年美國棒球名人堂年度最佳棒球寫作、J.G. 泰勒・史賓克獎得主)
&
「這是亞倫.賈吉應得的,一部細細刻畫、內容豐富,挑戰歷史里程碑的故事。」
——泰勒.坎普納(Tyler Kepner/《紐約時報》棒球專欄作家、棒球作家)
&
「一部擁有豐富細節的作品,對於追逐偉大紀錄的深入觀察,
拋開成見,所有棒球迷都會愛上這本書。」
——湯姆.維杜奇(Tom Verducci/暢銷作家、FOX、MLB Network電視台分析師)
&
「我有榮幸在電視上轉播亞倫.賈吉的六十二轟中大多數的全壘打。
而霍克則是從球員休息室裡記錄了追逐歷史的點點滴滴。」
——麥可.凱(Michael Kay/紐約洋基轉播單位YES Network球賽主播)
&
「亞倫.賈吉打破單季全壘打紀錄,是我此生看過最強的打者成就。
這本書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蓋瑞.柯爾(Gerrit Cole/紐約洋基隊王牌投手、大聯盟投手最高榮譽賽揚獎得主)
&
「霍克觀察入微且分析深入,從各個角度完美記錄了亞倫.賈吉的故事。」
——馬帝.艾波(Marty Appel/紐約洋基隊歷史學家、棒球作家)
&
「豐富的細節引出精彩的觀點,不僅描述了賈吉成為明星的歷程,
更有他如何躋身洋基偉人之列。」
——肯.羅森索(Ken Rosenthal/《The Athletic》資深記者、FOX體育台資深記者)
「沒有人比霍克更了解一切的內幕。這是值得珍藏的好書。」
——洋基傳奇球評 蘇西.沃德曼(Suzyn Waldman/二○二二年獲選為廣播名人堂成員)
&
「亞倫.賈吉的二○二二年球季轟出六十二發全壘打,是棒球史上重要的一年,百年難得一見。洋基隊隨隊記者布萊恩・霍克詳實記錄了這一切,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寫這本書。」
——比爾.麥登(Bill Madden/知名棒球作家、二○一○年美國棒球名人堂年度最佳棒球寫作、J.G. 泰勒・史賓克獎得主)
&
「這是亞倫.賈吉應得的,一部細細刻畫、內容豐富,挑戰歷史里程碑的故事。」
——泰勒.坎普納(Tyler Kepner/《紐約時報》棒球專欄作家、棒球作家)
&
「一部擁有豐富細節的作品,對於追逐偉大紀錄的深入觀察,
拋開成見,所有棒球迷都會愛上這本書。」
——湯姆.維杜奇(Tom Verducci/暢銷作家、FOX、MLB Network電視台分析師)
&
「我有榮幸在電視上轉播亞倫.賈吉的六十二轟中大多數的全壘打。
而霍克則是從球員休息室裡記錄了追逐歷史的點點滴滴。」
——麥可.凱(Michael Kay/紐約洋基轉播單位YES Network球賽主播)
&
「亞倫.賈吉打破單季全壘打紀錄,是我此生看過最強的打者成就。
這本書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蓋瑞.柯爾(Gerrit Cole/紐約洋基隊王牌投手、大聯盟投手最高榮譽賽揚獎得主)
&
「霍克觀察入微且分析深入,從各個角度完美記錄了亞倫.賈吉的故事。」
——馬帝.艾波(Marty Appel/紐約洋基隊歷史學家、棒球作家)
&
「豐富的細節引出精彩的觀點,不僅描述了賈吉成為明星的歷程,
更有他如何躋身洋基偉人之列。」
——肯.羅森索(Ken Rosenthal/《The Athletic》資深記者、FOX體育台資深記者)
目次
序—小羅傑.馬里斯(Roger Maris Jr./原美國聯盟單季全壘打紀錄保持人後代)
序—艾倫.布恩(紐約洋基隊總教練)
前言
第一章—「好啦,我可以出去玩了嗎?」
第二章—啟動速度
第三章—倒數計時
第四章—全力揮擊
第五章—最佳視野
第六章—難關將至
第七章—好萊塢巨星
第八章—再見一擊與魔法棒
第九章—英雄與鬼魂
第十章—無與倫比
第十一章—追到你了
第十二章—六十一
第十三章—法官結案
第十四章—壯志未酬
第十五章—情定紐約
第十六章—洋基隊長
紀錄冊
謝辭
序—艾倫.布恩(紐約洋基隊總教練)
前言
第一章—「好啦,我可以出去玩了嗎?」
第二章—啟動速度
第三章—倒數計時
第四章—全力揮擊
第五章—最佳視野
第六章—難關將至
第七章—好萊塢巨星
第八章—再見一擊與魔法棒
第九章—英雄與鬼魂
第十章—無與倫比
第十一章—追到你了
第十二章—六十一
第十三章—法官結案
第十四章—壯志未酬
第十五章—情定紐約
第十六章—洋基隊長
紀錄冊
謝辭
書摘/試閱
引言
球季倒數第二天,運動界見證了棒球史上最偉大的單季表現。洋基隊右外野手擊出的那發高仰角全壘打,永遠活在球迷心中。經過好幾個月摧殘美國聯盟的眾家投手之後,這位重砲手在史冊上留下了驚嘆號,把單季全壘打紀錄推向另一個人類極限。
他在繞壘時,全場不分男女老幼為他慶祝,歡呼聲直朝休息區而去,球迷呼喊著這位重砲手的名字,他露出微笑,揮手向全場致意。當他退場時,許多球迷喊著他的名字要他留步簽名。隨著他走向休息室,球迷的聲音越來越小,只剩下釘鞋踩在水泥地上嘎嘎聲作伴。他走向等待已久的記者們和攝影師們,一群人團團圍住,渴望記錄下這歷史性的發言。
這畫面並不是發生在亞倫.賈吉擊出第六十二號全壘打之後,而是一九二七年九月的一個下午。主角是喬治.赫曼.魯斯(George Herman“Babe”),大家都叫他「貝比」(Babe)。因為他太強了,所以被賦予的綽號比球迷家裡的襪子還要多。
他還有「聖嬰」(the Bamino)、「猛打蘇丹王」(Sultan of Swat)、「打擊巨人」(the Colossus of Clout)和「轟擊之王」(the King of Crash)等等稱號。如果你有機會造訪紐約市的麥克索利老愛爾酒吧(McSorley' s Old Ale House),你也可以說「恐怖的泰坦神」(Titan of Terror)、「打擊之王」(the King of Swing)、「大貝哥」(the Big Bam)或是「偉大的赫曼」(Herman the Great),那邊的客人都知道你說的是貝比.魯斯。如果在當時,你還滿有機會在酒吧遇到本尊現身。有些隊友還會改他的名字,叫他「金吉」(Jidge),跟一百年左右之後同樣在洋基隊守右外野的球星只差一個母音。
「六十了!記下來,六十轟!」魯斯從華盛頓參議員隊(Washington Senators)投手湯姆.柴克里(Tom Zachary)敲出單季第六十號全壘打的那天,他向記者說:「我們等著看有哪個混帳東西可以追上我!」
三十四年後,羅傑.馬里斯(Roger Maris)和米奇.曼托(Mickey Mantle)在嬰兒潮時期,一起追逐棒球界神聖的全壘打紀錄;在魯斯說出那段話的六十五年後,一對住在加州的學校老師佩蒂.賈吉(Patty Judge)和韋恩.賈吉(Wayne Judge)完成領養文件,領養了一個男嬰,將他取名為亞倫。這對夫妻把亞倫視為生命中的奇蹟。在魯斯打球那段時期,魯斯毫無疑問地是全國的焦點。在他加入洋基隊的第二個球季,就打出五十九支全壘打,當時球迷和專家都認為這個紀錄遙不可及,永遠不會被改寫。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時沒有人像魯斯一樣那麼會轟全壘打。魯斯一開始是在波士頓紅襪隊當先發投手,在一九一九年開始固定鎮守外野,用他高仰角的打擊方式展現破壞力。自此之後,棒球比賽被他徹底改寫,魯斯用球棒宰制了棒球界。魯斯身高六呎,體重兩百一十五磅,以當時一九二七年的身材標準放到二○二二年可能很不起眼,特別是跟賈吉相比。賈吉是六呎七吋、兩百八十二磅的大塊頭。在魯斯那個年代,洋基隊上只有菜鳥後援投手克雷格.魏斯爾特(Greg Weissert)的身材可以跟他相比,魏斯爾特身高六呎二吋,體重兩百一十五磅。當時大聯盟球員的平均身高大約是五呎二吋,體重大約落在一百六十五磅到一百七十五磅的區間。試想你坐在充滿歷史感的大聯盟球場裡,像是波士頓的芬威球場(Fenway Park)和芝加哥的威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你會感覺到一百年前的世界小得多,而魯斯在當時是個巨人。
一九二○年一月,魯斯被交易到洋基隊。這筆交易後來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大的搶劫之一,跟荷蘭人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從美國原住民萊納佩人(Lenape)買下曼哈頓島差不多一樣扯,當時米努伊特只花六十魯爾特(荷蘭貨幣),相當於二○二三年的美金一千元,就買下曼哈頓。洋基隊花了十萬元美金買下魯斯,和當時為了興建芬威球場的三十萬貸款。最廣為人知的傳說是紅襪隊老闆哈利.佛雷茲(Harry Frazee)手頭緊,用交易掉魯斯的錢去資助百老匯奄奄一息的一齣歌劇《不,不,娜內特》(No, No, Nanette)。但這不是真的,那齣歌劇在一九二五年才在百老匯初亮相,那時候魯斯早就是洋基隊球員了,而且當時票房相當成功。不管如何,佛雷茲在一九一六年買下紅襪隊後,一直很難賺錢。一九一九年的票房也不理想,那一年紅襪隊在美國聯盟八支球隊中,戰績只排第六。
就像萊納佩人一開始認為自己賺到一樣,至少當時在波士頓,大家認為並不虧。魯斯豪飲、玩女人和賭博的方面已經是傳奇人物,加上第一次世界戰爭已經開打,魯斯在一九一九年季前和紅襪隊簽下三年總值三萬的合約,那年後來他為紅襪隊打出二十九支全壘打,魯斯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他威脅紅襪隊重新議約,否則拒絕上場打球。在媒體公開交易新聞的那天,佛雷茲說:「魯斯無疑是棒球界最強的打者,但他也是最自私、最魯莽的球員。」洋基隊投手鮑伯.蕭基(Bob Shawkey)則有不同看法,他直言不諱地說:「我很高興不用再面對到他。每次面對他的時候,都覺得小命不保。」
有趣的是,「貝比魯斯的詛咒」這一詞直到一九九○年才出現,是因為《波士頓環球報》專欄作家丹.蕭納西(Dan Shaughnessy)出版了一本同名書籍。十二年前(一九七八年),紅襪隊浪費掉十四場半的領先優勢,例行賽結束時,和洋基隊並列美聯東區分區冠軍,最後加賽一場,被沒有什麼長打能力的巴奇.丹特(Bucky Dent)擊出三分打點全壘打而輸球。這本書問世的四年前,紐約大都會隊的打者穆奇.威爾森(Mookie Wilson)在世界大賽第六戰擊出一壘方向滾地球,紅襪隊一壘手比爾.巴克納(Bill Buckner)讓球從雙腳中穿過,這次「火車過山洞」也讓大都會隊贏得第六戰,最終在第七戰爆冷贏得世界大賽。巴克納在二○一九年過世,即使他有二十二年的大聯盟輝煌生涯,他有生之年飽受那次失誤的折磨。此外,紅襪隊管理階層的一些操作失誤,例如老闆湯姆.亞齊(Tom Yawkey)的種族歧視偏見,錯過了有實力的黑人球員傑奇.羅賓森(Jackie Robinson)和青少年時期的威利.梅斯(Willie Mays),這些比賣掉魯斯、丹特的左外野三分全壘打、巴克納的火車過山洞,事實上對球隊造成更大的傷害。
鏡頭拉回一九二七年的洋基球場,九月三十日的那個星期五下午。一九二七年對於紐約市來說已經別具意義,查爾斯.林柏(Charles Lindbergh)飛越大西洋,他駕駛「聖路易精神號」(Spirit of St. Louis)從紐約羅斯福機場(Roosevelt Field)飛到法國巴黎勒布爾熱機場(Le Bourget Aerodrome)。當年九月,林柏才接受滿天紙花的遊行表揚,月底輪到魯斯成為全市焦點。洋基隊當年以整季一百零一勝的成績,晉級隔週一的世界大賽。那年的打線贏得「殺人打線」(Murderers' Row)的美名。排名第三的華盛頓參議員隊當時拿到八十五勝,那年還沒有季後賽外卡制度,他們早早在六月就已經放棄追趕。洋基球場是他們季末客場鐵路之旅的最後一戰,離釣魚、打高爾夫和獵野雞的寒假只有幾局之隔。
來自北卡羅萊納州鄉下的左投手柴克里,並不是速球派投手,主要靠控球,以及他的變速球和曲球。比賽來到八局下半,雙方戰成平手,柴克里在這場比賽只讓魯斯打出兩支一壘安打,送出一次四壞球保送。三壘上有跑者馬克.柯尼格(Mark Koenig)干擾投手,柴克里面對魯斯投出一記「慢速螺旋球」,球往好球帶下方、魯斯的內角方向而去,魯斯大棒一揮,打成一季沿著右外野邊線的平飛球,進到右外野觀眾席,主審比爾.丁尼恩(Bill Dinneen)蹲在界外邊線上,瞇著眼仔細地確認,他判斷魯斯的深遠的平飛球落在從右外野最上層算來第十五排的座位,離界外不到六吋的距離。魯斯回到本壘,露出他招牌的斜嘴笑容,洋基隊隊友從休息區衝出來迎接他。這時柴克里氣噗噗地把手套往草地上砸。
那天現場只有八千名觀眾,即使那一年球季洋基整季都宰制美國聯盟,而且還是一場可以見證魯斯堆高紀錄的比賽,仍然沒辦法填滿球場座位。一星期之後的世界大賽,超過一萬六千名觀眾擠進剛落成四年的洋基球場,一賭洋基四連勝,橫掃由保羅.瓦納(Paul Waner)和派.崔納(Pie Traynor)領軍的匹茲堡海盜隊。九月三十日那天,球場外野的觀眾席有些人在熱切地等待魯斯的全壘打,球迷站在看台和包廂區慶祝全壘打歡呼著,把帽子和手帕往空中丟。全壘打球最後被一位來自曼哈頓,叫做喬.佛納(Joe Forner)的男子撿到,依照當時的慣例,他的名字出現在隔天的報紙上。當魯斯踏上本壘板時,他高舉球帽揮舞著,向觀眾致意,舉起雙手像在對大家說:「嘿!我很厲害吧?」
真的很厲害。以紀錄來說,魯斯一直以來是棒球界的王者,離他擊出第七百一十四轟已經將近一世紀,他的紀錄還是很難被超越。在其他的運動中,幾乎近期都有出現史上最強的選手,例如籃球界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冰球界的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和高爾夫球界的老虎伍茲(Tiger Woods)。魯斯則是一個例外。自從一九二七年以來,棒球比賽已經被魯斯改變了,之前只要彈進外野座位就算是全壘打,但魯斯是紮實地把飛球打進座位裡,一九二七年的六十支全壘打,每一球都飛越過全壘打牆。有些記者認為他可能在隔年敲出六十一或是六十二轟,但是六十轟在紀錄上也滿好看的。在一九二七年當時,魯斯還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注,那年負責報導洋基隊的知名體育記者佛雷德.李伯(Fred Lieb)曾說,一直到「過了勞動節好一陣子之後」他才注意到全壘打紀錄。球季中,記者都在談論盧.蓋瑞格(Lou Gehrig)可能單季超過兩百分打點,最後蓋瑞格以一百七十三分打點作收,領先全大聯盟。
魯斯在一九三六年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他是第一屆入選的成員。他後來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因為癌症過世,也因為他的地位夠偉大,他的遺體停在洋基球場廣場給大家瞻仰兩天。魯斯的直率笑容在一九六一年的球季再度被想起,纏著馬里斯和曼托,當時的報紙天天載記錄著兩位洋基隊重砲手,相比於一九二七年的魯斯全壘打進度相比。
還有另一個都市傳說需要破除:導演比利.克里斯多(Billy Crystal)在二○○一年推出的電影《棒壇雙雄》(61*),考證相當細心,事實上在大聯盟紀錄史冊中,羅傑.馬里斯的六十一轟紀錄旁邊從來沒有註記任何星號。無論如何,在當年七月時,大聯盟主席福特.C.弗里克(Ford C. Frick)的確有提過這件事情,因為當時的美國聯盟例行賽從一百五十四場增加到一百六十二場,弗里克在聲明中說到,如果有球員在球隊第一百五十四場之後,擊出第六十支全壘打,「需要在紀錄本上特別註記貝比.魯斯的單季六十轟紀錄是在一百五十四場的例行賽賽制中完成的,然而在新的一百六十二場賽制下,全壘打紀錄仍然是有效的。」《紐約日報》(New York Daily News)迪克.楊(Dick Young)堅稱弗里克說的「特別註記」,指的就是星號。
克里斯多的電影破除了這個傳說,弗里克並不是公正無私的。弗里克原本是科羅拉多州的體育記者,繼肯尼索.蒙特.蘭迪斯(Kenesaw Mountain Landis)和「快樂」錢德勒(Happy Chandler)之後,成為大聯盟的第三任聯盟主席,有著非典型的職涯發展軌跡。他在一九二年加入《紐約美國人》(New York American)報社,負責幫魯斯代筆寫專欄,以及一九二八年出版的《魯斯的棒球書》(Babe Ruth's Own Book of Baseball)。弗里克和魯斯情比金堅,他宣稱自己在魯斯過世前一天,還守在他的床榻旁邊。後來弗里克頒布命令,為了維持公平性,魯斯的全壘打紀錄必須在一百五十四場比賽或更少場數之內打破,這也增加了曼托和馬里斯的壓力。
曼托在九月的時候受傷,停下了追逐紀錄的步伐,馬里斯一肩扛起破紀錄的壓力。隨著第一百五十四場例行賽過去,第一百六十二場也結束了,馬里斯只剩下最後一場的機會可以追平魯斯的紀錄。在四月二十二日,紐約洋基隊對上巴爾的摩金鶯隊的比賽因為打成五比五平手,最後在十月一日加賽,也讓洋基隊有了第一百六十三場的比賽。比賽在一個冷冽的下午舉行,馬里斯面對紅襪隊的投手崔西.史多爾德(Tracy Stallard),擊出一支右外野方向的全壘打,球飛進洋基球場的觀眾席裡。
馬里斯第一時間的反應有點戲劇化,就像貝比.魯斯在一九二七年,擊出三百六十英尺全壘打後繞壘時的反應。擊出全壘打後,全場球迷鼓掌。當天現場的進場人數有兩萬三千一百五十四人,離滿場還有好一段距離。馬里斯回到休息區後,隊友把他推回場上,馬里斯勉為其難地脫帽致意,揮手揮了三次,接受全場再次歡呼。球迷讓馬里斯回到休息區坐下。他坐在板凳區,頭往後靠著牆,深深嘆了一大口氣,身心俱疲。
挑戰紀錄的路走來並不順,但至少他超越了貝比.魯斯的紀錄,誰也無法否認。
「當我擊出第六十一號全壘打的時候,真的爽翻了。」馬里斯說。「我覺得球季好像就這樣結束了,我不知道如果球季繼續下去會怎麼樣。」
魯斯和馬里斯是不同世代的球星,而且都鎮守洋基隊右外野,但人生際遇很不一樣。魯斯渴望受到注目,穿的都是當時最好的衣服,甚至曾經說過自己的薪水應該要比總統賀伯.胡佛(Herbert Hoover)還高。魯斯曾說過:「因為我這一年做得比他好。」而馬里斯則是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直率小伙子,對隊友、對手和媒體都一樣。記者採訪他時,他的回答都很無趣,很難寫在報導裡。有些記者嫌他無聊,轉而去訪隊友曼托或是其他人,才能寫出有別於其他報紙的新聞。
令人遺憾的是,馬里斯似乎從來沒有好好享受過他的成就。他在聖路易紅雀隊完成大聯盟生涯最後一個打席的十六年之後,一九八四年,洋基球場中外野的紀念碑公園才有他的紀念碑。十六個月後他因為淋巴癌過世,當時他五十一歲。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轟在禁藥猖獗的九○年代晚期兩千年初期被打破,馬克.麥奎爾、山米.索沙和貝瑞.邦茲在不同球季都打出過六十二全壘打以上的成績。一九九八年,麥奎爾和索沙的全壘打追逐戰是全國的焦點,麥奎爾擊出七十轟,而索沙敲出六十六支全壘打。在一九九四年球員罷工,被迫取消世界大賽後,兩人為棒球界重新帶來榮光。
當時沒有什麼人質疑麥奎爾和索沙的優異表現。貝瑞.邦茲在二○○一年以單季七十三轟打破麥奎爾紀錄時,有一群嬰兒潮世代的球迷和本質棒球迷,開始懷疑這些球員有使用增進表現藥物,更傾向承認弗利克所認可的馬里斯六十一轟紀錄。在二○○七年,邦茲擊出生涯第七百五十六轟,超越漢克.阿倫(Hank Aaron)的生涯紀錄後,時尚設計師馬克.艾可(Marc Ecko)在競標會中以超過七十五萬美金的金額標下全壘打球。艾克效法當時馬里斯時代的做法,在那顆球上註記了一個星號,然後把球捐給美國棒球名人堂。那顆球目前還在名人堂博物館展示著。
現在,賈吉成為歷史上第三位,有機會挑戰全壘打紀錄的洋基隊右外野手。二○二二年十月四日,正規球季倒數第二場比賽,賈吉站在右外野草地上,雙眼下方有著兩條遮陽眼膏畫出的黑線,右拳敲了敲手套,嘴裡嚼著剛放進去的泡泡糖。他有一個迷信,當他每次上場打擊出局後,就會吐掉泡泡糖,換新的放進嘴裡。如果那天他表現無可挑剔,到九局下半,他嘴裡有如咬著無味的橡膠。此時,洋基隊在八局上保有一分領先,當天作客德州阿靈頓(Arlington)的全球人壽球場(Globe Life Field)的對手是德州遊騎兵隊。全球人壽球場才剛開幕兩年,空氣中還瀰漫著剛裝潢好的氣味。
這場比賽的勝負並不重要,洋基隊已經打進季後賽了,靠著陣中最強球員在夏天尾聲的一波高峰,拿下美國聯盟東區的王座。對手遊騎兵隊在美聯西區墊底,美聯西區被眾星雲集的休士頓太空人長期霸占。當賈吉往內野方向看去,有些不太專注,一邊心想著對方打者,一邊計算接下來還有多少個出局數,還會不會輪到他上場打擊。
受惠於總教練亞倫.布恩的棒次設計,把賈吉排到第一棒,這場比賽他已經上場打擊四次,一支一壘安打,跑回來得到一分,他吐掉三次泡泡糖,不過第五局出局那個打席之後,新嚼的那一顆還在嘴裡。八局上半,他擊出中外野方向的安打,微幅提升了賽季打擊率,還有一絲絲希望可以贏得美聯打擊王。他的對手是明尼蘇達的路易斯.阿雷亞茲(Luis Arraez),阿雷亞茲還在不斷墊高自己的打擊率。擊出安打後,賈吉從三壘狂奔九十英尺,攻下超前分,比數來到五比四,洋基領先。不過賈吉的隊友們、家人們、現場球迷們,還有全世界的運動界所期待的事情還是沒有發生。
六天前,賈吉在對上多倫多藍鳥隊的比賽中,已經追平了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支全壘打的美國聯盟紀錄,小羅傑.馬里斯和賈吉的母親佩蒂都在羅傑斯中心(Rogers Centre)下層觀眾席一起見證和慶祝。現在每一個打席都壓力山大,數以萬計的球迷起立,屏息以待,手上拿著手機,按下錄影鍵,希望透過鏡頭記錄歷史瞬間。他們等啊等,等啊等。在追平馬里斯的紀錄後,賈吉已經二十一個打席沒有擊出全壘打了,這期間他面對十一位投手,飛了一千七百四十八英里,從多倫多飛紐約,再到德州阿靈頓,全壘打欄位上還是維持著六十一。
「之後的比賽感覺上變得有一點快。」賈吉說。「通常球季最後幾場比賽會感覺有些漫長,你必須在守備時保持全神貫注。但老實說,這幾場比賽我會看計分板,心想『可惡,第七局了,只剩一個打席,我要想辦法突破啊。』」
如果賈吉真的覺得沮喪,那他天生就善於隱藏。話雖如此,在那個系列戰之前的比賽,他擊出一個不營養的內野高飛球遭到接殺,回到休息區後,狠狠砸了他的打擊頭盔。他之前也有這樣暴怒過,但通常都僅限於休息區的通道裡,轉播單位攝影機拍不到的地方。這次他真的忍不住了。某種程度上來說,賈吉感覺自己正經歷六十一年前馬里斯所經歷的,只是這次比較多球迷站在他這邊,而且沒有隊友曼托一起。能與賈吉相提並論的都是傳奇人物。這是一場專屬於「法官」賈吉的大秀。
「要面對媒體和球迷用顯微鏡看你,加上棒球界的愛恨情仇,其實很困難。加上棒球是世界上數一數二難的運動。」賈吉說。「我完全能同理馬里斯。當時曼托和馬里斯經歷的彼此競爭,正是因為如此,他完成了一件偉大的紀錄。」
洋基隊三代的右外野手:魯斯、馬里斯和賈吉,橫跨黑白底片到4K電視時代,都有著靦腆的微笑和厚實的肩膀,賈吉表示他很榮幸聽到自己的名字和兩位傳奇相提並論,但是他準備好要擺脫他們,要用全壘打終結這場追逐戰。隨著在德州的雙重戰第一戰結束,賈吉很快又在晚間的第二場比賽擔任第一棒打者。他眨了兩次眼,在打擊區擺出熟悉的打擊準備姿勢,雙腳張開,球棒握得筆直,就在他右肩後面,研究著投手丘上來自委內瑞拉的二十七歲右投手「提諾」黑素斯.提諾可(Jesús Tinoco)。
提諾可催出時速九十五英里的高角度速球,沒有進到好球帶,捕手山姆.賀夫(Sam Huff)得站起身來接。賈吉的腎上腺素飆高。下一球是時速八十八點六英里的滑球,拐進好球帶,主審判好球。賈吉對此點了點頭。賀夫傳遞暗號,要投手再投一顆滑球,然後將左膝跪在地上,提諾可抬腳,往後微傾,用力將球投向當今最危險的打者,這球失投了。
賈吉用球棒狠狠咬中球心,大聯盟數據系統Statcast顯示擊球初速高達時速一百點二英里,小白球噴向左外野,遊騎兵隊的左外野手巴巴.湯普森(Bubba Thompson)退到全壘打牆邊,眼睜睜地看著歷史一刻在面前發生。
賈吉繞壘的時候充滿笑容,同時感覺到興奮與疲累,他手指向天空致意,今天球場屋頂是打開的。賈吉的左腳踏上本壘板,吉安卡羅.史坦頓(Giancarlo Stanton)第一個迎接他,其他隊友和教練在他一擊中球,發出巨大聲響的時候,也從休息區衝了出來。
「我當時在想我的太太、家人、隊友還有球迷。」賈吉說。「一直以來,他們都特別支持我,全年無休,我腦袋都在想這些事情。」
小馬里斯大聲疾呼,請棒球迷們把賈吉視為「純正的全壘打王」。大聯盟的紀錄史冊上,並沒有在邦茲的全壘打紀錄加上星號註記,但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來自北加州灣區的賈吉,小時候聽的是二○○一年邦茲超越麥奎爾單季全壘打紀錄的故事,他也認為單季七十三轟是真的紀錄。「不管大家怎麼看待那時候的棒球,我認為他們真實地擊出七十三支和七十支全壘打。」賈吉說。「對我來說,那就是紀錄。」
如同洋基隊轉播單位YES電視網主播麥可.凱(Michael Kay)所形容的,「法官」賈吉挑戰美聯單季全壘打紀錄的壯舉「結案」了!他寫下單季擊出六十二支全壘打的美聯新紀錄,這位穿著背號九十九號球衣的男人,超越了背號九號的馬里斯,而馬里斯的生涯都活在魯斯和曼托的陰影下。另外,賈吉在合約最後一年打出生涯高峰,也繳出年度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成績單。他是洋基隊史上,自從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之後,大家一直期待的看板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六十二」代表了所有的事情,代表了賈吉的未來,代表了職業運動界最偉大的球隊的方向,還代表了大聯盟。這只是故事的序章。
球季倒數第二天,運動界見證了棒球史上最偉大的單季表現。洋基隊右外野手擊出的那發高仰角全壘打,永遠活在球迷心中。經過好幾個月摧殘美國聯盟的眾家投手之後,這位重砲手在史冊上留下了驚嘆號,把單季全壘打紀錄推向另一個人類極限。
他在繞壘時,全場不分男女老幼為他慶祝,歡呼聲直朝休息區而去,球迷呼喊著這位重砲手的名字,他露出微笑,揮手向全場致意。當他退場時,許多球迷喊著他的名字要他留步簽名。隨著他走向休息室,球迷的聲音越來越小,只剩下釘鞋踩在水泥地上嘎嘎聲作伴。他走向等待已久的記者們和攝影師們,一群人團團圍住,渴望記錄下這歷史性的發言。
這畫面並不是發生在亞倫.賈吉擊出第六十二號全壘打之後,而是一九二七年九月的一個下午。主角是喬治.赫曼.魯斯(George Herman“Babe”),大家都叫他「貝比」(Babe)。因為他太強了,所以被賦予的綽號比球迷家裡的襪子還要多。
他還有「聖嬰」(the Bamino)、「猛打蘇丹王」(Sultan of Swat)、「打擊巨人」(the Colossus of Clout)和「轟擊之王」(the King of Crash)等等稱號。如果你有機會造訪紐約市的麥克索利老愛爾酒吧(McSorley' s Old Ale House),你也可以說「恐怖的泰坦神」(Titan of Terror)、「打擊之王」(the King of Swing)、「大貝哥」(the Big Bam)或是「偉大的赫曼」(Herman the Great),那邊的客人都知道你說的是貝比.魯斯。如果在當時,你還滿有機會在酒吧遇到本尊現身。有些隊友還會改他的名字,叫他「金吉」(Jidge),跟一百年左右之後同樣在洋基隊守右外野的球星只差一個母音。
「六十了!記下來,六十轟!」魯斯從華盛頓參議員隊(Washington Senators)投手湯姆.柴克里(Tom Zachary)敲出單季第六十號全壘打的那天,他向記者說:「我們等著看有哪個混帳東西可以追上我!」
三十四年後,羅傑.馬里斯(Roger Maris)和米奇.曼托(Mickey Mantle)在嬰兒潮時期,一起追逐棒球界神聖的全壘打紀錄;在魯斯說出那段話的六十五年後,一對住在加州的學校老師佩蒂.賈吉(Patty Judge)和韋恩.賈吉(Wayne Judge)完成領養文件,領養了一個男嬰,將他取名為亞倫。這對夫妻把亞倫視為生命中的奇蹟。在魯斯打球那段時期,魯斯毫無疑問地是全國的焦點。在他加入洋基隊的第二個球季,就打出五十九支全壘打,當時球迷和專家都認為這個紀錄遙不可及,永遠不會被改寫。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時沒有人像魯斯一樣那麼會轟全壘打。魯斯一開始是在波士頓紅襪隊當先發投手,在一九一九年開始固定鎮守外野,用他高仰角的打擊方式展現破壞力。自此之後,棒球比賽被他徹底改寫,魯斯用球棒宰制了棒球界。魯斯身高六呎,體重兩百一十五磅,以當時一九二七年的身材標準放到二○二二年可能很不起眼,特別是跟賈吉相比。賈吉是六呎七吋、兩百八十二磅的大塊頭。在魯斯那個年代,洋基隊上只有菜鳥後援投手克雷格.魏斯爾特(Greg Weissert)的身材可以跟他相比,魏斯爾特身高六呎二吋,體重兩百一十五磅。當時大聯盟球員的平均身高大約是五呎二吋,體重大約落在一百六十五磅到一百七十五磅的區間。試想你坐在充滿歷史感的大聯盟球場裡,像是波士頓的芬威球場(Fenway Park)和芝加哥的威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你會感覺到一百年前的世界小得多,而魯斯在當時是個巨人。
一九二○年一月,魯斯被交易到洋基隊。這筆交易後來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大的搶劫之一,跟荷蘭人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從美國原住民萊納佩人(Lenape)買下曼哈頓島差不多一樣扯,當時米努伊特只花六十魯爾特(荷蘭貨幣),相當於二○二三年的美金一千元,就買下曼哈頓。洋基隊花了十萬元美金買下魯斯,和當時為了興建芬威球場的三十萬貸款。最廣為人知的傳說是紅襪隊老闆哈利.佛雷茲(Harry Frazee)手頭緊,用交易掉魯斯的錢去資助百老匯奄奄一息的一齣歌劇《不,不,娜內特》(No, No, Nanette)。但這不是真的,那齣歌劇在一九二五年才在百老匯初亮相,那時候魯斯早就是洋基隊球員了,而且當時票房相當成功。不管如何,佛雷茲在一九一六年買下紅襪隊後,一直很難賺錢。一九一九年的票房也不理想,那一年紅襪隊在美國聯盟八支球隊中,戰績只排第六。
就像萊納佩人一開始認為自己賺到一樣,至少當時在波士頓,大家認為並不虧。魯斯豪飲、玩女人和賭博的方面已經是傳奇人物,加上第一次世界戰爭已經開打,魯斯在一九一九年季前和紅襪隊簽下三年總值三萬的合約,那年後來他為紅襪隊打出二十九支全壘打,魯斯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他威脅紅襪隊重新議約,否則拒絕上場打球。在媒體公開交易新聞的那天,佛雷茲說:「魯斯無疑是棒球界最強的打者,但他也是最自私、最魯莽的球員。」洋基隊投手鮑伯.蕭基(Bob Shawkey)則有不同看法,他直言不諱地說:「我很高興不用再面對到他。每次面對他的時候,都覺得小命不保。」
有趣的是,「貝比魯斯的詛咒」這一詞直到一九九○年才出現,是因為《波士頓環球報》專欄作家丹.蕭納西(Dan Shaughnessy)出版了一本同名書籍。十二年前(一九七八年),紅襪隊浪費掉十四場半的領先優勢,例行賽結束時,和洋基隊並列美聯東區分區冠軍,最後加賽一場,被沒有什麼長打能力的巴奇.丹特(Bucky Dent)擊出三分打點全壘打而輸球。這本書問世的四年前,紐約大都會隊的打者穆奇.威爾森(Mookie Wilson)在世界大賽第六戰擊出一壘方向滾地球,紅襪隊一壘手比爾.巴克納(Bill Buckner)讓球從雙腳中穿過,這次「火車過山洞」也讓大都會隊贏得第六戰,最終在第七戰爆冷贏得世界大賽。巴克納在二○一九年過世,即使他有二十二年的大聯盟輝煌生涯,他有生之年飽受那次失誤的折磨。此外,紅襪隊管理階層的一些操作失誤,例如老闆湯姆.亞齊(Tom Yawkey)的種族歧視偏見,錯過了有實力的黑人球員傑奇.羅賓森(Jackie Robinson)和青少年時期的威利.梅斯(Willie Mays),這些比賣掉魯斯、丹特的左外野三分全壘打、巴克納的火車過山洞,事實上對球隊造成更大的傷害。
鏡頭拉回一九二七年的洋基球場,九月三十日的那個星期五下午。一九二七年對於紐約市來說已經別具意義,查爾斯.林柏(Charles Lindbergh)飛越大西洋,他駕駛「聖路易精神號」(Spirit of St. Louis)從紐約羅斯福機場(Roosevelt Field)飛到法國巴黎勒布爾熱機場(Le Bourget Aerodrome)。當年九月,林柏才接受滿天紙花的遊行表揚,月底輪到魯斯成為全市焦點。洋基隊當年以整季一百零一勝的成績,晉級隔週一的世界大賽。那年的打線贏得「殺人打線」(Murderers' Row)的美名。排名第三的華盛頓參議員隊當時拿到八十五勝,那年還沒有季後賽外卡制度,他們早早在六月就已經放棄追趕。洋基球場是他們季末客場鐵路之旅的最後一戰,離釣魚、打高爾夫和獵野雞的寒假只有幾局之隔。
來自北卡羅萊納州鄉下的左投手柴克里,並不是速球派投手,主要靠控球,以及他的變速球和曲球。比賽來到八局下半,雙方戰成平手,柴克里在這場比賽只讓魯斯打出兩支一壘安打,送出一次四壞球保送。三壘上有跑者馬克.柯尼格(Mark Koenig)干擾投手,柴克里面對魯斯投出一記「慢速螺旋球」,球往好球帶下方、魯斯的內角方向而去,魯斯大棒一揮,打成一季沿著右外野邊線的平飛球,進到右外野觀眾席,主審比爾.丁尼恩(Bill Dinneen)蹲在界外邊線上,瞇著眼仔細地確認,他判斷魯斯的深遠的平飛球落在從右外野最上層算來第十五排的座位,離界外不到六吋的距離。魯斯回到本壘,露出他招牌的斜嘴笑容,洋基隊隊友從休息區衝出來迎接他。這時柴克里氣噗噗地把手套往草地上砸。
那天現場只有八千名觀眾,即使那一年球季洋基整季都宰制美國聯盟,而且還是一場可以見證魯斯堆高紀錄的比賽,仍然沒辦法填滿球場座位。一星期之後的世界大賽,超過一萬六千名觀眾擠進剛落成四年的洋基球場,一賭洋基四連勝,橫掃由保羅.瓦納(Paul Waner)和派.崔納(Pie Traynor)領軍的匹茲堡海盜隊。九月三十日那天,球場外野的觀眾席有些人在熱切地等待魯斯的全壘打,球迷站在看台和包廂區慶祝全壘打歡呼著,把帽子和手帕往空中丟。全壘打球最後被一位來自曼哈頓,叫做喬.佛納(Joe Forner)的男子撿到,依照當時的慣例,他的名字出現在隔天的報紙上。當魯斯踏上本壘板時,他高舉球帽揮舞著,向觀眾致意,舉起雙手像在對大家說:「嘿!我很厲害吧?」
真的很厲害。以紀錄來說,魯斯一直以來是棒球界的王者,離他擊出第七百一十四轟已經將近一世紀,他的紀錄還是很難被超越。在其他的運動中,幾乎近期都有出現史上最強的選手,例如籃球界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冰球界的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和高爾夫球界的老虎伍茲(Tiger Woods)。魯斯則是一個例外。自從一九二七年以來,棒球比賽已經被魯斯改變了,之前只要彈進外野座位就算是全壘打,但魯斯是紮實地把飛球打進座位裡,一九二七年的六十支全壘打,每一球都飛越過全壘打牆。有些記者認為他可能在隔年敲出六十一或是六十二轟,但是六十轟在紀錄上也滿好看的。在一九二七年當時,魯斯還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注,那年負責報導洋基隊的知名體育記者佛雷德.李伯(Fred Lieb)曾說,一直到「過了勞動節好一陣子之後」他才注意到全壘打紀錄。球季中,記者都在談論盧.蓋瑞格(Lou Gehrig)可能單季超過兩百分打點,最後蓋瑞格以一百七十三分打點作收,領先全大聯盟。
魯斯在一九三六年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他是第一屆入選的成員。他後來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因為癌症過世,也因為他的地位夠偉大,他的遺體停在洋基球場廣場給大家瞻仰兩天。魯斯的直率笑容在一九六一年的球季再度被想起,纏著馬里斯和曼托,當時的報紙天天載記錄著兩位洋基隊重砲手,相比於一九二七年的魯斯全壘打進度相比。
還有另一個都市傳說需要破除:導演比利.克里斯多(Billy Crystal)在二○○一年推出的電影《棒壇雙雄》(61*),考證相當細心,事實上在大聯盟紀錄史冊中,羅傑.馬里斯的六十一轟紀錄旁邊從來沒有註記任何星號。無論如何,在當年七月時,大聯盟主席福特.C.弗里克(Ford C. Frick)的確有提過這件事情,因為當時的美國聯盟例行賽從一百五十四場增加到一百六十二場,弗里克在聲明中說到,如果有球員在球隊第一百五十四場之後,擊出第六十支全壘打,「需要在紀錄本上特別註記貝比.魯斯的單季六十轟紀錄是在一百五十四場的例行賽賽制中完成的,然而在新的一百六十二場賽制下,全壘打紀錄仍然是有效的。」《紐約日報》(New York Daily News)迪克.楊(Dick Young)堅稱弗里克說的「特別註記」,指的就是星號。
克里斯多的電影破除了這個傳說,弗里克並不是公正無私的。弗里克原本是科羅拉多州的體育記者,繼肯尼索.蒙特.蘭迪斯(Kenesaw Mountain Landis)和「快樂」錢德勒(Happy Chandler)之後,成為大聯盟的第三任聯盟主席,有著非典型的職涯發展軌跡。他在一九二年加入《紐約美國人》(New York American)報社,負責幫魯斯代筆寫專欄,以及一九二八年出版的《魯斯的棒球書》(Babe Ruth's Own Book of Baseball)。弗里克和魯斯情比金堅,他宣稱自己在魯斯過世前一天,還守在他的床榻旁邊。後來弗里克頒布命令,為了維持公平性,魯斯的全壘打紀錄必須在一百五十四場比賽或更少場數之內打破,這也增加了曼托和馬里斯的壓力。
曼托在九月的時候受傷,停下了追逐紀錄的步伐,馬里斯一肩扛起破紀錄的壓力。隨著第一百五十四場例行賽過去,第一百六十二場也結束了,馬里斯只剩下最後一場的機會可以追平魯斯的紀錄。在四月二十二日,紐約洋基隊對上巴爾的摩金鶯隊的比賽因為打成五比五平手,最後在十月一日加賽,也讓洋基隊有了第一百六十三場的比賽。比賽在一個冷冽的下午舉行,馬里斯面對紅襪隊的投手崔西.史多爾德(Tracy Stallard),擊出一支右外野方向的全壘打,球飛進洋基球場的觀眾席裡。
馬里斯第一時間的反應有點戲劇化,就像貝比.魯斯在一九二七年,擊出三百六十英尺全壘打後繞壘時的反應。擊出全壘打後,全場球迷鼓掌。當天現場的進場人數有兩萬三千一百五十四人,離滿場還有好一段距離。馬里斯回到休息區後,隊友把他推回場上,馬里斯勉為其難地脫帽致意,揮手揮了三次,接受全場再次歡呼。球迷讓馬里斯回到休息區坐下。他坐在板凳區,頭往後靠著牆,深深嘆了一大口氣,身心俱疲。
挑戰紀錄的路走來並不順,但至少他超越了貝比.魯斯的紀錄,誰也無法否認。
「當我擊出第六十一號全壘打的時候,真的爽翻了。」馬里斯說。「我覺得球季好像就這樣結束了,我不知道如果球季繼續下去會怎麼樣。」
魯斯和馬里斯是不同世代的球星,而且都鎮守洋基隊右外野,但人生際遇很不一樣。魯斯渴望受到注目,穿的都是當時最好的衣服,甚至曾經說過自己的薪水應該要比總統賀伯.胡佛(Herbert Hoover)還高。魯斯曾說過:「因為我這一年做得比他好。」而馬里斯則是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直率小伙子,對隊友、對手和媒體都一樣。記者採訪他時,他的回答都很無趣,很難寫在報導裡。有些記者嫌他無聊,轉而去訪隊友曼托或是其他人,才能寫出有別於其他報紙的新聞。
令人遺憾的是,馬里斯似乎從來沒有好好享受過他的成就。他在聖路易紅雀隊完成大聯盟生涯最後一個打席的十六年之後,一九八四年,洋基球場中外野的紀念碑公園才有他的紀念碑。十六個月後他因為淋巴癌過世,當時他五十一歲。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轟在禁藥猖獗的九○年代晚期兩千年初期被打破,馬克.麥奎爾、山米.索沙和貝瑞.邦茲在不同球季都打出過六十二全壘打以上的成績。一九九八年,麥奎爾和索沙的全壘打追逐戰是全國的焦點,麥奎爾擊出七十轟,而索沙敲出六十六支全壘打。在一九九四年球員罷工,被迫取消世界大賽後,兩人為棒球界重新帶來榮光。
當時沒有什麼人質疑麥奎爾和索沙的優異表現。貝瑞.邦茲在二○○一年以單季七十三轟打破麥奎爾紀錄時,有一群嬰兒潮世代的球迷和本質棒球迷,開始懷疑這些球員有使用增進表現藥物,更傾向承認弗利克所認可的馬里斯六十一轟紀錄。在二○○七年,邦茲擊出生涯第七百五十六轟,超越漢克.阿倫(Hank Aaron)的生涯紀錄後,時尚設計師馬克.艾可(Marc Ecko)在競標會中以超過七十五萬美金的金額標下全壘打球。艾克效法當時馬里斯時代的做法,在那顆球上註記了一個星號,然後把球捐給美國棒球名人堂。那顆球目前還在名人堂博物館展示著。
現在,賈吉成為歷史上第三位,有機會挑戰全壘打紀錄的洋基隊右外野手。二○二二年十月四日,正規球季倒數第二場比賽,賈吉站在右外野草地上,雙眼下方有著兩條遮陽眼膏畫出的黑線,右拳敲了敲手套,嘴裡嚼著剛放進去的泡泡糖。他有一個迷信,當他每次上場打擊出局後,就會吐掉泡泡糖,換新的放進嘴裡。如果那天他表現無可挑剔,到九局下半,他嘴裡有如咬著無味的橡膠。此時,洋基隊在八局上保有一分領先,當天作客德州阿靈頓(Arlington)的全球人壽球場(Globe Life Field)的對手是德州遊騎兵隊。全球人壽球場才剛開幕兩年,空氣中還瀰漫著剛裝潢好的氣味。
這場比賽的勝負並不重要,洋基隊已經打進季後賽了,靠著陣中最強球員在夏天尾聲的一波高峰,拿下美國聯盟東區的王座。對手遊騎兵隊在美聯西區墊底,美聯西區被眾星雲集的休士頓太空人長期霸占。當賈吉往內野方向看去,有些不太專注,一邊心想著對方打者,一邊計算接下來還有多少個出局數,還會不會輪到他上場打擊。
受惠於總教練亞倫.布恩的棒次設計,把賈吉排到第一棒,這場比賽他已經上場打擊四次,一支一壘安打,跑回來得到一分,他吐掉三次泡泡糖,不過第五局出局那個打席之後,新嚼的那一顆還在嘴裡。八局上半,他擊出中外野方向的安打,微幅提升了賽季打擊率,還有一絲絲希望可以贏得美聯打擊王。他的對手是明尼蘇達的路易斯.阿雷亞茲(Luis Arraez),阿雷亞茲還在不斷墊高自己的打擊率。擊出安打後,賈吉從三壘狂奔九十英尺,攻下超前分,比數來到五比四,洋基領先。不過賈吉的隊友們、家人們、現場球迷們,還有全世界的運動界所期待的事情還是沒有發生。
六天前,賈吉在對上多倫多藍鳥隊的比賽中,已經追平了馬里斯的單季六十一支全壘打的美國聯盟紀錄,小羅傑.馬里斯和賈吉的母親佩蒂都在羅傑斯中心(Rogers Centre)下層觀眾席一起見證和慶祝。現在每一個打席都壓力山大,數以萬計的球迷起立,屏息以待,手上拿著手機,按下錄影鍵,希望透過鏡頭記錄歷史瞬間。他們等啊等,等啊等。在追平馬里斯的紀錄後,賈吉已經二十一個打席沒有擊出全壘打了,這期間他面對十一位投手,飛了一千七百四十八英里,從多倫多飛紐約,再到德州阿靈頓,全壘打欄位上還是維持著六十一。
「之後的比賽感覺上變得有一點快。」賈吉說。「通常球季最後幾場比賽會感覺有些漫長,你必須在守備時保持全神貫注。但老實說,這幾場比賽我會看計分板,心想『可惡,第七局了,只剩一個打席,我要想辦法突破啊。』」
如果賈吉真的覺得沮喪,那他天生就善於隱藏。話雖如此,在那個系列戰之前的比賽,他擊出一個不營養的內野高飛球遭到接殺,回到休息區後,狠狠砸了他的打擊頭盔。他之前也有這樣暴怒過,但通常都僅限於休息區的通道裡,轉播單位攝影機拍不到的地方。這次他真的忍不住了。某種程度上來說,賈吉感覺自己正經歷六十一年前馬里斯所經歷的,只是這次比較多球迷站在他這邊,而且沒有隊友曼托一起。能與賈吉相提並論的都是傳奇人物。這是一場專屬於「法官」賈吉的大秀。
「要面對媒體和球迷用顯微鏡看你,加上棒球界的愛恨情仇,其實很困難。加上棒球是世界上數一數二難的運動。」賈吉說。「我完全能同理馬里斯。當時曼托和馬里斯經歷的彼此競爭,正是因為如此,他完成了一件偉大的紀錄。」
洋基隊三代的右外野手:魯斯、馬里斯和賈吉,橫跨黑白底片到4K電視時代,都有著靦腆的微笑和厚實的肩膀,賈吉表示他很榮幸聽到自己的名字和兩位傳奇相提並論,但是他準備好要擺脫他們,要用全壘打終結這場追逐戰。隨著在德州的雙重戰第一戰結束,賈吉很快又在晚間的第二場比賽擔任第一棒打者。他眨了兩次眼,在打擊區擺出熟悉的打擊準備姿勢,雙腳張開,球棒握得筆直,就在他右肩後面,研究著投手丘上來自委內瑞拉的二十七歲右投手「提諾」黑素斯.提諾可(Jesús Tinoco)。
提諾可催出時速九十五英里的高角度速球,沒有進到好球帶,捕手山姆.賀夫(Sam Huff)得站起身來接。賈吉的腎上腺素飆高。下一球是時速八十八點六英里的滑球,拐進好球帶,主審判好球。賈吉對此點了點頭。賀夫傳遞暗號,要投手再投一顆滑球,然後將左膝跪在地上,提諾可抬腳,往後微傾,用力將球投向當今最危險的打者,這球失投了。
賈吉用球棒狠狠咬中球心,大聯盟數據系統Statcast顯示擊球初速高達時速一百點二英里,小白球噴向左外野,遊騎兵隊的左外野手巴巴.湯普森(Bubba Thompson)退到全壘打牆邊,眼睜睜地看著歷史一刻在面前發生。
賈吉繞壘的時候充滿笑容,同時感覺到興奮與疲累,他手指向天空致意,今天球場屋頂是打開的。賈吉的左腳踏上本壘板,吉安卡羅.史坦頓(Giancarlo Stanton)第一個迎接他,其他隊友和教練在他一擊中球,發出巨大聲響的時候,也從休息區衝了出來。
「我當時在想我的太太、家人、隊友還有球迷。」賈吉說。「一直以來,他們都特別支持我,全年無休,我腦袋都在想這些事情。」
小馬里斯大聲疾呼,請棒球迷們把賈吉視為「純正的全壘打王」。大聯盟的紀錄史冊上,並沒有在邦茲的全壘打紀錄加上星號註記,但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來自北加州灣區的賈吉,小時候聽的是二○○一年邦茲超越麥奎爾單季全壘打紀錄的故事,他也認為單季七十三轟是真的紀錄。「不管大家怎麼看待那時候的棒球,我認為他們真實地擊出七十三支和七十支全壘打。」賈吉說。「對我來說,那就是紀錄。」
如同洋基隊轉播單位YES電視網主播麥可.凱(Michael Kay)所形容的,「法官」賈吉挑戰美聯單季全壘打紀錄的壯舉「結案」了!他寫下單季擊出六十二支全壘打的美聯新紀錄,這位穿著背號九十九號球衣的男人,超越了背號九號的馬里斯,而馬里斯的生涯都活在魯斯和曼托的陰影下。另外,賈吉在合約最後一年打出生涯高峰,也繳出年度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成績單。他是洋基隊史上,自從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之後,大家一直期待的看板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六十二」代表了所有的事情,代表了賈吉的未來,代表了職業運動界最偉大的球隊的方向,還代表了大聯盟。這只是故事的序章。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