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66期(112/12)
滿額折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66期(112/12)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00 元
優惠價
88176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期學刊收錄 3 篇技術報告,主題分別為全景古蹟虛擬導覽之虛擬化身設計與評估、裝飾性陶瓷文物缺損修護技法案例探討,以及從苗栗後龍新港「東社班」藝人與活動記憶闡述道卡斯族的臺灣亂彈藝術傳承,可供文資保存學界、相關業界及業務單位實務參考。
 〈全景古蹟虛擬導覽之虛擬化身設計與評估:使用者經驗探索〉一文旨在探討全景古蹟虛擬導覽中虛擬化身的設計並進行使用者學習經驗評估,作者運用 VRoidStudio 設計虛擬人物,結合 SteamVR 軟體及 Meta Oculus 2 硬體進行動作捕捉,並在 Tracking World 軟體中完成一連串的虛擬人物的導覽動作演示設計,並提出一套虛擬人物的開發流程。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真人影片導入古蹟虛擬導覽的設計,多數受測者認為融入虛擬化身的全景古蹟虛擬導覽形式能提供正向的實用體驗;在享樂體驗方面,多數受測者亦表達虛擬化身讓人覺得該設計具有價值性、新穎性及趣味性的感受,尤其對於虛擬化身的喜愛程度有特別明顯的感受差異。本研究的質性訪談結果亦點出虛擬化身設定的潛在研究議題,可供未來對於全景古蹟虛擬導覽之虛擬化身研究設計延伸探討之參考。
 〈裝飾性陶瓷文物缺損修護技法之探討:以大甲東窯《犀牛》陶器為例〉:裝飾性陶瓷器物具有鑑賞的美感價值,其在缺損的修護上不僅需維護結構的穩定性,亦需顧及外觀的完整性。文中首先統整目前常用於陶瓷文物缺損修護之材料技法與其特性,如:陶瓷缺損填充材料與技法以及陶瓷文物全色材料技法,並論述各材料在使用上需考量的條件。文中並以修護「大甲東窯《犀牛》陶器」所採取的兩種填補方式為例,說明因考量此件陶器胎體之不透明性,除選擇以石膏作為填補之主要材料外,針對缺損面積較大之部位,亦參照同款犀牛之形貌,採用黏土塑形後,再使用矽膠翻模並以巴黎石膏翻製;小面積或片狀的缺損採直接填補法。至於為模擬作品外觀釉料之滴流感,全色時則採用壓克力乳膠顏料手繪技法。作者於文末指出,選擇缺損填補材料需同時考慮其對於文物本身物質與非物質面向之影響。
 〈道卡斯族的臺灣亂彈藝術傳承:以苗栗後龍新港「東社班」藝人與活動記憶為例〉一文以採訪日治及戰後時期苗栗後龍新港「東社班」的兩代亂彈藝人及經營者的口述整理,並輔以相關老照片資料勾勒出昔日東社道卡斯族人投入亂彈戲曲的歷史經驗。文中記述「東社班」之組班人員,以及他們投入表演活動之時期和經營與培育藝人之方式等。亂彈戲在晚清隨著移民傳入臺灣,依附於信仰祭祀文化而生根發展,戲班長年逐廟宇而居,缺乏文獻紀錄。按作者田野調查訪談得知,東社在日人治臺之前已有亂彈藝人及相關活動,惟「東社班」戰前的活動僅止口語相傳,未有具體紀錄,爾後遭逢戰事而「禁鼓樂」,戰後亂彈班重起,因經營模式不同而百家爭鳴。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戰後亂彈藝術家潘玉嬌(1936–)、劉玉鶯(1936–2023)親族,均出自新港社東社道卡斯族,並自「東社班」開啟亂彈演藝生涯,其東社家族所開展的臺灣亂彈藝人及亂彈系譜,足證道卡斯族藝人在臺灣亂彈發展史上的影響力。
 本期「文資情報站」單元內容包括:1.〈綴地名.踅府城 — 小學堂活動〉:本文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中華民國地理學會合辦認識地名活動之部分成果,擇「安平」與「赤崁樓」兩個場域,進行一些地名由來與讀音上的介紹。由於許多地方的命名和自然地形的發展以及民間信仰或產業發展相關,若將地名與古蹟結合在一起探索,有助於清楚勾勒出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深入對地方的認識;2.〈「文化路徑的思路與實踐」國際論壇暨煤礦文化路徑踏訪紀實〉:本論壇分享文資局多年在臺灣文化路徑發展的思路與推動架構,期望透過各路徑主題論述梳理與地方網絡協作機制,建立地方史觀、社群參與及凝聚地方認同,會中亦邀請國內路徑網絡推動的相關團隊發表階段性成果,期望在跨領域研究及交流下,促進「文化路徑的思路與實踐」的成長;3.〈文化資產資料中心館藏建築藍晒圖影像保存及修護紀實〉:本文以書圖原件(藍晒圖)為案例,完整記錄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典藏藍晒圖之相關修復歷程,包括拆卸、除膠、去污,針對破損、撕裂之處以無酸膠帶修補,以及摺痕則攤開壓平處理、完成後平放層疊以無酸紙盒保存收藏等,有助於藍晒圖實務工作者參考運用。4.〈十二帖文化資產的日常守護良方 —《文化資產保存環境學》〉:鑑於國內目前並沒有完整涵蓋文資保存環境面向之專業書籍,文資局翻譯出版日本「朝倉書店」出版之《文化財保存環境學》(第二版),本書以自然科學為主軸、預防性保存為核心,並以學理論述與範例闡釋影響「保存環境」的重要因子,包含溫溼度、光、空氣汙染、生物、地震、氣象災害及人為破壞等,期許提供文保領域相關師生及從業人員參考。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為季刊型態,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為目前唯一由官方主辦的文化資產專業期刊,是國內有關文化資產保存領域論文的公開發表空間,舉凡與文化資產保存相關之公共政策、經營管理、保存研究、修復及保存科學、展示、活化再利用、考古、社群組織、人才培育與保存倫理等,都是本刊所重視之議題,歡迎各界先進繼續支持、踴躍賜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8 17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