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140 元優惠價
:90 折 126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理想的「現代文學」課程:跨領域與跨媒體的結合專輯 前言
林淑貞
每一個教室或課堂,都是堂皇的舞臺;每一個課程,都是一齣華麗的演出,而每一位教師都是編劇,是導演,更是領銜主演的演員。
現代文學通常被標幟成:新詩、散文、小說、戲劇等項,但是,運用新觀念、新思維及媒體應用,開發出更多元的課程,使現代文學課程有了新的展演樣態。甚至同樣課程,教材不同,教法有異,學生情境不同,皆會呈現殊異的教學效果,灌注新的教學方式,翻轉平面,成為立體可感,甚至結合媒體、跨領域,進行寫、編、導、演、走讀等元素,讓課程的多元與豐富性被開發出來。
本專輯共輯錄十篇攸關現代文學暨多元媒體課程,大抵可分作三類。一、傳統課程的翻轉教學。有林秀蓉老師從美學實驗談現代詩教學,導入:為愛朗誦、詩化廣告、詩書畫合奏等跨界活動式演繹,讓新詩鎔鑄綜合藝術,表現出餘味不盡的饗宴。林積萍老師以主題開展小說教學,透過言情、武俠、歷史、奇幻、偵探、都會等主題讓教材豐富而可提昇學習興趣。黃雅莉老師以「尋找自我」為軸心,以類型化帶入現代散文教學,藉由意象、意義探究文本旨趣也引導學生抉發自我生命。張瑋儀老師則用走讀方式帶領學生,增加感官學習與探索,深化文字魔力與情感共鳴。解昆樺老師在大一國文課程導入「詩劇」,甚至將「讀畫詩」演繹成劇本,讓學生藉由戲劇進行文學互動與互文演出。二、戲劇類課程,如何導引學生欣賞或編寫劇本。鄭柏彥老師的「現代京劇」課程以「通古知今」為軸線,開啟學生了解傳統戲劇,甚至能夠欣賞進而寫出劇評。趙雪君老師以豐富編寫劇本經驗,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劇本寫作,其中古典文學素養與積累是傳統戲曲編劇者必須增強的能力,同時也點出編劇是否可「金針度人」的議題。三、新興媒材導入課程的教學策略與運用。蔡月娥老師的「電影與文學」以「西遊記」的前世今生,導引學生思考西天取經歷程即是人物歷鍊形塑過程,具有人文、社會等教化意義。林淑慧老師的「臺灣旅行文學與文化」,運用數位人文概念,將文史與地景、文化發展脈絡更豐富詮釋,讓學生透過今昔對照,了解臺灣文化變遷的過程。林淑貞老師的「繪本文學欣賞」課程則透過圖文交織的特色,讓學生感受色彩繽紛圖像深蘊的美學元素,進而能藉由言簡意賅的故事,尋找或開發生命的定位與意義。
以上,豐富多元的課程與翻轉傳統的教材教法互相激盪,期能引導藍光世代的莘莘學子們,進入跨領域且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學習,而每一位學習者也經由課程導引,化身成教室舞臺中演出的要角。
林淑貞
每一個教室或課堂,都是堂皇的舞臺;每一個課程,都是一齣華麗的演出,而每一位教師都是編劇,是導演,更是領銜主演的演員。
現代文學通常被標幟成:新詩、散文、小說、戲劇等項,但是,運用新觀念、新思維及媒體應用,開發出更多元的課程,使現代文學課程有了新的展演樣態。甚至同樣課程,教材不同,教法有異,學生情境不同,皆會呈現殊異的教學效果,灌注新的教學方式,翻轉平面,成為立體可感,甚至結合媒體、跨領域,進行寫、編、導、演、走讀等元素,讓課程的多元與豐富性被開發出來。
本專輯共輯錄十篇攸關現代文學暨多元媒體課程,大抵可分作三類。一、傳統課程的翻轉教學。有林秀蓉老師從美學實驗談現代詩教學,導入:為愛朗誦、詩化廣告、詩書畫合奏等跨界活動式演繹,讓新詩鎔鑄綜合藝術,表現出餘味不盡的饗宴。林積萍老師以主題開展小說教學,透過言情、武俠、歷史、奇幻、偵探、都會等主題讓教材豐富而可提昇學習興趣。黃雅莉老師以「尋找自我」為軸心,以類型化帶入現代散文教學,藉由意象、意義探究文本旨趣也引導學生抉發自我生命。張瑋儀老師則用走讀方式帶領學生,增加感官學習與探索,深化文字魔力與情感共鳴。解昆樺老師在大一國文課程導入「詩劇」,甚至將「讀畫詩」演繹成劇本,讓學生藉由戲劇進行文學互動與互文演出。二、戲劇類課程,如何導引學生欣賞或編寫劇本。鄭柏彥老師的「現代京劇」課程以「通古知今」為軸線,開啟學生了解傳統戲劇,甚至能夠欣賞進而寫出劇評。趙雪君老師以豐富編寫劇本經驗,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劇本寫作,其中古典文學素養與積累是傳統戲曲編劇者必須增強的能力,同時也點出編劇是否可「金針度人」的議題。三、新興媒材導入課程的教學策略與運用。蔡月娥老師的「電影與文學」以「西遊記」的前世今生,導引學生思考西天取經歷程即是人物歷鍊形塑過程,具有人文、社會等教化意義。林淑慧老師的「臺灣旅行文學與文化」,運用數位人文概念,將文史與地景、文化發展脈絡更豐富詮釋,讓學生透過今昔對照,了解臺灣文化變遷的過程。林淑貞老師的「繪本文學欣賞」課程則透過圖文交織的特色,讓學生感受色彩繽紛圖像深蘊的美學元素,進而能藉由言簡意賅的故事,尋找或開發生命的定位與意義。
以上,豐富多元的課程與翻轉傳統的教材教法互相激盪,期能引導藍光世代的莘莘學子們,進入跨領域且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學習,而每一位學習者也經由課程導引,化身成教室舞臺中演出的要角。
目次
編輯手記
001 張晏瑞 從書香兩岸到閱讀中華:第三屆書香兩岸迎新春活動紀實
百家筆談
004 金培懿 聖帝祖前發豪願
006 李欣錫 尋向所誌,古道照顏──序《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二集
理想的「現代文學」課程:跨領域與跨媒體的結合專輯
009 林淑貞 關於專輯
010 林秀蓉 跨界美學的實驗:談現代詩教學的活動設計
014 林積萍 主題式小說運用於創新教學
019 黃雅莉 文之用在我心──以「尋找自我」導入現代散文教學
027 張瑋儀 漫談現代散文的虛實走讀
032 解昆樺 為文字演出──
「文學的戲劇演繹」國文課之實務教案設計與劇本實例示範
039 鄭柏彥 現代京劇的課程設計與教學
043 趙雪君 劇本寫作教學經驗
048 林淑慧 覓幸福:臺灣旅行文學與文化
053 蔡月娥 「電影與文學」之《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059 林淑貞 與圖像相遇在美好的時光裡──「繪本文學欣賞」教學與設計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赴臺研修心得特輯
066 張佳棻 關於特輯
067 陳詩婕 兩岸青年的同頻共振
069 鄭卓瑤 我的臺灣印象散記
073 朱兆萬 我眼中的臺灣戲劇
075 劉淑雅 當時只道是尋常──臺師大研修心得
077 鄭婉鳳 忽然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臺灣
079 曾崢嶸 寶島OK繃
082 葉淑敏 呤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084 盧簫婷 最好的時光
087 莊婧宇 海峽另一邊的人文風景
090 陳丹瑜 關於我「寫」臺灣
092 張靜珊 戲夢臺灣,琅嬛心跡
095 林舒平 到臺灣遊學去──臺灣師範大學研修小記
097 李 想 與圖書館再次邂逅
古典文學
100 劉衛林等 甲辰開歲唱和集
103 張春榮、顏荷郁 捨得放下就自在──五代高僧布袋和尚禪詩初探
108 徐詩婷 王船山《瀟湘怨詞》修辭小考──以〈摸魚兒‧東洲桃浪〉作探討
現代文學
112 鍾永興 臺灣女詩人的「女性主題書寫」(2022-2023年)
──以漫漁、龍青、愛羅、王紅林為例
思想文化
117 李 宇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價值傳承探析
圖書文獻
120 何廣棪 康有為佚函一通──致沈曾植信札
戲曲藝術
122 秦宇霞 田漢改編藝術啟示錄
天地書肆
126 張高評 探索學術研究之終始本末,演繹論文寫作之心路歷程
──《論文寫作演繹》自序
130 鄒豔梅 不能遺忘的「小我」──評《終始:社會學的民俗學(1926-1950)》
134 王蕭惠 修《詩》《書》而言志,樹桃李以濟民
──《先秦儒家教材研究──以《詩》、《書》爲中心》讀後
001 張晏瑞 從書香兩岸到閱讀中華:第三屆書香兩岸迎新春活動紀實
百家筆談
004 金培懿 聖帝祖前發豪願
006 李欣錫 尋向所誌,古道照顏──序《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二集
理想的「現代文學」課程:跨領域與跨媒體的結合專輯
009 林淑貞 關於專輯
010 林秀蓉 跨界美學的實驗:談現代詩教學的活動設計
014 林積萍 主題式小說運用於創新教學
019 黃雅莉 文之用在我心──以「尋找自我」導入現代散文教學
027 張瑋儀 漫談現代散文的虛實走讀
032 解昆樺 為文字演出──
「文學的戲劇演繹」國文課之實務教案設計與劇本實例示範
039 鄭柏彥 現代京劇的課程設計與教學
043 趙雪君 劇本寫作教學經驗
048 林淑慧 覓幸福:臺灣旅行文學與文化
053 蔡月娥 「電影與文學」之《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059 林淑貞 與圖像相遇在美好的時光裡──「繪本文學欣賞」教學與設計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赴臺研修心得特輯
066 張佳棻 關於特輯
067 陳詩婕 兩岸青年的同頻共振
069 鄭卓瑤 我的臺灣印象散記
073 朱兆萬 我眼中的臺灣戲劇
075 劉淑雅 當時只道是尋常──臺師大研修心得
077 鄭婉鳳 忽然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臺灣
079 曾崢嶸 寶島OK繃
082 葉淑敏 呤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084 盧簫婷 最好的時光
087 莊婧宇 海峽另一邊的人文風景
090 陳丹瑜 關於我「寫」臺灣
092 張靜珊 戲夢臺灣,琅嬛心跡
095 林舒平 到臺灣遊學去──臺灣師範大學研修小記
097 李 想 與圖書館再次邂逅
古典文學
100 劉衛林等 甲辰開歲唱和集
103 張春榮、顏荷郁 捨得放下就自在──五代高僧布袋和尚禪詩初探
108 徐詩婷 王船山《瀟湘怨詞》修辭小考──以〈摸魚兒‧東洲桃浪〉作探討
現代文學
112 鍾永興 臺灣女詩人的「女性主題書寫」(2022-2023年)
──以漫漁、龍青、愛羅、王紅林為例
思想文化
117 李 宇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價值傳承探析
圖書文獻
120 何廣棪 康有為佚函一通──致沈曾植信札
戲曲藝術
122 秦宇霞 田漢改編藝術啟示錄
天地書肆
126 張高評 探索學術研究之終始本末,演繹論文寫作之心路歷程
──《論文寫作演繹》自序
130 鄒豔梅 不能遺忘的「小我」──評《終始:社會學的民俗學(1926-1950)》
134 王蕭惠 修《詩》《書》而言志,樹桃李以濟民
──《先秦儒家教材研究──以《詩》、《書》爲中心》讀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