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以作者在2021年6—7月間前往義大利的西西裡島所作的一次訪古旅行為題材,記錄了作者先後在西西裡島的九個歷史名勝古城尋訪古跡的歷程。這次訪古的主線是西西裡島上的古希臘遺跡,作為古希臘**抒情詩人品達(Pindaros)的完整作品的*個、也是*一一個中文譯者和古典學者,作者的訪古之旅以品達的蹤跡為經線,沿途穿插以對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的文物古跡的探訪,由此編織出一幅西西裡的詩歌、建築、造型藝術、歷史和自然景物的畫卷。作者對所遇景物文物的抒情和哲學反思貫穿全書,既加深了這部著作的思想深度,也增強了與讀者的相關性。特別是書中對西洋建築史中占有**地位的西西裡歷代的建築遺跡和文物的切身觀察和描述以及對於它們的背景的深入介紹,在中文世界的西洋建築史和藝術史論述裡是***有的。
作者簡介
劉皓明,美國紐約州凡薩大學(Vassar College)中日文系教授、亞洲研究專業教授,曾先後出任兩屆中日文系主任。先後獲得北京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in Bloomington)碩士學位和耶魯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美國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巴德學院(Bard College)等。在國內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特聘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
名人/編輯推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希臘詩人品達曾在詩作中多次歌頌西西裡,在作者看來,也許只有踏上西西裡的土地,我們對品達詩作的感受才能趨於完整。作者追尋著品達的足跡,尋訪西西裡的古希臘遺跡,以生動的敘說和豐富的圖片為讀者架起了一座靠近西西裡的橋梁。
除此之外,作者還將西西裡的建築與中國近代的西洋建築進行對比,介紹其建築細節、*點,從中挖掘西方建築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融合歷程。本書是一部旅行紀行,但其實際功能並未限於紀行,讀者從中可以讀到一個立體的、延續的西西裡,增進對西西裡歷史、文化的了解。
序
序
2021年春,我來到位於德國西南的古城特裡爾市的特裡爾大學從事詩歌研究。隨著夏季的到來,新冠疫情略顯緩解,歐洲以內的國際旅行限制得以放鬆,我趁這個機會於6月下旬到7月上旬前往西西裡和南義大利作了一次訪古旅行。旅行結束回到德國後,我便著手開始把其中的西西裡一段以遊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由於冗務繁忙,寫作的過程斷斷續續,全書直到一年以後才告完成。
去西西裡訪古的想法產生於近年來我對古希臘詩人品達的翻譯與研究,因為在此期間我深刻地感到,陸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訓若放在攻讀希臘文藝上面是尤其中肯的:不踏上品達曾經到過、在作品中多方歌頌過的西西裡,就不可能真正領會占其現存完整作品一大部分的與西西裡有關的詩作。在西西裡一趟走下來,果然覺得不虛此行,而且在這次訪古之行中,我收獲之豐富,超過了原來的預期。這些超過的部分就包括,我一路上的所見不僅僅限於西西裡的古希臘遺跡,除了與品達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古代遺跡外,我在西西裡(乃至隨後在南義大利)之行中對拜占庭-諾曼時期、文藝復興後期和巴洛克時期的建築藝術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這些見聞都在這部紀行中得到了反映。書中除了對這些西西裡的古代和近代建築本身進行描述和評論外,還盡可能地將它們與我自幼見到過的中國開埠城市(特別是我的故鄉天津)中的西洋或中西合璧式的相關建築聯繫起來。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想以此顯示西方建築藝術傳統的連續性及其在陌生文化中,特別是在後殖民時代的命運,二是想為天津、上海等地修建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這些歷史建築的藝術價值呈上一份藝術史的證詞。由於其中天津的這些建築和景觀大多已遭毀滅或毀滅性損壞,我也意欲借此向那些曾經裝飾了我的故鄉和童年世界的珍貴的建築藝術品獻上一份灌以鄉愁和傷逝的薄奠。
如果說作為一種文體,紀行必然要以記敘和描述作為其主要表達手段,而不是人們通常從學者們那裡所期待的論說式陳述,我以為這樣的描述比論說文體要更適合揭示這部紀行所討論的藝術的真理。就像瓦爾特·本雅明早就指出的那樣:“哲學思維的王國並不是在連續不斷的線性概念的演繹中演化出來的,而是在對一個觀念世界的描述中逐漸形成的。它的實現是通過把每個觀念重新當作本源的來開始的。因為這些觀念構成了一個不可削減的多。”觀念對於本雅明來說就等同於體現在具體的物件上的理念,換句話說,就等同於象徵。在這個意義上,這部紀行中對沿途景物的描述,對這些景物的追根溯源,其最終目的在於要呈現出一個包含了詩歌、建築、造型藝術和歷史的觀念世界甚至象徵世界。對一件藝術品的共時性描述與對它以及與之相關的一切的歷時性——既包括其前史也包括其後續——的敘述仿佛一經一緯織出了作為觀念的藝術品的完整性。在這個意義上,作為一次旨在追尋品達的蹤跡的訪古旅行的記載,這部紀行便是在一種非常廣泛的意義上為品達的相關詩歌提供的整體性刻畫,又由於它所記錄的不僅限於古希臘遺跡,因此它在實際上也是對作為觀念世界存在的西西裡的刻畫。
書中作為文字描述圖解的照片,除少數幾幅外,大都是我這次在西西裡一路上隨手拍攝的,少量照片是我不同時期在羅馬、希臘德爾菲、天津和上海等地拍攝的。書中還有個別照片不是我親自拍攝的,而是委托我的學生和朋友們代拍的,這些學生和朋友分別是錢亦蓓、孫兆祺、王藝煊和李靖,凡屬他人拍攝的照片,在圖片下面都一一注明了拍攝者,作者在此向她們一並致謝。我的學生梁津銘在書稿準備階段幫我做了很多校對工作,在此也表示感謝。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友白謙慎教授,“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叢書主編賀宏亮先生,以及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的封龍先生,是他們的熱心和專業精神促成了本書能以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與讀者及早見面。
劉皓明
2022年9月15日於美國紐約
目次
目錄
卡塔尼亞(卡塔奈),2021年6月25日晚 / 001
卡塔尼亞機場—斯臺西庫洛和品達—西西裡之行的籌劃—路線和導遊—斯臺西庫洛廣場和羅馬角斗場—聖母神龕—《鄉村騎士》間奏曲
卡塔尼亞(卡塔奈),6月26日 / 015
老電梯—古希臘時代的卡塔尼亞—建築的前臉和山墻—在世修士會宗座聖殿—抬十字架路—聖本篤修道院跨街拱樓—古羅馬劇場—主教座堂廣場和象馱尖碑噴泉—尖頭棱體石碑的廣泛應用—聖亞加大主教座堂—聖亞加大修會堂—遠眺埃特納火山—義大利礦泉水和餐飲業的行規—阿墨納諾噴泉—馬志尼廣場—烏爾西諾城堡—舊房子和城市記憶—魚市—卡塔尼亞大學
納克所,陶耳米納,埃特納火山,敘剌古,6月27日 / 065
租車上路—西西裡的高速公路—近觀埃特納火山噴發—納克所海灘—駕車登山迷路—陶耳米納—科爾瓦亞宮—古代劇場遺址·歌德的描述—俯瞰伊奧尼亞海—古羅馬水師館遺址—在開往埃特納火山頂的路上半途而廢—敘剌古的傍晚
敘剌古,6月28日 / 091
古希臘時代的敘剌古—俄耳圖癸亞島阿波羅神廟—敘剌古主教座堂廣場—至聖瑪利亞誕生主教座堂—古樸的羅曼式內堂—雅典娜神廟—從希臘神廟到基督堂—主教座堂廣場下的考古發現—聖路濟亞修會堂—阿惹推撒泉—馬尼亞刻堡壘—使徒聖伯多祿堂—敘剌古的現代城區—敘剌古遺跡公園—狄奧尼西奧之耳—古希臘劇場遺址—泉水姹女洞窟—希厄戎二世祭臺—羅馬角斗場—聖奧古斯丁論戒除觀賞角斗之癮—阿基米德墓—考古博物館閉館—推遲的午餐
阿格裡真托(阿克剌迦),6月29日 / 139
古代敘剌古周邊的城邦—敘剌古荒廢的古羅馬裸練場遺址—西西裡夏季的鄉野一片枯黃—阿格裡真托的神廟谷—赫剌神廟—歌德的記載—同心神廟—古跡修復與存古—赫剌克勒廟—臺戎陵—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石雕大力士人形柱—宙斯雙子廟—靈魂轉世:恩培多克勒、品達、荷爾德林—離開遺跡公園在阿格裡真托入住酒店—遊覽阿格裡真托老城—聖靈修道院—聖洛倫佐堂—聖哲耳蘭多主教座堂—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洲生活
色林農特(色利努),色各斯塔(厄各斯塔),巴勒莫(帕諾耳謨),6月30日 / 184
古代的色林農特—色林農特遺址公園—色林農特古城東坡神廟E—神廟F—神廟G—從東坡擺渡到衛城—衛城神廟群:神廟O、A和B—神廟C—神廟D—荷爾德林和黑格爾關於古代廢墟的論述—神廟區後面的古代街區—色各斯塔—色各斯塔古代劇場—色各斯塔神廟—色各斯塔與敘利亞的棕櫚城—在駛往巴勒莫的路上
巴勒莫(帕諾耳謨),7月1日 / 215
機場還車—洗衣店和文具店—巴勒莫考古博物館—腓尼基人石棺—色林農特神廟Y隴間壁浮雕—色林農特神廟C隴間壁浮雕—色林農特神廟C山花高耳戈陶塑—色林農特神廟E隴間壁浮雕—四區路口—先導廣場和先導大水法—歌德的批評—聖迦塔爾德堂—聖加大肋納堂
尾聲:巴勒莫(帕諾耳謨),7月2日 / 256
水師提督的聖瑪利亞堂—戴蒂尼會聖若瑟堂—博洛尼亞廣場—維拉弗蘭卡的阿利亞塔宮府—韋伯斯特和亨利·詹姆斯—巴勒莫新聖母主教座堂—諾曼王宮—王宮禮拜堂—獨修者若望堂和修道院
書摘/試閱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晚
卡塔尼亞(卡塔奈)
讀者,請想象你突然被投放到一個陌生的海島上,發現自己來到一個沐浴在暮靄中的濱海城市,眼前的一切全都籠罩在昏黃、破舊、埃塵和嘈雜中,滿眼望去盡是棕櫚樹、黃色墁灰的墻皮多有脫落的樓屋,墨綠或深褐色的木質百葉窗後或有一位老婦人在俯瞰窗下的街道與行人,轟鳴的摩托車咆哮著,載著青年男女們風馳電掣般駛過,炎熱的空氣中飄來陣陣淡淡的榕樹或類似氣味的花香,掩映於房屋與樹木之間,不時可以瞥見黃昏下的碧海——這些,朋友,這就是西西裡島上第二大城市卡塔尼亞(Catania),我西西裡訪古之行的第一站,給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若以國別論,這早已不是我第一次來義大利了,但踏上義大利半島之外的西西裡島卻還是頭一回。盡管在抵達之前自以為心裡做足了準備,甚至在飛機上還一直在做功課,可是當我拖著行李箱,從卡塔尼亞機場的候機樓出來時,還是感受到一種內外交攻的衝擊:視覺、聽覺,嗅覺、氣溫,無不令我瞬間產生一種強烈的時空轉換的感覺:從清涼、陰沉、潮濕、人口稀疏但整潔且循規蹈矩的德意志,到炎熱、陽光、乾燥、熙熙攘攘、臟亂、人流與交通都令人目不暇接的西西裡,這是一種天翻地覆的變換,而且這還沒有算上語言的變化。抵達時間是將近晚上7點,機場航站樓前的一切,包括三三兩兩或聚集或遊走在樓前廣場上的人群,都籠罩在金黃的、曖曖的余暉裡,後來我才懂得,這個色調、這種氛圍,並不完全是因為黃昏的緣故……
航站樓前的人們無疑大都是進出航站樓的旅客和迎送他們的親友,可是這裡卻完全沒有其他機場裡常見的匆忙和奔波,人們更像是在三兩成群地扎堆兒交談著,就跟我20年前在翡冷翠見到過的傍晚聚集在Piazza(廣場)上聊天的人們別無二致。這種喧囂和閑暇的完美混合,是義大利,特別是她的南方城市,所獨有的氣質。這種氣質在黃昏的襯托下,讓人即刻感受到這裡的生活的閑暇和——我為什麼要在這兒猶豫了呢——詩意:是的,詩意,一種美國或德國、一種北方國家或以北方新教精神立國的國家都不具備的迷人的情調,一種我很多年前曾在別的地方擁有過,卻失去已久的生活的真實的、本真的感覺。
在與出售小商品和公交車票的亭子裡的工作人員用英語夾雜著義大利語一番溝通之後,我找到了進城的Alibus(機場巴士)的車站。在站前等了一會兒,就有Alibus的班車駛進機場來。車在候車站臺前十來米處先停了下來,讓目的地是機場的抵達乘客下車,然後再空車駛入候車站臺,接進城的乘客。大概因為是晚餐時間,司機要交接班,然而要下班的司機似乎並不急於把車交給接班的司機後便離開,而是兩人在交換了駕駛座位後便聊了起來——我稍後才明白,下班的司機大約是要乘返城的車回他在城裡的家,所以就一路站在上車門處跟接班的司機說話。他們身著淺藍色的制服襯衣,但是由於襯衣似乎沒有漿過,顯得並不挺括,下擺也不扎在褲腰裡。這讓我想起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公交司機夏季穿著的類似的制服襯衣,而且此時其中一個司機在交談時,手裡握著一個水杯,更是像極了北京的公交司機。剎那間,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在這個時空變換的陌生地方,我打從走出了航站樓,心底裡就有了一種難以覺察的安全感、熟悉感和歸屬感。
依照義大利的習慣,我已在車站前的售票亭裡買好車票。持票上車的時候,告訴了司機我酒店的名字和地址,司機說我應該在Piazza Stesicoro下車。我把司機說出的地名在心裡先轉寫成文字,才恍然意識到,這是個用西西裡的古希臘詩人斯臺西庫洛(Στησ?χορος,Stesichorus,約前632或629—前556或553)的名字命名的廣場(隨後我在以他命名的廣場上看到了介紹詩人成就的銘文,圖1,遂印證了我的理解)。這聽上去是我這次西西裡之行的一個吉利的起點,因為我這次來西西裡並非度假,而是衝著古希臘詩歌來的,是為了親自體驗古希臘偉大的抒情詩人品達(Pindaros,約前522或518—前442或438)在詩歌中多所贊頌的西西裡的自然和人文。斯臺西庫洛雖然不是品達,卻是與品達一同躋身於古希臘九大抒情詩人之列的大詩人,被認為是在古希臘詩歌史上從荷馬向品達過渡過程中的一個關鍵人物。特別是他第一次給合唱歌引入了正轉、反轉和副歌這樣的三分詩章結構,成為品達歌頌競技賽會得勝者之歌的最常用的格律和演唱格式。這一詩歌體裁還進而啟發了古希臘悲劇的誕生,因為古希臘悲劇中在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合唱歌也采納了這種格律和演唱格式。我想,正像歷史上的這位詩人開辟了通向品達的詩歌道路那樣,在我的西西裡之行中,以他命名的廣場將我引向品達曾經踏足、曾經歌頌的地方,豈不是再恰當不過了麼?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