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都是可憐的人間:自知不是容易事,但也還想努力
滿額折

都是可憐的人間:自知不是容易事,但也還想努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3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日常的悲劇,平凡的偉大】
花明年會開的,春天明年也會再來,不妨等明年再看

在這被容許的時光中,就這平凡的境地中
尋得些許的安閒悅樂,即是無上幸福

▎中年
年紀一年年的增多,有如走路一站站的過去,所見既多,對於從前的意見自然多少要加以修改。這是得呢?失呢?我不能說。不過,走著路專為貪看人物風景,不復去訪求奇遇,所以或者比較地看得平靜仔細一點也未可知。然而這又怎麼能夠自信呢?

▎啞吧禮讚
據我看來,這實在也不關緊要。人類能言本來是多此一舉,試看世間林林總總,一切有情,莫不自遂其生,各盡其性,何曾說一句話。古人云:「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鸚鵡能言,不離飛鳥。」可憐這些畜生,辛辛苦苦,學了幾句人家的口頭語,結果還是本來的鳥獸,多被聖人奚落一番,真是何苦來。

▎死之默想
人世的快樂自然是很可貪戀的,但這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們將近「不惑」的人,嘗過了凡人的苦樂,此外別無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覺得還有捨不得的快樂。我現在的快樂只想在閒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

▎論罵人
本來人類是有點兒誇大狂的,他從四條腿爬變成兩條腿走,從吱吱叫變成你好哇,又把這你好哇一畫一畫地畫在土石竹木上面,實在是不容易,難怪覺得了不得,對於語言文字起了一種神祕之感,於是而有符咒,於是而有罵,或說或寫。

•人世無常,或者正是很妙的事罷。
•最好的辦法還是順其自然,各得其所。
•一個人過了中年,人生苦甜大略嘗過。
•就這平凡的境地中,尋得些許的安閒悅樂,即是無上幸福。


本書特色:本書精選多篇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細膩筆觸探討人生的悲歡離合及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全書分為四部分,從人的生存意義到日常的悲劇,再到自我認知的困難,周作人以其悲觀的理想主義視角,描繪出人類的弱小與偉大。透過各篇文章反映了自己的哲學思考,也鼓勵人們即使在困境中仍應堅持理想,持續努力。

作者簡介

周作人(西元1885~1967年),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譯家。開啟「閒適散文」流派,上承蘇軾、李漁、袁枚等小品文,下啟廢名、俞平伯、梁實秋、冰心等人的審美情趣。閒適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苦雨》等;翻譯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記》、《浮世澡堂》等。

本書代序 採訪周作人
井上紅梅 著
董炳月 譯
周作人乃魯迅之弟,西元1885年生於浙江紹興。曾就讀於南京水師學堂,後被作為建築學研修生派來日本留學。明治三十八年到東京,改變目的轉入法政大學,後來從事文學研究。明治四十四年因辛亥××回國,在浙江擔任視學一年,執教紹興中學四年,大正六年入北京大學國史編纂處,不久被聘為同校教授,並一度擔任燕京大學教授。後來在北京大學設立外國文學科,講授日本文學,致力於中國新文學建設的指導,以至於今。有《域外小說集》(外國文學讀本,Foreign Famous Stories)、《過去的生命》(詩集)、《看雲集》(隨筆集)等著作。大正八年曾經來東京,這次是相隔十六年的訪日。
問:您這次是為什麼來日本?
答:我在北京大學外國文學科(英、德、法、日文學)講授日本文學,很久沒來日本了,這次是利用暑假來蒐集資料。
問:日本文學的課程是怎樣劃分的?
答:從現代日語回溯到《萬葉集》。《萬葉集》每週兩堂課時,一年講完,所以只能講個大概。講授這門課的是這次一起來日本的徐祖正先生。
問:《萬葉集》與苗族的山歌等等好像有類似之處。您怎麼看?
答:是嗎?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不過,《萬葉集》與《詩經》倒是有類似之處。在率真地表達感情這方面,古人的共通點很多吧。
問:據說日語中的「漢音」是一種特殊的東西。先生對此有何高見?
答:有人說日語中保留著許多唐代的發音,對於唐音研究頗有參考價值。學習日語最初兩年會覺得很容易,但越是深入就越難。法語、德語倒是讓人覺得簡單。
問:中國有沒有和謠曲、能樂類似的東西?
答:崑曲很相似,但崑曲是近代的東西。
問:崑曲裡也有佛教的厭世思想嗎?
答:崑曲是雖然也有《思凡》、《白蛇傳》等吸收了佛教思想的作品,但大部分還是有所不同。這或許是因為受到了道教的現世思想的浸染。
問:現代日語的教材是哪些作品?
答:基本是明治文學。大部分尚未被譯成漢語。例如幸田露伴、夏目漱石、高濱虛子、田山花袋、志賀直哉、佐藤春夫、長塚節等等。長塚節先生的《土》等作品很受學生歡迎。
問:被翻譯成中文的一般是什麼樣的作品?
答:最初武者小路實篤先生的作品頗受歡迎。那是因為五四運動時期有很多人對托爾斯泰(Tolstoy)的人道主義產生共鳴。文學理論方面,當時也是托爾斯泰的文學理論受重視。島崎藤村、國木田獨步、芥川龍之介、有島武郎等人的作品也有翻譯。菊池寬的作品被翻譯過去的都是通俗小說,其中包括《再與我接個吻吧》等等。現在左派正在大量翻譯普羅文學,例如林房雄、小林多喜二、藤森成吉、德永直等人的作品。
問:尾崎紅葉、泉鏡花、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等,您覺得這類作家的作品怎麼樣?
答:不受歡迎。
問:我覺得純粹日本風格的東西在中國並不受歡迎,中國歡迎的是外國化了的日本。是這樣嗎?
答:也許是那樣。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精通日語的人,讀不懂。
問:先生的《域外小說集》開了介紹外國文學的先河。據說那時候還沒有白話體,是使用古文忠實地進行翻譯。
答:是的。那是明治四十二、三年和家兄一起翻譯的。第一集印了五百本,結果只賣出去十本,實在可憐。出乎意料的是現在反而暢銷。現在那本書由上海的群益書社出版了第一集和第二集。
問:在那之前林琴南大量翻譯了外國小說。據說那是一種特殊的東西,稱之為「改寫」也未嘗不可。
答:確實如此。我們並非沒有受過林琴南的影響,但是,從比他的古文更古的章炳麟的古文中接受的東西多。不過,我們是打算在盡量不違背原意的前提下下功夫翻譯。
問:被收錄的是哪些作家?
答:王爾德(Wilde)、莫泊桑(Maupassant)、愛倫.坡(Allan Poe)、安德列耶夫(Andreyev)、顯克微支(Sienkiewicz)等。
問:據說中國的歐美文學研究者如果不學日語的話,翻譯的時候在表達上就會遇到困難。實際情形是那樣嗎?
答:外國文學作品都是直接從原文翻譯。中國沒有新詞彙,所以從日語中借用。不懂日語的人也到《德日辭典》中去找詞彙。不過那不稱「日語」,而是稱「新成語」。但是,俄語著作的翻譯幾乎全部以日語譯文為依據。左派作家中留學日本的多,討論熱烈,知識豐富,但其理論並不能與創作實踐統一起來。
問:關於魯迅的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您怎麼看?
答:家兄加入左翼作家聯盟之後,在文學理論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創作方面基本上沒有拿出什麼東西。太注重理論,對作品的要求也就更加嚴格,小說之類也就寫不出來了。
問:關於最近的魯迅,您怎麼看呢?
答:是的。在《文學》上讀到了他的〈我的種痘〉。和《吶喊》、《徬徨》時代相比,風格基本上沒有變化。魯迅的小說揭露了舊社會的痼疾,展示了中世紀的社會形態在新文化衝擊下急遽變化、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同樣在半信半疑中徘徊的景象。這一點好像是最受一般人歡迎的。
問:不過,實際上,魯迅小說耐人尋味的地方是對舊社會作富於同情的描寫,在揭露社會痼疾的同時對社會懷有深切的關懷。我覺得,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沒有流於其他作家的乾癟與枯燥,而能寫出藝術蘊含豐富的作品。您以為如何?
答:是的,也有人試圖把文藝作為政治運動和民族運動的手段來使用。
問:郁達夫的《遲桂花》等作品即日本所謂「心境小說」,您覺得那類東西怎麼樣?
答:受到了左派大規模的批判和貶損。總之,撞上左派的槍口誰都不是對手。在日本,經過明治、大正,各種外國文學都被消化過了,但是在中國,是一抬腳就飛向普羅文學。什麼前提、根據都不要,只有「革命」是他們關心的。
問:德田秋聲、宇野浩二的作品,中國有翻譯嗎?
答:宇野浩二的情況不清楚。德田秋聲的作品連一篇都沒有被翻譯。
問:橫光利一的作品也有了翻譯。去年在《文學》上刊載的〈拿破崙與金錢癬〉似乎是橫光作品中最初被翻譯為中文的。
答:好像是。那種作品翻譯起來很困難。
問:通俗小說是怎樣的東西?
答:有討論,但作品還沒有出現。中國的章回小說裡有一種特殊的型態,隨便虛構一個人物使故事繼續下去,即所謂「連續小說」。也許可以算作通俗小說吧。那也被政治或者訓導所利用。
問:據說上海的一位名叫張恨水的作家寫了很多。
答:是的。藝術價值低,但很受大眾歡迎。而且,那種作品的暢銷構成了一個矛盾。一般說來,以革命為題材、以貧民為朋友的作品是受歡迎的。不過,左派對他的作品不滿意,說他的作品裡只有黑暗,沒有光明。
問:據說您的弟子中在文壇嶄露頭角的很多。
答:不,沒有那種事。來學校聽我講課的人很多,但關係密切的只有兩三位。俞平伯現有擔任清華大學教授,他是俞曲園的曾孫,在中國文學研究方面自成一家,他經常寫些評論。作家裡有馮文炳和冰心女士。馮文炳筆名「廢名」,現在擔任北京大學英文科教授。他的《桃園》、《棗》、《橋》(上卷)以及《莫須有先生傳》等作品已經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前三本書中的作品與鈴木三重吉的風格類似。《莫須有先生傳》是一種特殊的作品,受到莊子的文章和李義山詩的影響,大量吸收了中國固有的思想。象徵手法的運用甚至會使讀者在最初閱讀的時候不易理解,但我覺得那種作品很好。社會改革家們如果把過去的、傳統的東西徹底破壞,「中國」這種特色也就消失了。
問:這次來日本,有沒有什麼特別引起您注意的事情?
答:丸之內的變化讓我吃驚。還有交通事業的發達。
問:日本飯菜合先生的口味嗎?
答:沒問題,日本的東西我什麼都喜歡。
──譯自改造社《文藝》1934年9月第2卷第9號

目次

本書代序 採訪周作人
第一部分 幸得生而為人
自己所能做的
夢想之一
俞理初的詼諧
中年
我們的敵人
啞吧禮讚
小孩的委屈
死之默想
笠翁與兼好法師
第二部分 於是唯有煩悶
畏天憫人
夏夜夢
西山小品
兩個鬼
教訓之無用
無謂之感慨
中國的思想問題
關於寬容
醫師禮讚
心中
關於失戀
關於孟母
關於英雄崇拜
祖先崇拜
第三部分 日常的悲劇,平凡的偉大
若子的病
若子的死
死法
志摩紀念
武者先生和我
懷廢名
玄同紀念
記杜逢辰君的事
半農紀念
第四部分 自知不是容易事,但也還想努力
談儒家
《苦茶隨筆》小引
貴族的與平民的
愛的創作
論罵人
女人罵街
論妒婦
論洩氣
三天
賣藥
半春
模胡
情理
辯解
宣傳
常識
責任
編後記

書摘/試閱

自己所能做的
自己所能做的是什麼?這句話首先應當問,可是不大容易回答。飯是人人能吃的,但是像我這一頓只吃一碗的,恐怕這就很難承認自己是能吧。以此類推,許多事都尚待理會,一時未便畫供。這裡所說的自然只限於文事,平常有時還思量過,或者較為容易說,雖然這能也無非是主觀的,只是想能而已。我自己想做的工作是寫筆記。清初梁清遠著《雕丘雜錄》卷八有一則云:
余嘗言,士人至今日凡作詩作文俱不能出古人範圍,即有所見,自謂創穫,而不知已為古人所已言矣。唯隨時記事,或考論前人言行得失,有益於世道人心者,筆之於冊,如《輟耕錄》、《鶴林玉露》之類,庶不至虛其所學,然人又多以說家雜家目之。嗟乎,果有益於世道人心,即說家雜家何不可也。
又卷十二云:
余嘗論文章無裨於世道人心即卷如牛腰何益,且今人文理粗通少知運筆者,即各成文集數卷,究之只堪覆瓿耳,孰過而問焉。若人自成一說家如雜抄隨筆之類,或記一時之異聞,或抒一己之獨見,小而技藝之精,大而政治之要,罔不敘述,令觀者發其聰明,廣其聞見,豈不足傳世翼教乎哉?
不佞是雜家而非說家,對於梁君的意見很是贊同,卻亦有差異的地方。我不喜掌故,故不敘政治,不信鬼怪,故不記異聞,不作史論,故不評古人行為得失。餘下來的一件事便是涉獵前人言論,加以辨別,披沙揀金,磨杵成針,雖勞而無功,於世道人心卻當有益,亦是值得做的工作。
中國民族的思想傳統本來並不算壞,他沒有宗教的狂信與權威,道儒法三家只是愛智者之分派,他們的意思我們也都很能了解。道家是消極的徹底,他們世故很深,覺得世事無可為,人生多憂患,便退下來願以不才終天年,法家則積極的徹底,治天下不難,只消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就可達到統一的目的。儒家是站在這中間的,陶淵明〈飲酒〉詩中云:「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這彌縫二字實在說得極好,別無褒貶的意味,卻把孔氏之儒的精神全表白出來了。佛教是外來的,其宗教部分如輪迴觀念以及玄學部分我都不懂,但其小乘的戒律之精嚴,菩薩的誓願之弘大,加到中國思想裡來,很有一種補劑的功用。
不過後來出了流弊,儒家成了士大夫,專想升官發財,逢君虐民,道家合於方士,去弄燒丹拜斗等勾當,再一轉變而道士與和尚均以法事為業,儒生亦信奉《太上感應篇》矣。這樣一來,幾乎成了一篇糊塗帳,後世的許多罪惡差不多都由此支持下來,除了抽雅片這件事在外。這些雜糅的東西一小部分記錄在書本子上,大部分都保留在各人的腦袋瓜兒裡,以及社會百般事物上面,我們對他不能有什麼有效的處置,至少也總當想法偵察他一番,分別加以批判。
希臘古哲有言曰:「要知道你自己。」我們凡人雖於愛智之道無能為役,但既幸得生而為人,於此一事總不可不勉耳。
這是一件難事情,我怎麼敢來動手呢?當初原是不敢,也就是那麼逼成的,好像是「八道行成」裡的大子,各處徬徨之後,往往走到牛角裡去。三十年前不佞好談文學,彷彿是很懂得文學似的,此外關於有好許多事也都要亂談,及今思之,腋下汗出。
後乃悔悟,詳加檢討,凡所不能自信的事不敢再談,實行孔子不知為不知的教訓,文學鋪之類遂關門了,但是別的店呢?孔子又云:「知之為知之。」到底還有什麼是知的呢?沒有固然也並不妨,不過一樣一樣的減掉之後,就是這樣的減完了,這在我們凡人大約是不很容易做到的,所以結果總如碟子裡留著的最後一個點心,讓他多少要多留一會兒。我們不能乾脆的畫一個雞蛋,滿意而去,所以在關了鋪門的路旁仍不免要去擺一小攤,算是還有點貨色,還在做生意。
文學是專門學問,實是不知道,自己所覺得略略知道的只有普通知識,即是中學程度的國文、歷史、生理和博物,此外還有數十年中從書本和經歷得來的一點知識。這些實在凌亂得很,不新不舊,也新也舊,用一句土話來說,這種知識是叫做「三腳貓」的。三腳貓原是不成氣候的東西,在我這裡卻又正有用處。貓都是四條腿的,有三腳的倒反而希奇了,有如瀏海氏的三腳蟾,便有描進畫裡去的資格了。
全舊的只知道過去,將來的人當然是全新的,對於舊的過去或者全然不顧,或者聽了一點就大悅,半新半舊的三腳貓卻有他的便利,有點像革命運動時代的老新黨,他比革命成功後的青年有時更要急進,對於舊勢力舊思想很不寬容,因為他更知道這裡面的辛苦。我因此覺得也不敢自菲薄,自己相信關於這些事情不無一日之長,願意盡我的力量,有所供獻於社會。
我不懂文學,但知道文章的好壞,不懂哲學、玄學,但知道思想的健全與否。我談文章,係根據自己寫及讀國文所得的經驗,以文情並茂為貴。談思想,係根據生物學、文化人類學、道德史、性的心理等的知識,考察儒釋道法各家的意思,參酌而定,以情理併合為上。我的理想只是中庸,這似乎是平凡的東西,然而並不一定容易遇見,所以總覺得可稱揚的太少,一面固似抱殘守缺,一面又像偏喜訶佛罵祖,誠不得已也。不佞蓋是少信的人,在現今信仰的時代有點不大抓得住時代,未免不很合式,但因此也正是必要的,語曰:「良藥苦口利於病,是也。」
不佞從前談文章謂有言志、載道兩派,而以言志為是。或疑詩言志,文以載道,二者本以詩文分,我所說有點不清楚,又或疑志與道並無若何殊異,今我又屢言文之有益於世道人心,似乎這裡的糾紛更是明白了。這所疑的固然是事出有因,可是說清楚了當然是查無實據。我當時用這兩個名稱的時候的確有一種主觀,不曾說得明瞭,我的意思以為言志是代表《詩經》的,這所謂志即是詩人各自的情感,而載道是代表唐宋文的,這所謂道乃是八大家共通的教義,所以二者是絕不相同的。
現在如覺得有點不清楚,不妨加以說明云:「凡載自己之道者即是言志,言他人之志者亦是載道。」我寫文章無論外行人看如何幽默不正經,都自有我的道在裡面,不過這道並無祖師,沒有正統,不會吃人,只是若大路然,可以走,而不走也由你的。我不懂得為藝術的藝術,原來是不輕看功利的,雖然我也喜歡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話,不過講到底這道還就是一條路,總要是可以走的才行。於世道人心有益,自然是件好事,我哪裡有反對的道理,只恐怕世間的是非未必盡與我相同,如果所說發其聰明,廣其聞見,原是不錯,但若必以江希張為傳世而葉德輝為翼教,則非不佞之所知矣。
一個人生下到世間來不知道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但是無論如何,在生下來以後那總是必然的了。凡是中國人不管先天、後天上有何差別,反正在這民族的大範圍內沒法跳得出,固然不必怨艾,也並無可驕誇,還須得清醒切實的做下去。
國家有許多事我們固然不會也實在是管不著,那麼至少關於我們的思想文章的傳統可以稍加注意,說不上研究,就是辨別批評一下也好,這不但是對於後人的義務,也是自己所有的權利,蓋我們生在此地此時實是一種難得的機會,自有其特殊的便宜,雖然自然也就有其損失,我們不可不善自利用,庶不至虛負此生,亦並對得起祖宗與子孫也。語曰:「秀才人情紙半張。」又曰:「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如有力量,立功固所願,但現在所能止此,只好送一張紙,大家莫嫌微薄,自己卻也在警戒,所寫不要變成一篇壽文之流才好耳。
廿六年四月廿四日,在北京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3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