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顛覆者,大師的足跡:20世紀科學革命:從佛洛伊德到費曼,歷史上那些塑造現代世界的關鍵人物
滿額折

顛覆者,大師的足跡:20世紀科學革命:從佛洛伊德到費曼,歷史上那些塑造現代世界的關鍵人物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79277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他們的貢獻不該被世人忘記
他們的足跡不該被歲月抹去

從倫琴的X射線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再從瑪里.居禮的放射性元素到圖靈的電腦科學
以豐富資料生動敘述,使歷史偉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50位大師的生平故事和著作成就,改變了20世紀科技與思想

▎20世紀的巨擘
從倫琴發現X射線開始,揭開了20世紀科學探索的序幕。這一發現不僅為醫學診斷提供了新的工具,也為後來的科學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更是顛覆了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傳統認知,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新篇章。而瑪里.居禮的放射性研究,不僅豐富了化學領域的知識,也為後來的核能開發奠定了基礎。

▎科學領域
20世紀見證了量子物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這一理論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理解。從普朗克到波耳,再到薛丁格和海森堡,每一位科學家都為這一領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理論不僅在學術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為後來的技術革新,如半導體技術和量子計算,提供了理論基礎。

▎應用科學領域
應用科學領域內取得突破的科學家,如費米和弗萊明。他們的發現不僅推動了科學的進步,也直接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品質。費米在核反應領域的研究開闢了利用核能的可能,而弗萊明的青霉素發現則拯救了無數生命,開創了抗生素時代。

▎人文領域
本書同樣不忽視了那些在文學、哲學和其他人文學科領域內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如泰戈爾和羅曼.羅蘭,他們的文學和思想對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些思想家和藝術家的作品,不僅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也促進了全球思想的流動和融合。

【邁克生】
邁克生實驗催生了狹義相對論,但他至死不承認。

【赫茲】
他不僅證實了電磁波,而且踢開了光量子的大門。

【佛洛伊德】
他打攪了全世界的清夢,創造了神話也成為了神話。

【能斯特】
研究了一輩子物理,卻得了個化學獎。

【愛因斯坦】
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

【玻色】
他把自己的名字和愛因斯坦綁在了一起: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不僅僅是部歷史偉人傳
本書希望使本書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並存,力圖寫出大師間的恩怨情仇,以及他們受時代和社會的影響。這也決定了它不會是讀起來輕鬆,讀完後放鬆的一本書。

➔篇幅不一,長短不限
長的數千字,濃墨重彩;短的僅數百字,輕描淡寫。有的僅按年序簡單地記錄大師們的生平,或貢獻,或聲音,或文字,有的卻盡可能記述他們的時代以及彼此的關係和影響。眾多歷史事件或一些關聯人物也盡可能附在最早出現的某位大師後面。


本書特色:《顛覆者,大師的足跡》是一部綜合性介紹近3,000年來各領域230位巨人的豐碑之作,本書為系列三部曲的第三本,內容涵蓋二十世紀的科學與思想巨擘,從物理學到化學;從數學到生物學;從文學到哲學等領域內的50位偉人,不僅詳細記述了大師們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更記錄了他們如何應對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的挑戰。

作者簡介

陳志謙,理學(物理)博士,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出版有《材料的設計、模擬與計算》、《大師的側影》、《大師的發現》等。

陳樂濛,專職編者。

前言
在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數千年歷程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對科學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或思想的啟蒙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在這裡,他們被稱為大師。
還有一些人,他們具有卓絕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力比多」(原生覺悟),他們橫空出世,忽而在天空留下一抹驚豔。他們是天才。
大師往往天賦極高,很多大師是天才。天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與生俱來,是無法透過學習得來的。但天才不一定成得了大師。除去天賦外,大師往往受過苦難與挫折,最後戰勝困難,或開啟一個門派,或建立一門學科,或登上頂峰一覽眾山。而天才往往像雨後的彩虹一樣,美麗但短暫,曇花一現,受不了苦難甚至挫折。一旦遭遇苦難,大多夭折。
本書所描述的大師、巨匠或天才,只是那些為人類做出積極的、極大的貢獻,在某個或多個領域有重大創造,其作品、著作或研究成果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一個領域的整體面貌或者在科學領域掀起革命的歷史人物。
有的大師像路標,指引後人前進;有的像燈塔,照耀著文明進步的航道。本書無法敘述歷史長河中多如牛毛的巨星,只選擇了少數在思想、科學領域,特別是天文學、數學和物理學領域的大師或天才。
在這些大師或天才中,有的自成鼻祖,有的因為一個發現或發明照亮世界或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有的是少年成才,有的卻大器晚成;有的信手拈來便是發現,有的靠堅定、堅持、堅韌做出發明;有的低調嚴謹,有的刻板孤僻;有的過得像花花公子,有的活得像苦行僧;有的衣冠楚楚、儀表堂堂,有的相貌猥瑣、舉止扭捏;有的性情溫和、寬宏大度,有的敏感多疑、尖酸刻薄;有的門庭顯赫、終生富有,有的家境貧寒、遍嘗薄涼;有的慷慨大方,有的斤斤計較;有的好高騖遠,有的安分守己;有的重道,有的專術……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他們都在所處的時代甚至整個文明史上登峰造極、踏石留痕。有些巨人的足印至今仍清晰可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一些巨人的足印已經模糊不清。他們的貢獻不應該被世人忘記,他們的足跡不應該被歲月抹掉。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他們的足印拓下來,有的採下一步,有的載下一串,無論多少,都值得珍藏。
這些大師、巨匠或天才,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靜靜地躺在歷史長河的沙灘上。我們小心地、一顆一顆地將它們撿起來,捧在手裡,卻總要掉落。作者只好用一根繩子,永恆的時間的繩子,將它們串成一條珍貴的項鍊。這樣,我們便可以把這串珍珠項鍊掛在脖子上,心滿意足地帶走了。
作者的願望是使本書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並存,力圖寫出大師間的恩怨情仇,以及他們受時代和社會的影響。這也決定了它不會是讀起來輕鬆,讀完後放鬆的一本書。在書中,描寫各位大師的篇幅不一,長短不限。長的數千字,濃墨重彩;短的僅數百字,輕描淡寫。有的僅按年序簡單地記錄大師們的生平,或貢獻,或聲音,或文字,有的卻盡可能記述他們的時代以及彼此的關係和影響。眾多歷史事件或一些關聯人物也盡可能附在最早出現的某位大師後面,如泰利斯後面附上學派和古希臘七賢,希帕索斯後面附的是數學危機,王羲之後面附上顏真卿和柳公權,桑格後面附的是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書中人物眾多,記述的大師和天才共230多位,出現的有名有姓者達600多。早期(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大師和天才,他們的生辰可能不會太準確,但不影響他們的順序。閱讀時不妨分成一些有關聯的人物群,如:①畢達哥拉斯、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得,②老子、孔子、莊子,③阿里斯塔克斯、喜帕恰斯、托勒密,④韓愈、劉禹錫、柳宗元,⑤歐陽脩、王安石、沈括、蘇東坡,⑥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⑦虎克、牛頓、萊布尼茲,⑧尤拉、高斯、柯西,⑨普朗克、愛因斯坦、勞厄,⑩薛丁格、德布羅意、桑格等。這樣可從看似散亂的眾多人物中提綱挈領,也可從任一時期的某位大師開始閱讀,不必拘泥前後順序。
作者想像的讀者可能是這樣的。在一個下著小雨的下午,讀者走進書店,有緣地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看著封底的介紹,感覺內容有點多,但不明就裡,想知道到底有些什麼內容,於是就買回了家。晚上開始閱讀,覺得還有點意思,但不像一些休閒書籍讀起來那麼輕鬆,於是放下了。過幾天後又想起本書,再次捧讀,被大師們的事蹟、言論或語錄所吸引。手不釋卷,讀兩千多年來文明路上的潮起潮落;含英咀華,看大師巨匠的沉浮人生與絕代風騷。

目次


前言
第五篇 20世紀的巨擘
篇首
181 倫琴(西元1845年-1923年)
182 克萊因(西元1849年-1925年)
183 巴夫洛夫(西元1849年-1936年)
184 貝克勒(西元1852年-1908年)
185 邁克生(西元1852年-1931年)
186 昂內斯(西元1853年-1926年)
187 勞侖茲(西元1853年-1928年)
188 龐加萊(西元1854年-1912年)
189 佛洛伊德(西元1856年-1939年)
190 赫茲(西元1857年-1894年)
191 普朗克(西元1858年-1947年)
192 詹天佑(西元1861年-1919年)
193 泰戈爾(西元1861年-1941年)
194 布拉格(西元1862年-1942年)
195 希爾伯特(西元1862年-1943年)
196 能斯特(西元1864年-1941年)
197 羅曼.羅蘭(西元1866年-1944年)
198 瑪里.居禮(西元1867年-1934年)
199 索末菲(西元1868年-1951年)
200 拉塞福(西元1871年-1937年)
201 朗之萬(西元1872年-1946年)
202 愛因斯坦(西元1879年-1955年)
203 勞厄(西元1879年-1960年)
204 伍連德(西元1879年-1960年)
205 弗萊明(西元1881年-1955年)
206 戴維森(西元1881年-1958年)
207 諾特(西元1882年-1935年)
208 愛丁頓(西元1882年-1944年)
209 玻恩(西元1882年-1970年)
210 德拜(西元1884年-1966年)
211 波耳(西元1885年-1962年)
212 拉馬努金(西元1887年-1920年)
213 薛丁格(西元1887年-1961年)
214 拉曼(西元1888年-1970年)
215 德布羅意(西元1892年-1987年)
216 玻色(西元1894年-1974年)
217 包立(1900年-1958年)
218 費米(1901年-1954年)
219 海森堡(1901年-1976年)
220 鮑林(1901年-1994年)
221 狄拉克(1902年-1984年)
222 馮紐曼(1903年-1957年)
223 布洛赫(1905年-1983年)
224 朗道(1908年-1968年)
225 錢德拉塞卡(1910年-1995年)
226 圖靈(1912年-1954年)
227 吳健雄(1912年-1997年)
228 克里克(1916年-2004年)
229 費曼(1918年-1988年)
230 桑格(1918年-2013年)
後語
參考文獻
時間軸

書摘/試閱

181 倫琴(西元1845年—1923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人。
威廉.倫琴(Wilhelm Röntgen),西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蛇年。法拉第發現「磁光效應」)出生於德國萊茵州萊耐普城,物理學家。
他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例如安托萬.亨利.貝克勒就因發現天然放射性,與居禮夫婦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到今天,為了紀念倫琴的成就,X射線在許多國家都被稱為倫琴射線,另外第111號化學元素Rg也以倫琴命名。
西元1895年11月夜晚,倫琴發現了一個意外的現象:他在繼續實驗時為防止紫外線和可見光的影響,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用黑色硬紙板把放電管嚴密封好。在接上高壓電流進行實驗時,他發現1公尺以外的一個塗有氰化鉑酸鋇的螢光幕發出微弱的淺綠色閃光,一旦斷開電源,閃光也立即消失。這一發現使他十分驚奇,他全神貫注地重複實驗,把螢光幕一步步移遠,即使距2公尺左右,螢幕上仍有較強的螢光出現。當他帶著這張油漆紙走進隔壁房間,關上門,拉下窗簾,螢光幕在管子工作時仍繼續閃光。當時,倫琴確信,這一新奇的現象是迄今為止尚未觀察過的。
在西元1895年最後的幾個星期中,他沒有對任何人講述自己的觀察,無論是合作者還是同行。倫琴獨自工作,以便證實這個偶然的觀察是確定的事實。然後他又用木板、紙和書來試驗,這些東西對它來說都是透明的。作為一位謹慎的研究者,倫琴當時感受到的是新的、尚未經歷過的東西;他希望在提出「完美無瑕的結果」之後才去享受這突如其來的幸福,像倫琴後來所說的那樣,這突然降臨到他頭上的「偉大的命運」。在七個星期之內,這位科學家獨自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研究新的射線及其特性,為了排除視力的錯覺,他利用感光板把他在光屏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他甚至把飲食帶到研究所去,並在那裡安放了一張床鋪,以便無須中斷利用儀器、特別是利用水銀空氣幫浦進行的研究工作。
西元1895年12月的一個晚上,他說服他的夫人充當實驗對象,當他夫人的手放在螢光幕後時,她簡直不敢相信,螢光幕上這隻有戒指和骨骼畢露的造影就是她自己的手,這種實驗對倫琴夫人,也像以後對許多人一樣,彷彿產生了一種死亡的徵兆。
倫琴深信他的觀察是證據確鑿的,他確信自己已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祕射線;西元1895年12月28日,他向維爾茨堡物理學醫學學會遞交了一份認真、簡潔的通信,題目為「一種新的射線,初步報告」。那時的倫琴對這種射線是什麼還不了解,這就是他在第一個通報中按代數上的未知數符號「X」命名的原因。倫琴在發現這種射線後說道:「起初,當我做這個穿透性射線的發現時,它是這樣奇異而驚人。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同一實驗,以絕對肯定它的實驗存在。除去實驗室中這個奇怪的現象之外,別的我什麼也不知道。它是事實還是幻影?我在懷疑和希望之間弄得筋疲力盡,也不想讓其他思想干擾我的實驗。」
西元1896年年初,倫琴把他的新發現公之於眾,立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反應之強烈,影響之迅速,實為科學史上罕見。所有研究機構的物理學家都開始仿造倫琴的實驗裝置,抓緊時間重複他的實驗。倫琴陸續收到了威廉.湯姆森、斯托克斯(George Stokes)、龐加萊、波茲曼等著名科學家的來信,這些熱情洋溢的信都讚揚他為科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倫琴曾是科學「普及」的反對者,他擔心科學成就將庸俗化。由於這個原因,他自己從未向廣大聽眾作通俗普及的報導或報告。西元1896年1月,倫琴在他的研究所舉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公開報告會。在這次的報告會上,倫琴請求用X射線拍攝維茨堡大學著名解剖學家克利克爾(Köllicker)的一隻手,克利克爾欣然同意了這個請求。過了片刻,拍好的乾板經過顯影以後顯示出一位八十歲老人形狀優美的手骨。這時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克利克爾立即建議把這種射線命名為「倫琴射線」。同年9月舉行的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上,協會主席萊斯特提出「按首先明確地向世界揭示它們的人命名」。後來,著名物理學家羅蘭(Rowland)認為:「應該把『倫琴射線』和『X射線』的名稱並用。」這就是現在兩種名稱混用的原因,同時把X射線(或γ輻射)的照射劑量的單位稱為「倫琴」。但倫琴說:「假如沒有前人的卓越研究,X射線的發現是很難實現的」。
1901年他成為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立即將此項獎金轉贈威茨堡大學物理研究所,添置裝置。此後根據非正式的統計,他生前和去世後所獲得的各種榮譽不下150項,若對倫琴的成就作出評價是很困難的。
倫琴的工作是在簡陋的環境中完成的。一個不大的工作室,窗下是張大桌子,左側是個木架子放著日常用品,前面是火爐,右側放著高壓放電儀器,這就是人類第一次進行X射線試驗的地方。倫琴一生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他以一名普通科學研究人員的身分進行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他的X射線研究工作從當前的水準來看,已非常完整。他謝絕了貴族的稱號,不申請專利,不謀求贊助,使X射線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
1923年2月倫琴在慕尼黑逝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