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大明凌煙:監國之痛(簡體書)
滿額折

大明凌煙:監國之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大明朝永樂皇帝嫡長子朱高熾,在驚濤駭浪、暗流滾滾的朝局中,擊敗兩位弟弟,儲位東宮。但是儲位並不穩固。兩個弟弟一明一暗,血紅的眼睛盯著東宮。已被封為漢親王的朱高煦不去云南就藩,賴在京師。趁太子監國,詭計百施,把太子黨打擊殆盡。
太子朱高熾牢記薛曉云之語,“循天守分”,不想與弟弟們爭短長。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強大的政治集團是他潛在的對手。他們處處掣肘,為打擊太子,不惜使出炸掉火藥庫,火燒太倉等手段。皇上不止一次切責太子,朝野洞若觀火,皇上有易儲之意。太子在道衍和尚、金忠和東宮官員的教導下,如履薄冰,寅畏小心,謙恭禮讓,韜光養晦。最後一擊而中,穩固了東宮儲位。他儲位二十年,監國六次。名為監國,實為國主。

作者簡介

尹文勛,男,遼寧省朝陽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寫作多年,著有長篇小說《大明監國皇帝》《細沙河》《天步九重》。其中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監國皇帝》分為四部:《奉天靖難》《儲位之爭》《監國之痛》《壯志未酬》。此外在《短篇小說》《鴨綠江》《海外文摘》等報刊發表多篇文學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朱高熾,明代永樂大帝朱棣之嫡長子,他溫潤而澤被萬民,時刻懷揣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勤政愛民,簡樸儒雅,勵精圖治,改革苛政,以德化世,盡顯明君風範,
雖在位短暫,但遺澤深遠,十月帝王,功績斐然,啟仁宣之治……
以“仁”立身,故有“仁宗”之譽!然而僅十個月的皇皇帝王生涯,是否將化成大明歷史上的一抹永恒疑云?翻開《大明凌煙》,揭曉那段波譎云詭的歷史往事!

目次

第一回


選帥南征吊民伐罪 調糧資軍未雨綢繆


詞一首《爭短長》
飛檐斗拱,玄瓦紅墻,說不盡無限風光。
枯枝衰草,燕宿雕梁,掩不住富貴氣象。
六宮粉黛,玉女嬌娘,誰曾見當年紅妝?
放眼陵丘,難覓靈黃,何人喊萬歲無疆。
說什麼升斗錙銖,也不論貴胄天潢,百年後誰辨陰陽。
趨朝闕下意惴惴,俯視群臣氣昂昂。
金鑾寶座視無聲,祭過大行拜新皇。
江水滔滔東流去,何苦與人爭短長。

話說大明朝燕親王朱棣起於藩邸,奉天靖難,歷經三載,推翻朱允炆,榮登大寶,是為永樂朝,嫡長子朱高熾為東宮太子。現已永樂六年五月。
這天,朱棣御奉天殿早朝,凈鞭三聲,百官依次在丹陛下排好班,朱棣在細樂聲中升座,太子朱高熾在御案左下方躬身而立。樂止,禮贊官大喊:“拜!”百官山呼舞蹈。禮贊官又喊:“禮成,興!”百官起身躬立,太子落座,南向而坐。
文淵閣大學士、左春坊左中允楊榮出班,持旨本而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南胡倉,蕞爾小邦,不遵教化,擅殺天使,荼毒百姓,逆賊罪大,天地不容,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賊不誅,用兵何為?擢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大將軍,掛總兵印,定遠侯沐晟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副將軍,兵部侍郎劉俊署尚書銜於朱能軍部,參贊軍務,鎮貴州總兵府參事白德擢為吏部侍郎,於軍中參贊軍務。太子朱高熾攜吏部、戶部、兵部於京中督餉,著欽天監擇日出兵。”
眾官齊道:“皇上聖明,臣等遵旨。”
這事發於幾年前,安南國相黎鎮獨攬朝政,逐殺陳氏,其子黎倉繼位,建朝聖元,改為胡姓,黎倉改名胡倉,遣使入朝請封。稱國王陳日煃染病身亡,陳氏宗祠已絕,他暫時居位,待上邦封號。
朱棣狐疑,遂遣行人司楊渤查其真偽,胡倉賄其左右,楊渤回朝奏明皇上,說黎氏所奏屬實,朱棣還是有些疑慮,遂只給其封號,封為安南國王,未賜寶冊。時過不久,安南陳氏老臣呂奢,曾在大明國子監讀書,見到天朝邸報,遂萬裡赴京師,擊登聞鼓叩闕。
朱棣召見,呂奢在奉天殿痛哭失聲,大聲奏道:“皇上,各位大人,安南歷年由大明天朝封誥陳氏,已歷數代。去年國相黎鎮叛亂,虐殺民眾近萬人,有一百多官員慘遭夷族。現國內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臣後來看到天朝邸報,知道皇上信了黎氏之言。臣叩闕告知陛下,黎氏兇殘,罄竹難書,屠戮宗社,陳氏已近絕嗣。現在自立太上皇,立其子為皇上。臣等世受陳氏恩典,不懼萬裡,為主請命。望陛下振天朝赫赫天威,以懲黎氏奸惡,復歸陳氏舊國。此皇恩浩蕩,臣與安南百姓永世不忘。”說畢,哭倒於地,百官惻然。
行人司正楊渤出班辯奏,說呂奢欺君,哪知早已被左都御史陳進偵刺清楚,給皇上上了奏章。陳進在大殿上質問楊渤:“楊大人,想必聽過申包胥哭秦廷吧?各位大人也都是飽讀之士,想必也都熟知。申包胥從楚國幾千裡跑到秦國去騙人,去欺君,楊大人,你信嗎?現在有安南國王陳日煃侄子陳天平取道老撾來到京師,已經見過皇上。陛下早已問清。”
朱棣憤怒,令三法司鞫審楊渤,命四夷館好生款待呂奢和陳天平。又遣使問責胡氏。胡倉無奈,只好上表謝罪,請陳天平歸國即王位,定以君王侍之。
朱棣令剛剛由北平糧道升為大理寺少卿的薛嚴持節護送,由都指揮同知黃中率五千軍馬隨行。但到達安南芹站,胡倉命人伏於山中,殺死陳天平,捉住薛嚴,以其為質,要挾黃中投降。薛嚴抗節不屈,跳崖而亡,黃中率軍且戰且退,到達云南,飛報京師。朱棣龍顏大怒,然茲事體大,是否大動幹戈,還舉棋不定。
誰料後來老撾和孟養兩處宣撫司上奏章,安南侵吞土地,殺戮人民。朱棣遂與大臣商議,最後做此決定。
解縉宣讀第二道聖旨:“於遼東開原、廣寧設馬市,各設互市所,各所官員責成孟善擢拔,每月初一、十五日為集市。”
翰林侍讀學士楊士奇讀第三道詔書:“於今年修建北平宮殿,遣大臣分巡各地采木,工部左侍郎宋禮於四川,禮部侍郎師奎於湖廣……”
夏原吉出班讀第四道詔書:“今歲,暹羅、占城、於闐、浡泥、日本、琉球、山南、婆羅、爪哇、真臘、別失八裡、馬剌加、高麗等國,遣使陸續到達京師入貢,著皇太子於次日赴四夷館代朕賜宴,受國書,賜寶冊,賜真臘和馬剌加《大統歷》,日本與琉球兩國各進閹人十二,朕以為有傷天和,不許,還之。”
早朝罷,皇上簡單地用完早膳,宣金忠等人覲見。皇上和朱高熾兩人來到乾清宮東偏殿。金忠、朱能都已跪候在那裡。
見禮畢,朱棣讓他們站起來,問朱能:“士弘,你這次和沐晟南征,作何打算?”
朱能道:“回皇上,微臣以為,此次不同以往,我大明赫赫天威,揚名海外,諒此跳梁小丑,能有何為?臣此次征番,必踏平安南,使之不敢正視朝廷。”
朱棣未表態,問金忠:“世忠,以你之見如何?”
金忠躬身道:“皇上,老臣和公爺意見相左,請朱大人莫怪。老臣以為,此次南征,吊民伐罪,只誅無道,胡倉多行悖逆,百姓深恨之。我行正義之師,扶其陳姓,以彰天討,切不能大加屠戮。黎倉父子之惡,惡不及百姓。請皇上聖心獨斷。”
金忠說得非常明白,只是礙於情面,說得稍顯隱晦,現在金忠明顯見老,須發也有些花白,瘦削的臉上一道道皺紋,刀刻一般,他隨皇上起於藩邸,和姚廣孝晝夜謀劃,殫精竭慮,本想功成名遂身退,兩次上奏章乞骸骨,皇上不準,準備封其伯爵,他和姚廣孝堅辭不受,皇上無奈,先授工部侍郎。
現兵部尚書茹常被百官彈劾,閉門思過。皇上下旨擢金忠為兵部尚書,早晚侍於聖駕之前。說這番話,也是其職分所在。
朱棣點頭說:“張文弼指名道姓地要白德,可見和金大人之意相合。”朱能趕忙躬身稱是。朱棣說:“士弘,你忠勇信義,可謂朝廷柱石。此番代天伐罪,定要牢記,安南雖為化外之邦,然皆朕之赤子,首惡必誅,脅從不問。擒拿賊人後,立陳氏子孫賢者為國王。士弘切記,曉諭將士,勿養亂,勿玩寇,不許毀人墳塋,不許搶掠子女財帛,不許殺降。有此一項,定按律治罪。”朱能領旨退下。
室裡只有朱棣父子和金忠三人。朱棣問道:“高熾,你認為朱士弘可做到這五不準嗎?”
朱高熾說:“回父皇,朱將軍雖然有些魯莽,但此人忠於皇上,愛護百姓。既然父皇下了嚴旨,他定會照辦。”
其實這三人早都商議過幾次,如此大規模地出征,朱高熾和金忠都不十分贊成,但他們不似解縉。解縉連上兩道奏章,請求息兵,承認黎氏父子,免得大動幹戈,生靈塗炭,且空糜糧餉,是皇上說服了金忠。現已傳檄各衛、所,調兵南征。規模超過五十萬,需要一個王子坐纛掛帥。
朱高煦連上兩道奏章,還進宮裡去皇后處關說,想統兵出征。金忠不同意,也沒講原因。朱棣明白,只因朱高煦性情兇暴,一旦遭到抵抗,必會大加屠戮,那就失去南征的意義。朱棣把二人留下,雖是為了商議糧餉,但三人都心照不宣,心裡都非常清楚,朱高煦未能掛帥南征,十分不滿,恐其在餉道上做文章。
朱高熾信奉的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金忠也覺得無從開口,有離間天家骨肉之嫌。朱棣心裡明白,有幾分生氣,說:“高熾,為何一言不發?”
朱高熾沒奈何,說:“回父皇,兒臣有個淺見識。在云南臨安府設一個戰時糧道,在廣西鎮安府設兩處,設幾處大倉,由四川和湖廣調撥糧草,由京師和山陜供其器杖。那這兩處的糧道就是關鍵了。”
皇上和金忠正聽得入神,看他頓住了,朱棣開始有幾分不滿,想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幾處所設糧臺,不受朝中掣肘,這人選就成了問題。金忠也已經明白其意,遂說:“稟皇上,臣有一人選,皇上也知道此人,此人紀良,張輔將軍的舅爺,原任宛平縣丞,年前被擢升為北平行部經歷,可去廣西調糧,勞新副之,東平知府徐俊去云南。”
朱棣回想一下,說:“朕知紀良此人,智勇兼備,又與張文弼是至親,現在只是五品,於體制不合,那就升四品,專管督湖廣至廣西糧道。四川至云南再選一人。高熾,這幾天聽說你每天都去戶部?”
“回父皇,是,今兒個皇上不留兒臣,兒臣也到了戶部,同夏大人商議餉銀一事。夏大人之意,此次南征將士先發兩月餉,停鈔發錢,他準備明日請旨。”
朱棣說:“不必明日,黃儼。”黃儼答應一聲跑了進來,“宣夏原吉遞牌子來見朕。”黃儼答應著,掃了一眼屋四角的冰盆,匆匆地走了出去。片刻過後,進來兩個中人,把四角的冰盆換掉。皇上從不喜歡扇車,乾清宮的東西閣廳裡都設著偌大的扇車,可朱棣很少用。
夏原吉進來了,給皇上和太子見禮,和金忠互相拱一拱手。皇上讓他站起來回話,問了這錢鈔之事。
夏原吉說:“皇上,現一貫鈔只能兌換一百文制錢,臣已技窮了。臣曾奏對皇上,允炆皇太孫時,臣提議以銅開采數量作為平衡鈔法,或以鹽引、茶引平抑。允炆皇太孫把奏章明發邸報,遭到了朝廷大臣反對,臣被黜為主事,再也無人提及,以致鈔法不行。”
朱棣點頭說:“這事朕也知道,當時太子極其推崇,曾說朝廷中夏原吉最懂治世經濟,那這幾年為何不力推此事?”
夏原吉說:“臣也想過多次,也曾與太子爺、金大人商議過,現已積重難返,除非收繳全國之鈔,重新印制。那可就駭人聽聞了。”
朱棣點頭嘆口氣說:“那就只好如此了,好在制錢充足,多采銅礦就是了。”
朱高熾和金忠、夏原吉互看了一眼,說:“父皇聖明,但兒臣以為,這制錢不能過多,剛才夏大人之意,正在於此。兒臣看永樂朝以來,銅錢的制量每年都有計劃地增加,用白銀作母銀,非常奏效。尤其控制了采銅量,以免銅賤銀貴,兒臣以為這樣堅持下去,制錢不會有問題。”
朱棣說:“說得是,你們平時多注意就是了。維喆,世忠,此次安南用兵,勝敗在於餉道,安南地處西南,煙瘴之地,糧秣轉輸極難。朕常說,打仗打的是錢糧,不知庫裡有多少銀子可動?”
夏原吉說:“回皇上,現庫存銀兩千三百萬兩,各處米倉,糧食都是滿的,夏糧又已收成,若折銀又有四百萬兩收入。”
朱棣很吃了一驚:“怎麼這麼多?”
夏原吉說:“回皇上,臣曾經向皇上保證,三年內額外籌措一千萬兩,現已不差多少,是皇上讓臣積的疏浚河道的銀子。”
朱棣說:“世忠,聽見沒有,朕有你們二位,何愁國不富,而民不豐也?你們真是治世之能臣也。”頓了一下,接著說:“這近一千萬兩怎樣積下,可不能盤剝小民。”
夏原吉說:“此全賴皇上英明,太子爺和金大人扶持,不但未與民人爭利,民人反而獲利更甚。自從開放海禁,置市舶司,通商海外,海外、朝廷、民人大得其利,臣這個銀袋子就充盈了。在這裡謝過皇上、太子爺和金大人。”
金忠說:“皇上,此事與臣無幹,皆太子爺和夏大人所為,皇上有二位,真是漢高祖之蕭何、陳平也。靖難時老臣就已知太子爺是難得的經世之才,現在看來確是如此,此乃皇上洪福,萬民之幸也。皇上,此番看來南征之糧秣已無大問題,只差轉輸了。”
朱高熾說:“金先生謬贊了。父皇每次都是出征前發餉,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擇定日期前幾天就發,出征時若走水路,隨行必須有半月糧秣,這是第一步,而後才是從四川和湖廣調糧。去歲秋糧只直隸一地就有七百多萬石,現都存於蘇州府中,在課新糧前,把這些發往軍中即可。”眾皆稱善。

書摘/試閱

第一回


選帥南征吊民伐罪 調糧資軍未雨綢繆


詞一首《爭短長》
飛檐斗拱,玄瓦紅墻,說不盡無限風光。
枯枝衰草,燕宿雕梁,掩不住富貴氣象。
六宮粉黛,玉女嬌娘,誰曾見當年紅妝?
放眼陵丘,難覓靈黃,何人喊萬歲無疆。
說什麼升斗錙銖,也不論貴胄天潢,百年後誰辨陰陽。
趨朝闕下意惴惴,俯視群臣氣昂昂。
金鑾寶座視無聲,祭過大行拜新皇。
江水滔滔東流去,何苦與人爭短長。

話說大明朝燕親王朱棣起於藩邸,奉天靖難,歷經三載,推翻朱允炆,榮登大寶,是為永樂朝,嫡長子朱高熾為東宮太子。現已永樂六年五月。
這天,朱棣御奉天殿早朝,凈鞭三聲,百官依次在丹陛下排好班,朱棣在細樂聲中升座,太子朱高熾在御案左下方躬身而立。樂止,禮贊官大喊:“拜!”百官山呼舞蹈。禮贊官又喊:“禮成,興!”百官起身躬立,太子落座,南向而坐。
文淵閣大學士、左春坊左中允楊榮出班,持旨本而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南胡倉,蕞爾小邦,不遵教化,擅殺天使,荼毒百姓,逆賊罪大,天地不容,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賊不誅,用兵何為?擢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大將軍,掛總兵印,定遠侯沐晟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副將軍,兵部侍郎劉俊署尚書銜於朱能軍部,參贊軍務,鎮貴州總兵府參事白德擢為吏部侍郎,於軍中參贊軍務。太子朱高熾攜吏部、戶部、兵部於京中督餉,著欽天監擇日出兵。”
眾官齊道:“皇上聖明,臣等遵旨。”
這事發於幾年前,安南國相黎鎮獨攬朝政,逐殺陳氏,其子黎倉繼位,建朝聖元,改為胡姓,黎倉改名胡倉,遣使入朝請封。稱國王陳日煃染病身亡,陳氏宗祠已絕,他暫時居位,待上邦封號。
朱棣狐疑,遂遣行人司楊渤查其真偽,胡倉賄其左右,楊渤回朝奏明皇上,說黎氏所奏屬實,朱棣還是有些疑慮,遂只給其封號,封為安南國王,未賜寶冊。時過不久,安南陳氏老臣呂奢,曾在大明國子監讀書,見到天朝邸報,遂萬裡赴京師,擊登聞鼓叩闕。
朱棣召見,呂奢在奉天殿痛哭失聲,大聲奏道:“皇上,各位大人,安南歷年由大明天朝封誥陳氏,已歷數代。去年國相黎鎮叛亂,虐殺民眾近萬人,有一百多官員慘遭夷族。現國內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臣後來看到天朝邸報,知道皇上信了黎氏之言。臣叩闕告知陛下,黎氏兇殘,罄竹難書,屠戮宗社,陳氏已近絕嗣。現在自立太上皇,立其子為皇上。臣等世受陳氏恩典,不懼萬裡,為主請命。望陛下振天朝赫赫天威,以懲黎氏奸惡,復歸陳氏舊國。此皇恩浩蕩,臣與安南百姓永世不忘。”說畢,哭倒於地,百官惻然。
行人司正楊渤出班辯奏,說呂奢欺君,哪知早已被左都御史陳進偵刺清楚,給皇上上了奏章。陳進在大殿上質問楊渤:“楊大人,想必聽過申包胥哭秦廷吧?各位大人也都是飽讀之士,想必也都熟知。申包胥從楚國幾千裡跑到秦國去騙人,去欺君,楊大人,你信嗎?現在有安南國王陳日煃侄子陳天平取道老撾來到京師,已經見過皇上。陛下早已問清。”
朱棣憤怒,令三法司鞫審楊渤,命四夷館好生款待呂奢和陳天平。又遣使問責胡氏。胡倉無奈,只好上表謝罪,請陳天平歸國即王位,定以君王侍之。
朱棣令剛剛由北平糧道升為大理寺少卿的薛嚴持節護送,由都指揮同知黃中率五千軍馬隨行。但到達安南芹站,胡倉命人伏於山中,殺死陳天平,捉住薛嚴,以其為質,要挾黃中投降。薛嚴抗節不屈,跳崖而亡,黃中率軍且戰且退,到達云南,飛報京師。朱棣龍顏大怒,然茲事體大,是否大動幹戈,還舉棋不定。
誰料後來老撾和孟養兩處宣撫司上奏章,安南侵吞土地,殺戮人民。朱棣遂與大臣商議,最後做此決定。
解縉宣讀第二道聖旨:“於遼東開原、廣寧設馬市,各設互市所,各所官員責成孟善擢拔,每月初一、十五日為集市。”
翰林侍讀學士楊士奇讀第三道詔書:“於今年修建北平宮殿,遣大臣分巡各地采木,工部左侍郎宋禮於四川,禮部侍郎師奎於湖廣……”
夏原吉出班讀第四道詔書:“今歲,暹羅、占城、於闐、浡泥、日本、琉球、山南、婆羅、爪哇、真臘、別失八裡、馬剌加、高麗等國,遣使陸續到達京師入貢,著皇太子於次日赴四夷館代朕賜宴,受國書,賜寶冊,賜真臘和馬剌加《大統歷》,日本與琉球兩國各進閹人十二,朕以為有傷天和,不許,還之。”
早朝罷,皇上簡單地用完早膳,宣金忠等人覲見。皇上和朱高熾兩人來到乾清宮東偏殿。金忠、朱能都已跪候在那裡。
見禮畢,朱棣讓他們站起來,問朱能:“士弘,你這次和沐晟南征,作何打算?”
朱能道:“回皇上,微臣以為,此次不同以往,我大明赫赫天威,揚名海外,諒此跳梁小丑,能有何為?臣此次征番,必踏平安南,使之不敢正視朝廷。”
朱棣未表態,問金忠:“世忠,以你之見如何?”
金忠躬身道:“皇上,老臣和公爺意見相左,請朱大人莫怪。老臣以為,此次南征,吊民伐罪,只誅無道,胡倉多行悖逆,百姓深恨之。我行正義之師,扶其陳姓,以彰天討,切不能大加屠戮。黎倉父子之惡,惡不及百姓。請皇上聖心獨斷。”
金忠說得非常明白,只是礙於情面,說得稍顯隱晦,現在金忠明顯見老,須發也有些花白,瘦削的臉上一道道皺紋,刀刻一般,他隨皇上起於藩邸,和姚廣孝晝夜謀劃,殫精竭慮,本想功成名遂身退,兩次上奏章乞骸骨,皇上不準,準備封其伯爵,他和姚廣孝堅辭不受,皇上無奈,先授工部侍郎。
現兵部尚書茹常被百官彈劾,閉門思過。皇上下旨擢金忠為兵部尚書,早晚侍於聖駕之前。說這番話,也是其職分所在。
朱棣點頭說:“張文弼指名道姓地要白德,可見和金大人之意相合。”朱能趕忙躬身稱是。朱棣說:“士弘,你忠勇信義,可謂朝廷柱石。此番代天伐罪,定要牢記,安南雖為化外之邦,然皆朕之赤子,首惡必誅,脅從不問。擒拿賊人後,立陳氏子孫賢者為國王。士弘切記,曉諭將士,勿養亂,勿玩寇,不許毀人墳塋,不許搶掠子女財帛,不許殺降。有此一項,定按律治罪。”朱能領旨退下。
室裡只有朱棣父子和金忠三人。朱棣問道:“高熾,你認為朱士弘可做到這五不準嗎?”
朱高熾說:“回父皇,朱將軍雖然有些魯莽,但此人忠於皇上,愛護百姓。既然父皇下了嚴旨,他定會照辦。”
其實這三人早都商議過幾次,如此大規模地出征,朱高熾和金忠都不十分贊成,但他們不似解縉。解縉連上兩道奏章,請求息兵,承認黎氏父子,免得大動幹戈,生靈塗炭,且空糜糧餉,是皇上說服了金忠。現已傳檄各衛、所,調兵南征。規模超過五十萬,需要一個王子坐纛掛帥。
朱高煦連上兩道奏章,還進宮裡去皇后處關說,想統兵出征。金忠不同意,也沒講原因。朱棣明白,只因朱高煦性情兇暴,一旦遭到抵抗,必會大加屠戮,那就失去南征的意義。朱棣把二人留下,雖是為了商議糧餉,但三人都心照不宣,心裡都非常清楚,朱高煦未能掛帥南征,十分不滿,恐其在餉道上做文章。
朱高熾信奉的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金忠也覺得無從開口,有離間天家骨肉之嫌。朱棣心裡明白,有幾分生氣,說:“高熾,為何一言不發?”
朱高熾沒奈何,說:“回父皇,兒臣有個淺見識。在云南臨安府設一個戰時糧道,在廣西鎮安府設兩處,設幾處大倉,由四川和湖廣調撥糧草,由京師和山陜供其器杖。那這兩處的糧道就是關鍵了。”
皇上和金忠正聽得入神,看他頓住了,朱棣開始有幾分不滿,想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幾處所設糧臺,不受朝中掣肘,這人選就成了問題。金忠也已經明白其意,遂說:“稟皇上,臣有一人選,皇上也知道此人,此人紀良,張輔將軍的舅爺,原任宛平縣丞,年前被擢升為北平行部經歷,可去廣西調糧,勞新副之,東平知府徐俊去云南。”
朱棣回想一下,說:“朕知紀良此人,智勇兼備,又與張文弼是至親,現在只是五品,於體制不合,那就升四品,專管督湖廣至廣西糧道。四川至云南再選一人。高熾,這幾天聽說你每天都去戶部?”
“回父皇,是,今兒個皇上不留兒臣,兒臣也到了戶部,同夏大人商議餉銀一事。夏大人之意,此次南征將士先發兩月餉,停鈔發錢,他準備明日請旨。”
朱棣說:“不必明日,黃儼。”黃儼答應一聲跑了進來,“宣夏原吉遞牌子來見朕。”黃儼答應著,掃了一眼屋四角的冰盆,匆匆地走了出去。片刻過後,進來兩個中人,把四角的冰盆換掉。皇上從不喜歡扇車,乾清宮的東西閣廳裡都設著偌大的扇車,可朱棣很少用。
夏原吉進來了,給皇上和太子見禮,和金忠互相拱一拱手。皇上讓他站起來回話,問了這錢鈔之事。
夏原吉說:“皇上,現一貫鈔只能兌換一百文制錢,臣已技窮了。臣曾奏對皇上,允炆皇太孫時,臣提議以銅開采數量作為平衡鈔法,或以鹽引、茶引平抑。允炆皇太孫把奏章明發邸報,遭到了朝廷大臣反對,臣被黜為主事,再也無人提及,以致鈔法不行。”
朱棣點頭說:“這事朕也知道,當時太子極其推崇,曾說朝廷中夏原吉最懂治世經濟,那這幾年為何不力推此事?”
夏原吉說:“臣也想過多次,也曾與太子爺、金大人商議過,現已積重難返,除非收繳全國之鈔,重新印制。那可就駭人聽聞了。”
朱棣點頭嘆口氣說:“那就只好如此了,好在制錢充足,多采銅礦就是了。”
朱高熾和金忠、夏原吉互看了一眼,說:“父皇聖明,但兒臣以為,這制錢不能過多,剛才夏大人之意,正在於此。兒臣看永樂朝以來,銅錢的制量每年都有計劃地增加,用白銀作母銀,非常奏效。尤其控制了采銅量,以免銅賤銀貴,兒臣以為這樣堅持下去,制錢不會有問題。”
朱棣說:“說得是,你們平時多注意就是了。維喆,世忠,此次安南用兵,勝敗在於餉道,安南地處西南,煙瘴之地,糧秣轉輸極難。朕常說,打仗打的是錢糧,不知庫裡有多少銀子可動?”
夏原吉說:“回皇上,現庫存銀兩千三百萬兩,各處米倉,糧食都是滿的,夏糧又已收成,若折銀又有四百萬兩收入。”
朱棣很吃了一驚:“怎麼這麼多?”
夏原吉說:“回皇上,臣曾經向皇上保證,三年內額外籌措一千萬兩,現已不差多少,是皇上讓臣積的疏浚河道的銀子。”
朱棣說:“世忠,聽見沒有,朕有你們二位,何愁國不富,而民不豐也?你們真是治世之能臣也。”頓了一下,接著說:“這近一千萬兩怎樣積下,可不能盤剝小民。”
夏原吉說:“此全賴皇上英明,太子爺和金大人扶持,不但未與民人爭利,民人反而獲利更甚。自從開放海禁,置市舶司,通商海外,海外、朝廷、民人大得其利,臣這個銀袋子就充盈了。在這裡謝過皇上、太子爺和金大人。”
金忠說:“皇上,此事與臣無幹,皆太子爺和夏大人所為,皇上有二位,真是漢高祖之蕭何、陳平也。靖難時老臣就已知太子爺是難得的經世之才,現在看來確是如此,此乃皇上洪福,萬民之幸也。皇上,此番看來南征之糧秣已無大問題,只差轉輸了。”
朱高熾說:“金先生謬贊了。父皇每次都是出征前發餉,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擇定日期前幾天就發,出征時若走水路,隨行必須有半月糧秣,這是第一步,而後才是從四川和湖廣調糧。去歲秋糧只直隸一地就有七百多萬石,現都存於蘇州府中,在課新糧前,把這些發往軍中即可。”眾皆稱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