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79折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79315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6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亞馬遜Kindle 萬人重點劃線★
★台灣讀者書評 熱烈串流★
★國際好評 聲浪不斷★
▍獻給攀越人生高山的你,與「自己的山」和解 ▍

作者透過本書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
是什麼?還有誰?值得你為之受苦?__朱浩一(本書譯者)

恐懼不會保護你,行動才會;
憂慮不會保護你,準備才會;
過度思考不會保護你,理解才會。
你必須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你相信生活是什麼樣貌,你就會把生活變成那個樣貌。_Kindle 15,504位重點劃線
愛自己最棒的方法,就是不再去接受自己並不滿意的生活。就是能夠簡單明確地道出問題在哪裡。_Kindle13,548位重點劃線
事實上,自我破壞只是你無意識需求的一種顯現方式,而這種需求是透過自我破壞的行為來滿足的。_Kindle10,236位重點劃線

你經常把人「推開」,但其實你希望別人愛你、接受你。
你明明不想,但卻吃得非常不健康。也許你在情感上感到飢餓,而你正用不健康的吃來滿足你的「飢餓」。
你過度工作,但你並不需要透過工作證明自己的價值,
你花太多錢,雖然明明知道購物不會讓你更有安全感。
你沉湎往日戀情,不斷確認前任的情況,原來這段關係的結束,對你造成的傷害,比你自己承認的還要大……
為什麼我們會自我破壞?我們什麼時候會自我破壞?我們如何停止自我破壞?

布莉安娜.魏斯特激勵我們攀登這座名為「自己」的山。當我們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間產生障礙,我們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自我破壞。
我們必須經過一個深度的心理挖掘過程,找出「困住自己那座山」,也許你已經知道,可能是上癮、體重、人際關係、金錢,或也許是一種模糊的焦慮感、自卑感、恐懼感,或是滲透到日常一點一滴的不滿情緒。
現在我們可以透過從最具破壞性的習慣中,汲取出關鍵的自我洞察;透過更加了解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來發展我們的情緒智商;透過從潛意識的層面,去釋放掉過往的負面經歷,並學習去扮演最富潛力的、未來的自己,我們就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發揮自身的潛能。
總有一天,曾經在你面前的那座山,會被你遠遠拋在後面,遠到幾乎看不見。但在學習攀登的過程中,你成為了什麼樣的人,這件事將永遠陪伴你。因為人生中那些山的真面目,一個個都是禮物。

本書特色

◤讓該離開的離開,留給自己一條康莊大道◢
你可以從這裡開始:
★制定計畫,因為計畫可以解決問題
★保持謙卑,全世界不是繞著你在轉
★尋求幫助,因為你本來就不應該要什麼都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停止非黑即白的思維
★不要再想著要未卜先知了,因為這是一種認知上的扭曲
★對生活中的結果負責——沒錯,所有的結果
★學會處理複雜情緒,讓自己感覺更好
★忘掉發生的一切,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修正
★把事情說出來,因為事情在你的腦海中往往更加複雜
★慢慢來,因為你不需要現在就把所有事情都搞清楚
★把被牽動的情緒視為信號,因為你的傷口需要關注
★尊重你的不適,因為它想告訴你一些事情

作者簡介

布莉安娜.魏斯特 (Brianna Wiest)
國際暢銷作家,在網路上撰文分享自己的見解,並透過個人網誌講述療癒與覺醒的文章。她的書籍如今已經在世界各地翻譯超過十四種語言。她所撰寫的文章刊載於《富比士雜誌》《今日美國》(USA Today)、《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以及自己擔任合夥人的網站《思維目錄》(Thought Catalog)。布莉安娜還出了兩本詩集,書名分別是《鹽水》(Salt Water)、《儀式》(Ceremony)。她畢生的志業,就是幫助人們改寫自己內在的自我敘說,使之更加一致、真實、具備目的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真正潛能。她跟丈夫住在加州的大索爾(Big Sur)。
作品包括了《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以及《療癒,就從這一刻開始》《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大田陸續出版)。

◆個人網站: https://www.briannawiest.com/
◆Instagram (88萬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briannawiest/
◆X (3.4萬追蹤): https://x.com/briannawiestt

名人/編輯推薦

國際好評推薦

激勵我們攀登這座名為「自己」的山
「布莉安娜的書,是療癒的美麗展現。她對自我破壞、情緒智商,以及深度轉變的見解非常寶貴。她明白改變始於自身,而她的書是送給人類集體心靈的一份禮物。」
__整體心理學家妮可.勒佩拉醫師(Nicole LePera)

「我相信,在發揮我們最深層的潛力時,最大的回報不是來自於那些成果,而是來自於我們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完成那些我們知道自己是真的有能力去做到的事情。在這本文筆優美、令人大開眼界的書中,布莉安娜‧魏斯特以強而有力的深刻見解,激勵我們攀登自己這座山,並幫助你為接下來的攀登做好準備。對於那些已經準備好進行內在工作,藉以過上充實、美好和享受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__國際人生教練及營運策略師賽門.亞歷山大.王(Simon Alexander Ong)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是一記警鐘,能在逆境中激發希望。一旦你喚醒了自己內在的英雄,並有意識地選擇新的生命敘事時,你就像是受到了心靈的請求,請求你燒毀那些他人教導你的、關於你的所有規則,最終創造出你深切渴望和理應擁有的生活。布莉安娜提供了實用的神奇工具和抵達靈魂深度的轉變,讓你得以發展攀登自己這座山所需要的勇氣和明晰──最重要的是,記住你努力來到這裡,是為了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對於那些勇敢而真誠地面對自己內在最深的渴望,並想要找回自己真正力量的探求者來說,這是一本終極指南。」
__國際教練珍娜.布萊克(Jenna Black)

「布莉安娜.魏斯特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她將足以改變生命的智慧與獨一無二的優秀口才結合起來,激勵讀者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讓生活變得更好。《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一定會給很多人帶來幫助。」
__暢銷書《內在力量》(Inward)作者揚.卜威布洛(Yung Pueblo)

「來自上天的啟示。書裡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數度中斷,源於我的雙眼因體悟與確信而滿溢淚水。」
__電視劇女星、主持人、模特兒彤恩.蘇魯埃塔(Dawn Zulueta)

「布莉安娜.魏斯特所寫的這本傑作,是讓我們瞭解自己為何要自我破壞、我們什麼時候會這麼做,以及如何停止這種自我破壞行為的完美指南。」
__身心健康與人際連結專家、知名內科醫師及腫瘤學家史蒂芬.艾森柏格醫師(Steven Eisenberg)

【台灣讀者 掏心掏肺迴響】

「找了算命卜卦嘗試各種身心靈相關課程後仍不得其解。感謝書裡的每個舉例、每個解決方法,都讓我走在自我覺察的路上跟過去的自己和解。」
__桃園/業務 嘉軒

「如今我明白要越過自己的坑,才能看到人生的巔峰。」
__新北/服務業 小P

「我們的一生都無法離開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別忘了好好地愛自己。」
__高雄市/醫事檢驗師 Ting

「每一種爆發都是為了成就另一個開始,山擋在眼前我們就努力地翻越,到頭來我們不是『攻頂』而是『登頂』。」
__台南/會計 黃藍芬

「作者以火山爆發來形容人生中的重大挑戰,這一比喻讓人耳目一新。她強調這些看似毀滅性的事件,其實是重生和成長的契機。」
__屏東縣/資訊人員 呂怡嫻

「我們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鼓勵自己,好事即將來臨;繼續前進,每一步都是新的開始;時間流逝,碎片終將使我們長大。」
__台中/運動防護員 張雅筑

「一邊讀著字句,我一邊深吸了好幾口氣。不是書裡出現什麼驚悚劇情,是我在極力保持自己的平靜。當我在閱讀中看見了自己的那座山。」
__台中/客戶經營專員 Evelyn

「這本書就像在迷失的山林裡握有讓人安心的指南針。雖然那不是地圖,沒有清楚指示你下一腳該落在何處,但你知道出口的方向,能依照自己的安排去抵達。」
__台南/行政 Pon

引言

一如自然界裡的現象,生命裡的每時每刻通常對我們是有益的,即便我們所面臨的似乎是逆境、不適跟變動。
正如森林大火對環境生態來說至關重要—新的種子需要熱能才能發芽,並重新建立起樹林的生長—我們的思想也會經歷週期性的、具有正面意義的瓦解,或也可以說是一種淨化。透過這種淨化,我們得以獲得解放,從而更新對自我的概念。我們都知道,大自然在各種氣候交會的邊緣地帶最為肥沃、廣闊。而當我們到達自己的界限狀態時,我們也會發生轉變。在這些狀態下,我們被迫走出舒適圈,並重整旗鼓。一旦無法仰賴那些用來因應各種情況的心理機制,從而深深地體會到生命中的苦難時,我們會感覺自己跌入了谷底。但實際上,只要我們在最後選擇面對長久以來的問題,那麼覺醒就會發生。情緒的崩潰,通常只是自我突破來臨之前的轉折點,就像恆星在成為超新星之前內爆的那一刻。
就像兩個板塊互相擠壓時,就會形成一座山一樣,你自己的那座山,也會因為共存但又相互衝突的各種需求彼此擠壓而出現。你的山會要求你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找到平衡點。無意識知道你想要什麼,但無意識不知道為什麼你還不展開行動。
綜觀歷史,高山一直被用來比喻靈性覺醒、個人成長之旅,當然還有挑戰—那些當你還站在山腳下時,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就像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一樣,高山提供了一種內在的智慧,讓我們知道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
生而為人,我們的生命目標就是成長。在生命的各個方面,我們都看到了這一種現象。物種會繁殖;DNA會進化,藉此消除某些DNA鏈,並發展出新的DNA鏈;宇宙的邊緣永遠都會向外擴張。無獨有偶,如果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問題,並將之視為催化劑,我們內在那感受生命的深度和美麗的能力,就能夠無限地擴展。為了做到這件事,森林需要大火,火山需要內爆,恆星需要塌縮。而人類的改變,往往需要面臨「除了改變之外別無他法」的情況才會發生。
讓一座高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並不意味著你在某種程度上被重重地破壞了。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不完美的,而恰是因為這樣的不完美,成長才有了可能。如果萬事萬物都和諧有序,那麼引力,創造出恆星和行星以及我們所知道一切事物的引力,將不復存在。如果沒有碎裂、錯誤和間隙,任何事物都無法成長或變成其他形貌。你並不完美的事實,並不表示你失敗了,而是表示你也是個凡人。更重要的是,這表示你的體內仍然還有更多的潛力。
也許你知道自己眼前的高山是什麼。也許是上癮、體重、人際關係、工作、幹勁或金錢。也許你不知道。也許是一種模糊的焦慮感、自卑感、恐懼感,或是一種似乎滲透到其他一切的、人人都有的不滿情緒。在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山,往往不是一個難題,而是我們內在的一個問題、一個不穩定的基礎。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問題並不明顯。但實際上,它正在改變我們生活裡的幾乎每一個部分。
在通常的情況下,倘若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偶爾才會出現時,那麼出現在眼前的這座山,其實是生命所創造出來的現實。而倘若我們遇到的問題存在已久,那麼出現在眼前的這座山,其實是我們自身創造出來的現實。我們經常會認為,面對一座高山,就意味著面對生活的艱辛。但是實際上這座高山之所以會出現,幾乎總是因為我們多年來積累的微小創傷、適應不良和心理因應機制,而上述的這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趨於複雜化。
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看見你的道路,而你的道路將讓你看見你的命運。
瀕臨邊緣之境時—山腳、熱氣、夜晚,你終於被喚醒了—你就處於崩壞的癥結點所在。而倘若你願意著手處理,那麼你將會發現,這正是你等了一輩子的突破點的開端。
你的舊我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你想要過的生活了,是時候重新創造、重獲新生了。
你必須將舊的自我釋放到願景之火中,並且願意以你從前未曾嘗試過的方式思考。你必須為失去年輕的自己而哀悼,那個自己讓你走到了這一步,卻不再有能力引領你繼續前行。你必須想像一個未來的自己,並與之合而為一,讓其成為你生命中的英雄,引領你向前邁進。你所面對的任務寂靜、簡單、艱鉅。這是大多數人連試都沒試過的壯舉。你現在必須學會敏捷、有彈性和理解自己。你必須徹底改變,煥然一新。
出現在你面前的這座山,是生命對你的呼喚,是你抵達此時此刻的目的,你人生的道路終於清晰可見了。終有一天,這座山會離你遠去,但在翻越這座山的過程中,你將成為新的自己,而這個新的自己將永遠陪在你身旁。
到頭來,你必須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目次

引言 008
Chapter01 你就是那座山 013
Chapter02 所謂的自我破壞,其實並不存在 031
Chapter03 那些令我們不適的事物,將引領你走向自由大道 079
Chapter04 培養情緒智商 111
Chapter05 釋放過去 145
Chapter06 打造新的未來 181
Chapter07 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控制 211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你就是那座山◆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會對你造成最大阻礙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如果在你現在的處境和你想要擁有的生活之間,存在著持續性的差距,而你為了彌合這一差距所做的努力,卻始終遭遇到自身的抗拒、痛苦和不適,那麼就表示你幾乎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自我破壞。
從表面上來看,自我破壞一詞似乎會讓人聯想到受虐狂。它似乎是自我憎恨、缺乏自信或缺乏意志力的產物。但事實上,自我破壞只是你無意識需求的一種顯現方式,而這種需求是透過自我破壞的行為來滿足的。若是想要克服它,必須經歷一個深度的心理挖掘過程。我們必須找到那些造成創傷的事件,釋放沒有被處理的情緒,並找出更健康的方式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重塑自我形象,並提升例如情緒智商和彈性等等的各項能力,同時建立一些原則。
這個任務的難度非同小可,卻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都必須做的工作。

║在一開始的時候,自我破壞行為並非總是那麼顯而易見║
孩提之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學校摔了一跤,撞到了頭。受傷時,他心想:「太好了,我現在應該不用再回學校了吧。」
儘管如今的榮格因其見解獨到而聞名,但實際上,他並不喜歡上學,也不喜歡與同齡人相處。跌倒事件發生後不久,榮格開始出現零星且無法控制的昏厥。他無意識地患上了所謂的「精神官能症」(未來的他肯定會如此宣稱),並最終意識到所有的精神官能症都是「合理痛苦的替代品」。
在榮格的例子中,他無意識地把昏厥和不用上學連結起來。他相信,昏厥是他無意識地渴望離開課堂的表現,因為他在課堂上會感到不舒服和不開心。同樣地,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的恐懼和依戀,往往只是更深層的問題促使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而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因應這些問題。

║自我破壞是一種因應機制║
一旦我們拒絕有意識地滿足內心最深處的需求—通常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自我破壞的行為就會發生。
有時候,儘管害怕獨自一人,我們仍會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因為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有時候我們會破壞自己在職場上的成功,因為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是藝術創作,即便從社會的標準來看,這會讓我們顯得不那麼雄心勃勃。有時候我們會透過精神分析的方法,來看待自身的感受,藉此破壞自己的療癒之旅,因為這麼做的話,就可以確保我們免於真切地經驗那些感受。有時候我們會破壞與自我的對話,因為一旦相信了自己,我們就會隨心所欲地離開內在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並承擔風險,而這會使我們變得不堪一擊。
歸根究柢來說,自我破壞常常只是一種源於適應不良的心理因應機制,我們可以藉此滿足自身所需,又無須認真地處理自己的需求。但就像任何心理因應機制一樣,它充其量只是暫時性的應對方法。這種做法並非答案,也非解方,更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我們只是麻木了自己的欲望,讓自己嘗到暫時解脫的滋味。

║自我破壞源於不理性的恐懼║
有時候我們最具破壞性的那些行為,其實源自對世界和自己長期抱持而未經審視的恐懼。
也許是害怕自己不聰明、沒有吸引力或不受歡迎。也許是害怕失業、搭電梯或認真走入一段關係。在其他情況下,這樣的恐懼可能會更抽象,例如有人要「找你麻煩」、侵犯你的底線、你的一些行為要被「逮到了」,或是遭受不實的指控。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信念將會隨時伴你左右。
對多數人來說,抽象恐懼的背後其實是合理恐懼。因為真切地沉浸在真實的恐懼裡實在太可怕了,於是我們將這些感受投射到那些不太可能發生的問題或情況上。如果這種情況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極低,那麼它就會變成一樁我們能夠「放心」擔憂的事情,因為在潛意識中,我們已經知道它不會發生。因此,我們從而擁有了一個表達感受的途徑,又不會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危害。
舉例來說,如果你非常懼怕搭車,那麼你真正的恐懼可能是失去掌控力,或是擔憂某人或某事正在控制你的生活。又或許你的恐懼其實是「向前走」,而一輛行駛中的汽車只是它的象徵。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就可以開始努力解決,或許是弄明白自己在哪些地方交出了自己的權力,抑或是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被動。然而,如果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你就會繼續花時間試圖說服自己在搭車時不要那麼緊繃和焦慮,卻發現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如果你只是試著解決表面上的問題,那麼你總是會碰壁。這是因為你在制定治癒傷口的策略之前,就試圖想撕掉OK繃。

║自我破壞源於無意識的負面聯想║
自我破壞的行為也是最早的跡象之一,暴露出你的內在敘事已經過時、受限或根本不正確。
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不僅取決於你對它的看法,也取決於你對自己的看法。所謂的自我概念,是你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建構起來的想法。自我概念的建構是透過將周圍的人所灌輸給你的事情拼湊起來,因此深深受到他們的影響:父母所認定的事實、同儕的想法、那些你透過個人的經驗而獲得的、對你來說不言而喻的道理……等等。自我形象很難調整,因為大腦裡的確認偏誤會認定你先前關於自己的想法毫髮不差。
之所以會自我破壞,通常是因為,我們在「實現自己渴望的目標」跟「成為有能力做得到那件事—或已經走在這樣的道路上—的人」之間,存在著負面的連結。
如果你遇到的難題是保持財務穩定,卻又不斷搞砸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那麼就必須要回到自己對於金錢的初始概念。你的父母是如何管理財務的呢?更重要的是,在形容那些財務管理得當跟管理不當的人時,他們是怎麼跟你說的呢?許多在經濟上陷入困境的人,都會透過徹底否認金錢的重要性,以此證明自己的處境是合理的。他們會說每一個有錢人都很糟糕。如果在成長過程中,身邊的人一次次地跟你說有錢人都是這副德性,那麼猜猜看,你會拒絕去擁有什麼東西?
你因為自我破壞行為而產生的焦慮,通常反映出的是你受到限制的信念。
也許你將健康與脆弱聯繫在一起,因為你的父母原本非常健康,卻突然生了病。也許你之所以還沒有寫出自己的代表作,是因為你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寫;你只是想要別人認為你是「成功人士」,因為這樣會讓你獲得讚揚—人們在還沒有得到希望獲得的認可時,經常會這麼做。也許你一直在吃不好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能夠安撫你的情緒,但你卻沒有停下來自問,你是想要藉由這些食物來安撫什麼情緒。也許你其實並沒有那麼悲觀,但除了抱怨連連之外,你不知道如何與生活裡的其他人建立聯繫。
為了解決這樣的情況,你必須開始質疑這些存在已久的想法,然後改採新的想法。
你必須要能夠認清,並不是每一個有錢人都道德淪喪,絕非如此。更重要的是,雖然的確會有人以自私自利的方式去使用金錢,但更重要的是,有遠大志向的好人,會無所畏懼地追求這個重要的工具,並藉此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出更多的時間、機會和健康。你必須承認,當一個健康的人,能夠讓你變得不那麼脆弱,而非更脆弱;而想要為大眾創造任何東西,都會招致批評,但不能夠以此作為不那麼做的藉口。你必須讓自己知道,有許多不同的自我安撫方法,比選擇不健康的食物還有效;而若想跟他人建立連結,絕對有比講負面的話語好得多的方式。
一旦真正質疑和觀察這些存在已久的信念,你就會發現它們一直以來是多麼扭曲和不合邏輯—更不用說這些信念明顯地阻礙了你發揮自己的終極潛力。

║自我破壞源於不熟悉║
對於未知的事物,人類總帶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抗拒,因為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極致的無法掌控。哪怕那個「未知」其實親切和善,甚至對我們有益,我們依然不改想法。
不熟悉的事物往往輕而易舉就讓我們做出自我破壞的行為,這是因為任何陌生的東西—縱使再好—在我們熟悉它之前,都會感到不舒服。這常常導致人們將未知事物所帶來的不適感,與「錯誤的」「不好的」或「不祥的」混為一談。不過,這其實只是心理適應的問題。
蓋伊‧漢德瑞克(Gay Hendricks)把這樣的感受稱為你的「上限值」,也就是對快樂的承受度。對於能夠承受多大的喜悅感,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標準。這就像是其他心理學家所說的,一個人的「情緒基線」;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預設的情緒基本值,即使這個基本值因為一些事件或情況而產生暫時性的變化,情緒最終還是會回到預設的初始狀態。
基本值一次又一次的微小變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積累,最後可能導致情緒基線的永久改變。然而這種永久性的改變甚少發生,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自己的上限值。我們之所以不容許自己的情緒基線產生改變,是因為一旦當下的處境所產生的喜悅感超出了過往的習慣,我們就會既有意識也無意識地運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回到熟悉的情緒狀態中。
我們生來就是被設計成尋求已知的事物。儘管認為自己是在追求幸福,但實際上,我們是在努力地尋找那些自己最習慣的東西。

║自我破壞源於信念系統║
你相信生活是什麼樣貌,就會把生活變成那個樣貌。
這就是為什麼意識到這些業已不合時宜的內在敘事,並鼓起勇氣改變這些內在敘事是如此重要。
也許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你都相信在一家體面的公司任職,並拿到人人稱羨的百萬年薪,是你人生的最高成就。也許你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告訴自己:「我這個人很容易焦慮」,於是你真的開始認同這樣的自己,並將焦慮和恐懼視為本質,將之納入你的信念系統中。也許你是在一個思想封閉的社交圈或同溫層裡面長大的。也許你從來都不知道,針對政治或宗教,你其實可以提出質疑,或是得出不同於旁人的結論。也許你從未想過自己可以風格出眾、滿足現況或環遊世界。
如果你的情況並非上述,那麼你受限的信念可能源自想要確保自身的安全。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你喜歡已知的事物讓你產生的安心感,勝於未知的事物讓你產生的脆弱感。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你喜歡冷漠勝於興奮。你或許認為苦難讓你更有價值,或者相信生活中每一件美好的事情都必然伴隨著「不美好」的一面。
想要真正地療癒這樣的自己,必須改變思維方式。你必須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那些消極和錯誤的信念,並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讓心靈真正地為你服務。

║如何擺脫自我否定║
也許這個關於自我破壞的初步訊息,引起了一些你的共鳴,或者可能引起了很大的共鳴。
無論如何,如果閱讀這本書是因為你真心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那麼你必須停止否認自己的情形。你必須認清楚真實的自己。你將必須做出決定,你將更愛自己,你將不再困於現況,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做得更好,那麼你可能是對的。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完成更多事情,那麼你可能是對的。
如果你認為你沒有成為真正的自己,那麼你可能是對的。
在療癒的旅程中,就算用無止境的自我肯定來安撫真實感受,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一旦這麼做,自我就會開始分裂,並陷入僵局。
為了「愛自己」,我們會努力認可有關自己的一切。然而,這些溫暖的觀點似乎永遠也沒辦法牢牢黏緊,只是暫時地麻木了我們的不適。為什麼會沒有作用呢?因為在內心深處,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成為那個想要成為的人,而除非接受這一點,否則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找到平靜。
抱持否認的心態時,我們往往會進入「指責」模式。我們會努力把自己的現況怪罪到任何事或任何人身上。然後會開始舉證。如果你幾乎每天都必須不斷合理化自己對生活不滿意的原因,那麼你並不是在幫助自己。如果你心底深處的渴望是為自己帶來恆久的改變,那麼怪罪他人的行為,根本毫無幫助。
想要自我療癒的第一步,是承擔起全部的責任。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與自我,不要再否認這一切。你的人生是什麼樣的面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心對自己的人生有著什麼樣的感受。不斷地抱持著壓力、恐慌、不滿的情緒,是不好的。有某個地方出了錯,而你試圖「愛自己」的時間越長、越不願認清真相,你痛苦的日子就會越久。
愛自己最棒的方法,就是不再接受自己並不滿意的生活。就是能夠簡單而明確地道出問題在哪裡。
如果想要真正地脫離過往、改變人生,那麼這正是你需要去做的。這是邁向真正改變的第一步。
拿一張紙和一支筆,寫下所有讓你不開心的事。鉅細靡遺地寫下面臨的每個問題。如果遇到的是財務困難,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問題所在。寫下每一筆債務、每一張帳單、每一項資產和每一筆收入。如果是自我形象讓你困擾,那麼請明確地寫下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如果你的問題是焦慮的情緒,那麼請寫下所有令你困擾或不安的事情。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擺脫否認,並弄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此時你面臨的是一個抉擇:可以選擇跟那件事情和解,也可以決心改變。懸而未決才是讓你陷入泥沼的原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