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毀滅與重生:二戰後歐洲文明的重建(簡體書)
滿額折

毀滅與重生:二戰後歐洲文明的重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945年,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數千萬人流離失所,重建的需要和東西歐的衝突合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推動著歐洲各國領導人、各國際組織及知識分子群體持續思考歐洲文明的歷史和未來。

保羅·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話語為線索,講述了歐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圖變遷的故事,呈現了另類的20世紀歐洲史。戰爭尚未結束,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即已成立,與其他國際救濟機構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質和道德上重建歐洲。為恢復國際司法秩序,戰犯被新成立的國際軍事法庭以反人類罪起訴。瀕臨破碎的基督教世界重新團結起來,提出了基本人權與信仰自由的主張。在戰爭破壞與核威脅的陰影下,舒適的家庭生活成了歐洲人首要關心的問題,各國都把捍衛家庭價值作為社會文明化的核心,致力於發展社會福利。老牌殖民帝國不甘失敗,試圖通過掠奪殖民地來挽救衰敗的命運,卻不得不面對非殖民化運動的巨浪。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在推進物質與道德建設,力圖發展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文明。文化多元主義逐步壓倒了歐洲中心論,世界的文明版圖朝著多文明共存的方向演變。

“9·11”事件、恐怖主義和難民危機再次喚醒了人們對文明遭受威脅的恐懼和不安,各種保守勢力趁機將“保衛文明”作為分裂和進攻的借口。重新審視“文明”的內涵,或許能夠幫助人們跨越民族、國家和政治的藩籬,構想國際合作與和平的圖景。

作者簡介

保羅·貝茨(Paul Betts),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現代歐洲史教授,長期從事現代歐洲文化史,特別是20世紀德國史研究,曾任英國德國歷史學會主席、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代表作有《墻內: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私人生活》(Within Walls: Private Life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獲維納圖書館當代史獎)、《毀滅與重生:二戰後歐洲文明的重建》(Ruin and Renewal:Civilising Europ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獲2021年美國哲學學會雅克·巴贊文化史獎)。

譯者:

陳超,青年譯者,畢業於中山大學,主要譯著有:《奧威爾作品全集》《我們》《美麗新世界》《帝國之秋》《在路上》《海洋之星》《影子遊戲》等。

名人/編輯推薦

  • 滿目瘡痍的歐洲大陸,在難民救濟、住房、居家和禮儀等諸多方面重建文明生活

二戰後,文明的危機促使歐洲人在各個層面迅速展開了重建工作。戰後初期,國際組織著力解決基本生活需求。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求,家電和汽車等逐漸普及,住房建設也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話題。展示最新家居用品的展覽受到各界人士關注,被視為國家恢復、社會進步和文明重建的象徵。歐洲大陸各處涌現出幫助人們適應新生活的各種禮儀手冊,引導社會重拾和平與尊嚴。

  • 大量使用攝影和電影等材料,以文化史眼光觀察歐洲人在半個世紀裡的破敗、重建、和平與分裂

為展現戰後歐洲更為立體的面貌,本書涵蓋藝術、科學、建築與考古等領域,尤以攝影和電影素材為特色,生動刻畫了歐洲人在重建文明、和平發展與擴大分歧等不同歷史階段的真實心理。本書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紐倫堡審判等案例說明,攝影和電影等藝術形式不僅是引導公眾意識和思潮的重要媒介,更在關鍵歷史事件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

  • 梳理文明從代表歐洲中心論到倡導多元文化,再到維護保守勢力的轉變,展示意識形態之間的複雜博弈

2019年底,新冠肺炎大流行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文明危機”的討論。“文明”一詞曾長期被用來掩飾歐洲擴張和帝國主義統治,二戰後,文明以和平、正義、去殖民化和多元文化主義的面貌出現,為歐洲的繁榮發展服務。然而,“9·11”事件、恐怖主義、民粹主義和難民危機等困境,使文明再度淪為恐懼不安和激進行動的借口,被用來支持邊境防衛甚至侵略,文明成為各色思想家、政治家、宗教團體和國際組織爭奪的核心概念。

  • 解碼戰後歐洲的“和平幻象”,揭示帝國主義復興與殖民地獨立相交織的特殊歷史畫卷

一種流行的誤解是,二戰後帝國主義強國為了和平與繁榮,放棄了殖民地和海外利益。但時至今日,地圖上依然存在“歐盟特別領域”。以加納、阿爾及利亞和塞內加爾的獨立為例,本書深入分析了1945年後老牌歐洲國家最終失敗的再殖民化努力,以及非洲的被殖民國家如何顛覆歐洲文明的話語,以自身的歷史和傳統重塑民族文化、構建以非洲為中心的文明。

  • 在舊信念崩潰的戰後世界,宗教主導歐洲人的思想領域,構建人道主義和人權話語

本書以影響深遠的匈牙利樞機主教審判案為切入點,探究東西歐民眾宗教信仰驟增的深層原因及其影響,並著重分析宗教在冷戰中的重要角色。戰爭摧毀了舊有的信念體系,催生了一種新的宗教情懷。基督教前所未有地凝聚了西歐、美國乃至南非的力量,並對人權和人道主義思想進行了改造,使其成為意識形態對抗中的重要思想武器。

  • 獲2021年美國哲學學會雅克·巴贊文化史獎

目次

引 言 為舊世界帶來新生

第一章 呼吁救濟

第二章 懲罰與悲憫

第三章 信仰與邊界

第四章 科學、住所與禮儀

第五章 再造帝國

第六章 去殖民化與非洲文明:加納、阿爾及利亞和塞內加爾

第七章 世界文明

第八章 社會主義在非洲的文明教化使命

第九章 宗教、種族與多元文化主義

結 論 新鐵幕

後記與鳴謝

注釋及參考文獻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