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人生好難,但這本心理學超簡單!
79折

人生好難,但這本心理學超簡單!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了五十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內容包括如何認識自我,如何面對失敗及挫折,如何更好地與人交際往來,以及如何讓人生過得更加成功幸福。透過深入的分析,易於理解的說明,與豐富的實驗案例故事,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與應用這些心理學效應,是本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的心理學之作。

免費不是真免費,為了配套甚至更花錢?
老好人沒人在意,高傲冷漠反而受歡迎?
說不緊張越緊張,其實都是在自我暗示?
明亮產生戒備感,環境昏暗反倒更安心?

提升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係、獲得成功與幸福
一本書就能掌握改變生活的心理學理論!

▍聚光燈效應
──放大錯誤,過分在意,其實根本沒人這麼關注你!
美國心理學家季洛維奇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被隨機抽中的學生穿上了印有例如「馬丁.路德.金恩投降」字樣的T恤,讓他們出現在校園或教室中。這次參與實驗的學生認為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們的T恤,可事實上只有10%的人注意到了。

▍毛毛蟲效應
──聽從習慣,盲目跟隨,跟毛毛蟲一樣的悲劇重演!
法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場實驗,他在花盆邊緣放了很多毛毛蟲,並讓其首尾相連圍成一圈,然後又在距離花盆不遠的地方放了一些毛毛蟲特別愛吃的松葉。結果,毛毛蟲開始一條跟著一條繞著花盆的邊緣走,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邊緣一圈圈地走,根本不理會不遠處自己特別愛吃的松葉,直到第七天牠們都因為飢餓相繼死去。

▍登門檻效應
──先小後大,循序漸進,讓對方答應簡直輕而易舉!
研究人員派出一些人隨機訪問一些家庭主婦,希望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自己家的窗戶上,結果這些家庭主婦都很高興地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人再次去拜訪那些家庭主婦,提出希望將一個不但很大而且並不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家的院子裡,結果有超過一半的人同意。與此同時,心理學家又讓一些人隨機訪問一些家庭主婦,直接向她們提出將不但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家的庭院裡,結果只有不到20%的家庭主婦同意這麼做。

▍吉格勒定理
──勇敢作夢,目標遠大,其實已經在實現成功的路上!
二十年後,研究人員發現,當初那些樹立遠大目標的人,已經順利完成了既定目標,並且成為社會上最成功的人;有著明確短期目標的人雖然並沒有取得優秀的成績,但也成了社會上層人士;只想過好眼前生活的人雖然沒有進入上層社會,但是在中下層也算是過著比較穩定的生活;而剩下完全沒有目標、隨遇而安的人則一直處於社會底層,生活條件很差。

▍野馬結局──
芝麻小事,大發雷霆,不僅傷害身體還會孤立自己!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體積很小的吸血蝙蝠,總是喜歡吸野馬身上的血。每當這時,野馬就會非常生氣,於是牠奔跑、跳動,能做的都做了,可就是拿小蝙蝠沒辦法,蝙蝠總是能很從容地喝飽血後再離開。結果不少野馬因此被折磨死了。後來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其實吸血蝙蝠從野馬身上吸的血很少,根本不會導致野馬死亡,而那些野馬之所以會死,完全是因為憤怒,也就是說,牠們是被活活氣死的。

作者簡介

明道,知名心理學科普作家,立志讓心理諮商和心理學知識普及化。著述豐富,代表作有《心理學與記憶術》、《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反應》等作品。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幫你認清自己的心理學效應
巴納姆效應—認識真正的自己
定型效應—不要被刻板印象影響
聚光燈效應—不要把自己的問題放大
毛毛蟲效應—不要盲目跟著習慣走
鳥籠效應—其實不需要那麼多
投射效應—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樣
月暈效應—以偏概全很容易
迴力鏢效應—想像和現實總會差很多
蔡加尼克效應—沒做完的事情印象更深
成敗效應—努力後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近因效應—最近發生的事記憶最深刻
角色效應—角色影響行為
第二章 幫你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心理學效應
銘印效應—第一真的很重要
阿倫森效應—先貶後褒效果最好
登門檻效應—提要求時要懂得循序漸進
多看效應—越是熟悉的越喜歡
拆屋效應—拒絕之後的讓步
吊橋效應—危險的環境能促進感情的發展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越是阻止,感情就越強烈
地位效應—地位越高越容易被認同
盧維斯定理—處理好謙虛的尺度
改宗效應—有時「反對者」更受歡迎
出醜效應—最受歡迎的是優秀但有小缺點的人
古德曼定理—聆聽比訴說更重要
赫洛克效應—要及時做出評價
醞釀效應—有難題解決不了時先擱置
刺蝟法則—保持一定距離
淬火效應—必要時要進行冷處理
第三章 幫你獲得成功的心理學效應
糖果效應—自控力越強越容易成功
習得性無助—失去信心才是最可怕的
布里丹效應—猶豫不決害死人
瓦倫達效應—越是擔心就越容易失敗
青蛙效應—要適當地給自己增加壓力
破窗效應—不要容忍壞現象的存在
德西效應—獎勵不一定都有用
吉格勒定理—為自己設定一個高目標
蘑菇定律—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馬太效應—好的越來越好,壞的越來越壞
手錶定律—選擇越多,越是混亂
異性效應—男女搭配,做事不累
第四章 幫你獲得幸福的心理學效應
酸葡萄效應與甜檸檬效應—想辦法擺脫煩惱
莫札特效應—聽音樂能讓人高興
安慰劑效應—希望可以治病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產生動力
貝勃定律—第一次的刺激很重要
齊加尼克效應—壓力會隨著任務結束而消失
霍桑效應—受到關注後行為會發生改變
黑暗效應—黑暗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史華茲論斷—幸福是自己定義的
野馬結局—不要因一點小事生氣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幫你認清自己的心理學效應
巴納姆效應——認識真正的自己

【心理學詞典】
巴納姆效應也被稱為「佛瑞效應」,它是心理學家伯特倫.佛瑞(Bertram Forer)於1948年透過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現象,主要內容是:人們通常會認為那種一般性、較為籠統的人格描述能夠非常準確地將自己的特點揭示出來,而且當人們用一些含義廣泛、模糊不清的形容詞去對一個人進行描述的時候,對方很容易接受這些描述,認為人們說的就是自己。
巴納姆是一名魔術師,有一次他在對自己的表演進行評價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所有人都喜歡的成分。
由於巴納姆的話和該效應的主要內容是相似的,所以在19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Paul E. Meehl)就以巴納姆的名字將佛瑞透過實驗揭示的現象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實驗】
11948年,心理學家佛瑞對學生進行了一項人格測驗,具體內容是,每個學生都會得到一段「人格分析」,他讓學生根據「人格分析」與自身特質的契合程度來評分,0分是最低的,5分是最高的,而事實上每個學生得到的「人格分析」都是相同的一段話: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你的人格有一些缺陷,但整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進行發揮。看似強硬、嚴格的自律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會嚴重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考者而自豪,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富有社會性,但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結果這些學生的平均評分是4.26,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分數了,而隨後佛瑞卻告訴大家,這段「人格分析」是他從星座與人格關係的描述中節選出來的。而從「人格分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其中有很多話都適用於任何人,因為它講得比較廣泛,而且含義模糊。在關於巴納姆效應的另一個實驗中,參加實驗的學生用的是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測驗結束後,研究人員對每個學生的報告做出評估,他們先寫下對學生個性的正確評估,但是給了學生兩份評估報告,其中一份是正確的,一份是偽造的,全都是語言模糊、泛泛而談的評估。
隨後,研究人員問學生們覺得哪一份評估最能夠契合其自身的特質或是性格特徵,結果有59%的學生選擇了那份偽造的評估報告。

【心理學與生活】
透過巴納姆效應的定義和相關實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我們很難了解真實的自己,很難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正確判斷。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或暗示,它們讓我們的自我認知出現偏差,從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很多朋友都有算命的經歷,而很多人在聽了算命師的描述後都會覺得他們算得很準。其實,這一方面是因為去算命的人本身就很容易接受暗示;另一方面是「主觀驗證」在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就一定能找到各種證據來支持自己。再加上算命師比較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想法,其描述又比較籠統、含糊,這個時候我們自然就會對其描述的內容深信不疑。
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容易被外界暗示或干擾,無法做出正確判斷,這是巴納姆效應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我們能對其巧妙利用,也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比如,我們在和別人聊天,尤其是和心儀的異性聊天時,如果想讓對方覺得我們善解人意,那就要把巴納姆效應好好加以利用。
如果對方是雙子座的,我們可以說:「那你一定有多重人格吧?」其實這句話完全是廢話,就算不是雙子座的人,也可能是有多重人格的。其實想想,又有誰的人格只有一面呢?不過雖然這是一句廢話,可在對方聽來卻覺得我們非常了解他,因為對方在我們進行描述的時候,一定會在大腦中搜尋那些可以印證多重人格的事例,而且只要他願意去找,就一定可以找到。
如果我們遇到一位天蠍座的人,我們可以說:「天蠍座的人一定很記仇吧?」這樣的話也不會錯,因為除非一個人失憶了,否則心裡肯定會記住一些「仇恨」。所以當對方聽到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就會覺得我們了解他,認為我們善解人意。
再比如,如果我們遇到一名年輕人,可以這樣告訴他:「雖然你已經很努力了,也有明確的目標,但仍然有很多時候都是非常迷茫的,你不知道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對還是錯。」這樣的話讓一名年輕人聽了,他絕對會把你當成知己。
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學生,那我們可以這麼說:「其實你們不是不懂事,只是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而已。」這樣說,學生一定會把你當成朋友。
所以,巴納姆效應真是威力無窮,不管是什麼職業、什麼年齡的人,都適用於巴納姆效應。你如果平時能多留心,在溝通的時候就能迅速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
巴納姆效應的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我們都講了,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避免巴納姆效應帶給我們的消極影響,從而認識真正的自己。

1.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
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正確看待,不可以自欺欺人。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人刻意放大自己的優點,縮小自己的缺點,甚至是忽視、不承認自己的缺點。還有的人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又或者拿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比,這些都是沒有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不要去掩蓋什麼,要尊重客觀事實,不然最終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2.要做到以人為鏡,透過與身邊人做比較來認識自己
「以人為鏡」這個概念最早出自《墨子》,意思是要將別人的成敗得失當作自己的借鑑,唐太宗便將魏徵當作匡正自己得失的「鏡子」。而要想做到以人為鏡,選擇一位怎樣的對象去做比較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不能選不如自己的人去做比較,因為在心理上我們會輕視對方,覺得既然對方都不如自己,自己又有什麼可以向他學習的呢?同樣地,我們也不能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比,那樣只會讓我們更加沒有信心。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名與自己條件相當的人進行比較。只有這樣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讓我們在所處的群體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得出的結論才會比較客觀。

3.透過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失敗或者成功去認識自己
從重大事件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了解自己能力、個性的資訊,能夠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比如,創業失敗,遭遇災難,獲得大獎,考上名牌大學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事件中觀察自己、認識自己。
當一個人處於成功的巔峰或者失敗的谷底中時,其狀態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表現是最真實的,是不會進行掩飾的,而平時我們的狀態或多或少都有表演的痕跡。

4.要積極培養收集資訊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很少有人天生就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所以大多數人要想擁有這樣的能力,都必須進行後天的培養。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判斷力是一種在收集、掌握了大量資訊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的能力,決策不是一拍腦袋就做出來的,資訊對判斷的支持作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沒有充分的資訊收集,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