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烏魯木齊傳: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草原上一個驛站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城市,烏魯木齊的歷史曲折而富於傳奇。烏魯木齊最初的管轄範圍,包含今天的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全境,沙灣、奎屯、烏蘇、精河等地區,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遷,成了今天的城市規模。《烏魯木齊傳》正是嚴格遵照歷史發展史實和脈絡撰寫而成。一部烏魯木齊的建城史、變遷史亦正是一部新疆治疆史。
本書共分十章,按數條主線書寫:一是城市形態的變化。這座城從無到有,城池、戍堡、建築、街道等形制和毀建過程。二是生活形態、衣食住行玩的變化。包括民間的各種習俗、節慶,還有休閑娛樂、各色美食。三是經濟形態的變化。通過對烏魯木齊商業,尤其是商人軌跡、商號興衰、商業沉浮的追溯,體現了烏魯木齊在陸路絲綢之路中的位置與作用。四是文化形態的變化。包括烏魯木齊的文化和教育傳承、民間工藝等方面的變遷。而貫穿始終的一條最重要的主線,就是城市歷史的變遷。
作者簡介
杜雪巍,歷史文化學者、作家。生於六十年代,畢業於新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電視、報紙、雜志、網絡、出版等單位從業三十余年。曾參與主編政府參事室(文史館)《新疆文史》,獲全國電視經濟類節目二、三等獎證書六件,責編過圖書、畫冊百余本,主編過《中國圖片·絲路觀察》雜志及《這次遠行有點遠:楊鐮紀念文集》等,著有《中國西部大流亡》《中國西部大遷徙》《中國西部大轉折》《誰主沉浮:新疆近代主政人物研究》(巡撫卷、布政使卷)等多部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一種超越自我進入化境的突破。
文圖呼應,極富歷史感和珍貴的收藏價值。
古絲路上的商埠重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之城。
目次
引言:亞心之都、薈萃之地 / 1
第一章 建城初始
紅廟子的由來 / 11
迪化屯城 / 15
周邊屯城與屯堡 / 17
迪化新城 / 20
鞏寧城 / 22
烏拉泊古城疑云 / 24
第二章 星羅棋布成一城
駐軍、軍臺、墩塘、驛站 / 29
建城的規模 / 30
三城鼎立·虹橋 / 32
商業的起步 / 35
興辦義學 / 39
廟宇冠烏垣 / 41
流人詩篇 / 43
第三章 軍府制的黯淡一頁
重心南移,位及中樞 / 51
軍府制的確立 / 53
鞏寧城破 / 56
阿古柏入侵 / 60
民團三義士 / 61
烏魯木齊都統 / 64
第四章 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第一槍 / 73
一炮成功 / 78
驅逐侵略者,收復新疆南疆 / 79
戰後迪化城 / 84
修補迪化新城,增建新滿城 / 85
籌建行省 / 87
第五章 裡程碑:新疆建省
劉錦棠調整行政區劃 / 93
“趕大營”進疆 / 95
“博達書院”創辦與新疆教育的起步 / 97
電報、電話取代“六百裡加急” / 98
發展迪化軍工業 / 101
發展照明、嘗試“公交” / 104
站街改巡警,短暫“新政” / 105
新、舊津商八大家交替 / 106
義學改學堂,教育“新政” / 109
《新疆圖志》編纂完成 / 111
第六章 紛亂的民國時期
迪化伊犁起義 / 115
首任都督 :楊增新 / 116
楊增新遇刺 / 126
閻毓善創辦迪化實業 / 129
汽車進迪化與新綏公司 / 131
“四一二”政變,盛世才上臺 / 135
俞秀松的婚禮 / 136
茅盾、趙丹在新疆 / 138
“短暫的蜜月” / 140
盛世才離開新疆 / 144
迪化設市,首任市長 / 146
屈武繼任市長 / 148
第七章 歷史的跨越
凱歌進新疆 / 153
節衣縮食,艱難起步 / 155
百業待興,同築夢想 / 159
路和城的訴說 / 161
“復泉涌”的重生 / 166
老商場的蛻變 / 168
大銀行的變遷 / 172
水磨溝的沉浮 / 173
第八章 浴火中重生
消失的城門 / 179
消失的江南巷 / 186
飄逝的街、巷 / 189
老馬市的變遷 / 198
南關軼事 / 201
遠去的老字號 / 203
舌尖上的記憶 / 210
迪化城的民間社火 / 215
百年傳奇二道橋 / 219
商幫·會館·商會 / 223
第九章 百年傳承、百年夢想
邊城話“園” / 235
“貿易圈”沉浮 / 244
新兵營:星火可燎原 / 248
烏魯木齊味道 / 250
歌舞之鄉 / 253
百年血脈:新疆人 / 256
新疆人的性格、氣質 / 262
百年夢想 / 267
烏魯木齊:藝術之城 / 271
第十章 擁抱未來
“一帶一路”添動力 / 277
國際化都市譜新篇 / 281
烏魯木齊大事記 / 288
參考書目 / 311
書摘/試閱
引言:亞心之都、薈萃之地
寫新疆遠古歷史的人們,往往一開篇便是西王母神話。然而這些又似乎都是昆侖神話所涉及的內容。或許您會認為傳說並無多少史實來作為依據,但對於可以每日“驕陽看雪”眺望博格達雪峰的烏魯木齊人來說,還是會深深感念於這座“神山”帶來的諸多護佑。所以自清代在這裡築城開始,人們便開始齊聚在烏魯木齊的最高點——紅山嘴舉行“望祭”,行三跪九叩之禮祭拜博格達山峰。
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昆侖神話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何況距離烏魯木齊近在咫尺的還有一個王母娘娘的洗腳盆——天池。自鑿空西域、兩次出使塞外的張騫始,走的便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南道,其遺跡大多遺留在和闐、喀什以及中亞一帶。西漢時,烏魯木齊尚屬於“十三國之地”,馳騁草原的人還沒有習慣建立固定的城池。而東漢時期的班超,在固守疏勒國十八年時,烏魯木齊還只有居民三百二十戶。到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留下壯美的《白雪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此外很少留下那個時代的印跡。
由草原上的驛站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首府城市,烏魯木齊走過了相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根據考古發現,烏魯木齊這個區域早在距今四千至一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也便有了人類生存的足跡。“戰國時代,烏魯木齊地區屬於古姑師——車師人的活動範圍。當時烏魯木齊南郊已居住著較多的人群。他們主要從事農業或兼營畜牧業,同時也有了比較發達的制陶、金屬加工等手工業。”西漢時,烏魯木齊及其周圍地區居住著十幾個部落的遊牧民,史稱“十三國之地”,“他們‘不建城郭,居無定處,惟順天時,逐趁水草,牧牛馬以度歲月’”。東漢時,烏魯木齊曾屬於卑陸和劫國的轄地,最初的人口只有“三百二十六戶,一千八百八十七人”。三國時期,這裡曾屬於車師後部。晉朝時屬於高車(鐵勒),後來被柔然占據。北周時期屬於突厥,隋朝時屬於西突厥,唐朝時屬於北庭都護府管轄。唐朝貞元年間時,這裡一度曾被吐蕃所攻陷。宋朝時,它又是高昌回鶻的北庭屬地。元朝時,它屬於回鶻五城的統轄範圍。明代時,它屬於厄魯特蒙古(明代稱為“瓦剌”)和碩特部的遊牧之地。明朝末期,和碩特東遷之後,這裡又成為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遊牧之地……
流人詩篇
……鴉片戰爭期間,清廷將兩廣總督林則徐與閩浙總督鄧廷楨革職,均從重發配伊犁,效力贖罪。林則徐於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年 ) 十月七日抵烏魯木齊。以禁煙抗英的凜然正氣聞名於世的愛國英雄林則徐,受到此地都統、提督、道員及流放邊城的黃濬等人的熱情歡迎。時隔三年後的元宵節前後,林則徐奉旨赴南疆勘查墾荒又路經烏魯木齊,“都護、觀察諸人堅留過燈節”。他乘興與黃濬、黃冕等友人同遊紅廟,飲酒話別,吟詩對詞,所見“元夕燈市頗盛,自城內至東關外,通衢多豎牌坊,燃燈數夜”。因黃濬與林則徐的人品、才學、命運相近,自邂逅即結為知音。兩人常書信往來,酬唱歌吟。黃濬賦詩盛贊其友“戍客相逢皆骨肉,詩才無敵有云泥”。林則徐收閱後,回贈詞《金縷曲·寄黃壺舟》云:“淪落誰知己,記相逢,一鞭風雪,題襟烏壘。同作羈臣猶間隔,斜月魂消千裡。愛尺素,傳來雙鯉。為道玉壺春買盡,任狂歌,醉臥紅山嘴,風勁處,酒鱗起。”遠在天涯,淪落人結為知交,情系邊城紅山,醉酒話別,交誼深篤。黃濬後來將謫戍烏魯木齊的吟誦詩章匯集為《壺舟詩存》一書,林則徐為其人作序,文曰:“為詩若文,能深涵萬有,不主故常,汪洋恣睢,惟復所適,窺其意境,若長江之放乎渤澥,竹木舟扁艫,不遺巨細,而無乎不達。”
林則徐非常推崇黃濬詩文的氣雄、筆健。二人短聚長離,然而心馳神往,“分手離居時,以郵簡相倡和”。追憶其“剪燭論文,連宵不息,各出其叢殘,相評騭商略去留,不存形跡”。黃壺州在《紅山碎葉》記載: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巴裡坤地震,城宇坍壞,斃人無算,聞信惻然”。故和唐代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韻律作詩一首,以抒發憂民之情懷。次年,黃濬奉命督修巴裡坤地震後之重建工程,至道光二十四年 (1844 年 ) 十月方才完工,令他欣慰的是就在此年年底接旨獲釋東歸。道光二十五年 (1845 年 ) 正月,黃壺州結束了長達七年的流放生涯,自東歸後一直從文遊學於江南各地,並相繼撰寫出《漠事裡言》《倚劍詩譚》《東還紀程》《壺舟詩存》《壺舟文存》《紅山碎葉》等書籍,以及編寫出可供上演的兩種雜劇。晚年他主講於黃巖萃華書院、太平宗文書院與鶴鳴書院,教學之余,吟詩作賦,著述立說,而所著筆記《紅山碎葉》則為黃濬流放烏魯木齊期間……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