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對民國社會概況與經濟文化變革、民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轉型、民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區域差異性、主要特徵、三大倫理思潮及其經濟倫理思想進行分析,並總結了孫中山、梁漱溟、李大釗、費孝通的經濟倫理思想。
作者簡介
王露璐,博士,南京師範大學學科建設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對民國時期經濟倫理思想的社會經濟背景、主要思潮及其特徵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經濟倫理思想進行了系統闡釋,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序
引言
與整個近代中國社會一樣,中華民國是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時代,經濟、政治和文化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狀態。從經濟上看,民國時期主要有封建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三種經濟形態,它們同時存在且相互斗爭,民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呈現一種緩慢的上升態勢。從政治上看,民國時期30多年是中國飽受戰爭和政治磨難的動蕩時期,各種政治勢力和軍事集團相互傾軋,戰火不斷。最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文化上看,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在開放的基本態勢中顯現出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的,民國時期存在著三種性質不同的思想文化,即帝國主義文化、半封建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同時,這一時期思想家群體和思想流派眾多,思想文化論爭此起彼伏,各個階級、階層和各種政治勢力及集團對思想文化的運用也更加自覺。
民國時期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錯綜複雜,決定了這一時期經濟倫理思想的演變表現出新舊雜陳、中外混合的狀態。
從縱向的歷史維度看,民國時期工業經濟對農業經濟的不斷衝擊,商品化進程的進一步加速,突破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了經濟關係和利益關係,從而動搖了傳統儒家倫理思想的根基,也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家庭(族)倫理關係。鴉片戰爭後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傳入和傳播,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封建主義舊道德、舊禮俗的批判,“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派倡導的道德革命對封建舊道德的批判和對“個人本位主義”新道德的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者對舊道德和倫理學說的批判及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研究和宣傳,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民國時期重農輕商、安土重遷、信任互助等傳統經濟價值觀,自我意識、合作意識、契約意識等現代經濟倫理觀開始萌芽並日益強化。
從橫向的區域維度看,民國時期經濟倫理的演變呈現出極大的區域差異性。一方面,鴉片戰爭後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大多作用於沿海城市及以江浙為代表的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民族工業發祥地。而在廣大內陸地區,尤其是邊遠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現代經濟倫理觀的輻射和影響十分微弱。另一方面,民國時期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紅色政權區的經濟道德狀況和經濟倫理關係呈現出巨大差異。國民黨統治區主要提倡以“禮義廉恥”為核心的、經過改裝的中國傳統道德。蔣介石還通過發起“新生活運動”,以實踐的方式改造國民的日常道德生活狀態,大力倡導誠信、節儉、互助等傳統美德。盡管新生活運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由於其虛偽性、形式化等問題和脫離社會制度的變革空談道德改造,因而從整體上說收效甚微。而中國共產黨在其先後建立的蘇區、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開展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推進了區域內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新道德的建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土地革命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推翻了封建倫理制度的經濟基礎,為平等、互助、合作等新型經濟道德規範和倫理關係提供了生長點。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生產運動,增強了官兵和百姓的勞動觀念和自立精神,更產生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至今仍有深遠影響。
總體上看,民國經濟倫理思想呈現出傳統意識受到一定擠壓、現代理念不斷生長的基本特徵,二者既有矛盾與衝突的一面,又有共生與融合的一面。這一特徵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具體而言,戀土重農、安土重遷、勤勉耐勞的傳統生產倫理觀與富民利國、理性務實、敬業自律的現代生產倫理觀並存;基於熟人社會的特殊信任與互助互惠的傳統交換倫理觀和基於陌生人社會的普遍信任與契約規則的現代交換倫理觀並存;基於群體本位與等級秩序的傳統分配倫理觀和基於個體本位與平等關係的現代分配倫理觀並存;節制欲望、崇尚節儉、遵從習俗的傳統消費倫理觀與合理節欲、儉奢有度、反對迷信的現代消費倫理觀並存。
民國時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實業家提出一系列關於經濟倫理的重要論述,盡管他們在立場、觀點上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上看,他們提出的觀點反映了民國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體現了這一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態勢及其所決定的經濟倫理關係和道德規範的變化。在本書中,我們將對民國時期經濟倫理思想轉型的背景、特徵進行全面的分析,梳理民國三大倫理思潮及其經濟倫理思想,並著重闡釋孫中山、梁漱溟、李大釗和費孝通的經濟倫理思想。
目次
總序
引言
第一章民國社會概況與經濟文化變革
第一節中華民國基本概況和主要特徵
一、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
二、動蕩的軍事政治格局
三、變革的經濟社會文化
第二節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一、多種因素制約下的緩慢上升
二、三種經濟形態的並存和斗爭
第三節民國思想文化的變革與發展
一、走向開放的基本態勢
二、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三、幾場著名的思想文化論爭
第二章民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轉型
第一節傳統儒家經濟倫理觀的動搖
一、商品化進程的加速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
二、傳統家庭(族)倫理關係的變化
三、重農輕商意識的改變
第二節現代經濟倫理觀的萌芽與生成
一、對封建道德和禮教的批判
二、“個人本位主義”新道德的倡導
三、西方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影響
第三章民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區域差異性
第一節現代經濟倫理觀生長的差異性
一、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西方功利主義思想影響的加強
二、內陸地區——現代經濟倫理觀的微弱輻射和影響
第二節經濟道德狀況和經濟倫理關係的差異性
一、國民黨統治區——對傳統經濟道德的提倡和“新生活運動”的開展
二、紅色政權區域——“革命道德”的生成和新型經濟倫理關係的建立
第四章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共生:民國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生產倫理的特徵
一、戀土重農、安土重遷、勤勉耐勞的傳統生產倫理觀
二、富國利民、理性務實、敬業自律的現代生產倫理觀
第二節交換倫理的特徵
一、基於熟人社會的特殊信任與互助互惠的傳統交換倫理觀
二、基於陌生人社會的普遍信任與契約規則的現代交換倫理觀
第三節分配倫理的特徵
一、基於群體本位和等級秩序的傳統分配倫理觀
二、基於個體本位和平等關係的現代分配倫理觀
第四節消費倫理的特徵
一、節制欲望、崇尚節儉、遵從習俗的傳統消費倫理觀
二、合理節欲、奢儉有度、反對迷信的現代消費倫理觀
第五章民國三大倫理思潮及其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自由主義西化派經濟倫理思想
一、自由主義西化派經濟倫理思想概述
二、胡適的經濟倫理思想
三、張東蓀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二節早期現代新儒家的經濟倫理思想
一、熊十力的經濟倫理思想
二、張君勱的經濟倫理思想
三、馮友蘭的經濟倫理思想
四、賀麟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傳入和傳播中的經濟倫理思想
一、對經濟與道德關係的認識
二、對自然人性論和抽象人性論的批判
三、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關係的探討
第六章孫中山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孫中山經濟倫理思想的產生
一、孫中山的個人成長經歷
二、民族資產階級的價值訴求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三、對中國傳統經濟倫理思想的反思與繼承
四、民生主義經濟倫理思想的提出
第二節孫中山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民生為本”的倫理內涵
二、“民為貴”的價值訴求
三、“貧富均等”的分配正義
四、國民求生計的倫理動因
第三節孫中山經濟倫理思想的實踐應用
一、以“平均地權”解決土地收益的公平分配
二、以“節制資本”預防資本壟斷傾向,促進社會公平
三、以“振興實業”解除貧困,實現富國強民
四、重視慈善救助事業,弘揚博愛精神
第七章梁漱溟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梁漱溟經濟倫理思想的產生背景
一、動蕩的社會政治環境
二、破敗的社會經濟狀況
三、家庭教育背景和社會實踐
第二節梁漱溟經濟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載體
一、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經濟倫理關係
二、中國問題的倫理歸因及其解決路徑
第三節梁漱溟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重義輕利的人生態度和分配倫理
二、互助合作的人際關係和生產倫理
三、村規鄉約的禮治秩序和管理倫理
四、“好”的社會和經濟模式的倫理要求
第八章李大釗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李大釗經濟倫理思想的產生
一、獨特的學習和生活經歷
二、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吸收
三、近代西方倫理思想的影響
四、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介紹和傳播
第二節李大釗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道德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
二、尊勞主義的勞動倫理觀
三、“勞工神聖”的新倫理
四、“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價值訴求
五、“物心兩面、靈肉一致”改造論
第三節李大釗經濟倫理思想的理論特色
一、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
二、破舊與立新兼著的統一論
三、始終關注塑造新社會的“人”
四、倫理主張與品德修養兼著
第九章費孝通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費孝通經濟倫理思想的產生背景
一、紳士家庭的成長環境
二、中西融合的教育背景
三、立足實踐的學術作風
第二節費孝通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勤勞節儉:根植於鄉土性的生產和消費倫理
二、信任互助:基於血緣地緣和差序格局的交往和分配倫理
三、鄉土重建:以富民為價值目標的發展倫理
第三節費孝通經濟倫理思想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應用
一、“志在富民”:費孝通學術價值觀的核心
二、“回歸鄉土”:“自下而上”的經濟倫理研究範式
三、“社區研究”:“經濟—倫理”一體化的鄉村發展與鄉村治理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