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涅斯的海灘:瓦爾達訪談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45823639
出版社:上海書店(上海世紀)
作者:(美)T.傑斐遜‧克蘭
譯者:曲曉蕊
出版日:2024/07/01
裝訂/頁數:平裝/308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阿涅斯•瓦爾達,是大膽無畏的影壇先驅,也是常青的“新浪潮祖母”,更是西方電影史和女性電影史中不可或缺的“電影之魂”。她的創作生涯超過60年,90歲高齡之際仍在進行新的嘗試,影響了無數影迷和後來者。她以豐富自由的形式、自然卻深邃的表達詮釋著電影藝術的真諦。可以說,瓦爾達即創造力和生命力本身。
本書是瓦爾達訪談文章的合集,收錄了1962—2008年間她接受的21次采訪,涵蓋其電影生涯的完整軌跡和諸部作品,涉及她與“新浪潮”、好萊塢、女權運動、不同社會人群、愛人及家庭間的關係。在瓦爾達跨越半生的講述中,我們得以了解畫面背後的故事、影像傳達的深意,她對電影的熱情從何而來,為何總能從日常中捕捉生活的奧秘,並“在不可能的地方發現美”,而作為邊緣的藝術家型導演,瓦爾達又經歷了哪些困難和苦澀,她從創作和人生中獲得了何種滿足等。打開這一篇篇訪談,就能發現屬於瓦爾達的廣闊海灘。
作者簡介
T.杰斐遜•克蘭(T. Jefferson Kline),美國波士頓大學法語系名譽教授,著有《貝托魯奇的織夢機》《揭秘法國電影》《放映文本:法國新浪潮電影中的互文性》等,參與編寫《讓—呂克•戈達爾手冊》《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訪談錄》等,對歐洲電影尤其是法國電影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阿涅斯•瓦爾達訪談文章首次中文引進!21次采訪,跨越近50年,走近“新浪潮祖母”絕佳的文字資料!26歲,只看過5部電影就開始拍片;80歲,成為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首位女性得主。“我並不想在電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其他人會將我列進去。”
★披露幕後的靈感故事,剖析影像裡的矛盾心路,探究影史傳奇的創作之源:《短岬村》中個人與集體的並置,《五至七時的克萊奧》裡女性的自我覺醒,《天涯淪落女》中自由及其代價,《拾穗者與我》裡的遺棄與拾取……“我的想法不曾枯竭,作品在我的頭腦中流動。”
★她是被排除在外的邊緣法國電影人,喧嘩好萊塢的旁觀者,走上街頭的女權活動家,用鏡頭悼念愛人的妻子,被母親身份束縛的女性藝術家……電影與人生交織,欣喜與苦澀並存,一路抗爭、一路收獲、一路創造。
★歷數“新浪潮”往事,奉上“祖母級”私人影史:戈達爾、阿倫•雷乃、克裡斯•馬克給予了怎樣的幫助? 伯格曼、奧森•威爾斯對女性角色的呈現為何遭到瓦爾達批評?藝術電影的困境何在?為什麼在好萊塢找不到可以對話的女導演? 如何看待電影行業的迭代?
★Cine-Tamaris授權圖片,知名書籍設計師山川傾心打造,從年少時的海灘抵達暮年的海灘,在電影風景和內心風景中,將真實、虛構、愛侶、女性、人群、日常、矛盾……逐一撿拾,成就永恒。
序
引言
“我是一個女人,”阿涅斯•瓦爾達告訴安德烈婭•梅耶,“依靠直覺工作,並盡可能聰明。感受、直覺和發現事物的喜悅交匯在一起,像一股急流。發現美,在不可能的地方。觀察。”在瓦爾達非凡的藝術生涯中,她從未停止過對“在不可能的地方發現美”的探索。首先借助攝影,隨後,從1954年至今,她轉向了電影媒介。熟悉瓦爾達各種作品的人中,沒有哪一個會懷疑她在這條道路上獲得的成功。
阿涅斯•瓦爾達先是被奉為“新浪潮之母”,隨後又變成了“新浪潮祖母”,她並非浪得虛名。在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憑借《四百擊》(Les 400 Coups)在影壇一舉成名、戈達爾(Jean-Luc Godard)以《精疲力盡》(À Bout de Souffle)打破所有電影語法規則之前好幾年,瓦爾達就已經拍攝了她的第一部“新浪潮”劇情片。
瓦爾達曾經長期居住在法國地中海沿岸地區,在塞特附近一個叫“短岬村”(La Pointe Courte)的地方。1954年,瓦爾達決定拍攝一部同名電影,講述那裡的漁民和他們的家庭生活。在預算極其有限且沒有任何經驗(無論是作為電影觀眾還是作為電影專業學生)的情況下,瓦爾達以韌性和智能製作了一部出色的電影,它的故事線索在一對陷入危機的夫婦[菲利普•努瓦雷(Philippe Noiret)和西爾維婭•蒙福爾(Silvia Monfort)飾]與一個在經濟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漁民社區之間交替。盡管這部電影沒有票房大賣,但由於其低廉的成本、極簡主義的故事線(部分借鑒了福克納在《野棕櫚》中的敘事技巧)、新現實主義和富有表現力的電影風格,它為日後“新浪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瓦爾達 1928年出生於布魯塞爾,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法國人。她在塞特度過了大部分青少年時光。納粹占領時期,一家人搬到了巴黎,在那裡她開始學習攝影。她最初的工作包括每天在老佛爺百貨公司拍攝四百張孩子們坐在聖誕老人腿上的照片,還有為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拍攝檔案照片。1951年,瓦爾達受邀加入讓•維拉爾(Jean Vilar)的國家人民劇場(TNP),成為該機構的官方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她為法國最著名的演員們拍攝了一系列令人贊嘆的肖像,包括扮演不同角色時的維拉爾和法國萬眾矚目的男星熱拉爾•菲利普(Gérard Philipe),以及許多其他人。
瓦爾達非常幸運地邀請到阿倫•雷乃(Alain Resnais)承擔《短岬村》的剪輯工作,雷乃隨後把她介紹給未來“新浪潮”的“衝浪者”們:讓—呂克•戈達爾、克洛德•夏布洛爾(Claude Chabrol)、弗朗索瓦•特呂弗、雅克•多尼奧爾—瓦爾克羅茲(Jacques Doniol-Valcroze)和埃裡克•侯麥(Eric Rohmer)。他們都在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領導下的《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雜志社工作,並由此進入電影界。“電影手冊派”逐漸被人們稱為“右岸派 ”,以便與更關注政治問題的“左岸派”相區分,後者包括阿倫•雷乃和克裡斯•馬克(Chris Marker),以及阿涅斯•瓦爾達本人。雷乃還把瓦爾達介紹到法國電影資料館(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在那裡,她開始學習世界電影史。
1957年,瓦爾達的電影事業獲得了極大助力。法國旅遊局委托她拍攝一部盧瓦爾河谷的宣傳短片《季節,城堡》(O saisons, ô châteaux),該片入圍了1958年的戛納電影節和圖爾電影節。正是在圖爾電影節上,瓦爾達遇到了她一生的摯愛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在接下來近四十年裡,他們兩人的導演事業幾乎是齊頭並進。德米把瓦爾達介紹給了喬治•博勒加爾(Georges Beauregard),後者正因“新浪潮”(尤其是戈達爾)的成功而興奮不已,同意製作瓦爾達的下一部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克萊奧》(Cléo de 5 à 7)。為了籌備這部電影,瓦爾達為旅遊局拍攝了另一部短片《海岸線》(Du côté de la côte)和一部名為《穆府歌劇》(L'opéra-mouffe)的紀錄片。當時,瓦爾達正懷著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在談到第二部紀錄片時,她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在懷孕並感到無比幸福的同時,意識到生活中的苦難和衰老,那是穆府塔街的尋常景象,甚於其他任何地方。這種對比是如此地顯著,如此讓我著迷”(米雷耶•阿米耶爾)。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拍攝於 1961年5月中旬,講述了一個流行歌手[科琳娜•馬爾尚(Corinne Marchand)飾]生活中的兩小時。這一天她得到消息,自己因患癌症而將不久於人世。但後來她遇到了一個正準備去阿爾及利亞參戰的士兵,在他的影響下,她似乎重新獲得了平靜,並萌發了全新的自我意識。該片上映後備受好評,被選為戛納電影節的法國正式競賽作品。摧枯拉朽的“新浪潮”之下,瓦爾達在其中的先導作用尚未引起公眾關注,但她現在已經正式“出道”了,邀請函紛至沓來。此外,在《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大獲成功後,她和德米於1962年結婚。同年,她去了古巴,回來後製作了《向古巴人致敬》(Salut les Cubains),其中收入了她在那裡拍攝的四千多張照片,還有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個人講話。該片贏得了萊比錫電影節的銀鴿獎和威尼斯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銅獎。
正是在這一時期的工作中,瓦爾達開始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構思一種更加理論化的方法。她說:“(我的作品)要展示的核心問題就是‘什麼是電影’,具體來說就是我如何以特定的電影手法來表達我想講述的內容。我可以用六小時來向你講述影片的內容,但我選擇了用影像來表達。”(戴維•沃裡克)為了體現自己在電影語言方面特殊的個人思考,瓦爾達創造了一個術語:電影寫作。正如她向讓•德科克解釋的那樣:“當你寫了一份樂譜,別人也可以演奏它,它是一種符號。當建築師畫出一個詳細的平面圖,任何人都可以把他設計的這座房子建造出來。但對我來說,我寫不出供別人拍攝的劇本,因為劇本並不能代表電影的寫作。”她後來解釋道:“剪輯、運動、視角、拍攝節奏和圖像剪輯的節奏,都經過事先設計和深思熟慮,就像作家選擇每一個句子的意義深度、詞語的類型、副詞的數量、段落、旁白,決定故事在哪裡進入高潮,哪裡出現轉折一樣。在寫作中,它被稱為風格。在電影中,所謂的風格指的就是電影寫作。”
目次
引言
人物生平
五至七時的阿涅斯•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真相時刻
《幸福》:阿涅斯•瓦爾達訪談
地下潛流
《獅之愛》
“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訪談
阿涅斯•瓦爾達談電影
阿涅斯•瓦爾達:要清晰簡單
《一個唱,一個不唱》:阿涅斯•瓦爾達訪談
阿涅斯•瓦爾達在美國
“沒人想要我”:阿涅斯•瓦爾達訪談
過客莫娜:采訪阿涅斯•瓦爾達
與阿涅斯•瓦爾達對話
與瓦爾達談《天涯淪落女》
阿涅斯•瓦爾達:塔羅牌遊戲
阿涅斯•瓦爾達:一位可敬的年輕女子
“新浪潮祖母”
電影人的謙卑姿態:采訪阿涅斯•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拾穗者與我》
阿涅斯•瓦爾達在多倫多
《阿涅斯的海灘》訪談
作品年表
相關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