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里娜(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同一顆星球”叢書
ISBN13:9787214291202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安迪‧霍洛維茨
譯者:劉曉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頁數:精裝/303頁
規格:26cm*18.5cm (高/寬)
商品簡介
★班克羅夫特獎獲獎作品,颶風之下的城市建設畫卷
★一部颶風因果編年史,一段新奧爾良建設故事,一幅災難之中的眾生百態圖
★跨越一個世紀,追索颶風產生的前因後果;著重不同視角,揭示災難背後的政治選擇
◆編輯推薦◆
霍洛維茨出色地描述了公共和私人工程項目,這些項目使得20世紀新奧爾良的房地產建設、石油勘探和其他形式的經濟擴張成為可能,為少數人積累了財富,同時將數千人置於下一場大風暴的路徑上……災難有能力揭示我們是誰,我們重視什麼,我們願意和不願意保護什麼。
《卡崔娜》以颶風發生前後共一個世紀的時間為線索,跨越城市史、環境史、南方史和非裔美國史追尋問題答案,同時結合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和經濟學探討結構性不平等和物質基礎設施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本關於災難的敘事著作,但同時也有力地證明了災害不是「自然」的。
2005年,一場颶風襲擊了新奧爾良市,整個城市都被水淹沒,幾百人因此喪生。颶風過後,城市人口減少、氣候不斷變暖、住房問題凸顯、種族問題持續加劇。這場颶風被稱為“卡特裡娜”。卡特裡娜颶風不是這些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卻將我們這個時代最關心的一些問題彙集到一起。
以卡特裡娜颶風發生前後共一個世紀的時間為線索,作者追尋災害出現的前因後果,調查人們對洪水的不同反應,探討結構性不平等和物質基礎設施之間的關係。颶風之下,一部城市建設史詩由此展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安迪‧霍洛維茲(AndyHorowitz),耶魯大學博士,現任康乃狄克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專攻現代美國城市史、環境史和南方歷史。他的研究主要探討災難及其帶來的種族、階級、社區、創傷、不平等、福利國家、大都會發展和環境變遷等議題。著有《卡崔娜:一部1915—2015年的歷史》,合編《重大災害研究》,在《華盛頓郵報》《大西洋報》和《紐約時報》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劉曉凜,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畢業於慕尼黑大學美國研究所,研究方向為美國城市史、美國環境史。曾在《世界史》《光明日報》《史林》等報紙發表過多篇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在這部非凡的、啟發性的學術著作中,霍洛維茲改變了我們對2005年新奧爾良災難性洪水及其後果的理解。作者將破壞性的颶風和洪水(這些事件只佔全書的一小部分)分散開來,對新奧爾良的環境、社會、城市、經濟和政治歷史以及一個世紀以來的聯邦政策進行了豐富的研究。霍洛維茲對一場天災進行了精湛而扣人心弦的重建。書是輝煌的,也是及時的;這是新奧爾良歷史的故事,也是這個國家的故事,以及它可能的未來。 《卡崔娜:一部1915—2015年的歷史》是一部精工細作的歷史,完全值得獲得班克羅夫特獎。
——班克羅夫特獎評審團
霍洛維茲將時間框架向過去拉動九十年,向未來拉動十年,呈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也更令人沮喪。霍洛維茲敘述的主旨是讓我們理解卡特里娜——一場公民災難,而不是風暴本身——是人類幾十年來錯誤決定的結果,而不是自然的意外和反覆無常。
——尼可拉斯‧萊曼,《紐約客》
序
引言
1915年9月29日,在密西西比河最靠近墨西哥灣一端的泥濘盡頭、新奧爾良市下游約161千米處,一場不知名的颶風著陸了。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伯伍德鎮,風速表顯示這裡的陣風時速為每小時225千米左右。在暴風不那麼猛烈的日子,由幾百個人組成的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這裡展開救援。晚上他們住在整潔的小屋裡,白天就在河口處清理淤泥,疏通航運運河。隨著風暴向上游移動,杜蘭大學的空盒氣壓表暴跌至713毫米,雨量測量器顯示這裡21小時內的降雨量為212毫米。這一區域時常遭受颶風侵襲,可就連對颶風司空見慣的這裡來說,這些數據也是驚人的。艾薩克·克萊因是位於新奧爾良市的美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學家,他報告說這樣的風暴是「墨西哥灣沿岸歷史上甚至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有記錄的最為強烈的颶風」。
但是氣象資料本身並無太多意義,單單看這些數據並不能顯示這場風暴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也無法看出人類是如何應對它的。精確的數據如風速、降雨量、氣壓值並不能記錄在一些反覆被自然力侵擾的地區中存在的生命形態。我們需要不同的工具來研究測量這些特殊時期,在這些時期裡,土地、風和水一同擾亂了人類的歷史進程,這對我們人類影響巨大以至於我們用一個詞來命名它。這個詞的基本意義是整個宇宙都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這個詞就是「災難」。
1915年的颶風奪去了路易斯安那州的275條人命,財產損失預計有1200萬(以2015年的美元貨幣估計為2.8億)。伯伍德鎮上游一個叫作帝國的小鎮,只有4戶人家的房屋仍然挺立。新奧爾良東部的聖伯納德教區,一個叫作聖馬洛的定居點整個從地球上消失。聖馬洛這個村莊是以18世紀80年代帶領一群非洲奴隸逃跑的吉恩·聖馬洛命名的。此人最後被西班牙官員所捕,於1784年在卡維爾多被處決——這裡現在已經成為新奧爾良的歷史中心廣場。在這次颶風中,強烈的風暴將聖路易斯大教堂尖塔上的石片吹落至此處。新奧爾良的一些地方連續5天都浸泡在30厘米左右深的水中。儘管如此,風暴剛剛過去後,許多新奧爾良人就開始了他們的慶祝活動。
颶風發生後,報紙上這樣說:「我們的記錄顯示新奧爾良能夠抵擋得住大風暴。」市長很快就拒絕了外部援助。負責防洪事宜的新奧爾良污水和供水委員會在事發一個月後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總結說該市新的排水系統經受住了一場決定性的考驗。該機構的報告稱,「我們可以確定地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像新奧爾良一樣在這樣的大災面前損失如此之輕,造成的不便如此之少」。該報告從像艾薩克·克萊因這樣的氣象學家那裡蒐集數據,然後推斷說最近出現的極端暴風雨和暴雨“在較近的未來一般不太可能再次出現”。
對於新奧爾良這樣一座自1718年歐洲殖民地建立以來遭受92場颶風和熱帶風暴侵襲的城市來說,這種邏輯很奇怪。儘管該市在歷史上發生瞭如此多次風暴,污水和供水委員會還是認為即使一場大風暴再次光顧,新奧爾良也會是安全的。報告的撰寫者從這場風暴中得到的「經驗」是:「沒有理由說該市以及週邊鄉村在各個方面不能比以往發展得更好。」1915年這次颶風的經歷使該市的工程師、投資商、城市規劃師和政客、開發商以及購屋者之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新奧爾良應該會繼續成長。
新奧爾良人所創造的城市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區之一。一個世紀後皮內特原創銅管樂隊的女士們這樣唱道:“沒有城市如我的家鄉一樣。”新奧爾良的傾慕者對該市有諸多褒揚,如“夢想之地”“快活之都”“無憂之城」「美國最有趣的城市」以及「美利堅之魂」。這裡有爵士樂,有馬蒂·格拉斯狂歡節,對世界文化有貢獻突出,可以說,新奧爾良比美國其他城市更加註重創新性、世界主義以及對生活的熱忱。
然而,今天新奧爾良也開始重視災難了。 2005年8月29日,新奧爾良的堤壩系統崩塌了,整個城市都被水所淹,幾百人因此喪生,幾千戶房屋被毀,這不僅成了現代美國歷史上最為可怕的時刻之一,還讓卡崔娜颶風成了災難的代名詞。人們對1915年那場風暴的應對方式為一個世紀後所發生的事情投下了陰影,因為這場風暴之後發展起來的新社區在2005年經歷了最嚴重的洪水侵襲。一棟建築的建造年代比其居民的族裔和階級等任何單一因素更能昭示它是否能夠度過2005年的災難。追蹤卡崔娜所造成的洪水的基本情況能夠讓我們看到90多年前新奧爾良城市的樣貌——1915年前該市所建的大多數房屋並沒有被沖毀,而在新奧爾良污水和供水委員會於1915年提出城市應繼續發展的號召之後,所建的大多數住房都未能倖免。
我們通常將災難想像為特殊事件,將他們描述為外來的侵襲,與歷史無關的上帝之舉,以及來自外部的狠狠一擊。這是為什麼大多數關於卡特里娜的敘述都以河堤的崩潰開始,停筆於災難發生的不久之後。但是這些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以及怎樣做才能防止災難的發生。河堤在被沖毀前得先修建起來。
我寫的這個關於卡特里娜的故事從1915年講起,這樣做是為了呈現一種不同的觀點——災難其實來自內部。比起一些獨立的事件,災難更像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一些看似緊急的事件,如1915年那場幾乎被大眾遺忘的颶風,對我們今天仍有影響——它給我們以教訓,促使我們做出決定,迫使我們做出調整。這些事件的起因和結果的時間及空間跨度比我們通常想像的更為廣闊深遠。審視歷史上所發生的災難,我們便會知曉,我們的居住地以及將我們居住地置於危險境地的災難是國家政策、文化想像、經濟秩序以及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卡特里娜的起因和結果所涉及的時間範圍有一個世紀之久。 1915年新奧爾良污水和供水委員會的報告影響了2005年淹水的社區的建設理念。 1920年代聖伯納德教區關於捕獵獸皮的權力之爭影響了20世紀40年代對於近海石油的法律爭議,進而影響了20世紀50年代路易斯安那州的經濟、20世紀70年代該州海岸線的範圍以及21世紀10年代該州為了因應土地流失而頒布的《海岸總體規劃》。 1965年貝琪颶風發生之時,曾因運輸之用在1918年被疏浚的工業運河淹沒了老兵們的家,關於佃農制的記憶影響了非裔美國人在接受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的災難援助貸款時對此項貸款的看法。 2005年,工業運河在卡崔娜風暴潮的重擊下再次泛洪,關於貝琪颶風的記憶再次塑造了新奧爾良人這次所做出的舉措。 1937年《聯邦住房法》所做的承諾使得人們在2007年提出再次享有公共住宅政策。 1927年路易斯那安州的工程師在聖伯納德教區爆破了一座堤壩,這在日後的1965年和2005年都使民眾擔憂決策者會再次有相同的舉措。美國重建時期非裔美國人為提供喪葬保險而創立的互濟協會影響了日後社會援助和娛樂俱樂部向路易斯安那人提供「爵士葬禮」的舉措——這也像徵著該州的復甦。傑西傑克遜牧師在2005年稱,卡特里娜使新奧爾良的會議中心充滿了無依無靠的非裔美國難民,這裡看起來像是“一艘大奴隸船”,他告誡他的聽眾,在災難中我們無法擺脫過去的歷史對我們的影響。
然而,如果理解歷史需要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單一事件串聯起來,試圖弄清楚2005年8月29號之後路易斯安那州所發生的事情卻引出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因為一些通常被認為是卡特雷娜所引發的影響其實並不是這場颶風所為。
這場風暴結束後,新奧爾良的警察射殺了手無寸鐵的市民。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向洪水中受災的民眾提供了含有甲醛的拖車。新奧爾良市議會投票拆除了該市的公共住宅公寓。路易斯安那州議會投票將該市的公立學校體系改為特許學校聯盟。國會投票決定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住房復甦計劃提供資金,該項目將錢款撥給了房屋所有者而非租戶。新奧爾良的警察逮捕了一些音樂人,只因他們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舉辦爵士葬禮,整個城市都被暴力犯罪所困擾。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關閉了新奧爾良的公立慈善醫院,該市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卻不斷飆升。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環城建造了一個新的堤防系統,而堤壩另一側的濕地則繼續被侵蝕,城市本身也不斷下陷。卡崔娜發生後的10年,新奧爾良的人口從484,674萬人下降到39.711萬人。在減少的人口中,大部分(約9.2萬人)都是非裔美國人。我們將這一系列事件都稱為「卡崔娜」,但颶風並不是這些事件的直接原因。
洪水中所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故事,但這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故事。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在2005年9月稱,「美國人從未將自己的命運交於大自然的心血來潮,我們現在也不會這樣做」。洪水退去後,決策者對洪水對社會造成的困難進行重新分配。立法者制定的復甦計劃更傾向於白人而非非裔美國人,傾向於富人而非窮人,傾向於房屋擁有者而非租賃者。這些政策加重了早已存在的社會不公平問題。決策者常常破壞他們的反對者所稱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如家庭紐帶、社區團結、政治合法性的理念、文化歸屬感和道德秩序感。
目次
引言001
第一部分023
第一章新奧爾良是如何下沉的:洪水、石油和國家權力的控制,
1927—1965年025
第二章救命!貝琪颶風和下九區的政治災難,1965— 1967年
064
第三章嶄新的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州的成長與萎縮,
1967—2005年103
第二部分159
第四章失去新奧爾良意味著什麼? ———卡崔娜颶風,
2005年8—9月163
第五章重建夢想之地,2005—2015年201
尾聲帝國的終結,路易斯安那275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