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1.百萬暢銷書《格局》作者何權峰,影響數百萬人命運的覺醒之書。每個逆境都包含一個轉機、一個嶄新的開始以及重生的機會。
2.名人金句推薦,帶你追尋突圍之路。拿破崙、狄更斯、卡耐基、比爾·蓋茨,古今人士都在追尋的人生突圍之路。
3.內容豐富,洞悉人性,衝破桎梏,實現突圍。本書包含40餘篇以小見大的人生哲思文,幫你突破重圍、自我革新、自我超越。
4.裝幀精美,大氣簡約,隨書附贈精美書簽。內文用紙精良厚實,觸摸手感和閱讀體驗宜人。
突圍,意味著突破包圍或者打破當前的困難、約束、限制,尋求新的出路。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舵手,當面臨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如意時,需要我們有一顆逆境求生、砥礪前行的強大內心。本書作者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以一種以小寓大的形式,指引人在困境中學會突圍、重獲希望,在換一種思維或者換一種活法的觀念內,我們衝破桎梏得以突圍。每個困境都包含一個轉機、一個嶄新的開始,以及重生的機會。
作者簡介
何權峰
貼近人性的心靈勵志作家,著有暢銷書《格局》《眼界》等。醫生兼作家,同時在大學授課。1995年開始寫作,目前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累計40本。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是“診斷問題”,還為讀者拓寬視野,將心靈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生如是說。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的突圍
拿破崙·波拿巴 法國軍事家、政治家
困難要靠自己克服,障礙要靠自己衝破;在我們的字典裡是沒有難字的。
查爾斯·狄更斯 英國作家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戴爾·卡耐基 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比爾·蓋茨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
人們所認識到的是成功者往往經歷了更多的失敗,只是他們從失敗中站起來並繼續向前。
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學會放下,就是放過自己
第一節 無法改變的事,就接受吧! / 3
第二節 有什麼樣的生命,就用什麼樣的生命過活 / 7
第三節 誰讓人受不了? / 11
第四節 放下,問題不再是問題 / 15
第五節 你排斥就產生干擾,靜下來可能干擾就消失 / 19
第六節 對無法控制的事少管一點兒 / 23
第二章 你要的祝福,藏在你不要的改變裡
第一節 不要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太在意 / 31
第二節 天底下沒有確定的事 / 35
第三節 人生沒有如果 / 39
第四節 去做你渴望的事 / 43
第五節 相信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 47
第六節 每個逆境都包含一份禮物 / 51
第三章 最親密的關係,是你和你的念頭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 去愛不完美的自己 / 57
第二節 關係不可能完美,因為你不完美 / 61
第三節 所有外在發生的,都可能與自己的內在有關 / 66
第四節 只要一念轉 / 70
第五節 我們忘了,這些都只是臆測罷了 / 75
第六節 關係的衝突,其實是觀念的衝突 / 81
第四章 痛苦,就是提醒你該放下了
第一節 思想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89
第二節 憤怒起於愚昧,終於悔恨 / 93
第三節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 / 97
第四節 放下,放過 / 101
第五節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 105
第六節 你不緊抓著念頭,它自然會消失 / 109
第七節 我們要如何放下負面情緒和想法? / 114
第五章 錯過,就是你人在心卻不在
第一節 慢下來,幸福就不會擦肩而過 / 119
第二節 一次只做一件事 / 124
第三節 人在哪裡,心在哪裡 / 129
第四節 一期一會 / 133
第五節 你現在不快樂,你一定不在現在 / 136
第六節 別去想,只要看 / 140
第六章 當你學會面對死,就學會如何活
第一節 生命是不等人的 / 147
第二節 這輩子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 / 152
第三節 如果你突然知道自己快死了 / 156
第四節 你可以孤單,但不許孤獨 / 161
第五節 沒有什麼是一直屬於你的 / 166
第七章 我們要追求的是享受生活
第一節 快樂,就是放下你認為能使你快樂的東西 / 173
第二節 改善生活,不如享受生活 / 177
第三節 是得?是失? / 181
第四節 你是擁有,還是享有? / 185
第五節 幸福,需要用心去感受 / 190
書摘/試閱
自 序
有人說:“愚人向遠方尋求快樂,智者在腳下栽種幸福。”
有多少人抱著“某天能得到幸福”的想法規劃人生呢?我猜,多數人如此!
我們等待著有一天人生會如願,所有待辦事務會被全部完成,身旁的那個人會改變,生活中各種問題都會消失,生命中的動盪不安會歸於平靜……但我們最終發現,事情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心情也在這個過程中起伏。
我們一直想要努力改變一切、掌控一切,堅持自己的觀點,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否可以淡定從容地接受一切,過一種寧靜平和的生活。
我們被欲望支配,每天不斷向外界索取。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東西,但還是不知滿足,也從未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人因此變得不幸——我們害怕悲慘,卻奔向它;我們想要幸福,卻遠離它。如何從這種境況中突圍,即是本書想告訴大家的。
幸福是敞開心胸接納當下的一切,而不是達到我們預期的某種狀態。當我們全然接納一切,便會發現每一個困難都包含一份禮物。
幸福也不是追求而來的,因為它從未離開過。並非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或條件下,人才能“獲得幸福”,一切美好的事物本就在我們身邊。
擁有幸福的方法就是感受幸福。有人曾說:“幸福是一隻蝴蝶,當你追逐它的時候,總是抓不到它;當你靜靜地坐下來時,它會落在你的身上。”
幸福是需要你去察覺的。慢下來,請你別再讓幸福和自己擦肩而過。
第一章 學會放下,就是放過自己
第一節 無法改變的事,就接受吧!
我準備搭飛機,朋友忽然冒出來一句話:“問你一件事情,不曉得你會不會介意?”
我光明坦蕩,百無禁忌:“沒關係,你問吧!”
朋友問:“最近飛機意外頻傳,你會不會害怕?”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原來他是問這個問題。
“不怕!”我立刻回答他。
“為什麼不怕?大家不是都怕死嗎?”
我說:“我本來也害怕,但後來想想,害怕也沒用。”
我怕他聽不懂,於是再說清楚一點兒:“害怕是告訴我們避開它。比如害怕輸錢,就不要賭博;害怕被開罰單,就不要超速;害怕得肺癌,就不要抽煙。但是死亡這件事,無法躲避,害怕也沒用,乾脆就不用害怕了。”
“若你理解,事物只是呈現原來的面貌;若你無法理解,事物依然呈現同一副面貌。”無論事實是什麼,它就是那個樣子;無論你接不接受,它都一樣。
我認識一個住在海邊的人,那裡經年累月刮著風沙,冬天時,冰冷的海風吹來,更讓人受不了。雖然他很厭惡這樣的氣候,但是如果要住下來,他就必須接受這個嚴酷的環境,否則能怎麼辦呢?他能讓風暫停嗎?他去責怪風,根本無濟於事,不是嗎?
你的接受或排斥對一些事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唯一不同的是:如果你接受它,內心就會平靜;如果你排斥它,內心就會厭惡。無論如何,事實還是一樣。
有個老農夫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行,扁擔上懸著一個盛滿油的壺,他失足跌了一跤,把油壺摔得粉碎,這位老農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這時,有個人匆匆地跑過來激動地說:“你不知道油壺摔碎了嗎?”
“是的,”老農不慌不忙地回道,“我知道。我聽到它摔碎的聲音了。”
“那麼你怎麼不轉身,看看該怎麼辦?”
“它已經碎了,油也灑了,我還能怎麼樣?”他說。
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就接受吧!
什麼是接受?接受是指對於既定的事實,我們無法改變它,就要學會順其自然。文學家林語堂說:“即使是最壞的狀況,也要照單全收,這是獲致內心平和的秘訣。”
第二節 有什麼樣的生命,就用什麼樣的生命過活
當遭遇不幸時,我們要怎麼面對?
先接受,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這似乎很難。
但是,不接受只會更糟糕。想想,如果我是盲人,我接受這個事實,這樣就不會一天到晚地抱怨、掙扎。反之,如果我不接受這個事實,那會怎麼樣?我的抗拒必然帶來掙扎,帶來更多的痛苦,讓自己陷入絕境,不是嗎?
“接受”並不是“喜歡”。當一個人失敗時,他“接受”這個事實,不代表他“喜歡”失敗。學會接受失敗,面對失敗,反思失敗的原因,才能從失敗中重新振作起來,迎接下次挑戰。
接受也不會改變事實,至少不會直接改變它。接受轉化的是你,當你轉化了,你的整個世界也就跟著改變。例如,當一個人“接受”自己得了癌症,就不再耗費精力,去抗拒“既成事實”。他可以把精力轉移到珍惜眼前時光、放開執著的人生觀上面。這樣他才能減少焦慮和恐懼感,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不再徒增挫折感,消耗自己的能量。
有個病人因車禍而肢體損傷,當他得知自己可能要截肢時,他變得極度不安:“可能失去右腿的可怕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充滿恐懼與憤怒。”
我告訴他:“如果你一定要截肢,那就註定要截肢。不管你怎麼想,或是拒絕談論,都無法改變事情的結果。”
後來他慢慢地接受了現實:“如果我失去了腿腳會怎樣?”當他知道自己將會裝上義肢,繼續活下去時,他開始接受現實了,心情也平靜了下來。
人生的幸福快樂,並非來自人生際遇的順遂,而在於能以一顆豁達的心坦然接受一切,就像生命鬥士尼克·胡哲豁達地面對人生一樣。他天生沒有四肢,卻可以騎馬、衝浪、潛水、跳傘、踢足球、玩滑板,甚至打高爾夫球,樣樣皆能。他去過40多個國家,舉行了2000多場演講,激勵了數百萬人。
我曾在網絡上讀過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家裡世代采珠,在她外出求學時,母親鄭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給了她一顆珍珠,告訴她:“當人們把沙子放進蚌殼內時,蚌會覺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它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繼續不好過;二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於是蚌開始分泌體液把沙子包起來。沙子沾上的體液越多,蚌越把它當作自己的一部分,直至最後,它們相處得越來越和諧,這就產生了珍珠。”
你有怎樣的心境,就活在怎樣的境遇裡。有位著名的舞蹈家有一次為了鼓舞因為體能受限而抱怨的舞者,說:“你有什麼樣的身體,就用什麼樣的身體跳舞。”而我說,你有什麼樣的生命,就用什麼樣的生命過活。這樣做就對了!
有一位思想家寫下過這樣的文字:
願上天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願上天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願上天賜我智慧,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
請你認清“什麼是我可以改變的”和“什麼是我不能改變的”的區別。從今天起,請你開始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如果事情無法改變,就試著改變自己吧!
第三節 誰讓人受不了?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眼眶泛紅的妮娜哽咽著,“我先生說他已經受夠我了,還說要和我離婚,說他再也無法忍受我吹毛求疵的毛病。我喜歡家裡乾乾淨淨、井然有序,而他總是把家里弄得亂糟糟的,我當然受不了了。為什麼家裡除了我之外,似乎沒有人關心房子是否給人整齊清潔的感覺?讓家裡保持整潔有什麼不對嗎?”
一個人在生活上有所喜好並沒有錯,但是不要強求他人和自己一樣,否則就太執著了。
就如上面的那位愛乾淨的妮娜一樣,她當然沒有錯。不過,當她將自己的習慣強加給家人的時候,這個家庭的生活就被她的偏好所支配。原本柔順、友善的妮娜,可能變成一個很容易發脾氣的人。桌面髒亂會令她受不了;兒子沒把鞋子擺放整齊,她就對他大吼大叫;先生沒有及時將東西歸位,就招來一頓罵。一個乾淨整齊的房子竟比家庭的和諧更重要,這就本末倒置了。
我以前尤其無法忍受孩子邊聽音樂邊讀書的行為,有時音樂的聲音還很大。“這樣怎麼能專心呢?”我曾多次對孩子們說教、嘮叨。
有一天,孩子開誠佈公地告訴我:“我喜歡聽音樂,它並沒有像干擾你一樣干擾我。”我細想才驚覺,我自己喜歡安靜,讀書怕有嘈雜的聲音干擾,那是我的問題,而孩子並沒有這個問題。我終於明白:其實,真正干擾孩子的人是我。
瑪麗偏好美食節目,約翰喜歡看體育節目;她喜歡有規律,週末才外出用餐購物,他喜歡隨緣,興起時就出門;她慢條斯理,他做事很急躁;她喜歡從中間擠牙膏,他喜歡從末尾擠起;她愛去同一個地方度假,他則愛變化,想去新地方做不同的探險。
人各有偏好,這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有人太執著於自己的偏好,才會讓人受不了。所以,當你受不了某人,別忘了提醒自己:“我會不會才是那個讓人受不了的人?”
你因某個問題或者某件事情而感到困擾,別人面對同樣的問題或者事情時,卻想著如何去解決,而非執著地揪著問題不放,這是誰有問題?你因受不了某個人或者某件事而不斷抱怨,別人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這是誰讓人受不了?
是你,對嗎?
第四節 放下,問題不再是問題
我們剛解決一個問題,卻發現新的問題接連出現。你不久前感冒了,剛感覺好一些,但是你的孩子又生病了;孩子的狀況剛好一點兒,家裡的水管又堵塞了;家裡沒問題了,你的工作又開始出現狀況。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即使你沒有一點兒不良居心,還會與人產生誤會。你該做的準備都做了,但是事情還是發生了。各種摩擦、衝突和問題,從未真正消失過。
有一天,一位80多歲的阿婆告訴孫女:“我最近想通了,不想再為子孫憂心操勞了!我憂心了大半輩子,結果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難過的日子終究也會過去。如今,我要努力讓自己活得快樂。”
這位阿婆經過深刻的反思後,終於醒悟,決定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擁有智慧的表現在於你已經明白自己曾經常常“自尋煩惱”,因此煩惱無窮無盡。
從前,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問了智者同一個問題:“我該怎麼做,才能不再煩憂?”
智者給了所有人相同的答案:“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放下很難,因為我們將問題看得太“重”了。人生的一切問題,歸根結底來自我們沒有學會放下它,因此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自己也感覺越來越累,越活越辛苦。
難道我們要對問題不管不顧?不,放下問題,並不是放著不管。而當我們願意放下時,每一件事情將變得不同。當問題“不再是問題”,問題也就消失不見了,不是嗎?
想想看,你還是個孩子時,會面臨很多問題,等長大後,你並沒有去解決這些問題,問題卻消失了。因為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被你放下了。當你年老的時候,你會笑自己,當時你為那些問題傷心、難過、痛不欲生,而今呢?
問題已不再是問題。你原本就是快樂的,煩惱是後來才有的。
放下,不是不管事、不用心、不行動,而是不憂愁、不焦慮、不煩惱。
“放下”與“放棄”是不一樣的。放下,是一種心態上的昇華;放棄,則是放棄自己,放棄希望。放下可以讓人輕鬆自在,放棄則讓人陷入沮喪、痛苦。
人生有太多包袱,我們可以將它們一一扛在肩上,也可以選擇瀟灑地放下。請你想一想,既然煩惱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你何不學會放下問題,放下煩惱,讓自己保持初心,找回快樂?
第五節 你排斥就產生干擾,靜下來可能干擾就消失
當你靜坐時,狗叫聲從遠方傳來。狗叫聲原本無足輕重,但如果你非常排斥:“狗為什麼叫個不停?”“狗的主人為什麼不把狗關起來?”,那麼,你的內心越排斥,狗叫聲越打擾你。
你討厭某人,每次當你想起他時,你都會悶悶不樂,於是你告訴自己:“我不要再去想了!我要把他忘記!”然而你越想忘記,反而越忘不掉。
有些煩惱,你不理會就好,如果你對抗,就沒完沒了了。我們都知道,只要有對抗,就會有衝突,就會有對立,而衝突和對立,又會引發憤怒、怨恨、攻擊、暴力,對嗎?
有件事大家必須瞭解,那就是,不管你排斥的是什麼,你所抗拒的事情只會更加干擾你;相反,你只要讓自己沉靜下來,很多問題可能就會消失。
你可能在遭遇挫敗之後更加努力,但還是會遭遇挫敗;你可能希望事情變得不一樣,希望某人有所改變,但情況越來越糟糕。就像一杯水,你努力想讓它變得清澈,結果它卻愈變愈混濁。
你是否能靜下心想一想,究竟是誰一直在晃動這杯無法清澈的水呢?
有一位知名的演說家曾說,他主持一次冬季7天禪修時體會到了一個道理。當時有150人參加禪修,被安排在一所只有一個房間的鄉下民宅裡,靠近門窗而坐的人不時抱怨好冷,坐在房間中央的人則說好熱。他一會兒打開窗戶,一會兒關上窗戶。結果他不論怎麼做,都無法討好每一個人。最後,他決定讓參加禪修的人自己照顧自己。
參加者成天來來往往,不是去打開窗戶就是去關上窗戶。後來,有意思的是,禪修者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位仁兄推開窗戶時力道過猛,結果窗子掉進了底下的小溪裡。自此之後,房子裡面過冷或過熱的問題就沒有人再提起過。
你嘗試過很多次去改變周遭的人、事、物,結果卻更糟糕。你現在試試看:讓你的心沉靜下來,不要想著改變任何事。如果天氣太熱、風太大、附近狗叫聲很吵,你的伴侶有很多毛病、你的主管愛吹毛求疵、親戚很愛計較、同事愛說閒話~~你就依照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
世界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煩惱,你只要接受,讓人、事、物按照它本來的樣子存在就好。如果你對人、事、物排斥或加以干涉,你將陷入困難和痛苦中,這就成了你的煩惱。
總有一天你會覺悟,並非事實在跟你作對,而是你沒跟事實和解。一旦你不再抗拒,你的心自然會平靜下來。
你無須費力爭執,只要靜下來,正確的言語可能就會產生。
你無須費心找理由為自己辯護,只要沉靜下來,你的舉止可能就是最好的說明。
你無須努力改變什麼,一旦你願意接受事物現在的樣子,而非你希望它成為的樣子,所有的問題可能會消失不見。
第六節 對無法控制的事少管一點兒
每次上課時我總喜歡問學生:“有多少人曾經耗費時間和精力,企圖改變身邊的人,或是掌控事情,改變他不喜歡的東西,把事情變成他想要的樣子?”幾乎每一個人不約而同地把手舉起來。
但當我問道:“有多少事被改變了?”很快地,舉起的手又不約而同地放下。
你能掌控天氣嗎?你能管控交通嗎?你能控制別人嗎?你的婚姻、小孩、健康,都是你能決定,按你的期待發展的嗎?在工作上你可以決定晉升嗎?在投資上你可以保證獲利嗎?你對一個人好,他就會對你好嗎?你能讓世界保持靜止,好讓一場海嘯不會發生嗎?~~不,我們無法掌控我們無法掌控的事。
有一位先生一直因家人的事情而煩惱著,為此,他去見了一位據稱很睿智的老人。這位先生向老人提問:“我一直希望妻子的個性能灑脫些,但是她的個性很神經質,總是疑神疑鬼。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妻子改變呢?”
他又接著發問:“我兒子不但討厭讀書,而是個性叛逆,這讓我傷透腦筋。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他符合我的期待呢?”
老人聽完後,反問這位先生:“我也有一個煩惱,希望你給我建議。從明天開始,我希望能夠接連3天放晴。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以後開始的3天都是晴天呢?”
這位先生回答:“這種事情再怎麼煩也沒有辦法解決,天氣又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老人於是說:“沒錯。你的妻子和兒子都與天氣一樣,不是你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控的。妻子不會變得與丈夫期望的一模一樣,孩子也不會完全照著父母設想的樣子成長。煩惱如何才能讓他人順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就像是煩惱如何讓天氣照著自己所想的改變,兩者同樣愚蠢。”
這位先生終於察覺自己的愚蠢:“我試圖去控制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真是自尋煩惱。”
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將快樂建立在超出自己控制範圍的事物上。如果你經常干涉你的妻子或丈夫、兄弟或姐妹、朋友、孩子,你必定經常感到挫敗、憤怒、無力,對嗎?
建議大家,如果某人或某事讓你感到不快樂,你不妨問自己:“這是我能掌控的事嗎?”只需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能厘清問題,把你的心拉回自己身上。
我們可以從一位出租車司機身上學到這個道理,他的朋友每天在路上來回開15千米的路程上下班。
“你是怎麼做到的?”他問,“我試過,可是在這種交通狀況下,我實在忍不住要破口大駡。那些人老是任意變換車道,還有些人頻踩刹車、龜速前進,沒有人聽到我叫駡。如果我像你一樣整天開車,我一定會瘋掉。”
那位司機回答說:“你的問題在於,你老是想駕馭你周圍的每一輛車,而我會讓自己放鬆下來,只開一部車——我自己的。”
沒錯,我們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我們的控制欲。若你想要快樂多一點兒,對你無法控制的事就少管一點兒。
這世界上的事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我們能掌控的,另一種是我們不能掌控的。
什麼是我們不能掌控的事?
如天氣的變化、生老病死等,這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另一種是別人的責任,別人要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我們能控制什麼?我們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包括我們的想法、態度以及對事情的反應。
第二章 你要的祝福,藏在你不要的改變裡
第一節 不要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太在意
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以及生老病死,天地有風災、水災、地震,我們所喜歡和珍愛的人、事、物終究會變化且離我們而去,這就是“諸行無常”的真相。
無常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只是有時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已!就像你在讀書的這一刻,有人正在熱戀,有人剛剛失戀;有人快要死亡,有人剛剛出生;有人正在歡欣大笑,也有人正在沮喪難過~~人會痛苦,大抵是因為不肯接受真相,因為我們希望某些事情發生,某些事情又不要發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心情總跟著起起落落。
我永遠記得那件事:那次我和同事一起討論事情,他接到一通主管打來的電話,主管說他的論文沒通過,連研究補助的申請也被駁回。令人驚訝的是,他似乎完全不受影響,掛了電話後就繼續討論。
在瞭解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我問他怎麼能夠如此鎮定冷靜的?
他告訴我,很久以前他學到最重要的生活課題,就是最終一切事情都會改變。“唯一的差別,是在什麼時候。”他說,以他的情況來說,就是現在。
是啊!最終一切事情都會改變。人生的旅途本來就是有起有落,潮來潮去。沒有永遠的春天,也沒有永遠的冬天,不要企圖停留在某個處境裡。秋天既已來到,夏天自然無容身之處。抗拒真相,就像是在對秋天的枯樹說:“不,樹葉不該枯萎,我要你長出綠色的葉子。”與事實對抗,只會給你帶來痛苦。如果你沒看破這一點,你將會繼續受苦;如果你看破了這一點,你就覺悟了。
愛爾蘭的一位劇作家是個明白人,他說:“我知道我活得夠久,這件事總會發生。”
幸福會來,不幸也會來,沒有任何你認為不好的事情是不應該存在的,同樣,這些不好的事情也不可能一直存在。看著花開花落,或許感傷,但我們知道不久花兒一樣會開、會落,不是嗎?
一個覺悟的人,就是懂得隨遇而安。因為無常,他便知道苦不會是永遠的,樂也不會是永遠的,它們都只是暫時的現象。就因為快樂是短暫的,平常就該珍惜,而當痛苦的事發生時也能以平常心看待。
好日子不會天天有,壞日子也不會天天來。
人生有得有失,境遇有好有壞,所有狀況都是暫時的,沒有一件事會永遠不變。生命的遭遇猶如水中的浮草、木葉、花瓣,終究會在時間的河流中漂到遠方。
困境不會是永久的,這次的難關也終將過去。
第二節 天底下沒有確定的事
你有沒有注意到,有時事情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你在前一分鐘清楚,下一分鐘卻變得茫然。有時你想刻意避免的事,卻偏偏發生;原以為是災難卻因禍得福。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美麗境界》的編劇阿奇瓦·高斯曼說:“天底下沒有確定的事,這是我唯一肯定的事。”
有人生了病、丟了工作、考試落榜、愛人分手,這些都是壞事,但它們真的是壞事嗎?不,那只是眼前。
有人升了官、中獎發財、嫁入豪門、買了豪宅,看來都是好事,但它們真的是好事嗎?不,那要看以後。
很多現在讓你痛苦難過的人、事、物,過去也曾讓你熱烈渴望不已;現在讓你喜愛的人、事、物,也許未來會讓你痛苦不已。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福、什麼是禍嗎?你真的能綜觀全域嗎?所以,不要輕易做判斷,也不要輕易下定論,因為你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也不知道它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對嗎?
從前有個農夫,原本已經被判處死刑,他卻向國王保證能在一年內教國王的馬學會飛行,因此獲得緩刑。雖然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國王遭到愚弄,國王卻不為所動。
和農夫同監的囚犯問這個農夫:“你怎麼能兌現你的諾言?”
農夫說:“在這一年內,或許國王會死,或許這匹馬會死。誰知道在這一年之中會發生什麼事?也許馬真的能學會飛行也未可知。”
在人生道路的某一處,你的生命似乎走進了冬天,周遭寒冷晦暗,這讓你覺得:完了,一切都沒希望了。你沒想到冬天到了盡頭,春天緊跟著來。
對於人生的不確定,我們無能為力,但如果什麼都確定,必定很無趣。
培根說:“一切幸福,並非都沒有煩惱;一切逆境,也絕非都沒有希望。”
因為所有事情都是不確定的,生命才有無數個可能性,才讓世界上有了奇跡,才讓我們懷著希望,不是嗎?
第三節 人生沒有如果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常有這種感歎:如果當初自己沒做那件事該有多好,如果那時我可以如何就好了。
我聽過許許多多人不斷地在說:如果當時我換個工作,如果我買了股票,如果當年跟某人結婚,如果從前我好好讀書的話,如果當初~~事實上,你根本不可能回到當初,就算真的回到當初,你也會做相同的決定的。因為你還是當初的你,那時你還沒有經歷現在的一切,不是嗎?
我在當導師的時候,有位學生曾向我抱怨,說:“如果我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假如我是出生在其他家庭,我的命運絕不是那樣。”
我告訴他:“如果你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不是生在這個家庭,你的命運當然不同,你將不是‘現在的你’。然而假如你不是‘現在的你’,你又怎麼能以‘我的命運’來說呢?因為那個人已經不是你了。”
有個成功的企業家,某天陪他的父親到一家高級餐廳用餐,現場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演奏。
這位企業家在聆聽之余,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為之瘋狂,便對他的父親說:“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裡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的父親回答,“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也許就不會坐在這裡用餐了。”
人生道路不一樣,沿途景色當然不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你都要記住: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各有利弊。不管是要當藝術家還是企業家,要剪短頭髮還是留長髮,要把孩子生下來還是不生孩子,要離開還是繼續原本的生活,每個選擇都有得有失。每條道路上都有值得一看的風景,只要這樣想,你也就釋懷了。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原本擔任行銷企劃,因為羡慕詩人、畫家那種自在的生活,毅然辭職,從事藝術工作,靠出售他個人的創作勉強為生。有次我問他:“你會擔心生計嗎?”“會呀,當然會,但這是我的選擇。”他說,“為了自由和理想,我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你可以回頭想,但是你永遠只是現在的你。記住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不要懊惱一些已經過去的事或木已成舟的定局,要專注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
過去已經過去,別活在過去,你每想一遍就走回頭路一次,再想一遍又走一次,這樣怎麼能看到未來?
英國大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一直悔恨已逝去的不幸,只會招致更多的不幸。”試想,如果你開車向前卻不斷地看後視鏡,這樣能看清前面的路嗎?
第四節 去做你渴望的事
會害怕是正常的,世上誰能無懼?儘管如此,你依然去做,這便是勇氣。
人生需要很大的勇氣,當我們面對害怕的事,若選擇逃避,人生便也將錯過很多機會;越是嚮往和在意的事情,我們越容易因裹足不前而抱憾終身。
所以,不管你渴望什麼,還是正準備挑戰什麼,千萬不要停下腳步,不要因恐懼而停留。
看看這段少年與老人的對話。
少年:“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我想打電話約她出來,卻又怕被拒絕。如果被拒絕了,我該怎麼辦呢?”
老人:“如果不想被拒絕,你不約她不就得了,連做都沒做,又怎麼會被拒絕呢?不過,如果你想約她,免不了會有被拒絕的風險。”
少年:“這點我也明白。我知道做什麼事都會有失敗的可能。不過,我緊張得心臟快從嘴巴裡跳出來了,我要怎麼做才能鎮定下來呢?”
老人:“你想要讓自己鎮定下來,就不要打電話。你對那個女孩死了心,馬上就不會緊張。”
少年:“拜託您別說得那麼輕鬆,我沒想過放棄,只不過,我希望能解決緊張的問題。”
老人:“約那個女孩出來與不讓自己緊張,哪個比較重要?”
少年:“這個~~約她出來比較重要。”
老人:“那麼,你可以帶著緊張的心情約她啊。就用你發抖的手去拿電話,然後用走調的聲音約她出來。”
少年:“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我的手發抖應該也可以打電話,不管聲音正不正常,應該也是可以約她的啊!”
老人:“年輕真是好啊!哈哈哈。”
去行動吧!雖然心裡有畏懼,但你一旦做了,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
有人曾說過:“很多事我起初都很害怕,可是我假裝不害怕去做,慢慢地,我真的不害怕了。”
你也可以用這種克服恐懼的妙方。只要你表現得好像勇氣十足,便會覺得自己勇敢起來。若這樣持續得夠久,佯裝就變成了真實,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成為真正的勇者。
你該害怕的不是你所害怕的事物,而是任由“害怕”使你裹足不前,這才是最可怕的。
除非你去嘗試,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能不能克服恐懼。如果你不敢面對恐懼,就得一生一世躲著它。
第五節 相信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如果我們相信生命自有安排,就能培養一種接受和信任的態度。接受屬�我們的現實,信任發生的事情自有其意義,這就是所謂的信心。
信心不是迷信,而是相信的力量。我們若企圖操控這股力量,最後只會為自己帶來阻礙。就像企圖逆流而上,與河流對抗的人,早晚會精疲力盡。
有三隻毛毛蟲,從很遠的地方爬來。它們準備渡河,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地方去。
一隻毛毛蟲說:“我們必須先找到橋,然後從橋上爬過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搶在別人的前頭,佔有含蜜最多的花朵。”
另一隻毛毛蟲說:“在這荒郊野外,哪裡有橋?我們還是各自造一條船,從水上漂過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儘快到達對岸。”
第三只毛毛蟲說:“我們走了那麼多的路,已經疲憊不堪了,現在應該停下來休息兩天。”
另外兩隻毛毛蟲很詫異:休息?簡直是笑話!你沒看到對岸花叢中的蜜都快被喝光了嗎?我們一路急急忙忙、馬不停蹄,難道是來這兒睡覺的嗎?
說完,第三只毛毛蟲就爬上最高的一棵樹,找了片葉子躺下來。河裡的流水聲如音樂一般動聽,樹葉在微風吹拂下如嬰兒的搖籃,很快它就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自己在睡夢中到底做了些什麼,一覺醒來,這只毛毛蟲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它的翅膀是那樣美麗輕盈,變成蝴蝶的毛毛蟲僅僅揮動了幾下翅膀,就飛過了河。
此時,這裡的花朵開得正豔,花裡都是香甜的蜜。它很想找到另外兩個夥伴,可是飛遍所有的花叢都沒找到,因為它的夥伴一個累死在路上,另一個被河水沖走了。
你可能會對事情進展緩慢感到不耐煩,對自己停滯不前覺得慌張,或者對未來感到茫然不安。生命在你還看不出變化的時候,其實已在緩緩地改變,在悄悄地成長。
當需要的條件滿足、時機已經成熟時,每一件事都按照它所應該發生的情況發生,當我們不再試圖干涉,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信心,就是一股力量。
如果崎嶇不平,你就相信這樣的道路,並勇於迎接挑戰;
如果走走停停,就相信這樣的暫停,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如果事與願違,就相信這樣的安排,換一條人生道路未嘗不可。
只要你把心放下,相信人生會越來越好。
第六節 每個逆境都包含一份禮物
有一個很好動的小男孩跌倒摔斷了腿。醫生說:“到春天他就可以活蹦亂跳,但他必須先在床上躺一個月,而且不可以亂動他的腿。”起初,小男孩抗拒醫生的醫囑,可是他發現,他越是去想那些他不能做的事,就越覺得疲勞、憤怒。
父母在他的床邊放了一部電話,他的朋友每天打電話來。從前他並不喜歡打電話,可是當他的朋友打電話來,他就覺得自己的心情好了一點兒。他開始寫信,並且收到回信。他很驚訝地發現,寫信竟然那麼有趣。從前,他根本沒有時間寫信。他開始學下棋,也開始喜歡讀書。他變得比從前平靜得多。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他又開始跑跑跳跳,而且比從前快樂。
回想生命中的某個困境,儘管它那麼糟糕,但現在回顧一下,你是否能從中看見或發現什麼美好?也許它讓你交到新朋友、得到工作、獲得提升或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認識一個病人,她發現丈夫有了外遇。當她描述頸椎受傷後的改變時,她告訴我:“如果我的頸椎沒有受傷,我一定還在繼續跟他們纏鬥。受傷讓我有機會靜下來思考婚姻留存的意義。”
“嗯!”我點頭贊同。
“老實說,”她有感而發地說,“我覺得自己原來的生活非常不快樂,但不想面對改變帶來的恐懼感。結果發生這件事也好,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還一直陷在那段感情裡。”
毛毛蟲以為的絕境,其實是蝴蝶美麗的開始。生命永遠朝著越來越美好的方向在發展。如果你沒有這種體會,那就意味著你一直在抗拒這個過程。
如果我們將焦點放在失望或所受的傷害上,那麼就只會感受到傷痛。擺脫這種情況的方法是,不要問一些沒建設性的問題:“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
相反,我們要問自己:“這是讓我學習什麼樣的人生功課?其中的生命禮物是什麼?”當你提出這兩個問題時,你的注意力就會被放在積極、正面的事物上,你就會發現,每個逆境都包含一個轉機、一個嶄新的開始以及重生的機會。如同人們說的:“當上天關上一扇窗,它也會為你開啟一扇門。”
如果毛毛蟲不知道破繭而出會變成蝴蝶,那麼所有的過程遂成了痛苦的掙扎。我們不也是這樣,總是在不斷地掙扎、埋怨、逃避,所以才會受無謂的苦。
你到了窮途末路了嗎?記住,那不是絕路,而是一條嶄新的道路。
第三章 最親密的關係,是你和你的念頭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 去愛不完美的自己
愛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個人都在尋找愛,但大家最欠缺的就是愛。
所有的愛只能從自己開始,要瞭解,你只能用你與自己的相處方式來與他人相處。一個責怪、批判自己的人,他也一定會挑剔、譴責身邊的人;對自己很嚴苛、要求完美的人,對別人大抵也是如此。
無論你遇到什麼人,要牢記這個基本的法則:你如何看別人,就會如何看自己;你如何待他人,就會如何待自己。
有這樣一則寓言:
仙人掌痛苦地哭著說:“為什麼沒有鳥兒喜歡我?”
鳥兒回答:“因為你有刺。”
刺蝟痛苦地說:“為什麼沒有人擁抱我?”
小白兔回答:“我是很想擁抱你,可是我怕你傷害我。”
沒有人喜歡擁抱刺蝟,因為它身上長滿刺。
所以,花朵有很多朋友,仙人掌沒有。
所以,樹有很多朋友,刺蝟沒有。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不愛自己的人,無法去愛別人。”你都不愛自己了,又怎麼可能去愛別人?你都封閉起自己了,如何接受別人?
一個人要變得慈悲,首先必須對自己慈悲;想得到愛,自己就必須先有愛。接納他人的歷程在本質上即是一種自我接納的過程。
如果一個人可以如實地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那麼,在這個接受過程中,他所有的恐懼、焦慮、痛苦、絕望都會消失,突然間,慈悲就會出現,愛就會出現。如同一位作家所說:“只有去愛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才有能力去愛有缺點的他人。”
當你放下總是批判自己的心態,你就會發現你不再那麼經常批評別人。當你允許別人做他們自己,他們的小習慣便不再那麼干擾你。當別人的負面言行出現,你就會寬容並放下貶損他人的論斷和怨恨的心。當你與自己的內心和解,你就會開始和他人和解。
你不必刻意尋找愛,只要讓自己成為愛,你將得到所有的愛。
許多人對“愛自己”缺乏真正的瞭解,愛自己不是放縱自己,更不是自私自利,愛自己是接納自己。“你能接受自己的程度”,就相當於“你能接受他人的程度”。當你能如實地接受他人,愛他人,允許他人成為他自己,你就能如實地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愛自己。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