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和天下:澶淵之盟與宋遼軍政(簡體書)
滿額折

和天下:澶淵之盟與宋遼軍政(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部講述宋遼澶淵之盟的通俗歷史讀物。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崛起於漠北,統一契丹各部族,開始與中原政權相抗衡。1004年(宋景德元年,契丹統和二十二年)秋,契丹天輔皇帝與其母蕭太后率二十萬大軍南犯。宋真宗針鋒相對,御駕親征,雙方對峙於澶州(澶淵)。冬十二月,宋遼議和,締結盟約,實現邦交正常化,是為“澶淵之盟”。一紙盟約,戲劇性地結束了雙方數十年的恩怨,化幹戈為玉帛,宋、遼各自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時期。宋、遼百余年無戰事,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百姓無罹兵火,社會生產得以正常進行。

“澶淵之盟”的積極性毋庸置疑,但盟約自締結之初便聚訟不已,有說是城下之盟,有說是共贏的和平條約,有說是宋王朝的奇恥大辱,更有甚者將北宋羸弱直至覆亡歸咎之。其實,契丹與北宋傾其所有的這次爭鋒,是關乎雙方國運之戰,誰也輸不起,體面地結束戰爭,成了雙方共同的選擇。然而,“澶淵之盟”有許多令人費解之處。和議究竟是誰提出的?寇準真的能左右宋真宗嗎?是誰殺死了契丹大將蕭撻凜?為什麼君臣認為遼聖宗“不慧”?宋廷支付的三十萬究竟是贖款,還是賠款……

作者簡介

獨孤慕雨,本名張國保,生於1970年代,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專攻宋史,出版作品有《今宵酒醒何處:大宋詞人的紅塵往事》《宋朝有個假皇帝之趙光義》《單挑大宋朝:王安石變法》《為什麼總挨打:靖康之變的前前後後》等。

名人/編輯推薦

吳鉤、黃鳴、祁新龍、沈忱、於澤俊傾情推薦,宋代邊疆王朝與中原王朝、邊疆族群與中原族群關係探析

從針鋒相對二十余年,到一百余年和平無戰事,宋、遼“澶淵之盟”,究竟是盟約還是恥辱?

1.澶淵之盟的意義

澶淵之盟是宋遼勢均力敵的產物,極大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與經濟繁榮,有了難得之和平局面,千年前的中國迎來了篷勃之發展。宋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偉大時代。其文化雜然賦形,諸如批判精神、懷疑精神、創造精神、開拓精神、實用精神、內求精神、兼容精神、會通精神皆值得稱道追崇,但其崇文抑武的國策也需要後人反思。

2.以史料為基礎

《和天下 : 澶淵之盟與宋遼軍政》一書,以《宋史》《遼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契丹國志》等史料為基礎,參考了《南望》《澶淵之盟新論》《君臣》《宋遼澶淵之盟新探》等著作,對澶淵之盟及其相關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3.寫作生動,分析深刻

《和天下 : 澶淵之盟與宋遼軍政》一書中,作者獨孤慕雨以流暢、生動的筆觸,將複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性格描繪得栩栩如生。作品既不失學術嚴謹性,又充滿文學魅力。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和獨到的視角,對澶淵之盟的簽訂背景、過程、影響以及背後的深層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4.圖文並茂

《和天下 : 澶淵之盟與宋遼軍政》一書,輔以人物肖像、武器、戰役示意圖等歷史圖片,生動展現了宋遼時期的軍事布局、戰爭場景、人物風貌等,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歷史的魅力。

目次

第一章 北宋契丹並立時期的疆域格局 / 001

幽云情結 / 003

關南故地 / 010

東征西討 / 014

南征北戰 / 020

第二章 龍戰在淵 / 031

狂飆突降 / 033

李繼遷之死 / 044

望都之戰 / 049

風云再起 / 057

瀛州之戰 / 064

大名鏖兵 / 073

第三章 契丹話事人之難弟篇 / 087

斷腕太后 / 089

讓國皇帝 / 095

前赴後繼 / 103

蕭太后 / 110

第四章 大宋話事人之難兄篇 / 119

真宗繼統 / 121

異論相攪 / 126

御駕親征 / 133

第五章 權臣韓德讓 / 143

玉田韓家 / 145

權臣發跡 / 149

愛恨情仇 / 153

第六章 大宋排陣使李繼隆 / 161

名將風範 / 163

重出江湖 / 168

排兵布陣 / 172

第七章 二龍相見 / 185

折衝樽俎 / 187

幹戈玉帛 / 193

千古之謎 / 205

第八章 大宋都部署 / 213

此消彼長 / 215

庸才?將材? / 223

陣圖 / 227

第九章 景德和約 / 233

經略西北 / 235

左右逢源 / 240

奉正朔 / 248

第十章 天降祥符 / 255

孤注一擲 / 257

天降祥符 / 265

泰山封禪 / 272

西祀汾陰 / 278

第十一章 聖宗東征 / 283

再燃烽煙 / 285

損兵折將 / 289

遼以釋亡 / 296

第十二章 慶歷(重熙)增幣 / 305

孺子成名 / 307

富弼出使 / 313

皆大歡喜 / 321

後記 / 330

書摘/試閱

名將風範

蕭撻凜率軍殺至澶州城下,卻見城外早有一支人馬布下大陣,擋住了去路。

蕭撻凜勒馬看時,見宋營壁壘森嚴,陣營上方殺氣彌漫,其間不知有多少人馬,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得知對面統軍大將是李繼隆,蕭撻凜當機立斷,命手下退後數裡安營扎寨。

原來,蕭撻凜雖未曾與李繼隆交過手,卻知耶律休哥在此人手下吃過大虧。他並非魯莽之輩,明白自己不及耶律休哥多矣,又見宋軍軍容嚴整,熟諳“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兵家要旨的他,自然要避敵鋒芒了。 他對王超、王欽若這些人可以無視,卻不敢輕慢身經百戰的李繼隆。

李繼隆(950—1005),字霸圖,是宋太祖朝開國功臣李處耘長子。李處耘“臨機決事,謀無不中”,是陳橋兵變中的重要角色,在趙匡胤代周後因功封宣徽南院使、樞密副使之職,十一歲的李繼隆蔭補為西頭供奉官。

此後,李處耘隨慕容延釗率軍平定荊湖,再次立下殊勛,卻因與主將慕容延釗齟齬,被貶為淄州刺史。受父親牽累,李繼隆也被罷官雖不久復官,心底卻不免留下陰影。

李繼隆在宋太祖朝擔任供奉官十余年,充當趙匡胤武官侍從,因機智勇敢、隨機應變,逐步嶄露頭角,被擢為莊宅副使,不久又改御營前後巡檢使。

宋太宗即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如何迅速穩定朝局,如何興國便成了首要任務。而興國,似乎平北漢、光復幽云十六州故土才算。為此,宋太宗決意對太原用兵。

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北征,調兵遣將討伐北漢。

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統領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等人進圍太原。是役,李繼隆任提舉都監,負責與李漢瓊攻城南。劉繼元盤踞堅城負隅頑抗,攻防大戰激烈,李繼隆表現搶眼,史書記載“機石過其旁,從卒仆死,繼隆督戰無怠”。眾寡懸殊,北漢劉繼元眼見遼援軍不至,坐困龍城,無奈選擇了出降。

北漢割據政權滅亡,宋太宗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基本實現了統一。只是沒有了北漢,與契丹王朝間便少了戰略緩衝,幽云之地便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宋太宗不顧師老兵疲,轉而率軍直撲南京,意圖畢其功於一役,實現千秋功業。

哪知事與願違,高梁河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乘驢車宵遁,諸將亂作一團,唯有李繼隆敦陣整旅,安全退回宋境。

高梁河鎩羽而回,宋太宗一戰膽寒,對契丹由主動進攻變為被動防御。

分兵屯守要衝,命河陽節度使、北龍武將軍崔彥進等鎮守關南,以都鈐轄劉廷翰、鈐轄劉漢瓊戍守鎮州,殿前都虞候崔翰知定州,並授陣圖予諸將。

九月,遼景宗命韓匡嗣為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軍,率軍數萬南下報一箭之仇。三十日,遼軍進抵滿城西集結。彼時,宋軍劉廷翰已率部搶占灘頭,於徐河嚴陣以待,崔彥進則率軍自關南北上黑蘆堤,轉而西進,沿長城口潛師至遼軍側後,隱隱然對敵軍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李漢瓊、崔翰領兵趕至,準備按官家所賜陣圖布陣。

待布好陣後,眾將這才發現“陣相去百步,士眾疑懼,略無斗志”。趙官家賜陣圖,企圖以一成不變應對戰場的瞬息萬變,如此對敵,只怕是敗多勝少。

右龍武將軍趙延進登高遠眺,見遼軍勢大,“東西亙野,不見其尾”,於是提議道:“主上委吾等邊事,蓋期於克敵爾。今敵騎若此,而我師星布,其勢懸絕,彼若乘我,將何以濟?不如合而擊之,可以決勝。違令而獲利,

不猶愈於辱國乎?”按陣圖與遼軍交鋒,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如果變陣,或者有一線希望,勝負未知。

崔翰等持反對意見:“萬一不捷,則若之何?”按陣圖布陣作戰就算是敗了,也可推脫;如果擅做主張而作戰失利,則是罪無可恕。

趙延進無奈,只得表示,如果失敗,由自己承擔責任。眾人仍在猶豫不決,眼見戰機稍縱即逝,李繼隆挺身而出,慷慨陳詞道:“兵貴適變,安可以預料為定,違詔之罪,繼隆請獨當之。”

李繼隆此時已任鎮州監軍,六宅使之職。見官家親信監軍開了口,眾人這才依計而行。眾人先是派人請降,趁韓匡嗣輕敵之機主動發動進攻,大破契丹軍。此役斬首萬余級,獲馬千匹,生擒酋長三人,俘老幼三萬口,以及 兵器、車帳、羊畜甚眾。

宋官方記載雖有夸大戰果之嫌,但遼軍損失慘重應去史實不遠。此戰後,契丹主將韓匡嗣險些被盛怒的遼景宗殺頭,從側面證實遼軍損兵折將,損失 慘重。

此戰之後,李繼隆因功封為宮苑使、媯州刺史。

滿城之戰後,宋遼雙方多年未有大的戰事發生,皆埋頭整理內政,消除邊患。

雍熙元年(984),幽居房州的趙廷美病卒,朝野再無人對皇權構成威脅,宋太宗於是重新萌生了收復幽云的念頭。雍熙三年(986),宋太宗決定兵分三路北伐。東路以曹彬為主帥,崔彥進為副帥,率主力十萬出雄州,取道東 北經固安再折至涿州,然後向幽州挺進。又以米信為主帥、杜彥圭為副帥,率一支人馬從雄州出發,向西北經新城(今河北高碑店)至涿州與曹彬部會合。中路以田重進率軍從定州出發,出飛狐(今河北淶源),西路則由潘美、楊業等率軍出雁門關,企圖三路並進,一舉解決困擾中原王朝數十年的歷史遺留問題。

令人無語的是,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上獨與樞密院計議,一日至六召,中書不預聞”,百官之首的宰相趙普居然一點兒都不知曉。豈非咄咄怪事?

宋太宗的作戰意圖是——曹彬、米信率部“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將遼軍主力吸引在幽州,使其不敢輕易調人馬往援云州。待田重進、潘美、楊業光復云、武、應、朔等山後諸州後,三路兵馬會合,一鼓作氣奪取幽州。

哪知事與願違,東路軍突飛猛進,連下新城、固安,攻占了涿州。因為進展神速,在涿州城待了十余日,糧草難以為繼,只得棄城退兵返回雄州。

宋太宗得知消息大驚,急忙派人往軍前攔阻。曹彬無奈,帶了五十天的糧餉,再向涿州進軍。

得知宋軍大舉北伐,蕭太后親臨南京坐鎮指揮,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遼軍先乘曹彬孤軍冒進與糧草難以為繼之機,仗著騎兵機動性強於宋軍,不斷襲擾。曹彬率軍辛苦跋涉且戰且進,終於重奪涿州。早已屯集於駝羅口(涿州東北)以逸待勞的遼軍在蕭太后的指揮下,直向涿州殺來。宋軍再次棄城而走,耶律休哥率眾在後緊追不舍,於岐溝關追及宋軍,曹彬所部大敗,人畜蹂踐,喪師數萬,“棄戈甲若丘陵”,“沙河為之不流”。

負責殿後的李繼隆卻振旅而還,並未有所損失。

田重進得知東路軍大敗,奉詔率軍退回定州防守。西路宋軍孤掌難鳴,陳家谷一戰,大將楊業被擒,壯烈殉國。

雍熙北伐,宋太宗未料到會以慘敗收場。接下來的君子館之戰,劉廷讓所部全軍覆沒,死者數萬人。宋軍精銳盡失,大傷元氣,朝野間反戰之聲高漲,宋太宗不得不審時度勢,暫時拋開了對幽云之地的領土要求,對遼采取守勢 以爭取和平。

公允地講,這種轉變是戰敗後清醒的認識,是明智的選擇。然而,這一 轉變卻遭後世詬病,南宋著名思想家葉適認為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是造成宋廷“大患所以二百年而常在”的根本原因。

戰後,趙官家下罪己詔,統軍將領亦受到責罰:曹彬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責授檢校太保、右驍衛上將軍;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米信為右屯衛上將軍,其余以次降黜。唯獨李繼隆非但未受責罰,反而往知定州,收容敗軍亂卒。不久,李繼隆升至侍衛馬軍都虞候、領云州防御使。

李繼隆成為宋太宗倚重的將領,其中既有其軍事才能確有過人之處的原因,亦有其外戚身份的原因——他的妹妹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七月入宮,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冊為皇后。

李繼隆,乃是國舅爺。

此後數年,唐河之戰、徐河之戰,李繼隆表現亮眼,可圈可點。契丹方面,負責對宋作戰的耶律休哥也知宋軍不可輕侮,變得消停了許多。此後數年間雙方暫時休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繼遷煽誘黨項各部襲擾州縣,播亂西北。宋軍屢次征討,李繼遷總能敗而復起。宋太宗接受趙普以夷制夷的建議,於端拱元年(988),賜名原知夏州事李繼捧為趙保忠,授予定難軍節度使,恢復以黨項酋豪統治夏州的傳統,招降了李繼遷。

李繼遷雖表面恭順,實則在遼宋之間左右逢源而已。趙官家對此洞若觀火,無奈契丹方面的壓力如山,無法全力對付李繼遷,於是希望通過禁售青白鹽這樣的經濟制裁手段削弱李繼遷勢力以迫其就範。哪知損人不利己,大量黨項部落失去經濟來源,迫不得已倒向李繼遷,黨項各部空前團結,李繼遷實力大增。

彼時,夏州、銀州為黨項人所控,宋軍雖收復綏州,但仍面臨威脅。李繼捧坐鎮夏州,李繼遷則率部在靈州、夏州與通遠軍的交界地帶,飄忽不定。

趙官家本想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哪知李繼捧也不是傻瓜,不但不去剿滅李繼遷,反而姑息縱容,任由他發展壯大,自己則暗中與遼人勾結往來,意在鞏固夏州勢力。

淳化五年(994)正月,李繼遷欲將綏州士民遷往平夏,意在加強所屬蕃漢各部的控制,逼反屬部,於是主動進攻靈州及通遠軍。

眼見局面漸漸不可收拾,宋廷急調李繼隆任行營都部署,率大軍入西北對付二李。

宋軍未到,二李卻已然大打出手。先是李繼遷突然發難,偷襲李繼捧,圍攻夏州城。李繼捧自然不肯將夏州拱手相讓,雙方正打得不可開交時,李繼隆長途奔襲,宋軍突然如神兵天降,李繼捧束手就擒,李繼遷狼狽退走。李繼隆深知窮寇勿追的道理,任由他逃之夭夭。

此一戰後,李繼隆聲名遠播西北,成了黨項李繼遷的勁敵。

至道二年(996)五月,李繼遷圍靈州。七月,宋太宗命李繼隆自環州,殿前都虞候範廷召自延州,王超自夏州,步軍都虞候丁罕自慶州,西京作坊使張守恩自鄜州,五路大軍約定於烏白池會合,然後進援靈州。哪知李繼隆不按宋太宗所授方略用兵,徑自由青岡峽直抵李繼遷巢穴,結果與丁罕會師,十余日未遇一個敵人,只得退軍。王超與範廷召兩軍到達烏白池,與李繼遷大小激戰數十次。李繼遷見宋軍勢大,這才退兵。

宋軍對遼、對西夏作戰每每落在下風,原因不在兵將,而是“將從中御”的祖宗家法。宋太宗總想著統籌全局,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怕是只能適得其反。

即使是李繼隆謹遵聖略循規蹈矩,擅長遊擊的李繼遷也不會傻到等宋軍合圍,與具有優勢兵力的宋軍對抗。

宋太宗並未追究李繼隆責任,反而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於原州故平高縣設置鎮戎軍。鎮戎軍建成後,即成了西北交通樞紐、控扼絲路的戰略要津,其重要性盡顯無遺:它既是宋廷涇、原、儀、渭北面捍蔽,又是環、慶、原、渭、儀、秦諸州黨項熟戶所依恃的堡壘,還成了回鶻、西涼六谷、青唐吐蕃入宋進貢的必經之路。後來,在鎮戎軍設立的榷場更是成了制衡西夏的利器。 僅此即知,李繼隆成為太宗朝名將,乃實至名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