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的畫像
商品資訊
系列名:鏡小說
ISBN13:9786267440322
替代書名:The portrait of a lady
出版社:鏡文學
作者:亨利‧詹姆斯
譯者:項星耀
出版日:2024/09/20
裝訂/頁數:精裝/736頁
規格:22cm*16cm*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三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現代主義小說先驅──亨利‧詹姆斯最暢銷、傑出的長篇小說
★作家 盧郁佳 專文導讀 剖析「一位女士」的傲與嬌、分解亨利.詹姆斯的「毒與藥」
★知名導演珍.康萍改編為電影、妮可.基嫚主演
★精緻硬殼裝幀,限量珍藏!絕美收錄最悠長偉大的西方經典鉅作
追求獨立抑或甘於命運?忠於自由還是擁抱愛情?
一則女性覺醒的傳奇,
一段永不後悔的旅程,
一場風情萬種的蛻變。
作為一名美國女孩,伊莎貝爾.阿切爾聰敏好學,崇尚自由與獨立,即使涉世未深、家境不寬裕,也總讓自己活得朝氣蓬勃。父母離世後,移居英國的姨母莉迪亞邀請伊莎貝爾一同遊歷歐洲,恰與她欲增廣見聞且好奇舊世界文明的心情不謀而合。她隨著姨母來到倫敦郊外的花園山莊暫住,並結識了她的機智幽默的表哥拉爾夫與和藹病弱的姨父丹尼爾。
伊莎貝爾的到來,彷彿讓整座花園山莊注入活水,她自信而靈動的舉止別於舊世界的嚴謹拘束,顯得生機煥發。不但姨父丹尼爾對伊莎貝爾十足疼愛,表哥拉爾夫亦是暗暗喜歡,她更吸引了一眾追求者。不過崇尚獨立的她,先是推卻了鄰近貴族地主沃伯頓勳爵的求婚,後又拒絕遠道而來的波士頓富商戈德伍德的追求,乃因──她認為婚姻會成為追求自由道路上的束縛。
然而姨父的病情加重,歐洲的遊歷計畫只得延遲,伊莎貝爾在山莊接待了為採訪而來的記者好友亨麗艾塔,並與拜訪姨母的梅爾夫人成為摯友。不久,丹尼爾撒手人寰,遺囑上卻意外分配了一筆與其獨子拉爾夫相等的鉅額遺產給伊莎貝爾,足以讓她一生衣食無憂。空降的巨大財富、眼前的迷人歐洲,少女如花燦爛的前程似乎正要綻放,但她不知道的是,花叢暗處中正有一條「毒蛇」,或者兩條,正等待著她……。
★作家 盧郁佳 專文導讀 剖析「一位女士」的傲與嬌、分解亨利.詹姆斯的「毒與藥」
★知名導演珍.康萍改編為電影、妮可.基嫚主演
★精緻硬殼裝幀,限量珍藏!絕美收錄最悠長偉大的西方經典鉅作
追求獨立抑或甘於命運?忠於自由還是擁抱愛情?
一則女性覺醒的傳奇,
一段永不後悔的旅程,
一場風情萬種的蛻變。
作為一名美國女孩,伊莎貝爾.阿切爾聰敏好學,崇尚自由與獨立,即使涉世未深、家境不寬裕,也總讓自己活得朝氣蓬勃。父母離世後,移居英國的姨母莉迪亞邀請伊莎貝爾一同遊歷歐洲,恰與她欲增廣見聞且好奇舊世界文明的心情不謀而合。她隨著姨母來到倫敦郊外的花園山莊暫住,並結識了她的機智幽默的表哥拉爾夫與和藹病弱的姨父丹尼爾。
伊莎貝爾的到來,彷彿讓整座花園山莊注入活水,她自信而靈動的舉止別於舊世界的嚴謹拘束,顯得生機煥發。不但姨父丹尼爾對伊莎貝爾十足疼愛,表哥拉爾夫亦是暗暗喜歡,她更吸引了一眾追求者。不過崇尚獨立的她,先是推卻了鄰近貴族地主沃伯頓勳爵的求婚,後又拒絕遠道而來的波士頓富商戈德伍德的追求,乃因──她認為婚姻會成為追求自由道路上的束縛。
然而姨父的病情加重,歐洲的遊歷計畫只得延遲,伊莎貝爾在山莊接待了為採訪而來的記者好友亨麗艾塔,並與拜訪姨母的梅爾夫人成為摯友。不久,丹尼爾撒手人寰,遺囑上卻意外分配了一筆與其獨子拉爾夫相等的鉅額遺產給伊莎貝爾,足以讓她一生衣食無憂。空降的巨大財富、眼前的迷人歐洲,少女如花燦爛的前程似乎正要綻放,但她不知道的是,花叢暗處中正有一條「毒蛇」,或者兩條,正等待著她……。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
英籍美裔小説家,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小說先驅,開創心理寫實書寫先河,曾於一九一一年、一九一二年以及一九一六年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詩人T.S艾略特讚譽其為「該時代最有智慧的人」。
詹姆斯出生紐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老亨利.詹姆斯是著名學者,兄長威廉.詹姆斯為哲學家和心理學家。詹姆斯長時間旅居歐洲,對十九世紀末美國和歐洲的上層生活有入微的觀察,更對歐洲舊世界文明與美國新世界價值之間的衝突有其深刻思考,這亦成為他小說中最顯著的主題。
其作品有:《碧廬冤孽》、《梅西的世界》、《波士頓人》等,二十世紀末,詹姆斯的作品更被改編為影視,如《一位女士的畫像》、《華盛頓廣場》等,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譯者簡介
項星耀(1924-1997)
著名翻譯家,江蘇蘇州人,曾任新聞記者。文革時期遭下放農村勞改,後至上海華東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擔任講師、副教授,講授外國文學,並筆譯不輟。主要譯作有《謝德林寓言選集》、《狄更斯文集》、簡.奧斯丁的《曼斯費爾德莊園》、喬治.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契》、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與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等多部名著。
序
幸福來得太突然
──導讀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盧郁佳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描述美國女孩伊莎貝爾父母雙亡,投靠英國銀行家親戚。在第一部中,她不願結婚受人束縛,拒絕美國紡織財團小開、英國勳爵求婚。表哥拉爾夫遂求父親,留鉅額遺產給伊莎貝爾,父親預言這筆財富會招來歹徒覬覦,她果然所嫁非人。到了第二部,白馬王子曾向她求婚被拒,現在卻成了她的女婿候選人。劇情這才來到高潮,伊莎貝爾心中暗潮洶湧,小說刻劃水面的動盪,開心理寫實先河。第二部儀式性重演第一部,揭開第一部眾人偽裝下的底牌。丈夫的情婦是上一個伊莎貝爾,繼女是下一個伊莎貝爾。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伊莎貝爾眼看自己的前世今生清晰了,卻走不出迷宮。
多數人未看會想到張愛玲,因為水晶說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像《一位女士的畫像》。張愛玲筆下惡女渣男設局利用女學生,情節頗似後者;又重現了亨利.詹姆斯那佻達悲涼的諷刺、輝煌的悲劇構圖、哥德小說的庭院深深。但只有「壞媽媽」梁太太、變心的追求者盧兆麟等,沒有《一位女士的畫像》的「好媽媽」杜歇夫人和拉爾夫。後者這同情的眼睛,是亨利.詹姆斯的靈魂所寄。當中有個未寫出來的「愛」字。
張愛玲的經濟地位接近窮表妹伊莎貝爾,〈沉香屑──第一爐香〉梁太太用一衣櫥的華服誘惑女學生「一混就在衣櫥裡混了兩、三個月」,像《大亨小傳》寫一屋子高級訂製襯衫感動黛西,其實是挨窮時的物質美夢,不是富人的。
亨利.詹姆斯的經濟地位接近拉爾夫,祖父是美國鉅富,父親是神學家,哥哥威廉是哲學家、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之父」,富貴飽學。寫伊莎貝爾,絕非名牌包拜金女,博學雄辯,自信昂揚,不要男人也能活得愉快。後來輪到渣男向她告白,伊莎貝爾畏懼做決定,最畏懼那股把畏懼一掃而空的力量,蘊藏在心靈深處,「像一筆鉅款藏在銀行裡,現在她卻要開始支取它了。」暗喻愛、認同為鉅款,原來遺產也不是錢,是自主權,個人自由的象徵。法律給婦女離婚權,沒經濟獨立仍離不了婚;結婚也要不窮才能擇其所愛。伊莎貝爾現實中的藍本,亨利.詹姆斯的表妹瑪麗.譚波(Mary Temple),幼年父母死於肺結核,留下兩子四女住奧爾巴尼祖母家,亨利.詹姆斯則在父母家和祖母家間來去。瑪麗獨立思考,滿懷夢想,健談,叛逆,留下理大平頭的帥照。亨利差點娶了瑪麗,在《兒子和兄弟的手記》說,她是一個不斷問問題的人,絕不怕用足夠的真誠和足夠的好奇會為生活帶來什麼。
瑪麗二十二歲時,大姐嫁給埃米特,次年十九歲的妹妹也嫁給埃米特四十七歲的兄弟。年紀懸殊,為錢所迫。亨利.詹姆斯寫信抱怨不願她嫁給那個瑪土撒拉(聖經中活了九百六十九歲的老翁),正是《一位女士的畫像》中,拉爾夫不願依莎貝爾為錢嫁人的心情。隔年,瑪麗二十四歲死於肺結核。亨利.詹姆斯說,她的過世,是他和哥哥威廉青春的終結。
《一位女士的畫像》寫伊莎貝爾,異於瑪麗,外傲內嬌。
第一部寫外傲,開頭拉爾夫說媽媽收留了伊莎貝爾,伊莎貝爾痛苦分辯「她沒收留我,我也不是等人收留的人」。成了《紅樓夢》裡喪母的玻璃心表妹黛玉,被帶到大觀園見寶玉。任性狂妄,寶玉送北靜王賜的名貴念珠,黛玉狠嗆:「甚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飽讀詩書,只愛筆墨,劉姥姥打量黛玉:「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要好。」
伊莎貝爾跟黛玉一樣嗆。歷來評論《一位女士的畫像》言必稱「美國人天真輕信和英國人老練世故的衝突」,只因杜歇一家人背後數落伊莎貝爾,滿口「美國女孩子」。開頭,杜歇夫人到美國伊莎貝爾家苦等伊的姐姐,怪她姐姐一定是跟人聊個沒完。晚輩伊莎貝爾大膽頂嘴「妳現在也跟我聊個沒完」。後來伊莎貝爾初到英國夫人家,見了主人卻不上前請安,表哥拉爾夫納悶「難道還等老人來向她問好不成。美國女孩子一向給人奉承慣了,何況這一位看來很有些自命不凡。」
原來「美國女孩子」是京都人婉轉詞:目無尊長,沒大沒小,口無遮攔。夫人告訴伊莎貝爾,夜深了不能留男客,這可不是你們無法無天的奧爾巴尼(又如美國女孩亨麗艾特總不敲門直闖,相信別人應該永遠敞開門)。而伊莎貝爾不懂男女之防,她「想知道什麼事不能做」。原來她出口狂妄,是喪母又被隨時跑掉的父親塞給保母、女家教、寄宿學校一年半載,隔代教養、在家自學沒人教。是「宅」、「低情商」不通人情世故,但也可能是「我的無禮因為你值得」。
第二部寫內嬌。寶玉在眾女之間情歸何處,拋棄理想(黛玉),接受現實(寶釵);變調成伊莎貝爾面對四個追求者。死了的不是黛玉,反是寶玉。原來《一位女士的畫像》寫的不是選誰,是拒絕。卡斯帕、沃伯頓勳爵、拉爾夫、伊莎貝爾,都在逃離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沃伯頓勳爵「把自己看成負擔,生活是噩夢,他把自己、權力、地位全搞砸了,不相信自己,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勳爵求婚,伊莎貝爾覺得「她太喜歡他,不能嫁給他」、「一個男人做出了這麼多犧牲,得到的卻是天性挑剔的妻子」,虛不受補,不是真的不要,是怕自己不配,會被拋棄。她指望對方拋棄優勢來配合她,就如亨麗艾特要勳爵拋棄爵位,伊莎貝爾堅持勳爵應該拋棄財產,並感嘆勳爵喪失殺身成仁的寶貴機會「實在太可憐了」。吉伯特表演拋棄一切名利,只疼女兒,這種姿態終於滿足了害怕優勢、渴望父愛的伊莎貝爾。結果吉伯特告訴伊莎貝爾,她的想法太多了,她必須拋棄它們。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實在諷刺。
吉伯特的拒絕,是欲擒故縱。第一次,伊莎貝爾要去羅馬,吉伯特降尊紆貴:「我很願意在羅馬陪你玩玩。」伊莎貝爾說:「你要來就來吧。」這答案像餐廳端上焗烤半冷不熱,得退回去叫伊莎貝爾再烤。所以吉伯特問她,他女兒怎麼辦。留下,他不要。帶去羅馬,他也不要。這麼一翻,就變成伊莎貝爾在求他去。下一場戲,吉伯特告訴別人「伊莎貝爾要我一起去羅馬」。這是預演。
第二次,吉伯特要把女兒嫁給勳爵,繞一圈逼伊莎貝爾叫勳爵寫信給吉伯特求親。這是正式來。為什麼他不自己提?看他上次怎麼對付伊莎貝爾。要我去?妳求我。要娶我女兒?你求我。把自己的願望,包裝成對方的邀請,黃袍加身,被動登基,才符合他為自己設定的高貴身價。
伊莎貝爾為自己設定的身價低微,像成長小說《壁花男孩》裡的高中女生,人美心又好,就是交了個渣男,哭死也放不掉。知道壁花男孩喜歡她,但總擱在那裡,因為我們只能接受那些我們認為自己值得且應得的。伊莎貝爾乍獲遺產,經驗老到的梅爾夫人,一次說「只要她做兩、三次就習慣了」,一次說「掏六、七次就心安理得了」──原來錢不是伊莎貝爾自己賺的,就不相信是自己的,不是她值得且應得的,需要時間習慣。眾多追求者的愛不請自來,像鉅款藏在銀行,她不會提領。只有吉伯特待她冷漠,所以她相信。等伊莎貝爾被迫提領影響力(「只要她做兩、三次就習慣了」)操控勳爵,才體會到被愛是真的。她發現太晚了。
亨利.詹姆斯在《一位女士的畫像》之後寫《金缽記》:美國銀行家千金瑪姬,嫁給義大利沒落貴族亞美利哥。瑪姬也促成她父親娶了她從小的好友夏綠蒂,不知丈夫和假面閨密早有一腿。丈夫和好友幽會,在骨董店給瑪姬買結婚禮物,看中鍍金碗未買。瑪姬婚後買了,骨董店老闆後悔賣太貴,來她家退還溢價。看到家中丈夫和閨密的照片,透露這對情侶在店裡親密交談。老闆不知情做了徵信社抓猴成功,瑪姬心如刀割,試著拆散丈夫和好友,卻隱瞞父親和好友。病故留下鉅額遺產給丈夫,丈夫悔恨,問好友選他或選錢。好友見丈夫已愛上瑪姬,遂黯然而去,隻身挾遺產遠遁。
《金缽記》書名出自《傳道書》「銀鏈折斷,金罐破裂」,富家點燈是銀鍊吊金碗燃燈油,銀鍊一斷,金碗就跌碎。這卷講所羅門王妃嬪僕婢牛羊成群,金銀財寶,縱情享樂。回看成就,頓覺空虛,結論「你想念著主,總要在銀鍊還未折斷,金碗還未破碎,瓶子在水泉旁還未打破,滑車輪在井口還未破爛以前想念著」。空虛是渣男得了遺產,賺得全世界,卻在瑪姬死後才愛上她,已經來不及了。
乍看瑪姬是伊莎貝爾,同樣被出賣。其實瑪姬是拉爾夫,同樣送出遺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等你知道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位女士的畫像》寫拉爾夫痛惜伊莎貝爾明珠暗投,《金缽記》卻放大了《一位女士的畫像》第二部伊莎貝爾奔赴拉爾夫的餘憾。
拉爾夫把自己的自由,以遺產的形式送給伊莎貝爾。乍看伊莎貝爾投資盡墨,拉爾夫全身而退,實際上也許相反。亨利.詹姆斯〈叢林野獸〉中,二十五歲青年告訴二十歲少女,他始終怕災難像叢林野獸降臨。十年後重逢,女方問,災難是不是期待陷入情網。他否認。多年後女方病危,他問她,災難就是她的死嗎?女方笑著否認,說野獸來過,可惜你沒注意到,現在它要走了。
他怕得要死,以致錯過相戀。自由是一筆鉅款,投資固然有風險,但不做選擇,也是選擇,省著不花等於扔水裡,因為生也有涯,花掉的才是你的。少女們,春宵苦短,戀愛吧。
好友艾略特說,亨利.詹姆斯依附捕食生物為生,就像對人類做化學實驗,因心靈接觸而突然形成奇怪的沉澱物、爆炸性的氣體,當中有些可怕的東西,像流沙般令人不安,熟人是他千里眼的受害者。現在,他從人生中盡力萃取的那些可怕東西,無論是毒,或是藥,都在這裡了。
──導讀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盧郁佳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描述美國女孩伊莎貝爾父母雙亡,投靠英國銀行家親戚。在第一部中,她不願結婚受人束縛,拒絕美國紡織財團小開、英國勳爵求婚。表哥拉爾夫遂求父親,留鉅額遺產給伊莎貝爾,父親預言這筆財富會招來歹徒覬覦,她果然所嫁非人。到了第二部,白馬王子曾向她求婚被拒,現在卻成了她的女婿候選人。劇情這才來到高潮,伊莎貝爾心中暗潮洶湧,小說刻劃水面的動盪,開心理寫實先河。第二部儀式性重演第一部,揭開第一部眾人偽裝下的底牌。丈夫的情婦是上一個伊莎貝爾,繼女是下一個伊莎貝爾。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伊莎貝爾眼看自己的前世今生清晰了,卻走不出迷宮。
多數人未看會想到張愛玲,因為水晶說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像《一位女士的畫像》。張愛玲筆下惡女渣男設局利用女學生,情節頗似後者;又重現了亨利.詹姆斯那佻達悲涼的諷刺、輝煌的悲劇構圖、哥德小說的庭院深深。但只有「壞媽媽」梁太太、變心的追求者盧兆麟等,沒有《一位女士的畫像》的「好媽媽」杜歇夫人和拉爾夫。後者這同情的眼睛,是亨利.詹姆斯的靈魂所寄。當中有個未寫出來的「愛」字。
張愛玲的經濟地位接近窮表妹伊莎貝爾,〈沉香屑──第一爐香〉梁太太用一衣櫥的華服誘惑女學生「一混就在衣櫥裡混了兩、三個月」,像《大亨小傳》寫一屋子高級訂製襯衫感動黛西,其實是挨窮時的物質美夢,不是富人的。
亨利.詹姆斯的經濟地位接近拉爾夫,祖父是美國鉅富,父親是神學家,哥哥威廉是哲學家、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之父」,富貴飽學。寫伊莎貝爾,絕非名牌包拜金女,博學雄辯,自信昂揚,不要男人也能活得愉快。後來輪到渣男向她告白,伊莎貝爾畏懼做決定,最畏懼那股把畏懼一掃而空的力量,蘊藏在心靈深處,「像一筆鉅款藏在銀行裡,現在她卻要開始支取它了。」暗喻愛、認同為鉅款,原來遺產也不是錢,是自主權,個人自由的象徵。法律給婦女離婚權,沒經濟獨立仍離不了婚;結婚也要不窮才能擇其所愛。伊莎貝爾現實中的藍本,亨利.詹姆斯的表妹瑪麗.譚波(Mary Temple),幼年父母死於肺結核,留下兩子四女住奧爾巴尼祖母家,亨利.詹姆斯則在父母家和祖母家間來去。瑪麗獨立思考,滿懷夢想,健談,叛逆,留下理大平頭的帥照。亨利差點娶了瑪麗,在《兒子和兄弟的手記》說,她是一個不斷問問題的人,絕不怕用足夠的真誠和足夠的好奇會為生活帶來什麼。
瑪麗二十二歲時,大姐嫁給埃米特,次年十九歲的妹妹也嫁給埃米特四十七歲的兄弟。年紀懸殊,為錢所迫。亨利.詹姆斯寫信抱怨不願她嫁給那個瑪土撒拉(聖經中活了九百六十九歲的老翁),正是《一位女士的畫像》中,拉爾夫不願依莎貝爾為錢嫁人的心情。隔年,瑪麗二十四歲死於肺結核。亨利.詹姆斯說,她的過世,是他和哥哥威廉青春的終結。
《一位女士的畫像》寫伊莎貝爾,異於瑪麗,外傲內嬌。
第一部寫外傲,開頭拉爾夫說媽媽收留了伊莎貝爾,伊莎貝爾痛苦分辯「她沒收留我,我也不是等人收留的人」。成了《紅樓夢》裡喪母的玻璃心表妹黛玉,被帶到大觀園見寶玉。任性狂妄,寶玉送北靜王賜的名貴念珠,黛玉狠嗆:「甚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飽讀詩書,只愛筆墨,劉姥姥打量黛玉:「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要好。」
伊莎貝爾跟黛玉一樣嗆。歷來評論《一位女士的畫像》言必稱「美國人天真輕信和英國人老練世故的衝突」,只因杜歇一家人背後數落伊莎貝爾,滿口「美國女孩子」。開頭,杜歇夫人到美國伊莎貝爾家苦等伊的姐姐,怪她姐姐一定是跟人聊個沒完。晚輩伊莎貝爾大膽頂嘴「妳現在也跟我聊個沒完」。後來伊莎貝爾初到英國夫人家,見了主人卻不上前請安,表哥拉爾夫納悶「難道還等老人來向她問好不成。美國女孩子一向給人奉承慣了,何況這一位看來很有些自命不凡。」
原來「美國女孩子」是京都人婉轉詞:目無尊長,沒大沒小,口無遮攔。夫人告訴伊莎貝爾,夜深了不能留男客,這可不是你們無法無天的奧爾巴尼(又如美國女孩亨麗艾特總不敲門直闖,相信別人應該永遠敞開門)。而伊莎貝爾不懂男女之防,她「想知道什麼事不能做」。原來她出口狂妄,是喪母又被隨時跑掉的父親塞給保母、女家教、寄宿學校一年半載,隔代教養、在家自學沒人教。是「宅」、「低情商」不通人情世故,但也可能是「我的無禮因為你值得」。
第二部寫內嬌。寶玉在眾女之間情歸何處,拋棄理想(黛玉),接受現實(寶釵);變調成伊莎貝爾面對四個追求者。死了的不是黛玉,反是寶玉。原來《一位女士的畫像》寫的不是選誰,是拒絕。卡斯帕、沃伯頓勳爵、拉爾夫、伊莎貝爾,都在逃離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沃伯頓勳爵「把自己看成負擔,生活是噩夢,他把自己、權力、地位全搞砸了,不相信自己,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勳爵求婚,伊莎貝爾覺得「她太喜歡他,不能嫁給他」、「一個男人做出了這麼多犧牲,得到的卻是天性挑剔的妻子」,虛不受補,不是真的不要,是怕自己不配,會被拋棄。她指望對方拋棄優勢來配合她,就如亨麗艾特要勳爵拋棄爵位,伊莎貝爾堅持勳爵應該拋棄財產,並感嘆勳爵喪失殺身成仁的寶貴機會「實在太可憐了」。吉伯特表演拋棄一切名利,只疼女兒,這種姿態終於滿足了害怕優勢、渴望父愛的伊莎貝爾。結果吉伯特告訴伊莎貝爾,她的想法太多了,她必須拋棄它們。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實在諷刺。
吉伯特的拒絕,是欲擒故縱。第一次,伊莎貝爾要去羅馬,吉伯特降尊紆貴:「我很願意在羅馬陪你玩玩。」伊莎貝爾說:「你要來就來吧。」這答案像餐廳端上焗烤半冷不熱,得退回去叫伊莎貝爾再烤。所以吉伯特問她,他女兒怎麼辦。留下,他不要。帶去羅馬,他也不要。這麼一翻,就變成伊莎貝爾在求他去。下一場戲,吉伯特告訴別人「伊莎貝爾要我一起去羅馬」。這是預演。
第二次,吉伯特要把女兒嫁給勳爵,繞一圈逼伊莎貝爾叫勳爵寫信給吉伯特求親。這是正式來。為什麼他不自己提?看他上次怎麼對付伊莎貝爾。要我去?妳求我。要娶我女兒?你求我。把自己的願望,包裝成對方的邀請,黃袍加身,被動登基,才符合他為自己設定的高貴身價。
伊莎貝爾為自己設定的身價低微,像成長小說《壁花男孩》裡的高中女生,人美心又好,就是交了個渣男,哭死也放不掉。知道壁花男孩喜歡她,但總擱在那裡,因為我們只能接受那些我們認為自己值得且應得的。伊莎貝爾乍獲遺產,經驗老到的梅爾夫人,一次說「只要她做兩、三次就習慣了」,一次說「掏六、七次就心安理得了」──原來錢不是伊莎貝爾自己賺的,就不相信是自己的,不是她值得且應得的,需要時間習慣。眾多追求者的愛不請自來,像鉅款藏在銀行,她不會提領。只有吉伯特待她冷漠,所以她相信。等伊莎貝爾被迫提領影響力(「只要她做兩、三次就習慣了」)操控勳爵,才體會到被愛是真的。她發現太晚了。
亨利.詹姆斯在《一位女士的畫像》之後寫《金缽記》:美國銀行家千金瑪姬,嫁給義大利沒落貴族亞美利哥。瑪姬也促成她父親娶了她從小的好友夏綠蒂,不知丈夫和假面閨密早有一腿。丈夫和好友幽會,在骨董店給瑪姬買結婚禮物,看中鍍金碗未買。瑪姬婚後買了,骨董店老闆後悔賣太貴,來她家退還溢價。看到家中丈夫和閨密的照片,透露這對情侶在店裡親密交談。老闆不知情做了徵信社抓猴成功,瑪姬心如刀割,試著拆散丈夫和好友,卻隱瞞父親和好友。病故留下鉅額遺產給丈夫,丈夫悔恨,問好友選他或選錢。好友見丈夫已愛上瑪姬,遂黯然而去,隻身挾遺產遠遁。
《金缽記》書名出自《傳道書》「銀鏈折斷,金罐破裂」,富家點燈是銀鍊吊金碗燃燈油,銀鍊一斷,金碗就跌碎。這卷講所羅門王妃嬪僕婢牛羊成群,金銀財寶,縱情享樂。回看成就,頓覺空虛,結論「你想念著主,總要在銀鍊還未折斷,金碗還未破碎,瓶子在水泉旁還未打破,滑車輪在井口還未破爛以前想念著」。空虛是渣男得了遺產,賺得全世界,卻在瑪姬死後才愛上她,已經來不及了。
乍看瑪姬是伊莎貝爾,同樣被出賣。其實瑪姬是拉爾夫,同樣送出遺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等你知道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位女士的畫像》寫拉爾夫痛惜伊莎貝爾明珠暗投,《金缽記》卻放大了《一位女士的畫像》第二部伊莎貝爾奔赴拉爾夫的餘憾。
拉爾夫把自己的自由,以遺產的形式送給伊莎貝爾。乍看伊莎貝爾投資盡墨,拉爾夫全身而退,實際上也許相反。亨利.詹姆斯〈叢林野獸〉中,二十五歲青年告訴二十歲少女,他始終怕災難像叢林野獸降臨。十年後重逢,女方問,災難是不是期待陷入情網。他否認。多年後女方病危,他問她,災難就是她的死嗎?女方笑著否認,說野獸來過,可惜你沒注意到,現在它要走了。
他怕得要死,以致錯過相戀。自由是一筆鉅款,投資固然有風險,但不做選擇,也是選擇,省著不花等於扔水裡,因為生也有涯,花掉的才是你的。少女們,春宵苦短,戀愛吧。
好友艾略特說,亨利.詹姆斯依附捕食生物為生,就像對人類做化學實驗,因心靈接觸而突然形成奇怪的沉澱物、爆炸性的氣體,當中有些可怕的東西,像流沙般令人不安,熟人是他千里眼的受害者。現在,他從人生中盡力萃取的那些可怕東西,無論是毒,或是藥,都在這裡了。
目次
幸福來得太突然──導讀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作者序
主要人物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作者序
主要人物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在某些情況下,所謂午後茶點這段時間是最令人心曠神怡的,生活中這樣的時刻並不多。有時候,不論你喝不喝茶──有些人當然是從來不喝的──這種場合本身便會給你帶來一種樂趣。在我為這簡單的故事揭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心頭想到的那些情景,就為無傷大雅的消閒提供了一幅絕妙的背景。這是在英國鄉間一幢古老的住宅前面,草坪上陳設著小小的茶會所需要的一切,時間正當盛夏,陽光絢麗的下午剛過去一半,那也是我所說最動人的時刻。這時,下午的一部分已經消逝,但大部分還留著,而留著的正是無限美好而珍貴的部分。真正的暮色還有好幾個小時才會到來,然而夏季的強烈光線已開始進入低潮,空氣已變得溫和宜人,陰影已長長地鋪展在平坦稠密的綠茵上。不過它們還在慢慢伸長,這景色使人感到一種閒情逸致似乎正姍姍而來,這也許就是處在此時此地,心情特別舒暢的主要原因。從五點到八點這段短短的時間,有時彷彿永無盡頭似的,不過逢到這樣的場合,它給予人的只能是永恆的歡樂。當時在場的幾個人,正靜靜領略著這種歡樂,他們中間沒有女性,儘管一般認為,在我提到的這種茶會中,她們照例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幾條黑影橫臥在碧綠的草坪上,顯得直溜溜的,稜角分明。其中一條屬於一位老人,他坐在扶手高高的柳條椅上,離矮小的茶几不遠,還有兩條屬於年輕人,他們正在他前面往來蹀躞,偶爾也閒談幾句。老人手中拿著茶杯,杯子特別大,款式也跟那套茶具不同,色彩鮮豔奪目。他喝茶時小心翼翼,把杯子擎在嘴邊,停了好大一會兒,眼睛一直在端詳對面那幢房子。他那兩位同伴也許已經喝夠了茶,或者對這種享受沒多大興趣,他們在抽菸,一邊信步溜達。其中一個每逢走過老人跟前,總要凝神瞧他一眼,但老人沒有發覺他在看他,目光仍滯留在住宅前面那堵華麗的紅磚牆上。房屋聳立在草坪的另一邊,確是一座值得這麼觀賞的建築物,在我試圖為英國的獨特風光勾勒的這幅草圖中,它是最富有特色的景物。
它高踞在一片小山崗上,俯瞰著河水──那就是泰晤士河,離倫敦大約四十英里。面對草坪的,是長長一列三角頂紅磚牆,儘管時間和風雨已給它臉上畫出了各種花紋,它卻更顯得嫵媚多姿。牆壁上攀緣著一簇簇常春藤,煙囪幾個幾個地叢集在一起,窗戶隱沒在爬山虎中。這是一幢有名目、有來歷的房子,一提起它,那位正在用茶的老先生就會津津有味地告訴你:它是在愛德華六世時期建造的,曾經接待過伊麗莎白女王,她在這兒度過了一夜(女王陛下的御體睡過的那張豪華而又堅硬不堪的大床,至今仍是那套寢室中的珍貴陳列品),克倫威爾起兵之後,它大部毀於戰火,變得瘡痍滿目,到王政復辟時期才恢復舊觀,並且擴大了許多,進入十八世紀以後,它又經過翻造和改建,然後落入一位精明的美國銀行家之手,由他細心保護下來。他當時買它,本來只是貪圖它價錢便宜(原因很複雜,無法在這裡一一細表),所以買下之後,心裡還一直在嘀咕,嫌它式樣太難看,建築太古老,又不太寬敞等等,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才真正對它產生了美感,領會了它的妙處,能夠告訴你,站在什麼角度才可以把它的優點盡收眼底,在什麼時刻它那變化多端的突出部分投出的陰影──它們投射在那溫暖而困倦的磚牆上,顯得那麼柔和──大小才最適當。除此以外,正如我所說的,它歷代的所有人和居住者,他大都能一一列舉其姓名,而其中還頗有幾個知名人士;不過他這麼講的時候,言外之意無異表示,它的最後一任主人也並不是無名之輩。我們現在涉及的那部分草坪,不在房屋的前面,它的正門在另一個方向。因此,這兒非常幽雅清靜,那一大片如茵的綠草鋪展在平坦的小山頂上,似乎就是屋內那豪華陳設的延續。高大的麻櫟和山毛櫸靜悄悄的,樹蔭像絲絨窗簾投下的陰影那麼幽暗。草坪上的布置給人以室內的感覺,椅子上設有坐墊和瑰麗多彩的毛毯,書和報紙散置在草坪上。河流還隔著一段距離;在地面開始傾斜的地方,嚴格說,也就到了草坪的盡頭。但是向著河邊徜徉,仍有一種令人神往的樂趣。
坐在茶桌邊的老先生是三十年前從美國來的。除了自己的行裝以外,他還帶來了一張美國人的相貌;不僅帶來了,還把它保存得好好的。
因此,必要的話,他完全相信,他還可以帶著它回到祖國去。但時至今日,很清楚,他不可能再遷徙了,他的旅程已經走完,目前不過在略事歇息,等待長眠的到來。他生得五官端正,那張狹長的臉上刮得光溜溜的,眉宇間有一種安詳而精明的神色。這顯然是一張表情不太豐富的臉,因此那種沾沾自喜、老謀深算的神態,更顯得難能可貴。它似乎在說,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但似乎也在表示,他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成功不應招致嫉妒,他飽經滄桑,經歷了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無疑很有經驗,然而從他那清臞寬大的雙頰上流露出來的一抹淺笑中,卻能看到一種近乎迂拙淳樸的表情──在他最後小心翼翼、慢條斯理地把他的大茶杯放回桌上時,這種微笑也閃耀在他那詼諧風趣的眼眸裡。他穿著一身刷得乾乾淨淨的黑色衣服,顯得雅致大方;只是膝上覆著一方圍巾,腳上套著一雙厚墩墩的繡花拖鞋。一隻漂亮的柯利狗躺在草地上,離他的座椅不遠,兩眼直盯著主人的臉,那股親熱勁兒,就跟它的主人端詳住宅時的那副莊嚴的外貌差不多。還有一隻長毛小狗跳跳蹦蹦的,不時漫不經心地瞟一眼另外那兩個人。
他們其中一個風度翩翩,大約三十五歲,生就一張英國人的臉,與我剛才描寫的那位老先生正好構成鮮明的對照。這是一張相當漂亮的臉,容貌清新秀麗,神態開朗,臉上的線條挺直有力,那對灰色眼睛充滿生氣,下巴頦上蓄有一簇濃密的栗色鬍鬚。這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流露出一種稱心如意的優越感,那種天性無憂無慮而又經過高深文化薰陶之後形成的氣質,以致每一個看到他的人,無意之間幾乎都會泛起一種歆羨的心情。他穿一雙有踢馬刺的長統靴,似乎經過長途跋涉,剛跳下馬背。他戴著一頂白禮帽,帽子顯得大了一些;他背抄著雙手,一副骯髒的狗皮手套被揉成一團,攥在又大又白、形狀美好的拳頭裡。
他的同伴正在他旁邊踱來踱去,那是一個跟他完全不同類型的人,這人雖然也會激起你強烈的好奇心,但與另一個不一樣,不會使你幾乎盲目地指望取得他的位置。他生得又瘦又高,很不結實,有些弱不禁風的樣子。他的臉醜陋,充滿病態,但是機智而帶有一股魅力。他留著唇髭和鬢髯,然而亂蓬蓬的,絕不美觀。他的相貌聰明而不健康──種結果絕不是幸福的徵兆。他穿一件咖啡色絲絨上裝,手一直插在褲袋裡,從他的姿勢看,這已成為他根深蒂固的習慣。他的步子有些蹣跚,悠悠晃晃地不太有力。我已經說過,每逢他走過老人的座椅前面,照例要打量他一下,這時如果把他們的臉做個比較,你就不難發現,他們是父子倆。最後,父親察覺到了兒子的目光,於是慈祥地向他微微一笑。
「我近來身體很好。」他說。
「你把茶都喝了?」兒子問。
「喝啦,而且味道挺不錯的。」
「要不再給你來一些?」
老人琢磨著,神態那麼悠閒。
「我想,還是等一會兒再說吧。」他講話帶美國口音。
「你冷不冷?」兒子問。
父親慢騰騰地按摩著腿,「咳,我說不上來。我得感覺到了才能講啊。」
「也許別人可以替你感覺吧。」較年輕的那位笑道。
在某些情況下,所謂午後茶點這段時間是最令人心曠神怡的,生活中這樣的時刻並不多。有時候,不論你喝不喝茶──有些人當然是從來不喝的──這種場合本身便會給你帶來一種樂趣。在我為這簡單的故事揭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心頭想到的那些情景,就為無傷大雅的消閒提供了一幅絕妙的背景。這是在英國鄉間一幢古老的住宅前面,草坪上陳設著小小的茶會所需要的一切,時間正當盛夏,陽光絢麗的下午剛過去一半,那也是我所說最動人的時刻。這時,下午的一部分已經消逝,但大部分還留著,而留著的正是無限美好而珍貴的部分。真正的暮色還有好幾個小時才會到來,然而夏季的強烈光線已開始進入低潮,空氣已變得溫和宜人,陰影已長長地鋪展在平坦稠密的綠茵上。不過它們還在慢慢伸長,這景色使人感到一種閒情逸致似乎正姍姍而來,這也許就是處在此時此地,心情特別舒暢的主要原因。從五點到八點這段短短的時間,有時彷彿永無盡頭似的,不過逢到這樣的場合,它給予人的只能是永恆的歡樂。當時在場的幾個人,正靜靜領略著這種歡樂,他們中間沒有女性,儘管一般認為,在我提到的這種茶會中,她們照例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幾條黑影橫臥在碧綠的草坪上,顯得直溜溜的,稜角分明。其中一條屬於一位老人,他坐在扶手高高的柳條椅上,離矮小的茶几不遠,還有兩條屬於年輕人,他們正在他前面往來蹀躞,偶爾也閒談幾句。老人手中拿著茶杯,杯子特別大,款式也跟那套茶具不同,色彩鮮豔奪目。他喝茶時小心翼翼,把杯子擎在嘴邊,停了好大一會兒,眼睛一直在端詳對面那幢房子。他那兩位同伴也許已經喝夠了茶,或者對這種享受沒多大興趣,他們在抽菸,一邊信步溜達。其中一個每逢走過老人跟前,總要凝神瞧他一眼,但老人沒有發覺他在看他,目光仍滯留在住宅前面那堵華麗的紅磚牆上。房屋聳立在草坪的另一邊,確是一座值得這麼觀賞的建築物,在我試圖為英國的獨特風光勾勒的這幅草圖中,它是最富有特色的景物。
它高踞在一片小山崗上,俯瞰著河水──那就是泰晤士河,離倫敦大約四十英里。面對草坪的,是長長一列三角頂紅磚牆,儘管時間和風雨已給它臉上畫出了各種花紋,它卻更顯得嫵媚多姿。牆壁上攀緣著一簇簇常春藤,煙囪幾個幾個地叢集在一起,窗戶隱沒在爬山虎中。這是一幢有名目、有來歷的房子,一提起它,那位正在用茶的老先生就會津津有味地告訴你:它是在愛德華六世時期建造的,曾經接待過伊麗莎白女王,她在這兒度過了一夜(女王陛下的御體睡過的那張豪華而又堅硬不堪的大床,至今仍是那套寢室中的珍貴陳列品),克倫威爾起兵之後,它大部毀於戰火,變得瘡痍滿目,到王政復辟時期才恢復舊觀,並且擴大了許多,進入十八世紀以後,它又經過翻造和改建,然後落入一位精明的美國銀行家之手,由他細心保護下來。他當時買它,本來只是貪圖它價錢便宜(原因很複雜,無法在這裡一一細表),所以買下之後,心裡還一直在嘀咕,嫌它式樣太難看,建築太古老,又不太寬敞等等,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才真正對它產生了美感,領會了它的妙處,能夠告訴你,站在什麼角度才可以把它的優點盡收眼底,在什麼時刻它那變化多端的突出部分投出的陰影──它們投射在那溫暖而困倦的磚牆上,顯得那麼柔和──大小才最適當。除此以外,正如我所說的,它歷代的所有人和居住者,他大都能一一列舉其姓名,而其中還頗有幾個知名人士;不過他這麼講的時候,言外之意無異表示,它的最後一任主人也並不是無名之輩。我們現在涉及的那部分草坪,不在房屋的前面,它的正門在另一個方向。因此,這兒非常幽雅清靜,那一大片如茵的綠草鋪展在平坦的小山頂上,似乎就是屋內那豪華陳設的延續。高大的麻櫟和山毛櫸靜悄悄的,樹蔭像絲絨窗簾投下的陰影那麼幽暗。草坪上的布置給人以室內的感覺,椅子上設有坐墊和瑰麗多彩的毛毯,書和報紙散置在草坪上。河流還隔著一段距離;在地面開始傾斜的地方,嚴格說,也就到了草坪的盡頭。但是向著河邊徜徉,仍有一種令人神往的樂趣。
坐在茶桌邊的老先生是三十年前從美國來的。除了自己的行裝以外,他還帶來了一張美國人的相貌;不僅帶來了,還把它保存得好好的。
因此,必要的話,他完全相信,他還可以帶著它回到祖國去。但時至今日,很清楚,他不可能再遷徙了,他的旅程已經走完,目前不過在略事歇息,等待長眠的到來。他生得五官端正,那張狹長的臉上刮得光溜溜的,眉宇間有一種安詳而精明的神色。這顯然是一張表情不太豐富的臉,因此那種沾沾自喜、老謀深算的神態,更顯得難能可貴。它似乎在說,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但似乎也在表示,他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成功不應招致嫉妒,他飽經滄桑,經歷了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無疑很有經驗,然而從他那清臞寬大的雙頰上流露出來的一抹淺笑中,卻能看到一種近乎迂拙淳樸的表情──在他最後小心翼翼、慢條斯理地把他的大茶杯放回桌上時,這種微笑也閃耀在他那詼諧風趣的眼眸裡。他穿著一身刷得乾乾淨淨的黑色衣服,顯得雅致大方;只是膝上覆著一方圍巾,腳上套著一雙厚墩墩的繡花拖鞋。一隻漂亮的柯利狗躺在草地上,離他的座椅不遠,兩眼直盯著主人的臉,那股親熱勁兒,就跟它的主人端詳住宅時的那副莊嚴的外貌差不多。還有一隻長毛小狗跳跳蹦蹦的,不時漫不經心地瞟一眼另外那兩個人。
他們其中一個風度翩翩,大約三十五歲,生就一張英國人的臉,與我剛才描寫的那位老先生正好構成鮮明的對照。這是一張相當漂亮的臉,容貌清新秀麗,神態開朗,臉上的線條挺直有力,那對灰色眼睛充滿生氣,下巴頦上蓄有一簇濃密的栗色鬍鬚。這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流露出一種稱心如意的優越感,那種天性無憂無慮而又經過高深文化薰陶之後形成的氣質,以致每一個看到他的人,無意之間幾乎都會泛起一種歆羨的心情。他穿一雙有踢馬刺的長統靴,似乎經過長途跋涉,剛跳下馬背。他戴著一頂白禮帽,帽子顯得大了一些;他背抄著雙手,一副骯髒的狗皮手套被揉成一團,攥在又大又白、形狀美好的拳頭裡。
他的同伴正在他旁邊踱來踱去,那是一個跟他完全不同類型的人,這人雖然也會激起你強烈的好奇心,但與另一個不一樣,不會使你幾乎盲目地指望取得他的位置。他生得又瘦又高,很不結實,有些弱不禁風的樣子。他的臉醜陋,充滿病態,但是機智而帶有一股魅力。他留著唇髭和鬢髯,然而亂蓬蓬的,絕不美觀。他的相貌聰明而不健康──種結果絕不是幸福的徵兆。他穿一件咖啡色絲絨上裝,手一直插在褲袋裡,從他的姿勢看,這已成為他根深蒂固的習慣。他的步子有些蹣跚,悠悠晃晃地不太有力。我已經說過,每逢他走過老人的座椅前面,照例要打量他一下,這時如果把他們的臉做個比較,你就不難發現,他們是父子倆。最後,父親察覺到了兒子的目光,於是慈祥地向他微微一笑。
「我近來身體很好。」他說。
「你把茶都喝了?」兒子問。
「喝啦,而且味道挺不錯的。」
「要不再給你來一些?」
老人琢磨著,神態那麼悠閒。
「我想,還是等一會兒再說吧。」他講話帶美國口音。
「你冷不冷?」兒子問。
父親慢騰騰地按摩著腿,「咳,我說不上來。我得感覺到了才能講啊。」
「也許別人可以替你感覺吧。」較年輕的那位笑道。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