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滿額折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古羅文君於2019年出版個人首部舞蹈專書《足in・動與感之境遇: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特定空間舞蹈創作演出》,以多元的面向呈現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在十餘年間,流轉於特定空間的舞蹈身影。

首部著作推出後,古羅文君繼續生活於台南府城,並在此製作舞蹈作品、觀賞舞蹈演出,累積深廣而細膩的舞蹈製作與觀看心得。2023年再次以舞入文,創作出版最新舞蹈專書《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透過本書帶領讀者用字讀舞,在書頁之間漫遊台南:

古羅文君透過舞蹈的濾鏡,將城市日常裡人們的動態看作一場場的舞蹈即興,以散文式的筆觸寫成發生於台南各處的〈想像編舞〉;〈編舞家們的咖啡時光〉邀請曾於「臺南藝術節・城市舞臺」發表舞蹈創作的陳慧勻、彭筱茵、吳思瑋、羅文瑾等創作者共度咖啡時光,以對談的方式分享在台南創作的思考與發現。

本書亦收錄2012至2021年間「臺南藝術節・城市舞臺」舞蹈節目年表與舞蹤地圖,邀請讀者遊歷一場跨時空的紙上舞蹈旅行。書末,作者將多年舞蹈製作、觀賞的經驗沈澱與消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寫成〈論述——空間之外:舞蹈觀—演現象(phenomenon)思考〉,為讀者提供有趣且極具思辯空間的觀演現象觀察。

《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如同一本台南舞蹈散策,古羅文君紀錄並轉譯發生在這座城市的舞蹈想像與記憶,透過文字的書寫、紙頁的傳遞,讓讀者在閱讀的想像時空之中跳躍,跨時空的看見台南這座城市的面貌以及穿梭其間的舞蹈風景。(編輯:楊舜名)

作者簡介

古羅文君

 

從各種藝術形式的創作營試、文字語言的詩性書寫,到表演藝術的舞蹈領域去探討身體與空間的對話,體認身體感知與建築元素的碰撞,並連結跨界合創的經歷,以及影像藝術或網際網路的前端想像,來實驗與觀察人與城市之間互動交織的關係。

台灣泰雅族。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團長暨演出製作人、策展人。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撰寫並出版舞蹈專書:《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2022年)、《足in‧動與感之境遇—稻草人現代舞團特定空間舞蹈創作演出》(2019年)。2024年獲選「原住民族委員會-113年度Mataisah.原夢計畫」赴東京3個月藝術研習。2022年入選臺灣文學基地「春季駐村作家」。2020年入選第五屆Pulima藝術節策展人之一。2018年獲文化部補助赴法國「布瓦布榭暑期設計工作坊」研習影像創作。2015年至今以舞蹈概念及元素為基底的策展計畫,陸續於北藝大關渡美術館(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專案)及其他藝文展場發表展覽。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 ———— 吳思鋒

文君一向以製作與策展為主要工作,這也造致了她的書寫視線平行於創作者,一字一句更帶著述介與溝通的性質,試圖在創作與觀看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無論特定空間舞蹈或環境舞蹈,均是以空間/場所為主體的舞蹈介入型態,就書中內容來說,作者比較著重空間/場所的物理性,像是肌理、線條、材質等,如何影響編舞、表演,乃至觀看,因而其公共性朝向相遇與情感,而非批判與論辯。考驗的地方在於,前者的感覺性會令文君企圖把握的「觀—演」書寫更必須具有感官的美學,因為感覺僅為即時的心理反應,感官的美學則需要建構開放、非理性的審美觀。尤其這是舞蹈,不是戲劇。

除了自撰的專文以外,文君同時採訪了四位創作者:陳慧勻、彭筱茵、吳思瑋、羅文瑾。民族舞、動作資料庫、自然生態、非地方、漂泊與移動、攝影機般的編舞之眼等關鍵詞,從這些訪談呼之欲出,可供作當前認識、討論舞蹈的切片。讀得不滿足的部分則是,關於空間/場所,還可以說得更多,問得更多。但凡此種種,終皆映照出文君「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身影。

————《劇場.閱讀》副主編 吳思鋒

*節錄自本書〈推薦序——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吳思鋒〉


推薦序:適於做夢的地方 ———— 李時雍

文君的新書《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讀來正是她持續「想像編舞」的路程所框格的一段段物景。府城古都自2012年起以「城市舞臺」為主題,策畫每年度的藝術節;而文君、文瑾與稻草人舞團帶著曾親歷外亞維儂藝術節老城街演出的經驗,援用經常與城市緊密交織的「特定空間舞蹈」形式,過去逾十年間於臺南藝術節中,現身大南門城、吳園公會堂、安平樹屋、今日戲院等地,留下一群人舞蹈的足跡。

這不僅是一部演出製作珍貴的歷程記憶,文君更以其策展及研究的背景,提供所謂Sitespecific Dance Performance落足台南於概念、實踐與簡史的勾勒及觀察;她同時也透過一輯與編舞家們的深度對談錄,紛繁光影般,呈現出不同舞蹈創作者、團隊,疊影交織於府城空間巷道的身影。

對我而言,另一個愈迷人之處,更是文君如〈舞蹈台南的路徑〉所寫一篇篇「想像編舞」,看她以文字調度著身體感官,走進城市的深處,遇見一場不可見而可見之舞。古都台南竟是如此適於做夢、跳舞的地方,文君借用了葉石濤的話形容,我亦想起了〈紅鞋子〉中作家所描述愛跳舞的少女,「把整個府城當做一個廣大的舞台」。曾經彷彿僅存夢中的景象,那襲紅衣反覆旋舞樹屋的人,此刻藉文君的書寫竟歷歷眼前,令我們相遇在此。

———— 作家 李時雍

*節錄自本書〈推薦序——適於做夢的地方/李時雍〉

【推薦序】

推薦序: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 ———— 吳思鋒

 

文君一向以製作與策展為主要工作,這也造致了她的書寫視線平行於創作者,一字一句更帶著述介與溝通的性質,試圖在創作與觀看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無論特定空間舞蹈或環境舞蹈,均是以空間/場所為主體的舞蹈介入型態,就書中內容來說,作者比較著重空間/場所的物理性,像是肌理、線條、材質等,如何影響編舞、表演,乃至觀看,因而其公共性朝向相遇與情感,而非批判與論辯。考驗的地方在於,前者的感覺性會令文君企圖把握的「觀—演」書寫更必須具有感官的美學,因為感覺僅為即時的心理反應,感官的美學則需要建構開放、非理性的審美觀。尤其這是舞蹈,不是戲劇。

 

除了自撰的專文以外,文君同時採訪了四位創作者:陳慧勻、彭筱茵、吳思瑋、羅文瑾。民族舞、動作資料庫、自然生態、非地方、漂泊與移動、攝影機般的編舞之眼等關鍵詞,從這些訪談呼之欲出,可供作當前認識、討論舞蹈的切片。讀得不滿足的部分則是,關於空間/場所,還可以說得更多,問得更多。但凡此種種,終皆映照出文君「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身影。

 

————《劇場.閱讀》副主編 吳思鋒

 

*節錄自本書〈推薦序——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吳思鋒〉

 

推薦序:適於做夢的地方 ———— 李時雍

 

文君的新書《舞蹈台南的空間跳躍》讀來正是她持續「想像編舞」的路程所框格的一段段物景。府城古都自2012年起以「城市舞臺」為主題,策畫每年度的藝術節;而文君、文瑾與稻草人舞團帶著曾親歷外亞維儂藝術節老城街演出的經驗,援用經常與城市緊密交織的「特定空間舞蹈」形式,過去逾十年間於臺南藝術節中,現身大南門城、吳園公會堂、安平樹屋、今日戲院等地,留下一群人舞蹈的足跡。

 

這不僅是一部演出製作珍貴的歷程記憶,文君更以其策展及研究的背景,提供所謂Sitespecific Dance Performance落足台南於概念、實踐與簡史的勾勒及觀察;她同時也透過一輯與編舞家們的深度對談錄,紛繁光影般,呈現出不同舞蹈創作者、團隊,疊影交織於府城空間巷道的身影。

 

對我而言,另一個愈迷人之處,更是文君如〈舞蹈台南的路徑〉所寫一篇篇「想像編舞」,看她以文字調度著身體感官,走進城市的深處,遇見一場不可見而可見之舞。古都台南竟是如此適於做夢、跳舞的地方,文君借用了葉石濤的話形容,我亦想起了〈紅鞋子〉中作家所描述愛跳舞的少女,「把整個府城當做一個廣大的舞台」。曾經彷彿僅存夢中的景象,那襲紅衣反覆旋舞樹屋的人,此刻藉文君的書寫竟歷歷眼前,令我們相遇在此。

 

———— 作家 李時雍

 

*節錄自本書〈推薦序——適於做夢的地方/李時雍〉

 

 

【作者序】

想像編舞 —— 舞蹈台南的路徑

 

「互動」你我關係的距離

————這齣舞作沒有特定的開場及演出長度,可以自由隨意的開始或結束觀賞,在這裡並沒有規劃觀看的視角,因為處處都可以是觀點:有木椅石墩,或就地蹲下、席地坐著、倚靠牆邊站著都是可以的,舞者會從各個角落出現、流動且退場,某些時候若是想要移動跟隨著觀賞時,要小心腳步,不要跌倒了。————

 

在思索場須的當下,巷弄前陸續又來了幾位「舞者」,三兩結伴的年輕女孩們,嬉笑著輕跳的步伐,有細碎的小跳,互動著雙手舞蹈,也有轉變不同方位的跳轉,大家聚集一起,俏皮的動作對話(或許彼此勾著手、輕拍對方),然後又分散躍開。一位橙黃色碎花長裙的舞者向前大跳再一個舉腳旋轉,芭蕾技巧般地和著風展現她美麗的身形;另一位白色連身短裙且俐落短髮的舞者留在舞台(巷道)中央,以她伸長的手臂畫出空氣流動的痕跡,每一道向上延伸、向下低移,又間或波狀的手勢,逍遙自如的形影,讓人目不轉睛的專注看著她。

跟著女孩舞者們前行至宿舍區的一角,此時太陽略斜,陽光映照在磚牆上,然後舞者們的長影落在建築牆面上,形成一段一段的身影舞蹈,有時候看見舉起並畫成弧線的腳,有時候看到延伸曲動的手臂,那些既是拉長又是壓縮的身體搖擺,又映在木柵門窗上,也拖引到地面上,與枝葉扶疏的樹影連成一幅幅饒富趣味的身體圖像。

陸續往來的人們持續不間斷地在321巷藝術聚落場域上演著生命之舞,直至暮色闌珊,而隔日天明仍是方興未艾。這些日常行走和舉手投足,日復一日創造在空間的獨有回憶,若能打開五感投入想像,體會身體與環境的情境交流,其實舞蹈一直都在身邊。


———— 古羅文君



*節錄自本書〈想像編舞——舞蹈台南的路徑:「互動」你我關係的距離〉

目次

◉ 推薦序——適於做夢的地方/李時雍
◉ 推薦序——與創作者同行的舞蹈書寫/吳思鋒
◉ 序
◉ 遇見舞蹈的城市之旅
◉ 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 想像編舞 ——— 舞蹈台南的路徑
● 「尋」與「循」的動態軌跡
● 「轉」在記憶迴圈裡
● 「跳」動觀點的取捨
● 「日常」生活的行為超譯
● 「互動」你我關係的距離
◉ 編舞家們的咖啡時光
● 舞蹈資料庫的身體記憶——陳慧勻/雞屎藤舞蹈劇場
● 與自然一起共舞——彭筱茵/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 舞蹈劇場的回家實踐——吳思瑋/聲舞團
● 當代身體的空間思維——羅文瑾/稻草人現代舞蹈團
◉ 附錄——臺南藝術節・城市舞臺2012-2021年舞蹤地圖
◉ 論述——空間之外,舞蹈觀-演現象(phenomenon)思考
◉ 後記——特別感謝

書摘/試閱

近年來我觀察到當代舞蹈作品開始用更多元開放的想法去選擇演出場域,並且也愈來愈多去嘗試打破既定概念,思考在各種空間都能舞蹈的發展可能性。而專業舞蹈作品若是來到這些「非典型劇場」場地演出時,大部分會先將專業劇場的配置思維,套用在這些空間去考量、籌備和改變,這是為了使技巧性動作可以更自在揮灑、觀眾可以更舒服感受精緻聲光效果,以及保護表演者的人身安全等等,基於讓演出完美呈現的重要細節關照。

所有表演藝術從創作到呈現過程當中,大多數都是從排練場直接移動到演出劇場無縫接軌的串連關係。從空間來解釋,表演者們會在單純形式甚至是初期空無的排練場裡讓想像自由流動,然後再慢慢地一點一滴將各種靈感充滿整個作品,接著完成的作品進入小劇場所謂「黑盒子」空間,通常七天劇場週的短時間密集勞力下,所有工作人員、表演者齊心專注於裝台、排練工作,最後空無的劇場空間像是施展魔法一般,匯聚眾人創意與概念所醞釀出的藝術作品,在舞台上精彩完美呈現,觀眾舒服地坐在紅絨座椅,以激情鼓掌回應著對於台上表演者精湛演出的感動。

若從空間角度來看一個演出作品的形成,可以說是一個空景(排練場)到另一個空景(劇場)的移動,它(劇場空間)不需要一開始有太多的文本(context)及畫面╱景觀在那裏,因為編舞或導演、創作群及表演者所產出的節目會去豐富該空間,所以讓表演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完成演出,演出場域有哪些專業配備就是很重要的一環。當然,關於排練場到劇場的演出製作流程,市面上有許多相關著作,翻開諸如《舞台管理》、《演出製作新鮮人手冊》等專書,都會把演出從無到有的各種階段逐一整理與揭密介紹,讓大眾有更多機會認識表演藝術背後的精密工作流程、細節要求和經驗提醒。

不過在這十多年時光流轉,舞蹈演出的呈現場域與表現形式有了更多更具實驗性的樣貌發生。編創者及表演者都願意離開熟悉的劇場舞台,來到「非典型劇場」的空間場域,甚至進一步的挑戰既定觀點和規則,舞者們從雲端跳下來,更接地氣的讓身體動能與整個世界對話,不僅僅是重新思考舞蹈表演是否一定都需要「黑膠舞蹈地墊」和「架高木地板」的場地設置,許多舞者更主動來到非平整的空間場域去編舞,她們嘗試以建築物的柱子、樓梯、轉角、窗台、牆面去做動作發展,用其長年訓練的技巧性身體能力,去探觸、碰擊、衝撞場地的各種空間形式,以帶給她們各種體能上的挑戰與演出上的考驗,從結構即興開始,讓身體在日常、秀異、廢棄、歷史性等等形式的空間裡去開展更新的展演可能,以及尋找更多的表現方式。

在此時,空間與舞者之間對話產生許多精彩的創意漣漪,編舞家也開始思索場域與歷史文本,運用空間的氛圍特色,加上對於該場域的田野調查和探尋研究,讓舞作產生了豐厚的質地,也帶出了與劇場截然不同的獨特體會。於是有更多表演者與創作者除了在專業劇場發表作品之外,更願意把所謂「特定空間演出形式」當作一場正式的演出,它單只是讓表演者整場即興式的隨空間起舞展現舞姿,整個演出製作的流程甚至是更為嚴謹要求細節,更在乎每一個環節上的串接,但卻同時又保有一個極大彈性的應變準備。

在1995 年全國文藝季的推動下,官方開啟表演藝術作品展演於古蹟空間的契機,進一步影響臺南市從2012 年啟動「臺南藝術節——城市舞臺」計畫,在台南這座古城裡各種不同的空間場域,發生了許多相當精彩的演出製作,在此階段幾個固定獲選的團隊,本身面對台南這些古蹟建物、老房子、特殊場域等,也都有其各自的製作經驗積累,縱使不同空間,不同節目,都逐漸可以開始看到這些製作背後,從創意的無到有,從空間的複雜到單純,從舞蹈的限制到自由,這些舞蹈工作者們就好像在城市裡的不同空間當中跳躍般,每一次的跳躍都產生出新的變化,也帶引出新的能量。

這十年間在台南發生的舞蹈演出節目,有些是我親身製作執行的作品,有些則是到場觀賞友團的作品,因為接近舞蹈的觀察和工作經驗,飽含滿滿的回憶與心得,一直在我腦海裡醞釀著,思考著舞蹈的發展流向而有所感觸。故藉此機會把我對於特定空間舞作的各種想法,以及與其他團隊創作者的對話交流做一個系列的整理紀錄,並且用一般大眾可以親近閱讀、易於理解的書寫方向,藉著平面設計師別出心裁的裝幀設計,分享給讀者們關於「欣賞舞蹈」的另一種認識途徑,就像是來到一個城市的散策導引,這本書將收錄我和編舞家們從不同角度看見或產出城市裡的舞蹈,這些過程的種種回憶和心得,還有我個人轉譯舞蹈的編舞想像,以及舞蹈觀—演現象的研究探討。

撰寫並出版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拋磚引玉擴延人們對舞蹈的興趣和討論,感受到欣賞舞蹈的美好。並且讓大家可以認識理解舞蹈走出劇場(演出)的創作過程,以及編舞家們的奇思妙想。進一步期待能提供對於「非典型劇場」或「特定空間舞蹈演出」製作感興趣的朋友們,有一個可供考察的資源。也是想藉此貢獻一己微薄的能力,給一直支持鼓勵稻草人舞團成長的社會大眾,我個人誠摯感恩的回饋。


整個城市就是我的舞台
這是一個從舞蹈意象去重新觀看這座城市的想像之旅,你不需要有任何舞蹈背景——喜不喜歡跳舞、有沒有接觸過舞蹈或根本不擅長跳舞都將是同樣的心情和探索,因為在遊走某個場域時,因著你身體的移動,五感就已經處在跳舞的狀態:

眼睛首先開場,行雲流水般地環視著你所踏進的空間,它帶出我們認知這個空間的主題印象;同時耳朵內膜因外界的聲波節奏而震動鼓舞,接收並傳遞著關於環境各種訊息的共鳴;而各種氣味經由空氣引導彎身曲折,進入鼻腔內騷動了嗅覺感收器纖毛,並且滑移至舌苔上,交互作用、連動味覺、引發腦海深處記憶的迴想感應。在無法察覺的細微感官與神經連動作用下,皮膚與外界溫濕度、疼痛、壓力、振動等各種交會,進行末梢神經收、縮、伸、展、進、退、蹲、躍之統合感受的刺激回應。

當進到一個特別或新奇的空間時,五感與神經元介面上的互動可是相當熱鬧的在舞蹈著,這些看似抽象的奇思異想,卻是每時每刻在身體內部真實且動感的運作。每一個行為都是一段真實的舞蹈。而舞台正是一處讓身體表達情感及表述時間的演出場域。演出會因為舞台而定義,但「舞台」的概念,卻又是個制訂規則、又將其打破的創作實踐。一般來說,舞台就是一個提供表演產生或發生的空間。先不管其類型為何,舞台塑造了觀看與被觀看的位置和關係,尤其在表演進行當中,是讓人們的注意力能夠專注集中在某個或某些焦點上的空間設計。因此,為了表演的呈現,舞台逐漸建立出相對應的場地規則,進一步也越來越注重在提升觀賞品質的細節要求上。

舞台的形式,從一個抬高數十公分高的簡單平台,到設置數百盞專業燈具、精密設備和舒適座椅的國家劇院,它們都是同樣的功能——讓一齣齣表演藝術作品完整且理想的被展現在觀賞者眼前——不管是在哪個場地,舞台乘載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傳世經典、感動人心,有主流的、娛樂性的,也有前衛的和藝術性的各類型演出,每一個年齡層的人們都會在這裡獲得各自不同的觀賞經驗和深刻體會,舞台是如此對人們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戶外或是在室內,它都是充滿意義的容器,讓人們心靈飽滿的一種能量的承接。

而觀看的位置也會決定舞台的類型,比如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鏡框式舞台」,指的是舞台與觀眾分為前後兩端,觀眾看向前方舞台的表演者,就像是看著鏡子般觀賞鏡中萬華幻象,舞台其餘側面和後面都是作為幕後技術人員工作和表演者穿場的隱密空間。所謂「第四面牆(Fourth wall)」便是指稱將圍繞真實世界的四面牆的其中一面消弭,使觀眾得以窺視舞台上的作品世界,第四面牆卻也宛如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無形的隔閡,彼此無法越過的一道隱形的牆。勇於突破的編創者,也開始嘗試去突破那道隱形的牆,創意遊走於觀者與表演者之間距離的抉擇,甚至進一步的,跨出了劇場的舞台,走進日常,將作品帶到人們的生活場域之中,讓表演與城市開始產生新的對話。

舞台既具有魔幻魅力,也有凝聚情感的能量,而表演本身就是動能的展現,人們因著節目介紹有所各自的期待,來到劇場或表演場域感受表演所帶來的觸動,編舞╱導演以其創造力和才思豐厚舞台的想像,在舞台上的舞者╱演員是作品的靈光。而進一步從環境劇場、特定空間舞蹈延伸創作想法,於是,編創者藉著生活、旅行於每座城市之間,去想像編織出身體的舞動演出,在跳轉滑步、舉手投足之間,以動作為主體述說著空間文本、生命故事或歷史文化的種種感受。

當然,跳脫舞台或劇場的概念,進入城市空間編創舞作之前,仍先回到「編舞」的專業思考,那是如何將「動作」或相關素材(Material)構成及組織作品結構的過程中,所衍伸出各式各樣的方法論,匯集這些創意的想法而成就舞蹈作品。只是「舞蹈」包含種種形式與技法,卻不一定都是專業技能的表現,不管是一般大眾或是專業舞者,在正式呈現的前提下,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去練習去排演,逐步在身體裡累積表演質地、能量以及舞蹈素材資料庫,因為內建了這些基礎和資料庫,才得以成就自信、精彩、飽滿的演出。

對於專業舞者而言,每日的日常練習是一個基本。但非受過專業訓練人們的舞蹈表演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則,雖然只要聽到音樂或節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隨性地擺動身體,連小娃兒不設限地會自在的搖搖他的手、甩甩她的腳丫子,每一個人都可以如此自然的舞動。但再看看公園裡跳運動舞的人們,在舞廳扭動身體的人們,以及祝賀儀式場表演的人們,這些在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積累,逐漸進階為內建的身體使用方式,並經過某些深刻感受的機會與鼓勵,下意識的記憶了這些動作素材,進而在特定的場合引動觸發,每個人獨特的舞蹈能力和表演特色,因此展現在觀者眼前。

來到台南這個城市,我們用行走、用觀看去閱覽它的文化、生活和美學,就像路上觀察學的好奇心、城市考現學的凝視關注。而其實,在登上專業劇場的舞台之前,人們早已在這個城市舞蹈許多回了。要我們在這個城市起身舞蹈,或許會有些難以跨過的門檻要越過,但用眼睛仔細觀看城市裡來來去去的各式人們,以文字想像一場舞蹈表演在這個街區裡帶出某種彩度、某種律動,這些城市裡發生的「舞蹈」,不一定是自己身體的直接實踐,而是讓我們提取腦海裡曾經欣賞過的各式精彩演出,觀想眼前來去的人們如同一場舞蹈:身體跟空間的關係、姿態和環境的連結、人與環境的對話……。

從2012 年起開啟至今的「臺南藝術節」,讓我們重新巡禮府城各個空間場域並再次認識台南這個城市,藉著「城市舞臺」所呈現的演出作品,可以發現舞蹈所形塑的各種風景。當文學家葉石濤先生在〈台南的古街名〉裡的一段話「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成就一種台南的在地生活宣言;當舞蹈不僅僅只有在劇場裡展演,而是接近在大眾眼前呈現,在人們的身邊有所連結,這些我們所看到充滿想法、飽含情感的舞作,將激發自身五感的體會,勾勒起腦海裡關於舞蹈的想像和記憶,甚至藉此從城市空間去推想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舞蹈風景。借引葉石濤先生的名句,我或許可以這麼說:台南,是個適合與舞蹈相遇並與之交陪的城市,讓我們用想像編舞豐富對於這座城市的觀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