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9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深刻影響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大家 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 還珠樓主
《青城十九城》與《蜀山劍俠傳》並列為還珠樓主的巔峰之作
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我的小說創作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和滋養。」──金庸
「還珠的作品我是必讀的。還珠樓主是浪漫派,其想像力之豐富,時至今日,恐怕還是無人能與之比肩。」──梁羽生
「還珠樓主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致、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這種寫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俠小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珠樓主李壽民也因此成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古龍
名家推薦: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著名武俠評論家 林保淳
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的還珠樓主
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奇幻天地
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及壯麗景色
幻化為青城十九俠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
《青城十九俠》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記敘清初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羅鷺、裘元、虞南綺、狄勝男、狄勿暴、紀異、呂靈姑、楊永、楊映雪、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武俠故事。
老苗婆用手中鐵錘在壁間又打了一陣,聞得裡面有了響聲,知道這壁中藏蛟業已激怒,擊壁愈猛,口裡更發出各種怪嘯。她此來為報白日之仇,蓄著滿腔怨毒。雖然明知那蛟厲害,一旦破壁衝出,自己性命也是難保,無如蘊毒已深,非止一日,全寨不分漢人與苗民,俱認成她的仇敵,必欲致死為快。惟恐石壁堅厚,蛟攻不出,不但不退,反而冒著奇險,加緊怪叫亂打。靈姑見那苗婆形似瘋狂,又不時回首戟指,獠牙突伸,作詛咒狀,知她不懷好意,側耳一聽,壁中撞聲愈來愈猛。壁上零石逐漸墜落,石壁也似在那裡晃動。料定壁中之物非妖即怪,否則便是妖巫邪法。靈姑方要飛身下去喝止,忽聽苗人急喊之聲,樹林內飛也似跑出一男一女。男的手持腰刀,口中高喊,似在喝阻苗婆!
「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
《青城十九城》與《蜀山劍俠傳》並列為還珠樓主的巔峰之作
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我的小說創作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和滋養。」──金庸
「還珠的作品我是必讀的。還珠樓主是浪漫派,其想像力之豐富,時至今日,恐怕還是無人能與之比肩。」──梁羽生
「還珠樓主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致、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這種寫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俠小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珠樓主李壽民也因此成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古龍
名家推薦: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著名武俠評論家 林保淳
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的還珠樓主
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奇幻天地
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及壯麗景色
幻化為青城十九俠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
《青城十九俠》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記敘清初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羅鷺、裘元、虞南綺、狄勝男、狄勿暴、紀異、呂靈姑、楊永、楊映雪、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武俠故事。
老苗婆用手中鐵錘在壁間又打了一陣,聞得裡面有了響聲,知道這壁中藏蛟業已激怒,擊壁愈猛,口裡更發出各種怪嘯。她此來為報白日之仇,蓄著滿腔怨毒。雖然明知那蛟厲害,一旦破壁衝出,自己性命也是難保,無如蘊毒已深,非止一日,全寨不分漢人與苗民,俱認成她的仇敵,必欲致死為快。惟恐石壁堅厚,蛟攻不出,不但不退,反而冒著奇險,加緊怪叫亂打。靈姑見那苗婆形似瘋狂,又不時回首戟指,獠牙突伸,作詛咒狀,知她不懷好意,側耳一聽,壁中撞聲愈來愈猛。壁上零石逐漸墜落,石壁也似在那裡晃動。料定壁中之物非妖即怪,否則便是妖巫邪法。靈姑方要飛身下去喝止,忽聽苗人急喊之聲,樹林內飛也似跑出一男一女。男的手持腰刀,口中高喊,似在喝阻苗婆!
「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
作者簡介
還珠樓主(1902~1961),本名李善基,後改名為李壽民,四川長壽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李元甫曾於光緒年間在蘇州做官,後辭官還鄉,靠教私塾為生。在父親悉心教導下,李壽民從小便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積澱頗豐。三歲讀書習字;五歲已能吟詩作文;七歲可寫丈許楹聯;九歲寫下五千言的《「一」字論》,有神童之稱。李壽民生平興趣廣泛,頗務雜學,於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醫卜星相無所不窺、無所不曉,堪稱奇才。李壽民的人生經歷跌宕曲折,傳奇色彩濃厚。十歲時,在塾師「王二爺」的帶領下多次登上峨嵋山和青城山,這些生活經歷,也為他後來最為著名的作品《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養分,對之後的小說和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古龍、金庸、梁羽生,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金庸曾說:「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
目次
第一章 靈符幻影
第二章 虎躍猿騰
第三章 異人飛刀
第四章 洞壑幽奇
第五章 獨擒醜女
第六章 山前觀舞
第七章 潛蛟破壁
第八章 惡怪伏誅
第九章 空山異嘯
第二章 虎躍猿騰
第三章 異人飛刀
第四章 洞壑幽奇
第五章 獨擒醜女
第六章 山前觀舞
第七章 潛蛟破壁
第八章 惡怪伏誅
第九章 空山異嘯
書摘/試閱
彼時滇、黔兩省雖然地界僻遠,跡接蠻荒,但自太黎段氏建國以來,除了山野蠻人,凡是漢人,多以不能讀書為恥。
有明季葉,東林結社,天下從風。越是邊遠的人,因不知就裡,向慕愈切,不問家世操什行業,多愛把子弟送往鄉塾以內去讀兩年。重文之習,深人民間。
到了清初,流風仍未盡替。五虎弟兄雖不事文墨,卻都認得幾個字。先以為這裡的書籍,內中必有玄言道經,天書秘冊,夢想窺竊微奧,連飯都不願去做,同往架上翻尋。細一查看,差不多俱是經史子集之類,連一本道書也沒發現。
正覺奇怪,猛覺腦後鼻息咻咻。四虎習慣山居,常年行獵,一聽便知是虎、豹之類的猛獸。心剛一驚,兩肩已被獸爪抓緊,力量絕大,疼痛徹骨。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知道猛獸附上肩背,如一回首,正咬頭頸;若和牠強掙,已在爪牙之下,更不是法。仗著一身武功,各自運足全力,施展硬功,將身往下一蹲,就地下一滾,脫了獸爪。再一個鯉魚打挺的解數,手足並用,同朝左側空處躥去,翻身躍起,貼壁立定一看,乃是四隻金錢花斑大豹子,並排立定,兩隻最大的竟有黃牛般大小,生相雖是雄壯威猛,神態卻甚安詳,不似要殺人的模樣。
四虎的本領,如在平日,再多上十隻八隻,也不會放在心上。一則連經危難,九死一生,如驚弓之鳥,早已氣餒;一則地方狹小,展布不開,手無寸鐵,怎麼抵禦?適才肩上抓這一下,覺出此豹好似具有神力。尤其是生平久經大敵,這麼猛惡大物從後暗襲,上身始知,竟未覺察,斷定不是常物,方才有些膽寒。及見那豹目光注定自己,並不發威前撲,驚魂乍定,忽然想道:「此乃仙人洞府,野豹何敢妄進?再者,一人恰是一豹,數目也巧。莫非此豹乃洞中神獸,仙人有心試探我等心志,有意遣來不成?」
四虎越想越對,便對四豹說道:「我們四個俱蒙清波仙師救來仙府,並非私自擅入。適見神獸並無見害之意,如不允我四人在此,便請點頭示意,我們便即退往洞外,等仙師和涂小仙童回來,重請安置也可。否則便請神獸暫退,由我四人在此炊飯養息。」
說時,那豹各將頭連搖,輕吼了兩聲。四虎見狀,越發心定。見四豹兀自不退,姑試探著往側面走開,豹仍未有些動作。漸漸膽大,一同繞向豹的身後,將臼中的米取了些出來,待尋水煮。大虎偶想起逃時匆迫,架上有兩本書落在地上,未曾放好,便走過去拾起,仍置原處。一眼望到有一本黃絹的書,似是一本道經。手剛伸到書上,四豹倏地同時躍起,齊撲過去,動如飄風,迅捷已極。大虎聞聲駭顧,欲躲不及,竟被撞倒在地上。
幸是大虎武功已臻上乘,如換常人,這一下不死也必帶重傷了。四虎都嚇了一大跳。那豹將人撲倒即止,不特未加傷害,反倒緩步退出。三虎早拚死搶過去,將人扶起,四豹已走出室外。
經這一撲,四虎才恍然大悟,這豹是不願人動室中書籍,意只警戒,並不傷人。便走向門側,探頭往外一看,四隻大豹只剩一隻略小的,面對室門蹲伏在地上。清波上人已然他出,料是洞中所養神獸無疑。回到室內,打算煮些飯吃,一看灶旁,一切用物齊全,只是無水。又不知出洞門戶,水源遠近,沒有仙人吩咐,能否擅出。鑒於連番俱因冒失,幾遭凶險,正在商議,作難欲罷,門外的豹忽又走進。四虎知有靈性,正想問詢。
那豹已走近灶側一口空石缸前,爬牆人立,張開大口,將壁上一塊突出的尖石咬住一扳,石塞拔處,現一小洞,大才二寸,一股甘泉便從洞中流出,直注缸中。水快要滿,又複用嘴啣石,將泉眼塞好,從容搖尾而出。
四虎見豹如此靈異,大為驚奇,忙致了謝,一同用水淘米煮飯。又尋出一塊醃肉,一些鹹菜,一一切煮,少時停當。自從在妖狐那裡各服了一枚薯蕷,久未進食,妖狐回時已然有些腹饑。又經死裡逃生,受了若干驚恐疲勞,哪能不餓。彼此狼吞虎嚥,胡亂吃了個大飽。仙人師徒均未回轉,只剩那四隻大豹,不時在外間洞室出進,不再進室窺視。只要不動架上書籍,料無他故。見塗雷所臥石榻甚是寬大,足足可容十人以上,食後人倦,同向榻上躺倒,一覺睡去。
洞室到處長明如晝,也不知睡了多少時候,醒來覺著周身溫暖異常,手觸處毛茸茸的,不禁大驚。睜眼一看,那四隻大豹不知何時跑來同榻,分臥身側,恰好將四虎身子圍在中間。見人一醒轉,跟著立起,各張大口,昂頭哈了哈氣,伸了伸懶腰,慢騰騰走將出去。彷彿是怕人受凍,特為送暖而來。
四虎連忙起身出外一看,仙人仍然未回。坐談了一會,覺著無聊,又去榻上臥倒,閉目留心,試驗那豹還來陪臥與否。等了好一大會,一隻也未走進。石榻冰涼,身上反覺寒冷起來,只得坐起,覺出室中氣候也沒先前溫暖,凍得身上直抖。作法自斃,正在說起好笑,忽然一道光華在洞外一閃,跟著眼前一亮,現出一人,正是塗雷,神態頗現張惶,開口便問:「我師父回來未有?」
四虎剛答了聲:「真人自從小仙走後,便即他出,至今未見歸來。」
塗雷聞言,微一尋思,又忙跑向外面,走至上人適坐之處尋視。
四虎站在門口,見他從座旁石案上拾起一張紙條,面上便現了喜色。轉向四虎道:「此時深夜,洞中夜寒甚重,你們如冷,我喚豹兒們陪你們同暖便了。」接著長嘯了一聲,四隻大豹齊從外面跑進。
塗雷向著四豹道:「夜來天氣太涼,他四人新來,禁不起凍,你們陪他們暖和一夜吧。只不許動我的東西,須要聽話,不可嚇人。我還要回原地去找我師父呢。」說罷,竟不容四虎答話,身子一縱,一道光華往外飛去。
四虎忙喊:「小仙留步。」人已無蹤,那四豹卻往室內走來。
四虎雖然覺冷,似這樣向野獸懷中取暖,未免不好意思。已然睡了一整天,估量相隔天明不過兩三個時辰,怎麼也能耐過,見四豹又來啣扯衣服,似要扯往榻上同臥,只得說道:「小仙雖是好意,我等已然睡足,不想睡了,請你們自便吧。」
四豹好似只知主人之命,奉行惟謹,決無商量餘地,依舊強扯不休。四虎方在為難,四豹忽然昂首側耳向外諦聽,好似有甚動靜神氣,倏地捨了四虎,齊往外面跑去。
四虎看出有異,跟到外室,四豹似已跑出洞去。靜心向外一聽,漸聞四豹嗥叫撲逐之聲甚厲,彷彿與什麼猛獸在外惡鬥。先因手無兵刃,鑒於前失,還不敢冒昧走出。嗣聽豹聲逐漸急促,中雜怪叫之聲,內中有兩豹似已受傷,不禁激動義憤。暗忖:「自受仙人救命之恩,如今他師徒因事他出,守洞的豹為惡獸所傷,怎可置之而不理?看四豹跑出神情,分明有惡獸來此侵犯,才行奔出抵禦。如不助牠們除害,那東西傷了四豹,仍必跑進洞來,要糟仍然是糟,轉不如此時出洞相助,力量還要大些。」
偏生兵刃不在身旁,四虎一摸腰間,所藏臨危應用的暗器無敵流星,又在與花蠻扎端公對敵時使用殆盡。搜遍腰囊,一共搜出六粒。放彈機筒早在中毒昏倒時遺失,洞中休說沒有器械,就有也不敢妄用。慰情聊勝於無,只得分取了六粒彈丸,各人在灶旁拾起一根較粗一點的柴枝,往洞外跑去。
外層也是一個石洞,沒有裡洞大而爽亮。盡前是一甬路,盡頭洞口有兩扇石門,再走出去便是洞外,全洞位置在一個平崖之上。耳聽四豹嘯聲淒厲,似在崖下樹林之內。
躡足潛蹤走到崖邊,往下一看,四隻大豹與一條大蟒正在林中惡鬥。斜月照林,看得逼真。那蟒遍體紅鱗,閃閃生光,口裡不住噴那火焰。身盤樹上,中腰半截纏住一人,細看身量,頗與虎王相似。蟒的頭尾俱露出在外,各長兩三丈,粗約徑尺,通體總有十丈長短。血口開張,紅信吞吐,燐燐若電,屢屢作勢去咬虎王咽喉,卻咬不上,好似被什麼東西隔住神氣。四隻大豹又不住躥前撲後,瘋了一般,拚命朝蟒狂咬,此起彼落,毫無休歇。內中兩隻較小的豹似已受傷。蟒尾也似被豹爪抓傷。激得那蟒頭尾亂擺,身子一拱一拱地用力,意似想將虎王勒死,附近林木被長尾打斷了好幾根。虎王聯手都被惡蟒束住,也不叫喊,也沒見怎撐拒,也不曾死。
四虎見狀大驚,暗忖:「這般惡蟒倒也少見,無怪四豹敵牠不過。虎王具有伏獸本領,每值出遊,必帶黑虎、金猱隨行,有時還帶著大隊豹群。所養猛獸多半通靈,無論相隔多遠,一呼即至。怎今晚會一人到此?為蟒所困,又不呼喚虎。猱來援?好生不解。他與清波上人師徒交厚,妖狐又曾說要尋他為仇,想因妖狐所迫,來尋上人師徒求救,行抵崖前,遇見惡蟒。豹在洞中聽出動靜,見是主人好友,故爾在此死拚,絆住那蟒,不使傷他。一個畜生尚知同仇禦敵,何況我等身受仙人活命之恩。蟒固厲害,既然遇上,哪有不管之理?」
四虎互一商量,這般大蟒,手中柴枝已是無用,而那六粒毒藥彈丸,也只能傷牠要害,不能致命,偏生放彈機筒不在手內。林雖不深,由崖上打下去,也有十好幾丈遠近,彈丸無多,幾下若打不中,便成徒勞。於是把四人分別列成一個半圓形,一同繞道下去。
當中二人,一人兩粒;兩旁二人一人一粒。環列前進,乘著蟒頭左右亂擺,由當中兩人覷準蟒目,先發一粒出去試試。若一擊無功,再孤注一擲,覷準蟒目、蟒口等容易透穿見血之處,一同發作。
計議定後,四虎一同縱身下崖,悄步入林。行近蟒側三丈以外,已聞到腥惡之氣,使人欲嘔。各借林木隱藏,屏氣凝神,冒著奇險行事。四豹想知有人暗助,口裡嗷嗷連聲怪叫,跳撲更急。四虎各將彈丸用右手三指捏緊,周身功夫全都運入指臂等處。互在樹後一打手勢,當中兩人倏地朝前一探身,一同用足全力,朝蟒雙眼打去。
四虎軟硬武功俱臻上乘,專講四兩撥千斤,有寸木穿鐵之能,如換尋常蛇獸,雖皮糙肉厚,這一下也不愁不應手即穿,何況打的又是蟒的雙眼,藥彈奇毒,見血必死,相隔又近,以為總可勝算。誰知蟒乃神物轉劫,靈敏非常,任是下手準速,依舊被牠發覺,蟒頭微俯,兩粒彈丸全被躲過,噹噹兩聲,落在地上。登時亂聲怪叫,怒目電閃,首尾擺動愈急,如非四豹前後撲躥牽制,幾欲脫身穿出尋找敵人,得而甘心。
四虎見狀發急,更不遲延,一聲呼嘯,四彈同發,瞄準蟒的口、目打去。這四彈雖沒打中要害,因為用力絕大,參差併發,配合巧妙,手法又極準確迅速,那蟒又吃了四豹騷擾的虧,雖是性靈眼快,終不能八面兼顧,一時躲閃不及,左右頸間連中兩彈。下面兩彈又打了一粒在頭上,總算額骨堅硬,一撞便落,不曾穿透入腦。只未一彈由頭皮上擦過,噗的一聲,打在虎王身上。四虎見狀,雖中了三彈,俱都撞落,估量不會透皮見血。未了一彈又誤傷了虎王,身畔雖有解藥,他身體被蟒纏緊,無法施救,久即毒發不治。只顧悔恨驚急,無計可施,竟忘了身臨絕境。
蟒頸受彈見血,頸骨幾被擊碎,疼痛非常,刺癢難耐,額間又受了一下硬傷,本就怒極。再加打中虎王身上這麼一下,忽然聽出聲音有異,不顧尋敵,連忙回頭諦視,方知受了敵人愚弄。不由急怒攻心,噝的一聲極淒厲難聽的怪嘯,身子似長繩脫軸,轉風車一般,從原纏合抱大樹幹上平空出去,疾若飄風,昂頭吐信,直向四虎藏伏之處追來。
蟒身長達十丈,雙方相隔不過四丈遠近,瞬息即達。還算那四豹同仇敵愾,見蟒穿出,雖不敢迎頭抵禦,卻把身子往旁一縱,避開正面,讓過蟒頭,十六隻利爪齊向蟒身後半段抓去。那蟒情急尋仇,誤認四虎鬧了玄虛,必欲置之死地,一味前躥,吃豹利爪一抓,只得回身來咬。四豹哪敢和牠硬鬥,忙即四下避開。
這一停頓,四虎藏的不在一個地方,身手靈快,林木又多,便於藏躲,幸得脫險,人已嚇得亡魂皆冒了。等蟒追入,四豹又復從後抓撲。林木繁茂,人和豹子個個縱躍輕靈;蟒雖厲害,終吃了身子長大的虧,追得固快,回環往復卻不靈便。三方走馬燈一般,在林中出沒隱現,縱躍追逐,人、豹都仗林木躲避,誰也不敢往林外逃去。那蟒怒發性起,長尾掃處,半抱粗的樹木一捲便斷,只擾得林內腥風大作,沙石驚飛,枝葉紛紛斷落如雨。
追逐有個把時辰,四虎忽然逃近虎王被困之處,回顧四豹正和那蟒糾撲,百忙中想起虎王不知被蟒束死也未,如若未死,此時用解藥救他所中彈毒,只要傷的不是要害,人還未死,或者尚來得及。忙著兩人趕過去,準備將虎王夾往僻處救治;下餘兩人將蟒誘向遠處,以免趕來傷害,只要挨到清波上人師徒回轉,即可誅蟒脫險。及至趕至樹下一看,哪有甚虎王在彼,乃是一段木頭,上畫人的五官面目,中間圍著虎王素常的虎皮衣褲罷了。
有明季葉,東林結社,天下從風。越是邊遠的人,因不知就裡,向慕愈切,不問家世操什行業,多愛把子弟送往鄉塾以內去讀兩年。重文之習,深人民間。
到了清初,流風仍未盡替。五虎弟兄雖不事文墨,卻都認得幾個字。先以為這裡的書籍,內中必有玄言道經,天書秘冊,夢想窺竊微奧,連飯都不願去做,同往架上翻尋。細一查看,差不多俱是經史子集之類,連一本道書也沒發現。
正覺奇怪,猛覺腦後鼻息咻咻。四虎習慣山居,常年行獵,一聽便知是虎、豹之類的猛獸。心剛一驚,兩肩已被獸爪抓緊,力量絕大,疼痛徹骨。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知道猛獸附上肩背,如一回首,正咬頭頸;若和牠強掙,已在爪牙之下,更不是法。仗著一身武功,各自運足全力,施展硬功,將身往下一蹲,就地下一滾,脫了獸爪。再一個鯉魚打挺的解數,手足並用,同朝左側空處躥去,翻身躍起,貼壁立定一看,乃是四隻金錢花斑大豹子,並排立定,兩隻最大的竟有黃牛般大小,生相雖是雄壯威猛,神態卻甚安詳,不似要殺人的模樣。
四虎的本領,如在平日,再多上十隻八隻,也不會放在心上。一則連經危難,九死一生,如驚弓之鳥,早已氣餒;一則地方狹小,展布不開,手無寸鐵,怎麼抵禦?適才肩上抓這一下,覺出此豹好似具有神力。尤其是生平久經大敵,這麼猛惡大物從後暗襲,上身始知,竟未覺察,斷定不是常物,方才有些膽寒。及見那豹目光注定自己,並不發威前撲,驚魂乍定,忽然想道:「此乃仙人洞府,野豹何敢妄進?再者,一人恰是一豹,數目也巧。莫非此豹乃洞中神獸,仙人有心試探我等心志,有意遣來不成?」
四虎越想越對,便對四豹說道:「我們四個俱蒙清波仙師救來仙府,並非私自擅入。適見神獸並無見害之意,如不允我四人在此,便請點頭示意,我們便即退往洞外,等仙師和涂小仙童回來,重請安置也可。否則便請神獸暫退,由我四人在此炊飯養息。」
說時,那豹各將頭連搖,輕吼了兩聲。四虎見狀,越發心定。見四豹兀自不退,姑試探著往側面走開,豹仍未有些動作。漸漸膽大,一同繞向豹的身後,將臼中的米取了些出來,待尋水煮。大虎偶想起逃時匆迫,架上有兩本書落在地上,未曾放好,便走過去拾起,仍置原處。一眼望到有一本黃絹的書,似是一本道經。手剛伸到書上,四豹倏地同時躍起,齊撲過去,動如飄風,迅捷已極。大虎聞聲駭顧,欲躲不及,竟被撞倒在地上。
幸是大虎武功已臻上乘,如換常人,這一下不死也必帶重傷了。四虎都嚇了一大跳。那豹將人撲倒即止,不特未加傷害,反倒緩步退出。三虎早拚死搶過去,將人扶起,四豹已走出室外。
經這一撲,四虎才恍然大悟,這豹是不願人動室中書籍,意只警戒,並不傷人。便走向門側,探頭往外一看,四隻大豹只剩一隻略小的,面對室門蹲伏在地上。清波上人已然他出,料是洞中所養神獸無疑。回到室內,打算煮些飯吃,一看灶旁,一切用物齊全,只是無水。又不知出洞門戶,水源遠近,沒有仙人吩咐,能否擅出。鑒於連番俱因冒失,幾遭凶險,正在商議,作難欲罷,門外的豹忽又走進。四虎知有靈性,正想問詢。
那豹已走近灶側一口空石缸前,爬牆人立,張開大口,將壁上一塊突出的尖石咬住一扳,石塞拔處,現一小洞,大才二寸,一股甘泉便從洞中流出,直注缸中。水快要滿,又複用嘴啣石,將泉眼塞好,從容搖尾而出。
四虎見豹如此靈異,大為驚奇,忙致了謝,一同用水淘米煮飯。又尋出一塊醃肉,一些鹹菜,一一切煮,少時停當。自從在妖狐那裡各服了一枚薯蕷,久未進食,妖狐回時已然有些腹饑。又經死裡逃生,受了若干驚恐疲勞,哪能不餓。彼此狼吞虎嚥,胡亂吃了個大飽。仙人師徒均未回轉,只剩那四隻大豹,不時在外間洞室出進,不再進室窺視。只要不動架上書籍,料無他故。見塗雷所臥石榻甚是寬大,足足可容十人以上,食後人倦,同向榻上躺倒,一覺睡去。
洞室到處長明如晝,也不知睡了多少時候,醒來覺著周身溫暖異常,手觸處毛茸茸的,不禁大驚。睜眼一看,那四隻大豹不知何時跑來同榻,分臥身側,恰好將四虎身子圍在中間。見人一醒轉,跟著立起,各張大口,昂頭哈了哈氣,伸了伸懶腰,慢騰騰走將出去。彷彿是怕人受凍,特為送暖而來。
四虎連忙起身出外一看,仙人仍然未回。坐談了一會,覺著無聊,又去榻上臥倒,閉目留心,試驗那豹還來陪臥與否。等了好一大會,一隻也未走進。石榻冰涼,身上反覺寒冷起來,只得坐起,覺出室中氣候也沒先前溫暖,凍得身上直抖。作法自斃,正在說起好笑,忽然一道光華在洞外一閃,跟著眼前一亮,現出一人,正是塗雷,神態頗現張惶,開口便問:「我師父回來未有?」
四虎剛答了聲:「真人自從小仙走後,便即他出,至今未見歸來。」
塗雷聞言,微一尋思,又忙跑向外面,走至上人適坐之處尋視。
四虎站在門口,見他從座旁石案上拾起一張紙條,面上便現了喜色。轉向四虎道:「此時深夜,洞中夜寒甚重,你們如冷,我喚豹兒們陪你們同暖便了。」接著長嘯了一聲,四隻大豹齊從外面跑進。
塗雷向著四豹道:「夜來天氣太涼,他四人新來,禁不起凍,你們陪他們暖和一夜吧。只不許動我的東西,須要聽話,不可嚇人。我還要回原地去找我師父呢。」說罷,竟不容四虎答話,身子一縱,一道光華往外飛去。
四虎忙喊:「小仙留步。」人已無蹤,那四豹卻往室內走來。
四虎雖然覺冷,似這樣向野獸懷中取暖,未免不好意思。已然睡了一整天,估量相隔天明不過兩三個時辰,怎麼也能耐過,見四豹又來啣扯衣服,似要扯往榻上同臥,只得說道:「小仙雖是好意,我等已然睡足,不想睡了,請你們自便吧。」
四豹好似只知主人之命,奉行惟謹,決無商量餘地,依舊強扯不休。四虎方在為難,四豹忽然昂首側耳向外諦聽,好似有甚動靜神氣,倏地捨了四虎,齊往外面跑去。
四虎看出有異,跟到外室,四豹似已跑出洞去。靜心向外一聽,漸聞四豹嗥叫撲逐之聲甚厲,彷彿與什麼猛獸在外惡鬥。先因手無兵刃,鑒於前失,還不敢冒昧走出。嗣聽豹聲逐漸急促,中雜怪叫之聲,內中有兩豹似已受傷,不禁激動義憤。暗忖:「自受仙人救命之恩,如今他師徒因事他出,守洞的豹為惡獸所傷,怎可置之而不理?看四豹跑出神情,分明有惡獸來此侵犯,才行奔出抵禦。如不助牠們除害,那東西傷了四豹,仍必跑進洞來,要糟仍然是糟,轉不如此時出洞相助,力量還要大些。」
偏生兵刃不在身旁,四虎一摸腰間,所藏臨危應用的暗器無敵流星,又在與花蠻扎端公對敵時使用殆盡。搜遍腰囊,一共搜出六粒。放彈機筒早在中毒昏倒時遺失,洞中休說沒有器械,就有也不敢妄用。慰情聊勝於無,只得分取了六粒彈丸,各人在灶旁拾起一根較粗一點的柴枝,往洞外跑去。
外層也是一個石洞,沒有裡洞大而爽亮。盡前是一甬路,盡頭洞口有兩扇石門,再走出去便是洞外,全洞位置在一個平崖之上。耳聽四豹嘯聲淒厲,似在崖下樹林之內。
躡足潛蹤走到崖邊,往下一看,四隻大豹與一條大蟒正在林中惡鬥。斜月照林,看得逼真。那蟒遍體紅鱗,閃閃生光,口裡不住噴那火焰。身盤樹上,中腰半截纏住一人,細看身量,頗與虎王相似。蟒的頭尾俱露出在外,各長兩三丈,粗約徑尺,通體總有十丈長短。血口開張,紅信吞吐,燐燐若電,屢屢作勢去咬虎王咽喉,卻咬不上,好似被什麼東西隔住神氣。四隻大豹又不住躥前撲後,瘋了一般,拚命朝蟒狂咬,此起彼落,毫無休歇。內中兩隻較小的豹似已受傷。蟒尾也似被豹爪抓傷。激得那蟒頭尾亂擺,身子一拱一拱地用力,意似想將虎王勒死,附近林木被長尾打斷了好幾根。虎王聯手都被惡蟒束住,也不叫喊,也沒見怎撐拒,也不曾死。
四虎見狀大驚,暗忖:「這般惡蟒倒也少見,無怪四豹敵牠不過。虎王具有伏獸本領,每值出遊,必帶黑虎、金猱隨行,有時還帶著大隊豹群。所養猛獸多半通靈,無論相隔多遠,一呼即至。怎今晚會一人到此?為蟒所困,又不呼喚虎。猱來援?好生不解。他與清波上人師徒交厚,妖狐又曾說要尋他為仇,想因妖狐所迫,來尋上人師徒求救,行抵崖前,遇見惡蟒。豹在洞中聽出動靜,見是主人好友,故爾在此死拚,絆住那蟒,不使傷他。一個畜生尚知同仇禦敵,何況我等身受仙人活命之恩。蟒固厲害,既然遇上,哪有不管之理?」
四虎互一商量,這般大蟒,手中柴枝已是無用,而那六粒毒藥彈丸,也只能傷牠要害,不能致命,偏生放彈機筒不在手內。林雖不深,由崖上打下去,也有十好幾丈遠近,彈丸無多,幾下若打不中,便成徒勞。於是把四人分別列成一個半圓形,一同繞道下去。
當中二人,一人兩粒;兩旁二人一人一粒。環列前進,乘著蟒頭左右亂擺,由當中兩人覷準蟒目,先發一粒出去試試。若一擊無功,再孤注一擲,覷準蟒目、蟒口等容易透穿見血之處,一同發作。
計議定後,四虎一同縱身下崖,悄步入林。行近蟒側三丈以外,已聞到腥惡之氣,使人欲嘔。各借林木隱藏,屏氣凝神,冒著奇險行事。四豹想知有人暗助,口裡嗷嗷連聲怪叫,跳撲更急。四虎各將彈丸用右手三指捏緊,周身功夫全都運入指臂等處。互在樹後一打手勢,當中兩人倏地朝前一探身,一同用足全力,朝蟒雙眼打去。
四虎軟硬武功俱臻上乘,專講四兩撥千斤,有寸木穿鐵之能,如換尋常蛇獸,雖皮糙肉厚,這一下也不愁不應手即穿,何況打的又是蟒的雙眼,藥彈奇毒,見血必死,相隔又近,以為總可勝算。誰知蟒乃神物轉劫,靈敏非常,任是下手準速,依舊被牠發覺,蟒頭微俯,兩粒彈丸全被躲過,噹噹兩聲,落在地上。登時亂聲怪叫,怒目電閃,首尾擺動愈急,如非四豹前後撲躥牽制,幾欲脫身穿出尋找敵人,得而甘心。
四虎見狀發急,更不遲延,一聲呼嘯,四彈同發,瞄準蟒的口、目打去。這四彈雖沒打中要害,因為用力絕大,參差併發,配合巧妙,手法又極準確迅速,那蟒又吃了四豹騷擾的虧,雖是性靈眼快,終不能八面兼顧,一時躲閃不及,左右頸間連中兩彈。下面兩彈又打了一粒在頭上,總算額骨堅硬,一撞便落,不曾穿透入腦。只未一彈由頭皮上擦過,噗的一聲,打在虎王身上。四虎見狀,雖中了三彈,俱都撞落,估量不會透皮見血。未了一彈又誤傷了虎王,身畔雖有解藥,他身體被蟒纏緊,無法施救,久即毒發不治。只顧悔恨驚急,無計可施,竟忘了身臨絕境。
蟒頸受彈見血,頸骨幾被擊碎,疼痛非常,刺癢難耐,額間又受了一下硬傷,本就怒極。再加打中虎王身上這麼一下,忽然聽出聲音有異,不顧尋敵,連忙回頭諦視,方知受了敵人愚弄。不由急怒攻心,噝的一聲極淒厲難聽的怪嘯,身子似長繩脫軸,轉風車一般,從原纏合抱大樹幹上平空出去,疾若飄風,昂頭吐信,直向四虎藏伏之處追來。
蟒身長達十丈,雙方相隔不過四丈遠近,瞬息即達。還算那四豹同仇敵愾,見蟒穿出,雖不敢迎頭抵禦,卻把身子往旁一縱,避開正面,讓過蟒頭,十六隻利爪齊向蟒身後半段抓去。那蟒情急尋仇,誤認四虎鬧了玄虛,必欲置之死地,一味前躥,吃豹利爪一抓,只得回身來咬。四豹哪敢和牠硬鬥,忙即四下避開。
這一停頓,四虎藏的不在一個地方,身手靈快,林木又多,便於藏躲,幸得脫險,人已嚇得亡魂皆冒了。等蟒追入,四豹又復從後抓撲。林木繁茂,人和豹子個個縱躍輕靈;蟒雖厲害,終吃了身子長大的虧,追得固快,回環往復卻不靈便。三方走馬燈一般,在林中出沒隱現,縱躍追逐,人、豹都仗林木躲避,誰也不敢往林外逃去。那蟒怒發性起,長尾掃處,半抱粗的樹木一捲便斷,只擾得林內腥風大作,沙石驚飛,枝葉紛紛斷落如雨。
追逐有個把時辰,四虎忽然逃近虎王被困之處,回顧四豹正和那蟒糾撲,百忙中想起虎王不知被蟒束死也未,如若未死,此時用解藥救他所中彈毒,只要傷的不是要害,人還未死,或者尚來得及。忙著兩人趕過去,準備將虎王夾往僻處救治;下餘兩人將蟒誘向遠處,以免趕來傷害,只要挨到清波上人師徒回轉,即可誅蟒脫險。及至趕至樹下一看,哪有甚虎王在彼,乃是一段木頭,上畫人的五官面目,中間圍著虎王素常的虎皮衣褲罷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