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共三冊):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滿額折
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共三冊):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共三冊):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共三冊):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共三冊):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40 元
優惠價
79232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最佳賣點

程兆熊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推廣未曾停歇,是新儒家學派中被遺漏的一位重要人物。本部書共三冊,七十餘萬字,除了收錄了程先生的文章外,對與程兆熊先生有密切往來的熊十力、何思敬、戴家齊、許思園、徐先兆、王淑陶、黃維等人亦進行了扼要的介紹,還全文錄入了與程先生有文字往來的部分師友的文章、信札、公函以及相互酬酢的詩歌等資料,內容旁徵博引,以極其豐富的文獻材料乃至檔案,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勾勒程兆熊先生的前半生。文字耐讀,語言生動,妙筆生花,這種發乎性情的書寫方式也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內容簡介

一代時儒程兆熊先生(1907-2001),熟識歐陽竟無大師,親炙於熊十力先生,與吳宓、錢穆、許思園、唐君毅、牟宗三等諸位先生交好,一生奉行簡單化與務實的體證,卻甚少人知道他的學識背景與豐厚閱歷。作者李惠君花了近三年的搜集與整理,以文追人、以文追事,從程先生大學開始到1949來台之前發表的文章及以文化救國建國的事蹟,以時間為軸、以文章及交往人物為織,書寫成七十五萬餘字《解鎖程兆熊》前半生,時間從1926年到1949年,共三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解鎖程兆熊前半生-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從《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線索。先生十九歲離鄉南下廣州,受同鄉黃維規勸與資助,棄考黃埔軍校而入中山大學物理系就讀,既而又受推薦編輯《黃埔生活》,其時正在蔣介石誓師北伐之際,也是國共兩黨裂痕加深進而清黨的時刻,國共兩黨同時注意到動員農民力量乃掌握政權的利基,其時先生任職黃埔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除了在負責主編的《黃埔生活》及《黃埔週刊》撰文之外,也主編系列叢書,其中程先生編有《農民運動》一書,關注農民與土地問題,他認為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
由農村文化運動到社會運動而政治運動;同時還有個循環性,由政治運動,再到農村文化運動。誠如本書作者所言,此文雖是因為國共分歧而為國民革命所編就的書籍,已然可見程氏性情之教的風格。作者又提到第五點所提的社會進化觀點,也一直貫穿程先生後來的相關農業治國救國的著作中。所以作者提醒我們:「這些深度接觸農民運動議題及土地改革問題,是否也是影響程先生復學之後轉系農科的因子呢?又關於農民的教育問題,是否也是程先生回國投入抗戰以致當了專員做了許多訓練,及後要創辦信江農專,乃至於最終,終身從事農學國學等教育的呢?相信這些都是不斷積累於程先生內在思想行動的因子。」旨哉斯言!得作者頗具理據的分析,相信讀者對程先生藉中國歷代農民與土地政策之轉變以闡述其性情之教此一思想的根源發韌之處,當能有一番具體的理解。且觀先生抗戰時期所從事「先秦儒家的農業理想與世界」此一課題之探索,注意土之氣息與人性之關聯,強調教化之本,本之於人性,本之於土之氣息,本之於農業,將先秦儒家以農立國的理想世界,依據經典為之梳理,既談經濟,亦言文明,更言為人處世之道與國家經營之理,其根本都歸結於對歷代農民與土地問題之思考,並且作出從上到下,從治國教化到土地經濟同條共貫的系統性解答。而這些立論的觸發點,與其任職黃埔時期對農民運動的思考,實有深刻的聯繫在焉。
作者關於先生前半生的行止,有相當詳盡的介紹。舉其大者,如與三民主義力行社的淵源,創辦《國際譯報》、《小國際》、《文化通訊》、《國際情報》、《理想與文化》、《中國文化》之經歷,原欲赴巴黎設立國際譯報社卻入學於凡爾賽園藝學院的始末,以及抗戰時從軍報國,從事文化宣傳與擔任指導專員,上書陳誠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並舉薦熊十力先生的詳細始末。另外,作者詳述程先生應英國科學協會之邀,以中國科學家的資格發表《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之緣由,尚有程先生任職滇越、川滇鐵路始末,戰後鵝湖信江農專辦學之艱辛。當然,程先生與黃維、熊十力、牟宗三、許思園、唐君毅、吳宓柳詒徵、彭友賢等眾多先生之交往等等,更是多有精彩之敘述。
程兆熊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推廣未曾停歇,是新儒家學派中被遺漏的一位重要人物。本部書除了收錄了程先生的文章外,還全文錄入了與程先生有文字往來的部分師友的文章、信札、公函以及相互酬酢的詩歌等資料,內容旁徵博引,資料翔實,最大的特點是以極其豐富的文獻材料乃至檔案,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勾勒程兆熊先生的前半生。文字耐讀,語言生動,妙筆生花,這種發乎性情的書寫方式也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閱讀此書除了增長知識,擴展見聞外,或可從程先生傳奇的人生經歷中獲得成長的動力,汲取生命的智慧。對於學者而言,瞭解程兆熊先生的生平和經歷,亦有助於深化理解程先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惠君
祖籍廣西桂平,出生台灣台南白河。瑞士商學院(SBS Swiss Business School)EMBA高階企業管理碩士。59人文空間主持人、59讀書會召集人、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會員、中華出版基金會董事。

「第一屆程兆熊思想與現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2024)發起人暨籌備執行委員會執行長;「斯土斯民與斯人──臺灣地景文學先驅程兆熊山地踏查四書數位出版與閱讀串連計畫」總策劃執行(十場臺灣地景文學閱讀講座主持,文化部補助,華夏出版,2021-2022);主辦主持「59讀書會一起閱讀趣──方群&紫鵑朗詩」及「|程兆熊學術思想 閱讀微型研討會」(2022台北國際書展「城市在閱讀」合作活動)。

作、〈開天闢地而歸家安坐,郁郁乎文哉〉(程兆熊《九十回憶》序,新北市,華夏出版,2023)、〈發現藏在臺灣山地裡的寶藏〉(程兆熊《山地書》、《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高山行》四本書重版前言,新北市,華夏出版,2022)、編撰程兆熊簡介(華夏出版程兆熊作品集折口);《叛逆媽媽˙媽媽叛逆》獲Pubu電子書城新秀作家選拔優選獎(2010)。曾任廣西《出版廣角》特約記者及寧夏《品味》雜誌專欄作家。詩作獲刊登於《漁民文化》及《創世紀》詩刊。


曾任兩岸金融保險管理行銷主管及顧問近三十年,馬來西亞全國巡迴講師,中國品味電台聯盟策略長兼總顧問,寧夏明道文化總顧問,寧夏金融論壇總召集人、Loop-X文化創意產業型眾創空間總策劃。

兩岸藝術文化策展人:臺灣-寧夏兩岸藝術駐村創作暨聯展(2014)、第三屆寧夏書畫院青年畫家聯展、臺灣寧夏設計師交流會總召集人(2014)、寧夏女性畫家聯展(2015)、柒加壹油畫小組跨年展(2014-2016)、上海保利秋拍王中軍個展(2017)、「台灣之美」中國攝影學會夏季攝影聯(2020)、「來去自如 朗讀風景」林信榮雕塑個展(2020)、伍玖虎年新春蠟染師生聯展(2022)、「睜開眼睛看見海」藍海線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入備選(2022)等。

推薦序語

上冊:
就在那様的大時代中,妳以程兆熊先生為主線,串聯出各色人物、事件、文筆、地域、今昔⋯ 很佩服妳的組織大能,聯想幅度,和思考上的周密明𥇦。
我很高興讀到父親年青時的白話詩、文。但他竟也能寫有關經濟甚至金融課題,倒使我驚訝。
──程兆熊先生長女、喬治華盛頓大學退休 程明琤教授──

李小姐與程教授素昧平生。透由著作,竟對先生產生好奇與喜愛。如本文稱,李小姐與先生具有「相似的熱情與處世性情」,著迷於先生「這份外人眼中的〖理想化〗和無所畏懼的〖自信〗」,不自禁一頭栽入先生的世界,探索渠多彩多姿的生命底蘊,完成先生年譜撰寫,並將解鎖資料不吝地和盤托出。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 林宗賢名譽教授──

我們終於也清楚看到了程先生跨越民國肇建、北伐、抗戰、來台的前半生,與中華民國在陸時期之大時代動盪同交織,其廣大人脈所涉及之政界、軍界、學界以及其諸省實際考察所體知的農民文化與苦難百姓生活,可說即是民國史之一大圖像。
──嘉義大學中文系 蘇子敬教授──

旁徵博引,資料翔實。 該書最大的特點是以極其豐富的文獻材料乃至檔案,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勾勒程先生的前半生。這些材料主要由程先生發表的文章以及主持刊物的相關訊息為主,而旁及與其交往的師友的各類文字,資料翔實,旁徵博引,盡顯歷史之真實。
──中國礦業大學,20世紀中國學人研究中心 胡可濤副教授──


中冊:
等到他創辧國際譯報後,文章越寫越多。「沸浪」也越傳越廣。連在湖南的外婆在一首詩題中明書 :送別沸浪傳徽遊歐。詩首兩句:
浩蕩江天意,濤聲動客容。
就這兩句已隱然藴涵心潮如沸的去國遠泊情境。可見這時親戚間早已將沸浪從筆名成為正名(兆熊)之外個人文習自稱的字(沸浪)了。
──程兆熊先生長女、喬治華盛頓大學退休 程明琤教授──

專心拜讀李女史大作,甚幸先讀為快,才能有機會深入體會那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一位懷抱理想的讀書人,如何在風雲變幻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堅持理想與形塑出自帶光環的人格特質。這是一種歷經大時代洗禮之後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而在程先生著作的字裏行間中一一顯露。藉由作者的穿針引線,而後程先生鮮明的上半生業已躍然紙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蔡長林──

閱讀《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一書,你會發現程先生絕對是一位性情中人,本書作者何嘗不是!程先生對詩歌有著深厚的造詣,不論是古體詩還是新詩信手拈來。作者亦是一位女詩人,不時有新詩在各種文學刊物發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正是因為性情的契合、心靈的相通,作者對程先生的解讀才會有了更多的同情與理解,亦才會無怨無悔地投入對程先生的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20世紀中國學人研究中心 胡可濤副教授──


下冊:
這些日子我認真地持續閱讀妳的長篇撰述有關我父親程兆熊先生1949年前的人生歴程,十分精彩!我還須感謝妳讓我更全面完整地認識並了解父親的性情和人格作為。
──程兆熊先生長女、喬治華盛頓大學退休 程明琤教授──

願以《中庸》、《宋元學案˙晦翁學案》之崇高的案語「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之語,讚惠君女士之大作,其對程兆熊先生一生「致廣大」的人生足跡,做了盡精微的研究,此書必將「留傳百代」。
──台灣鵝湖書院山長、蔚理法律事務所所長、臺灣大學法學博士呂榮海律師──

發揚前賢思想學術固然重要,然而知其人而論其世又更加不可或缺。思想學術乃血肉,更需生平行誼作為骨架以為支撐,二者理當相輔相成。顯然目前對程先生的關注,較為集中在闡揚其性情學說及對臺灣農業的影響上,對先生生平行誼,尤其是早年經歷對其性情之教的形成所具有的影響力,在這方面的認識就略有不足。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惠君女史的大著《解鎖程兆熊前半生》的出版,就顯得深具意義。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蔡長林──

其中驚天地、泣鬼神,精神長留天壤,令人緬懷頌歌的歷史文化大人物,亦一併隨著記述傳主而連帶網絡式地呈顯開來;而且每冊、每篇、每章幾乎都能找到最相應優美的對仗文字以為標題。讀者,若能分享家人,甚至闔家觀之,將能收有自醉醉人之效,猶唐詩寫鵝湖風土「家家扶得醉人歸」一般。
──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 蘇子敬教授──

自敘 ──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錢穆先生在讀完程兆熊先生的《獅子山頭》一書後,去信程先生云:「讀兄詩,如讀寒山詩。然寒山只有禪味,兄詩禪味外,又有理學味。寒山心事混入詩中,兄之心事乃在詩外。」,又於另一函中稱程先生為「儒門一大禪師」,並謂「所著均非規矩準繩所能居,而無不從性情心靈中流出,讀之而能想見其人,其為裨於斯世,決不在淺處也。」錢先生所言竟是絲毫不差地道出吾初讀程先生著作時心底油然而生之感觸。
徐復觀先生〈誰賦豳風七月篇──農村的記憶〉則言:「錢賓四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把農業文化的靜穆敦厚之美,描寫得有聲有色。而我的朋友程兆熊先生,是學農而由藝以進乎道的;在他的許多文章中,常以幽峭空靈之筆,寫綿綿不盡之心,總是把人類的前途,歸到土的上面,歸到農的上面。 依我看,兩位先生對農業的厚意深情,都可說是《七月》篇的流風餘韻。」如是,如是,程先生之性璞文美顯見。
吾與程兆熊先生所處時代與學問之懸殊,雖同星月卻如同參商二星,本應無機會相見相識,卻在程先生逝世二十年之際,我走進了程先生文字的世界,得以一窺擁有超然情懷且具性情之教的簡單化的程先生的存世的那一部分。自從蒐集整理程先生資料起,便總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在協助著,平日極少看電視,近期除了晚餐時間順道觀看英國的「舊貨獵人」一片,某日等晚餐時家裡電視正放映早期電視劇《水滸傳》,於短短的兩個廣告之間演的是李逵救押往刑場受斬的宋江一幕,竟即是在我發現《黄埔生活》是程兆熊先生編輯的刊物的那天,更野就是找到〈李逵禮讚〉這篇文章的那日,是巧合,又抑或有股神秘力量的驅助。
綜觀程先生的生平與著述,其自幼起博學多聞,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一生決斷無數,明不明白都行走在山川草木間,其性不忮不求,其品光風霽月,無論處境若何,既可盡心完成工作,又心繫家人與親友,且可隨時隨處吟詩作詞,尤其在戎馬倥傯之中不僅著述不斷,更隨時代變遷而可安心自在,是無法以一個標籤定義的,總感愈想說明白愈說不明白,筆者亦愈來愈不願也不能以坊間研究新儒家者,將程先生也放進新儒家稱之,衹能如程先生年近九十歲時自稱己是一「儒者」,套用毓鋆先生所釋之「時儒」稱之。閱讀其文其詩,宛如見著其人且隨伴其側,與之同賞山川草木,與之同仇敵愾,與之同為國愛家,程先生一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顛沛流離又滋潤豐厚,「決不在淺處」,決可深掘而得之也。
許多人要問我,你與程兆熊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想寫程兆熊?你為什麼要研究程兆熊、辦程兆熊的相關活動?甚至有人打電話問我是否是程家人,程明琤教授亦以為我是程兆熊先生的學生(我多麼希望是呀!)。
我是驚異於有人對此有興趣知道,所以我決定說一說,讓好奇得到答案,其實後來連我都不免要自問,也在給自己找答案。這個時候我便總要想起程先生詢問熊十力先生是否「要決斷,才能明白?」熊老先生輕觸其首,曰:「不明白如何決斷?」而程先生不以為然,此段公案出於程先生之《九十回憶》。我想我是與程先生一般,「汝安則爲之」,決心此後以完成對程先生其人其事之研究與彰顯為職志,至於原因,又如之何。

知道程兆熊三個字,乃因剛從福建結束一年多顧問項目回臺些時,十多年老朋友簡先生澄鏞(即華夏出版有限公司負責人),向我提及程兆熊先生著作與事功不得了,「咱們想辦法來出他的全集,妳想辦法寫寫企劃案」,當時網路上所可找到的資訊微乎其微,簡先生處也還無多程先生書籍,市場上也難能找到先生書,於是這事兒也就擱置着。約莫過了大半年餘,簡先生在中華出版基金會當時的楊克齊董事長的資助下,開始蒐集一些程先生的著作,並掃描製作了一些檔案樣書給我,我也是翻翻而已,不過我倒因找到程師大女兒程明琤教授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創會者之一,而找當時還在東華大學的須文蔚教授協助取得程明琤教授聯繫方式,輾轉終由其授權華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其父親程兆熊先生的作品,甚是圓滿。
由於covid疫情持續,我知暫時也不可能再到大陸工作,除了養花蒔草、參與公共藝術計劃主持、辦藝術展覽,便是常與基金會幾位董事們聚餐品酒,榮譽董事長楊克齊先生與簡先生找我寫活動企劃,我便寫寫。二〇二一年秋末,基金會四位成員來我處開了幾次會,除了楊董事長和簡先生,還有現任董事長張維新及洪小偉董事,以出版程兆熊先生《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高山行》《山地書》山地四書為主,由我書寫計畫並將之定調為「臺灣山地地景文學」,幸得文化部認同給予補助,而得以開展我們這項工程的第一步,祇可惜,計畫通過後,基金會因事退出合作,簡先生原擔心人力能力不足以執行,我則信誓旦旦,此事之執行,於我乃屬極簡易之事,告與簡先生把出版一事負責即可,這於他而言是桌上拿柑,輕而易舉之事,其餘廣宣、講座講師安排聯繫我一手包攬。
此時,我方開始重新認真閱讀程師「山地四書」,亦方開始再擴展搜尋各方資料,其實打從我從知道程兆熊三個字起,時不時就會去搜索可能的資料,亦曾以基金會名義去函農委會索要臺灣山地園藝調查報告。所幸,程師習慣在文章中記下同行師生姓名,亦所幸,程師的門生個個是高足,讓我有依可循,先後找到嘉義大學蘇子敬教授、淡江大學高柏園教授、中央大學蕭振邦教授和中央廣播電臺溫金柯先生和電信技術中心副執行長李重志先生,繼而找到我原本識得卻不知曾受教於程明琤教授並聽過程師講座的樹德科技曾議漢副教授,又聯繫上曾明泉博士,找到蔡龍銘教授,隨之找到趙信甫先生與曾錦煌先生。因程先生寫詩,我便找好友方群詩人,即臺北教育大學林于弘教授助陣;最特別的大概屬最先找到的老派登山家伍元和先生,因程先生爬過的山道伍老師都走過,還在大學就已讀了程師的書並指導李圓恩小姐以程先生山地書為參考文獻寫學士論文。其中因採用子敬教授的發表論文寫文而找到的臺灣鵝湖書院山長呂榮海律師,我曾思索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找上呂律師共襄盛舉,真慶幸做對了這件事,呂律師以其法學專家浸淫到程朱陸王及二呂的儒家運動,因而識得程兆熊先生,臺灣鵝湖書院在呂山長的主持下,著手《鵝湖民國學案》的編著,亦以鵝湖精神注入其專業法學之中,這是社會之福,也是我在鑽研發揚程先生之學一大助力。
一直尚未覺得時機成熟到去找程先生教學的幾所學校,卻因簡先生有作家小民的親筆信而聯繫上姜保真教授,如此,在程先生來臺首創園藝系的中興大學的時任黃振文副校長支持、園藝系主任張哲嘉教授協助下,我們在第八場踩在程先生當年來臺後第一個教育場域的中興大學園藝系所辦講座,那份感動無以言喻。且透過中興大學林慧玲教授的協助,找到當年與程先生上山做園藝調查,今年九十一歲的范念慈教授,並識得程先生留法學長陳國榮教授的學生朱建鏞教授;也因林慧玲教授引薦,我又認識程先生當年任碩士口試老師的臺大林宗賢教授,透過因姜保真教授協助聯繫上曾與程師同行高山的現今九十七歲的陳澤亞教授。在中興大學園藝系這場講座中,當年程先生創園藝系時添聘的林樂健教授的公子林政勇先生說來找答案,其想知道他父親會到中興大學是否與程教授有關,正巧我帶著未曾出版的程先生手稿《九十回憶》影印本,我馬上給出「是」的肯定答案。張哲嘉教授分享他求學乃至在農場裡一直找不到答案的疑惑,竟在創系程主任的「山地四書」及三本調查報告裡解惑了百分之六十,我主持著感動著,眼珠兒在眼眶裡打轉著,我說:「如果當年存在中興園藝館的巡展圖文資料好好保存,或又可解百分之二十呢!」。
在兩個月裡全臺講座除了臺北的三民書局重南店與臺南的政大書城外,水木書苑的蘇至弘先生協助我們獨立書店的選定與聯繫,計有嘉義的島呼冊店、花蓮的雨樵懶人書店、南投埔里的籃城書房、臺中的羅布森書蟲房、宜蘭羅東的日光山森林茶書苑、新竹清華大學裡的水木書苑與臺北的有河書店,更有敦煌書局中興店與中興大學的園藝系,還有豐年社社長梁鴻彬及農傳媒陳大中主編與南投縣陳宜君議員、心動音樂電台李維國總經理的支持與協助,使我們從二〇二二年三月十三日起至五月七日共十場的閱讀講座活動可以如期順利舉辦。期間我亦找到程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時的門生,臺大哲學系退休關永中教授與黃懷秋教授夫婦,因年歲已長,加之疫情閉關寫作而未得見,但表示一定要保持聯繫,未來再有程師之事,定當竭力盡心,令人甚感欣慰。當然,也遇到口口聲聲恩師的程師門生避而不見,或幾語避之者,嘆人走茶涼,又抑或有難言之隱而不可知者,我當學習了。在水木書苑那場開始之前,我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原來是曾想為程先生圓夢再現鵝湖書院的的學生鍾添景董事長,他因聽聞我在辦這些講座而找到我,從此鍾先生更成了我推廣程先生學術思想的重要推手。讓我最為感到驚異的是,當我聯繫完所有講師、書店,敲好所有日期,開始製作講座用投影片時,倏然發現我們最後一場講座竟然剛好是程兆熊先生的二十一週年逝世紀念日,就在有河書店,我為此悸動不已,數回淚水盈眶。此應該就是政大退休的劉又銘教授在得知我做著推廣程師之學時,第一時間給我電話,他給了一個結論「天命」二字,他說這是我的天命,中華出版基金會的楊董事長亦不斷跟我說:「程兆熊先生一定在天上看著」,呂律師也說我是被老天賦予這個任務的;高柏園教授疼惜我,不僅支持鼓勵我,對我說:「我們群龍無首,你就是首,你做什麼我都同意且支持。」凡此種種都是莫大的鼓勵,都是貴人,讓我不為什麼,就只是決定這麼做,有了更堅實的後盾。

在這兒我真心感謝有子敬給我這本程先生手稿的《九十回憶》影印本,可以解我許多疑惑,尤其對讀著《山川草木間》,又對讀著《生命與世界》,及至在國家歷史博物館找到關於程先生的人事資料,抗戰時程兆熊先生的職務軌跡有了更清晰的脈絡,程兆熊先生的年譜便漸勾勒出一個脈絡,我可以侃侃而談每個時期程先生的身份角色了,唯還無法真正落筆成章,乃因程先生的學識與生命經驗太豐厚了,太早動筆,要誤漏許多的,只能是初探。
説到疑惑,便可回頭談談我為何對程兆熊先生有了埋頭為之的動念。當我提起程兆熊,有人告訴我:「他早年沒什麼作品!」,又有人告訴我:「他都忙著跑東跑西,跟家庭孩子應該不親!」,有人重刊他的書寫:「熊十力的入門弟子」,一開始我都信,因為我不了解程兆熊先生,而恰恰因為盲信,而誤了許多。
起初,我從《山地書》裡所提的人物,開始在筆記上畫程師的人脈圖,除了少年時早知道的錢穆與唐君毅先生,很多只提姓無名,會是誰呢?一個個上網查民國初期的人物,一個個看他們的事蹟成就,便興起了我不祇得把程先生的所有文字都找出來閱讀,我還得把程先生的人際網路圖畫出來,我才能真正的認識程先生。我看程先生悼念許思園的《從人性與人之使命悼許思園先生》這篇文章,是真正要起而研考程先生的緣由,因我有些微忿忿不平了,《理想與文化》期刊是程先生創辦的,程先生說是與唐君毅先生一起辦的,可,怎麼所有資料裡都只寫唐君毅先生辦的呢?!查到存檔資料《理想與文化》的發行人是廖聞天,編輯是周輔成和程行敬,又一一查這些人物,偏偏程行敬是出現在唐君毅母親陳太夫人卓仙的《思復堂遺詩》詩裏,眾人皆說是唐君毅父親唐迪風之門生,卻僅此而已,而此人在江津,與程先生父母一度住江津,而程先生常往江津探望父母,加之程行敬前往昆明此的時間點與程先生幾乎同時,我便曾以為這是程先生的化名。直到再看到《儒家思想—性情之教》中,程先生說程行敬先生是其本家,在歐陽竟無的支那內學院求學,當程先生被派去昆明接收滇越鐵路時,請程行敬先生去擔任秘書,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可笑的自我揣測的錯誤,此後,關於程先生的生平事蹟,我便不敢再隨便的自以為是,也更加謹慎去探查佐證了。
又有不解關於香港新亞書院,大抵是程先生與錢唐二位先生等一起創辦的,而在諸多文章中大多沒記上這一筆,連百度百科和網路文章把程先生當年擔任軍委員會軍訓部專員寫成了學員,更因有人言之鑿鑿地告訴我程師母是譚延闓的女兒,更有甚者是程氏旁系子孫自稱為譚延闓外曾孫者,亦見大陸金華市江濱小學生說家譜中程先生是他們族人,我又非得把程先生家裡成員搞清楚,以確實程先生之家庭關係,堵眾口之悠悠。程明琤教授在程先生身後,將程先生手稿《爬山哲學》以《山水禪思》之名出版中的「程兆熊年表」是直接從零歲跳到三十二歲,程先生生平三分之一缺失,又其中年份職稱與我從佐證資料所得不盡相同,序二內容更諸多有誤,於焉,我更得把程先生的年譜和著作編年完善,還原真實的程兆熊先生。程先生一向耿直且敦厚而坦承,不避家事且投身國事乃至天下事,其中除了特別說自己學農、學科學之外,對儒學、禪學、道學、哲學,甚至聖經、回教都鑽研而有所得,及至年近九十方自稱己為一儒者,見其一生著著實實奉行著儒家的修齊治平之道,故唐君毅先生住在鵝湖書院的那一個多月的暑假裏,每說未看見程先生忿厲之容。程先生悼念著鵝湖的彭先生時言「太子出家,太子回廟,真相如何?誰與商酌?這些都可以不必付問了。」續言「而歷史的尊嚴,文化的尊嚴,人類的尊嚴,這一切的表白,也終於要百世以俟着一位『神聖的教師』啊!」,此洽足以令吾輩同樣百世以俟著程教授這位神聖的教師!
程先生在臺灣高山裏,謂其乃因「禮失求諸野」而「入山求道」,謂己之在大陸和臺灣時是「在山川草木間」,在香港則是「在山川草木外」,無論如何,程先生一生總是在山川草木裏的。若說人死留名,雁過留聲,那麼程先生之聲名得好好留,但求「名符其實」,雖老子謂「名可名,非常名。」,不讓歷史遺漏了或誤傳了這位對國家貢獻極大、學識淵博的先生,這實實在在的「名」,便是「道」,需吾輩將此「儒門一代禪師」還原真實,且著力於程兆熊學術的研討與傳揚,吾可蒐補程先生之年譜,有待於將來。

巡迴講座結束後,我想在辦正式研討會之前,先配合著二〇二二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城市在閱讀活動,玩一場微型研討會,距離不足一個月,師長們準備約只有一星期時間,但見篇篇好論文,特別謝謝在六月五日參與發表的蕭振邦、溫金柯、蘇子敬、呂榮海、林于弘、姜保真等諸位師長,而林宗賢教授更全程參與聆聽發言。接連姜保真、蕭振邦、林宗賢三位教授為我在大學圖書館借出程師諸書,簡澄鏞先生提供我一些掃描檔案,國家圖書館期刊組協助我整理了程先生在館內的八十六篇期刊篇目,我的堂弟李雪峰在昆明幫我去尋找程先生書寫《一個人的完成》時居住的興隆寺,並協助我取得眾多民初期刊資料,林宗賢教授更不餘遺力讓我有求必應地親自爲我下載所需的期刊資料,當然還有一開始協助我取得程先生文章的上海的兒子宇及媳婦海珊(並幫我作法文的翻譯),和如親人之臺灣楊棋丞及廣東楊海濱、北京的謝芷垚,套句兒子的話:「現在全中國人民都在幫你找資料!」我是何等幸運且幸福。當我開始有頭緒的整理此書時,需要查找更多資料時,助我最甚者則是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胡可濤副教授及其研究生李晨穎小姐,胡老師主動幫我校稿,其每有疑慮,就會讓我再求證一遍史料,這讓此套書更加值得供人閱讀,尤其晨穎是從研究生到畢業考取高中政治教師了,都還在協助我,實是我最大的幫手。而岑詠芳博士則協助我確認了程兆熊先生在法國巴黎大學文學系的博士論文及取得博士學位的時間點。閨蜜陳怡君女士為我校稿,本祇請宗賢兄、子敬兄、可濤兄為我作序,不曾想他們全然一同為我校稿;書寫過程與明琤教授一直保持著信函聯繫,在她的鼓勵與支持下,我不斷修潤書稿;程先生的二媳婦范女士和長孫中鵬先生說此套書要讓家裡子孫都閱讀,當成傳家之寶,這不啻是書寫過程中更大的動力。秉持「事緩則圓」的心態,來不及於我所主導的「第一屆程兆熊思想與現代文化研討會」(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舉辦前出版,便就悠悠地繼續修潤書稿,其間黃兆強教授和清和兄(何懷明先生)偶因詢及程師事,而讓我重新審視內容;最終又欣得蔡長林先生和呂榮海律師為序,也因小女兒奇和女婿奇佳,及湘台兄日常生活的關照,才得以讓我安心的查照資料與書寫。也因有中華出版基金會的協助、楊克齊榮譽董事長的鼓勵、張維新董事長的支持,更有藝術家林文昭老師大方提供我藝術作品用於書封,馬立懿教授帶領蔡承允先生和韋伶小姐協助設計編輯與出版,鴻嘉彩藝印刷的大力支持,方可使這三本書以這樣精美面貌面世,感謝所有人的支助與關懷。
這又不禁讓我總佩服著在那動亂的時代,程先生無法隨身攜帶,或案上隨時有古籍可查,更不可能有網路資訊,他怎能引經據典地書寫他的立體三代思維?他怎麼能洋洋灑灑地為學生兒女寫四書五經和文學詩論的講義?尤其看他編著的《中華園藝史》,我心中不斷讚嘆,惟程師可以!惟程師可以!無人可以這麼寫史的了!我更能體會,每一次的決斷都影響著程先生的生命歷程,他做著每個的決斷、書寫著每個所思所見,這是何等的通透生命才可以的!每有興奮發現時,蘇子敬教授及其夫人怡君老師便成了我的最佳分享對象,有人可以分享討論,又是何等歡喜!
就在我決定將年譜、人物譜、著作年譜等稍作緩緩,先從程兆熊先生早期發表於期刊的文章開始,把目錄和資料組織好時,想起《九十回憶》雖然看了數回多次,但後章總匆匆閱過,便又仔仔細細讀著時,看見程師談及九十歲時長孫中鵬來看他,他便要好好跟長孫說說他的一生,我突發奇想,程師的二媳婦兒曾在電話裡告訴我程師長子的兒子如今在臺灣,那,來找找吧!竟不想,不用多少時間,我便找到一位我直覺認為是的人的公開資訊,我發了私訊,剛剛好半個小時(我是六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點二十三分發訊息,中鵬回我是十二點五十三分),我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案,套句中鵬的說法,彼此「很突如其來又震驚又感動的消息」,如斯,我們在線上談論着程師種種,也讓我確認了程師的弟弟程百川先生便是我所找到的程源浩教授,家譜又往前進了一步。談論間,中鵬說「爺爺看不過去了,派您來好好點一下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哈哈,我也要相信了的,因爲,每每我有疑惑時,竟就讓我從不同的書裡或資訊中即刻找到答案,久而久之,我不免也要相信,冥冥之中,「冥冥之中,自不可說」。
書寫期間,聞浙江台州與我有師生之誼的友人的謝迎慶兄與臺北視我如妹的余大哥承儒,皆因突發重病而不良於行,在此套書完成之際他們皆憑一己之意志力而獲重新站起來,並更積極地面對人生,迎慶更進步到能流利地使用語言邀請我去杭州為他事業做顧問。又有成都學生王露禹,我們一起經歷了二〇〇八年的汶川大地震,在書寫中的舊曆年將至之時,他給我來了電話,報告著他的近況,說著事業與家人的情感關係皆漸入佳境,他將壹切歸功於我的教誨,並言仍在實踐著我對他們的教導。這些生命的反饋,給了我對一己生命的詮釋,提供了極大的安慰與鼓舞。
愈深入瞭解程先生,愈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尉天驄先生說他是汪迷程迷,巧,我也是呢,語言結構、思想維度、人生態度,這信著,乃因價值觀,認同且許多相似的生活態度與做事方法,便就迷了。我父親二〇〇六年十月十日逝世後(書至此,猛然想起程先生與譚師母是雙十節結的婚),我一直欲以在大陸國營企業擔任總顧問及中外合資等世界五百強公司任職之經營管理的經驗著一書以告慰父親,始終未提筆成章。程先生當年是青年從軍的鼓吹教育者,乘軍機來臺,父親則是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騎馬上學的長公子,不告而別,隨軍離鄉背井隻身來臺,此後皆終生未能再見父母,鑽研程先生生平,應有念父之寄情作用吧,便以此敬程先生為師、告父親在天之靈,更感謝母親的養育以及到現在還能跟著我出國遊玩,使我還可保有赤子之心。在德國四個月,也承蒙女婿丹尼(Dennis)的關照,帶著我遊山林和古城,使我既能寫詩也能寫書,間又開著研討會的籌備會議;更因我的兩位女兒奇奇與孟筑在我書寫過程各生了一位外孫女珥嫙(Mattie)和外孫卡洛(Carlo),我總是左手抱著初生嬰兒,右手敲著鍵盤,謝謝新生命給予姥姥對四十歲時所自許的“作孩子們的榜樣”、“讓孩子們以父母為榮,父母以孩子為傲”可以持續精進向前。

凡例
此套書資料的取得,除了程先生的書籍以外,幸而臺灣國家歷史博物館、中國國民黨黨史檔案館、國家檔案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藏書,還有上海圖書館主管主辦的「全國報刊索引」、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台等都保存有程先生若干資料,此有彼無,需不斷尋找拼湊、印證方可得,故不以常態之標註方式獨列,而直接將必要之出處以括號小字列入文中。
本套書之整理書寫,乃以文追人,以人追事復以事追人,為還原歷史與觀察時代的用辭遣字及標點符號用法,筆者抄錄時選擇保留原文及原著,未進行現代語法及標點符號處理。尤其在鉛字印刷及戰火與人為破壞中遺存下來的,有諸多可能的編誤或重疊不清,亦有手書行草(多虧胡可濤老師協助),辨識不易,這亦造成校對時的困難,雖查古籍及請教學者,我既非作家亦非專家,不懂體裁並無從遵從,純憑一己感覺順暢而書,文中容有闕漏、訛誤者,尚祈方家惠予指正,并俟来日補苴罅漏。
因緣際會竟在此書即將付梓前,程師二媳范女士將程師六箱遺稿都交予我整理,程師生前親書的鵝湖書院匾額亦交由吾人保管,同意由我為之尋一百年之計,而且明琤教授亦特地回西雅圖整理出二箱程師真跡作品,其中有六本記事本,這讓塵封可能半世紀以上的文稿得以在不久之後重見天日,誠如明琤教授給我的郵件中寫著:「天地間似有冥冥神袐之力作着安排聯繫,𩆜通啓悟,真令人肅然敬悚。」我合十感恩!

二〇二二年八月一日初稿
甲辰荷月大暑次日李惠君修訂於臺北大稻埕

目次

目次
 上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目次
序──程兆熊先生習農因緣與初心──林宗賢
自敘──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李惠君
第一編 兒女英雄氣慨 荔子楊梅幾度紅
── 廣州中山大學與黃埔軍校 ──
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一九二六-一九三一)
前言
第一章 少年冶遊風景好,仁慈李逵黑先鋒
──《黃埔生活》週刊編撰股長
別號與筆名
程兆熊先生的編輯室
首篇作詞、組詩、譯作
月夜放歌
古有成先生
《黃埔生活》的丘啟薫先生
第二章 青箬笠綠蓑衣,勿草草此生
──《黃埔週刊》編撰股長
騎馬打勝仗與黃埔停刊
一刀兩段,刀刺何處?!
第三章 不堪聞問,惟知難行易
 ──論〈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革命的教訓
第四章 都是過來人,枯骨泣江河
──〈哭玄武湖裡的亡友──熊敦〉
浪遊行跡
生她一個人的孩子
探尋熊敦先生
一個答覆

第二編 奔赴京都,安家立業
── 南京加入三民主義力行社並創業 ──
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一九三一-一九三四)
前言
第一章 初到南京,回想南國 ── 與南京拔提書店的關係
第二章 在星的醉眼裡 ──〈黃帝的子孫〉
第三章 沒被帶走的時代痕跡 ── 創辦國際譯報社
國際譯報社的設立、編制與發展
國際譯報社的出版與發行
第四章 創辦第一份刊物 ──《國際譯報》
《國際譯報》的型態與發展
《國際譯報》的編輯與發行
譯述之餘
現代農村學會組織的擬議
總的答覆和編後
許思園先生的《人性與人之使命》
程兆熊先生與許思園先生
許思園先生的遭遇,兼提王芃生先生及楊蔭渭先生
《國際譯報》對國際局勢的報導
第五章 國際軟性讀物 ── 副刊《小國際》
《小國際》的出版與發行
小國際俱樂部
程兆熊先生的黃沙夢
現代詩社疑案
戴家齊先生
新娜拉與新羅亭
唐君毅先生的《小國際》主編
第六章 國際通訊網路 ── 《國際情報》
《國際情報》的出版發行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南昌行營
第七章 《國際譯叢》半月刊
第八章 中國歷史文化與健全人生思想 ── 《文化通訊》
徵稿啟事
佛廊的一封家書
熊十力先生的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會?
第九章 程兆熊先生的國際情勢譯作

第三編 遠渡重洋 凡爾賽宮裡的園丁
── 法國園藝工程師與巴黎大學文科博士 ──
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前言
第一章 單程船票回國無期 ── 謁「顏色裡的都城」
第二章 看太陽吻著整個巴黎城 ── 路易十四和拿破崙的花園
與博士論文的三位教授

書後──尺牘存情──程明琤/李惠君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 中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目次
序──鵝湖薪傳:家家扶得醉人歸──蘇子敬
序──蔡序──蔡長林
第一編 一心萬古又千秋 總是朝朝與暮暮
── 軍委會戰幹第一團代總教官與《自強日報》 ──
民國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一九三七 ─ 一九三八)
前言

第六章 取道港粵返鄉救國,黃鶴樓頭珞珈山
── 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訓練團第一團代總教官 ──

第七章 烽火中的文化宣傳事業
── 創辦自強日報社與《自強日報》 ──
創辦自強日報社與遷移歷史
自強日報社附帶設立的抗戰宣傳劇團
《自強日報》之創辦宗旨與組織發行
駁《貴溪縣文史資料第五輯》之汪姓文

第二編 足跡所至 總是清明在恭
── 中央訓練委員會視察指導專員與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 ──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一九三九─ 一九四二)
前言
第一章 中央訓練委員會視察指導專員兼黨政班講師與指導員
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二期訓練情形紀略
東南西南八省視察足跡
清明在恭和腳踏實地
一艘哥倫布的船

第二章 創新中國文化,向世界與未來講話
──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創辦《文化講壇》 ──
短暫留在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的時間之探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並創辦《文化講壇》
著作出版訓練三書
上書陳誠先生〈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並舉薦熊十力先生
程兆熊先生與熊十力先生
二十世紀學術上之主題—生命問題

第三章 對全世界的文化工作的偉大的設計
──創辦《文報》與《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
《文化講壇》姐妹刊《文報》的創刊訊息
以中國科學家的資格發表《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
──應英國科學協會之邀:戰後人類精神及世界文化和文明的改造問題
程兆熊先生與柳詒徵先生
先秦儒家的農業理想與世界
離開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

第三編 百花開處春如酒 萬木凋時夢似烟
──川黔考察,家人辭──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一九三九──九四二)
前言
第二章 第一次西南各省視察之貴州考察筆記
第三章 整理總裁的訓練思想體系
第四章 王淑陶先生和程兆熊先生詩

附錄一《國際譯報》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附錄二《小國際》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附錄三《國際情報》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 下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目次

序──致廣大,盡精微,續開程兆熊先生精彩人生實學──呂榮海
序──「冥搜與真性,清外認揚眉」──胡可濤
第一編 有心之人,必長念此有心之事
── 創辦《理想與文化》──
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及三十九年(一九四二-一九四六,一九五〇)
前言
第五章 颯颯秋風十月天,秋風起處是塵寰
── 《理想與文化》的創辦之謎 ──
 《理想與文化》的困境
誰創辦了《理想與文化》,且看程兆熊先生與程行敬先生
真實的《理想與文化》刊載篇章
第六章 世界應該是一座大花園
── 從農業看見世界與時代 ──
從農業看見世界
吹起的時代的風──報載「信江農校長程兆熊來渝」

第二編 華燈照人寂寂 書寫歷代在滇名將
── 接收滇越鐵路,川滇鐵路特別黨部 ──
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一九四二-一九四三)
前言
第八章 爆竹響遍山城,家鄉淪陷遠走昆明
── 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 ──
程兆熊先生首次到雲南昆明時間再探
出任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
第九章 雲南的諸葛武侯,滇遊雜詠
── 探詢雲南人物古蹟 ──
程先生的雲南初體驗
與黃維先生攜手同歸故里

第三編 以天下為一家 以中國為一人
── 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 ──
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一九四四-一九四五)
前言
第一章 對時代感到沒有辦法,惟闡揚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季刊 ──
與朱家驊先生的二封書信
主持《中國文化》季刊
茶山寺二三事與論西漢之治
唐末詩人有道

第二章 大道不將爐冶去,有心重立太平基
──太平的線索,一個人的完成──
太平的線索
昔賢信州山川題詠
周公傳
程兆熊先生之大學同學丘啟薰先生
第三章 以文化建國安定民心,錯失良機
──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 ──
夢遊異境
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工作
第四章 相與言忠言孝,論古論今,竟至不忍舍離
── 岳武穆遺文真偽之探 ──
關於岳武穆遺文
茗川王氏族譜
岳武穆王氏宗譜序文書後
第五章 藏之名山,以俟解人
── 二酉講義與鵝湖講義 ──
任《中國文化》季刊總編輯
鵝湖講義:彭二酉先生與張司直先生
程兆熊先生與吳宓先生

第四編 文化教育和政治 相忘於江湖或相煦以沫
── 《知識青年》暨信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院) ──
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八年(一九四三-一九四九)
前言
第一章 人材薈萃濟濟大觀,信江大學的規劃
──《知識青年》半月刊發行人與信江農專校長──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創辦之始
創辦《知識青年》半月刊
上饒七縣聯誼信江農業專科學校開學了
程兆熊先生與彭友賢先生
第二章 仰視滿天星斗,一任寒風拂面
──信江農專創辦辛酸史──
重慶《益世報》刊載程兆熊氏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的立案過程
戰後惱人的新規與行政事務
上呈教育部長朱家驊先生:
《鵞湖今昔》與牟宗三先生起草之〈江西鉛山鵝湖書院緣起暨章則〉
第三章 時事日艱教育益為國本,慇慇此心遙遙此志,有心重立太平基
──信江農學院改制之路──
信江農專改制農學院遭批「毋庸再議」的過程
信江農專日益發展且已附設三個農村實驗學校及鵞湖農村實驗區
 為信江農專申請為中華農學會團體會員
 程兆熊先生第一次為教育事業求官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院)紀年簡表
 鵝湖書院重振了嗎?
 程兆熊先生與徐先兆先生之交往
第四章 理想與文化,歷史與文化
──合併出版的《理想歷史文化》──
《理想歷史文化》的微妙誕生

第五編 斷續風吹天地久,遑辭百折在人寰
── 黃維將軍與程兆熊先生的半生情──
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八年(一九四四-一九四九)
前言
第一章 蓮荷夜夢無顏色,世亂常懷天下才
── 十萬青年十萬軍,蓮荷齊練兵 ──
黃維中將與程兆熊少將的蓮荷練兵
再忙,也沒有落下的講演與譯作
第二章 錦蜀征袍手製成,桃花上馬請長纓
── 規模更日益擴充,設備益甚完善 ──
信江農專承辦國防部預備幹部管訓處青年屯墾訓練班
農林部農委會駐贛代表徐滿琳的報告書
程兆熊先生與稷社的通訊
第三章 任是彩雲岩上落,絕壁由來豈等閒
── 徐蚌會戰,友朋兩分 ──
程兆熊先生與黃維先生的半生情
黃維先生為人所樂道的諸事
黃維的新任務與新覺悟
不得不說的黃崇武先生

跋──天外青山似故山──程明琤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書摘/試閱

程兆熊先生與許思園先生

程先生於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〇)十一月十二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作了〈從人性與人之使命悼許思園先生〉以悼念許先生,這離許先生去世的一九七四年已是六年之後,概得知訊息的時間已是晚。程先生與許思園先生之情誼從中山大學畢業後前往南京創業便已開始,難得人生得知己,在南京同遊共語,在南昌同行暢談,在巴黎同學共食。

他在大同大學畢業後,即被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請去,和宗白華、方東美先生等同事。那時我正在南京辦國際譯報。我由他的表弟楊蔭渭先生介紹,才和他相識,並常來往。(〈從人性與人之使命悼許思園先生〉)

程先生之寫舊詩乃因許先生建議,程先生之對儒學興趣亦有許先生之影響。程先生提及與許思園先生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夏天認識以後的往來樂趣,更言其性情:

我因常和許思園兄同去雞鳴寺,且住處相近,故無所不談,無所不議。有一次論到明太祖,他忽一言一發,儘讓我一人說個不休。問他亦不答,別時亦不送,而且態度冷冷然。過了一些時,我再去看他,向他請教,他方言道:這就是我的試探,看你如何?隨後,他忽勸我不要做新詩。可以做做舊詩。那時,我們正在雞鳴寺,面對紫金山,俯視玄武湖。我乃言:「天臨湖水近,地接遠山間,野堤春草綠,隔水菜花黃」,他便大笑了。他的智慧極高,學識自然更博。他能詩,而不作詩。

那時,南昌設立了一個行營,成一軍事重鎮和安內的中心,同時也由那裡發出一個中國文化學會和新生活運動的號召。我和君毅、思園二兄南昌之行,即因此故。
我們乘坐長江輪,來往都經過九江,並宿於潯陽江頭。我們無所不談,大快平生。
我們來時,在潯陽江頭一宿。我們回時,又在潯陽江上一宿。我們三人談到深夜。(《九十回憶》)

我們很清楚知道唐君毅先生是透過許思園先生介紹給程兆熊先生的,而許思園先生則是由楊蔭渭先生介紹給程先生認識,楊蔭渭先生是楊蔭鴻先生之弟(許思園先生的表兄),楊蔭鴻先生介紹其弟楊蔭渭與程先生相識。如此形成了這個朋友圈,也因此方有後來程許唐三人於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同往南昌行營謁見蔣委員長,(此南昌行及唐先生主編《小國際》二事,於後續談)及說好了許先生赴巴黎留學,由唐先生繼任其教職,而程先生則欲去巴黎籌辦國際譯報社分社。結果,最終反倒是程先生先去了巴黎,沒設成分社,倒取得了法國巴黎園藝工程師和文學博士,而許先生亦非直奔巴黎而是先至倫敦再赴巴黎,去巴黎的時間應該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年中之時了,且程先生竟成了許先生的媒人,兩人先後取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程先生憶著這段美事:

 

創辦自強日報社與遷移歷史

自強日報社是程先生繼創辦國際譯報社之後所創辦的第一個報社,以此切開留學巴黎之前後辦報經歷。程先生有這麼一段記述:

等博士將弄到手時,日本已佔領了我們的北平南京。………當我由歐洲回到武漢時,不久武漢又失了。我在武昌辦的一個報社,便遷到常德,後來我終於到了重慶,又到了昆明,再回到上饒,當時曾路過鵝湖,一瞥之下,印象是很淡的。(《憶鵞湖》)

關於自強日報社現今所存的訊息亦極其薄弱,蓋「報」者不若雜誌期刊,想一則老百姓們習慣用報紙包物可保溫,二則日報者是每日新聞,一天過了就是舊聞,看過也就拿來墊桌面、包殘渣,除非機關單位圖書館等刻意留存,否則較少存於後世,尤其日軍敵機轟炸軍民撤退逃難的歲月,更加難以留存於世。《自強日報》之片紙隻字大概俱毀於烽火之中,現今除了可以在幾篇文章提起《自強日報》與程兆熊先生外,只存程先生自己的記述了,而我們所看見的兩篇相關文章,則多有揣測與誤記誤評現象,但亦有值得參考的內容,我們一起於後見端詳。
程先生除了在《憶鵞湖》中提到辦了自強日報社,並於《山川草木間》、《論中國山水》及《九十回憶》三書裡多次把當時自強日報社因日軍的侵襲而輾轉的艱難行跡記錄了下來,由此可知《自強日報》對程先生一生而言概亦極具意義,方每每提起。

抗日戰爭期間,余由武漢將所辦之自強日報,搬至湖南常德。常德在長沙大火時,一度危急,余之家人遂由常德遷桃源,又遷沅陵,終於入蜀,卜居歌樂山中。自民國二十八年年初起,至民國三十年春止,凡二載有餘。(《山川草木間》)

自強日報社創設於武昌,因武漢淪陷而由程先生親自將其遷至湖南常德,結果除了敵機轟炸外又受長沙大火波及,程先生行跡便又離開常德。此長沙大火,史稱文夕大火,「文」字來自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電報紀日方法的韻目代日,即十二日,所以長沙大火發生於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二日深夜,即十三日凌晨的人為失控火災。陳誠先生可說是當事人,他說:

抗戰八年,有兩件最使人痛心的事:一件就是汪兆銘甘心作漢奸,一件就是張治中長沙放火。
武漢會戰告一段落後,廣州亦已陷入敵手。此時,敵人在戰略上雖不再作速戰速決的打算,但打通粵漢路,藉以切斷我西南大後方與東南沿海的聯絡,卻是因利乘便之舉。為達成這項目的,敵人下一步的企圖就是占領長沙。(《陳誠回憶錄》)

 


誰創辦了《理想與文化》月刊?
且看程兆熊先生與程行敬先生

程先生說《理想與文化》前七期是在重慶出版,概這是一開始的規劃,而創刊號出版時程先生遠在昆明,或許從第三期以後《理想與文化》的編輯并不是在成都,實則已由昆明程先生所任職的川滇特別黨部宣傳科進行的了。就程兆熊先生所述種種以及《理想與文化》月刊的重慶社址設在「重慶上清寺特圍鮮宅」,可以很清楚知道,這與程先生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因為「上清寺」是程先生回到重慶居住的地方,「鮮宅」即是程先生好友鮮季明。我們儘是可見程先生的人脈資源之廣博的,不論其行至何處,何處便可聚攏一批有志之士行有志之事,筆者與此端又深有戚戚焉矣。
究竟是誰真正創辦且編輯發行了《理想與文化》?我們且可從以下資料獲知一些訊息:
第七期前《理想與文化》掛名社長兼發行人的廖聞天先生是重慶江津縣愛國商人,吳漢驥先生是民初著名詩人吳芳吉的二兒子(吳宓先生曾著有《吳芳吉先生傳略》),也是江津人,而程行敬先生更是江津的大地主,江津與白沙合稱津沙,在抗日戰爭時是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當時重慶尚屬四川),這大後方文化區還包括我們此前提過的中國哲學研究所成立之處的北碚。當時歐陽竟無先生的支那內學院亦遷於江津,故與程先生等眾人一起討論刊名,程行敬先生乃於其時求學於支那內學院。程先生嘗如是說:

我也想著我的鄉前輩歐陽竟無先生對我的一位本家程行敬君之言。一次是當他閉門讀《莊子》時,歐陽先生正種小菜完畢,乃過門而入,以泥手示之曰:
「是你在讀莊子,還是我在讀莊子」?
一次是他去歐陽先生房中,問《中庸》「天地位,萬物育」之義。歐陽先生即說道:
「你看我這裡,窗明几淨,人在窗前,書在架上。這就是: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要之歐陽先生一生學佛,獨創支那內學院,說這些話時,正式對日抗戰內學院西遷至四川江津之時,我那本家,是江津的大地主,求學於院中。……
我在抗日戰爭時,因留法之故,被派至滇越鐵路。乃函內學之本家來顛擔任秘書,彼向歐陽先生請是,即獲允准,並謂:
「此時,你應竭力前往相助,義不容辭。」
此時,雲南已轉為前方。義之所在,自歐陽先生視之,除敵人外,一切已無鴻溝。(《儒家思想──性情之教》)

程兆熊先生去昆明任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時,請程行敬先生去做其秘書,在昆明時常同遊滇之高山流水。程行敬先生是歐陽竟無先生支那內學院的學生,與唐君毅先生父母交往甚深,一說是唐君毅先生父親唐迪風先生的及門弟子。程行敬先生因程兆熊先生邀約其赴昆明,且已得到歐陽竟無先生之允准,便在臨行前探望師母,當時唐老夫人記述:「癸未春二月程君敬晚過 我將應友人約赴昆明任某職 其悲憫之懷不容自己 鄉多求請其事者或白冤或次述紓困人 感君飢春風無纖塵勤大學讀竭誠 贈化閒泛泛」、「行敬三十一初度與法雨合影詩見示茲將南去昆明和韻戲作」(唐陳卓僊,《思復堂遺詩》,臺灣學生書局,一九七七),乃作〈贈程行敬〉一詩贈之為勉:

平時摩得熟,臨時用得著。 首在明明德,新民居其末。 思誠泣鬼神,行健撼山嶽。 如-奇花初胎,如源泉活活。 顧諟天明命,致知在格物。 汲汲魯中叟,彌縫乏其術。 我佛大慈悲,慈航空寂寞。 道德五千言,世人尚咄咄。 感君饑溺懷,展轉傷局躅。 際曉南其轍,彈冠俟心腹。 春風入庭戶,明月照華屋。 几淨無纖塵,勤攜《大學》讀。 竭誠奉贈君,未遑計辭俗。 (秦春燕,〈「詩以教何」與「詩何以教」〉,關東學刊,二〇二〇年第二期);《思復堂遺詩》箋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八年)

由上可知程行敬先生是應了程兆熊先生之約,歲後(一九四三年二月)亦去了昆明。而程行敬先生還真是為了去幫程兆熊先生方於是時(一九四三年二月)入黨,三月正式入職於川滇鐵路特別黨部,其職為宣傳科長,並於該年四月返回重慶參加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二十五期(四月十一至五月十六日),被編入第一大隊第三中隊。然程行敬先生自己所寫的「人事調查表」中,作為理想與文化月刊總編輯一職,竟是從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一月起始,這便顛覆了吾人之認知,《理想與文化》創刊號是直到這年的十二月才出刊的,依程行敬先生所載,那末,筆者戲稱是在那年的十月,眾人餞別程兆熊先生時方說起辦《理想與文化》便不成立,眾人商討的時間便往前挪到了程兆熊先生從上饒第三戰區的文化設計委員會回到重慶中訓團時即已商榷!經過一年的籌措,餞別會上或許是鮮季明先生說:設址就設在我家吧!這樣將出版的時間提上了日程也說不定。(有時候不得不有點兒天馬行空的想像,那場景便鮮活了起來)《理想與文化》第二期是程行敬先生出行昆明前出版的(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而第三期第四期合刊則是其在昆明準備回重慶受訓之前出版的(一九四三年四月),如此可斷:程行敬先生是名符其實的總編輯。
程行敬先生受完訓回到昆明,在該年(一九四三)六月提交的工作報告書則載(〈程行敬〉,《軍事委員會侍從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29-060000-1253):

余於今春始奉 委到川滇鐵路特黨部工作,任職不久,即奉調來團受訓,特黨部於去冬始成立各項工作,正開始發展,現辦有川滇月刊,已出至第二期,川滇畫報,亦出至第二期,以上兩種,均為月刊,外有曙村壁報,每週一次,出至第八期。共有四區黨部,黨員六百二十五人。

所以可以得知程先生是在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秋去到昆明籌備川滇鐵路特別黨部,年末與此同時,有一位曹伯森先生,其於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五月任職川滇鐵路特別黨部宣傳科科長兼人事室主任,其直屬長官便是時任川滇特別黨部主任委員的程兆熊先生,而陳誠先生時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往前看曹伯森先生之任職過程有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任中央軍官學校政治部政治教官,其時之長官為政治部主任陳誠先生;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一月起至隔年(一九四三)五月任五十四軍司令部秘書,其長官為黃維先生,這很容易聯想曹先生與程先生會有的交集。曹先生在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任職三個月後(即同年約八月間)上呈一份給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的學員工作報告書,其「工作概況」一欄內載(〈曹伯森(曹符任)〉,《軍事委員會侍從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29-210000-3643):

本人現任宣傳科科長間人事室主任,本部人員無多關核人事管理業務,較為簡單,故本人負責工作側重宣傳,而宣傳工作中尤以編辦各種刊物為主,本部所辦刊物有「川滇月刊」「曙報週刊」「理想與文化月刊」「曙報」等四種,均為本科負責編輯。

關於程行敬先生與曹伯森先生所各提到的《川滇畫報》及《川滇月刊》目前皆未能找到存刊,應許是敘昆(川滇)鐵路特別黨部當時黨內的刊物。我們在一份由中國國民黨敘昆鐵路特別黨部籌備員樓兆元先生所造,以中國國民黨敘昆鐵路黨部之名呈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的「三十二年度工作計畫大綱簡明表及支出概算表」(由敘昆川滇兩路局組成,由部補助,當時交通部部長朱家驊先生),內見將《川滇月刊》及《西南日報》、《西南交通月刊》等三份刊物的費用編入活動費中,《川滇月刊》編費為九萬元;既是「三十二年度支出概算表」,或許是程先生尚未抵達昆明之前即已做的概算,若以程行敬先生提交報告的六月時說兩份月刊皆已出第二期,那必然是在程先生就任時才出版的。而這《曙報周刊》與《曙報》應許就是程先生請吳宓先生當主編,最終沒有辦成的刊物(於後將述及)。
曹先生的報告中另有「服務機關內優良人才與事實」一欄,欣見曹先生對其長官程兆熊先生之評價,內載:「本部主任委員程兆熊學術修養甚好,有價值之著作頗多。」而程行敬先生則如此寫:「主任委員程兆熊涵養純粹,品德甚高,堪為黨人模範,書記長凌樹藩堅毅果敢,力行甚勇」。
曹伯森先生接任宣傳科科長,或許程行敬先生一開始乃任宣傳科科長,受訓回滇之後,可能調任程兆熊先生所言的「秘書」一職,而原職由曹先生補任,這個時間點(五月)是可以對上的。我們從側面來看看程先生的本家,這是極難得看見中央訓委會黨政班對一位受訓學員的評價像程行敬先生這樣高的:

第二十五期受訓川滇鐵路特黨部科長程行敬 四川江津
人:品行端正,性情寬和,志趣高尚,氣度寬大,思想靈敏,盡忠職守,學識優良,才具幹練,經驗尚豐,體格活潑,儀表恭敬,工作迅速。
事:擅長文字,並諳音樂,可謂多才多藝,對於宣傳工作,頗能勝任。
視察意見:該元素質甚佳,文字音樂均所擅長,如能以之擔任宣傳工作或可更有較優之成績表現。

程行敬先生在填寫的「現職」欄上是將川滇鐵路特別黨部宣傳科長及理想與文化月刊總編輯兩個身份同時寫上的,亦即都是現在進行式。這曹先生只小程先生三歲,從軍前當過中學校長,離開軍職擔任大學教授,這報告應不至於糊寫,那末,當時這四份刊物是由川滇鐵路特別黨部所辦,既然編辦刊物是川滇鐵路特別黨部宣傳科的主要工作,顯然已經接手編輯已出版的《理想與文化月刊》與《川滇月刊》和計劃出版的《曙報》與《曙報周刊》,然而《理想與文化》的總編輯依然是程行敬先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2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