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觀眾研究(二版)
商品資訊
叢書:藝術
ISBN13:9789571478388
替代書名:Museum Visitor Studies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劉婉珍
出版日:2024/09/25
裝訂/頁數:平裝/300頁
規格:21.0cm*15.0cm*1.5cm (高/寬/厚)
版次:二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再版序 永續的根本
博物館為什麼存在?為誰存在?時空地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土民情、治理、管理、成員和館長以及每位參與者都在在牽動博物館的誕生和發展。現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對外宣稱,以人為中心,費心爭取資源,努力生存發展。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實踐和應用,方興未艾。
博物館生命樣態的各層面離不開觀眾,若借用《法華經》的諸法「十如是」架構來檢視,博物館世界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都與觀眾緊密相關,博物館觀眾研究當然應該是博物館世界中的顯學。這樣的應該,催生了2011年的《博物館觀眾研究》,希望有助博物館實踐參與者,以及即將成為博物館人的讀者,以誠懇謙虛的態度,重新看待博物館為什麼做?如何做?做了什麼?
十多年來,博物館對觀眾研究的興趣和行動逐漸擴展,簡單的滿意度問卷調查,早已無法讓博物館與時俱進的發展其獨特性。如何在資訊快轉、活動普及的環境中,讓人們體認自己可以到博物館滿足物質慾望和精神領受?博物館如何協助人們,透過身體感官和心智活動獲得真實的需要?如何使博物館藏品適當的顯露和詮釋?如何讓博物館空間兼具知性和感性?如何促進社會共融?博物館真的需要靈動多元的觀眾研究。
在博物館的世界裡,我們想做得很多,但對觀眾了解實在太少;所有的做與不做竟常常只憑治理管理機制或是主事者的意識形態和主觀判斷。許多博物館期待和更多不同社經背景、文化族群和性別年齡的人產生連結,積極與人建立關係,想要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然而,博物館與人的關係從來就不只有一種樣貌,人的「需要、想要和能要」,在博物館世界中如何作用?需要用心檢視探究。觀眾是博物館生存發展的根本,博物館安身立命的基礎就在於精實研究。
華文世界的博物館用「觀眾」指稱與館互動的人,他們不僅是遊客或訪客。博物館世界裡,誰來看、如何看、看到什麼,牽一髮動全身。廣義而言,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與博物館實體空間、展覽和活動接觸的民眾;包括館外延伸服務和網路媒體的互動者;也包括文物的原生族群;包括與博物館互動密切的志工、會員和捐贈者;更包括尚未和博物館接觸的非觀眾。觀眾研究是博物館永續的根本,永不停歇的進行式:必須深耕,成為深根。
2024年仲夏,喜獲三民書局編輯傳來的再版訊息,充滿感謝。感謝讀者,感謝即將成為讀者的主動訂閱;讀者的行動催生了此書的再版。感謝三民書局在科技視訊短淺的風潮中仍舊堅持出版,讓我們可以有書香的人文生活。感謝所有願意認真對待觀眾,學習理解觀眾,以及促使觀眾研究推進博物館優質發展的有心人。
博物館是人的世界,觀眾研究不是虛有其表的安心丸,更不是華而無實的奢侈品。人生如過往雲煙,短暫過客的你我能做的事有限,能讓博物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更是難得。開心十多年來有更多人投入博物館觀眾研究並分享實踐知識,開心此書可以繼續讓更多人認識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內涵方法和價值,開心和你在此相遇。
劉婉珍
2024年仲夏
二十年前,進入博物館生活世界,自己始終無法只憑個人所知及臆測或想像進行博物館展覽及活動規畫。若偶而為之,忐忑之心自然浮現。一年一年過去,一個一個專案完成,博物館詮釋溝通工作中,尋求協助判斷決策的需求日益增長。
馬不停蹄的忙於執行各種活動方案,是博物館教育人員生活世界的常態。習於自省的個性,讓自己常在規畫過程中反問:這是觀眾需要的嗎?我們該為什麼觀眾提供怎樣的展覽和教育活動?博物館可以為人們做什麼?於是,自己逐漸在進行博物館詮釋溝通工作中變成參與觀察者和行動研究者,有時「觀察者」角色多過「參與者」,置身事外的進行批判反思。有時自己沉浸於方案執行中,完全忘記所為何來?或是否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基於從事博物館展覽設計和教育活動規畫的需求,自己開始接觸並參與觀眾研究。1995-1999年在加拿大進行研究、2000年請美國博物館觀眾研究專家George Hein及Lynn Dierking來台專講、2004年分別在美國觀眾研究協會(Visitor Studies Association, VSA)以及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教育暨文化行動委員會(CECA)專題研討會中發表研究論文、2005年至美國博物館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AAM)年會中發表研究心得、2006年至英國當面向博物館觀眾研究專家Graham Black請益、2008年請George Hein再度來台、2008-2010年持續請澳洲博物館觀眾研究專家Lynda Kelly來台講學,透過書籍文獻的閱讀吸收、實際進行探究研究以及直接向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習,持續的收獲與累積,成為筆者不斷探究的基礎。
時間越久,越發感受觀眾研究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博物館工作者看到博物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身影與形體;觀眾研究又好似一個秤子,讓我們瞭解博物館所做所為在觀眾心中的印記,在生活中的份量。觀眾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心中的不踏實,讓博物館工作者從埋頭苦幹的「不明究竟」到能夠「明瞭所為為何」的實在,讓博物館有生存發展與調整修正時有所憑藉與依靠。
「鏡子與秤子」的提醒意象越發強烈,嘗試整理博物館觀眾研究理念與實務的行動隨即展開。然而,體能、腦力與時間的箝制卻總讓自己發願和完成的距離時近時遠。整理工作緩步向前,文思想法累積心中,書寫進度一再拖延。今年,放下台灣工作移居加拿大,有了多餘的時間埋首散置書房各處的資料書籍。日日敲擊鍵盤,或增或減的書寫工作從初春到仲夏。現在,這本書終於付梓了!
博物館觀眾研究的相關資料實在太多,整理此書的過程中總不免在兩難取捨中磋跎,斟酌增減再三,本書的架構與內容終於定案。在可能繼續修整增加篇幅的念頭萌發前,立即和三民書局拍板定案,否則這本書恐怕又是揣在懷裡多時,遲不交稿。
回顧過去近二十年間台灣以及自己之於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學習歷程,不禁莞爾。感謝直接相見對談、實務砌磋的每個人,以及在書籍文獻中接間會談的每次思考。感謝George Hein博士、周功鑫博士以及葉貴玉博士的關心,感謝John Falk博士應允筆者介紹並使用其專書圖文,感謝Gary Edson教授的激勵與支持。感謝多年來探究博物館觀眾研究過程中所有協助筆者學習及省思的博物館、博物館人以及觀眾,很高興這本書終於可以脫離「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
社會學者Wright Mills在其專書(1959:196)中曾言:「你必須學習在理性工作中使用你的生命經驗:持續檢證並解釋它。此覺察洞悉的能力是中心所在,你必須專注於理性的工作成果,在理性的工作成果上持續努力」。「觀眾研究」之於博物館像一面鏡子,「觀眾研究」之於博物館像一個秤子。但願本書能對博物館專業有些許幫助,但願在博物館工作的每一個人,都能「心中有觀眾」,畢竟博物館是因為觀眾而存在的。
目次
再版序 永續的根本
自序 鏡子與秤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觀眾研究的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博物館評量與觀眾研究
第三節、價值與範圍
第二章、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一節、前置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二節、形成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三節、 補救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四節、總結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五節、 以觀眾為中心的評量與規畫
第三章、非觀眾研究
第一節 探究非觀眾
第二節、探究美術館潛在觀眾
第三節、探究行動不受限
第四節、社區中的非觀眾研究
第五節、探究新移民觀眾
第六節、以態度理論為基礎的探究
第四章、發展觀眾:從非觀眾到親密觀眾
第一節、發展觀眾
第二節、發展青少年觀眾
第三節、發展志工夥伴
第四節、 發展社區居民觀眾
第五節、 與原生社群共存
第六節、 學習探究
第五章、培力教師觀眾
第一節、發展教師觀眾
第二節、探究教師如何使用資源
第三節、建構網路資源
第四節、培力種籽教師
第六章、探究觀眾經驗與學習
第一節、探究觀眾如何學習
第二節、瞭解觀眾學習所得
第三節 瞭解觀眾經驗與動機
第七章、專業知能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專業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理論基礎
第三節、探究取向:不同知識觀點
第八章 研究方法與工具
第一節 運用方法
第二節 質與量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管理
第九章、專業發展與實踐行動
第一節、 觀眾研究的效能
第二節 發展趨勢
第三節、面對挑戰
第四節 實踐行動
附錄
參考文獻
自序 鏡子與秤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觀眾研究的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博物館評量與觀眾研究
第三節、價值與範圍
第二章、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一節、前置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二節、形成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三節、 補救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四節、總結性評量屬性的觀眾研究
第五節、 以觀眾為中心的評量與規畫
第三章、非觀眾研究
第一節 探究非觀眾
第二節、探究美術館潛在觀眾
第三節、探究行動不受限
第四節、社區中的非觀眾研究
第五節、探究新移民觀眾
第六節、以態度理論為基礎的探究
第四章、發展觀眾:從非觀眾到親密觀眾
第一節、發展觀眾
第二節、發展青少年觀眾
第三節、發展志工夥伴
第四節、 發展社區居民觀眾
第五節、 與原生社群共存
第六節、 學習探究
第五章、培力教師觀眾
第一節、發展教師觀眾
第二節、探究教師如何使用資源
第三節、建構網路資源
第四節、培力種籽教師
第六章、探究觀眾經驗與學習
第一節、探究觀眾如何學習
第二節、瞭解觀眾學習所得
第三節 瞭解觀眾經驗與動機
第七章、專業知能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專業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理論基礎
第三節、探究取向:不同知識觀點
第八章 研究方法與工具
第一節 運用方法
第二節 質與量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管理
第九章、專業發展與實踐行動
第一節、 觀眾研究的效能
第二節 發展趨勢
第三節、面對挑戰
第四節 實踐行動
附錄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