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以兒童報告文學的形式和流暢優美的文筆,講述了著名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的童年經歷、求學過程和科研奮斗歷程,突出展示了老一輩科學家為國為民、不懈奮斗的初心使命,是青少年勵志成長的優秀讀本。
作者簡介
鐘兆云,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雜志發表過頭條作品,出版專著40多部。
郭鷹,中國作協會員,龍巖市作協副主席,龍巖市新羅區委黨校高級講師,龍巖市新羅區政協委員。
名人/編輯推薦
文學性:著名作家鐘兆云、郭鷹聯袂創作,語言流暢優美又飽含深情。
真實性:謝華安院士親自審定。材料豐富詳實,數據權威可信。
教育性:傳播科學家精神,樹立榜樣力量,點燃科學夢想。
序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變世界。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奮斗在科研一線,用汗水和智能書寫歷史的科學家們。為了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策劃出版了“榜樣力量·中國科學家系列”圖書。
我們精選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中國科學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他們的生平事跡、科學成就和精神風貌。這些科學家,有的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以天為被,以地為席,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的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潛心鉆研菌草,不僅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種菇脫貧,還在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他們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高超的學術造詣、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書寫科技創新的輝煌篇章,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之中,在科學救國、報國、興國、強國的奮斗中彰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報告文學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融合了新聞報道的紀實性和文學作品的藝術性。我們希望,借助生動活潑、飽含激情的文字,細致精美、罕見珍貴的插畫和照片,帶領青少年讀者走進科研現場,走進科學家的內心世界,感悟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期待,在這些榜樣的感召下,越來越多年輕人積極投身科學事業,為國家繁榮和人類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榜樣力量·中國科學家系列”圖書的出版,不僅是我們向中國杰出科學家致敬的一種方式,更是我們引領青少年讀者啟迪未來、傳承智能、點燃夢想的重要舉措。願這套圖書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使中國科學家的智能與精神代代相傳。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這些榜樣的身上汲取靈感與力量,進而勇敢地追尋屬於自己的科學夢想。
目次
種子的力量 / 001
改變世界的雜交水稻 / 005
星空下的稻田 / 011
一樓一屋一書齋 / 017
叔父的教誨 / 022
少年的志向 / 030
農校的求學生涯 / 035
優良傳統代代傳 / 042
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 048
南繁的種子 / 055
海南的艱苦生活 / 060
15 粒種子的恩情 / 066
打敗稻瘟病 / 070
爸爸是水稻的爸爸 / 075
比農民還像農民的科學家 / 081
父親的生日 / 085
“東方神稻”橫空出世 / 090
軍功章有一半是鳳英的 / 097
把論文寫在田野上 / 103
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 / 107
譜寫一個又一個輝煌篇章 / 111
福香占,解決吃好的問題 / 118
科學家精神 / 123
書摘/試閱
談到雜交水稻,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雜交。
雜交就是不同種群、不同基因型的個體相互交配或結合,產生重新組合的個體。通過雜交可以獲得更具優勢的品種,比如馬與驢雜交生下的騾子,就特別身強體壯,特別能幹活。水稻則不一樣,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每一穗稻花都由許多小花朵組成,雌雄親密無間,肉眼很難分辨。早在19 世紀,世界各國的大批科學家就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探索,但是一次次的挫折與失敗,讓他們失去了信心,甚至讓他們下了這樣的結論:自花授粉的水稻是不可能進行雜種優勢利用的。而這個“結論”最終被中國科學家打破了。
提到雜交水稻,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隆平。是啊!他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是“雜交水稻之父”!
1960年7 月,還是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的袁隆平,和同事們在一大片揚花的水稻田中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野生稻株。正是這株稻株的發現,促使袁隆平決定開展雜交水稻提高產量的科學研究。要想獲得人工雜交水稻,就必須進行異花授粉,得到異交種子。袁隆平利用這株天然雜交水稻的種子反復試驗,調節開花期、溫度、光照,施肥管理、控制授粉、套裝隔離等,並不斷與海風、小鳥“爭食”。1970 年11 月,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發現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欣喜若狂,將其命名為“野敗”。緊接著,袁隆平帶領大家乘勝追擊,對國內外1000 多個品種進行篩選測交,找到100 多個具有恢復能力和親和性較好的品種,又是一番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在1973 年突破了雜交水稻的“三系”配套技術。
“三系”配套的成功,一舉打破了“自花授粉的水稻沒有雜種優勢”的成見,開啟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忽如一夜春風來,雜交水稻良種的選育工作隨即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展開。1972 年3 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開始組織全國性的協作攻關。1975 年,袁隆平團隊攻克了“制種”的最後一個難關,成功研制出雜交水稻種子,帶領中國水稻走進新時代。也就在這一年冬天,國務院做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發現第一株性狀分離的水稻到成功制出種子;從1960 年到1975 年,袁隆平團隊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這是人生最寶貴的15 年啊!更難能可貴的是,袁隆平將他的團隊發現的“野敗”材料分發到全國30 多個科研單位,加快了“三系”配套進程。
為什麼雜交水稻的研制和育種工作會引起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並組織全國性的協作攻關呢?為什麼要做出全國推廣試種的決定?為什麼說雜交水稻改變了中國與世界?
因為只有攻克雜交水稻育種難題,才能讓糧食豐產豐收,才能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才能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與溫飽。雜交水稻成了維系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對中國與世界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雜交水稻在接受世界人民頂禮膜拜的同時,也承受著無邊的壓力——研發育種之路還很漫長,遇到的困難層出不窮。緊跟著袁隆平的腳步,成千上萬的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俯首大地,守望稻田,潛心鉆研,一心要為糧食增產和農業發展做貢獻,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中國智能。
在浩浩蕩蕩的育種大軍中,有一位來自福建龍巖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其貌不揚,卻有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情懷和志氣,注定要在不久的將來脫穎而出,成為繼袁隆平之後雜交水稻的又一名重要專家。這位年輕人,叫謝華安。謝華安培育的種子——“汕優63”解決了中國第一代雜交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從1986 年開始,成為中國連續16 年推廣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累計推廣種植近10 億畝,增產糧食近700億公斤,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情不自禁地說:“‘汕優63’是一流的雜交水稻組合。”一些水稻育種同行更是將其稱為“中國雜交水稻救星”。
那麼,“汕優63”是何方神聖?它有什麼神奇之處?謝華安又為此付出了什麼呢?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