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研究南方丘陵山地生態系統服務格局演變及其對生態系統結構與干擾的響應機理,辨析生態系統服務類型之間的內在關係,研發不同功能區生態系統服務提升的技術體系,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和農村社區協同發展模式,開發區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提升的決策支持系統,為發揮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的生態屏障作用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支持。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技術研究與示範(2017YFC0505600)”的支持。
本書可供林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林業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師生、科研人員及林業工作者參考。
本書可供林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林業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師生、科研人員及林業工作者參考。
目次
前言
1 緒論
1.1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環境概述
1.2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1.3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進展
1.4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提升與可持續發展
2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的評估
2.1 生態系統類型時空變化
2.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時空變化
2.3 生態系統服務變化驅動因素
2.3.1 水源涵養變化驅動力
2.3.2 土壤保持變化驅動力
2.3.3 固碳量變化驅動力
2.3.4 生態系統服務變化驅動力
2.4 小結
3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提升途徑
3.1 生態系統服務提升研究方法
3.1.1 空間格局優化的數學表達
3.1.2 空間格局優化的目標函數
3.1.3 空間格局優化的約束條件
3.1.4 空間格局優化的實施
3.2 生態系統空間分布適宜性
3.3 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分析
3.3.1 本底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2 協調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3 生態優先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4 不同情景下總生態系統服務結果對比
3.4 小結
4 山地災害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技術
4.1 山地災害概述
4.1.1 華蒙山山地災害概述
4.1.2 華蒙山山地災害產生的氣候水文背景
4.1.3 華纂山山地災害產生的地貌和地質背景
4.2 山地災害研究區城概況
4.2.1 地理位置
4.2.2 地貌、土壤和植被
4.2.3 氣候
4.3 典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辨析
4.3.1 華鑒山林分類型及空間分布
4.3.2 華鎣山石漠化區的典型林分類型
4.3.3 華鑒山林地淺表層滑坡災害情況
4.4 馬尾松林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技術
4.4.1 馬尾松純林水源涵養服務能力解析
4.4.2 馬尾松純林水源涵養服務能力提升技術
4.5 柏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技術
4.5.1 柏木林土壤保持服務能力解析
4.5.2 石漠化柏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技術
4.6 山地森林淺層滑坡防災能力提升技術
4.6.1 植被空間結構與林冠截留率解析
4.6.2 根系構型與護坡效果對應關係
4.6.3 基於斜坡穩定性提升的植被調整技術
4.7 小結
5 丘陵山地水源區水源涵養和水質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1 基於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的典型森林結構調控技術
5.1.1 不同密度馬尾松林水源涵養能力
5.1.2 不同類型森林水源涵養能力
5.2 濱水植被級衝帶水質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2.1 濱水植被緩衝帶類型與寬度對氮磷截留效應的影響
5.2.2 濱水植被緩衝帶坡度對氮磷截留效應的影響
5.2.3 濱水植被緩衝帶最佳寬度和坡度的確定
5.3 基於InVEST模型水源區產水量和氨磷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3.1 基於InVEST模型產水能力研究
5.3.2 基於InVEST模型氤磷凈化能力研究
5.4 小流城森林植被類型布局優化技術
5.4.1 小流城針葉林布局優化
5.4.2 小流城間葉林布局優化
5.4.3 小流城針闊混交林布局優化
5.5 小流城森林景觀格局優化調控技術
5.5.1 小流城徑流水質特徵
5.5.2 小流城“源—匯”景觀關鍵地段識別
5.5.3 小流域“源—匯”景觀數量與格局調控
5.5.4 利用“源—匯”景觀格局指數預測小流域徑流水質
5.6 小結
6 丘陵山地次生林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碳匯提升技術
6.1 區域概況
6.1.1 中國科學院會同森林生態實驗站
6.1.2 慈利縣天心閣林場
6.2 次生林不同樹種之間種間聯結性
6.2.1 研究進展
6.2.2 研究區域概況與樣地設計
6.2.3 近原始天然林優勢樹種種間關係研究
6.2.4 種間聯結規律在森林經營中的應用
6.3 次生林物種多樣性對疏伐強度的響應
6.3.1 研究方法
6.3.2 不同疏伐強度對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6.4 林窗對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6.4.1 研究方法
6.4.2 林窗對物種多樣性特徵的影響
6.5 基於SPOT-5遙感影像的湘西地區林分參數及碳儲量預估模型研究
6.5.1 研究方法
6.5.2 結果與分析
6.5.3 討論與結論
6.6 物種多樣性保育和固碳能力提升的量化經營技術
6.6.1 研究方法
6.6.2 研究結果
7 丘陵山地人工林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技術
7.1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概述
7.1.1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現狀
7.1.2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退化問題
7.1.3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
7.1.4 研究目的
7.2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林下植被(植物功能群)定向恢復技術
7.2.1 林下植(物)被退化成因與植被恢復與重建關鍵限制因子
7.2.2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復技術
7.2.3 林下植被功能提升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的調控技術
7.2.4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林下植被(植物功能群)定向恢復技術措施
7.3 贛中南丘陵山地杉木人工林減排增匯的土壤管
1 緒論
1.1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環境概述
1.2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1.3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進展
1.4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提升與可持續發展
2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的評估
2.1 生態系統類型時空變化
2.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時空變化
2.3 生態系統服務變化驅動因素
2.3.1 水源涵養變化驅動力
2.3.2 土壤保持變化驅動力
2.3.3 固碳量變化驅動力
2.3.4 生態系統服務變化驅動力
2.4 小結
3 南方丘陵山地屏障帶生態系統服務提升途徑
3.1 生態系統服務提升研究方法
3.1.1 空間格局優化的數學表達
3.1.2 空間格局優化的目標函數
3.1.3 空間格局優化的約束條件
3.1.4 空間格局優化的實施
3.2 生態系統空間分布適宜性
3.3 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分析
3.3.1 本底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2 協調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3 生態優先發展情景空間格局優化結果
3.3.4 不同情景下總生態系統服務結果對比
3.4 小結
4 山地災害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技術
4.1 山地災害概述
4.1.1 華蒙山山地災害概述
4.1.2 華蒙山山地災害產生的氣候水文背景
4.1.3 華纂山山地災害產生的地貌和地質背景
4.2 山地災害研究區城概況
4.2.1 地理位置
4.2.2 地貌、土壤和植被
4.2.3 氣候
4.3 典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辨析
4.3.1 華鑒山林分類型及空間分布
4.3.2 華鎣山石漠化區的典型林分類型
4.3.3 華鑒山林地淺表層滑坡災害情況
4.4 馬尾松林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技術
4.4.1 馬尾松純林水源涵養服務能力解析
4.4.2 馬尾松純林水源涵養服務能力提升技術
4.5 柏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技術
4.5.1 柏木林土壤保持服務能力解析
4.5.2 石漠化柏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技術
4.6 山地森林淺層滑坡防災能力提升技術
4.6.1 植被空間結構與林冠截留率解析
4.6.2 根系構型與護坡效果對應關係
4.6.3 基於斜坡穩定性提升的植被調整技術
4.7 小結
5 丘陵山地水源區水源涵養和水質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1 基於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的典型森林結構調控技術
5.1.1 不同密度馬尾松林水源涵養能力
5.1.2 不同類型森林水源涵養能力
5.2 濱水植被級衝帶水質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2.1 濱水植被緩衝帶類型與寬度對氮磷截留效應的影響
5.2.2 濱水植被緩衝帶坡度對氮磷截留效應的影響
5.2.3 濱水植被緩衝帶最佳寬度和坡度的確定
5.3 基於InVEST模型水源區產水量和氨磷凈化能力提升技術
5.3.1 基於InVEST模型產水能力研究
5.3.2 基於InVEST模型氤磷凈化能力研究
5.4 小流城森林植被類型布局優化技術
5.4.1 小流城針葉林布局優化
5.4.2 小流城間葉林布局優化
5.4.3 小流城針闊混交林布局優化
5.5 小流城森林景觀格局優化調控技術
5.5.1 小流城徑流水質特徵
5.5.2 小流城“源—匯”景觀關鍵地段識別
5.5.3 小流域“源—匯”景觀數量與格局調控
5.5.4 利用“源—匯”景觀格局指數預測小流域徑流水質
5.6 小結
6 丘陵山地次生林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碳匯提升技術
6.1 區域概況
6.1.1 中國科學院會同森林生態實驗站
6.1.2 慈利縣天心閣林場
6.2 次生林不同樹種之間種間聯結性
6.2.1 研究進展
6.2.2 研究區域概況與樣地設計
6.2.3 近原始天然林優勢樹種種間關係研究
6.2.4 種間聯結規律在森林經營中的應用
6.3 次生林物種多樣性對疏伐強度的響應
6.3.1 研究方法
6.3.2 不同疏伐強度對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6.4 林窗對次生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6.4.1 研究方法
6.4.2 林窗對物種多樣性特徵的影響
6.5 基於SPOT-5遙感影像的湘西地區林分參數及碳儲量預估模型研究
6.5.1 研究方法
6.5.2 結果與分析
6.5.3 討論與結論
6.6 物種多樣性保育和固碳能力提升的量化經營技術
6.6.1 研究方法
6.6.2 研究結果
7 丘陵山地人工林生態系統服務提升技術
7.1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概述
7.1.1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現狀
7.1.2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退化問題
7.1.3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
7.1.4 研究目的
7.2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林下植被(植物功能群)定向恢復技術
7.2.1 林下植(物)被退化成因與植被恢復與重建關鍵限制因子
7.2.2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復技術
7.2.3 林下植被功能提升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的調控技術
7.2.4 贛中南丘陵山地人工林林下植被(植物功能群)定向恢復技術措施
7.3 贛中南丘陵山地杉木人工林減排增匯的土壤管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