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滿額折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蔣中正日記1961-1972套書(共十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8500 元
優惠價
937905
促銷優惠
特殊書展
可預購量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3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寄存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中正日記」,自2006年開放以來,引來各地歷史研究者競相閱覽、關注與利用,帶動蔣中正研究與民國史研究的熱潮。2023年9月日記歸返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取得國史館獨家授權,2023年10月31日率先出版1948年至1954年蔣中正第一任總統任期間日記,共七冊;2024年4月5日接續出版第二任總統任期內日記,共六冊;2024年10月31日再出版第三任、第四任總統任期內日記。
 
以毛筆行草的日記原稿,閱讀實為不易。本書根據蔣中正親筆書寫的日記手稿,以逐字打字校對的方式,忠實呈現日記的原貌。對日記涉及的人物與事件,詳加註釋,力求周延,書後並附索引,方便讀者的索解運用。是海內外最具正統、真實、權威之版本。
 
★本書獨家特色★
1. 以手稿本為依據,真實鍵錄
2. 審慎校對,錯漏別字,詳細註記
3. 加註人名及重要史事,方便檢閱
4. 專家學者撰寫每年導論、提示重要事件。
5. 配合日記內容精選珍貴照片
6. 每冊並附索引,以利檢索
7. 國史館唯一授權,海內外最正統版本
 
◆個人捧讀.學者研究.傳家珍典.圖書庋藏.權威必備◆
蔣中正日記不只是歷史發展的一部分,更是人性的揭露與展現。他在生前死後,被很多人崇拜過,也被很多人罵過。他的日記仰慕過許多人,也批評了不少人。他既傳統又現代,想要突破既有的框架,卻又受到時代環境的局限。

在蔣中正長時間地撰寫日記之後,經過我們長時間地閱讀,或許能有所體會,一位國家領導人在面對內外局勢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套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資料,是一部活生生具有人味的日記。
當我們自己看、自己探尋、自己挖掘、自己解讀,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的蔣中正。

此次出版為1961年至1972年日記,十二年,共十冊,除按日記事以外,還有預定工作事項與反省,以及每一年盤點可用人才的雜錄。

套書另限量贈送以蔣中正日記為設計發想的「雪恥的日常」文創商品組,含便箋本、勵志鉛筆組、日記鑰匙圈、書籤尺,及忍辱負重袋(共二款隨機出貨),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本套書內含:
蔣中正日記(1961)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2)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3)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4)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5)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6)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7)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8)一冊
蔣中正日記(1969)一冊
蔣中正日記(1970-1972)一冊

限量贈品:「雪恥的日常」文具組(定價880元)

預購期:11/1-11/15 贈品限量、贈完為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字介石,譜名周泰,幼名瑞元,學名志清。浙江奉化人。留學日本振武學校,期間加入同盟會,以革命為志業自許。
 
1924年,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26年7月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伐,1928年北伐告成,膺任國民政府主席。1932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七七事變,領導全國抵抗日本侵略。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中華民國與同盟國一致對日宣戰,就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1943年1月和美、英簽訂平等新約,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10月與美、英、蘇聯銜發表「四強宣言」;11月出席開羅會議,確定日本戰後歸還東北及臺澎失土;復和美、英、蘇共同發起創立聯合國。

1948年當選行憲後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旋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1月引退。
 
1949年12月中央政府遷臺,1950年3月復行視事。1954年當選第二任總統,以陳誠為副總統。1960年國民大會增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連任第三任總統。1966年再行增訂臨時條款,連任第四任總統,以嚴家淦為副總統。1972年與嚴家淦再度當選連任。1975年4月病逝。

張玉法院士序
蔣中正,學界通稱為蔣介石,是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領袖人物,早為史家研究的對象。日本學界有蔣介石研究會,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蔣介石研究群,浙江大學有蔣介石研究中心,而學者個人研究蔣介石者,如楊天石、山田辰雄、黃自進等皆為名家。近年臺海兩岸各大學和研究機構,以蔣介石為主題所開的研討會,如「蔣介石與抗日戰爭」、「蔣介石與抗戰時期的中國」、「蔣介石與世界」、「日記中的蔣介石」、「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等,亦結集了許多研究蔣介石的成果。
史學界之所以熱衷於蔣介石研究,除蔣之歷史地位重要外,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史學界使用亦為重要因素。蔣日記初由自己保管,1975年蔣介石死後由其子蔣經國保管,1988年蔣經國死後由其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由其妻蔣方智怡保管。蔣介石原望其日記存於臺灣,於其逝世五十一年後(2026)開放,後因蔣孝勇夫婦移居加拿大,日記乃被帶到該處。2005年蔣方智怡將日記移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並授權該所保管,2006年起分批開放蔣日記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後,各國學者紛紛前往史丹佛大學閱讀,學者並開始以蔣日記為主要資料寫論文或專書,使蔣介石的研究成果更為深入與豐富。
蔣介石日記,從1917年起記到1972年7月止,凡五十五年,四百五十萬字。其中1924年日記失落,1917年的日記為回憶幼時至1917年之重要記事,僅約萬餘字。這五十五年,蔣追隨孫中山,並以繼承孫中山的革命志業自居,日記中所記,為民國史留下重要史料。日記史料往往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蔣為軍人出身,做了國家領袖以後,對友邦,只望協助,不喜干涉;對部屬,只望服從,不喜爭權奪利。譬如抗戰勝利後,國家進入憲政時期,蔣的權力受約束,不能全力應付危局,乃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權力超出憲法以外;又如1949年1月,國民黨對共產黨有主戰主和之分,蔣主戰,副總統李宗仁主和,蔣辭職下野,另成立總裁辦公室,以黨領政領軍。及李宗仁避往美國,蔣復行視事,始得統一國家事權。
由蔣之日記,可略窺蔣之終生志業。但將蔣日記作為史料,像許多其他日記一樣,有不易了解處。譬如記朋友不稱名而稱號,記親戚和家人不稱名而稱親屬的稱謂或暱稱;對不便明說的事吞吞吐吐,語焉不詳;記事突兀,背景不明。在這種情形下,如能對日記作箋注,即可增加對日記內容的了解,由國史館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所出版的《蔣中正日記》,即為箋注本,當能應合讀者需要。

書摘/試閱

1961-1972的蔣中正日記

1961 對美外交轉危為安

1961年伊始,國內人事相對穩定;雷震案餘波蕩漾,雖有「非常上訴」之請,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惟在外交與國際地位上面臨巨大挑戰。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入主白宮,華府當局有意改變對華政策,過去十年來支持臺北代表全中國的堅定立場逐步鬆動。面對美國政府可能著手改變對華政策,蔣中正開始認真思考推動軍事反攻大陸的具體措施。

1961年,蔣中正以推動軍事反攻大陸的動員與準備,回應外交與國際地位上面臨的巨大挑戰。在處理聯合國中國代表權案、外蒙古加入聯合國爭議等問題方面,心力交瘁。二度出任行政院院長的陳誠,在軍事反攻的軍費籌措方面,被質疑配合度不高,8月初的訪美之行,沒有突出表現,而10月中旬外蒙入聯問題決斷之際,卻因過勞引發肝疾,入院檢查、出院休養,甚至考慮請辭。反觀行政院政務委員蔣經國透過與中央情報局克來因(Ray S. Cline)的非正式管道,在3月至4月間處理滇緬國軍撤退、10月間處理外蒙入聯,關鍵時刻屢屢發揮關鍵性作用。在「總統老了怎麼辦」的疑問聲中,接班人的天平似乎又更偏向蔣經國了。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反攻計畫的問題、反攻時機的疑慮、反攻行動時機的考慮、「兩個中國」的試探、詹森訪華無結果、外蒙入聯再挑戰、法語非洲的要脅、國家利益終須顧、國運的轉危為安、葉公超黯然去職。

1962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

1962年的軍事性格相當突出與明顯,8月間,美國駐臺北外交人員已開始注意到,中華民國政府突然在「反攻大陸」輿論宣傳上更加積極,只不過此刻美方尚無法分辨此一宣傳論調的轉變,究竟出於內部政治目的,抑或是認真的,當時序來到1962年之後,世人發現蔣中正欲發動軍事反攻大陸行動,態度確實是認真的。

年終之際,蔣中正曾反覆考慮,欲致函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傳達重要訊息。這份函件,終因副總統陳誠對其內容態度頗有猶疑與保留,以及外交部長沈昌煥提出不同意見,而未能順利寄發。儘管如此,從日記所載已可窺知,「反攻大陸」的軍事準備與動員,以及環繞在此議題所引發的諸多爭議,實為影響1962年臺灣政治、外交、經濟與社會的最主要特徵,並成為該年內盤踞在蔣中正心中一項最重要也最為困擾的決策與治國議題。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美國轉變刺激、經濟動員開始、外交斡旋不停、軍事行動轉向、反攻大陸暫緩。

1963 山河破碎風飄絮

1963年的蔣中正,念茲在茲的依然是有關反攻大陸的規劃與行動,由於美國政府對於反攻大陸政策遲遲不願做出具體協助承諾,且堅決反對國軍向大陸實施大規模空投,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前一年秋天起,改以發動一連串敵後滲透游擊行動,設法誘發中國大陸內部的反共抗暴態勢,以向世人證明大陸民心確實已經出現變化,替反攻行動形塑有利的條件。

11月22日九全大會閉幕前夕的選舉結果,蔣經國與其所支持的政戰系統王昇等人獲得極高票數,加上陳誠得票不如預期,翌日陳誠立即向蔣中正提出辭去行政院院長兼職,此刻蔣中正決心同意陳誠的辭職,並由財政部部長嚴家淦取而代之。經過一番波折,蔣中正的1963年,就在一種對副手抑鬱不快的心境,劃下句點。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明年反攻回大陸、對美外交的挫折、對日邦交的插曲、越南盟友遭推翻、美國總統遇刺、黨統繼承的齟齬。

1964 內外正統性的維繫

1964年對蔣中正而言,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回顧歷史,中華民國政府在1960年代之後,可說已經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黃金時期,拜東、西方冷戰對抗之賜,臺北在國際上代表全中國的正當性,獲得以美國為首全球反共陣營的支持,內政上,在威權體制運作下,國民黨領導人打著「國安」的大旗,對民間社會維持著有效的統治,反對勢力的聲音在臺灣島內幾乎銷聲匿跡,經濟上,臺灣的經濟體質從以農產品出口為大宗,逐步發展轉型成為輕工業,以出口成長來帶動經濟成長,而這段時期臺灣也從相對閉鎖的經濟格局逐步跨進更廣闊的全球經濟圈。然而就在1964年,許多重大事件接連發生,並對中華民國政府在臺往後的治理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1949年以後蔣中正「民族救星」與偉人形象的塑造,在於維繫國民黨在台統治與權力正當性,然而1964年《陳潔如回憶錄》的出版,充分顯示威權時代蔣中正神聖形象的塑造與維持,乃是需要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一旦威權褪色,民主潮流之風吹起,此種形象之崩潰也必將更加徹底。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變局與挑戰、繼續代表全中國、人心浮動與失敗主義的蔓生、「主義、領袖、國家」、崇高聲望的打擊。

1965 無從實現的反攻夢

對蔣中正而言,1965年的主要工作重心有兩大項,一是反攻大陸準備,二是處理對美外交,此兩大工作重點彼此相互牽連,又同時受到越南戰爭局勢演變所影響,而該年內與中共之間兩次海戰的失利受挫,導致蔣中正理解到國軍兩棲作戰能力的不足。而美國自前一年夏天「東京灣事件」發生後,決定擴大越南戰事,並對北越加強轟炸行動,此舉雖然強化中華民國作為美軍在越戰場上前哨基地的重要性,卻也在無形之中造成華府軍事援助臺灣的排擠效應,同時對於蔣中正所提出的任何軍事反攻計畫,都無從答允承諾。

當1965年走到盡頭,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最高目標也走到尾聲,以軍事力量回到中國大陸,終究成為蔣中正無從實現的夢想。

冷戰高峰時期,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成為最堅實盟邦,然而兩方政府高層決策者對於許多重要議題的分歧看法,顯然無法有效彌合,越南戰事升高、反攻大陸準備與對美外交,構成了1965年蔣中正心中念茲在茲的幾大重要決策核心議題。這一年內兩國之間諸多協商以及在臺海地區所發生的事端,對中華民國政府帶來深遠影響。蔣中正欲將反攻行動與越南戰事緊密結合的構想,對於已開始陷入越戰泥沼的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而言,根本無法接受。隨著美政府投入龐大資源於中南半島,華府對臺灣的防衛承諾開始捉襟見肘,而「八六」與烏坵兩場海戰的慘痛傷亡,也讓蔣中正逐步放棄武力反攻的企圖心,將原本積極策劃「自力主動反攻」之戰略,調整為利用外在情勢發展而「待機反攻」。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越戰帶來的反攻曙光、兩場海戰澆熄反攻火花、外交事務憂心忡忡。

1966 一動不如一靜

1966年,蔣中正接近八十歲,外賓對他印象是「看起來年長,不過很健康,臉色紅潤,顯然還具有自主能力」。但美國也開始預測「後蔣(中正)時代」的可能政局發展,視臺灣人遭到排除於中央政治參與之外為臺灣政治的根本問題,但積極看待臺灣人、外省人是否願意在經濟發展下尋求共同利益—安定,因此形成的新平衡關係。蔣中正持續觀察亞洲局勢、內部發展,關注自己和蔣經國的健康,待機而動。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副總統人事佈局、第四任正副總統選舉及其後、萬千糾結USA、冷戰價值保臺灣、文化大革命慘案、中華文化的復興、海外出版《被出賣的臺灣》。

1967 刺激與回應

1967年,蔣中正年紀屆滿八十歲,受到周密醫療監督及照顧,健康狀況尚屬穩定。但是睡眠狀況不佳,引發情緒不穩定,為部分人士所知。從蔣中正睡眠狀況,正好反映他為外界刺激如何回應多所困擾的現實。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美換大使百感交集、六日戰爭的啟發、中美兩國利益不同、外交歧路漸行漸遠、亞洲團結越泰前線、內部建設自立自強、接班鋪路捨子其誰、使命試煉神的恩典。

1968 愧疚與焦慮交織

蔣中正身為八旬長者,每日行事在基本規律中維持彈性。晨間五時前後起床早課,靜思祈禱讀經、作體操、聽報。上午辦公會客。正午餐前午休一至二小時。下午以批閱公文、約會、剪報、思考時局、讀書為主。晚餐前後散步遊覽。晚上十時前就寢。但1968年的時事發展對蔣中正來說,是個心理上愧疚與焦慮交織的一年。

1968年在東亞世界可說是波動而未見安定的一年,臺灣在同一期間是相對平靜的。這般平靜在蔣中正獲知蔣母之墓毀壞後遭到打破。1968年底,八旬老者蔣中正政權穩固,同時內心懷著愧疚,以感恩的語意謝天恩賜總統權柄穩固、身體健康,未解之局,就待時間發展而定吧!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蘆墓未祀而已毀、「實踐小組」的結束、軍中人事的考核、魔鬼試探的外交、對愛子既愛且憂、政務黨務莫奈何。

1969從「冷戰」往「太平」前行的浪潮襲來之前

1969年9月16日,蔣中正、宋美齡夫婦搭乘總統座車,在陽明山遭遇車禍。蔣中正胸腔因遭撞擊導致心臟瓣膜受傷,健康狀況從此每況愈下。蔣中正硬撐於車禍後六天(9月22日)恢復出席重要公開活動,積極問事、追蹤進度。蔣中正也不信自己命運如拿破崙晚年一般終老於島上。在在顯示出不輕言放棄權力、不認老的內在心理。

蔣中正對調查車禍情形時,衛戍師長的「不承認」言行感到在意。蔣中正的觀感,涉及軍人武德觀「誠實」、「負責」、「忠實」與否的考量及研判,呈現對高級軍官人格考察,並顯示八旬長者蔣中正對軍人、軍校校長角色的認知強固。

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留置探測器材,與美國總統尼克森進行長距離通話。這都是當時美國科技水準應用的具體表現,是20世紀重要事件之一。蔣中正對此,注意到當美國進行登陸月球行動時,蘇聯發送無人太空船,採取月球土壤進行地質分析。美蘇之間的冷戰、科技競爭,不止在地球,也跨出地球以外,從科技到宣傳,顯然是軍人蔣中正所注意到的面向。

從「冷戰」往「太平」前行,由動盪局勢中成長的蔣中正說出來自有其意義及視野高度。不過,他自然未能預料,衝擊中華民國外交、內政的重重浪潮,已醞釀且蓄勢待發。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金碗案」牽動的高層人事、美換大使百感交集、守勢態度的外交、人事軍事新陳代謝、窄門何時為君開。

1970-1972將軍愁日暮 旦旦志未酬

蔣中正最後三年的日記所記錄的,給人的感受是,蔣即使有鋼鐵般的意志,最終也難逃病魔之苦。同一時代的「大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他們的一生故事繁複如謎,但誰也逃不了共同與個別的「衰老史」。

1971年中,「老蔣」病象開始顯著,尤其手抖致使日記時斷時續。1972年7月21日,往常一樣的紀事,至此,戛然而止。再三年的1975年4月初,油盡燈枯,他以八九高齡,走盡人生,走入歷史。

蔣中正是「凡人」,又是「要人」,他不造作,很真實。日記中晚年病痛,無不一一如實記錄,且全數公諸於世,幾無西方所指「私人空間」可言。許多歷史學家會同意,即使二戰後多數國家的當權者,未必有如此雅量,但蔣中正式「沒什麼不可告人」的坦蕩,他本人、他家人,都應獲得掌聲。

最後三年的日記,主要內容包括:拿捏生命之常面對變局、應對民主化與本土化、「冷戰外交」中的「洋鬼子」、「冷戰外交」中的「俄國佬」、廉頗老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7905
可預購量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