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會再次發生嗎(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302658245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美)海曼‧P. 明斯基
出版日:2024/09/01
裝訂/頁數:平裝/226頁
規格:26cm*18.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1933年冬天,美國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崩潰了。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家、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分析師一直被“大蕭條”是否會再次發生的問題所困擾。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讓“明斯機時刻(Minsky Moment)”永載史冊。
在《“大蕭條”會再次發生嗎》中,明斯基研究微觀經濟理論、貨幣制度的演變和美聯儲的政策,他認為,任何將經濟學家所說的“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區分開來的經濟理論都注定會失敗。雖然導致金融不穩定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經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明斯基也認為,金融不穩定不一定會導致大蕭條。明斯基理論,不僅可以用於分析中國的各種投資,也適用於中國的企業,而其關於杠桿和泡沫的剖析,對於當下之中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無疑具有振聾發聵的政策涵義!
作者簡介
海曼·P.明斯基(1919–1996) 美國經濟學家、金融不穩定論的提出者,是當代研究金融危機的開創性人物。他1941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5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布朗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華盛頓大學,是巴德學院利維經濟研究所的杰出學者。他的“金融不穩定性假說”是金融領域的經典理論之一,不斷被人們討論和完善。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輯錄文章的共同主題是為“大蕭條”做出定義,確認“它”是否會再次發生,並闡明為何到目前為止“它”尚未再次發生。這些文章中最早的發表於二十五年前左右,最遲的發表於1980年底。它們涉及抽象理論、制度演化和美聯儲政策等問題。盡管發表時間上存在跨度,所涉主題也各有不同,但它們都強調我們應該增進對不斷演進的制度結構所產生影響的理解,並將之納入經濟理論。此外這些文章還指出,如果經濟理論把經濟學家們通常稱為實體經濟的部分同金融系統分離開來,那麼這種理論就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無法理解我們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
序
五十年前,1932—1933年的冬天,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經濟系統停擺,幾近完全崩潰。整整兩代人一直被這樣的幽靈所纏繞—“大蕭條”(類似這樣的巨大崩潰)是不是會再次來臨。如果認識不到改革者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構建出一種意欲使“大蕭條”不再發生的金融和經濟制度,我們就無法理解我們經濟的制度性結構,而這一結構在羅斯福時期的頭幾年中就已經基本成型。
本書輯錄文章的共同主題是為“大蕭條”做出定義,確認“它”是否會再次發生,並闡明為何到目前為止“它”尚未再次發生。這些文章中最早的發表於二十五年前左右,最遲的發表於1980年底。它們涉及抽象理論、制度演化和美聯儲政策等問題。盡管發表時間上存在跨度,所涉主題也各有不同,但它們都強調我們應該增進對不斷演進的制度結構所產生影響的理解,並將之納入經濟理論。此外這些文章還指出,如果經濟理論把經濟學家們通常稱為實體經濟的部分同金融系統分離開來,那麼這種理論就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無法理解我們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
這些文章的重大結論是,金融不穩定對於所有去中心化的資本主義經濟(decentralized capitalist economy)來說都不可避免。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具有固有的缺陷—但是,金融不穩定並不必然帶來大蕭條;“大蕭條”不是必然要發生的。
當新政及其後續變革的最終結果是一個比1929年大得多的政府(相對於經濟的體量來說),並伴之以對金融實踐進行管控和干預的經濟結構的時候,這些措施提供了一系列“最後貸款人”的保護。套用一句俗語,美國經濟 “時來運轉(lucked out)”了。然而,隨著始於1946年的體系在其後二十多年中的成功演進,“制度的”和“資產組合的”實驗與創新將流動性保護吸收殆盡,而這一保護是大蕭條後的改革及戰時財政的遺產。結果,為了消除可能引發嚴重衰退的金融錯配,政府不得不進行力度更大、頻率更高的干預。金融關係的演化導致了間歇性的“危機”,這些“危機”釀成了發生嚴重衰退的明顯而現實的風險。迄今為止,美聯儲和其他金融管理機構的干預及財政部的赤字共同遏制和管控了這些危機。然而,在目前的金融結構和經濟結構下,這些舉措會導致通貨膨脹。在目前的有通貨膨脹傾向的經濟系統中,抑制通貨膨脹的常規手段容易引發債務緊縮過程,如果這一過程無法得以遏制,就會導致嚴重的蕭條。
顯然,我們現在需要構建一種制度體系和干預體系,在不造成慢性通貨膨脹的前提下防止金融崩潰和嚴重蕭條。在本書中,我只會給出一些關於可能舉措的線索;比起開藥方,我對於做出診斷感到更自信。
經年以來,我在理論上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其中一些我能夠明確意識到,故在這裡表示感謝:作為學生的我深受亨利·西蒙斯、奧斯卡·蘭格和約瑟夫·熊彼特的影響。
在我進入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工作後,我很快與馬克·吐溫家族銀行建立了聯繫。在這些年中,這一聯繫,尤其是來自亞當·阿倫森(Adam Aronson)、約翰·杜賓斯基(John P. Dubinsky),以及後來的埃德溫·哈得斯佩斯(Edwin W. Hudspeth)等人的真知灼見顯著地提升了我對於經濟運行方式的理解。
伯納德·沙爾(Bernard Shull)供職於美聯儲管理委員會時,對我的作品也提供了很大幫助。
我在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一年的學術休假(1969—1970年)。十分感謝奧伯裡·希伯斯頓(Aubrey Silberston),有了他的幫助我才得以成為這個學術共同體的一員。
莫裡斯·湯森德(Maurice Townsend)多年以來總會閱讀我正在撰寫中的作品,不僅提出意見,還一直鼓勵我堅持下去。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真正的朋友。
愛麗絲·利潑維茨(Alice Lipowicz)在閱讀本書並為本書挑選收錄文章等方面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幫助。M. E.夏普公司的阿諾德·塔佛(Arnold Tovell)和羅格斯大學的阿爾弗雷德·艾克納(Alfred Eichner)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幫助。貝斯·埃裡克(Bess Erlich)和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的工作人員在處理我潦草的手稿時總是報以極大的耐心。
海曼·P. 明斯基
(Hyman P. Minsky)
目次
導言
“大蕭條”會再次發生嗎—一個重述/1
第1章
“大蕭條”會再次發生嗎/12
1.1 通常情況下的考量因素/12
1.2 模型簡圖/14
1.3 證據一覽/17
1.4 總結:關於聯邦政府的角色/19
第2章
金融與利潤:美國商業周期不斷變化的性質/20
2.1 歷史視角/20
2.2 融資與不穩定/21
2.3 金融的重要性/23
2.4 對衝、投機和龐氏融資/26
2.5 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和金融結構的確認/35
2.6 利潤的決定和金融結構的確認/39
2.7 一些數據/42
2.8 最初問題的回答/50
第3章
金融不穩定假說:對凱恩斯的解讀和對“標準”理論的替代/53
3.1 引言/53
3.2 根據凱恩斯對維納教授的反駁解讀《通論》/54
3.3 從金融不穩定的視角看我們的經濟/56
3.4 總結/61
第4章
資本主義金融過程和資本主義的不穩定/63
4.1 金融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65
4.2 關於“貨幣基金”的題外話/66
4.3 美聯儲抑制通貨膨脹的操作/68
4.4 資產價格、投資和融資/69
4.5 投資、利潤和企業債務的確認/71
4.6 總結/75
第5章
金融不穩定假說:一個重述/77
5.1 引言/77
5.2 金融不穩定假說在經濟理論中的地位/79
5.3 投資、消費和有效需求理論/81
5.4 對金融不穩定假說的重述/86
5.5 政策建議/94
第6章
金融不穩定再考察:災難經濟學/96
6.1引言/96
6.2癲狂經濟學/996.3現金流/103
6.4金融不穩定和收入的決定/106
6.5貨幣緊縮如何起作用/ 115
6.6金融穩定理論/ 119
6.7中央銀行的職能/ 126
第7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市場變革/130
7.1引言/130
7.2近期的兩個制度性變革/131
7.3變革對貨幣政策的影響/138
7.4制度變化預期的影響/140
第8章
貨幣權力的新功用/ 143
8.1引言/ 143
8.2引導金融市場的演化/144
8.3操控不確定性/ 147
8.4總結:聯邦儲備系統的職責範圍/151
第9章
美聯儲:左右為難/153
9.1 美聯儲的雙重職能/154
9.2 1929年和1979年/155
9.3 最後貸款人/157
9.4 對結構性改革的需求/158
第10章
對凱恩斯投資理論的闡釋/161
10.1 引言性評論/161
10.2 基本組成部分/162
10.3 資本存量的定價/165
10.4 貨幣的作用/168
10.5 股票市場/171
10.6 投資的供給/172
10.7 事前和事後投資:內部資金流/175
10.8 為投資融資與資本資產價格的相互關係/176
10.9 總結性評論/180
第11章
貨幣體系和加速數模型/182
11.1 加速數-乘數模型的形式屬性/183
11.2 貨幣數量保持不變的加速數模型/185
11.3 貨幣數量可變的加速數模型/191
11.4 政策啟示/200
第12章對簡單的增長和周期模型的綜合/202
12.1引言/202
12.2綜合模型的要素/203
12.3形式化模型/206
12.4總供給行為/ 207
12.5總需求行為/ 208
12.6綜合模型的行為/209
12.7自我維持的增長的可能性/211
12.8事前和事後消費/212
12.9通貨膨脹的影響/213
12.10技術變革的影響/215
12.11 總結/ 216
第13章私人部門的資產管理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理論和實踐/218
13.1引言/218
13.2資產管理的資產組合視角/ 220
13.3未被重構的凱恩斯模型/223
13.4近年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224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