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排滿安親、才藝課導致孩子拒絕學習。成長需要「三大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商品資訊
系列名:Style
ISBN13:9786267539200
替代書名:子育てを変えれば脳が変わる こうすれば脳は健康に発達する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成田奈緒子
譯者:黃怡菁
出版日:2024/12/02
裝訂/頁數:平裝/208頁
規格:21cm*14.8cm*1.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日本腦科學育兒專家,超過7,000對父母排隊諮詢!
★ 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
◎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末排滿才藝課?這種孩子長大後拒絕學習。
◎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把孩子放安親就安心?腦科學醫師說:我寧可讓他當鑰匙兒童。
◎怎麼提升成績?不是一直補習,而是找時間發呆。這是大腦最愛的休息法。
作者成田奈緒子是日本小兒專科醫生、腦神經科學家,
也是偽單親(一人育兒)的職場媽媽,
她從不強迫孩子補習,也不花大筆金錢上才藝班,
女兒從偏差值35分,成功考上國立醫學院。
她研發出一套開發孩子潛能的「腦科學育兒法」,
為超過7,000對親子提供教養諮詢。
她發現,課餘時間全被家長排滿才藝班和安親班的孩子,
成績不會提升,因為大腦沒有好好「休息」,反而阻礙了學習。
育兒不是育才藝,而是育腦,
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
不用送才藝班、安親班,就能培養。
◎體能腦是成長地基,別忙著補習
零歲到5歲,每天睡滿11小時才能打好體能基礎,
俗稱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是成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刻;
孩子好好睡覺就會好好吃飯、好好運動,
體能腦發展不足(體力很差),下個階段的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智能腦怎麼培養?下課回家當鑰匙兒童
發展智能腦不是學很多才藝,而是體驗生活和各種興趣,
擁有「我能做、我會做,對自己負責」的成就感和自律感。
低年級孩子,安排到府保母,嚴守吃飯、就寢時間(費用不會比安親班貴);
高年級,讓他當鑰匙兒童,自己決定玩遊戲、寫功課、做家事的時間。
◎心智腦讓人抗壓,這點才藝班培養不了
心智腦位於前額葉,透過血清素神經連結可促進正向思考,
是掌管面對挫折與抗壓反應的關鍵大腦。
育兒專家怎麼培養自己的小孩心智腦?
利用對話、說故事引導,方法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催孩子「快去念書」!
遇上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可以重新育腦嗎?
大腦發展有分男女孩之差別嗎?
育兒不是育才藝,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不用送安親班就能培養,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開始。
排滿安親、才藝課導致孩子拒絕學習。
成長需要「三大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 不上安親班、不排才藝課,她的女兒從偏差值35分到考上醫學院!
◎一下課就送安親班、週末排滿才藝課?這種孩子長大後拒絕學習。
◎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把孩子放安親就安心?腦科學醫師說:我寧可讓他當鑰匙兒童。
◎怎麼提升成績?不是一直補習,而是找時間發呆。這是大腦最愛的休息法。
作者成田奈緒子是日本小兒專科醫生、腦神經科學家,
也是偽單親(一人育兒)的職場媽媽,
她從不強迫孩子補習,也不花大筆金錢上才藝班,
女兒從偏差值35分,成功考上國立醫學院。
她研發出一套開發孩子潛能的「腦科學育兒法」,
為超過7,000對親子提供教養諮詢。
她發現,課餘時間全被家長排滿才藝班和安親班的孩子,
成績不會提升,因為大腦沒有好好「休息」,反而阻礙了學習。
育兒不是育才藝,而是育腦,
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
不用送才藝班、安親班,就能培養。
◎體能腦是成長地基,別忙著補習
零歲到5歲,每天睡滿11小時才能打好體能基礎,
俗稱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是成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刻;
孩子好好睡覺就會好好吃飯、好好運動,
體能腦發展不足(體力很差),下個階段的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智能腦怎麼培養?下課回家當鑰匙兒童
發展智能腦不是學很多才藝,而是體驗生活和各種興趣,
擁有「我能做、我會做,對自己負責」的成就感和自律感。
低年級孩子,安排到府保母,嚴守吃飯、就寢時間(費用不會比安親班貴);
高年級,讓他當鑰匙兒童,自己決定玩遊戲、寫功課、做家事的時間。
◎心智腦讓人抗壓,這點才藝班培養不了
心智腦位於前額葉,透過血清素神經連結可促進正向思考,
是掌管面對挫折與抗壓反應的關鍵大腦。
育兒專家怎麼培養自己的小孩心智腦?
利用對話、說故事引導,方法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催孩子「快去念書」!
遇上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可以重新育腦嗎?
大腦發展有分男女孩之差別嗎?
育兒不是育才藝,孩子成長必備三大腦,不用送安親班就能培養,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開始。
排滿安親、才藝課導致孩子拒絕學習。
成長需要「三大腦」,不用超前學習就能辦到。
作者簡介
成田奈緒子
日本小兒科醫師、醫學博士、國家認證心理師。現為育兒支援計畫機構「育兒科學軸心」的執行董事,同時也是文教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1987年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系,隨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醫學院、日本筑波大學基礎醫學系,研究分子生物學、胚胎學、解剖學、腦科學。
目前仍以臨床醫師及研究學者的身分活躍各界,並融合醫療、心理、教育、福祉等理念,提倡嶄新的育兒理論。
著有《被誤診為發展障礙的孩子們》(青春新書intelligence)、《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講談社 + α 新書)等書。
黃怡菁
畢業於真理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有豐富的口譯及筆譯經驗。
現為自由接案兼職譯者。譯有《陪小孩讀書,爸媽需要神救援》、《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日本小兒科醫師、醫學博士、國家認證心理師。現為育兒支援計畫機構「育兒科學軸心」的執行董事,同時也是文教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1987年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系,隨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醫學院、日本筑波大學基礎醫學系,研究分子生物學、胚胎學、解剖學、腦科學。
目前仍以臨床醫師及研究學者的身分活躍各界,並融合醫療、心理、教育、福祉等理念,提倡嶄新的育兒理論。
著有《被誤診為發展障礙的孩子們》(青春新書intelligence)、《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講談社 + α 新書)等書。
黃怡菁
畢業於真理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有豐富的口譯及筆譯經驗。
現為自由接案兼職譯者。譯有《陪小孩讀書,爸媽需要神救援》、《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序
推薦序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我還是很焦慮……。」
親子專欄作家╱張祐嘉(楊陽)
我常在文章中或受訪時提及,超前操練考試的效果很少能成功延續到高中,並舉一位名校學生的經歷給這類家長參考。這位學生從小超前學習,考上名校後,月考卻只剩29分。他棄學英文,因打開書,只覺得噁心,最後連月考都不考。
然而,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走進名校教室,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棄學英文。
但因網路教養資訊刺激,仍有家長焦慮的問我,低年級的孩子每天該背多少單字或怎麼練英文作文。
每當我分享這些警世故事,強調孩子學習感受的重要性,並強調正常、有序的學習節奏最有效,卻還是會收到類似訊息: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看到網路上的『神童』,我還是很焦慮,怕自己會害了孩子。」
網路上充斥著大量「晒神童」的資訊,迫使家長出於無奈,明知失敗率高,仍採取了考試導向教育。
這些從小被灌輸「學習就是為了贏過別人」的孩子,還尚未認識世界,便開始瘋狂的加入分數競賽。教養者一不慎,便將「超前填鴨」美化成「超前學習」。
上述這一切,像是無限循環,在我眼前一演就是20年。
為了敲醒家長,我常直白的問:「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沒有分數就不算數的學習,怎麼會是學習呢?」
得到的回應,總是一陣靜默。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為我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觀察,提供了確切的理論基礎──厭惡學習的原因,其實源自於失控的教養節奏。我並不反對才藝班,但正如作者成田奈緒子所述,真正的問題在於,希望孩子成為「神童」的「競爭心態」,才藝班只是讓家長們的焦慮得以外顯的場域。學生們也常說,為了滿足爸媽對分數的要求,他們讀英文異常痛苦。
本書作者分享了醫生媽媽的觀點,並深入探討孩子為何越學越痛恨學習。為了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大腦的發展,找回教養節奏感、降低棄學風險,她更提出體能腦、智能腦及心智腦三個發展順序,詳述從嬰幼兒時期到青少年的教養時程。
本書文字淺顯易懂、步驟明確清晰,搭配圖表和案例,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大腦發展特點,進而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相信本書提供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能讓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並幫助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我還是很焦慮……。」
親子專欄作家╱張祐嘉(楊陽)
我常在文章中或受訪時提及,超前操練考試的效果很少能成功延續到高中,並舉一位名校學生的經歷給這類家長參考。這位學生從小超前學習,考上名校後,月考卻只剩29分。他棄學英文,因打開書,只覺得噁心,最後連月考都不考。
然而,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走進名校教室,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棄學英文。
但因網路教養資訊刺激,仍有家長焦慮的問我,低年級的孩子每天該背多少單字或怎麼練英文作文。
每當我分享這些警世故事,強調孩子學習感受的重要性,並強調正常、有序的學習節奏最有效,卻還是會收到類似訊息:
「我知道老師說得對,但看到網路上的『神童』,我還是很焦慮,怕自己會害了孩子。」
網路上充斥著大量「晒神童」的資訊,迫使家長出於無奈,明知失敗率高,仍採取了考試導向教育。
這些從小被灌輸「學習就是為了贏過別人」的孩子,還尚未認識世界,便開始瘋狂的加入分數競賽。教養者一不慎,便將「超前填鴨」美化成「超前學習」。
上述這一切,像是無限循環,在我眼前一演就是20年。
為了敲醒家長,我常直白的問:「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沒有分數就不算數的學習,怎麼會是學習呢?」
得到的回應,總是一陣靜默。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為我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觀察,提供了確切的理論基礎──厭惡學習的原因,其實源自於失控的教養節奏。我並不反對才藝班,但正如作者成田奈緒子所述,真正的問題在於,希望孩子成為「神童」的「競爭心態」,才藝班只是讓家長們的焦慮得以外顯的場域。學生們也常說,為了滿足爸媽對分數的要求,他們讀英文異常痛苦。
本書作者分享了醫生媽媽的觀點,並深入探討孩子為何越學越痛恨學習。為了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大腦的發展,找回教養節奏感、降低棄學風險,她更提出體能腦、智能腦及心智腦三個發展順序,詳述從嬰幼兒時期到青少年的教養時程。
本書文字淺顯易懂、步驟明確清晰,搭配圖表和案例,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大腦發展特點,進而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相信本書提供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能讓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並幫助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
目次
推薦序╱「我知道老師說得對, 但我還是很焦慮。……」╱張祐嘉(楊陽)
前言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安親班
序章 比學才藝更重要的事
育兒是一種科學
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按順序發展
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
3階段,輕鬆養成小學霸
大腦發育關鍵:血清素
刺激五感,促進體能腦
第一章 學齡前,培養體能腦
體能腦,求生存
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
早起就能早睡
非快速動眼期,生長激素分泌最多
好好睡覺就能好好吃飯
熬夜會讓腦袋變笨
爸媽也要「盡量」早睡
不需要超前學習
你給的是愛還是毒?
學齡前,把孩子當原始人
育兒就像倒吃甘蔗
第二章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做家事,也是孩子的責任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一開始做不好,很正常
帶孩子體驗你的興趣
小孩一點都不可憐
滿一歲之後,別跟他說疊字
訓練他說完整的句子
溝通力,就是思考力
讀書,無法活化前額葉
只顧培育智能腦,成長會停滯
大腦喜歡快樂學
用生活故事,加深記憶
使用網路要有目的
不要期待孩子有同理心
第三章 心智腦,韌性強不易衝動
心智腦,讓人活得幸福
3件事,刺激前額葉
多用樂觀語調
不要直接糾正錯誤
在家也可以講廢話
讓他介紹每天都在玩的遊戲
講大道理會阻礙前額葉
制定兩條、三條家規
失敗,想想:「下次該怎麼做?」
不可以殺人,這件事怎麼教?
這才是批判
練習轉負為正
心理韌性實驗──遇到困難就求助
大腦最高休息法:發呆
第四章 青春叛逆期,重新育腦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育腦
當孩子的學長(姐)
求助專家
靠興趣,找回自我的少女
大人要先處理自己的壓力
紓壓方法,越簡單越好
認同比稱讚更好
他考差了,你該怎麼回應?
該罵就罵
育腦沒有性別差異
手足不平等很正常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育兒,不是只有媽媽與孩子
前言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安親班
序章 比學才藝更重要的事
育兒是一種科學
體能腦、智能腦、心智腦,按順序發展
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
3階段,輕鬆養成小學霸
大腦發育關鍵:血清素
刺激五感,促進體能腦
第一章 學齡前,培養體能腦
體能腦,求生存
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
早起就能早睡
非快速動眼期,生長激素分泌最多
好好睡覺就能好好吃飯
熬夜會讓腦袋變笨
爸媽也要「盡量」早睡
不需要超前學習
你給的是愛還是毒?
學齡前,把孩子當原始人
育兒就像倒吃甘蔗
第二章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做家事,也是孩子的責任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一開始做不好,很正常
帶孩子體驗你的興趣
小孩一點都不可憐
滿一歲之後,別跟他說疊字
訓練他說完整的句子
溝通力,就是思考力
讀書,無法活化前額葉
只顧培育智能腦,成長會停滯
大腦喜歡快樂學
用生活故事,加深記憶
使用網路要有目的
不要期待孩子有同理心
第三章 心智腦,韌性強不易衝動
心智腦,讓人活得幸福
3件事,刺激前額葉
多用樂觀語調
不要直接糾正錯誤
在家也可以講廢話
讓他介紹每天都在玩的遊戲
講大道理會阻礙前額葉
制定兩條、三條家規
失敗,想想:「下次該怎麼做?」
不可以殺人,這件事怎麼教?
這才是批判
練習轉負為正
心理韌性實驗──遇到困難就求助
大腦最高休息法:發呆
第四章 青春叛逆期,重新育腦
不管幾歲,都能重新育腦
當孩子的學長(姐)
求助專家
靠興趣,找回自我的少女
大人要先處理自己的壓力
紓壓方法,越簡單越好
認同比稱讚更好
他考差了,你該怎麼回應?
該罵就罵
育腦沒有性別差異
手足不平等很正常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育兒,不是只有媽媽與孩子
書摘/試閱
前言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
「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希望孩子能發揮天賦,取得好成果。」
「希望孩子的身心靈都能健康成長,越來越茁壯。」
天下父母心,相信所有父母一定都懷抱著諸如此類的希望。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時不只勞心勞力,即便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也會咬牙付出,只為了能多一點資源給孩子。
但是,你可曾想過,這種育兒方式其實並不全然正確。
我身為腦神經科學家、小兒科醫生,針對孩童的大腦發育已深入研究多年,並透過長時間的研究與觀察,獲得了大量的資訊與數據,我發現:按照大腦順序發展,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如此簡潔扼要的一句話,正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而我秉持著育兒首重大腦發育的理念,自2014年開始,擔任親子支援機構「育兒科學軸心」的執行董事暨講師,全力支援所有為育兒煩惱的父母們。
在接觸各式個案的過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很多父母在育兒時並沒有按照大腦發展的順序。
舉例來說,有些媽媽會因為想讓孩子與爸爸多相處,刻意不讓小孩早點上床睡覺;甚至爸爸加班晚歸,媽媽也要孩子等爸爸回家哄睡。
還有父母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讓子女從兩歲就開始超前學習;也有些父母因為不知道孩子有哪些天賦,因此在小學階段就大量安排各種不同的才藝課。
這些案例中的父母,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毋庸置疑。只是很可惜,這樣非但沒有好處,甚至反而阻礙孩子的健康與發展。
看到我這麼說,或許各位家長會非常困惑:「難道我不應該費心教育小孩嗎?」
希望各位家長不要誤會,我想要傳達的真正意思是:「育兒可以更輕鬆,親子生活可以更快樂!」
怎麼做?很簡單,那就是──
「在孩子5歲前,建立起早睡早起的習慣!」
就是這麼簡單,不只可以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學習方面也能有出色表現。
近年來,隨著雙薪家庭的增加,有越來越多家長擔心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小孩。許多家長更因此認為,既然沒時間,就應該多花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其實根本沒必要。
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育兒=育腦」,完全不需要再花費任何勞力與金錢。
我自己也是一名在職場奮鬥的媽媽,也曾渡過所謂的偽單親,但是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從未感到身心耗竭、精疲力盡,也從未有過財務壓力。我的女兒非常健康,現在她已經成年,並且和我一樣,以成為一名醫師為目標而努力。
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育兒=育腦」的觀念與方法。
這不只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更是為了讓他們在幸福中成長。更重要的是,這能卸下父母肩頭上的重擔。我明白在育兒的路上,家長們常會陷入「應該這麼做」的迷思,但事實上,我更希望家長們只要做好該做的事,育兒就能更順利。
我衷心盼望,這本書能為現代父母指點迷津,並且為孩子的健康與成長帶來最強力的支持。
本書所列舉的案例,為保護當事人的個資與隱私,在不影響主旨下,做了些許改編及調整,尚祈諒解。
書摘
你給的是愛還是毒?
自1970年代的學前教育(preschool)風潮以來,不管哪個世代,都有許多家長很早就為孩子規畫學習教育。這些家長陷入5歲定終身的迷思,總是讓不到5歲的孩子早早就開始用功讀書或訓練運動。
其中,也有些家長是將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例如,希望孩子考上比自己優秀的大學,所以送去補習;自己以前很想學鋼琴,所以安排子女上鋼琴課。
高學歷的父母,尤其會產生這種寄託心理。
以下分享一個案例:有位爸爸畢業於一流大學,也在一流企業任職,他說:「其實我以前很想當醫生,可惜事與願違,所以我希望孩子念醫學院。」這位爸爸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緊盯孩子讀書。
很顯然的,這種育兒方式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意願。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並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思行事,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控制。
受到這種學前教育荼毒的孩子,在幼兒期至學童期,學業表現通常都很不錯,對父母也很順從;但之後卻可能會出現行為偏差。
尤其進入青春期後,隨著學業及人際關係的煩惱增加,孩子越來越受挫,導致繭居在家、甚至人生走偏、演變成犯罪,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此外,也有孩子最後與父母斷絕往來。
所謂的教育,真的有必要背負這麼大的風險嗎?
我真心盼望能幫助更多的父母,擺脫超前學習的迷思。
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體能腦的發育。
體能腦的功能與維持生命密切相關,例如:睡眠、食慾、呼吸等。由情緒驅動的行為通常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性慾則是生存的動力之一。其他像是,手腳協調、站立、坐下等基本動作,還有自律神經、血液循環、體溫調節、心臟和內臟的運作,也都是由體能腦掌管。
體能腦,就是人體內部各種器官的控制中心。
體能腦之後,接著是主掌更高階機能的智能腦。
例如:數字計算、閱讀、語言表達、利用五感辨識外部訊息的知覺、細膩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手指頭細微的動作等。
一說到大腦,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智能或語言,並且認為很重要,但其實這與體能腦主掌的生命機能截然不同,頂多只能算是附加功能。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儘早發展智能,但事實上,研究已證實,主掌人類基本動作的體能腦發育得越好,智能腦也會更加發達;反之,若體能腦未能充分發育,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家長必須了解,讓孩子的體能腦好好成長,才是育兒的首要任務。因為這代表得先讓孩子的生存能力順利成形,才能接著發展其他的能力。
最後一個是心智腦。
智能腦所蓄積的大量知識、資訊等,必須先經過前額葉的整合,心智腦最後才能發展成形。
具體來說,心智腦會篩選蓄積在智能腦中的知識及資訊,留下必要的、捨棄不必要的;然後,再透過神經傳導訊息,促進心智腦的發展。也因此,智能腦發育得越好,心智腦就發展得越好。
亦即,大腦的發展順序是:體能腦 → 智能腦 → 心智腦。
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
其實,小孩原本就比大人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而且遠超過你的想像。
對小孩子的成長來說,充足的睡眠是重要關鍵。
那麼,嬰幼兒期又應該要睡多久?
新生兒需要睡滿16小時以上,1歲到3歲的孩子,包含午睡在內,則需要睡滿12小時。5歲以後,白天不再需要午睡,因此晚上必須連續睡眠滿11小時。
然而,能達成上述睡眠時間的小孩,其實非常少。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按:相當臺灣的衛生署)的調查,日本成人每日日平均睡眠時間,以6小時到7小時居多,其次則為5小時到6小時。相較之下,歐美成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這差距可說是顯而易見(按: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盟統計,國高中生平均睡眠時為6.9小時)。
因此,雖然不必按表操課,但我希望至少仍以此為基準,差距不要超過一小時比較好。
5歲的小朋友,晚上8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這樣就能睡足10小時。
小學生晚上9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升上國、高中以後,則可改為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智能腦的發展比體能腦稍微晚一點,大概一歲左右開始發育,然後持續成長至18歲左右。而成長的高峰期,大約落在6歲到14歲,也就是小學、國中階段。
因此,就算從孩子一歲就開始培育智能腦,但其實要等到上小學之後,才會進入智能腦發育的高峰期,所以在嬰幼兒期要以體能腦為優先,還請各位家長務必牢記在心。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培育智能腦,並不是指寫作業或上補習班。就算家長強迫孩子念書,也無法培育智能腦。
其關鍵在於,當事人的學習意願。
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換句話說,對周遭事物感興趣、擁有旺盛的好奇心,並且主動渴求知識、深入思考或探索,才能為智能腦打下良好基礎。
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才好?
答案就是,製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累積經驗,增廣見聞。而所謂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生活。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雖然許多企業為了因應女性在職場活躍,設立了讓職業婦女安心工作的制度,並標榜育兒友善,但站在育腦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學童保育設施看似立意良好,有專業人士可以幫忙看顧孩子,讓雙親可以安心去工作;孩子可以交到朋友,一起玩、一起讀書,還有老師在旁指導,似乎有很多優點。
但事實上,仍有其缺失之處。
家長下班接孩子回家,通常早就超過晚上6點,若途中還要繞去買菜、回家煮晚餐、吃飯、洗澡……如此下來,幾乎不太可能在8點或9點前上床睡覺。
最大的缺點就是,孩子在家的時間會變少。還有,原本屬於家庭生活的任務也會相對漸少任務並不侷限於家事。
按時吃飯、早點睡覺,這種遵守約定型的任務,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
即使家長們白天不在家(按:依據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6歲以下兒童,不可讓他獨處),孩子依然能遵守生活常規,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因此,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不應該送去安親班,而是安排到府保母,協助看顧孩子並嚴守吃飯、就寢時間等生活常規。
到府保母或許會給人所費不貲的印象,但只要善加利用社會福利機構與公家機關的制度,、其實幾乎與上才藝班的費用差不多。
孩子上高年級之後,由於已經不太需要大人的看顧,因此在安全的環境下,當鑰匙兒童也無妨(按:作者旨在強調,一味的幫孩子排才藝課程或安親班,並無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以安全環境為前提,讓孩子自己規畫學習時間更重要。這階段的孩子已經會自己分配時間,並且逐項完成,例如:玩遊戲、寫功課、休息、做家事等。
雙薪家庭的家長們可以依自身情況,適度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我是醫師,我的孩子不上才藝班
「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希望孩子能發揮天賦,取得好成果。」
「希望孩子的身心靈都能健康成長,越來越茁壯。」
天下父母心,相信所有父母一定都懷抱著諸如此類的希望。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時不只勞心勞力,即便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也會咬牙付出,只為了能多一點資源給孩子。
但是,你可曾想過,這種育兒方式其實並不全然正確。
我身為腦神經科學家、小兒科醫生,針對孩童的大腦發育已深入研究多年,並透過長時間的研究與觀察,獲得了大量的資訊與數據,我發現:按照大腦順序發展,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如此簡潔扼要的一句話,正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而我秉持著育兒首重大腦發育的理念,自2014年開始,擔任親子支援機構「育兒科學軸心」的執行董事暨講師,全力支援所有為育兒煩惱的父母們。
在接觸各式個案的過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很多父母在育兒時並沒有按照大腦發展的順序。
舉例來說,有些媽媽會因為想讓孩子與爸爸多相處,刻意不讓小孩早點上床睡覺;甚至爸爸加班晚歸,媽媽也要孩子等爸爸回家哄睡。
還有父母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讓子女從兩歲就開始超前學習;也有些父母因為不知道孩子有哪些天賦,因此在小學階段就大量安排各種不同的才藝課。
這些案例中的父母,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毋庸置疑。只是很可惜,這樣非但沒有好處,甚至反而阻礙孩子的健康與發展。
看到我這麼說,或許各位家長會非常困惑:「難道我不應該費心教育小孩嗎?」
希望各位家長不要誤會,我想要傳達的真正意思是:「育兒可以更輕鬆,親子生活可以更快樂!」
怎麼做?很簡單,那就是──
「在孩子5歲前,建立起早睡早起的習慣!」
就是這麼簡單,不只可以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學習方面也能有出色表現。
近年來,隨著雙薪家庭的增加,有越來越多家長擔心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小孩。許多家長更因此認為,既然沒時間,就應該多花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其實根本沒必要。
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育兒=育腦」,完全不需要再花費任何勞力與金錢。
我自己也是一名在職場奮鬥的媽媽,也曾渡過所謂的偽單親,但是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從未感到身心耗竭、精疲力盡,也從未有過財務壓力。我的女兒非常健康,現在她已經成年,並且和我一樣,以成為一名醫師為目標而努力。
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育兒=育腦」的觀念與方法。
這不只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更是為了讓他們在幸福中成長。更重要的是,這能卸下父母肩頭上的重擔。我明白在育兒的路上,家長們常會陷入「應該這麼做」的迷思,但事實上,我更希望家長們只要做好該做的事,育兒就能更順利。
我衷心盼望,這本書能為現代父母指點迷津,並且為孩子的健康與成長帶來最強力的支持。
本書所列舉的案例,為保護當事人的個資與隱私,在不影響主旨下,做了些許改編及調整,尚祈諒解。
書摘
你給的是愛還是毒?
自1970年代的學前教育(preschool)風潮以來,不管哪個世代,都有許多家長很早就為孩子規畫學習教育。這些家長陷入5歲定終身的迷思,總是讓不到5歲的孩子早早就開始用功讀書或訓練運動。
其中,也有些家長是將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例如,希望孩子考上比自己優秀的大學,所以送去補習;自己以前很想學鋼琴,所以安排子女上鋼琴課。
高學歷的父母,尤其會產生這種寄託心理。
以下分享一個案例:有位爸爸畢業於一流大學,也在一流企業任職,他說:「其實我以前很想當醫生,可惜事與願違,所以我希望孩子念醫學院。」這位爸爸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緊盯孩子讀書。
很顯然的,這種育兒方式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意願。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並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思行事,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控制。
受到這種學前教育荼毒的孩子,在幼兒期至學童期,學業表現通常都很不錯,對父母也很順從;但之後卻可能會出現行為偏差。
尤其進入青春期後,隨著學業及人際關係的煩惱增加,孩子越來越受挫,導致繭居在家、甚至人生走偏、演變成犯罪,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此外,也有孩子最後與父母斷絕往來。
所謂的教育,真的有必要背負這麼大的風險嗎?
我真心盼望能幫助更多的父母,擺脫超前學習的迷思。
順序錯誤,超前學習也沒用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體能腦的發育。
體能腦的功能與維持生命密切相關,例如:睡眠、食慾、呼吸等。由情緒驅動的行為通常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性慾則是生存的動力之一。其他像是,手腳協調、站立、坐下等基本動作,還有自律神經、血液循環、體溫調節、心臟和內臟的運作,也都是由體能腦掌管。
體能腦,就是人體內部各種器官的控制中心。
體能腦之後,接著是主掌更高階機能的智能腦。
例如:數字計算、閱讀、語言表達、利用五感辨識外部訊息的知覺、細膩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手指頭細微的動作等。
一說到大腦,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智能或語言,並且認為很重要,但其實這與體能腦主掌的生命機能截然不同,頂多只能算是附加功能。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儘早發展智能,但事實上,研究已證實,主掌人類基本動作的體能腦發育得越好,智能腦也會更加發達;反之,若體能腦未能充分發育,智能腦也培育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家長必須了解,讓孩子的體能腦好好成長,才是育兒的首要任務。因為這代表得先讓孩子的生存能力順利成形,才能接著發展其他的能力。
最後一個是心智腦。
智能腦所蓄積的大量知識、資訊等,必須先經過前額葉的整合,心智腦最後才能發展成形。
具體來說,心智腦會篩選蓄積在智能腦中的知識及資訊,留下必要的、捨棄不必要的;然後,再透過神經傳導訊息,促進心智腦的發展。也因此,智能腦發育得越好,心智腦就發展得越好。
亦即,大腦的發展順序是:體能腦 → 智能腦 → 心智腦。
5歲前,每天睡滿11小時
其實,小孩原本就比大人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而且遠超過你的想像。
對小孩子的成長來說,充足的睡眠是重要關鍵。
那麼,嬰幼兒期又應該要睡多久?
新生兒需要睡滿16小時以上,1歲到3歲的孩子,包含午睡在內,則需要睡滿12小時。5歲以後,白天不再需要午睡,因此晚上必須連續睡眠滿11小時。
然而,能達成上述睡眠時間的小孩,其實非常少。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按:相當臺灣的衛生署)的調查,日本成人每日日平均睡眠時間,以6小時到7小時居多,其次則為5小時到6小時。相較之下,歐美成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這差距可說是顯而易見(按: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盟統計,國高中生平均睡眠時為6.9小時)。
因此,雖然不必按表操課,但我希望至少仍以此為基準,差距不要超過一小時比較好。
5歲的小朋友,晚上8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這樣就能睡足10小時。
小學生晚上9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升上國、高中以後,則可改為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智能腦的發展比體能腦稍微晚一點,大概一歲左右開始發育,然後持續成長至18歲左右。而成長的高峰期,大約落在6歲到14歲,也就是小學、國中階段。
因此,就算從孩子一歲就開始培育智能腦,但其實要等到上小學之後,才會進入智能腦發育的高峰期,所以在嬰幼兒期要以體能腦為優先,還請各位家長務必牢記在心。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培育智能腦,並不是指寫作業或上補習班。就算家長強迫孩子念書,也無法培育智能腦。
其關鍵在於,當事人的學習意願。
書不是讀越多越好
換句話說,對周遭事物感興趣、擁有旺盛的好奇心,並且主動渴求知識、深入思考或探索,才能為智能腦打下良好基礎。
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才好?
答案就是,製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累積經驗,增廣見聞。而所謂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生活。
與其送安親才藝班,不如當鑰匙兒童
雖然許多企業為了因應女性在職場活躍,設立了讓職業婦女安心工作的制度,並標榜育兒友善,但站在育腦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學童保育設施看似立意良好,有專業人士可以幫忙看顧孩子,讓雙親可以安心去工作;孩子可以交到朋友,一起玩、一起讀書,還有老師在旁指導,似乎有很多優點。
但事實上,仍有其缺失之處。
家長下班接孩子回家,通常早就超過晚上6點,若途中還要繞去買菜、回家煮晚餐、吃飯、洗澡……如此下來,幾乎不太可能在8點或9點前上床睡覺。
最大的缺點就是,孩子在家的時間會變少。還有,原本屬於家庭生活的任務也會相對漸少任務並不侷限於家事。
按時吃飯、早點睡覺,這種遵守約定型的任務,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
即使家長們白天不在家(按:依據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6歲以下兒童,不可讓他獨處),孩子依然能遵守生活常規,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因此,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不應該送去安親班,而是安排到府保母,協助看顧孩子並嚴守吃飯、就寢時間等生活常規。
到府保母或許會給人所費不貲的印象,但只要善加利用社會福利機構與公家機關的制度,、其實幾乎與上才藝班的費用差不多。
孩子上高年級之後,由於已經不太需要大人的看顧,因此在安全的環境下,當鑰匙兒童也無妨(按:作者旨在強調,一味的幫孩子排才藝課程或安親班,並無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以安全環境為前提,讓孩子自己規畫學習時間更重要。這階段的孩子已經會自己分配時間,並且逐項完成,例如:玩遊戲、寫功課、休息、做家事等。
雙薪家庭的家長們可以依自身情況,適度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