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人主教羅文炤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73212993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西)保羅‧羅伯特‧莫雷諾
出版日:2024/09/01
裝訂/頁數:平裝/547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羅文炤(1617—1691)是明清時期中國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天主教本土主教。本書以時間為軸,講述羅文炤從入教到擔任宗座代牧的一生,深入分析了羅文炤在禮儀之爭中的態度和立場,總結羅文炤在中西交流史上的獨特地位與貢獻。
作者在充分掌握相關中西文史料的基礎上,還原出羅文炤身處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展現了中國天主教徒與歐洲傳教士在中西文化、商貿往來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並對羅文炤晉鐸、升任主教等重要事件的前因後果提出了新見。
作者簡介
保羅·羅伯特·莫雷諾(Pablo Robert Moreno),西班牙人,曾任教於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2017年獲得國家漢辦孔子新漢學計劃資助,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2017年6月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復旦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保羅是孔子新漢學計劃首位在華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生。現在西班牙洛格羅尼奧市(Logroño)勞博中學 (IES La Laboral)任教。
董少新,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16—19世紀中歐關係史、中國天主教史、東亞海域史、明清史。已出版專著《形神之間——早期西洋醫學入華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葡萄牙耶穌會士何大化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目前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復旦大學東亞海域史研究創新團隊(2023—2027)首席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通過本書可以看到,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並不能簡單地從他們關於中國的只言片語中尋得。因為他們對中國的評價,常常隨自身的需要而改變。任何的言語,都需要結合當時的語境來理解。這也是本書作者試圖做到的事。這對我們今天去了解其他文化對中國的認識,也是有幫助的。
目次
“復旦全球史書系·東西之間叢書”總序/董少新
序/董少新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物件及研究範圍
第二節 選題意義
第三節 學術史回顧
第四節 研究基礎與研究條件
第一章 從教徒、修士到神父:羅文炤身份的轉變
第一節 明末清初的中西相遇: 福建與馬尼拉
第二節 受洗並協助西班牙托缽修士 (1617—1640)
第三節 往還於馬尼拉與福建之間 (1640—1665)
第二章 羅文炤晉升主教及其原因和影響
第一節 康熙歷獄期間唯一的中國神父(1664—1671)
第二節 身處多明我會與耶穌會之間(1671—1681)
第三節 被任命為主教和南京宗座代牧
第三章 關鍵時期:羅文炤的祝聖問題與禮儀之爭
第一節 從福建到馬尼拉:爭論的解決方案(1681—1683)
第二節 方案失敗:馬尼拉期間的尷尬情況(1683—1684)
第三節 在廣州受祝聖(1684—1685)
第四章 羅文炤擔任南京宗座代牧(1685—1691)
第一節 南京宗座代牧的建立 (1685—1688)
第二節 南京宗座代牧的管理情況
第三節 法國耶穌會士在南京宗座代牧區(1688—1691)
第四節 羅文炤去世
第五章 羅文炤與中國禮儀之爭
第一節 天主教、中國教徒與中國禮儀
第二節 在禮儀之爭中的關鍵時刻
第三節 羅文炤與嚴謨的關係
第四節 羅文炤署名的《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
第五節 《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的評價以及其在中國與歐洲的影響
結論
附錄一 羅文炤生平簡表
附錄二 羅文炤署名的書信等作品
附錄三 傳教士中西名錄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