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通膨的幻象,通縮的真相】
美股動盪、能源危機、資產泡沫……
從通膨歷史到數位貨幣,重新審視現代經濟困境
從1970年代滯脹到當前危機,全球將面臨的未來經濟挑戰!
▎全球經濟的通膨—通縮—滯脹
本書以全球經濟三大關鍵詞「通膨—通縮—滯脹」為核心,討論不同時代的經濟動盪,並解析貨幣與財政政策在重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特別聚焦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的重大挑戰,涵蓋金融危機、疫情、能源危機等多種影響變數,探討聯準會在每個階段的政策走向及其在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中的分化效果。
▎經濟變遷中的聯準會政策影響
本書深入探討美國聯準會的政策演變,詳細記錄其如何在不同經濟情境下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不斷在貨幣擴張與緊縮之間游移,試圖維持經濟穩定,抑制過度通膨。本書觀察了疫情期間,美聯儲如何在經濟全面萎縮時推行無限量寬鬆政策,使美股逆勢回升、資產價格持續上漲,並引發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脫節。
▎從滯脹歷史看當今局勢
1970年代,美國因石油危機陷入滯脹困境,面臨高失業、低成長、高通膨共存的局面,經濟學界對此束手無策,政府調控措施也陷入困境。隨著全球化加速和能源價格不穩定的當前背景,類似的滯脹風險再次浮現。本書詳細回顧了當時高通膨如何反覆衝擊經濟、導致長期不景氣,並提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見解。
▎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
疫情後的全球經濟顯現出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房地產、股市等資產價格因資金流入而膨脹,而實體經濟卻持續低迷。書中探討了央行對資產市場與消費市場的不對稱影響,進一步分析貨幣政策如何加劇了財富分化。作者提出「大疫水牛」與「剛性泡沫」的概念,闡述了房市、股市價格表面上欣欣向榮,但其實基於貨幣寬鬆而形成的結構性泡沫。
▎財政、貨幣與數位貨幣的政策視角
在全球金融環境的巨變之中,各國央行面臨新的政策挑戰,特別是在數位貨幣崛起、現代貨幣理論(MMT)被廣泛討論的背景下。作者分析了Facebook Libra等數位貨幣計畫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並探討了數位貨幣作為潛在政策工具的可能性。本書認為未來數位貨幣可能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同時也帶來金融穩定和政策有效性的新問題。
【反思全球經濟未來】
作者認為當前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操作已經觸及極限,尤其在全球風險因子增強、央行手段受限的情況下,未來經濟局勢的挑戰空前。最後一章回歸經濟學原點,勉勵讀者以經濟學思維審視當下現象,從而更理性地面對現代經濟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本書特色:本書剖析全球經濟從通縮、通膨至滯脹的變遷,聚焦美國聯準會在經濟危機中的貨幣政策。透過疫情、美股動盪、能源危機等事件,解析聯準會如何影響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分化,並以1970年代滯脹為歷史參照,探討當前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從財政到數位貨幣,本書多角度呈現經濟挑戰,助讀者更加理解現代經濟格局。
美股動盪、能源危機、資產泡沫……
從通膨歷史到數位貨幣,重新審視現代經濟困境
從1970年代滯脹到當前危機,全球將面臨的未來經濟挑戰!
▎全球經濟的通膨—通縮—滯脹
本書以全球經濟三大關鍵詞「通膨—通縮—滯脹」為核心,討論不同時代的經濟動盪,並解析貨幣與財政政策在重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特別聚焦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的重大挑戰,涵蓋金融危機、疫情、能源危機等多種影響變數,探討聯準會在每個階段的政策走向及其在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中的分化效果。
▎經濟變遷中的聯準會政策影響
本書深入探討美國聯準會的政策演變,詳細記錄其如何在不同經濟情境下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不斷在貨幣擴張與緊縮之間游移,試圖維持經濟穩定,抑制過度通膨。本書觀察了疫情期間,美聯儲如何在經濟全面萎縮時推行無限量寬鬆政策,使美股逆勢回升、資產價格持續上漲,並引發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脫節。
▎從滯脹歷史看當今局勢
1970年代,美國因石油危機陷入滯脹困境,面臨高失業、低成長、高通膨共存的局面,經濟學界對此束手無策,政府調控措施也陷入困境。隨著全球化加速和能源價格不穩定的當前背景,類似的滯脹風險再次浮現。本書詳細回顧了當時高通膨如何反覆衝擊經濟、導致長期不景氣,並提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見解。
▎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
疫情後的全球經濟顯現出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房地產、股市等資產價格因資金流入而膨脹,而實體經濟卻持續低迷。書中探討了央行對資產市場與消費市場的不對稱影響,進一步分析貨幣政策如何加劇了財富分化。作者提出「大疫水牛」與「剛性泡沫」的概念,闡述了房市、股市價格表面上欣欣向榮,但其實基於貨幣寬鬆而形成的結構性泡沫。
▎財政、貨幣與數位貨幣的政策視角
在全球金融環境的巨變之中,各國央行面臨新的政策挑戰,特別是在數位貨幣崛起、現代貨幣理論(MMT)被廣泛討論的背景下。作者分析了Facebook Libra等數位貨幣計畫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並探討了數位貨幣作為潛在政策工具的可能性。本書認為未來數位貨幣可能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同時也帶來金融穩定和政策有效性的新問題。
【反思全球經濟未來】
作者認為當前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操作已經觸及極限,尤其在全球風險因子增強、央行手段受限的情況下,未來經濟局勢的挑戰空前。最後一章回歸經濟學原點,勉勵讀者以經濟學思維審視當下現象,從而更理性地面對現代經濟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本書特色:本書剖析全球經濟從通縮、通膨至滯脹的變遷,聚焦美國聯準會在經濟危機中的貨幣政策。透過疫情、美股動盪、能源危機等事件,解析聯準會如何影響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分化,並以1970年代滯脹為歷史參照,探討當前通膨與通縮的兩極化現象。從財政到數位貨幣,本書多角度呈現經濟挑戰,助讀者更加理解現代經濟格局。
作者簡介
智本社,自創立以來發表了200多篇深度原創的財經類文章,大多數文章長度在八千字左右,其中十萬字文章數十篇,頭條文章平均閱讀量在4~5萬,深受粉絲的喜愛,影響近千萬之眾,在財經領域建立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目次
序 追問
前言
通膨,通縮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大疫水牛」與「剛性泡沫」
通膨,還是通縮?
通膨,滯脹
迎接轉折點
全球正式進入緊縮時代
通膨,還是滯脹?
統制貨幣
全球經濟格局:大央行、大財政、大債務
全球經濟通往貨幣計畫之路
自由貨幣
美元、比特幣與數位貨幣
比特幣經濟學
觀歷史
美國供給側革命
滯脹經濟學:先抗通膨,還是先刺激經濟?
大家治學
經濟學家,傅利曼
前言
通膨,通縮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大疫水牛」與「剛性泡沫」
通膨,還是通縮?
通膨,滯脹
迎接轉折點
全球正式進入緊縮時代
通膨,還是滯脹?
統制貨幣
全球經濟格局:大央行、大財政、大債務
全球經濟通往貨幣計畫之路
自由貨幣
美元、比特幣與數位貨幣
比特幣經濟學
觀歷史
美國供給側革命
滯脹經濟學:先抗通膨,還是先刺激經濟?
大家治學
經濟學家,傅利曼
書摘/試閱
通膨,通縮
大疫之後,房地產市場、股市起伏。實則是過去埋下的貨幣衝擊波散開漣漪,終於擊中每一個人。
現實中上演著一幕幕鮮明分化的戲碼。貨幣流向至關重要,資產追漲,泡沫越發剛性,實體則越發蕭瑟。通膨、通縮兩極化,水火交融。
這是金融與實體的割裂,也是宏觀總量與微觀邏輯的割裂。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2019年聯準會第一次降息後,全球貨幣寬鬆大潮來襲:
歐洲央行將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50%;利率幾無下調空間後,選擇重啟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自11月1日起,以每月200億歐元的速度重啟資產購買計畫,且未設截止日期。
這輪降息及重啟QE旨在刺激疲軟的歐洲經濟。但從QE規模來看,這次資產購買規模不如2015年(600億~800億歐元)。同時,這次計畫還引入分層利率,以降低負利率對歐洲銀行盈利能力的打擊。
歐洲央行重啟QE後,聯準會再次宣布降息,將聯邦目標基金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1.75%~2.00%,旨在應對全球經濟放緩、低通膨帶給美國經濟前景的風險。
聯準會開啟了本次「超級央行週」。隨後,除挪威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外,日本、英國、巴西、印尼、挪威、南非、沙烏地阿拉伯等均持寬鬆立場。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央行緊跟聯準會降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6%。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全球38家央行動態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球多家央行的累計降息幅度已經達到13.85個百分點。如果各家央行繼續保持當前的寬鬆步伐,未來12個月降息次數可能會達到58次左右,累計降息幅度為16個百分點。
每一輪寬鬆週期,都會引來截然不同的聲音。
針對聯準會此次降息,川普(Donald Trump)發推特稱,降得太少,「聯準會再一次失敗」。川普認為,「聯準會應該讓我們的利率降到零,或者更低,然後應該開始為我們的債務再融資」。
一位經濟學家多次呼籲:「該降息了。」他認為,拿掉豬肉價格以後都是通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有些人認為,這說明房地產商快斷糧了。經濟學家則稱,「降息降準就是大水漫灌」的理解是錯誤的,混淆了貨幣政策正常逆週期調節和貨幣超發的關係。
但是,市場中有不少人擔心,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大潮將引發更嚴重的泡沫風險和債務危機。
降息是逆週期調節,還是貨幣超發、大水漫灌?
貨幣寬鬆會刺激經濟成長,還是會引發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及金融危機?
排除利益與立場的雜音,經濟學家對此分歧大、共識少。人類目前沒有搞清楚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是否有效,沒有搞清楚貨幣是中性還是非中性的,也沒有搞清楚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否影響實際產出、收入和就業量。
人類還沒搞懂貨幣的本質。
沒有搞懂貨幣本質,貿然開啟貨幣寬鬆大潮,就像在地圓學說提出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不知所向,亦不知禍福。
大疫之後,房地產市場、股市起伏。實則是過去埋下的貨幣衝擊波散開漣漪,終於擊中每一個人。
現實中上演著一幕幕鮮明分化的戲碼。貨幣流向至關重要,資產追漲,泡沫越發剛性,實體則越發蕭瑟。通膨、通縮兩極化,水火交融。
這是金融與實體的割裂,也是宏觀總量與微觀邏輯的割裂。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2019年聯準會第一次降息後,全球貨幣寬鬆大潮來襲:
歐洲央行將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50%;利率幾無下調空間後,選擇重啟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自11月1日起,以每月200億歐元的速度重啟資產購買計畫,且未設截止日期。
這輪降息及重啟QE旨在刺激疲軟的歐洲經濟。但從QE規模來看,這次資產購買規模不如2015年(600億~800億歐元)。同時,這次計畫還引入分層利率,以降低負利率對歐洲銀行盈利能力的打擊。
歐洲央行重啟QE後,聯準會再次宣布降息,將聯邦目標基金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1.75%~2.00%,旨在應對全球經濟放緩、低通膨帶給美國經濟前景的風險。
聯準會開啟了本次「超級央行週」。隨後,除挪威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外,日本、英國、巴西、印尼、挪威、南非、沙烏地阿拉伯等均持寬鬆立場。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央行緊跟聯準會降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6%。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全球38家央行動態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球多家央行的累計降息幅度已經達到13.85個百分點。如果各家央行繼續保持當前的寬鬆步伐,未來12個月降息次數可能會達到58次左右,累計降息幅度為16個百分點。
每一輪寬鬆週期,都會引來截然不同的聲音。
針對聯準會此次降息,川普(Donald Trump)發推特稱,降得太少,「聯準會再一次失敗」。川普認為,「聯準會應該讓我們的利率降到零,或者更低,然後應該開始為我們的債務再融資」。
一位經濟學家多次呼籲:「該降息了。」他認為,拿掉豬肉價格以後都是通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有些人認為,這說明房地產商快斷糧了。經濟學家則稱,「降息降準就是大水漫灌」的理解是錯誤的,混淆了貨幣政策正常逆週期調節和貨幣超發的關係。
但是,市場中有不少人擔心,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大潮將引發更嚴重的泡沫風險和債務危機。
降息是逆週期調節,還是貨幣超發、大水漫灌?
貨幣寬鬆會刺激經濟成長,還是會引發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及金融危機?
排除利益與立場的雜音,經濟學家對此分歧大、共識少。人類目前沒有搞清楚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是否有效,沒有搞清楚貨幣是中性還是非中性的,也沒有搞清楚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否影響實際產出、收入和就業量。
人類還沒搞懂貨幣的本質。
沒有搞懂貨幣本質,貿然開啟貨幣寬鬆大潮,就像在地圓學說提出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不知所向,亦不知禍福。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