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我是自私的人,是活得左右支絀的那種人。
但至少我現在還在這裡。
你也感到疼痛嗎?也許因為你我都身處地獄,
但正視痛苦,即便不解決,我們仍然會變好吧!
真正幫助彼此脫離地獄的方式,並不是嘲笑他人的地獄,
而是理解彼此的地獄,了解彼此都有地獄、彼此都身處地獄。
過往的回憶、現在的身體,無不是以不同形式的痛苦存在著,
但即便如此,宋尚緯還在這裡,把所有放下的痛都一點一點撿回來,並一點一點地收好,
不論中間經歷過什麼過程與轉折,他仍然在寫著。
逃脫疼痛如果是本能,那他的文字,就是在身後等待的那盞燈;受傷的當下也許可以跑,但傷疤猶在,回到燈下,重新審視,疤痕即生命的印記,終有一天,我們會變好、我們可以與之共存。
我有時還是不知道他們希望我變成怎樣的人,
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同一件事讓去年的我跟今年的我來看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很多事情我都覺得就這樣算了,讓它過去吧。
畢竟時間有限,我更想用剩餘的時間做快樂的事,看快樂的書,聽快樂的故事。
本書分作三輯,以宋尚緯文字下的「過往、他者、現在」串聯,書寫他對於創作、感情、生命經驗與社會議題的思辨。
輯一「那些曾經和疼痛」,爬梳他過往的創傷與內在的形塑,他如何成為現在的他?與之相伴的原生家庭、求學經歷也許都曾是傷痕的原因,經過梳理,才有和解、接受的可能。
輯二「以及旁觀他人」,透過他者的視角,或以設身處地的角度、或以自己的角度,闡述對社會現象或議題的思辨,在反問自己的過程中開創新的觀點。
輯三「而我還在這裡與之共存」,訴說著痛苦依然在這,傷疤無法全部被遺忘,疼痛在身體、心理都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痕跡,但我還在這裡,沒有也無法逃跑,所以與之共存,而且相信,只要事情沒有變得更糟,對這副受過傷的軀殼來說,就都是好的。
=精采摘錄=
料理時間
曾經我覺得,許多事物都要立即看到成效,例如我加了鹽巴這道料理就必須是鹹的,加了糖就必須要是甜的;但如果沒有時間的醞釀,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場大雨就能夠被刷洗掉的。
仔細想想,我們都被時間所控制著,眼看萬物在我們面前出現,又在我們面前消失,有時總會鐵齒地說我一如以往,從未變過。但仔細想想,其實並不是那樣的。很明顯的,十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所思考的事情,已經不是同一件事了,我只能希望時間過去,自己能夠記得不要偏離曾經想變成的模樣太多。例如我曾希望自己能變得更柔軟、更能接受痛苦,就算承受痛苦也不會過於偏激與尖銳,成為使人受傷的存在。
關於我
我知道換個思路自己會有很多題材可以寫,許多文字不外乎經驗的再現,我可以寫我自己的經歷、寫我怎麼過來的、寫我都發生了什麼,但我總和自己說沒有必要。現在想想,也許不是沒有必要,只是和前面說的一樣,我還沒有準備好。我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我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創傷。僅此而已。我沒有什麼文化使命感,因為我連活下來都要費盡心思,我想的只是怎麼解決自己的痛苦,我是自私的人,是活得左右支絀的那種人。
但至少我現在還在這裡。
只要知道自己在戰鬥什麼就好了
我們總會以為自己和世界戰鬥,但我最近會想,其實多數時候,我們其實是在和以為那是整個世界的自己在戰鬥著。每個人都有在意的事情與自己生命的課題,也許我們都應該先瞭解自己到底在和什麼對抗會好一些。
有時候會看到許多人像我以前一樣,會說有些人無法理解什麼是因為不夠聰明,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不夠聰明,所以我現在偶爾會想,人其實也不用那麼聰明,我們只要知道自己為什麼,以及和什麼在戰鬥著就好了。
專文推薦
孔元廷|精神科住院醫師
暖心推薦
凌性傑|作家
徐珮芬|詩人
潘柏霖|人類
作者簡介
姓名:宋尚緯
一九八九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創世紀詩社同仁,著有詩集《輪迴手札》、《共生》、《鎮痛》、《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與《無蜜的蜂群》;散文集《孤島通信》、《再也沒有蒜苗佐烏魚子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擲筊怪的》、《孤島通信》。
相關著作:《孤島通信》《孤島通信(作者限量親簽版)》
序
真沒想到你能來到這裡啊,接下來就由我鎖鏈的人生來做你的對手
美國的台裔喜劇演員陳士駿(Jason Cheny)最著名的喜劇段子之一,是在一個名為「別說喜劇」(Dont Tell Comedy)平台的一分鐘的橋段。陳士駿在台上說:「小時候我從來沒搞懂,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無家可歸。我爸說,因為他們懶惰。長大後我才明白,無家可歸的人就是我們一般人,一次拿到太多驚喜。」
尚緯的書中不乏許多拿到太多驚喜的人。無論是經濟受挫、原生家庭的掙扎、精神疾患等等。書中許多的困境如同荊棘刺人,血流滿面,全身是傷。掙扎地活成了痛苦的模樣。對世界懷抱著不解,或是惡意。蓄積堆疊,最後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坎,讓生活的每一件事情都舉步維艱,困難前行。
但這些驚喜如何讓我們如此卻步呢?〈試著使自己更乾淨一些〉裡有一句話是,「幼時希望他人將我們視為成人對待,真的長大後,卻還是想被他人像對待孩子那般寬容」,會讓我想到坊間關於所謂「內在小孩」的概念。這一概念具體來說,源自於精神分析理的討論。在客體關係流派,也就是精神分析從佛洛伊德逐漸走向討論環境、重要他人的影響時,有幾個不同的人物提出了個別的看法。當中岡崔普(Guntrip)整合了他的同輩觀點,提出了退化自我的概念。而這也逐漸轉化成現行坊間裡討論的,內在小孩的起源。
岡崔普的概念是這麼說的:童年時期的拒絕與剝奪,會讓人最後分裂出兩種自我,一種是認同並想要重要他人隱藏起來不被我們看到的,深處的特質(例如慈祥的父親在夜晚時寂寞喝酒的時光,或是陽光的母親關上門後疲憊的樣態),另外一方面卻是認同父母對自己的拒絕,並學會鄙視自己的脆弱與需要。如果童年的拒絕與剝奪到了極致,除了這兩種自我的分裂以外,也會逐漸長出一種退化的自我。這種自我什麼都不要了,他放棄了某部分的自主權,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能力,而是強烈想退回一個更被保護,更被無條件的愛的狀態,以一種瀰漫的自我軟弱感,以徹底的無助感與絕望感來表現自己。
退化自我的概念,後來被用來指涉那些遇到某些議題困境時總是會卡住,會退行,最後展現出跟其他時刻的自己完全不同樣態的人。但更細緻一點來看,在掉回去這種完全的退化之前,外界所給予的即時的同在感是有一定幫忙空間的。我常常會想,或許內在小孩的概念能夠被推廣,被理解,或許就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一方面想要做到全面的退行,另一方面卻也能明白,這麼做無疑是將成為大人該做的責任轉嫁給其他人。在兩端的拉扯中,或許透過某幾次有人遞出的,與你同在的感受,因而能夠在生活中生存之後,對於內在小孩仍然有著巨大的同理與感受。
畢竟真正的孩子,並沒有所謂的內在小孩。某些只有孩子氣的大人,是不能夠明白內在小孩的有趣之處的。
波蘭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的書《跳舞的熊》(Dancing Bears)裡討論過。我們以為在威權底下,人民會漸漸地變成一個又一個成熟穩重,知書達禮,知武善勇,進退有方且不做出出格行為的人。但隨著威權退去,海浪退潮,剩下給予大家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無法思考,僵化,卡住,退行,乃至於放棄人生選擇的跳舞的熊。你感覺他們不可理喻,莫名其妙,但實際上由於欠缺玩、欠缺嘗試、欠缺陪同的思考與理解,只有拒絕,剝奪,與傷害,他們沒有辦法很坦率的告訴你,內心的小孩都還沒來的及長大,人就老了。因此他們胡鬧,謾罵,自以為是又自恃甚高。懷念史達林與列寧,並會說出當年這些獨裁統治者沒把你們全都抓去槍斃對你們太好了等話。
這與殷殷期盼著媽媽下班買巧克力回家,卻落空的孩子說的,「我等得這麼辛苦,媽媽卻不買巧克力給我吃,我最討厭媽媽了,我再也不要看到媽媽」,又有什麼不同呢?
關於人生是這樣子,有人會說,必須要走過地獄之後,才能夠體驗他人的痛苦。因而希望人生能對自己再溫柔一點,但人生就是迷因圖中的康妮。你看他帶著笑容,說出口的卻是「真沒想到你能來到這裡啊,接下來就由我鎖鏈的人生來做你的對手。」然後將你打的摸不著頭緒。真正能夠溫柔以待自己的,其實不是鎖鏈的人生,而是人。是他人,與我們自己。
但老實說,人生之所以是人生,而非人死,就是因為活著的可能性。有人在成年後才開始慢慢餵養起內心的小孩,一點一點地透過可消化的,新的經驗修正過去的膝反射,修正並重新檢視某些只想畫成一灘爛泥的狀況。像是準時上班、替同事或客人多思考一些、對所有人,如鄰居,管理員,服務生,店員等,懷抱著最基礎耐心與友善、真的玩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遊戲、報名周末喜歡的課程、運動、真正打開書閱讀而非單純買書或借書、打掃家居、餵食寵物、丟垃圾、寫論文、打開Line並友善回應長輩矛盾不一的訊息、帶長輩就醫、帶上自己就醫、減糖、對自己與他人的小孩和顏悅色但要有界限。
的確,那個過程痛苦,煎熬,咬牙苦撐卻又不見得能得到同等的快樂。有時候還會想問自己,明明沒有被這麼善待過(其實有,但我們當下絕對無法這麼回想起來),為什麼還要當這種好人。這樣的整個過程像是復建,像是運動,像是閱讀。
至少你還在這裡,至少你還撐著,至少你還沒有放棄成長。你可以告訴自己,今天我又完成了巨大的困難,因此我變得更為成熟。
看似違反直覺的這一切,反而才是解方。人的痛苦本就是無時無刻的要你躺平,要你選擇一個迅速緩解的作法。但沒有哪種小孩可以一夜成長,沒有哪塊肌肉有辦法一堂課就練起來。這一切雖然緩慢,卻能在過程中逐漸調和巨大的空虛與擺爛的快樂,讓我們變得對事情稍稍敏銳起來,對小的感覺也能夠更有效的接收,理解在寫作中時常出現的,那些所謂的幽微的感受是什麼。
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那麼糟糕的人,逐漸能夠講出一些只有別人才能說出的話時,那些話背後的思考才會真正被體驗到。我們才能夠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夾在許多事情中間而左右為難。我們能在男友或女友忘記在下班時買巧克力回家時「哦~」他一聲,並能自己出門去買,還詢問對方要不要帶點什麼回家,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工作一天也已經心力耗竭。
尚緯的新書,講述的或許就是這個過程。講述的就是他如何來到這個,也不那麼生氣了。就只是對於人生某些荒謬的事情感到無奈,卻也不至於悲觀的境界。
而在這時,如果重新觀看人生,就會發現所謂的鎖鏈的康妮,不過就只是個盪著鞦韆的女孩罷了。他既開心,又無辜。他只是想與你玩。而某些他玩鬧似的敲在你身上的痛,隨著內心的孩子逐漸大了,也就不像小時候那樣痛了。
——孔元廷,精神科住院醫師。
目次
推薦序/真沒想到你能來到這裡啊,接下來就由我鎖鏈的人生來做你的對手
自序/敘〈我還在這裡〉
輯一 那些曾經和疼痛
年過三十
試著使自己更乾淨一些
寬容
人生如荒野,遍地都是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
料理時間
練習煞停
即使如此……
願你聽見
我偏愛我的彆扭
20220325
輯二 以及旁觀他人
沒有祕密?
「善」的發聲練習
魷魚遊戲〉
《人慈》有感1
《人慈》有感2
原罪是來自於不理解──《章魚嗶的原罪》
溫柔且哀傷的漫畫之鬼──藤田和日郎
現代人的愛情圖鑑──我如何看BL
20220715
像大山一般跨不過的小事
20211015
輯三 而我還在這裡與之共存
魔幻舞台要三個人喊
再也沒有蒜苗佐烏魚子了
生前規畫
事情發生後的生活
我的甜美剎那
20230108
擲筊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擲筊怪的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擲筊怪的
20231026
書摘/試閱
自序/敘《我還在這裡》
0.
我的記憶長期一直處在一種混亂的狀態,有時候我分不清楚那些曾發生過的事情究竟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好吧,其實是大多時候。所以常常看到人家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歷史如數家珍時我會有種由衷的敬佩。那種常見的什麼「二○○八年春天我發生了……」我每次看到都會覺得,哇,那些人怎麼能將過去記得那麼清楚,鉅細靡遺,沒有遺漏,這樣不會很痛苦嗎?
我後來忘記在哪本書裡面看到過,「遺忘是很重要的能力」,當我們的人生什麼都記得,那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過得和什麼都不記得一樣悽慘。想想也是,認真回想起這三十餘年的人生,卻發現沒辦法想起什麼具體的事情。
這樣也好,畢竟我的生活之於我來說,就是一部散亂且簡短的野戰史。我根本沒有一個生活的主軸,純粹是活到哪裡就是哪裡。就像我出的書籍,我自己都不覺得那是一本本「書」。我是指,我沒有一個明確的主旨、沒有貫穿整本書的主軸、沒有主題,甚至有的時候整本書都做完了我才開始找(或者請編輯協助一起找)主題。
我甚至根本沒有追求,好像人生活到哪就是哪了。
1.
我以前剛寫作時曾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或者外在的、或內在的。我也曾經是個眼中閃爍著熱情(相比現在)的文學少年。在這十餘年來我一直重複提到,我是個笨拙的人。在這個時代裡寫得比我更好的人比比皆是,過去的我認為我已經沒有任何優點了,就只有一個才思敏捷能稱得上是我唯一的優點(與其他的缺點相較起來的話),其他的,也許就是因為從小生活的環境,導致我接受狀況的速度非常地快。我很快地就接受了我沒有人家好的這個事實,並且確定好自己的方向就朝那個方向一直前進。而我是在很後面才察覺到這件事情。
我是怎麼樣的人?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
我當然可以鉅細靡遺地談起我苦情的歷史,那個父母幾乎從不知道詳情的被霸凌史,騙騙篇幅與稿費;也可以大談我悲傷的心路歷程,將其包裝得無比高貴,仿若我是一個心理層次極高的修行人(我是指,和尚那樣的);也可以每一次都著重於我是一個從底層的環境中孜孜矻矻爬上來,最後迷途知返,實際上做出來的行為卻比說出來的語言還要骯髒的少年人(現在是中年人了)。
那些都沒有什麼不好,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也許就是這樣個性上一點執拗的任性使我現在的處境也進退維谷,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2.
我主要是指我的身體狀況。從去年底(應該是去年吧)我因為感染,一直吃抗生素,吃到急診開了二線抗生素給我,吃了一個月整,加上原本的抗生素我吃了將近兩個月。接著就忙碌於本職工作,等我反應過來時,已經CKD(慢性腎衰竭)末期了,接著就是一直拖沓,直到今年十月我的腎臟都是薛丁格的腎,在洗與未洗之間徘徊,我及我的肉體還有我的醫生在不停拉扯,做的所有努力都只是為了不洗腎而已。更別說我之前還中風(我翻了一下紀錄也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時間過好快啊),花費許多心力跟努力才能正常與一般人溝通、寫字。
我現在的狀況就是有一天就活一天。
其實在國中時我想不到自己會為了活著而這麼努力,我國小國中時過得非常痛苦,每天活著我都在想今天到底什麼時候結束,為什麼我還要在這邊,明明我與那些人活在不同的世界裡,為什麼他們這麼快樂的時候,我活著卻要享盡痛苦。我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期待,我的親戚沒有一個人對我的生活有所期待,當時我也沒有令自己牽掛的朋友,甚至認為沒有人期待我這個人活下來。我那時候過得真的是,沒有記憶。
我記得的所有事情,都是簡史。我國小發生了什麼、國中發生了什麼,像大事記一般的,我只記得特別深刻的事情。所以曾經有人跟我吵架,說他明明有跟我說什麼東西,但我最後卻不認,我仔細想了想整件事情,也許是我根本忘記了這件事情,我與他們道歉(但我還是覺得那不是欺負人的理由)。也有人在好幾年後突然跟我道歉他曾在某個實體場合出言諷刺我,對我極不禮貌,而我當時的反應是:蛤?沒關係啦,我忘記了。
我的記憶本身就不可信。
3.
所以我寫下這些散文(或這些劄記)的時候心中是想著什麼我就寫下什麼,我很少在文章內設定目標,鋪陳並遞進,即使我知道怎麼做,但我就是覺得沒必要,我只是寫下一些什麼來佐證、記錄我當時的心情消化過後的產物。我是這麼樣一個人,我寫散文的目的不在深掘什麼人性獵奇的一面,我並不打算提供大家這種心理娛樂,只是記錄罷了。
我應該在很多地方有提過,我在論文口考時,口考老師拿著我的詩作問我說,我看過你以前的作品,你是會寫的,為什麼最後會選擇自甘墮落到用更直白的語句來寫詩呢?我一直到今日都還是一樣的答案,對我來說功能性相較起來更為重要,對我來說用更直白的語言能帶出相同的詩意,且更能令他人閱讀到我想表達的意思,也更能令語句有誤讀的可能,所以我選直白的語言來取代詩語言。對我來說,沒有完美的語言,只有適合的位置。就跟那些看似不對的人事物一樣,在對的位置久了,看起來也就對了。
寫到現在我也已經不執著要寫什麼更「大」的題目了,我們終其一生連自己都寫不完,也許我們寫了數十、數百萬字,卻還像是隔靴搔癢一樣,終究是有一個什麼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寫不到。到後面我甚至跟過去的自己已經是不同的人了,我甚至開始信神。其實到後來我漸漸也明白,重點根本不是真假,而是你願意相信什麼價值觀。像我現在相信王爺跟媽祖跟土地公等等,可是我的身體並沒有立即性的改善(你知道當你做過所有事情卻還是朝更糟的方向過去,你會很頹喪),但我願意相信,因為我相信某些事物的立意良善,而且他使我變得更好(我是指各方面)而我相信信仰——意即相信什麼,是自己的自由,我也不會干涉別人的信仰。重點是這個選擇讓你變成什麼樣的人。
重點是,我說了什麼、寫了什麼,以及我還在這裡。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